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愷媽

日期

#Tag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

2009年04月06日
公開
10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789862163047-1.php 序言 洪蘭 分數不是唯一的評量方式   福爾摩斯對華生說:數據、數據,給我數據,其餘免談。沒有數據,所有推論都是空的。我也很想說:觀念、觀念,觀念不改,所有的改革都是空的。   一個既有的制度很難改變,如果只改制度而沒有改變制度內的人的觀念,那麼不論制度怎麼周延還是不可能成功,因為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滴水不漏,聰明的人就會去鑽制度的漏洞,改革就破功了。所以談改革,第一要做的就是改變思想觀念。歷史上許多立意良好的改革,都是因為沒有從人的觀念去改變起,後來都沒有成功。   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不容易,最好的方式是透過書本,因為看書是依自己的速度,看電視、聽演講是依別人的速度。依自己的速度可以隨時停下來慢慢咀嚼、靜靜思考,想通了,才能改變。所以國父要推翻滿清政府時,是從辦報鼓吹革命開始。我覺得教改也要從出版教育的良書開始,最好的一本書就是這一本。我非常欣賞作者的觀察力,她吸收內化別的國家的經驗後,回頭來看自己,指出了很多應該要破除的舊觀念。   人是習慣的產物,習慣了原有的生活後,所有的陋習就看不見,一切的不合理就變成理所當然。這是為什麼古人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必須跳脫出來,甚至跨越文化,才會真正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才會像作者說的看到不同的彩虹。   作者在北歐住了六年,又很用心的去深入瞭解芬蘭的教育理念,所以她在本書中所提出的許多觀點都是一針見血,直指我們的沉□。的確,現在學生最痛苦的就是國中、高中這一階段,但是誰說書一定要念得這麼辛苦呢?難道一定非得這樣念書不可嗎?北歐的孩子在教室的時間比我們少,為什麼他們的知識沒有比較少?反而在人際關係、待人接物上比我們成熟?我們這麼聰明的中華民族,為什麼不能為自己的生活和環境做出更多的創新,帶給自己更有品質的生活?   台灣學生很痛苦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對分數的觀念一直改不過來。分數是評量的一個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更不是很好的方式。人的學習成果不是呈一條直線成長,而是貝殼式呈波浪形逐漸上升。每個孩子學習的速度不同,如果段考時間正好在孩子融會貫通之前,這孩子的成績當然會吃虧。孩子不是不能學,只是學得比較慢而已。我們明知道每個孩子的個性、長處並不相同,可是偏偏要用同一把尺去衡量孩子,這樣怎麼可以呢?數學好的有比英文好的聰明嗎?   每個父母都知道真正有關係的分數是聯考那一天的分數,平時考一百分,聯考時考五十分,一樣不能上第一志願,但是父母卻常為了平日的一分、兩分非常計較,作者說得對,「天下沒有不在乎成績的孩子」,連芬蘭男孩拿到成績單時也會拿著計算機猛算。是的,每個孩子都在乎分數,但是可以用更健康的態度來看待分數,分數應該是讓孩子知道,和全班同學比起來自己的程度在那裡,不應該成為挨打、甚至是被羞辱的原因。如果我們不知道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打完了,原因還在,孩子下次一樣考不好。我們應該先沉澱下來,找出孩子學習不佳的原因,再做補救教學。每個人開竅的早晚不同,如果孩子智慧還未開,學習能力還未達到學校的標準,即使打死了也考不好的。這對孩子來說不是很冤嗎?其實,哪個孩子不想好?哪個孩子不希望有人誇獎?許多最後自暴自棄的孩子背後都有很多令人辛酸的故事。   我們「因材施教」講了三千年,到現在仍是鏡花水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始終認為如果別人會,我們的孩子也應該要會,如果不會就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回家沒有做功課。我們很少從發展上的原因來看孩子是不是開竅的比較晚,是不是老師教學的方式孩子不能接受。英國十九世紀偉大的道德學家山繆爾.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曾說:「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們很少能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孩子,我們吝於誇獎孩子,我們甚至不允許孩子犯錯,什麼事都要求完美、考試也都要全部一百分。