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乖麻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章來自小公主家

2006年04月07日
公開
2

好寶寶上學去 選一個優質幼稚園 2003.08.10 -------------------------------------------------------------------------------- 「教育論壇」座談系列卅一 主辦單位:人間福報、教育廣播電台 討論主題:好寶寶上學去 選一個優質幼稚園 時間:七月卅一日下午二點至四點 地點:教育廣播電台會議室 主持人:彭麗琦 與談人:蔡春美�國立台北師院幼教系教授 曾淑姿�北市教育局第四科專員 邱雅琳�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園長 簡玉霞�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班親會會長 李麗君�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教師 謝玉貞�河堤國小家長會會長 林文虎�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 記錄整理:記者陳瑞娟 攝影:吳添章 前言: 彭麗琦:對於幼兒教育,家長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孩子在學校中快樂地學習成長,卻又怕學校教得不夠,使得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我們看到坊間到處有標榜著雙語教學、全美語教學、福祿貝爾教學等等。 到底什麼是幼兒教育?孩子在幼稚園裡究竟該學些什麼?幼稚園實際上又教了些什麼?從坊間林立的私立幼稚園和公立幼稚園中,家長如何選擇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有那些指標是可以參考的呢?讓我們一起從理想及實際經驗中,一起來省思建構一個優質的幼兒教育園地。 標榜全美語幼稚園好嗎? 〈幼教專業最需考量〉 曾淑姿:依據調查,小朋友早一點學習英語的確可以有較高的成效,但是全美語幼稚園學費昂貴,我們的大環境也沒有很健全,孩子可能學了一兩句,沒有環境配合,小朋友可能過幾天就忘記了,所以家長選擇幼稚園應保有「健康成長、快樂生活」的大目標,語文學習只是幼教中一小部分,所以幼教的專業可能是家長最需考量的。 〈全美語教學可能使孩子忘本〉 蔡春美: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它說很多人補習美語、才藝,但沒有人補「童年」,目前小孩的童年大多短暫、不快樂,但是沒有人重視,也沒有人企圖挽回。當然,幼兒階段不應只有快樂,還需有意義,像我孫子學跆拳道,遇到高難度的動作,老師告訴他的是「要忍耐!」我們是否常因過於重視快樂,而忘了教孩子學會忍耐?這位老師從跆拳道中教會了小孩人生中有太多的事情該忍耐、要鍛鍊。 教育當局需面對太多教育問題,所以總把非義務教育的幼兒教育忽略,但是幼兒的童年是不能等待的。現代人孩子生的少,家長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菁英,所謂「慎於始」,家長該如何選幼稚園呢?選擇幼稚園最重要的是老師與學生互動的態度,就算學校硬體不足,但若師生的互動良好,我也會選擇讓孩子到該幼稚園。 另外,我們也不應讓孩子忘本,所以我不鼓勵家長選擇全美語的幼稚園,因為幼稚園階段的孩子正在學習講話,如果老師要求No Chinese,小孩會覺得中文是較不好的,所以我贊成有一些美語融入一般教學中,但是小孩的生活教育、人生態度、人際關係是更重要的。 〈有比語言更重要的東西〉 簡玉霞:其實語言不是小孩學習最重要的,像我女兒的幼教老師教會了她耐心、毅力,這是她未來絕對用得到的。老師有用心,家長與老師的互動多,孩子才能快樂成長,我覺得這部分公幼做得比私幼好,一般私幼較強調的是寫字、認字、背書,然而揠苗會助長,但若公幼能延長時間配合職業婦女是最理想的。 公幼好?私幼佳? 〈公幼老師理想要改變、心態要調整〉 林文虎:公幼招生數越來越低,公幼要改變經營大家都知道,而最需改變的是理想,最需改進的是心態,進到公幼教書的門檻天那麼高,而要出公幼的門檻比天還要高,所以就算老師表現得不好也不會怎樣,使得老師的素質一直無法提昇,而且也很難要求,光是延長下課時間就超高難度。 