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智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多說、多做、多牽手 婚後甜蜜蜜

2008年08月07日
公開
13

有人說:「婚姻-是感情的墳墓」,只要「我願意」三個字一講、戒指一套、證書一拿、床一併,「墓碑」就豎立起來了!「蜜月」則活像是死刑犯最後一頓大餐,蜜月結束進了家門,兩人的熱度就火速下降!感情這檔事,就此埋進土裡、塵土歸塵土,再也不復回!有人說:「婚姻就像是上天的逞罰!」因為,婚前太甜蜜,所以婚後就「認命」點,沒這麼好過了。 是不可抗拒的力量,讓我們結婚以後,就把彼此的熱情給收回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殘酷的現實世界嗎?不!這一切,都要怪我們人類的「惰性」;追到了、達成目的了、就放鬆了、就認為沒必要努力了!因此結婚前,請好好記住以下「三多」,確認自己可以做到,才考慮結婚;否則,就請持續再修行下去吧! 第一多 甜言蜜語 多說 「我愛你」這三個字,在在東方文化裡,似乎是個非特殊場合不講的話,甚至是不必要的!很多人相信「愛不是說說而已,是要用行動來表示的」只要用行動,對方絕對感受得到,剛開始,也許很容易看得出來;但交往一段時間後,雙方的優、缺點,連睡覺都可以說得出來時,往往當初「愛」的表現,已經成為「理所當然」的表現,反而適得其反!或者等要講時,已經「來不及」或「於事無補」了。 熱戀的時候,說「我愛你」是理所當然;結婚後,還能夠常常說,才難能可貴!光這三個字,就可以讓婚姻長長久久的走下去;吃飽沒事做說一下、連坐馬桶上面都可以,跟自己的另一半大叫這三個字,就算熱情有那麼點消失了!說出這三個字,也會提醒自己「愛的人是誰」;出門前說一次、回家後說一次、想到再說一次,保證自己-永遠忠於對方。 第二多 夜間的運動 多做 很多人婚前,什麼時候都可以做、什麼地方都可以來,只要高興,衣服一扒、褲子一脫,就可以高潮迭起,結束後各自回家;婚後組成家庭,柴米醬醋鹽得自己打理,生了小孩,更是累到每天一碰到枕頭,就呼呼大睡!想扒衣服、脫褲子,也得看看自己的「兄弟」有沒有辦法? 但真的就不行嗎?不!結婚後的生活,兩人更為緊密,雖沒有以前的「小別勝新婚」,但沒有「量」,「質」絕對更能提昇;說了神聖的三個字,應該要付諸於行動,就是要做更多的愛;以前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得理所當然!結婚後,如能更努力「創造機會」,更能彰顯兩人感情、彌足珍惜,「多說、多做」保證愛情不流失。 第三多 愛妻的小手 多牽手 結婚前,只要一出門就是要牽手,沒牽手,就覺得沒有「安全感」,總覺得自己的另一半會被別人搶走!但是婚後,一副「老神在在」,走在路上,牽手還嫌熱;反正結婚證書也簽了,不牽手,也不用擔心另一半會跑掉!何況都老夫、老妻了,還牽啥?小孩的手已經牽不完,「太假」也不好意思! 似乎「牽手」只能在婚前,有小孩的時候-不用牽、等到白頭偕老的時候-再續前緣,反正時間多得是,全然忘了心靈上的溝通;其實從牽手的動作,就可以傳達、透過牽手力道大小和部位深淺,就可以了解對方情緒的變化,而即時去反應;「婚前牽手為追求;婚後的牽手為珍惜」,更是得讓彼此清楚了解到「親愛的,我愛你」。 結婚後,兩人所面對的問題,除了彼此的磨合,更需要兩人「同心協力」的一起解決,所有的挑戰!不管是工作、小孩;不管任何大、小事情,面對現實、殘酷的同時,密切的關係也需仰賴兩人努力製造!奉行「三多主義」,保證未來-只會越來越甜蜜。

