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徐小謙的媽

日期

#Tag

親子溝通十大原則

2008年02月03日
公開
44

本文為臺北縣家庭教育中心轉貼 文/高淑貞(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1.你無法給與孩子自己所沒有的東西: 若手上沒有糖,如何給孩子一顆糖? 如果本身不快樂,如何帶給孩子快樂?如果對自己也不能忍耐接納,那便無法對孩子忍耐接納。所以做好父母的重要前提是照顧好自己,讓自己是個有能量給與的父母。 2.當孩子溺水時,不是教他游泳的好時機: 溺水的孩子需要的是及時的一把,因為他沒有餘力去學習。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也不會是灌輸規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只有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快速幫孩子穩定情緒,進而能跟孩子講道理。給予同理心與了解,能幫助孩子接納自己、消散情緒,並因此對父母產生信賴感。 3.要做一個恆溫器,而不是做溫度計: 提供給孩子穩定的態度,而不是隨著孩子的情緒起舞。因為孩子的情緒並不屬於你,不要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用心傾聽,並表達理解,反映孩子的當下狀態,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感受與行為。不要跟隨孩子的狀況,自己也情緒起伏、言行失控。 4.珍貴的關係是由細小處點滴累積而來的: 要珍惜與孩子的每一個互動,不是等待大事發生時才出面處理。總期待等待更重要的事件才去參與孩子的世界,反而失掉許多小而珍貴的機會。珍惜每天細微的相處,就能建立深刻的依附關係。如果不能用心於孩子的小事件,就不能去期望參與孩子生命中的大事件。 5.鼓勵孩子的努力與展現的特質,而不是讚美行為的結果: 孩子通常接受了太多膚淺的讚美,如好棒、好厲害、好可愛等等,或許會有一時的得意,但卻是依賴外界的評價,而不是培養正向的自尊。   具體的指出孩子的能力與特質,這樣孩子才會從中發現自己能力與特色,進而認識及看重自己內在的特質。 6.重要的不是當時做了什麼,而是事後你做了什麼: 父母不是完人,總有判斷不當、處理不周的情況。但是父母不要為內疚所困,擔心會對孩子造成長期影響。重要的是去學習,如何處理自己所犯的錯誤。如何在事後理性回應、說明,在坦誠中讓孩子學習勇於認錯與負責的行為,也同時示範了如何修補、維護關係的態度。 7.當無法接納事實時,給予想像的空間: 孩子常會有許多負面的情緒與攻擊力要發洩,因此表現出一些不當的行為。孩子可以藉由想像得到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不能獲得的東西,表達出真實生活中不會被接受的情緒和希望。因此,如果不是有具體的破壞性行為,透過遊戲、畫畫、說故事等,可滿足孩子具破壞力的「想像」。不過度限制孩子的想像,就能幫孩子的壓力找到出口。 8.如果定下規則與限制,就要貫徹執行: 孩子的生活需要有明確的界線與指示,而不是完全無條件的接納。有明確界線才可以建構安全的關係,所以不要隨意恐嚇,但是當你設下合理的限制後,便要跟進執行,否則會失去可信度與減損關係。而孩子也才能從堅定的限制中,學習自我控制,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9.回答問題背後的真正問題: 孩子常常是透過疑問句做某些關係的探索,與父母迂迴的溝通。許多問題其實本身意義不大,重點是問題背後孩子真正想說明的是什麼?了解問題背後那個問問題的孩子,他當下內心的可能疑慮是什麼?可能會有更重要的發現。 10.精簡說話: 過於冗長的陳述常流於說教,也讓孩子失去注意的焦點。所以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別讓孩子聽了一大篇,結果什麼也記不下來。讓重要訊息能夠進入孩子腦中的方法就是要精簡明確。            ∼本文摘錄自天下雜誌出版《家庭教育,贏的起點》

银耳百合梨汤——对付感冒最好的食物

2007年12月30日
公開
13

