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銨+洲+家 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十大提升免疫力食材

2008年10月22日
公開
45

十大提升免疫力食材表 想要提升小朋友的免疫力,徹底杜絕病菌的侵襲,除了平日飲食均衡、作息正常是絕對要遵守外,還有一些具有優質營養素的食材,平日可以多多食用,讓你事半功倍地達到提升免疫力的功效;而優酪乳是所有乳製品中,既可兼顧營養,又能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也可讓小朋友多喝。此外,人體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水分充足、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就會提高囉! 葡萄 含有豐富的水分、葡萄糖、維生素C、果酸、檸檬酸、蘋果酸等有益成分,也含有天然的多酚類,能活化淋巴球的功能。中醫認為葡萄能補血、幫助消化,也具有排毒功效。 先將損壞部分去除,再放入冰箱中保存。清洗時要連蒂頭處剪下,再用流動的清水沖洗乾淨後即可剝皮食用,也可連皮打成果汁後過濾,能獲得更多葡萄多酚的營養素。 蕃茄 含有多種抗氧化強效因子,像是蕃茄紅素、胡蘿蔔素、維生素C與E,不僅能保護視力、使細胞不受傷害,還能修補受損的細胞,並有抑制細菌、清熱解毒的作用。 不管是生吃還是烹煮,可以加入些許的橄欖油,幫助溶出更多的蕃茄紅素!清洗時可用牙刷輕刷,去除灰塵。 草莓 含豐富維生素C,可讓身體製造干擾素,抑制病毒生長分裂,也能減少病菌侵襲,進而增強抗病力。每人每天只要食用6∼8顆,就能獲得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 需用流動的水沖洗乾淨後,再拔除蒂頭,以免不乾淨的物質透過蒂頭處進入草莓內部。 柑橘類水果〔柳丁、橘子、椪柑、檸檬、葡萄柚、金桔等〕 普遍具有低脂、高纖及高維生素C的特性,所含的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效果,減少游離基對細胞的傷害,防止癌症產生,增強免疫力。 皮、肉間的薄膜或白色筋絡不要去除,雖稍具苦味,但營養素多,建議與果肉一起食用。 花椰菜 花椰菜含豐富含硫化合物及纖維,具有淨化血液、預防癌症、幫助消化、排除腸內廢物、促進排便順暢的功效。 選購時要注意花蕾需結實無空隙,白花椰菜顏色潔白,綠花椰菜顏色翠綠,而切口處愈濕潤愈新鮮。 菠菜 菠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β胡蘿蔔素、葉酸及礦物質鐵、鉀、鈣、磷等,對於便秘、貧血有特殊療效。其中維生素A、葉酸可預防癌症、心臟病,鐵可預防貧血,鉀可幫助維持細胞的電解質平衡。 購買時要選擇葉片有光澤、莖粗根完整者為佳,買回後將根部泡水或是用浸濕的報紙包裹,根部朝下,直立在冰箱冷藏,約可保存2天。 紅蘿蔔 所含營養素能治療夜盲症、預防便秘、降血壓。尤其維生素A可轉化成β胡蘿蔔素,能夠排除體內的自由基,就能減少罹患癌症的機率,還能保護皮膚及黏膜組織,增強抵抗病菌的能力,對呼吸道的保健有不錯的功效。 烹調時必須搭配油脂,才能讓身體有效吸收維生素A。去皮外皮時,則愈薄愈好,因為皮下的營養素也很豐富。 南瓜 南瓜中維生素A、B1、C含量非常豐富。維生素A、B1可以保養眼睛及穩定神經,β胡蘿蔔素能防止自由基損害身體細胞,另外,還可以強化血管,並有保護肝臟、腎臟的功能。中醫則認為,南瓜性溫味甘,有補中益氣、止咳消痰的好處,多食有益。 選購時要注意外形完整,沒有變色,且蒂已經乾枯的,這時果肉已成熟,甜度較高。建議連同外皮一起烹調,可以攝取到更完整的營養素。 黃豆 能調節生理作用、保護神經系統,對小朋友的生長發育很有幫助。所含的蛋白質屬於植物性,能夠增加免疫力、降血脂。另外,黃豆所含的異黃酮成分,對促進骨骼健康具有功效。 黃豆製品包羅萬象,一般來說,不需特別注意攝取量,就能從日常飲食中獲得黃豆的營養。 菇蕈類 含有多醣體,可提高細胞吞噬病菌的能力,進而增加抗病力;多醣體還可增強淋巴細胞的活性,提升身體的免疫機能。另外,菇蕈類普遍含有一種天然的抗菌素,能杜絕病菌對身體產生危害。並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也是紓解壓力、舒緩心情的好幫手。 菇蕈的種類很多,烹調時請盡量縮短時間,可保留較多營養素。

各階段孩童該怎麼吃?~幼兒期營養

2008年10月22日
公開
52

各階段孩童該怎麼吃?~幼兒期營養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湯國廷 『斷奶瓶』而非『斷奶』,牛奶不能做為主食 1歲之後,固體食物應為主食,不能再以母乳或嬰兒配方作為主要的營養來源,但為了達到每天鈣質的最低需求量,每天至少要攝取500cc的奶量,而且應用杯子餵食而非奶瓶。建議1歲之後再讓孩子喝鮮奶較好,而且在2歲以前,不建議吃低脂或脫脂牛奶,因為此類牛奶除了必需脂肪酸不足外,這些寶寶可能因為要達到他們熱量的需求,大量飲用鮮奶的結果無形中攝食了較多的蛋白質和高溶質,這樣反而會造成寶寶腎臟的負擔及生長遲緩。 寶寶在1∼3歲間,開始會對食物產生喜愛厭惡,此時食物的外型或氣味往往會影響食慾,譬如:在味道上較重的菠菜、苦瓜;在外觀上較不討喜的綠色蔬菜;或聞起來食物氣味較強烈的九層塔、芹菜、青椒等。 另外,對於偏食的寶寶,還要考慮是否寶寶咀嚼能力不佳或不喜歡咀嚼,因此在添加副食品階段時,應該讓寶寶嚐試各類食物,同時訓練咀嚼能力,才不會讓寶寶養成偏食的習慣。 寶寶的口味是大人培養出來的,不要一味迎合寶寶的口味,否則會養成寶寶偏食的習慣,同時避免一開始就讓寶寶吃重口味的食物。 三餐外加點心,營養更放心 這時寶寶每日的營養素應平均分配於三餐,為避免寶寶習慣高膽固醇的食物,有人建議蛋黃1週不要超過3個。由於幼兒的胃容量小,食量有限且容易餓,所以在三餐以外,可供應1∼2次點心以補充營養素和熱量,但必須尊重寶寶的食慾,三餐可能會有大小餐,若正餐吃的少,可在點心時間再多吃點。點心宜安排在飯前2小時供給,食物的「質」應優於「量」,量的多寡以不影響正常食慾為原則。 點心的材料最好選擇季節性的新鮮蔬菜、水果、麵包、麵類、三明治、馬鈴薯、甘薯、牛奶、蛋、豆漿、豆花等。含有過多油脂、糖或鹽的食物,如:薯條、洋芋片、炸雞、糖果、巧克力、夾心餅乾、汽水等,均不適合做為幼兒的點心。果汁則每天不要超過240cc。 寶寶在學習用匙、筷的時期,父母準備的食物要容易夾且食譜多變化,例如早餐吃麵包,午餐改吃麵,晚餐則可吃飯,當寶寶吃不完時,父母才可嘗試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