【分享】教養寶寶禁入「雷區」

2008年08月01日
公開
50

  父母總是愛寶寶的,無論做什麼,出發點都是為了寶寶好。但是,有時候好的出發點,未必能達到好的效果。在教養寶寶的時候,有些「雷區」,還請家長不要涉足。 ■不要嚇唬寶寶   嚇唬寶寶很有效,但是很愚蠢。常常會見到這樣的情形,爸爸媽媽追著寶寶餵飯,但是寶寶就是不配合,爸爸媽媽沒了耐心,就會說:「再不好好吃飯,警察就來把你抓走。」或者寶寶不願意睡覺,想繼續玩,媽媽就哄寶寶:「快點睡覺,不然大灰狼要來把你叼走。」「不要鬧了,再鬧大老虎就來了。」寶寶並不知道「警察」、「大灰狼」、「老虎」是什麼,但是從大人的語氣和表情裡,他隱約察覺到這一定是些可怕的東西,從而對這些東西有不好的印象,覺得這些東西都是可怕的、不能接近的,這會產生不好的效果,以後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如迷路了,也不敢找警察幫忙。   嚇唬和威脅寶寶是大人無能的表現:我們對你已經無可奈何,讓一種可怕的東西來代替我吧!用這種方式對付寶寶,結果要麼讓寶寶莫名其妙地恐懼,要麼根本不買帳。   對產生了恐懼的寶寶來說,即使長大以後,仍然會害怕一些莫須有的東西,非常膽小,經常覺得自己身邊有一些可怕的東西。還有一種情形是,家長威脅了無數次的「大灰狼」、「老虎」都沒有出現,所以寶寶會不再相信大人,覺得爸爸媽媽都是騙他的,日後及即使真的警告他某些東西很危險,他可能也會當作耳旁風。   我們為什麼不在教育寶寶的方法上多動些腦筋呢?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教育寶寶的老方法,也該改一改了。 ■不要總是留給寶寶你的背影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忙碌,生活和經濟的壓力迫使爸爸媽媽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甚至長時間地加班。於是,照顧寶寶的重任就交給了長輩或者保姆,家裡只有他們匆匆來去的背影,和寶寶好好相處,真的是一種奢望嗎?   的確有很多家長為了生計不得不選擇冷落寶寶,沒法估顧及自己做為父親、母親的角色,但是,爸爸媽媽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角色是無人能夠替代的。長輩在教育方式、餵養方法上,難免有落後和不科學的地方,他們給寶寶再多的愛也不能彌補父母缺失的那份。   時間是可以彈性安排的,即使再忙,也請每天抽點時間陪陪寶寶,哪怕只是和他說說話,或者在他睡前輕拍著他哼一會兒歌,都能有不錯的效果。只要父母有心,總能擠出時間和寶寶互動的,有父母關愛的寶寶,在心理發展上會更加健康。   不要總把你的背影留給寶寶,面對寶寶,讓他看見你的微笑,聽到你暖暖的聲音,讓他知道你愛他。 ■別當眾羞辱你的寶寶   小語的爸爸媽媽最近很怕家裡來客人,也非常不願意帶寶寶外出交際,其實並不是他的性格內向、不喜歡交際,而是小語在參加聚會時的表現糟糕透頂。比如他把媽媽精心準備的大餐打翻在地;客人出於喜愛逗弄他一下,他就把玩具砸到了客人的臉上;到了朋友家,他總鬧著要吃別人家沒有的東西;或者一不小心就把別人喜愛的杯子給摔得亂七八糟……   父母為這個問題非常煩惱,小語的表現經常讓他們覺得尷尬或者生氣,他們也曾經狠狠在大家面前批評過小語,可是小語反而表現得更加激烈。   其實寶寶的行為都是天性的體現,父母不必過於在意寶寶在其他人面前的表現,更不必當眾批評甚至羞辱寶寶。如果寶寶的表現不好,可以逐步教寶寶正確的行為規範,不要心急,更不要把寶寶當成自己炫耀的工具。   如果因為寶寶的表現不好就當眾羞辱他,除了會讓寶寶覺得委屈和傷心之外,還容易讓他產生不好的心理影響,覺得自己在大家面前丟了臉,會被人看成不好的寶寶。如果寶寶的行為真得不對,或者他是故意在搗蛋,那也只是因為他想吸引大家的注意,而不能就此證明他是個壞孩子,所以千萬不要在眾人面前大聲呵斥甚至責打寶寶。   對寶寶不良行為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種,聰明的父母是不會採用最愚蠢當總羞眾羞辱法的。記住,寶寶也是有尊嚴的,不要傷害他的自尊心。 ■不當寶寶的管家婆   有的家長因為擔心寶寶自己動手做不好,或者覺得耽誤時間,便什麼都替寶寶做好,寶寶每天的衣食住行,甚至遊戲、活動的安排,爸爸媽媽都一手包辦了。表面上看起來,寶寶被照顧得非常好,實際上,卻讓寶寶失去了動手的能力,不僅讓寶寶變得非常依賴家人,甚至在思想上,寶寶也不願意主動思考了,因為爸爸媽媽什麼都替他做好了,或者替他想好了。   其實家長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更應該當寶寶的老師,指導他學會如何面對問題或者解決問題,而不是當個讓寶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管家婆。你可以代替寶寶動手到幾歲呢?他總有一天會長大,會需要自己面對許多事情,如果將來在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寶寶沒有足夠的經驗,他該怎麼辦?   給寶寶自己動手的機會吧,讓他自己吃飯,雖然可能會撒得到處都是;讓寶寶自己決定今天要穿什麼,也許他的搭配讓你很好笑;讓寶寶自己扣上衣服的紐扣,當然他要花很長時間……   不要在寶寶學習的過程中不耐煩,學習過程中寶寶可能會製造一些麻煩和意外,但是和你一手包辦的後果相比,這只是微不足道的。   相信寶寶,放手讓他自己做。 ■盡量避免使用禁止的語言   如果總是一味地用「不行、不可以」來阻止寶寶不對的行為,會讓寶寶變得比較消極,無法建立自信心,並且不知道正確的行為應該是什麼樣的。   在寶寶做了一樣不對的事情後,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寶寶不可以這樣,卻沒有告訴他應該怎樣,下次寶寶可能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因為他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也沒有正確的經驗可以借鑒。   在教育寶寶的時候盡量不要使用「不可以」這樣簡單的禁止詞語,這類語言不僅於事無補,還容易讓寶寶的資質變差。如果覺得那件事情寶寶做得不對,可以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只有當事情非常緊急或者威脅到寶寶的安全時,才應該馬上說:「不能這樣,危險。」   少用「不」,不要讓寶寶覺得:「怎麼我怎麼做都不應該?」耐心地給寶寶正確的行為引導,比簡單的制止效果要好很多。「不可以」這種否定的詞語,給寶寶帶來的影響也多是負面的。   結語   什麼樣的做法才是對寶寶好?不是給他一切,而是給寶寶適合他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寶寶的時候,要麼因要求過高而苛責寶寶,要麼因過於寵溺而大包大攬,這些都是對寶寶的發展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