—————————————————————————————————————————————————— 原料: 银耳:挑银耳记得不要挑特别白的,吃起来不大放心啊!略微发黄最好了。凉水泡发,为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前面食谱写过了,水大些,这样银耳发得大,水少了银耳就挤在一起,不能舒展了。去根,就是把特别黄的部分去掉,不然那部分煮得不够烂,口感硬硬的,不好吃。然后掰成小朵,家里孩子越小就掰得越小,要是大人吃,掰两下就可以了。 梨:什么梨都成,不过要说一下,那种雪花梨要注意,口感比较粗,有颗粒感,多少有些影响,但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就喜欢吃颗粒感比较强的哈!梨还是切小一些好,不然一喝汤,一大块一大块软软的梨,感觉很异样,呵呵……大个的梨,切一个就够了。 百合:干的百合一定要泡地,本人的经验,热水、凉水都差不多,反正得泡一阵子,我一般都是泡上百合和银耳,然后翘莲子,切梨,这时候银耳就泡开了,再摘银耳,等熬的时候百合就泡得可以了。 枸杞:少量,一定要少量。 冰糖:根据自己口味放了,最好是天然的大块冰糖,不要放单晶冰糖。冰糖也是一样,略微发黄的比较好。要是块太大掰不开的话,就把冰糖整个放到微波炉里,加热30秒,拿出来用手一掰就开开了。 大枣:因为枣太能出味了,所以放2到4个就足够了,不然就成枣汤了,我这次没放,是因为枣是性热的,我家孩子现在嗓子起来了,还是暂时不放的好。 上面这些原料的配比,可以按照家里人的口味调整,没有特别的限制。 —————————————————————————————————————————————————— 开始做: 1、砂锅,或者不锈钢锅,放一大锅水,做开。 2、把银耳、梨、百合放进去,开锅后换成小火,半盖熬。 3、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放莲子、枸杞,继续熬。 4、再过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放枣和冰糖,接着熬。 5、半小时后关火。 —————————————————————————————————————————————————— 总地说,最好熬上两到三个小时为佳。有的人说不用熬那么长时间,软烂了就成了。说实在的,我也不好说一定要多长时间,不过最少也得要熬上一个小时吧?反正我家总是熬上两个半小时才关火。 这个汤有什么好处,就不用我一一道来了吧!一周喝上一两次,是非常好的预防药膳,小孩子要是吃不下里面的东西,喝喝汤也是非常好的,粘粘甜甜的可口汤水,几乎每个小孩子都不会拒绝地! 冬天最好喝温的,夏天呢!就放在冰箱里冰一冰再喝,比绿豆汤还消暑呢! 这里建议,熬一次,最好两天之内都干掉,不然就不新鲜了,尤其是喝冰的。

人生鳥鳥─ 李國修的愛情、親情、友情

2007年11月23日
公開
13

人生鳥鳥─ 李國修的愛情、親情、友情 愛情儲蓄銀行 我是魔羯座A型,A型的特質是神經質、憂鬱、多愁善感、焦慮,但A型最大的特質是,做任何事之前先考慮最壞的情況,也因此神經敏感、優柔寡斷、鬱悶寡歡、不善言辭也成為我個人的特質。而魔羯座則是最不浪漫的星座,我就是一個最典型,一點都不浪漫的例子,因為我是一個最討厭說「我愛你」的男人。我一直覺得說「我愛你」不真實,這只是三個字,無法真正表達我對你的愛意,和說「電冰箱」沒什麼差別。 我和王月相處了十八年,包括戀愛三年,結婚十五年,這十八年當中從來都沒有說過「我愛你」。 但是王月是牡羊座O型,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在電視上看到她狂笑、暴哭,其實都是真性情的表現,也非常讓人喜愛,在家裡她會毫不猶豫的說「國修我好愛你!」,還會抱著我脖子蹭,很勇於表達自己的真情感。 結婚頭五年,我嘴上雖然沒有說過「我愛你」,但魔羯座的心裡有一個零存整付的“愛情儲蓄銀行”──我是銀行老闆,王月是銀行客戶,她每天說「我愛你」是零存,我五周年回饋一次則是整付,缺點是要憋五年。因為這幾年王月對我愛情的累積,我決定要回饋,也付諸行動,那時正好到新加坡考察表演藝術,就在當地買了一對戒指,作為結婚五周年的紀念,回國當天晚上十點鐘到家,我把東西整理好,也準備好心情和態度,敲敲門,王月此時在浴室的門裡,上大號。 「王月!」「幹嘛?」「我有東西要送你哦。」「什麼東西啦?」「打開門你就知道了啦!」王月只好很無奈的把門打開,說「你快點啦..很臭啦!」我則在此時,自以為很浪漫的打開首飾盒說:「王月,結婚五周年快樂!」他當下拿到首飾盒,也同時發出「嗯...」的用力聲,最後還說了句「謝謝!」 雖然很尷尬,但也因著這份創意和想像力,我要王月永遠記得,即便場合時機不太雅,但卻在這一刻表達了我對她真心的回饋和愛情的付出。這就是我所謂的愛情儲蓄銀行。 提到愛情,你知道什麼是愛情嗎?因為我在大學教課,發現現在大學生談戀愛,從認識到戀愛、分手的速度非常快,換男女朋友甚至比換手機還快,也不知是不是受到速食文化的影響。我記得有一群學生在談戀愛,剛開始時是甲、乙一對,丙、丁另一對,我那時很誠懇的給予每一對情侶高度祝福,「祝你們長長久久一輩子恩愛夫妻!」結果沒多久情況就變了,不知是不是因為看到秋天落葉繽紛心情低落所以要分手,到最後是甲丙在一起,乙丁落單,我簡直看不懂了!當初我是分別祝福甲乙和丙丁,結果現在兩對都分了,甲丙在一起,讓我都不知要怎麼面對他們。