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vivia*

充分享受陪孩子長大的每個時光

充分享受陪孩子長大的每個時光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9年07月15日
公開
18

雅琪油飯

雅琪油飯

2009年07月04日
公開
14

暗訪兼探勘

僑妹上山去,結果最最思念僑妹的人竟是每天跟她吵架的僑霸 雖沒有到茶不思飯不想的境界但日子過起來也挺難受的 昨晚ㄚ嬤法會做完很晚才回家,今早就一直說想去淨律寺走走 那就一解相思去走走吧 院內 挺有禪意的 淨律寺還真是太低調了(隱身在樹後的立牌不仔細是找不到的) 特別挑了午睡的時間才到,這樣才不會打擾到人家清修 (當然也連隻貓都看不到)僑霸看看環境也就安心不少了 今天的任務只完成一樣,對下個月要去的竹山營區有很大的疑慮 就順道去探勘一下 沿竹山市區走過了圓環直走投49縣道轉49-1縣道即可到天梯 路上經過上山閱讀就順道休息一下,人還真爆多 上山閱讀隔壁就是我訂的那家營地(場地髒亂,老闆姿態也挺高的)看了看心理已經有個底了 再順著49線道到天梯已經3點多了,人潮減少了很多 到這露營就是為了天梯,我就先run一次看順不順 到達天梯前要先下333個階梯再下坡走30分鐘才會到天梯 僑霸走天梯走沒10階腿就軟了,還真第一次看他這樣 過了天梯去峽谷再走回來共要4個小時真的太久了,還要再想想 以下的奇遇記解決了所有我的問題 回程不想從49-1回去就走49縣道,在山城那遇到了一個阿姨 她竟然是上山閱讀的老板娘,很熱情的招待我們品茗(free) 並告知我一個香火鼎盛的廟有露營服務且景色相當漂亮 事不宜遲馬上再去探勘 營地照 這是大鞍的信仰中心,妙趣的是廟公一路一直詳細的解答十分的熱情 而且後方是小學前方是茶園真是棒呆了,晚上也有照明設備不用擔心 就是沒遮蔽,早上要早點起床就是了 廟公爺爺說這座山像是玄天上帝用的案桌喔 很古意的廟公爺爺 下了山到竹山老街去晃晃,好鄉下的地方真是好喜歡喔 竟有這樣的五金行哩 廟口的肉圓也是吃過排的上榜的好吃喔 今天的收穫很多,下個月就這樣run囉

