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智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分享】蹲下來和小孩子談話

2008年09月05日
公開
20

一位訪澳歸來的老教師,談到赴澳見聞時說:「澳大利亞的家長『蹲著和孩子說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景,是在朋友家。一個週末,他們請了一對青年夫婦和孩子來吃晚飯,當這個兩歲多的孩子吃飽了,要下地去玩時,這位家長蹲下來對小孩子說話。當時,他感到很驚訝,以為這是這位媽媽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問。」    接著,他談到:「又一個週末,當學校的一位秘書逑蒂請我住到她家,去共度兩天週末時,我又一次見到這動人的情景。」    「逑蒂有一雙可愛的兒女,當我們一同去超級市場時,四歲的兒子因為姐姐先坐進汽車而不高興了。逑蒂在車門口蹲下,兩隻手握住兒子雙手、臉對臉地、目光正視著孩子,誠懇地說:『羅艾姆,誰先坐進汽車並不重要,對嗎?』羅艾姆看著媽媽會意地點點頭,鑽進了汽車並挨著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上午,我們和孩子們去公園玩,羅艾姆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邊去看戲水的鴨群時,不小心絆了一跤,眼淚在他的大眼睛裡滾動著,馬上要流出來了,這時,逑蒂又很自然地蹲下來,親切對兒子說:『你已經不是小寶寶了,是不是?你是個大男孩兒,絆一下沒關係的,對嗎?』這時,我也學著在一旁蹲下來,面對著羅艾姆說:『是的,你是個大男孩了,對嗎?』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淚,自豪地玩去了。」 「這時,我禁不住同逑蒂談起了這樣的教育方式。她說:『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同我們說話的。我們認為,孩子也是人,也是獨立的人,只因為他們比我們矮一些,我們就應該蹲下來同他們說話……』」。    澳大利亞母親的言語和行為使人想到:家長蹲下來同孩子在同一個高度上談話,同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談話,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體現了成人對小孩子的事情或問題認真又親切的態度,同時,家長可以輕聲細語地耐心說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更用不著大聲呵斥。    採用這樣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於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的、自尊的人格;採用這樣的教育方式,能幫助孩子認真對待自己的問題或缺點;它也為孩子創造了樂於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聽而不聞或產生逆反心理。    我想,這是一種很具體的教育方法,卻體現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關係的教育觀念,也從一個側面體現著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LayLa☉ω☉分享

