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愷媽

日期

#Tag

父母快樂•小孩才會快樂

2008年06月18日
公開
11

很多父母自己並不快樂,不時繃著一張臉,但他卻喜歡對孩子說「希望你可以快樂成長」。面對父母的不快樂,孩子其實很難體會什麼是「快樂」,更不用說要怎麼達成父母「要他快樂」的期望。所以,希望孩子快樂前,先讓自己快樂吧! 傳統社會對於「父母」的角色認定,總是認為應該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的付出,似乎養兒育女就該是一輩子放不下的責任。而「快樂」這回事,好像總輪不到父母享受,而是建立在對小孩的期望。等到孩子長大,父母就會面臨「空巢期」,特別是母親會覺得頓失重心而不知所措。 父母是快樂先行者 身為現在的父母,實在不必繼續背負著傳統的價值認定,而應該對父母的角色有新的認知,讓自己可以從中獲得趣味,不只孩子成長,父母也要跟著成長,讓育兒的過程充滿快樂,同時是自己樂意享受的,如此一來,不僅父母感受快樂,孩子也才能感受到快樂的氣氛。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謝淑美表示,「快樂父母」的定義應該是能夠接納、喜歡、理解自己的人,真正知道我是誰?自己要什麼?自己在做什麼?基本上,快樂的父母應該是一個快樂的人,而快樂是自己給自己的定義,不是建立在別人的眼光上,更不須以成敗論英雄。 唯有自己先快樂了,才能為子女帶來快樂!但該如何讓自己快樂,做個快樂的父母?謝淑美提供4個秘訣,協助父母做個「快樂的父母」: 1. 試問:自己真的願意快樂嗎? 謝淑美提到,她們曾經對請學員每天紀錄一件快樂的事和一件不快樂的事,結果在快樂的那一欄,學員都寫得很少,甚至空白;而不快樂的那一欄卻是多到寫不完。學員紀錄不快樂的事情如:孩子今天耍脾氣、先生比較晚回家……其實並不是多麼嚴重的事情。但從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我門一直在等待快樂,期待別人給自己快樂,當好的事情來臨時,甚至還不敢相信這是不是夠好;反之,對於不如意的事情,總是盡可能去擴大,讓它佔盡我們的思維,影響我們的生活。 所以,想要快樂的前提是,自己真心願意快樂嗎?是否真的像要去追求快樂?並願意為它努力。如果是,那麼,第一件事就是要培養自己凡事看光明面的能力,謝淑美舉例,家中有嬰兒的父母,對於嬰兒發燒生病會很擔心,這時,如果只是一味的擔憂,讓自己手忙腳亂,反而於事無補,如果能想想,嬰兒總是會生病,這是讓他的身體產生抗體對抗病毒的機會,一切的擔憂就會比較釋懷了。 2. 行動:好好的照顧自己、疼愛自己 每天都要照顧自己一下,疼愛自己不能等待。謝淑美提供一個方法,就是每天給自己10分鐘,跟自己獨處,讓自己靜下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一段時間要先安排好,可以是在孩子醒來之前,或是睡著之後,做什麼由自己決定,看看書、聽一聽音樂、和自己說說話都可以。剛開始可能很不習慣,但慢慢地,當自己有機會和自己獨處時,會學以溫柔的方式對待自己。 3. 練習:對自己採取比較開放、接納的態度 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對著鏡子問問自己:「你怎麼了呀?有什麼委屈嗎?是不是很累了呀?要不要抱抱啊?……」以問句的方式問自己,而且持之以恆。有些媽媽常會期待先生給一個擁抱,說一句「辛苦了!」但積極一點的做法是,學習用比較開放、溫柔的態度對待自己,自己先學會愛自己,而不是等待別人的愛。當學會愛自己以後,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4. 培養:找出自己的興趣 想一想,有沒有什麼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或是,曾經有過感覺又沒能玩得淋漓盡致的活動,就從現在開始玩吧!去做一件喜歡又可以讓自己快樂的事,找回玩的能力。喜歡閱讀,就去看書;喜歡園藝,就種種植物;如果不知道要做什麼,不妨想想以前自己喜歡什麼,而當時又無法滿足,像是想學鋼琴、想玩紙娃娃等,這些都可以從現在開始做,生活會因此而充滿樂趣與歡樂。 