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銨+洲+家 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情人節禮物

2008年08月06日
公開
7

昨天爸比問媽咪 情人節禮物--媽媽包好嗎 媽咪說:不要,已經有一個了 爸比:那吃大餐 媽咪:不要,吃完只是拉出來 爸比:你要什麼 媽咪:不缺捏 之後就沒結論了 昨天下午離下班還有25分鐘 樓下門市小姐打電話上來說 "有一個很大的包裹" 媽咪:我只買了讀卡碟,哪有很大 門市小姐:很大ㄚ,你下來收 媽咪:PCXXXX很喜歡把東西包很大耶 下到樓下,真的很大一箱 沒事包這麼大,邊低咕邊拆 一個SDHC記憶卡專用讀卡碟 + 送SD讀卡碟 可以包成這樣也太誇張了 拆完層層包裝,終於看到東西了 "嗯,我是買讀卡碟,為什麼來一台NDS啊" "送錯貨了啦,還要找人來收,很煩耶" 打電話給爸比 媽咪:爸比,我買讀卡碟,卻來一台NDS,怎麼差這麼多 爸比:那你就收ㄚ 媽咪:拜託,送錯貨可以追,遲早會有人來要啦 爸比:你真以為有送錯ㄛ 爸比:那是我送的情人節禮物+生日禮物 媽咪:那你幹麻不先說,害我以為送錯東西 爸比:給你驚喜ㄚ 媽咪:驚喜個大頭啦,我要下班了啦 媽咪邊騎機車回家邊想 幹麻送我NDS啊,雖然之前我有想買一台 可是現在銨銨越來越大,不像之前只會吃和睡 陪銨銨玩樂的時間愈來愈多 我哪有時間玩電動ㄚ 回到家,跟爸比說的第一句話 "我要退貨,我不需要這東西" 爸比:你不是想要一台 媽咪:想要一台,跟買一台,差很多耶 媽咪:而且一個星期玩不到一次,這叫浪費啦 爸比:那你要換什麼 媽咪:沒想到,目前不缺 今天早上媽咪決定禮物了 ******Christian Dior 耳環一對******* 媽咪果真還是媽咪 只想省錢啦~~~~~~~~