李麗君:家長希望孩子從幼教階段開始的所學都是未來所需要的,但是未來的不確定那麼高,家長也只能跟著流行走,一個幼稚園老師要堅持自己的理念相當辛苦,更何況幼教老師現在教的,可能廿年後才會開花結果,這期間還會受許多其他因素影響,所以沒有人可以證明幼教老師的重要性,幼教經費不斷被刪減,最前線的幼教老師做得很辛苦,面臨公私立學校競爭的壓力、家長問題,幼教老師若能堅持自己的理念默默付出,那麼學生也許會有一些收穫,硬是要幼教老師花費心力面對社會潮流,幼兒教育不知還能剩下些什麼。 〈公幼該主動宣揚自己的好〉 曾淑姿:公幼招生不足的因素很多,事實上公幼的環境很好,師資素質相當齊全,應該能招到很多的學生,但是公幼很少招生,公幼應主動走出去,而不是靜待家長將小孩送進來。 謝玉貞:很多事情是不應仰賴家長的,因為很多有名幼稚園都是口耳相傳的,就像大家口耳相傳的名醫都可能是蒙古大夫,政府需對不合法幼稚園負責,不能推卸,或許要主觀的考量老師好壞看不出來,但是硬體的設備是否安全、合法都看得出來,如果政府連這些都不去做,教育還有什麼希望。 公立幼稚園要吸引家長就要主動走出去,像今年河堤國小的幼稚園家長全部動員起來幫忙招生,設計幼教海報、發宣傳單,家長主動向社區家長宣傳公立幼稚園的優點,這樣的努力,結果今年我們的幼稚園報名人數大爆滿,這充分證明,公立幼稚園的好要主動讓別人知道,如此才能吸引更多家長。 〈公幼或私幼 別只在意放學時間〉 曾淑姿:公立幼稚園招生不足並非只因為私幼有全美語教學。公立幼稚園四點下課,上班族家長無法接送小孩,所以家長被迫選擇私立幼稚園。現在教育局已經有法案規定,若公立幼稚園需要,課後延長時間可以請專業人士帶小朋友,例如社區媽媽說故事,或請社區專業人士上才藝課程。 謝玉貞:四點就下課真的影響到家長選擇私立幼稚園,現在就算公立幼稚園想開課後安親班都有老師打電話給家長,要求家長不要將小孩送到該幼稚園安親班。 邱雅琳:延長下課時間真的很難,如果公家機關的成員被要求義務配合下班時間,是絕對不合理的,更何況公幼老師目前的八個工作時數以外,就已經有許多額外的時間在學校,若要硬性要求更是不可能。 蔡春美:滿四到五歲的小孩家長選擇幼稚園也需考量教育因素,因為此階段的幼兒已經不只是托育,還要考量上下課時間,也要開始為孩子的小學銜接作準備,所以這時家長就要先釐清好孩子上幼稚園的目的是純為托兒或也希望有教育內容,然後再選擇適合的幼稚園。 優職幼稚園選擇小訣竅 〈軟體重於硬體〉 李麗君:我覺得幼兒被犧牲太多了,老師的課程需因應美語、方案、主題,選擇課程的是老師而非小孩;鋪地毯、提供高級玩具等硬體的配置都是要做給家長看,而非考量孩子的需要,很少人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我們賦予現在的兒童需肩負未來的重責大任,但他們現在就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在我們是否能將幼兒重新定位一下,證明幼兒教育的重要,給予他們相對的重視,也重視這個領域的專業老師。 〈就近選擇幼稚園〉 蔡春美:幼童專用車的路程最好是半小時能到達,也需注意幼稚園對娃娃車的管理,因為隨車老師、司機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對周遭人類的看法,所以除了操場、教室,只要是與小孩接觸的人,家長都應注意其品格與態度。 曾淑姿:其實我覺得幼稚園的娃娃車是一大死角,因為有很多性侵害的實例是由娃娃車開始的,所以最好能就近選擇幼稚園,也不要迷信很多班級的大型學校,因為精緻化學校的老師與學生互動會較多。 〈公私幼稚園中也有優劣之差〉 林文虎:選擇幼稚園有一個相當簡單的選擇方法:公幼中的幼稚園也是有優劣之差,私立幼稚園的流動性通常很高,如果發現一所私立幼稚園老師的流動性低,那麼該所幼稚園一定相當優質;公立幼稚園的老師通常缺乏熱忱,若在公幼發現了相當有熱忱的老師,那麼該幼稚園一定還不錯;通常私幼較不重視生活常規,公幼較不重視保育,若私立幼稚園老師在乎常規處理、生活價值、生活能力,那麼這個私幼是不錯的;若公幼的老師保育工作做得很好,那麼這所公幼是相當好的。 〈十個指標 三大主軸〉 曾淑姿:選擇幼稚園可從十個指標著手:合法立案、評鑑績優、師生比例恰當、收費合理、重視安全講究衛生、設備完善、師資優良、適合幼兒學習、重視親職教育。考量三大主軸:教學保育、教學設施、公共安全。 〈透過實例了解老師觀念〉 蔡春美:幼稚園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場所,家長要慎重其事,但是公私立與否絕非考量的關鍵,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人際的互動,若家長沒有很多的時間,那就從最關心的那部分主動找老師聊,問老師幾個簡單的問題,例如,平常怎麼和家長聯絡?