6 tips培養快樂孩子 謝淑美指出,根據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自信、樂觀、自制力強等諸多特質。每位父母都想培養出快樂的孩子,讓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但如何才能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呢?她提供以下的方法讓父母參考: 1. 快樂的父母才能教出快樂的孩子 快樂的情緒會互相影響,若是父母每天都帶著一副很嚴肅的面孔回家,孩子看了當然也快樂不起來;反之,若在回家之前,能先轉換心情,以笑嘻嘻的面容回家,孩子自然能感受那一份快樂的心情。 有快樂的父母,就有快樂的小孩,是不變的鐵律!謝淑美建議,當你感覺情緒快要失控,很想對孩子大吼大叫時,最好先讓自己轉換一下環境,到外面走走,做些會讓自己高興的事情,等到心情平復了,就能和顏悅色的對待孩子了。 2. 每天專心的陪小孩一段時間•做一件事情 父母每天要挪出一段時間,哪怕只有5分鐘或10分鐘都好,陪小孩探索一件事情,玩積木、聊聊天都可以,但必須是專心的和孩子玩。孩子可以從中感受到他是被誠心的對待,體驗他是被疼愛的感覺。 3. 對孩子的標準要寬鬆一點 她提醒父母一定要記住,孩子終究只是一個小孩,要把他看作是小孩來對待,給他時間,用心等待,不要期望他馬上就要怎麼樣。如果父母都能調整自己看小孩的眼光,欣賞他、鼓勵他,只要看到他有著細微的成長,都能滿懷樂意的與孩子一起分享喜悅,那麼,父母才能看到原來自己的孩子是那麼棒,孩子也才能被鼓舞,高興的過每一天。 4. 多讚美孩子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要馬上給予讚美。每個人都喜歡聽別人的讚美,只要想一想,自己被稱讚時曾有過的快樂,你就不會吝嗇讚美孩子了。 讚美的話除了「很好!」「你好棒!」這些字句外,還可以更具體一些,說出細節,讓孩子知道哪裡做得好,值得父母鼓勵,例如:「你今天早上跟隔壁的阿姨說早安,真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如此,孩子可以從讚美中了解什麼是正確的行為,從中得到滿足外,也能繼續地保有該項良好的行為。 5. 營造幸福愉快的家庭氣氛 若是孩子能在一個愉快的家庭氣氛中成長,對於他未來的生理、心理健康發展都有很大的助益。 父母可以利用吃飯時間,在輕鬆氣氛下和孩子聊聊今天發生的趣事,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今天發生的事情。或是利用洗澡時間,和孩子唱唱歌、說說話,對孩子而言,這會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6. 用心聆聽孩子的內心世界 現代父母無論多忙,都應停下來專心聽孩子說話,學習聆聽孩子的心聲。聆聽,不僅讓孩子覺得父母是關心他的,而且可以了解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適時給他幫助。 父母聆聽孩子說話時,要避免露出不耐煩的表情,也不要打斷他說話,或急著幫他表達,否則孩子會以為你不聽他說話,以後也不想再主動開口了。 上床睡覺前或是往返保母家、幼兒園途中,都是傾聽的好機會,當孩子對你說話時,要停下手邊的工作,專心聽他講話,即使他要說的已經說過許多遍了,也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表情。    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充滿喜悅與辛酸,若是父母都能把它當做是一件值得享受與成長的事情,適時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父母能做的是陪伴、支持和不斷地鼓勵。陪伴的同時,也去享受當中的樂趣,如此一來,才能成為快樂的父母,孩子也才能擁有快樂的童年與人格特質。 《bobo小天才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