正確幫寶寶戒尿布

2008年07月31日
公開
7

從亞澤家打包的文章 並不適用銨銨啦 因為六個條件裡 沒有一個適合他 看來只能寄望明年夏天了 ------------------------------------------------ 正確幫寶寶戒尿布 訓練寶寶如廁,絕非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務,除了要考慮寶寶的發展是否適合之外,照顧者也要提供一個舒適愉快的如廁環境,當然,適度的鼓勵與讚美也是如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謝雅蕙 指導老師�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 參考資料�《跟尿布說拜拜.幼兒的大小便訓練》台灣麥克出版.《新手父母的2歲孩子》.信誼出版 寶寶ready.訓練才開始 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曾觀察2,000名小朋友發現,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等待寶寶具備足夠的條件之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則寶寶抗拒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 6大徵兆,寶寶ready go! 徵兆1:寶寶一天當中至少有2個鐘頭以上尿片是乾的。 徵兆2: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有發現,寶寶在玩的時候會突然停下來大小便,這就表示寶寶已察覺自己的身體正準備要大便或小便了。 徵兆3:當寶寶能瞭解並遵守簡單的命令時,或者是有時候寶寶會表現給妳,尿片濕了的訊息。 徵兆4:當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如:想要刷牙或使用刀叉……)。 徵兆5:寶寶可以持續3∼5分鐘的時間乖乖坐在小椅子上聽妳講話或說故事。 徵兆6:寶寶情緒平穩,不是處於情緒大幅起伏的階段。 破解迷思.如廁延後有原因! 1997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醫學院針對健康的學步兒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寶寶學會上廁所的年紀有延後的現象。這個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以下3點會導致寶寶如廁成功的年齡隨之延後。 如廁延後的3因子 1.紙尿片的發明:幫助照顧者在換洗尿片與清洗大小便的麻煩減到最低。 2.如廁地點不固定:雙薪家庭的增加,使得現在的寶寶,白天當父母親上班時就是由保母或長輩照顧,到了晚上才由父母親接回,寶寶可能不是一整天在家,就沒有一個固定且熟悉的地方,可以讓寶寶學習如廁。 3.家庭人數減少: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使得寶寶缺乏可模仿與學習的兄姊,如此一來,寶寶缺乏可模仿的對象,也就會延後寶寶如廁的時間。 開始訓練的第1階段 當妳發現,寶寶有以上6個徵兆占了大部分時,就代表著妳將可以開始準備訓練寶寶如廁。不過,當寶寶準備好時,妳也應該確定至少可以有幾個星期穩定又規律的生活,可以訓練寶寶如廁,這樣將可提高效果。 1.選對穩定時機.增進學習效果 盡量避免在家庭生活會出現大變動時訓練寶寶如廁。由於如廁訓練期間,寶寶必須學習並且習慣新的生活模式,所以當他可以不必一再調整自己,以適應不同的環境、不規律的時間、不一樣的人時,他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tips】:對於平常忙於工作的父母親而言,可以把握度長假的時光,訓練寶寶如廁,因為此時大家都處於輕鬆的心情,寶寶如廁成功的機率也將會增加。 2.訓練坐小馬桶 小馬桶寶寶坐起來是否舒服,可以觀察寶寶坐下去之後雙腳是否能踩到地板。小馬桶坐得是否舒適,對於寶寶如廁的成功率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tips】: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認為,因為有便意,帶著寶寶坐在馬桶上,可以幫助寶寶將大小便與馬桶輕易地做連結,讓寶寶知道,有便意時就可以蹲坐在馬桶上。 