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媽-Sandr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不太愛出去玩

2009年05月07日
公開
42

小子生病之後變的不愛出去。 以前都出去吃早餐之後順便到處晃晃。 可是這個禮拜以來每天早上都吃老娘的愛心早餐。 真的很有愛心喔! 有法國土司、抓餅、沾醬土司、麵包、饅頭之類的。 當然我也順便把最愛喝的紅茶戒掉了。 (可是今天真的忍不住,中午偷買了一杯來喝,好∼好∼喝∼喔∼) 問他要不要去挖沙?不要! 金石堂?不要! 公園?不要! 通通不要,在家裡玩就好。 可是在家裡玩我都要陪他。 因為他最愛完角色扮演。 一人拿一隻恐龍或動物,互相打招呼(順便練習英文會話,小子英文發音不錯唷!)。 不然就是在棉被堆裡玩躲貓貓,把動物藏起來,再用另外一隻動物去找。 小子似乎對攻擊別人、打架很有興趣,所以最近禁止他看一些有暴力行為的卡通(恐龍王),胖虎會攻擊別人也不准看! 我想他是為了保護自己,所想出來的辦法。 他只想得出用武力解決。 是不是因為我有時候會用『被壞人抓走』來恐嚇他呢? 小子雖然不愛出門,可是一出了門又不太想回家。 中午到鄰居皓鈞弟弟家玩,這次表現有進步。 上次有推他又踢他,這次都沒有。 因為在進門前就給他打過針。 跟他約法三章,所以今天去人家家裡比較沒有不好意思。 玩了3個小時才依依不捨的回家。 多了個好朋友感覺真好!

黴漿菌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2009年05月01日
公開
65

注意幼兒 黴漿菌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 非典型性肺炎 ? 感染黴漿菌肺炎的病童,最近在兒科門診持續不斷,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頓音型咳嗽、發燒久久不癒,應盡早就醫檢查。 「黴漿菌肺炎』是經由飛沫感染黴漿菌所致,一年四季,都可見到。每天春、夏之交及秋天,病例即顯著增加,尤以二至三歲和五至十歲兩個年齡層的病童居多,較少見於二歲以下的兒童。它的潛伏期可長達三、四週,一般需要較親密及較久的接觸才容易得到。因此,臨床上,常見全家或國小校園同一班級內輪流感染達數月之久,黴漿菌肺炎才告終了。 統計上,一歲以內的寶寶,已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受過其感染而產生抗體:五歲時,已有三分之二的幼兒有抗體:成人則幾乎全部都有抗體。每年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兒童會受到感染,尤以學齡孩子最多。黴漿菌肺炎感染沒有終生免疫性,可能會發生第二次,甚或反覆感染,且症狀可能變得更明顯、更嚴重。其中約四分之一到一半被黴漿菌感染的人並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 臨床上,最初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全身無力等的症狀,二到五天以後咳嗽跟著來 ,剛開始大多沒什麼痰,後來才出現白色黏痰或帶有血絲的膿痰,可以持續到三、四周,有時甚至引起肺積水。其他同時會出現的症狀還有寒顫、咽喉炎、耳痛、嘔吐、腹痛、結膜炎、皮膚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兒童比大人更容易會發高燒。但是一般流鼻水現象並不常見,在乳幼兒感染時比較容易看見到。 肺炎黴漿菌的感染,最常見的是「肺炎」,表現以「非典型肺炎」方式與典型細菌型肺炎高燒、咳嗽不盡相同。約四分之三肺炎黴漿菌肺炎的患兒呼吸音在聽診時會有異常,另有少部分病兒,雖然聽診是正常的,但胸部x光卻異常。胸部X光的變化並沒有一定的表現,且有時候和臨床症狀不相吻合。 例如,有的病兒看起來滿輕鬆的,但 X光卻顯示出肺炎程度厲害:有些患兒做聽診等檢查時,覺得肺炎應該很嚴重, X光照起來卻不如想像中那麼糟糕。 黴漿菌性肺炎合併左下肺肺積水 三歲幼兒以高燒不退,嘔吐厲害,輕微咳嗽表現,所照x光。 黴漿菌性肺炎的特色是病童出現頓音型咳嗽,較一般感冒咳嗽聲來得重,持續時間長達一個月,年紀小的孩子多以肺炎表現,20%會出現肺積水的現象,大一點的孩子則以黴菌性氣管炎表現,不斷喘咳、或有或無發燒。 極少數病例會因黴漿菌跑至腦部或心臟,造成無菌性腦炎、腦膜炎或心肌發炎。 治療上只要投以紅黴素治療一至兩週,並予支持性療法,多能痊癒。家中有成員罹患時,最好能適度隔離,以免傳給他人。 治療 黴漿菌肺炎有效地治療可使用紅黴素或四環黴素10到14天,大部分的病人在治療後會很快退燒,症狀也有減輕。但四環黴素可能會傷害到正在發育中的骨骼與牙齒,所以不建議在八歲以下的兒童使用。 紅黴素的使用則有10%到20%的比率會出現嘔吐、腹部疼痛、腹瀉等腸胃道的副作用。有些病人這種副作用有時會很強烈無法忍受。但是最近發展出來了一些類似紅黴素的巨分子(macrolide)抗生素,如(日舒) azithromycin等組織中的半衰期特別長,不但只需要一天口服一次,而且只需要服藥3到5天。腸胃副作用較少、半衰期較長、與theophylline等藥物的交互影響較少,治療效果則顯著。 黴漿菌性肺炎(榮總) Mycoplasma pneumoniae 黴漿菌(邱奕懋)