平常都辦些什麼親子活動?甚至可以問問孩子偏食、孩子愛哭時老師都怎麼處理,舉一個具體的實例與老師討論,了解老師的處理態度如何。 〈參觀幼稚園 不要只去一次〉 謝玉貞:參觀幼稚園不要只去一次,尤其在午休、用餐、上課三個時段一定要去看,而參觀幼稚園第一個要關心的是安全設施,我看過很多幼稚園,我深深發覺如果沒有親身去了解,真的很難看出幼稚園的優劣。現在我的小孩讀河堤國小附幼,雖然之前我對公立幼稚園的印象相當不好,但我在幫我兒子選擇幼稚園時,到河堤附幼看了三次,每次去時老師都要我到處看看,並與她聊,我也會要求看他們幼稚園去年度的成果,了解該幼稚園去年為孩子做了什麼。 〈相信孩子的直覺〉 李麗君:家長選幼稚園一定要和老師聊,看看老師能夠聊孩子聊多少,如果老師的觀察很細微,她就能和家長聊很多從孩子身上所觀察的、注意的,畢竟媽媽都會希望將來老師聊的是自己的孩子。家長也要相信孩子的直覺,多帶孩子去學校幾次,如果孩子多次反應不喜歡就不要去,就算你一直覺得該幼稚園很好。 〈家長讓自己成為一位欣賞者〉 邱雅琳:選擇幼稚園時,希望家長暫時先將媒體的印象放下,例如廣告中兩歲的文雯。家長應讓自己成為一位欣賞者。辨識幼稚園,可從「是否可以參觀」,而且是「自由」參觀,如果家長被允許參觀,那麼這個幼稚園已經快要及格了。再來就是,看看師生互動,尤其是孩子主動與老師互動的狀況,接著可以了解孩子彼此的互動、老師之間的互動,以及小朋友對待客人的方式。另外,家長也可以看老師如何處理現場狀況,與孩子溝通的用詞、態度,觀察他們的互動,欣賞他們的互動,如果一家幼稚園裡「人的互動」是令你和你的孩子感到愉悅舒服的,那麼這家幼稚園大致上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了。

文章 沒時間真可怕

2006年04月07日
公開
5

都是「沒時間」惹的禍! 〔 作者:游老老 〕 *誰是最可怕的婚姻殺手 一位經驗豐富的婚姻顧問在他的退休的歡送會上,應邀發表感想。他要大家猜猜看,今天的婚姻問題中最可怕的殺手是誰? 有人猜是「溝通」,有人說是「個性不合」,有人覺得應該是「經濟壓力」,甚至有人說可能是「對配偶失望」,這位充滿了智慧的長者看了看四周的人,慢慢地說出答案:「這個殺手的名字是『沒時間』先生」。 當一男一女結為夫婦時,他們就進入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無論在戀愛時,自認是如何了解對方,但是等進到婚姻中,才明白經營婚姻的挑戰,遠超過他們婚前所能想像的。 現在許多家庭因著經濟需要,夫妻二人都要上班,等有了孩子更是忙的不可開交,別說有好幾個孩子的家庭了。接送孩子上學,下課後去補習,學藝。有時週末比週間還忙,參加各種活動、比賽。 *婚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夫妻之間,因著「沒時間」單獨相處,「沒時間」溝通想法,「沒時間」討論說了一半的問題,甚至「沒時間」表達愛意。兩人的關係就在這種若有似無,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存在著,雙方都有「如食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 喝過加了太多水的果汁嗎?說它是果汁,太淡了,不像;說它不是果汁,又有些甜味。喝下去嘛,既不好喝又撐肚子﹔放著不喝,沒多久就發酸壞了。淡而無味的婚姻就像這個處境。 不少婚姻顧問都強調夫婦要學會「溝通」,並講究溝通的「技巧」,這都沒錯。不過,依老老來看,「學習如何溝通」遠不如「有時間溝通」來的更急迫。聽過一對夫婦參加了許多婚姻講座與溝通課程,最後還是以離婚收場。原因無他,因為他們把僅有的時間都用在參加講座上,以為上完課就自動滿足了彼此溝通的需要。 *步步下降的夫妻關係 諸位有沒有經驗,遇到一位多年不見的好友。相談之下,大為驚訝,兩人的想法、價值觀居然是南轅北轍,相去甚遠,不再像以往那麼契合了。為什麼?因為太長沒有見面,太久沒有時間溝通了。 一對只顧著忙工作、忙孩子的夫婦,縱然是生活在一個屋頂下面,也會像前面說的這兩個老朋友一般,「相見等於沒見」,「對話卻非溝通」。夫妻關係非但無法「正常化」,反而會降級,從「夫妻」變成「合夥人」(一起供養小孩),再變成「室友」(已經各行其事),更糟的還會降成「對手」(彼此看不順眼了)。 *吃一頓 補一年? 有的夫妻打拼一年,等待的就是一年一度的休假,希望藉著全家外出旅遊,培養夫妻親子關係。