開始訓練的第2階段 如廁訓練是一項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計畫,特別著重於親子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如廁訓練並不求「快」,目的是要訓練寶寶獨立,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 1.固定時間坐馬桶 盡量選擇輕鬆的時段(如:用餐後、上午10點多、午睡起來或是洗澡前……),無論選擇哪一個時段,都應要讓寶寶感覺到坐在小馬桶上是很自在、愉快的。 【tips】:若寶寶對於每天蹲坐小馬桶沒有多大的興趣時,照顧者或父母親可以先暫定1、2個星期,每一次坐小馬桶的時間也不要太長,而且最好也避開寶寶正專心於一項遊戲的時候。 2.把握如廁的絕佳時機 抓住寶寶想要大小便的時機,對於訓練寶寶如廁可是一大助力。例如:當寶寶早晨起床或是午睡起來時,尿片是乾的,這就是帶寶寶去坐小馬桶的絕佳時機。 【tips】:在如廁訓練中,父母親的鼓勵與讚美相當重要,可以讓寶寶有自信心與成就感。 3.不包尿片訓練法 為了讓寶寶可以迅速坐在小馬桶大小便,不包尿片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不過,要讓寶寶穿著方便穿脫的衣褲。一旦不包尿片,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約2個鐘頭)提醒寶寶去坐小馬桶,提醒寶寶如廁的目的,是要幫助寶寶建立成就感。 【tips】:如果妳必須常常催促寶寶蹲坐小馬桶,或是寶寶拒絕聽從一切的提醒,這個時候,不妨就先暫停如廁訓練,就先順應寶寶的發展,待寶寶有意願時再開始。 4.適度的讚美 讚美對於寶寶學習如廁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適度的讚美可以讓寶寶覺得,他會坐馬桶是一件很棒、很能幹的事。鄭世儀所長指出,充分的讚美,對培養寶寶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是有相當大的助益。 【tips】: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以緩慢穩定的步伐一步步地幫助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是一件比較省事又省時間,又可以培養寶寶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如廁小幫手 上班族父母如何訓練寶寶如廁 1.保持生活的規律:寶寶若是知道每天的生活節奏都是一樣的,並且都在他的預期之內的話,對於寶寶如廁的訓練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2.訓練寶寶一早先如廁:當如廁訓練正式展開後,第一次練習坐馬桶最理想的時間,就是早晨起床解開尿片之後。當寶寶了解早晨起床後要先上完廁所,才能開始一整天的活動時,如廁訓練的成功率也會因此提高。 3.把握晚上重聚的時間:接回寶寶後,可以先陪伴寶寶15分鐘,安撫好寶寶的情緒,再找出適當的時間讓寶寶蹲坐馬桶。 4.週末也是訓練如廁的好時機:週末假期是大家身心較為輕鬆的時光,假如寶寶發現,週末在家蹲坐馬桶能贏得父母更多正面且沒有壓力的關注,就能更早幫助寶寶達到如廁成功的目標。 【專家開講】 訓練如廁.父母應知道的4件事 鄭世儀所長根據多年的實務經驗以及理論基礎,認為當父母親與照顧者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有以下5點,是需要知道的。 1.「大便」對寶寶的意義: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幫助寶寶將馬桶與大便之間做個連結,也就是當寶寶有大小便的需要時,就可以帶著寶寶坐上馬桶,讓寶寶瞭解,馬桶與大便之間的關聯性。 2.家長應陪伴孩子成長:鄭世儀所長強調,在寶寶如廁訓練的過程中,家長應要懂得陪伴孩子走過這段訓練的過程,並且與寶寶一同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當寶寶已經學會如廁,但是偶爾還是會尿濕褲子或尿床,家長就應帶著寶寶一起收拾,並且去深入瞭解原因(如:正專注於一個有趣的遊戲、寶寶2歲前的括約肌還沒發展成熟的生理因素……)。 3.馬桶的選擇:鄭世儀所長指出,根據經驗,大多數父母親使用寶寶便盆的時間較短,當寶寶長大,隨著自主力的增強,很快就會不想使用小馬桶,因此,可以利用坊間販售的小型馬桶蓋或是在馬桶前擺放凳子,不但具實用性也省了一筆花費。 4.大寶寶的退化問題:當家有新生兒來臨時,較年長的寶寶會以尿濕褲子或是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親的注意。這個時候,父母親應讓寶寶了解父母親仍然很愛他、重視他,以解決寶寶的退化問題。