為什麼我們中國人這麼求全呢?當我們在指責孩子時,有沒有想過大人也有忘記帶東西的時候,那麼,為什麼孩子忘記帶聯絡簿就要罰站、挨打呢?紀律來自長期的堅持,但是在訓練過程中一定要允許錯誤,因為我們是人不是神。   這本書是我所看到比較東西雙方教育制度最親切、最有人性,也最好看的一本書,每一個人都應該把它放在案頭,當我們又回到舊觀念去時,拿出來看一下,它會提醒你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孩子讀書究竟所為何事。   教改要成功需從整體社會價值觀先改起,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們從既有的窠臼中跳脫出來,看到彩虹的另一端。 自序 芬蘭教育,一本最動人的勵志書   朋友在海外待了六年的兒子,不久前回到台灣念高一,這位一向認真,也樂於讀書的孩子,一年來曾經多次不解地問母親,為什麼大家非得這樣讀書不可呢?書一定要念成這般辛苦嗎?   他問母親:「你一直告訴我,這所高中的同學都很聰明,是很好的學校,但為什麼有些課,老師根本沒有教我東西就要考試了,所以大家只好到校外補習?」這孩子也很納悶,為什麼台灣有這麼多聰明的學生,卻沒能培養出幾位諾貝爾獎得主?   他真想知道,身邊這一群又一群聰明絕頂的用功同學,在這種環境下,到底能為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什麼未來與願景?   巧合的是,幾乎一模一樣的對話,出現在二○○七年十月份的一次酒會上。一位有兩個青春期孩子的芬蘭人(亞洲女婿)對我說:「I think, you guys are crazy! 」因為他親眼看到,太太在亞洲的姪女為了升大學,而必須犧牲芬蘭人視為至寶的夏日假期努力K書。他百思不得其解,卻又疼惜不已地問了和朋友兒子如出一轍的問題:你們這麼辛苦,一定會比較好嗎?你們這樣能為自己創造出什麼生活品質?你們是這麼聰明的族裔,為什麼無法為生活、環境等等,做出更多的創新?   待過不同國家,接受過不同文化洗禮的人們,會不由自主地產生跨文化衝擊下的深層思索。這兩家朋友,都曾經歷過洲際之間的搬遷洗禮,而我也在自己和孩子們歷經不同國度多年生活的時候,遇見極為相似的深刻體驗。   不斷必須要跨文化生活的人,常常會從一個框架被迫跳入另一個世界,再從另一個世界望見原本就熟悉,但卻又已然有些迷惘的視野。只有習慣了,而且最後能適應之後,方才會透過這一扇自己慢慢打開的窗,看見世界的多元,看到了不同的彩虹,也看到自己的家鄉。   然後人們會發現,不是每個地方都是早上六點天亮;人們會察覺,不是每個地方的四季都一樣。讓你驚奇不已的事物,別國別族可能習以為常;你已經習以為常的管理,跨洋之後就被視為對權益的箝制;從小認為天經地義的競爭、要贏,他人卻把每個孩子的尊嚴與權益放在最先。   而社會上普遍認為一定要給教職員工打考績、分等級才會產生績效,卻有另一個社會的思維強調,只有運作有效的工會,以及引導出自發性的認真態度,才能確保教師與員工的教學與工作品質。當我們過於慣性思考,以為沒有排名就會失去世界的競爭力,卻有另一個天地把對學生公開排名視為社會公平性的淪喪;當我們一再聽到要消弭城鄉差距宛如是天方夜譚,卻有一整個地理區塊的好幾個國家認為那是最根本的人權。   當我們總認為國家競爭力,是來自全民不眠不休的打拚,卻發現地球另一端有著和我們差不多的人口,不分男女老少一年有好幾週的假期,持守著朝八晚四、朝九晚五的正常作息,並認為那是很具經濟效益、又最符合節能減碳的生活方式。   任何的事物,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思維和選擇不同,所帶來的結果不同。   每回一而再、再而三的聽到亞洲各地人們對於教育的憂心,聽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教育的煩惱、整個社會對教育未來方向的焦慮,以及最重要的,為什麼孩子自小就需要日以繼夜的拚命苦讀?甚至幾十年來,有不少家庭為了孩子的教育,選擇移居海外。   在北歐住了六年之餘,我不禁想問:為什麼我們不能讓自己的子民不再想要外移?讓外人因為我們的教育環境夠人性、夠優質、夠「有教無類」而想要遷入?讓我們的社會因為教育的平等、人本,而成為亞洲其他國家人民心生嚮往之地?   我們或許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可以讓教育的一切回歸根本,讓原本屬於教育良善的一面能夠發揮得更好?讓大家能多一分對於教育體制可以好好寶貝自己孩子的放心,而不是對於能不能考上一所「好」學校的憂心,能不能多考幾分以打敗其他競爭者的焦慮;讓大家心生願景的為自己的家園,種下那一棵棵百年始成的樹人,將教育改革做到近悅遠來,而不是去怪罪移遷出走的子民,就如同去怪罪孩子成績表現不夠好,卻不願去正視整體教育已經使孩子讀到筋疲力竭了。   