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安然a翔樂啦

日期

#Tag

先根深而後葉茂

2007年10月03日
公開
1

先根深而後葉茂 早些年,我有個鄰居醫生,他很喜歡在自家的大院子裡種樹。 但他很少給樹苗澆水,那些樹長得很慢。 有一天,我決定去拜訪一下那個醫生,問他會不會為樹苗長不快而感到擔心。 他帶著一種自豪的口氣,給我講了他的絕妙理論。 他說,如果老是給樹苗澆水,樹根就會習慣於土壤淺層的舒適環境,而且總等著輕易就能得到來自地面 的水。 因為他不常澆水,樹確實會長得慢一些,但這樣樹根就能向土壤的深處生長,去那裡尋找水份和養料。 因此,這些樹會有很深的根,更能抵抗惡劣氣候的侵襲。他還告訴我,他每天都會拍打這些樹。 後來,我搬到了國外生活,就再也沒有見過他。 又過了幾年,我從國外回來,去看了看先前住過的地方。 當我走近那兒時,發現了一片從前沒有的小樹林。 那是一個風大和嚴寒的日子,街上的許多樹都被風吹彎了腰,似乎根本無法與嚴冬抗爭。 而當我走進醫生的院子時,我看到了他的樹非常結實;樹幹幾乎紋絲不動,堅強地抵禦著大風。看到這 麼奇妙的結果,我思緒萬千…… 每晚睡覺之前,我都會去看一下我的孩子們。 我總是為他們祈禱,多數情況下祈求他們的生活能輕鬆一點,少受些挫折與打擊…… 我想,是改變一下我的祈求的時候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日後的生活定會遇到不計其數的困難和挫 折,生活中總會有疾風暴雨,不管我們情願與否。 我將祈求我的孩子們能帶著深“根”成長,這樣他們就能從最最來之不易的地方得到最好的養份。