六種牢騷傷害孩子心理

2008年07月29日
公開
7

打包勳媽家的文章 ---------------------------------------------------- 六種牢騷傷害孩子心理 從寶寶降臨媽媽肚子裏那天起,媽媽就對寶寶充滿無限疼愛。然而當寶寶出生後,換尿布、寶寶啼哭、寶寶對家庭的破壞等繁瑣的事情卻往往把媽媽弄得筋疲力盡,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都或多或少會對寶寶出言不遜。然而媽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責罵,但在寶寶心中卻可能留下深深的傷痕,所以媽媽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避免以下6種最常見的牢騷: 一、否定寶寶人格   “煩!” 媽媽正在做家務或手上有活的時候,寶寶還是纏著不放的時候,媽媽就會不耐煩地說:“煩死了,自己去玩。”媽媽可能沒在意,可寶寶卻“哇”地一聲就哭出來了。   “笨!” “你怎麼這麼笨,連這也不會。”媽媽往往以大孩子的標準來衡量寶寶的行為,自己覺得很簡單的東西寶寶應該也要會,否則就“笨”。   “沒用!” 媽媽帶著寶寶到親戚或鄰居家玩,寶寶不願叫“阿姨”,媽媽就會責怪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用,叫一聲阿姨都不會。”也有的媽媽會笑著對別人說:“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沒用,不會叫人。”雖然是對別人說的,可是寶寶都聽在心裏。   Tips——如果寶寶有能力而沒有做好,媽媽也須耐心指導,而不是責罵。    二、影響小孩對媽媽的信賴   “我才不要你!” 有時媽媽故意要寶寶手上的東西,可寶寶不願意給,過一會兒寶寶要媽媽抱,媽媽就會故作生氣樣說:“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經常這樣,寶寶會很傷心的。   “把你送給別人!” “再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做兒子。”這類話會讓寶寶懷疑媽媽為什麼不愛我。   “不用再回來了!” 寶寶被媽媽罵了幾句,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媽媽追到家門口,生氣地對著寶寶喊:“你給我回來,不回來是吧,那以後都不要回來了。”這類話聽多了,寶寶心理會產生陰影,以後可能真的要離家出走。   Tips——寶寶有時候是需要小小的懲罰糾正不良習慣或錯誤,但媽媽的懲罰不能讓寶寶對自己的愛產生懷疑,只要讓寶寶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的就可以了。    三、嚇唬寶寶,導致他不安   “叫醫生來打針” “寶寶再不聽話就叫醫生來打針。”“快躲到媽媽這裡來,醫生打針來了。”無論是責怪寶寶還是和寶寶玩,媽媽讓寶寶聽話的厲害辦法就是醫生打針,因為所有的寶寶都怕打針時的疼痛。媽媽經常用這種方法教育寶寶,反而使他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告訴老師” 寶寶對老師很敬重,更不敢像對媽媽一樣對老師撒嬌。媽媽喜歡利用寶寶這一害怕心理對寶寶施壓,出口就是:“不好好看書,明天告訴你老師去,看他(她)到時候怎樣懲罰你。”   “叫警察叔叔來把你帶走” 警察叔叔抓壞人,這是媽媽從小教給寶寶的概念。寶寶怕警察叔叔帶走也就是怕自己是個壞孩子。孩子一做錯事就說“叫警察叔叔把你帶走”,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個壞孩子,在別人面前不敢抬頭。   Tips——寶寶做錯事情,媽媽應及時幫他糾正,並稱讚他是個好孩子。    四、不顧小孩的能力,做無過分的要求   “快一點!” “動作快一點,媽媽還要上班呢。”其實寶寶動作慢不是它的錯,它不知道為什麼要快,也不知道怎樣快,最關鍵的是平時媽媽的教導,怎樣讓寶寶有一個時間觀念。   “再做好一點!” 在寶寶眼裏,他的作品可能已經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媽媽眼裏,還是沒有達到要求,所以寶寶做什麼事情都希望再做好一點,而沒有顧及寶寶的心情。   “連這個也不會!” 寶寶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來什麼都會,成人會的東西寶寶不一定要會。不要媽媽覺得很簡單的事情,寶寶不會就說:“這麼大了,連這個都不會。”說多了,寶寶會的事情它也不敢做了。   Tips——媽媽用時間去了解寶寶的能力,讓寶寶做之前,把事情與寶寶的能力進行對照,如果寶寶能做而不做,媽媽應進行勸導;如果超出寶寶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勉強,小心適得其反。    五、與兄弟姐妹、同齡朋友進行比較   “某某都會,你怎麼就不會!” 寶寶是媽媽的希望,也是媽媽的榮耀。媽媽總希望自己的寶寶比別人孩子強,所以遇到寶寶比別人差,經常對寶寶出氣,“你和別人一樣大,為什麼別人會,你怎麼就不會,好好跟別人學學,不要老想著玩。”   Tips——掌握孩子的個性與特點,並非別人會的東西,寶寶就一定要會,根據寶寶的特別培養它的能力。 六、不顧寶寶需求下命令   “不準!” “不準吃飯時說話。”“不準抱著玩具睡覺”……太多的“不準”容易限制寶寶個性的發展。也許同樣的問題換個方式解決,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馬上停止!” “哭,還哭,馬上給我停止。”“叫你不要玩電腦,還要玩,馬上停止,睡覺去。”媽媽煩了後,就希望寶寶立即能夠達到自己的意願,這時往往出言比較兇,有的媽媽甚至拼命用手拉開寶寶的手,導致寶寶認為媽媽是野蠻的。   Tips——媽媽須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良好的心態對待寶寶;轉移寶寶的視線或愛好;給寶寶一個調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