寫完第一本書《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之後,我知道自己還有許多的觀察、感受和實地訪談,來不及在第一本書中深入探討。而我仍在出書之後,一如既往、持續不斷地在芬蘭到處訪談與觀察,也在不同的教育機構裡觀摩第一線教師的培養,並自費參與了兩場國際研討會。這些不停汲取芬蘭教育的養分,和一再深入觸碰芬蘭對於教育與社會文化的心思,逐漸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說,我的第一本書是個人對於芬蘭教育基礎的全面觀察,以及嘗試以身為一位家長和跨文化觀察者對於「教育的基本價值」所做的剖析,那這一本書,應該就是希望能持續在某一些價值觀上繼續探索與反芻,看看我們能為下一代做些什麼?要給可愛的子女們,許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也問問自己,是擊敗他人、以競爭為樂,或者瞭解自我、尊重群體,才是未來世界需要的人才?   這些年來,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注視北歐芬蘭的教育成果,對她百般好奇、亟欲探究,但多半仍以原有僵固的自我思維前來一探,以陳舊的教育觀念對她品頭論足,無法真正跨越既定的思想框架。   有時我不免懷疑,如果觀摩他國經驗到了最後,無法從根本的價值與事物的本質上,去探索自己的生活與體制到底哪裡走岔了路,只是一味嫌棄他國的模式不適合解決我們現在的問題,那再派多少學者訪團,再怎麼高談借鏡、學習,與「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也只是在自我設定的框架裡打轉;頂多在原有框架的外圍繞了又繞,連跨出去一步的基本方向都找不著,遑論檢視自我的勇氣。然後最後的結語就是一句話:國情不同,無法套用。   幾十年的高談闊論,數十載的教育實驗下來,讓台灣一代接一代的子女成為任意施行改革的白老鼠,讓社會的理念思維和教育工作無法破繭而出。虛擲、耗費的不光是教育學者的苦心孤詣,更是一連好幾代的生命成長歷程。   不記得多少回了,我們行車往返東歐以至波羅地海諸國,更在遍訪北歐各地時,我會深深懷疑、納悶著,怎麼芬蘭有的,別人都有,可是別人有的,她卻不見得有。而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擁有這麼少資源的她,卻願意一步一腳印地走向自己心中認為最適合自己,不偏不倚持守的「人本」道路。   她,鼓其餘勇的不去仿傚、正視自我,實實在在、亦步亦趨地走自己的路子,不以全球評比為懸念,不以「贏得全世界」為依歸。   恍然之中,我驚覺芬蘭就如同一本最生動貼切的勵志書,也是一個孤獨行走自己道路的最特別範例。每當我遇到挑戰、挫折,想要放棄、逃跑之時,看著這個苦寒之地如何徐圖再起的艱辛歷程,我就會對自己說:不必急,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想通了、選對了,就走下去吧。堅持,雖然苦澀,但終究會結出果實。   芬蘭堅持做自己在行的事,回歸根本、為生民尋找可長可遠路徑的心,為許多茫然、迷途、憂心、苦惱如何為下一代找出教育基本意義的國家與人們,提供了一個深深研思的模式與指引。從她身上,看到的是一份反璞歸真的求本精神,是一個社會自我成長、自我負責的價值觀。芬蘭堅信,唯有一切回歸到事物的本質,才能創造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   所以我想,二十一世紀芬蘭教育帶給大家最好的禮物,應該不是去仿傚她,因為她自己都不認為世上有「完美的模式」這檔事。而應該試著去找尋出,她是否關注於讓人人都想要「爭第一」的競爭力技巧,還是只想啟動每個人與社會國家對於教育基本價值觀,與生命和人本價值的思索。   這本書涵蓋了四章,其中幾個篇節,曾經發表在雜誌專稿和我的「北國風情」部落格裡,不過內容都做了些許的調整。而各類課程的描述部分,雖然我家兩個孩子是念了以英語教學系統為主的芬蘭學校,但這兩所學校的課程,都完全依照芬蘭教育當局的國家核心課程綱要訂定,至於我所寫下的眾多學生與老師的例子,則是綜合了過去多年,陸續在各地的訪談紀要,以及在芬蘭多所教育機構的觀察、詢問,再對照核心基本課綱的研讀心得而寫下的。想要書寫出來的實例不少,限於篇幅關係,就先擇其部分內容來做敘述。   感謝二○○八年三月間,在我第一本書的撰寫幾近尾聲之際,天下文化的邀約,讓我有機會繼續把對於芬蘭教育和跨文化研究、體認、觀察的心思意念,分享給更多人。   最後,我個人在這本書所獲得版稅收入數額的百分之三,將於每年的年中及年底請天下文化代為捐贈給遠見.伊甸「大象牽小象.象圈工程」。   一如我在第一本書裡說的:謝謝您來看這本書。