所以現在我對年輕人,不管是師生或是朋友關係,對他們的戀愛都一改以往高度祝福,反倒保持三不政策:不支持、不鼓勵、不祝福。因為「誰知道你們哪一天要分手呀?!」 什麼是愛情 因著這件事給我的體悟,以及身為戲劇創作者對生活態度的整理,我發明了什麼是愛,什麼是情,什麼叫做愛情。這些詮釋在我的舞台劇作品《北極之光》當 中也有出現,《北極之光》在談初戀,也談劇中人因為失去初戀所以更加珍惜後來的情愛關係,我也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李國修認為的愛和情。 我認為愛是付出,是承載。我們愛一個人就要付出,在付出的過程中,對方接收到,就要開始承載你的付出。相對的是,你愛我,你對我付出,我就要開始承載。 就好像我過去的作品《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當中的台詞,可以說是這個想法的原點:「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種收獲,付出的意義就是一項取得。」我們在追求對方的時候,不要在意結果和回報,你就是不斷的付出,所以愛是付出,是承載。你付出的越多,他承載的越多。你可以想像對方是你手裡的一隻紙摺船,放在水面上,當你付出時,這艘船會變大,從竹筏、漁船到豪華郵輪,雙方都是如此。 情是一顆心,一種牽掛。父母擔心你晚上出去,會記掛著你說「早點回來,在外面不要玩太晚」,這叫牽掛。我們身邊交往不同的朋友,不同的關係都有不同的情在累積。像這次颱風七二水災,你有打電話問候在中南部的親戚朋友「還好嗎,家裡沒有淹水吧?!」這都是情,都是牽掛。 所以愛情兩個字加起來的意思是,用一顆心,永無止盡的付出,承載一生的牽掛。雖然這句話很難做到,可是很過癮。這句話很長,但是我們可以慢慢消化。 誰先死? 那麼我們要怎樣來檢驗愛情呢?如果彼此真的相愛,有個話題一定要談,那就是「誰先死」。 我和王月在1989年7月18日結婚,9月20日我們去東京蜜月旅行二星期,在回台灣的前一天晚上,我在外面和日本朋友談事情,回到飯店房間晚上十一點鐘,一推開門,看見王月在梳妝台前哭泣,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王月,你在哭什麼?」王月就很傷感的說:「我剛在想哦,你那麼晚才回來,沒人陪著我,我就很緊張,很擔心,如果你剛才回不來,在外面死掉了,那我該怎麼辦?」 她開始真的牽掛和擔心,如果你在外面發生意外,我該怎麼辦?我站在他丈夫的立場,我反過來說「王月你太自私啦,我是在外面談事情,我會照顧自己的安全,難道你沒有想到,如果我從外面回來,打開門,看到你在房間躺在床上死掉,我該怎麼辦?」 但是在玩笑和感傷當中,王月認真的告訴我:「國修,我是如此愛你,你也是,我們來想像一個假設題,如果有一天有一個人會死,你希望誰先死」我想了想,這個問題不能草率答覆,不然對方會說我不愛他,於是我慎重的說:「王月,第一個,我年紀比你大,人生閱歷比你豐富,我也覺得享受得很多了,某種程度上算是知足了,這一秒鐘如果我們任何一方發生意外,那我先死,你還年輕,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還有下一代,你可以好好教養,要好好過日子,我無所謂,我先死。」 她聽完更難過,馬上就說:「不行!國修如果你死的話,我第二天馬上自殺,我活著根本沒有意義,我一定要追隨你的腳步,你死了我也要死!」 我一聽這樣不行,於是,我們再換個方式:「王月,我年紀比你大,人生閱歷比你豐富,對於自己的穩定性,對於情緒的控制也比較能管理,你呢,要是因為意外先死,我沒關係,請放心,我會為你守貞節,我會好好教養我們的孩子走向未來。」結果王月哭得更傷心,她說「我就知道男人最自私了,就希望我先死,然後 再去找一個的...」 不管如何,這過程到最後要有一個很圓滿的結尾,我們談誰先死這個話題肯定不會有結果,只是證明我們太愛對方。這時我想起一首浪漫小詩,夏宇詩集《備忘錄》當中有一個小短篇【甜蜜的復仇】,這也成為我們當天對話的句點: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 醃起來 曬乾老的時候 下酒 我想人生是個大舞台,每個人在舞台上忠實的扮演自己,面對的劇本卻是公平的,只有四個字,生.老.病.死。但人生是個過程,在過程中則充滿了四件事,包括了無常、意外、不確定、際遇。在這裡我想談際遇。際遇就是,你該跟他在一起一輩子,際遇就是你生下她,她是你女兒,她要跟著你一輩子。因為這個際遇,所以有一段相處的旅程。在旅程中我們留下很多美好的記憶,日記、書信、簡訊、照片、影像,當老來面對生老病死的關卡時,當人生走到歲末年終的時候,其中有一個人先走的時候,不要難過,不要怕,你可以在窗台前點一個小蠟燭,倒一杯老酒,打開過去所有美好的記憶,你會非常的溫暖而開心,再幽默一下「老伴,謝謝你給我這麼多美好的過去,在這一刻,這杯老酒你無法享受,來,我幫你喝一杯,我再倒一杯自己敬一下。」 