漫長的一天

2009年04月30日
公開
41

原本今天等把比下班後要回台南。 因為他明天要去成大出差,我兒倆就可以回去找老朋友聚聚。 可是小子一起床又發燒40度。整個晚上也都燒滾滾。 帶他去診所看醫生。 醫生看得很仔細,但是他只有看到喉嚨有點紅紅的。 除了發燒之外,其他半點症狀都沒有。 醫生建議我轉診,而且要馬上去榮總驗尿驗血還要照X光。 醫生講的煞有其事,我一出醫院就馬上搭上小黃直奔榮總急診。 這時早上10點整,榮總的醫生一樣看不出所以然。 聽診器聽不出來。(若看我5/1的黴漿菌文章,可以看出,這是徵兆之一。) 驗尿、驗血、照X光。 我真的不得不講,小子真的是個個性穩定的好孩子。 驗血的時候,針戳進去也不吭一聲。 護士嘖嘖稱奇。 照X光的時候也一樣,脫光上衣,自己進放射室(我懷孕不能陪他),乖乖坐好。 放射師還問我不進去OK嗎?我說他一定OK。 在急診室的病床上等了兩個小時,檢驗結果出來了! 醫生看到右邊肺部有白白一片,是發炎的症狀。 但是小子活動力OK,初步診斷是『黴漿菌肺炎』(非典型肺炎)。 釣上點滴,要觀察一陣子。(誰會想到這一觀察就到晚上八點多。) 中午把比過來陪我們吃中餐。 其實只有我吃,小子只吃了一口壽司。 護士給小子用藥之後,小子躺在床上。 我們一直待在急診室的大廳。 好多急診的病人被送進來。 三點整,小子又發起高燒,還嘻皮笑臉的跟我說:『媽媽我皮皮挫(發抖)。』 一直抖到3點半,他睡著。 可是因為待在吵雜的急診室,所以小子15分鐘就醒了。 16:20,護士來塞屁股,因為他燒到40.1。 又一直躺到17:00,小子又睡了一下。 這時把比已經下班,帶著晚餐來了! 小子睡了10分鐘,起來喝玉米濃湯,還吃了一個大布丁。 這時小子已經精神都來了。爸爸陪他畫圖。 小子因為吊點滴,所以尿很多。 我去拿了一個尿壺,讓他可以不用走來走去。 他顯然覺得尿壺很有趣,常常要故意尿尿。 八點多,醫生說用了藥之後,雖然不會馬上不發燒,但是每次發燒的時間應該要拖長。 小子看起來情況很OK,可以讓我們回家。 不然待在醫院,反而受到其他疾病感染的機率增加。 我們出院,買了晚餐(正式的)。 回家先全部的衣物脫掉,直奔浴室把身體洗乾淨。 我才發現全身酸痛到不行啊! 整天坐在鐵椅子上,身心煎熬。 其實不會很擔心啦!因為我對小子有信心。 只是有點捨不得。 小子還是吃少少,改天好了媽咪再幫你補回來。 睡覺前小子又燒起來。 半夜一點二十又燒到40度。 塞了屁股,一路睡到早上9點。 5/1--睡醒後量體溫還是38度。 可是他真的看不出是個病人。 大聲唱歌跳舞。 吃1/3個饅頭,餵他吃藥。 就好好在家休息吧!

你不是有說了嗎?