宜蘭綠色博覽會~3月21日登場為期51天

2009年03月21日
公開
10

開幕當天(3/21)門票免費 官網:http://igreen.e-land.gov.tw/2009/ 繼台灣燈會之後,宜蘭縣春季最勁的活動─綠色博覽會,即將於3月21日到5月10日舉辦,宜蘭縣長呂國華15日帶來好康訊息。為了替宜蘭拼經濟,開幕當天「免費」,平時也幾乎降了「半價」,呂國華還親自帶來滿載一牛車的宜蘭特產伴手禮,送進台北城,邀請各地民眾到武荖坑風景區會場,參加這場「活力犇FUN」的盛會。呂國華致贈台北市副市長林建元大型的「綠博會」門票,象徵宜蘭縣熱情邀請所有的台北市民可以到宜蘭來遊玩,並為「2009宜蘭綠色博覽會」活動造勢。 在台北市東區信義商圈,呂國華15日下午牽著小水牛走進購物人潮中,後頭跟隨著乳牛人偶拖行的牛車,滿載宜蘭特產福袋,福袋內有綠博門票、三星蔥、牛舌餅,讓現場民眾以一元價格把好康帶回家,民眾爭相上台說出通關密語搶購,穿著三星青蔥編織裙裝的主持人,帶領民眾高喊「宜蘭綠博會 XX牛館最棒!」讓現場熱鬧滾滾。 呂國華強調,綠博會已進入第10年,今年還有更好康的就是門票大降價,因應經濟不景氣,為了節省民眾的開支,今年綠博票價只有去年的一半,假日全票從去年的300元降為150元;平日全票100元,兒童票假日100元、平日50元;宜蘭縣民不分假日平日,一律50元;往年外縣市學校到綠博辦戶外教學,門票100元,今年也降為50元,希望讓更多人能夠帶小朋友一同來宜蘭遊玩,促進親子感情,並從中學習新知識。 綠博會還提供多項優惠措施,凡是持中國信託信用卡或HAPPY GO快樂購聯合集點卡現場購票,可享全票9折優惠;在全台各地7-11、全家便利商店購票,可享全票95折優惠。快樂購卡特約商也提供多項宜蘭在地優惠及點數回饋方案給快樂購卡卡友,例如宜蘭員山漫步聯盟,聯合了當地16家民宿觀光業者提供秀卡優惠及消費滿額贈點等多項活動,線上知名旅遊網站ezfly易飛網提供了豐富的宜蘭旅遊行程。 除了各項實體優惠活動,在網路上特別推出了「犇Fun綠博 HAPPY GO」聯名活動網站,讓大家在家也能玩遊戲、遊綠博、週週送機票與門票;只要在活動網站上玩遊戲過關、完成線上票選綠博藝術犇牛或是上傳跟犇牛的合照,都能獲得一組虛擬樂透,讓大家週週兌樂透,快樂拿大獎! 此外,宜蘭縣政府為鼓勵全國民眾來宜蘭消費,正舉辦「百萬千斤扛回去」活動,凡是持自消費日起20天內在宜蘭縣消費的發票、依法開立之收據單張或累計滿3600元,就可以兌換一張摸彩券,人人都有機會把百萬獎金、千斤米、五星級住宿券……等多項大獎扛回家。摸彩券兌換地點:上班時間在宜蘭縣政府及縣內各鄉鎮市戶政事務所,例假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在宜蘭火車站旅遊服務中心、礁溪遊客中心及大同、南澳鄉除外的縣內各鄉鎮市戶政事務所。兌換後的發票將由縣府捐至慈善機構。 今年是牛年,綠博特別以牛為主題概念,延伸而設計五大展館及三大展區,包括充滿童趣的「童話牧場」、遊客可以親手餵小牛喝奶,DIY做奶酪,了解牛生命曲線的「FUN牛館」、介紹台灣農機的演變及農耕機實做表演的「鐵牛館」、讓遊客從了解蝸牛這腹足動物開始,進而關心這片自然大地,富足慢活人生的「蝸牛館」,以及有許多物理遊戲,讓遊客思考物理問題,進一步認識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折射光原理、摩擦力與地心引力的「牛頓館」,還有南瓜隧道及代表宜蘭縣各休閒農業旅遊帶的七座特色休憩樹屋,讓遊客體驗宜蘭田園之美的「休閒農業展區」;以「歡樂嘉年華」為主題的遊戲區及以『綠藝舞語之∼林活再現』為主軸精神的表演舞台區。整個綠博會場環繞的主題,也讓大家見證宜蘭水牛腳踏實地、刻苦耐勞的精神特色。並設有特產市集,方便遊客購買宜蘭縣農特產品、伴手禮。 宜蘭綠博會場武荖坑風景區,佔地70公頃,也是國內最具規模的露營區,綠博會舉辦期間,露營區照常開放,民眾可以前來露營、踏青,還可在園區內參觀展出內容豐富的綠博各場館;園區的餐飲區及攤位,方便民眾就近品嘗蘭陽美食及選購宜蘭特產伴手禮,全面更新的園區綠美化植栽,在春雨滋潤下,更顯綠意盎然,並且綻放五顏六色的花朵,搖曳生姿的歡迎遊客到來。 綠博會場距大台北都會區僅約一小時車程,外縣市遊客如果自行開車,沿國道5號北宜高速公路南下到終點蘇澳交流道,不遠即可抵達會場;搭火車的民眾可在蘇澳新站下車,有接駁車可抵會場;行駛北宜間的葛瑪蘭客運及首都客運,在綠博會舉辦期間,也將視旅客需求,適時加開班車,方便旅客往返。 原價兩百五的綠博門票當天免費,平日也幾乎降了半價,這樣的好康哪裡去找?宜蘭縣政府希望這樣的破天荒價格能夠為綠博帶來人潮,也能進一步為地方拼經濟。 (轉貼來自生活新聞)