灑脫一點,這個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關於愛情的想法。 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上 第二部分我想談,「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上」。李國修在此不是要搞怪,只是我的思考方式和大家不太一樣。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因為這個事實,我們在坊間聽到太多教育觀念是「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功課這麼多?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這麼多的才藝、特技、專長?這裡我們其實沒有看到另一個反面,就是父母的「補償作用」。父母為何要讓兒女學習美術、繪畫呢?回頭想想其實是小學二年級你就立下志願要當一個美術家,只是今天的工作生活奔波讓你無法達成夢想,你希望在孩子的身上發揚光大,父母在做一個自我補償。 今天把兒子小六送去學跆拳道,回頭一想原來是你國二時被同學打了一頓打輸他,今天希望兒子學跆拳道能為當年的你報仇!這些都是在補償自己的缺憾、無能或是不能。 現在我們壓迫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東西,總覺得把他的時間充實,其實是塞滿了他的時間,讓他學一些他不要學的東西,將來的親子關係,可能會出現某種程度的叛逆。所以我們家從來不壓迫、要求小孩,我承認我的兒子功課很爛,我女兒在班上成績也沒有很好,但是,我喜歡。我喜歡他們功課不好, 因為在我成長過程當中就是一個功課很爛的李國修,小學一到六年級我沒有得到一張獎狀,也從來沒有進過三十名之內,我功課爛還得回到上一代──我的爸爸。 各位如果看過《京戲啟示錄》,講得是我父親的故事,我父親是一位國劇戲鞋師傅。小學三年級有一天,警察來家裡戶口調查,我看到父親身分證上的學歷欄,寫著「私塾二年」,私塾就是私立小學二年級,我爸爸沒唸過什麼書,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只是一些小鳥道理,雖然學問不高,但是憑著他的手藝,做鞋子,養家活口。 六義幫 我們家五個小孩,上面二個哥哥,一個大姐,下面一個妹妹,我排行老四。 我大哥二哥當年都是在龍蛇雜處的西門町混幫派的,大哥是小南門幫,二哥是飛鷹幫的。小時候我們也非常崇拜英雄,年輕人就是模仿學習,大家也血氣方剛,所以在小學三年級時,我們也有樣學樣的組織了一個幫派──六義幫,六個人共推鄰居小鄧做老大。 記得那天我們在小南門公園裡舉行歃血為盟的儀式,只見小鄧拿出一把超級小刀,一個小碗,可是沒人敢在手指頭上畫一刀,因為怕痛,後來我就提議吐口水好了,每個人再沾一口,「六義幫」就此宣告成立了。 二個星期之後,六義幫出動幹下第一件案子,翻牆跑進東門國小裡,偷了教室裡的粉筆板擦,說要劫富濟貧,小鄧說「我們要把這些東西送給窮人家的小孩, 我們是最有正義感的六義幫。」結果出師不利,被巡邏的校警抓到,給送到派出所。警察煞有其事的做筆錄,「你們是幫派嗎?」小鄧也很有勇氣的承認「是!」警察還嚇一跳說「什麼!那叫什麼名字?」 「六義幫!」「六義幫?那不是該有六個人?怎麼會只有你們五個呢?」原來那天不巧我沒去,留在家裡幫爸爸做鞋子,六義幫只剩五個人去偷粉筆板擦,小鄧非常有義氣的沒把我供出來,他對警察說「沒錯,我們六義幫是有六個,但另外一個不是人,他是神,就是我們的精神領袖,廖添丁!」 回到中華商場之後小鄧把這件事告訴我,差點沒把我嚇得尿褲子,想想我差一點也要被抓去警察局問話了。 第二天晚上,六義幫要共商未來大計,相約在西門町的三角鐘,我最早到,小鄧隨後一拐一拐的走來,另外四個人,沒有來。我問「小鄧你的腿怎麼了?」「就剛才走在路上,有個國中生經過,我瞪了他一眼,他就拿扁鑽往我腿上捅了一刀」「那,你要不要報警?」小鄧很嚴肅的說「國修,你要毀了六義幫嗎?我們是幫派?幫派怎麼能報警呢?」我想想也對,但還是很緊張的問「那,其他人怎麼沒來?」「他們不會來了。」 成立才十五天的六義幫,在未經宣告的狀況下就這麼解散了。懵懂無知的李國修在國小三年級時曾經組織過幫派,時間只有這麼短。這十五天當中,我父親從頭到尾都不知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父親仍舊維持對我高度的期待,他說「國修你現在還小可能聽不懂,不過沒關係,現在功課爛也不要緊,但將來有一天進入 社會之後,什麼都能做,就是不要做流氓。是我對你最高的期許。」 這個小插曲過後我們話題轉回「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上。