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銨+洲+家 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阿德比

2008年07月24日
公開
51

阿德比是乳酸菌的一種 記得是4個月的時候 銨銨出現腸繳痛 去萬芳醫院看醫生 那時候醫生開了阿德比 從此就沒有腸繳痛了 後來媽咪上網研究了一下阿德比 阿德比是濃縮的乳酸菌 屬於醫療級的因為可以長時間在腸胃道存活 所以就算後來沒有腸繳痛 媽咪我也會給銨銨吃阿德比 這次住院打抗生素時銨銨拉肚子 醫生又開了阿德比,所以後來直接請醫生開一罐啦 在銨銨的身上 阿德比的功效主要是 1.止瀉 2.整腸 3.增加腸胃道好菌(吸收更好) 不過阿德比也要吃到足夠的份量才有效 銨銨之前吃太少所以都沒長肉 昨天和醫生討論一次1/2顆 早晚一次,希望下次健檢時有長肉囉 ------------------------------------------------------------------ 別的媽媽PO的文 乳酸菌就是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牛奶中的乳糖}進行發酵,產生乳酸的細菌。 奶蛋白經過乳酸菌分解成結構較小的酪蛋白後,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乳糖已先被乳酸菌分解,所以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適合乳糖不耐症或改瀉腹瀉症狀. 市面上常見的乳酸菌有分A、B、C三種,產品有優酪乳、養樂多、表飛鳴、益腹寧及阿德比膠囊LGG等;其中: A菌:指的是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長駐於小腸,率先抑制壞菌入侵,主要功能為增強免疫力、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抑制陰道平滑肌之念珠菌及黴菌生長。 (PS:表飛鳴為主,能通過胃酸及膽鹽的傷害膽,順利到腸道) B菌:指的是雙歧桿菌或比菲德氏菌(Lactobacillus bifidum),菌種如Bifido lactis雷特斯菌或Bifido longum龍根菌,長駐於人體的大腸,可淨化腸道,主要功能為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造成的下痢、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治療病毒性腹瀉。 (PS:益腹寜以Lactobacillus bifidum為主,還有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菌:指的是凱撒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腸內的定殖力最強的乳酸菌,可在腸道內存活15天以上,主要功能為預防腸道不適症狀、提昇免疫力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抑制過敏物質釋放。 (PS:阿德比為主)    當我們飲食不均衡、生活壓力過大、消化道感染或服用抗生素等原因,會使腸道菌叢失去平衡,腐敗細菌開始活躍產生大量毒素,造成適合致病菌生長的鹼性環境,而導致鈣質、葉酸、維他命B群無法有效吸收,因此降低胃腸抵抗力而造成胃腸不適,嚴重時會有腹瀉及便祕現象發生。 因此在有上述的情形時服用乳酸菌,可以提供酸性環境以抑制有害菌生存並增加腸內抵抗力,對人體有正面的效益,所以乳酸菌又稱益生菌(Probiotic)。 為了維護腸道健康,不論是來自優酪乳或是活菌補充劑,這些外來的有益菌皆無法長久在腸內生存,必須時常補充才能使這些有益菌發揮效用; 平常應攝取有利於有益菌生長的纖維物質如蔬菜、水果、豆類,可使體內有益菌更多,減低腸胃道的不適。