「出類拔萃者」,其實只是一群精於「文字與數字的在行者」

2009年03月20日
公開
8

我一直很好奇,這些曾在五六月考完聯考後風光一時的榜首,曾在長時間的學習路上,一路遙遙領先,最後卻隨著時光的記憶淡去,沒入尋常人間,不復辨認?不知是否有人做過任何調查,他們都在做些什麼?我總相信,他們能一路過關斬將,在腦筋上絕對絕對聰明,然而今天他是否快樂?真的實踐了生命的意義或價值嗎? 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花了一些時間在網路上搜尋,找到了部分結果。原來《商業周刊》早已為我們整理出民國五十年到六十年完整的歷屆榜首名單。當年的狀元許多都在國內、外學術界發展,如周芷任教於美國阿拉巴馬大學醫學院,李弘褀、康明昌、曹恆偉任教於母校台大;少部分服務於公務體系,如鄭安美是倫敦台灣貿易中心負責人、薛瑞元現任衛生署醫政處處長;或自行創業,從事醫師、翻譯等自由業;也有少部分因出國、或走入家庭而無法追查下落,隱沒於芸芸眾生中。 放眼台灣無論企業界的郭台銘、林百里;學術界的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前總統陳水扁、現任總統馬英九;沒有一位是當年的聯考狀元。為何資優的聯考狀元,會淹沒在芸芸眾生中,面孔逐漸模糊?原因無他,一在學非所長,當他仍徬徨於選擇科系時,家長主觀的建議把人生道路放置在「社會價值的棋盤上」成了他領航的指標。而原因之二,在升學主義盛行的台灣,教育體系篩選出的「出類拔萃者」,其實只是一群精於「文字與數字的在行者」。

孩子能自己來,就不要幫他做、幫他決定!

