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芋頭娘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陪蝸牛去散步】翅膀

2012年11月27日
公開
46

【翅膀】 如果註定你一輩子都得背著重重的殼,那我們願意成為你的翅膀,帶著你一起去飛。 得知凱可能是自閉症的那個夜裡,我匐在老公的胸膛上整整哭了一晚!腦袋裡,那些網路搜尋到的文章資料,不停的旋轉,無助與絕望就像黑洞,將我吸進無止盡的痛苦深淵… 我望著沉睡的孩子,那稚嫩可愛有如天使般的臉龐,怎麼都無法和黑暗的「孤獨症」聯想在一起。我的淚水止不住的滴落;我不敢相信、不願相信也不能相信;我原本美麗的人生被黑暗吞噬;我看不到未來有絲毫的亮光… 但我知道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難過,在自閉症的面前,我沒有丁點怯懦的本錢,我必須先戰勝我心中的惡魔,才有機會帶領孩子戰勝他!我必須趕快擦去眼角的淚水,我的孩子才可能擁有一個還有歡笑的童年。 凱是幸運的!他,有一個不會往死裡鑽的母親;一個抗壓性極強,勇於面對問題的父親;還有一個陽光開朗,總是成功扮演起大姐頭的小姊姊。重點是:我們都愛他,這種愛不分他是個一般兒還是特殊兒!!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方式去愛他,不受身邊閒言閒語干擾。 婆家娘家的爸爸媽媽,沒有一點的責怪。公公安慰我們,他說他問了祖先,祖先說:孩子就是晚點開口罷了;娘家父母說:慢慢來沒關係,他們問了神,神說這孩子沒有甚麼大問題的。他們的理解,讓我寬了心,至少我不用在心力交瘁之餘還要應付這些無謂的聲音。 相較其他的「天使家庭」有不低的比例是無法面對接受:有些是父親離開、母親得一人扛起重擔;有些是彼此責怪、相互推諉;有些是來自於其他家人的不諒解與冷言冷語,我們真的真的好幸福! 親愛的孩子,如果你一生中註定都得背著這重重的殼,那麼我們將成為你的翅膀,帶你去飛。我們可以看看這美麗的風光,感受微風拂過的輕柔;如果累了,我們就停下來聞聞花香,品嘗綠葉的滋味。雖然,仍然還是有那麼一點不圓滿,但是我想這樣的人生,足夠了。 如果你的身邊有「天使家庭」或是出門看到天使孩子,那麼可以的話就請你給他們一個理解的微笑,這天下沒有比理解他們的處境,接納他們的天使孩子更能支持他們的了!感恩您~~

給孩子時間去處理情緒

2012年11月26日
公開
52

看到洪老師的這篇文章,突然想起那天在家上演的一場劇碼~~ 那天,我上完輔導課回到家裡,明顯的感受到父女兩之間正在上演"生氣戰"!!老公語帶急促的數落著女兒拖拖拉拉的行徑,而女兒也是滿臉的不悅... 女兒向來都是個在情緒上倔強的孩子,除非逼不得以,絕不會以 "哭"來示弱,但是外顯出來的,卻是一次次令人更生氣的話語和行為,簡單得來說,就是" 火上加油",讓大人的情緒越來越高張!! 洗澡時間,我進了浴室請已經玩了許久的她完成出來,並請她將洗澡玩具收拾好,她餘怒未消,開始老大不耐煩的將東西用丟的方式"收好"!!我隱約覺得自己有一把無名火正要燒起... 我真的很想一個巴掌下去(當然不是打在臉上),但是我硬生生的吞了下去,冷靜的一個字一個字說出:請你好好用放的,不要用丟的;然後順手把她丟過去的東西重新放回她手上!! 慢慢的,小姐的動作漸漸的放慢了,即使仍有那麼一點生氣,但我知道她接受了我的"善意"!即使嘴巴上還是有些不滿.... 事後,我偷偷的跑到廚房裡,跟老公說:"我們都活到快四十歲了,有時仍不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孩子九歲不到,我想我們該給他一點時間,去學會怎麼處理她的情緒吧"!! 雖然老公仍不免為自己辯白說,已經給了她很多機會和時間,但是從他點了點頭看來,老公是可以接受我的想法的!!其實,大人自己也不是多厲害可以處理好那麼多情緒的,為什麼要對孩子有過分的要求呢!? 我很同意這篇文章的角度!!對於情緒,需要的不是壓抑,不是去迎合社會期待,而是真實面對自己然後努力找出解決之道... 我一直很喜歡洪仲清老師文章和看孩子的角度,常常從他的文章裡我得到了許多溫暖的感覺和對待孩子的正確方式...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看孩子,歡迎你一起看他的文章喔!! ********************************************************************* 原文取自:洪仲卿臨床心理師 孩子本來的個性壓抑,常說「不在意」,這幾次,有了明顯的轉變,情緒越來越明顯。高興的時候大聲笑,生氣的時候大聲罵,難過的時候眼淚流… 我很欣喜這樣的轉變,可是家長卻很憂慮。 這要回到台灣社會的氣氛說起。我感覺,台灣並沒有那麼接納個人的情緒,我在教孩子的時候,常有困難,因為這個社會容許人表達負面情緒的方式真的很少。甚至,適當地表達負面情緒,譬如,用口語說「我很生氣!」大人也可能會覺得煩,開始進行壓抑情緒表達的動作。 從小時候的教養來說,孩子有負面情緒,常接受父母的打斷或轉移,如此對孩子自己的情緒控制不利。一個人得要經歷多次完整的情緒流程,從情緒的開始、到頂點、緩和、收尾,才知道如何掌控情緒。我們大人的工作,是要去陪伴與支持,盡可能幫孩子營造一個空間,來體驗情緒,也教導孩子控制情緒的方式。 一個健康的人,是對情緒敏感,但又知道如何控制它。常知道怎麼表達與宣洩,來維持內在的平衡。