噁心的回診

2008年07月22日
公開
8

下午媽咪兩點下班 回家接銨銨出發往萬芳醫院回診去 天氣超熱加上媽咪早上把腳弄受傷了 所以一點都不想坐公車 就背著銨銨騎著小ㄅㄨㄅㄨ出發了 到了診間已經過號了 敲門把健保卡遞給護士 順便問護士要不要驗尿 (大銨銨媽媽提醒過,先驗尿省時間) 護士說不用,我們就在外面等囉 過了20分鐘終於輪到我們了 為什麼那麼久喔,因為有很多很急的媽媽一直插隊啦 進到診間坐下來,醫生又提了一下 上次住院細菌培養沒有細菌的事 這幾天也沒發燒,看來狀況不錯 媽咪就問:那口服抗生素就不用吃囉 醫生看了銨銨一眼,說:我們還是驗一下尿 確定沒問題比較安心,好唄!那就驗ㄚ 醫生說現在3:30等到4:30因為門診只到五點 所以很快的貼上尿袋,到外面等銨銨尿尿 等的過程喝了ㄋㄟㄋㄟ,還喝了一堆水 等ㄚ等,銨銨坐在媽咪的腿上 突然有熱熱的,媽咪我心想 哈哈哈,尿尿了吧 低頭一看,不只尿尿還大便了 歐買嘎~~~臭銨銨沒包尿布 直接大在媽咪我腿上,然後滑到地上去 而且更慘的是銨銨還有喝母奶(庫存) 所以銨銨的便便是糊的 銨銨的褲褲,銨銨的腳 媽咪的腳,媽咪短褲的邊緣 ~~~~~~都是大便~~~~~~~ 媽咪臉都綠了,臭銨還不安分的在蠕動 還好診間都沒有病患了 趕緊幫銨銨擦屁屁擦衣服清乾淨 真是噁心啦 匆促的去驗尿 又去7-11買麵包,你一口我一口的吃 很快的報告出來了 一切OK沒問題啦,抗生素可以停吃了 又請醫生開一瓶阿德比,醫生超阿莎力的 回家實施養豬計畫啦 一個星期後再來打預防針ㄛ ※阿德比在醫院一罐$246元(自費藥) 有看到的媽媽不要在網路上被騙囉