再見!美元老大

2007年10月01日
公開
2

再見!美元老大 美元創歷史新低,五位國際投資大師一致看壞 五年來,美元對七種主要貨幣貶值四分之一。降息兩碼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匯市殺聲四起,而美元向下沉淪之路還沒看到盡頭……。美元弱,新台幣也跟著美元走軟,你的購買力正逐漸變薄。如何讓手中資產不隨著美元縮水?黃金、歐元、加拿大幣,是投資首選。 (文)楊少強、劉佩修 九月十九日,美元對歐元匯價創下歐元誕生以來新低!美元對加幣匯價更跌至三十年來新低!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匯價也一瀉千里! 低!再低!再創新低!美元發生了什麼事? 就在前兩天,美國前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語出驚人的預測:「歐元可能取代美元,變成各國偏好的外匯存底準備貨幣。」葛老何出此言?世界貨幣的強權將換人做嗎? 這是一個左右你未來五年財富增長的趨勢:再見了,美元老大! 然而,聰明的你一定在想:我手中都是新台幣,美元與我何干? 答案是:「美元弱,新台幣更弱」。即使你不出國、手中沒有美元、不買名牌,你都身處在這個美元空頭的風暴中。 美元空頭來襲 亞洲貨幣都升值,僅新台幣積弱不振 如果你還不相信,請看以下數據:今年以來,所有亞洲貨幣相對美元,都是升值,唯獨新台幣「長不大」,跟印尼盾一樣,是全球最弱勢的貨幣之一,更不用提今年以來歐元、加拿大幣、澳幣、紐幣等貨幣早已升值六%。 新台幣已成為「眾人皆升,我獨貶」的貨幣,但油價、食品等國際原物料卻漲個不停,即使你縮衣節食,奮力攢錢,如果你對美元長期空頭的趨勢渾然不知,在這場財富重分配中,你,注定是個輸家。 被嚇到了嗎?現在,先讓我們來瞭解,「美元老大」真的再見了嗎? 再回到美國時間九月十八日下午二點十五分,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宣布,降息兩碼(○•五個百分點)。這是四年來聯準會首度降息,且降息幅度遠超過市場預期,這表示美國經濟疲態盡露,聯準會都必須下重手。連葛林斯班都認為,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超過三分之一」。 聯準會降息之舉,也為全世界的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 震央從美國東岸向西,沿著太平洋,傳到熟睡中的島嶼台灣。凌晨兩時半,多數島民正在安眠,上海銀行資深外匯交易員楊恭逸的手機發出簡訊聲,他下床查看:「聯準會降息兩碼。」他心頭一驚:「有這麼糟嗎?」幸好,他昨日已將美元部位平倉。 上午九點不到,兆豐國際商銀、這個擁有台灣最多民間外匯存款部位的銀行,交易員異常忙碌。「聽到聯準會降息兩碼,很震撼!」兆豐商銀財務部襄理周堯富與同事們,緊急打電話一百萬歐元空頭部位以上的客戶,建議盡速平倉,或轉放空美元、買進歐元。 香港中環交易廣場內,一位國際前三大投資銀行、資歷達二十年的首席外匯交易員,對著電話那頭說:「美元啊,會跌死!行情會有大修正,金磚四國的貨幣,五年內對美元一定升值,原物料價格也不會下來!」 全球各地交易員,殺紅了眼集體對美元開槍,先前已搖搖欲墜的美元,應聲倒地。台灣時間下午三點,歐洲開盤,歐元一路竄高。這一天,美元對多國貨幣都創下歷史新低! 美元走貶的大行情,已經啟動。聯準會降息兩碼,不過是「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從二○○二年起,美元匯價就江河日下,而且美元「向下沉淪」之路還沒看到盡頭。 貶幅四分之一 美元對七個主要貨幣匯價創新低 關鍵數字是,美國聯準會每個月編製的「主要貨幣美元匯率指數」(Major Currencies Dollar Index),這是美元對七個主要貨幣匯價的加權平均,被稱為「金融市場對美元看法的溫度計」。 該指數以一百為基準,下跌時表示美元貶值,反之則代表美元升值。從一九七一年起,這個指數從未低於八十,但從二○○二年二月開始,它卻從高峰一路急轉直下,今年四月竟然跌破八十,九月更創下歷史新低:七十六,等於美元對這些貨幣貶值近四分之一。 七十六!許多交易員不敢置信,這個數字引發了市場騰騰的殺氣。日本住友信託銀行的資深外匯經理說:「這代表目前是美元空頭市場」、「美元可能加速貶值」。 事實上,許多著名投資專家早就看空美元,布局美元以外貨幣,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就是最明顯例子。 今年三月巴菲特說,由於「美元持續走貶的機率居高不下」,從二○○二年開始,他所管理的波克夏(Berkshire)投資公司,就建立起大量美元以外的貨幣部位,至二○○六年為止,獲利達二十二億美元,其中獲利最大宗的是歐元,有八億四千萬美元,其次是加拿大幣。 