【陪蝸牛去散步】放手

2012年11月16日
公開
37

【放手】 我想一輩子牽著你的手。但是我知道,我不能! 別小看每一隻小蝸牛,其實他們都曾經是「爆走族」。 記得小時候,每次帶凱出門的時候,我一定是全副武裝:帶上輕便的背包還有換上好行動的運動鞋;我握起凱的手,總是有幾分的用力與緊繃,因為我得隨時處在需要”追”小孩的緊張狀態中。 為此,我在幾年前開始展開了我的「放手計劃」。 一開始,是從家裡的地下停車場開始…因為車子少相對安全,這就成了我訓練他可以不用我牽著,而能跟著我們走的好地方! 我叫他先抓著我的衣服一角,慢慢退去用手牽著的形式…然後,再慢慢的連衣角都退去… 很感動的是,本來我覺得這個計畫要成功,沒有個三五年好像是不行的。但是,感謝老天,幾個月過去之後,凱現在慢慢的已經不需要我牽著手,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四處爆衝。 在社區裡,有時我會讓他走一條和我不一樣的路徑,我用眼光追隨著,然後大門前會合;有時,我會讓姊姊牽著他在我前頭走,兩姐弟牽著手走在我前頭,我看著這幅美麗的背影,突然有一陣巨大的感動。 如今,我開始可以慢慢的回到那個優雅的場面,穿上我的跟鞋,換上一件美麗的衣裳,因為小蝸牛已經找到他行進的Tempo 了! 我知道,距離真正的放手還有一段時間,但謝謝你,在形式上的放手,很沒讓我焦慮的等待太久。 等待的過程是痛苦而漫長的,經常又是不安而焦慮的。但是,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等待。

【陪蝸牛去散步】殼

2012年11月12日
公開
57

殼 當蝸牛背上那一層殼,就註定了他只能慢慢爬的命運。 這一層殼,就叫做「自閉症」(Autism),大陸人稱之為「孤獨症」,醫學上以發現他的醫師肯納命名為「肯納氏症」,這是一種廣泛性的發展遲緩,特別的困難在於語言表達和社會人際互動。 許多朋友在得知我的孩子是自閉兒時,通常第一個問題是:你是怎麼發現的? 答案是:過少的語言和極少的眼神注視。 「大隻雞晚啼」是多數人對這件事的見解,再加上身邊有兒子的朋友,在語言發展上都呈現較慢的趨勢,讓我只能在忐忑的心情下,期待著他開金口。 兩歲一個月(2Y1M),我終於因為忍不住兒去復健科求診。在進行了語言評估之後,語言治療師擔憂的告訴我,她覺得兒子可能不只是語言發展的問題。 “那是什麼!?”我問。 “我懷疑是自閉症”! 「自閉症」這三個字,猶如五雷轟頂,頓時我腦袋一片空白… 兩歲三個月(2Y3M),我們拿到了聯合評估報告,診斷上寫著:「疑似廣泛性發展遲緩(自閉症)」。 自此,小蝸牛開始背起這重重的殼,開啟了註定蹣跚緩慢的旅程。 他,才兩歲三個月! 【後記】如果你身邊的小小孩有嚴重的語言發展落後及眼神注視(看人)的困難,那麼請相信你的直覺,不要遲疑,趕緊求助專業(兒童心智科、復健科)。