2009年06月18日
公開
11

公視--黃石公園

讚嘆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黃石公園》及《大象王國》見證自然生態之奇蹟 文│柳源芷 奇麗豐富的大自然中,包含各種自然生態環境與各類動植物,其物種之豐富、呈現面貌之多樣,每每讓人讚嘆造物主之神奇。此次推出《黃石公園》和《大象王國》這兩部與自然生態有關的影片,再次見證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十點全紀錄」週四~週五22:00播出,6/18起播出《黃石公園》,6/26起播出《大象王國》 黃石公園 有人說,美國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創造了「國家公園」的概念。1872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為了保存自然和人民利益,將黃石公園設立為由政府管理的國家公園。 這個全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幅員遼闊,有草原、森林、峽谷、瀑布、湖泊、間歇泉和溫泉,這裡除了壯闊的景觀,更有豐富的野生動物,有狼、灰熊、水牛、麋鹿和美國野牛。 英國BBC最新野生紀錄片《黃石公園》,是《加拉巴哥群島》製作團隊最新作品,影片仍舊維持了《加拉巴哥群島》中史詩般的風格,高畫質攝影震撼人心。製作人在完成兩年《加拉巴哥群島》拍攝工作之後,接下了《黃石公園》拍攝工作,但最初的興奮立刻就被憂慮取代,這個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也是擁有高知名度的觀光景點,每年吸引上百萬遊客,過去已有數不清的相關紀錄片,還有什麼新鮮的可以紀錄嗎? 首次勘景後,製作人的憂慮就一掃而空,橫跨蒙大拿、懷俄明、愛達荷三州的黃石公園,是美國最後一塊荒野,一般遊客觀光的美景僅僅是九牛一毛,在黃石公園心臟地帶的險峻高山上,另有一番天地,製作團隊搬進了公園中的小木屋,遠離文明,開始為期兩年的拍攝作業。 黃石公園的溫泉數量驚人,這些溫泉源自於地底下大量的熔岩,其大小約是一個小國家的面積,這些熔岩像一個沉睡的巨人,一旦甦醒,將有能力製造巨大的災難,黃石公園本身就是六十萬年前最後一次噴發所造成的,地底下的熔岩每年都將黃石公園向上推擠兩英吋。 黃石公園地底的熔岩也影響了當地氣候,在這裡極寒與極熱不停地替換著,冬天長達六個月,溫度常在零下40度,如此的低溫時,華氏或攝氏已經沒有區別了;而短暫的夏天中,乾燥的氣候常常引起森林大火。 黃石公園微妙的生態平衡 《黃石公園》拍攝出三集以冬、夏、秋三個季節為主,呈現這一片土地上特殊的地質、氣候和動物間緊密相連的命運。 這裡的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面貌,長達六個月的冬天,積雪可以淹沒一棟房子,冰封的黃石公園中,巨大的野牛用牠龐大的頭將積雪推開,尋找下面的草吃,但迅速加深的積雪讓牠力有未逮。 當其他動物在漫長的冬天中逐漸虛弱,狼卻逐漸強大,牠們可以輕巧地在雪地中移動,成群結隊打獵。黃石公園中的狼曾經被人類捕殺殆盡,1995年復育成功之後,狼群的再起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狼的增加讓麋鹿的數量因為獵殺顯著下降,麋鹿最愛吃的食物─柳樹因而欣欣向榮,黃石公園裡的河狸也因此數量成長,平衡了一度失調的生態。 當積雪逐漸消融,黃石公園再度生意盎然,森林中出現了新的霸主─灰熊從冬眠中甦醒了,因為冬眠而消瘦的灰熊和牠的小熊,必須在短暫的夏天裡補充營養,才能面對下一個冬天。 黃石公園的秋天裡,動物們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準備過冬,麋鹿從高山上下來覓食,海狸也趁著湖水結冰前修築水壩。開始降雪之後,許多動物開始遷徙,但牠們也因此離開黃石公園的保護,與充滿未知數的人類世界接觸。

2009年06月12日
公開
22

天涯鳥蹤pm10:00

同場加映《天涯鳥蹤》,6/12週五22:00播出 日本NHK電視台《天涯鳥蹤》紀錄片,是以高畫質影像技術攝製,深入撒哈拉沙漠、冰島等地,獨家捕捉到許多珍稀鳥類不為人知的生態活動,以及群體遷徙的壯觀畫面。本片共有「飛越撒哈拉的過客」和「北極海鸚」兩個單元,將為您精采呈現鳥類不可思議的生命之美。 飛越撒哈拉的過客 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邊緣,有一座看來毫不起眼的沙洲島,不僅杳無人煙,就連一根草都活不下來,可說是一處不折不扣的不毛之地。然而,奇妙的是,每年卻有高達700萬隻、超過100種的鳥類過客,包括大紅鶴、黑尾鷸、翻石鷸、三趾鷸等珍稀鳥類,都不約而同地遠從世界各地、橫越撒哈拉沙漠,群聚到這座小島上。到底是什麼奇妙的地形因素,還是什麼特殊的天候環境,使得這個毫無植被覆蓋的沙洲島,竟有如此致命的 吸引力,成為吸引成千上萬隻鳥類群聚的大本營?本片將一一為大家揭密。 北極海鸚 有「海中小丑」之稱的大西洋角嘴海雀(Atlantic Puffin),又名北歐海鸚,是一種長相特殊、模樣逗趣的鳥類,牠們因有著鮮豔醒目的鳥喙而得名。牠們身長約30公分,體型相當於鴿子的大小,游泳速度卻可媲美奧運選手。 北極海鸚的分佈範圍遍及北歐、大西洋、阿拉斯加、北太平洋等地,而主要棲息地則是在冰島南方的群島。每年有超過三百萬隻北極海鸚,遠從大西洋四面八方,飛到這裡繁衍後代。本片攝影團隊將挑戰Westman Islands群島的懸崖峭壁,上山下海捕捉北極海鸚特殊的生態活動,讓觀眾一睹牠們是如何潛入海中捕魚,以及一秒中擺動頭七次的獨門絕活。(林珊珊)