這段期間,投機大亨索羅斯(George Soros)也不斷表示「美元長期走軟的可能性很高」。量子基金創辦者之一的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更語出驚人的說「美元是個有先天缺陷的貨幣」,「你手上持有的美元越少越好。」 一九六七年以後,美元取代英鎊在國際貨幣的主導地位,至今四十年獨大。目前全球高達五兆五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就有三分之二以美元方式持有。然而,為什麼美元貶勢不止? 褪色主因一 貿易赤字居高不下,只好印鈔票支應 居高不下的美國貿易赤字是原因之一。巴菲特曾用一個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個現象。 有兩個與世隔絕又相鄰的小島:「勤勞島」和「享受島」,兩邊的島民每天在自己的土地上,努力生產食物。原本這兩個島都能自給自足,但某天「勤勞島」決定多生產一些食物,把這些東西出口到「享受島」上去。 「享受島」人民欣喜若狂,因為如此一來,他們不用辛苦工作,只要發行「享受島」貨幣計價的債券,憑一張紙就可換得美食。一段時間後,「勤勞島」藉著出口,手上累積了大量「享受島」債券,這些債券越積越多,「勤勞島」島民慢慢開始懷疑:拿一個只享受、卻不生產的島所發行的債券,有什麼好處? 「勤勞島」居民開始將部分債券,轉換成「享受島」貨幣後,拿去買「享受島」的實質資產——土地。然而,「享受島」政府也想了一個妙招:印更多的貨幣,沖淡貨幣價值,這樣,「勤勞島」居民能夠買到的「享受島」土地將越來越少,「享受島」必須支付的債務利息也大為減輕。 巴菲特寓言中的「享受島」,指的正是美國。據美國財政部統計,二○○六年,美國印鈔廠每天印製面值大約五億二千九百萬美元的流通貨幣,如果把印過的美元紙鈔首尾相接,可以環繞地球二十四圈! 而目前全世界對美國持有高達三兆五千億美元的金融債權,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四分之一。巴菲特對「享受島」利用美元貶值,減輕還債壓力策略的形容是「畢竟,在掩人耳目情況下的偷竊,要比強取豪奪好得多。」 但「勤勞島」島民也不是笨蛋,久而久之,他們會開始質疑手上「享受島」隨印隨有的那張紙究竟有何價值。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就提到,過去全球旅遊,給服務生小費最好的貨幣,就是美元,但隨著美元不斷貶值,紐約一間公司的執行長Megan Carrella到墨西哥出差,卻發現當地人不願收到美元的小費,「過去你給他們美元,他們對你笑;現在卻把外國人給的美元當成侮辱。」 褪色主因二 中國為首的外匯存底大戶逐步減持 然而,美元貶值的主因,除了龐大的貿易赤字外,目前最新的發現卻是:美元需求正在下滑! 這是一份最新的報告,證實了人們一直懷疑的市場謠言:外國人不想持有美元資產。 八月七日,美國克里夫蘭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leveland)的兩位經濟學家,發表的報告寫著,從去年開始,美國貿易赤字占GDP的比重,由二○○五年第四季時的六.八%,降至二○○七年第一季的五.七%。明明貿易赤字減少,為何美元在這段期間還一路走貶? 這種「貿易赤字下降,美元持續貶值」是過去幾年來從沒出現過的現象。他們下了一個結論:「外國投資人正變得不願持有美國金融資產。」也就是說,過去,美元的貶值是因為「(美元)供給太多」,但這份報告卻點出,近一、兩年來,美元的「需求下滑」,而這才是美元跌跌不休的關鍵。 未來美元的走勢,將按照這個劇本繼續走!因為,「勤勞島」村民對手上那張紙鈔逐漸失去興趣。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最新數據顯示,各國央行外匯存底中美元的比率正不斷下降中,今年上半年,這個比率已經降到十年來新低! 美國華頓商學院的經濟學家史高(Jeremy Segel),就用「綠背山」來形容,全球外匯存底以美元持有的龐大金額(編按:這是套用李安的「斷背山」,美元又被稱為「綠背」——Greenback),他同時指出,現在「只要有一點風聲說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想要賣美元資產,都會讓美元暴跌。」 中國,是全球最多外匯存底的國家,目前手上有一兆三千億美元外匯存底,二○○八年底可能達到兩兆美元,《財星》(Fortune)雜誌形容「這簡直是一座用錢堆成的聖母峰。」 過去,中國把產品銷往美國,再把賺來的錢購買美國國債等資產,形成美元匯價支撐。但中國近來對自己這個「美元資產大戶」身分漸感不耐,開始有計畫的降低外匯存底中的美元比率。 