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超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9年02月09日
公開
34

爸媽哥逛逢甲

明天就是假期最後一天了,想來這個年假,好像也沒特別去哪兒…… 不過,哥哥考完大考,暫時鬆了一口氣,只要全家能聚在一起都好! 考完後,哥哥和爸爸給他的新手機,片刻不離,今晚,他提議去好久沒逛的逢甲夜市吧~為的是買這新手機的保護裝置,買個殼、貼保護貼之類的。 好!爸媽答應,倒是妹妹對逛擁擠的夜市沒興趣,再加上其實她的寒假作業尚未完成,她自己說要留在家,也好!吃過飯後,門鎖好,我們就留妹妹在家出門去。 媽媽刻意坐在後座和哥哥黏在一起,當然一方面也是管束他別在黑暗的車子裡玩手機。跟他說,我們三人行的機會,自從妹妹出生後,幾乎就不存在了,今晚再讓他當一次獨生子。哈哈!媽媽抱住他,他還想逃呢! 夜市裡和手機相關的店家到處都是,讓他自己去問想要的東西吧!結果,爸爸這支續約贈送的手機,應該是過時的貨色了,有些店家還沒有相關的產品呢! 媽媽建議他用媽媽手機這個基本款的透明手機殼就好了,當時也是在逢甲買的,而且店員還說這和有防震功能的那個殼,其實差不多。好吧!他看了看,也買了這個沒什麼圖案、不花俏,只是保護功能的透明殼。 至於保護貼,店員直接建議他上網買吧!意思大概是他們都是賣最新機種的保護貼了,這…過時了。 人潮滿滿,好不容易走出文華路,也排隊買了小三角形的臭豆腐,我們便打道回府。 如此爸媽和他一同逛夜市的機會,應該也越來越少了,回程,媽媽還是在車上忍不住抱抱他,這麼大個兒,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肉肉小娃,任媽媽擁在懷裡了。

2019年02月09日
公開
57

探望蔡老師

媽媽昨晚回到台中,今天上午,還是要回草屯一趟。大家早就約好去探望國小導師蔡老師。 一行七人,來到老師家巷口集合,老師及師丈王老師早就在院子等我們了。因為蔡老師的狀況好像不是很好,我們要更常去看看老師了。 老師失智的症狀越發嚴重,已經在上次媽媽帶妹妹去看他們演出後,合唱團便解散了。如此,老師的活動又減少了,我們應該常去看她,和她多聊聊天…… 但今天,看來她很開心,雖然話依舊不多。師丈王老師非常健談,大家都聊得很開心,中途,老師的小兒子外出買東西回來,幾十年沒見面,大家都驚呼完全變了一個人,我們的印象都還停留在他小學生的模樣,媽媽還跟他說:我們小時候一起玩過哦~ 有藝術家父母的兄弟倆,在蔡老師和師丈的栽培下,都到美國深造,拿到藝術領域的博士學位,非常優秀! 拍拍照,我們不敢停留太久,師丈送我們每人一片光碟,那是南投縣政府製作的資深藝術家訪談的影片。 大家解散後,一回到家,立刻播放,阿媽在一旁對影片中王老師的作品,大讚畫得真好!當然!先前去看過畫展,張張精彩!媽媽也很佩服王老師在藝術教育的推展多年來所付出的心力。小時候,媽媽在暑假曾和王老師學畫,還記得他帶我們去帝爺廟寫生呢!他談笑風生親切的模樣,和當時我們的導師蔡老師,那嚴厲認真的模樣,完全不同,哈~夫妻真的是互補嗎? 想起,我們在院子要離開時,師丈說了一句話:「你們老師教到你們這班……也算值得了!」意思大概就是多少年了,我們這群學生一直和老師保持聯繫,來探望她……之類的。其實,媽媽心裡一直很感謝蔡老師,謝謝她當時嚴格的管教,以及對我們諸多生活習慣的要求,還有寒暑假帶我們練唱、舉辦那麼多其他班級所沒有的活動……。如今,媽媽也是老師,真的可以體會那是有多大的教學熱情與堅持才做得到的。真的滿心感謝!

2019年01月20日
公開
53

看好片度假

       進入最後衝剌了,即便媽媽這麼形容,但我們家的哥哥還是睡到日上三竿,爸媽快喊破喉嚨才起床,午覺也是睡到快吃晚餐才起來,衝剌的時間,極為濃縮呀~ 對於考試,全家人都比他還投入,我們又過了一個安靜陪伴的假日了。 媽媽從學校借了片子回家看,上午一樣健身房、市場,回來後看了一片:回憶的餘燼。真有意思,人的記憶,真的充滿選擇性,隨著情節在過去與現在交錯的過程中,導演帶著大家,應該說耍著觀眾團團轉,哈~曲折!如果有機會,可以和生命中所有的人,包括自己,和解吧! 下午,媽媽從愛買採購回來,又繼續看片子:雪季的過客,這片裡讓媽媽最為動容的一幕,深深放在心底,隨時提醒…… 因為一個搭便車後的意外,僅受輕傷的車主,傷心愧疚來到搭他便車卻因意外亡故的小女孩的家,發現女孩的媽媽是個重度自閉症患者,對於孩子死亡,毫無悲傷。女孩由外公外婆撫養長大,近兩年才搬過來與中年母親同住。 這中年母親某些部份仍像小孩一樣天真不懂人情世故,外公外婆趕赴喪禮時,與車主聊起女兒、外孫女……對於不懂喪禮中該有的態度,還在親友在家聚會時,大放音樂跳舞等不合時宜的行徑,老夫婦唯有「包容」,說了一句:我們「接受」她…… 上天安排怎樣的小孩來到你家,必有他的道理。這麼多年,媽媽以此鼓勵自己。一定是你有那能力,那樣特殊的小孩才足以來到你家。是的,媽媽一直在學習「接受」一個跟自己很不一樣的孩子,給予「包容」。有時候依舊控制不住地沮喪,但,仍要昂首向前,提醒自己:接受、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