2009年06月12日
公開
17

第一次用寫的表明

2009年06月11日
公開
23

公視跨國紀錄片 返家八千里 黑面琵鷺

公視跨國紀錄片 「返家八千里 黑面琵鷺」將於6月11日晚間十時播出 各位鳥友大德: 為讓國人有機會認識瀕危物種---黑面琵鷺,公共電視 特攝製 "返家八千里 黑面琵鷺" 紀錄片,將於6月11日晚間十時播出,歡迎闔家觀賞! 人與鳥的動人故事 面臨絕種危機的黑面琵鷺,每年有超過一半會在秋天飛回台灣─冬天裡溫暖的家。直到隔年春天,當南風吹起,牠們再度飛向遙遠的北方,生存繁衍。 這一段往返八千里的艱鉅旅程(換算成四千公里),像是一個回家的承諾,而且年年不變。 跟著黑琵的遷徙路徑,製作小組從台灣出發,扛著沈重的HD攝影器材與長鏡頭,一路追蹤全球只剩兩千隻的黑琵,更紀錄了東亞各國人們,跨越政治疆域隔閡,共同投入保育的動人故事。 在人與黑琵交織出的故事裡,台灣生態攝影者王徵吉長期跑遍各地,讓世人看見黑琵的困境;北韓籍鄭鐘烈教授二十多年投入黑琵人工復育,為瀕危鳥種留下生存希望;南韓李起變博士深入軍事戒嚴前線,發現黑琵的嘴紋,就像人類的指紋……。 黑琵,就像是和平使者,讓人們超越對立衝突、微妙尷尬的政治現實,因此相連。 深入中國無人島與北韓祕境 黑面琵鷺在台灣已算是明星鳥種,從課本、護照、或者媒體上,很常看見牠們。但究竟北返後飛向何處?並不完全被人所知。本片透過跨國追蹤,將帶領觀眾一窺黑琵繁殖地的神祕樣貌,前進中國東北無人小島的懸崖峭壁、南北韓停戰區,甚至是封閉又神祕的北韓溼地。 本片更捕捉到黑琵前所未見的畫面。例如在北方,黑琵爸媽辛苦地餵養下一代、小鳥生平第一次飛翔,以及全球首次紀錄黑琵人工孵育的完整過程。 公視國際合製團隊最新力作 《返家八千里 黑面琵鷺》是公視國際合製團隊繼《台灣生態探索》、《獼猴列傳之戰爭與和平》、《野性蘭嶼》進軍國際之後,又一代表作。 本片英籍導演迪恩.強生(Dean Johnson)是亞洲頂尖獨立製片,也是探索頻道、動物星球、國家地理頻道知名導演,作品曾榮獲亞洲電視節最佳生態紀錄片;而鳥類攝影也邀請國內知名生態導演梁皆得掌鏡。兩位與公視內部製作人員組成國際團隊,合作長達一年,突破語言、國界限制,為黑琵在亞洲的生命歷程,留下深刻紀錄。 林懷民、林強 國語、閩南語感性配音 跨越國界的候鳥,請來跨越國界的舞者─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擔任國語旁白。「只要為了黑琵,我做什麼都願意。」喜愛黑琵的林懷民幾乎一口答應了製作小組的邀請,並且親自潤稿、練習發音,破例首次為紀錄片擔任旁白。 為了說出正港的台灣味,音樂創作人林強也為影片配閩南語旁白,認真地練習有台南在地語調的閩南語,並且一直說著:「這是好事!」。 透過國語、閩南語、英文三種語版,讓這個從台灣出發又遷徙千里的候鳥故事,以及所承載的環境保育與和平的訊息,能傳遞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