失眠夜裡的一個衝動

2012年11月11日
公開
39

一杯咖啡下肚,今晚有些失眠!! 通常,在失眠的夜晚,伴隨著無法入睡,我的腦袋裡會出現許多亂七八糟的idea,但是這些怪想法,往往會隨著我漸入夢鄉,被拋到九霄雲外!! 但是,今天的怪idea 分外澎湃洶湧,強度大到我可以從床上跳起來,把它具體化,立即行動化!!因為,我怕如果現在我沒因為衝動這麼做,明天一覺醒來,我就失去了勇氣!! 我想到,最近在這裡感受到的善意與溫暖,讓我有一股力量想要把我所認知到的"自閉症",用我所經歷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據統計,患有自閉症的人數目前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增加,成因不明!!我在想:如果大家可以多一點理解,也許可以幫助他們更能融入我們的世界!!如果大家可以多一些認識,也許在你發現身邊有類似情況的小小孩,可以藉由早期療育得到最好的發展~~如果大家可以知道他們的困難,也許你將不會以厭惡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奇怪!! ....... 有太多太多的思緒,雜亂的在腦裡飛奔...很難理出個清楚的頭緒!!這真的是太衝動的想法吧!!我現在整個身體有些顫抖... 但是,如果你願意給我一點力量,支持我去做這樣衝動的事情,那麼請你給我一點力量,幫我按個讚!!讓我用最微小的力量,來幫助你認識這一群單純又可愛,無辜卻困難的"星兒"--來自遙遠星球的孩子們!! ㄞ~~一向以理性自居的我,現在真的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來了!!都是咖啡惹的禍~~ 我要按"留言"了!!衝了...

親子對話:"給我XX"

2012年11月10日
公開
33

今天吃過中飯後,沿著海洋廣場慢慢的散步往停車場... "給我下來"!! 突然耳邊傳來一陣疾厲的喝斥...一瞄,原來是身旁的媽媽正大聲的喝止女孩攀上岸邊的鐵欄杆!!聽到這句話的同時,我心裡突然有一種又驚又莞爾的複雜感受!! "給我XX",這一句話不敢保證沒有人從沒說過,但是我想百分之95 以上,為人父母者都曾說出這樣的話吧!!就連我也不例外...而我在猜想,說這句話的情境有95%是在表達父母的權威以及傳達當時緊張與憤怒的情緒!! 我又猜想:當孩子接收到的是一種"命令模式"時,反射動作是因為被這疾厲的語氣嚇到,馬上做出了相對應的行為!!但是,說到底,孩子是不是真的理解大人要他這麼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其實,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跟孩子說話了!!也許因為有一次,我也聽到了女兒類似的語氣與口吻,驚覺原來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已經烙印在孩子的心頭,漸漸的,他會複製你的言行舉止!!也就因為我不想有一天聽到女兒跟我說出:"你給我聽清楚","你給我閉嘴"之類的話,於是每當我有這種念頭時,理智馬上告訴我"閉嘴吧"!! 在遇到一些情況時,我常常會把自己想成情境裡面的角色,然後問自己:那麼呢??我會怎麼說,怎麼做?? 我想:如果是我,我會省略這一句,請他下來,然後請他告訴我為什麼我會請他這麼做吧!!因為,我總是覺得:在強調他"不能XX"時,不如直接告訴他"做些什麼吧"!!與其讓他不明就裡,不如告訴他怎麼做才是合宜的行為~~ 如果是你呢!!? ^^