2009年04月24日
公開
43

今天早上起床,我就對小子說:『今天我都不要好生氣!』 算是對自己的期許,好好面對小子的挑戰! 但是到要出門吃早餐就破功了。(搖頭狀,沒毅力的媽媽。) 因為每次出門都拖拖拉拉等很久。 當我語調開始提高,小子就馬上說:『不要這麼兇啦!你不是有說不要好生氣了嗎?』 小子吃軟不吃硬,嘴巴又利得很,當媽媽的要步步為營! 兒子不是生來罵的,我要好言好語的教他! PS.中午睡覺到一半自己起來尿尿又回去睡。 拍拍手!有進步!這是第一次自己起來。 不然都要我叫或者被把比抱起來尿。 --------------------------------------------------------------- 文章出處:汪培珽的部落格--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是最近某文教機構宣傳的教育議題,這當然是很值得重視的事情,卻沒有引起我太大的共鳴。因為認識的朋友裡,我們都不打小孩。但是,我們卻都罵孩子。 「不管牠做了什麼,都不可以罵牠哦!」 「為什麼不可以罵牠?」 「因為我們不知道牠將來會是一隻什麼樣的狗。」這是電影『再見了,可魯』,導盲犬中心將剛出生沒多久的小狗,交給寄養家庭時,最重要的交待。 不打小孩,沒有太大的爭議,但是,罵孩子呢?可魯是隻狗都不可以罵,那孩子呢?那天你說很後悔,兒子又被你罵哭了,原因只是他不小心將剛疊好的衣服弄亂了。前天我那幼稚園大班的兒子,也突然若有所思地對我說:「媽媽,你為什麼那麼容易生氣,一點點小事,就喜歡罵人。」冤望啊!我只是常常因為叫不動他去刷牙或洗澡這等小事,而大聲了一點,那怎麼算罵人呢? 我們家的兩個寶貝都是那麼好的孩子,幾乎沒做過任何讓我操心事情,我何必需要罵人呢?但是,其實我是當局者迷,孩子的爸爸曾不只一次提醒我說:「你有時確實太凶了,不相信,下次罵人的時候,照鏡子看看你臉上的表情就知道了。」 哪家父母不罵孩子的呢!問問四周的朋友,幾乎沒有。我知道自己有時候真的不必要那麼凶,但是現在緊張忙碌的生活,要時時刻刻和藹,似乎真的很難做到。但是,電影的對白提醒了我,孩子對「罵」的定義是什麼?絕不只是大聲和小聲的區別而已,一定是我們的語氣帶有不耐煩、輕蔑、貶低或是厭惡,甚至只是臉部的表情,讓孩子解讀成「我不是個好孩子」時,才構成「罵人」的要件。如果我們只是說道理,語氣是尊重的,即使大聲了點,孩子也會區別其中的不同。 可是小華的爸爸說,也很想做個慈祥的父母,但是好好說道理時,孩子都不聽,可是如果大吼一聲,馬上乖乖聽話。其實,這是惡性循環的開始,孩子小時候,「凶」的確可以收到一時之效,父母方便很多。但是等一天孩子不怕你罵他時,再想回頭說道理,都一定聽不進去了。「罵人」好用,卻只是短暫的效果,孩子沒有從中學到什麼東西。「說道理」辛苦,卻可以用一輩子。 我一直認為,常常被罵的孩子,絕對乖不起來,這裡乖了,那裡又壞了,永遠讓你疲於罵人。時時被尊重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這樣的孩子,只要輕輕一點,馬上就知道事情的輕重,不會讓你有「說也說不聽」的煩惱。 父母罵孩子,常常不是無心的,就是不覺得罵孩子有什麼不對。於是愈罵愈習慣,愈罵愈順口,殊不知罵人也有輕重之分,輕蔑和厭惡的語氣,不會比打人來的值得原諒。這種看不見的傷害,其實受傷的是孩子的心。而且,我們心理應該明白,有時候孩子被罵,不是因為他們真正做了什麼錯事,只是我們拿他們當生活裡的出氣筒而不自覺。 人都不喜歡被罵,孩子更是如此。最需要建立孩子自信心的時候,會不會總被我門所謂「無心」的罵人給抹殺了。「玩具為什麼不收好,你要我說幾遍?」我們認為很平常的對話,試著把它套在老闆對我們的對話裡,看看自己舒不舒服就知道了。 有一次帶孩子在公園裡玩,見一位媽媽坐在公園的椅子上,讀國中年紀的女兒直直站在面前,還背著書包,明明是上課時間,可能逃學被抓吧。前三十分鐘,這位母親一語不發,目露怒光,即使我有點距離望去,也可以感受到她快被孩子氣死的模樣。後來媽媽終於開口罵人,滔滔不絕,怒不可抑,又是整整三十分鐘。我八歲的女兒突然跑過來跟我說:「她媽媽在罵人耶!你知道小叮噹卡通裡有一種『人的遙控器』嗎?我想給那個姊姊,只要轉到快轉鍵,咭哩咕嚕一下就罵完了,她就可以走了。」 被罵的人,可能從頭到尾想的只是:「媽媽的氣什麼時候可以出完?我什麼時候可以離開。」根本認不清父母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當時我想,即使這個媽媽真的如願以償,罵出了一個她心目中想要的孩子,可是母女的感情可能也被罵的蕩然無存。這是做媽媽最終想要的嗎? 當然,孩子是需要父母的限制和規矩,來幫助其建立成熟的品格,但是隨口罵孩子絕對不是好習慣。其實,做父母的常常有盲點而不自覺。希望我們倆有機會互相提醒,孩子是生來被愛的,不是生來被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