我小學到初中沒補過習,沒學過任何才藝,當然可能也因為父親沒有錢吧,他不給我壓力,也沒有彌補自己遺憾的補償作用,只要我不做流氓就好。因此我也以同樣的心態面對我的孩子,對他們從來不要求。 ㄅㄚ怎麼會唸豬呢? 像我兒子今年14歲,女兒今年12歲,當年哥哥要上小學時,學校要家長在家裡先教會ㄅㄆㄇㄈ,於是王月就從單字開始教,分開來都會唸,「這是ㄅ,這 是ㄚ」都會唸,不過因為哥哥只顧著玩玩具,一點也不專心,邏輯能力很差,合起來就亂唸一通,王月問「ㄅㄚ這兩個字合起來怎麼唸?」結果兒子看著這兩個字唸 「豬∼∼」!! 大家都嚇到了!「ㄅㄚ怎麼會唸豬呢?ㄓㄨ才唸豬!你怎麼唸的!」王月看著我問怎麼辦,我說「小時候我們都是挨打的,那拿尺輕輕打一下吧。」於是王月鍥而不捨的再問「這是ㄇ,這是ㄚ,那合起來ㄇㄚ怎麼唸?」兒子更怕了,緊張的說「ㄇㄚ歪∼∼」大家都昏倒了,「ㄨㄞ才是歪,ㄇㄚ是媽!!」於是手伸出來,再打一下。 不過微妙的事發生了,我們說「第一個小孩照書養,第二個小孩當豬養」。 二年以後,換女兒上小學,沒想到ㄅㄆㄇㄈ她全會了,「妹子!ㄅㄚ合起來怎麼唸?」「ㄅㄚ巴!」「ㄇㄚ呢?」「ㄇㄚ是媽!」大家都很驚奇,一問之下才知道,小孩子懂得避掉缺點,學習老大的優點,因為她說「以前看哥哥學ㄅㄆㄇㄈ被打,所以我在旁邊都記下來了」! 魔鬼也怕數學 兒子到現在功課還是很爛,就從寫字來說,我的狗爬字已經夠難看了,不過還勉強認得出來,但是兒子的字是像狗抓的,寫得字連自己都看不懂。寫字爛不打緊,什麼都爛,數學更慘。有一天放學回家,兒子給媽媽看成績單,數學只考了8分,媽媽很不高興,就說「你考這麼爛完蛋了,小心待會爸爸回來被毒打一頓!」兒子很擔心,就跟媽媽和妹妹商量套招「可是你們還是幫我保密,爸爸回來不要講啦∼∼」 媽媽說「好啦好啦!算了,自己好好反省,今天就算了。」 妹妹也說「不會啦,你放心,我們一定幫你保密!」 等到我一回家,剛進門,第一個跑過來的就是女兒,喊得很大聲說「爸爸!哥哥今天數學考8分哦!」這個小報馬仔!哥哥就很害怕的準備要來領罰了,但就在此時我想起我的父親,我告訴兒子我的過去,包括幫派和父親對我的期許,總結是一段話「我不會打你。數學爛就爛,我現在對你說的話,就是當年你爺爺對我說的話。唸書好壞我都不在乎,只要注意你的為人處世,將來進入社會,什麼行業,只要你喜歡,就好好認真去做,我對你只有一個要求,就是不要做流氓。」 從此以後兒子對數學就有一種恐懼感。除了怕數學之外,兒子還怕鬼。小朋友睡覺的時候,有時爸媽不在旁邊,妹子是很準時的十點半睡覺,但哥哥怎麼翻都睡不著,就下樓來找爸媽,說「爸爸!我睡不著!」「不用怕呀,妹子不是也在睡嗎,妹子陪你呀,」「可是爸爸我怕鬼呀!」「妹子在你旁邊呀!」「可是魔鬼不怕小孩呀!」就是硬要大人陪他睡。 不過後來有一個星期日早上八點,我兒子起床,很亢奮的跑來說「爸爸!我醒來之前做一個好可怕的夢!我在夢裡面,走在巷子裡,風很大,我覺得很冷,燈光很暗,突然我就看到一個魔鬼哦!好大又好恐怖,長髮披肩牙尖嘴利!還一直追著我,要把我吃掉!我就一直逃,但最後跑到一個死巷子裡,沒路了!死定了!不過爸爸!我告訴你哦!我突然靈機一動,我要考那個魔鬼數學!!我就跟那魔鬼說『等一下!你現在不能吃我!你要通過我數學測驗才能吃我!第一題!25+47 =多少?』那隻鬼拿出手指來算,搖搖頭不知道答案是多少。 『那等一下,我再問你一題,14460+22661=多少?』結果還是算不出來!最後那個魔鬼很害怕的『碰!!』爆炸,消失了!」 孩子的壓力反映在夢境裡,後來我把這件事告訴王月,她的結論是「哎..原來魔鬼的數學很爛!」 這個故事和「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就是讓孩子有一個說「不!」的權利,有一個拒絕你的權利,這就是需要溝通。如果學一樣東西,你要問孩子願不願意學這個東西,他願意,你再引導他走向這個學習。讓孩子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畢業典禮的眼淚 說到這裡我就想到2004年6月19日,我和女兒去參加兒子的小學畢業典禮,因為王月去錄影,但畢業典禮是大事,而且是歷史紀錄,家長一定要有一方 以上在現場。小學的畢業典禮很有趣,班上四十位同學幾乎是人人有獎,三十五位都拿到獎狀,我兒子功課是爛到無以復加,一張獎狀都沒拿到,輸得真徹底,我甚至還很阿Q的說「輸得真漂亮,我兒子連一個小鳥獎都沒有!」 典禮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兒子坐不住,一會兒問「這不是董事長嗎?他剛才講過了呀!」我說「你錯了,這不是董事長,董事長前面二個講過了,這是董事長的司機在講話!」小學的畢業典禮又臭又長,而且誰都可以上來講話,司機雖然是玩笑話,不過我的目的是隨時提供我兒子想像力和幽默感的發揮。 但最後動人的畫面出現了,等到畢業典禮唱最後驪歌的時候,我親眼看見,這一班40個小孩,只有5個人哭,其中一個是我兒子。他掉眼淚,是為了離別而傷感。