【分享】其實男孩要這樣養育

2008年08月25日
公開
11

其實男孩要這樣養育*~家裡有小男生的媽咪一起來看看吧!! 你可能覺得男孩總是很調皮,總是給你惹麻煩。 有時他還很固執,不聽你的話。 其實,有些行為恰恰因為他是男孩。 讓我們讀懂我們的男孩子,然後你要做到: 1.**多擁抱你的男孩** 誤區: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男孩已經開始東張西望了,但他很少專注媽媽,他大概不需要媽媽抱他。 事實:男孩需要更多的擁抱。1歲半之前,怎麼寵愛你的兒子都是不過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時間少,看起來好像更少依賴你,而且容易被別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臉,他更喜歡看那些移動的物體。但實際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所以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更想讓你帶著他四處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2.**理解男孩的冒險行為** 誤區:男孩調皮搗蛋。帶他出去玩,他總是喜歡做一些危險動作,比如登高、從高處往下跳。媽媽們因為擔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    事實:中國人傳統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靜,總是想辦法約束孩子的行動。其實,你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我們的小男孩是遠古時期的小獵人,他們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行動,他們依靠運動和攀爬來健康地發育他們的大腦。媽媽爸爸們不要束縛他。你需要在不幹涉他的前提下盡量保護他的安全,並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間判斷能力。同時,鼓勵你的小獵人多參加體育運動,多在戶外奔跑活動,各種感官綜合的經驗帶給他的是更健康的發展。 3.**讓男孩走進集體** 誤區: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出于愛護和安全考慮,很多媽媽不喜歡讓小朋友到家裏來玩,也不願意讓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實:男孩天生是群居動物,他們生性成群,在群體中學會社交、學會愛、學會生活、學會責任感和道德觀,並找到自己的歸屬。如果男孩在孩提時代沒有學會處理團體中的關系,缺少團體意識,將來就不懂得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不可能和別人保持融洽的關系。他們尋找的是能讓自己放松、能給他任務、能讓他感到自豪的集體。家長應該適當鼓勵他們參與積極競爭的活動,比如體育活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是誰。家長也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在有挑戰、感興趣的氛圍中學到能力、技巧和責任感。 4.**理解男孩的固執** 誤區:一個2歲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個高高的童話城堡。但他太小了。媽媽告訴他你現在還不能玩這個。但男孩好像沒聽見,還在看城堡。媽媽硬拉著孩子離開。 事實: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嘗試,這是 x 丸素的作用。從襁褓期開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歡接受他人的幫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卻不能夠很快地接受,他還是要堅持不斷地嘗試。男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處理,比女孩子緩慢許多。這時,媽媽應該相信我們的小獵人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並且給他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他接受事實後,會自己離開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強迫他接受你對他的幫助,才會使他産生真正的挫折感。 5.**知道他的聽力不如你** 誤區:你說了好幾遍,他也沒聽見。你覺得他是故意的不聽你的話,所以你很生氣。 事實:他就是沒聽見。男孩的聽力不如女孩好,特別是在他們非常專注地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根本聽不到第二種聲音。這時,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這種陌生的噪音。你應該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對他溫和地講話,讓他同時有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刺激,他才會從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轉到你身上。 6.**體諒男孩的特殊表達方式** 誤區:對你不滿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門、砸東西、喊叫、甚至敲牆。于是你訓斥他,展開一場嗓門兒的比賽。 事實:由于體內 x 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憤怒,更需要發泄,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他的情感的。他不會像女孩一樣,能用語言表達出“我生氣了”“我很難過”等情緒,即使表示對你的愛,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時男孩在非常高興的時候也摔東西,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這個小男子漢成長中的正常行爲。2∼5歲男孩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這時,孩子容易發火,爸爸媽媽不要壓制他的反抗,否則可能會破壞他一生的性格。你應該告訴他什麽是更好的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泄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7.**給男孩優秀的男性偶像** 誤區:男孩的世界裏總是有很多女人,媽媽、姥姥、奶奶、保育員、幼兒園老師等。這些女人會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他還需要什麼? 事實: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男孩總是要在身邊尋找一位男性作爲榜樣來效仿。在過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往往充當這個角色。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多數男孩缺少叔叔、舅舅這樣的男性親屬。男性榜樣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師。當男孩說“我喜歡某位男性”或“***很不錯”等話語時,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可以認同。因為男孩子已經把他作為了榜樣。 8.**幫助男孩表現自己的同情心** 誤區:小貓咪病了,鄰家小女孩不斷地撫摸著小貓咪,表現出無限的同情。兒子卻冷眼旁觀,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實:男孩同樣有同情心,只是現實社會嚴重抑制了他們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樣用語言和傾聽來表達自己的關切,他們更注重自己能夠為對方做些什麽具體的事情、給予對方切實的幫助。當你情緒不好或者身體欠佳的時候,女兒也許會陪伴著你,給你說些甜蜜的話語,兒子卻會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對你的關愛。也許他會笨手笨腳地給你倒一杯水,也許他會積極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媽媽操心。了解男孩的這一特點,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親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鮮花的時候,愛人卻給你買來烤鴨,也許你會少一些怨氣,多一分感激。 9.**幫助男孩認識他們的英雄主義** 誤區:4歲的兒子做什麽事情都喜歡首當其沖。這孩子太莽撞了。 事實:這是男孩一種本能的反應。男孩通過“自我犧牲”來發現“我是誰”和自己的“個人力量”。他們在共同奮鬥中和諧友誼,可以爲了理想獻身。所以家長要告訴他們冒險和使命的衡量標准,並給他們安排一些諸如“倒垃圾”的小任務,告訴他這些小任務也可以讓家人很舒服。衣食無憂、萬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學到很少的冒險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勵男孩去發現自我價值並實現它。在鼓勵中,告訴他最有意義的是實現價值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10.**教男孩學會自律** 誤區:鄰家小妹妹剛走進房間,兒子就揮起手中的“金箍棒”打過去。不懂禮貌的孩子應該狠狠教訓他。 事實:男孩有很強的進攻性,父母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自己的價值,了解一種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爲。我們可以通過教男孩懂得價值觀、道德觀實現他的自律。電視節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訴他什麽行為是好的。