2009年03月19日
公開
28

孩子能自己來,就不要幫他做、幫他決定! 理察•田普樂◎著 我不想嚇你,但是在孩子十八歲以前(早一點更好),他們必須要長成能完全靠自己的大人。要有足夠的智慧與能力自己做決定,自己交朋友,維持自己的生活,自己鋪床,自己坐火車通勤。沒錯,這正是父母該努力的功課。 如果孩子到四歲還要你用湯匙餵食,到十四歲還要你替他整理書包,當他們需要自己照料自己時,他們就有苦頭可吃了。所以,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就不要幫他們做。這不僅是指不要幫孩子整理善後,不要幫他們做功課(我個人的觀點是,我發現我的孩子在八歲前,就能把功課做得比我替他們做得還好。)這也表示,應該讓每個孩子,從大約十歲起,偶爾煮飯給家人吃,即使只是拿土司麵包配牛奶,孩子要知道如何使用洗衣機,星期六自己起床做份內的家事,出外渡假時,自己整理行囊。 不過這些還不是最要緊的事,當然不是。還有特別重要的兩項技能,父母要越早開始教導孩子越好:管理金錢的能力,與自主決定的能力。 你要知道,如果你一直控制孩子的財務,只給他們一點零用錢,那孩子什麼都學不到。最好是等孩子大一點,比方說,讓孩子自己負責買衣服的花費,或是只給孩子基本的零用錢,然後要他們自己賺取額外開銷。我有個朋友,他在家扮演銀行的角色,對孩子的存款,提供十分優惠的利率,所以他的孩子喜歡存錢勝過喜歡花錢。有很多方法可以教導孩子金錢觀,重要的是,要找到對你和孩子合適的方法。 再者,父母當然要教導孩子自己做決定。從孩子兩歲時每天該穿什麼衣服,到高中要選修什麼課,孩子要學習計畫自己的生活。這也代表,孩子也要從錯誤決策的後果中學習。所以,當你眼看著孩子做出錯誤決定,不要介入干涉。 父母當然可以提供建議與忠告。不過孩子漸大,父母則要開始學習,等待接受孩子諮詢,但是不要給自己壓力。可以嗎?這是孩子自己的生活。 父母只要記住,你正為孩子的十八歲生日進行倒數計時,時候一到,孩子凡事都得靠自己了。

電影-舞舞舞

2009年03月09日
公開
21

http://video.libertytimes.com.tw/topnews.php?i=2461 只要我愛你,只要音樂還響著,我們就繼續跳舞吧! 一對幸福美滿的夫妻,某天突然用光了所有的好運,他們試著尋回那遺失的幸福… 很遠、很遠的鄉間小鎮,那裡的大人像孩子般的天真快樂,對平凡生活充滿異常瘋狂的熱情,執著於難以理解的蒜皮小事,如果你想笑他們無聊幼稚,他們會開心跟你說聲謝謝。費歐娜與多明是鎮上最幸福甜蜜的模範夫妻,他們白天在小學裡教書,熱衷於以不含惡意的心情惡整學生,學生們倒也是非常地樂在其中。下課後,他們保持愛情熱度的秘方就是來一首熱情拉丁舞,家中滿滿的獎盃正是象徵永恆愛情的甜蜜信物。 這時,你可能在心裡暗想:夢幻浪漫的童話故事總是出現一位可惡的壞心人,但在這個故事裡真的沒有,有的只是些可憐的倒楣人。某日,費歐娜與多明剛從倫巴舞大賽勇奪冠軍,興高采烈地回家途中,半路卻殺出一個「天上掉下來的自殺客」,夫妻倆為了閃避他而衝撞上山壁。天外飛來的橫禍與接踵而來的災難讓他們頓時失去所有,衰到只剩下一條內褲、一條斷腿與一首無法繼續的倫巴舞,此後,他們的人生就是不停的起起落落、落落起起、再起起落落、又落落起起…乖舛的命運、易碎的愛情,那個遺忘在某個街角的幸福,如何能夠重新尋回呢? 【舞舞舞】是怪咖導演三人組費歐娜高登、多明尼克阿佩爾與布魯諾羅米,繼榮獲2006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愛上冰山的女人】後的全新力作。三人再度自編自導自演,精采爆笑的誇張喜感、豐富的肢體動作、色彩繽紛的場景構圖,讓觀眾沉浸在超現實的現代愛情童話中。於2008年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首映後,贏得國際媒體與觀眾的爆笑好評,法國費加洛雜誌盛讚「堪稱喜劇電影泰斗卓別林與基頓的接班人!」。Variety更讚道「彷彿是由西班牙超寫實主義電影大師布紐爾編劇、法國現代喜劇大師賈克大地執導的“芝麻街”電影」。 正宗法國形體劇場表演方法!今年春天”最無障礙”的法式愛情輕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