再怎麼樣不如大家,我孩子有感情,有眼淚,這是我身為父親的驕傲。 流眼淚運動 從畢業典禮流眼淚事件,我再和大家分享「流眼淚運動」。我的觀念是「眼淚不要存」。錢可以存在銀行裡,但是眼淚不要存。此時大家想想,你多久沒哭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男兒有淚不輕彈」,自己在教育小孩時也會說「不准哭!」這是從小就在叫孩子壓抑。 在工作職場上不論是男女強人也都在壓抑自己,「人前不掉淚,人後不哭泣」。「男兒有淚不輕彈」和「人前不掉淚,人後不哭泣」這兩個觀念是嚴重錯誤,身為現代人絕對不要壓抑,讓我說得誇張一點,過度的壓抑會造成現代人的文明病──憂鬱症,焦慮症,燥鬱症。 我們在為人處世當中,表達自己的性情有三種方法:理性、非理性和感性。 一般在上班、工作,買書,都是理性。但當你和同事發生衝突時,憤怒的情緒,那叫非理性。而當我們在看一本書,看一部電影,很感動時流淚,則叫做感性。我要說的是眼淚也有兩種,一種是感性的眼淚,一種是非理性的眼淚。 先解釋非理性的眼淚。這就要談到際遇。好比說我們談了二年戀愛,常打打鬧鬧分分合合,終於發生悲慘事件,男生決定一刀兩斷,女生開始大哭,後來女生決定要報復,衝動的想要到他家把他給殺了,或是決定要傷害自己自殺,這些在衝動和憤怒情況下流的眼淚,都是非理性的眼淚。 但是在此我要談的是感性的眼淚。我要鼓勵大家多流感性的眼淚。先舉個外電報導的例子。美國有個州,有個小鎮,有個人瑞百來歲,記者來訪問他長壽的祕訣,老先生年紀太大懶得回答,請他85歲的女兒來答覆。女兒說「父親沒什麼養生祕訣,他就是愛哭,很會處理他哭泣的情緒。」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他愛哭,很會處理他哭泣的情緒」,簡單來說是「今日事今日畢」。今天的不愉快,今天的誤會,今天解決。 大家為什麼不要哭呢?原因是壓抑。今天我和同仁不愉快,就ㄍㄧㄥ著,對他不友善,憤怒,彆了一天、兩天,一個月,二個月。我們常常在心裡彆了一年、 二年、..年,這些都是壓抑。如果我們內在世界是一個大的心海,心海裡可以填裝很多東西,當然也有很多的垃圾,這些沒有解決的憤怒、誤會,一件事都是一包垃圾,你想想,這個年齡的自己,心海裡有多少包垃圾?至少超過十萬包!只要我們多流感性的眼淚,不要壓抑,今日事今日畢,今天的垃圾今天立刻丟掉,一袋一 袋的丟掉,你會開開心心的過日子! 我們一家都相當奉行流眼淚運動,白話一點的說,就是我們一家都愛哭。有一天回家,開門就看到我兒子在那邊哭,還哭得很認真,原來他是在看《古惑仔》,裡面雖然是暴力社會邊緣份子的故事,但是還是有許多兄弟情義的題材,也是相當感動人,兒子真有感情。 有關我們愛哭的一家人,其中要特別推薦我的女兒,在《人生鳥鳥》當中,她畫了一幅漫畫,當時她只有小學二年級,我完全沒有下任何“指導棋”,這幅畫叫做《小老狗》。小老狗是一隻雪納瑞,他有一個朋友叫做小貓咪。他們在一起玩,玩得很快樂。有一天,他們跳一個球,結果越跳越高跳到天上去了,在雲端玩得很開心,手邊的雲都是棉花糖,抓來就吃,這就是孩子想像力的發揮。雲端上面還有一個天堂,小老狗還遇到自己過世的父母親,很傷感,後來他們兩個回到了人間,故事轉得很快,小老狗老了,被醫生檢驗,才知道只剩下一個禮拜的壽命,小貓咪來看他,小老狗還在吐血,小老狗告訴小貓咪說他即將不久於人世,小貓咪說「失去你這個朋友我會很難過」,小老狗就說「不要難過,有一天我們在天堂會再見的。再見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像以前一樣快樂的玩在一起呀!」故事的結束就 是小貓咪最後年紀大了也死了,他們快樂的在天堂相聚。 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把她的作品拿給我看時,我正在廚房做菜,看了就一直掉眼淚。孩子懂什麼,她如此的害怕離別和生命的離去。也許很多關於人生的事,我沒有辦法跟孩子解釋,但是我看到孩子的真性情,我覺得非常可貴,非常可愛。 談到和家人的相處,我也有兩點可以和大家分享。這幾年因為劇團的工作,我們排練常常都是晚上七點到十點,所以一年365天,有200天不在家裡吃飯,而剩下的時間只要和家人一起吃晚餐,上了飯桌,我一定會逗樂全家人,在飯桌上開很多的玩笑,要大家開心吃一頓飯。開開心心吃一頓飯不好嗎?你在飯桌上責備孩子幹什麼呢?各位爸爸、媽媽,工作上有再多不愉快,孩子是無辜的,不要把你們職場的挫折,發洩在孩子身上。全家團聚吃飯應該是最快樂的時光。 我常也跟王月講「讓孩子開心不好嗎?」有時候王月會管孩子說「這個不可以買,那個太貴了!」,我就會說「你就讓他們買,讓他們開心有個美好的回憶嘛!」有一次他們母女到了百貨公司,女兒就想要買一隻原子筆,媽媽說「不行呀,太貴了,一隻筆要195元!」女兒馬上現學現賣說「媽媽你不要讓我不開心嘛!」 求溫飽、求安定、求傳承 此刻我想說一個小結論,你活在台灣,求什麼?求名還是利?功成名就、學富五車?李國修走到今天,我在台灣只求三件事。