小孩的包皮

2008年07月16日
公開
27

從亞澤媽家打包 ----------------------------------------------------------- 小兒科醫學會告誡,沒有「必要條件」就不應該割包皮! 要不要割包皮是一個令父母困惑的問題,許多年前,各大醫院都在嬰兒出生時詢問媽媽是否要割包皮,最近就很少會有醫師建議嬰兒割包皮,因為隨醫學的進步而逐漸瞭解,割包皮其實是沒有必要的。要瞭解這個問題就必須先瞭解大人與小孩的包皮在生理及構造上的不同。 一般而言,幾乎所有的爸爸都不記得自己在幼兒時期的包皮狀況,也一直認為兒子的包皮及陰莖是大人構造的縮小版。事實上,大人的包皮只是覆蓋在龜頭上的皮瓣,可以推開清洗,而小孩的包皮內層嫩皮是完全黏連在龜頭的表皮上,兩者之間完全無空隙,這種構造是為了保護嬰兒細嫩的龜頭,不受細菌及尿液的侵犯。 我曾經做過國小學童的調查,發現在四年級學生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龜頭已成熟,和包皮分離,可以褪開清洗。六年級學生則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龜頭和包皮分離,換言之,包皮和龜頭要在青春期開始時才進行分離現象,如果明白這個過程就知道小學以前絕大多數的幼兒是無法看到龜頭且褪不開,這才是正常的。大多數的父母仍然會有以下幾點錯誤的觀念: 1. 認為包皮除了保護外,沒有其它功能。 2. 包皮給人的印象只是麻煩,且容易藏污納垢。 3. 甚至有些人還會懷疑,包皮會妨礙龜頭的發育而認為是累贅,  不如趁早割除,較有利於清洗和發育。 以上觀念並不被醫學界所認同,近年來,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告誡,沒有必要條件就不應該割包皮。此外,一般家長的困惑以及要求開刀的理由,無非下列幾種情形: 1. 我兒子的包皮太長,超過龜頭:  其實百分之九十的男孩都是這樣,當長大以後,包皮不一定會過長。 2. 兒子常覺得癢,會去抓小雞雞:  三歲以後男孩逐漸進入性蕾期,會開始玩弄它,此時不必嚴禁這種行為,大約進入小學就會改善。 3. 他的包皮內有一個白色的腫塊:  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包皮垢,因為包皮內層嫩皮和龜頭表皮都會有分泌物或剝落的細胞會聚集成小白粒,像瓜子一樣,有時引起發癢,這個小腫塊最後會衝出來,像牙膏或白色起司一樣,接著這部份包皮與龜頭就分離了,不須手術清除。 4. 包皮開口常常紅腫,小便會痛:  包皮真正發炎時整個陰莖都會腫大,有時由包皮開口分泌膿水。但一般清洗時被不慎剝開,或是夜間勃起將龜頭及包皮黏合處撕裂,造成小便疼痛,此時清洗乾淨擦一些消炎藥膏,三天就會好了。 以上現象,不必手術,可以等到青春期發育完全,由孩子自行決定是否要割除包皮。為何我不主張兒童時期割包皮,其原因有: 1. 避免全身麻醉:  兒童割包皮非常疼痛,必須全身麻醉,長大只須局部麻醉,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危險性。 2. 減少疼痛:  兒童期龜頭尚未與包皮分離,此時割包皮,須將嫩皮和龜頭剝離,這個動作使包皮表層失去黏膜,就像燙傷起水泡後,外皮脫落,留下失去表皮的真皮層一樣。須要經過結痂期及新生表皮層的過程,三週才會痊癒,青春期以後,包皮已自然和龜頭表面分離,那麼手術傷口就只有在縫線處,幾天就不太痛,七天即可完全癒合了,換言之,兒童期要多痛兩週,而整個龜頭像燙傷一樣的劇痛,實在不值得。 3. 避免設計不良:  兒童的陰莖尚未發育完全,包皮要留下多長,才是合適,有時不易準確設計,長大時才能量身切割、縫合,當然比較合適。 不過,還是有些情形,是必須在兒童期施行包皮手術的: 1. 經常尿路發炎:  但經過檢查,腎臟、膀胱都很正常,此時發現包皮開口極小,就應割包皮,以免再次感染。 2. 包皮不足:  這是一個難以瞭解的情形,包皮不足的幼兒是無法看到龜頭,包皮整個包住陰莖,但外表看來陰莖極短小,像似金字塔狀,尖尖的包皮開口只有部份龜頭突出身體外面,大部份陰莖埋在脂肪層內。家長常以為包莖,請醫師割包皮。 3. 經常包皮發炎:  約有百分之七的小孩會發生一次以上的包皮炎,此時整個陰莖紅腫,開口流膿,經過治療後,只要常常褪開清洗包皮開口即可,如果反覆發炎就要割包皮了。 4. 小便時包皮先形成小水球,然後才尿出來:  這是包皮開口太小,小便不能直線解出。尿液先將包皮和龜頭之間充滿,才向外射出,這類兒童的包皮與龜頭早就分離,但包皮開口太小,無法清理,有引起尿路感染的機會,因此及早手術,可以解決清洗問題,並預防感染。 綜觀上述,我們可以藉著瞭解包皮正常構造去判斷該不該施行手術治療,但更重要的是,為人父母還須要學習去照顧寶寶的包皮。提供以下幾點做為參考: 1. 不宜人為褪開包皮:  包皮黏連龜頭才是最完美的保護,因為它是完全無菌且不必清洗,許多父親以為自己的構造正常,兒子不能剝開會藏垢,應該褪開清洗,那就大錯特錯。褪開後會引起剝離疼痛,又須要每日清洗,如此一來既麻煩又多此一舉。 2. 不必禁止幼兒玩弄包皮:  此時不是包皮過長而引起痛癢,而是自然生理發育,只要不摩擦破皮即可。 3. 注意清潔:  進入小學,兒童逐漸有包皮褪離現象,此時只要褪到自然分離處清洗即可 不必急於洗到整個龜頭溝,但也應該指導清洗包皮內部的工作了。如果完全明白包皮正常構造及生理,你仍然還相信要及早割包皮,那就真的對不起兒子了!! 本文作者【長庚醫院 張北葉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