【分享】三歲前幼兒遊戲識字法

2008年08月24日
公開
16

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成年人要設計多種多樣的遊戲來誘導孩子,使孩子感到識字能獲得歡樂,把識字當作每天必不可少的遊戲活動,在不知不覺中識字、脫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者有心,學者無意”。 該怎樣把識字與遊戲結合起來,使孩子感到有趣而樂於接受呢?下面講幾種遊戲識字的方法: 1.捉迷藏: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讓孩子找。找到了,讀一讀,表揚一番 。也可讓孩子去藏字,媽媽找字,讀字。 2.玩玩具:跟孩子玩什麽玩具,就在玩具上寫上相應的字,讓孩子認讀。 3.做動作:邊教字邊做動作;教“跳”字做一個青蛙跳的動作;……等等。凡是動詞都可以做相應的動作,加深印象。 4.裝表情:教育些帶感情色彩的動詞和形容詞 要有臉部表情。如教“笑”字,要帶動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裝作哭的樣子;動作、表情的適當誇張,可加深孩子識記。 5.釣魚識字:把字卡當作魚撤在地上,讓孩子去"釣",釣來一個字卡教一個字,此法可把孩子認過的字當作魚讓孩子釣。成人讀一個字,孩子必須釣到那個字,讀出那個字才算釣到了"魚"。也可以幾個孩子比賽看誰換釣到"魚"。這方法用來復習鞏固效果好。 6.表演識字:讓孩子表演他最喜歡做的遊戲,如孩子喜歡當小大夫,就讓他坐到寫有醫生的位置上,對病人問這問那,用一聽筒在聽,開藥方,打針……這時候教育他識讀,“醫”、“藥”、“病”、“針”等,就不會太難。 7.吃東西識字:孩子在吃東西時,往往是最高興的,這時教他識讀字,興趣也會高些。如削鳳梨時教“菠”、“蘿”,切西瓜時教“西”、“瓜”,吃冰棒或糖果時教包糖紙上的那些字。 8.講故事識字:給孩子講故事,邊講邊把故事中主要人物,關鍵情節在黑板上寫下來認一認,講完故事後讀一讀,讓孩子復述時再認一認。這樣既不影響講故事、故事,認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節記得更牢 。 9.遊動物園識字:把許多字卡圍成一圈當作動物園的圍牆,“圍牆”裏面放許多寫有各種動物名字的字卡。說有許多小朋友要上動物園去玩,開哪個門進去呢?看門人說走“××”門進去安全,如果開錯門,老虎會逃出來咬人的,這時候要孩子去“××”門,開對了才能進動物園,開錯了重開。進了“動物園”讓孩子撿一個個的字卡來問:“媽媽,這是什麽呀?”媽媽說:“唷 ,好大的大老虎的‘虎’字…”如果場 地大,還可在動物園內再分隔成幾個“猴”、“虎山”、“雞禽館”、“熊貓館”之類的小圈圈,可以把各種飛禽走獸的名詞都教孩子認讀。此法復習舊字,認新字,效果都很好。 10.踩字過河識字:地上畫兩條平行直線當作是一條河,河中間放若干個字卡當作“橋”,孩子要從“橋”上“過”河去,先要讀出一個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這個字上,讀錯了重教重讀。過了“河”還要從“橋”上返回來,再一個字一個字讀過來復習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錯返回來的要大大表揚。 11.教布娃娃識字:讓孩子當小老師,讓布娃娃、絨毛狗、小熊、猩猩、企鵝、大熊貓等絨布玩具當學生,成人當班長喊“起立、坐下”識字……此法用來復習已經學過的舊字有很好的效果。 12.出門之前識字:讓孩子上兒童公園前,先要認一認“兒童公園”四個字。凡是孩子迫切要求出去玩的時候,都可以先識幾個字再行動,到外婆家去也可以學“外婆”兩字,認認外婆家居住和街道、村莊、門牌號碼等。 13.引誘孩子識字:成人與成人說話,故意相互問字,教字,寫字,猜字謎考字,談得津津有味,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引誘孩子主動來看來問,積極參與識字活動。 以上介紹的十幾種室內識字法,還僅僅開了個頭;針對3歲前孩子的心理特點,還可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心理特點,還可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但不論何種方法,識字活動都要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教師,要每天固定一恰當的時間和一個比較安靜的地點,根據孩子學習情緒高低進行幾分種到十幾種遊戲學習,天天不間斷。學習地點要安靜,有文字、圖畫、桌椅、黑板、地圖、玩具、小紅花、表揚欄等智育環境佈置。這樣時間一久,便會形成條件反射,一天不學孩子會悶得難受。 至於室外遊戲識字,方法更多;成人要隨帶紙筆備用,孩子外去,視野寬,十分高興,什麽都感到新鮮;特別是看到自己認過的字在廣告、標語或招牌上重現,會像老朋友久別重逢一樣興奮,很喜歡讀。這時對出現的新字也特別好奇,愛問愛讀。所以室外遊戲時要鼓勵孩子多注意文字,時時處處留心。玩耍中遇到新奇事物,應立即寫給孩子看、讀。 上面講的室內外遊戲識字和選擇的字、詞 、句,都不要固定教材,更不要講究系統。但選的詞和造句要講原則。這些原則是: 1. 教孩子是感興趣的字、詞、句。 2. 教孩子最熟悉的字、詞、句。 3. 結合孩子在生活遊戲中感到特別高興的事,當場選字,遺詞、造句,編兒歌。 4. 學過的字要有記載,分初次認讀、基本鞏固、能熟練運用三類整理,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復習遊戲。 5. 教字以識讀爲主,不要要求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