第一,求溫飽。這也要回到中華商場我和父親的相處上,父親做了一輩子戲鞋,我還幫了不少忙,踩縫紉機、刷鞋底,但是國二的我稍許叛逆,我就有一種感覺,「也沒發大財嘛!」出門就是左摳右省的,不是騎腳踏車,就是坐公車,還不能坐計程車,那時候我就跟父親說「爸!你這做鞋,一輩子也發不了財,幹嘛不改行?」我爸爸操著山東話回答我說「你爸爸我從16歲開始做學徒,就靠著這一雙手,你們五個小孩長大到今天,哪一個人少吃一頓飯,少穿一件衣裳?我改什麼行?!緊你娘的!」下一句話很重要,我父親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是的,我父親做了一輩子戲鞋沒改過行,我們家也從沒發過財,我也是用父親的遺志和意念來教育我的孩子,在還沒進入這個競爭的社會之前,我們只能給他溫飽,衣服有得穿、飯有得吃就好了,我穿衣服的觀念是,身上有布就好啦,很淡泊。第二,求安定。我們需要一個安定的生活、工作環境,我們也需要一個安定的家庭。第三,求傳承。包含生命及思想的傳承,我們要一代傳一代。就像我父親傳給我的小鳥道理,我也一樣傳給我的兒女。 三心兩意五個永遠 最後以這句濃縮的人生真締來和大家分享。三心兩意過一生、五個永遠愛台灣。什麼是三心呢? 1.專心用心:我們做任何事情,在任何工作崗位上,一定要專心、用心。 2.將心比心:在你身邊付出真情感的,你一定要將心比心。 3.以心換心:告訴我,你有多少個二十年以上的家族、親戚、朋友到目前為止還在來往的?那就是以心換心。 這三個心過一生就夠了。三心說得是情感的累積。 哪兩意呢? 1.一意孤行:你做任何事情、選擇任何興趣,請注意一件事情。你喜歡吉他,就一輩子彈吉他,不要害怕,不要模仿阮玲玉的下場,因為人言可畏。人活著就是要像自己,對自己要有自信。聽別人做什麼?別人的批評和指責都不要予以理會,喜歡這個興趣就去做。就像我選擇了劇場,走上這條不歸路,一做18年。 在這18年當中,下一個意更重要。當你決定一件事時,你要──2.執意無悔:當你決定走上這條路,永遠不要害怕挫折、壓力、傷害,就是要執意無悔。 其實這一個三心兩意,總的來說,不過就是我父親說的那句話「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何況,屏風表演班這件事情,我還沒有做好。我們未來還是要持續地發表作品。 最後是五個永遠愛台灣。國修的作品很吸引人,台下的觀眾好像覺得在說自己的故事,就好像我們在作品上有心靈感應一樣。 這五個永遠是── 1.永遠觀察人物百態:活著不要太自私,人生不是只有你的家人、愛情和工作環境,活著並不是只有你生活環境裡的二十個人,這整片土地上的人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同胞。 2.永遠觀察事物狀態:萬事萬物背後都有它的原因,你要藉著觀察這些事物狀態來了解原因。 3.永遠關心所處環境與刺激:像我們剛才一路走來風風雨雨,經過豐原看到淹水了,我想到了很多,一個小颱風足以讓城市淹水,這是環境的變化。 4.永遠記憶最深刻的情感:人生要經歷不同的事情,對方對你的愛,曾經發生的刻骨銘心事件,你要永遠記憶下來。 5.永遠被生命感動:人生當中,我們有個很寶貴的旅程,這個旅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生命經驗”。我們要記憶所經歷過的生命經驗。

木棉無力鬥身輕

2007年11月16日
公開
14

[轉貼]木棉 2004-12-27 19:54:41 木棉 ◎張惠菁 陳寅恪有這樣一句詩:「木棉無力鬥身輕」,點出了一種生命情境::大半輩子奮鬥掙扎,總以為在與人鬥,與天鬥,與時鬥,誰知晚年回顧,才知道鬥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身輕」。因為木棉絮輕,所以一陣風來,便控制不住地隨風飛舞,好不容易掛在春天的嫩枝上,幾隻麻雀的蹦跳,又把它送進空中。 正是「無力」與「輕」在這個句子裡形成得對應,令人感到生命的悲涼。你以為最需要用大力量去鬥的,必是三頭六臂的強敵嘛?其實,陳寅恪彷彿在說,人最鬥不過得只是一個「輕」字。而且這輕還是自身的輕,因為輕,使宇宙任何一點呼息,都成了狂風與暴流。 陳寅恪半生顛沛流離。早年留學哈佛,後任教於清華大學,抗戰時期輾轉往赴昆明西南聯大,漂泊頻年,又逐漸失明。正是飄蓬般的生命經歷使他寫下這樣的詩句吧。二十世紀的中國吹著狂暴的風,在現實與在文學裡都創造著無法以重搏輕的蒼涼情境。 老舍的駱駝祥子,就是一個「無力鬥身輕」的人。這位在北平拉人力車的車夫,一生真有如木棉絮般,被風吹草動帶起,向上飛向下落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祥子出身鄉間,父母雙亡,到北平謀生,唯一的本錢就是身體強健,跑得快;因此他選擇了拉車的職業。先是向車廠租車來拉,慢慢存夠了前,買自己的車,有了自己的車,不必交車租,錢就存的更快了。