關於病毒疣

2012年11月02日
公開
53

張涵分享有關病毒疣的文章,取自於王貞乃醫師!! 我們在隔天馬上去看了王醫師的門診,雖然凱已經做了四次的液態氮冷凍治療.. 但是,卻能在進入最痛苦的治療之前,懸崖勒馬!! 感謝~~ 文章內容: 那天有位男病人看過診後,對我說:「我太太要我向你道謝。」我抬頭看他,不知所云何事? 「你可能不記得她了,她是你多年前在公保聯合門診的病人。 她的手指頭從小就長了許多疣,小時候被帶去醫院做過電燒。那種痛徹入骨的感覺,讓她從此不敢在家人面前張開手掌,唯恐又被抓去接受酷刑。成年後,她怕這些病毒造成的疣會傳染給家人,特別是抵抗力差的小孩,就咬緊牙關到公保找你看病。沒想到,你竟然只是要她帶了一瓶「治疣液」回家自己點藥。你告訴她:『只要使用方法正確,不管多麼久的疣都可以痊癒。』初始,她半信半疑,不相信這種不癢不痛的方法能醫好疾病。哪知一瓶藥水都還沒有用完,多年的宿疾就完全消失掉了!你可以想見她有多感激你。從此只要誰有皮膚病,她就一定要那人找你看病!」 這種好發在手腳處的「疣」就是台語所說的「魚鱗疥」,有的人以為是被魚鱗刺傷而增生的肉塊,有的人以為是「雞眼」,其實這是因濾過性病毒感染所導致的皮膚病變。外觀看起來確實像雞眼,硬硬的、圓圓的卡在皮肉裡。摳掉了又長出來,不勝其擾。如果注意看,很容易和雞眼區分開來。「雞眼」會發生在摩擦區,雖然硬硬鼓鼓的,卻可見清楚的皮膚紋路。而「疣」的表面粗糙不平,有時還會出現黑色的小出血點,皮膚紋路一走到此處就中斷了。 對於手腳疣的處理,多年前是用電燒,現在大多是用液態氮冷凍治療,若是很頑固的疣就用雷射破壞。病毒是個頑強的敵人,只要留下一個活口,它就會快速繁衍。 當執行電燒或雷射時,以肉眼實在很難在血肉模糊中辨識是否已經剷除乾淨。為了徹底毀滅這個「疣」,周邊的正常組織只得連帶遭殃。通常的情況是:疣確實被剷除了,皮肉也少了一大塊,萬一傷口照顧不周而潰爛發炎,絕非少見。過去,就有一名女性病患的右側食指曾在他處接受電燒除疣,以致發炎潰爛而轉至醫院住院治療。後來因為程度太過嚴重,不得不接受截肢的命運。 液態氮冷凍治療說穿了就是以極冷(攝氏零下196度)凍傷皮表組織及疣病毒。這是盲目療法,醫師大多無法由外觀辨識疣的深度,以致於過猶不及。常見的情況是治療數週後,不是又冒出更多的疣,就是留下明顯的肥厚性疤痕,很少看到船過水無痕的完美產品。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疼痛,因為治療只是數秒鐘的時間,無須麻醉。治療當時會痛,治療後仍會痛個一、兩天。成年人大都能忍則忍,可是對小孩來說常是無法忍受的痛! 疣會傳染,確實是需要認真的醫治。但是疣的治療方法與疣長在哪裡有很密切的關係。長在頭臉部,用電燒、用雷射的效果都很好。長在手臂、腿上的用什麼方法都沒關係。唯獨疣長在手腳時,我都堅持用「治疣液」治療。這是一種溫和的角質溶解性藥水,雖不適用臉部,但對四肢的疣病變是很好的選擇。病患帶回家後,依照醫師指導自行使用。塗過藥水的病變處只是皮表變白軟化,而後角質會一層層慢慢地剝離,疣病毒也跟著被帶離皮表。既不痛又方便(一天才早晚各點一次),快則兩週,慢則兩個月即可根除。我看到太多在手腳掌經過冷凍的、電燒的、雷射的又復發的疣,因為這些處置常常無法消滅最深處的疣病毒。也看到更多經過這些方法治療後的潰爛,令我觸目心驚。因為手腳容易碰水、接觸物件而感染發炎及潰爛。但迫使我寫這篇文章的是小孩的哀嚎聲。 許多父母帶孩子來看病時,總說:「用冷凍的、用電燒的、用雷射的,要不就用割的好了。用越快醫好的方法就行了!」醫師因應父母的要求,以噴槍噴出或是用棉花棒沾點冒煙的液態氮,往病灶處點一下,數秒內就完成醫療。只要病人願意忍點痛,醫師何樂而不為?可是有人考慮到小小孩的感受嗎?我喜愛孩子的天真快樂,我最受不了孩子痛苦的哭聲。既然有「治疣液」這種便宜、安全、有效又人道的方法,為什麼要求快或圖省事地把孩子送上手術台,接受液態氮、電燒或雷射處理呢?搞得大人叫罵、小孩哭嚎求饒,留下一輩子痛苦的回憶? 數年前,我還在醫院工作時,我曾見到一個四歲男孩趴在治療室的地上,雙手像章魚般緊緊的抓著椅子腳,不肯讓人抱回治療台上。他的手指長了多處的疣,才剛用液態氮點了第一個疣,就嚇得他掙脫眾人的壓制,死也不肯讓人再點第二個。他同時涕泗縱橫的哀嚎著:「求求你們放過我,我以後會乖乖的,不再惹你們生氣了…。」 我相信這種恐怖的夢魘將會隨著他長大。是不是得等到二十年後,他才有機會選擇醫師、選擇治療的方法? 文章網址連結與更多文章: 病毒疣: 治療原則 更多關於皮膚科的文章: 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