這就有點像一年只打工不吃飯,等攢了錢好好吃它一頓補一補。行不通的,這種年度出遊有時反而變成全家惹氣的時候。夫妻在旅館中,午夜夢回時,一肚子委屈,想不出來為什麼變成這個地步,辛苦打拼到底是為了什麼?問題出在平時大家都沒有足夠的時間相處,若是寄望在長假上,效果准會令你失望。 年假的相處固然需要,平時的相處是更為重要。若要婚姻幸福與長久,夫妻二人就必須學習經常安排「單獨相處」與「優質溝通」的時間。 老老擊退「沒時間」先生的法寶只有兩個,大家看了以後自己去體會體會。頭一個是「積短成長」,其次就是「無中生有」。 *積短成長 「積短成長」就是學會使用零碎時間。舉例來說明: 1. 晚餐前(庖廚之樂):下班回來,太太在廚房忙,先生就不要在客廳等吃飯,看報、看電視(兩個人都累了一天,為何先生有特權獨享休息?)。陪著老婆在廚房,一面洗菜、一面切菜、做飯。這樣每天至少會有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說話時間。先生也不會因老婆一人做飯,等太久而餓死(說不定還能學點手藝)。 2. 臨睡前(卸妝之樂):夫妻二人要協調睡覺時間,通常妻子要卸妝,梳頭,沐浴等等。先生若能此時陪侍,既能深得妻子之心,又有優質溝通時間。每天又可以多出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 3. 起床後(畫眉之樂):夫妻二人可能因為上班時間不同,或是遠近不同,起床時間也不同。但是要盡量調整到一起起床。在梳洗、上妝、更衣的時間也有十五分鐘或更長。有人說老婆七點就要出門,他八點半才要出門,怎辦?簡單,陪老婆起床,一起梳洗,吃早點,送老婆出門。然後再回來,撥好鬧鐘,再睡一覺。覺沒少睡,溝通任務也達成了。老老自己親身經歷,經營關係效果極佳。 4. 抓住其他零碎時間:老老並不是鼓勵夫妻二人成天膩在一塊兒,而是用點腦筋,注意每天的零碎時間,五分鐘可以談談心,五秒鐘可以送一個吻,一秒鐘可以隔空送一個微笑,走道上擦肩而過時,來點「肢體接觸」。總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夫妻二人願意為彼此付出,不會恩愛才怪。 現在老老告訴你,夫妻都上班,週末還有活動,但是「每天」都可以累積一個小時以上的溝通時間,你相信了吧?若還有問題就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就是把原來不可能相處的時段,變成可能。 1. 每週一晚:平常因為有孩子,特別是小一點的孩子(從五六歲到五六年級)需要照料,每天晚上都會被綁在家裡。老老以前的做法是與教會中住得近的四、五個家庭(孩子年齡也相仿)聯合起來。每週四晚上六點半開始到九點半(最晚十點),輪流送到其中一家去。孩子們都盼著星期四來到,與朋友見面。 所以不用吩咐,都規規矩矩地吃飯,洗澡,穿好衣服,還催著大人快點,不要遲到。老老頭一次帶磨刀石出去,因為不習慣,在街上開車,轉了快一個小時,不知道要去哪裡「打發時間」(真是可憐!)後來每次都能享受,夫妻關係受益很多。 有個附帶規則就是:單獨相處時,不准談孩子,不能談工作,不能談教會。除了這些,你可能就無話可談了,那就談談「戀愛」吧,這是夫妻單獨相處的時間,看個電影,吃頓小館,公園坐坐。婚前去哪裡,就去那裡吧。 2. 出遊一週:這是由上面一點擴大,在暑假時期(或春假或長週末)。可以由這個小「互助會」中的一家照顧兩家的孩子,讓另一對夫婦外出一週旅遊,然後角色互換。沒聽過孩子反對,大人也很高興。這個方式對大些能自己照顧自己的孩子比較合適。 3. 雙人司機:通常是夫妻倆人中的一位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或是去上才藝課。老老的建議:若另外一人沒重要的事,就可以陪著去。有時上課時間短,家長要在附近等,這樣兩個人就又多了一起喝咖啡的的時間。 4. 用用想像力,每一家都會有不同的機會。大腦是看不見的,若是不用,配偶怎知它的存在呢? *沒時間招待「沒時間」 機會是創造出來的,時間是調控才有的。兩顆誠摯的心,加上採取行動,就是經營與強化夫妻關係的關鍵。信不信由你,「沒時間」這位殺手通常都是經過你的「允許」與「容忍」,大大方方地走進你的家,長時間地進行破壞家庭的惡毒工作。 主權操控在你的手中,只要你願意,不准「沒時間」進入你家門,不要給他留下任何「見縫插針」的空間,就可以把平淡的婚姻起死回生。 乖麻心語 是呀 我們容易為自己找尋藉口 也容易遺忘一些感受 許多機緣都容易錯過 許多感情也慢慢淡去 要多多給予時間灌溉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