他給自己計畫好了一條路,路上並沒有什麼大夢妄想,他的計畫完全是直線的:存錢,買車,多賺一些錢,也許再買一部車租給別人拉;穩定了收入,給自己娶個媳婦,成個家。 即使是這樣單純簡單的夢顯,駱駝祥子都得歷經萬般磨難。先是他碰到軍隊拉夫,好不容易存錢買到的車被搶走了,人也被逼著替軍隊做苦工。逃出軍隊他回到北平,依舊拉車,從頭幹起。一心想的還是存夠錢再買一輛車。結果不但存的錢遭人騙了,又被設計娶了個他並不喜歡的女人,負擔著家計,買車的夢想是越來越遠了。接著妻子 難產死亡,家毀了。他生病,他走不脫貧困。喜愛的窮家女小福氣被賣入娼門,自殺死了。到後來祥子連個車夫都不是了,在街上撿煙屁股,在婚喪喜慶的場合理打雜,行屍走肉般地活著。 《駱駝祥子》的故事為什麼那樣悲慘,不只是因為祥子的外在際遇,那一波一波接連而來,逼的人無路可走的偶然遭遇。更因為他的性格原來是那樣要強,努力,向上,奮發,但上進的品行卻沒讓他實現夢想;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底下,他的剛強與單純毀損了,終於使他懷疑世間努力與誠實只有被人欺負的份。他本是被老舍描述為「像一棵樹,堅壯,沈默,而又有生氣」,他不相信那些老年病殘的車夫是他將來命運的寫照,總是相信憑自己可以走出一條不同的生路。這樣的祥子後來卻是一步步被命運打垮了,也像別的車夫一樣學會偷懶、抽煙、喝酒、賭博,「祥子完全入了轍,他不比別的車夫好,也不比他們壞,就是那麼車夫樣的車夫」,但到這兒祥子的墮落還沒到底,好像一旦開始放棄必要放到兩手皆空。他又落出車夫的轍,變成流浪漢與酒鬼。 根據我們從小被灌輸的「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的邏輯,要怎麼看這個故事呢?祥子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但他身上確實有爸媽師長要我們學著點的勤勉本分。祥子身量高大,體魄強健,但他在機運面前仍是「身輕」,厄運落在他頭上沒什麼理由,向那個誑騙他孫偵探說的,「就是碰在點兒上了」。他是無力對抗發生的這一切的,他可有什麼辦法不被打垮,還維持住他像一棵樹般的勃勃生氣嗎? 陳寅恪的詩也讓我想起一個朋友。他不是像祥子一樣被壓在社會底層的人,正好相反,我的朋友,我想不明就裡的旁人是會用得天獨厚來形容他的。三十歲已經收入破百萬,在他行業的圈子裡算是頗有名聲。只是近兩年經濟不景氣,受到市場變化的連帶影響,他比以前更失去穩定。 我認識他正在他無法輕易搪塞對自己、對身邊的種種懷疑,得為生命尋找解釋的時候。最早他認為自己是傾向西方基督教的一神觀念——他是以價值觀高度西化自居的人,常說如果他生在西方國家會快樂一點,所以他的心靈探索也是從西方開始。然後有一天他的信仰忽然成了佛教——開始還是透過西方,讀了美國人寫的介紹佛教的小書,歷經老子、奧修、克理希納穆堤等心靈導師,他一個個地相信,又一個個地拋棄;狼吞虎嚥吃下,又稀里糊塗地排出。我經常見他抖著全身的細胞把某本書某個主張誇為真理,過一陣子又厭厭地:「我現再不看那個了。」後來他上了打坐課程,仍然是剛上完時大徹大悟,不久又告逾期失效。嘗試過那麼多法門,當焦慮與恐慌突如其來地掩至時,還是擋不住。 他也是個鬥不過生命之輕的人。拼命想要抓住些什麼法則,讓法則的重量把自己往下拉。他試著用那些法門幫助自己,但任何法門進入他生命也得輕得隨處而飛。彷彿既然他生命的本調是輕,在輕中就求不到重。 我和我的朋友曾經起過幾次衝突,所以我的評斷也許並不客觀。在他最近一段陷入憂鬱與恐慌的時間後,有一天他精神好多了,一些朋友在夜店裡聚,他開始沒分寸地玩笑,說了許多三字經。我說,用他相信的佛教的語言:「你就再造口業嘛,看你憂鬱症回來了。」他靜了一會兒,馬上接口:「妳怎麼這麼狠?回來的時候很痛苦妳知不知道?不要這麼狠。」 第二天我試著對他說,你一旦好了,對人的攻擊性也回來了,不是件好事。他一開始沒說什麼,後來又替自己辯駁:「如果我見到一個很久沒見的好朋友,說哇靠!XXX!這也叫做攻擊性嗎?」他的結論是:「只有當事人自認受到攻擊的時候,才是攻擊。」 這當中有一種「攻擊者比攻擊者更應當為攻擊負責」的邏輯,令我非常不舒服。但我決定把爭論就此打住,否則不過是落入另一重隨風飛舞的迷陣。他說他不會拿攻擊性責備自己,因為他相信苛責自己是他之前憂鬱症的原因(他正在看一本自我治療焦慮的書)。我的本意也不是在責備他,但他這樣急於自我辯護,再說下去就沒意思了。 駱駝祥子的命運如木棉絮般,是因為任何一點外在的波折都對他起著毀滅的力量,在我們這個相對安逸的年代,狂風也許不來自外界,卻來自內在焦慮與叩問,求與求不到。內在之風鼓蕩四方,將我們吹往一種思想、一種信念,卻不是一路到底;在半路有了別的出口,便飄飄忽地岔出。畢竟最難鬥過得是自身的輕盈哪。回家的路上我重複唸著陳寅恪的這句詩。我把事情就這樣放下,但我知道,它並未真正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