今年三月,當時的中國財政部長金人慶宣布,將用外匯存底成立一個新的投資基金,其管理資金高達三千億美元,這筆錢可以買下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後,還可以去買通用汽車(GM)及福特汽車(Ford)。《財星》認為,這個新基金的目的,就是要「減少中國手裡持有的美元資產,特別是報酬率不高的美國國債。」 褪色主因三 油元出走,國內資金也準備腳底抹油 各國央行紛紛降低美元的外匯存底,美國經濟又在此時陷入泥淖,次級房貸風暴效應未歇,九月初美國勞工部的數據又顯示,美國勞動市場出現四年來首度衰退,這對美元都是雪上加霜。 另一個可能拖累美國經濟的因素,則是節節高升的油價。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的貨幣策略家羅賓遜(Paul Robinson)表示,油價上漲期間,各主要貨幣中表現最差的就是美元。由於美國每生產一單位GDP,耗用的石油比其他各工業國要多,所以油價走揚對美國經濟打擊比其他國家更嚴重。 油元(petrodollar)的流向,也對美元匯價幫助不大。過去阿拉伯各產油國賣油賺得的收入,大多拿來買美元資產,但美元貶值,美元資產吸引力大減,油元開始從美國分散。 不止外國投資人不願意把資金放在美國,連美國國民都開始錢流海外。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貨幣經濟學家史帝芬.詹(Stephen Jen)認為,最可能讓美元走軟的因素,就是美國國內的共同基金、退休基金及保險業,他們正打算大舉買進國外資產,「這些基金控制的資產達二兆七千億美元,是全球外匯存底總和的四倍。」這致命的一刀,更將讓美元漏氣! 褪色主因四 經濟又低潮,聯準會乾脆放手讓它貶 十月三十日,聯準會還要再開一次會,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還會再降息,美元屆時還有一波貶勢。美國經濟學家Dennis Gartman比喻:「聯準會已解開繩子,放手讓美元跌下去!」 一九四四年,全球四十四個國家在美國布列敦森林(Bretton Woods),確立以美元和黃金以固定比例兌換的固定匯率制度,加上美國國力的壯大,美元向來強勢、保值,被稱為「美金」。 但一九七一年,美元與黃金脫鉤,從此成為無實質準備的貨幣,加上近來美元貶值,「美金」開始褪色。 走軟趨勢成形 新台幣也深陷泥淖,自救比較實在 那麼,美元走弱,何以新台幣也會跟著走弱,甚至更弱呢? 其中原因之一,是中央銀行刻意壓低匯價。 這可由八月中旬,央行總裁彭淮南在總統府進行的一場專題報告察覺。這份報告寫著:「台灣是小型而高度開放經濟體,進出口占GDP比重達一一七•一%,去年我國經濟成長率為四•六八%,其中七七•六%來自外需貢獻,外需是我國經濟成長主要動力。」 該報告強調:「如果匯率過度波動,勢將影響對外貿易,進而影響我國經濟穩定與成長。」 因此,聯準會降息後,我國央行雖逆勢採取微幅升息策略,因應進口物價上揚、抑制資金外流,隔天新台幣也以升值回應,但長期而言,新台幣仍沒有理由走強。其中關鍵,就在於民間消費、投資都低迷不振,新台幣若升值,對我國出口不利。 在此趨勢下,一般人只能坐視荷包縮水嗎?也不盡然。美元貶值讓其他投資商品重新獲得青睞,黃金價格就因美元貶值,已創下二十八年來新高,其他國家貨幣如人民幣、歐元、加幣對美元都紛紛創下高價。 被形容為「無論他講什麼,每個人都該注意聽」、有「債券天王」之稱的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經理人葛羅斯(Bill Gross),就表示,一般人一直相信美元是財富保值的象徵,「但現階段人們似乎不再相信這件事了。」美元長期走弱趨勢成形,人們該重新思考如何才能保障自己的財富了!

一天就能改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

2007年09月26日
公開
18

孩子的身心發展、學業、未來前途……,無一不是媽媽關心的問題。從孩子出生到長大,媽媽不知有多少疑惑、擔了多少心,孩子要健康成長、課業佳、前途美好……(本報內容摘錄自《解決所有媽媽都會擔心的孩子問題》)、奧林出版,連載為期3個月) 解決媽媽擔心的孩子問題 一天就能改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 從孩子斷奶、進入吃白米飯的階段開始,媽媽們又有了新的煩惱。一到用餐時間,媽媽便開始頭疼:一方面憂心孩子吃得太少,怎會長得好;一方面又擔心餐桌上的菜不合孩子的胃口,孩子怎麼樣也不願張口,像條蟲一樣扭來扭去的。 如果媽媽認為孩子還沒吃飽,通常會拿著湯匙追著孩子跑,不然就是利誘加上「哀求」,要孩子把飯吃掉。事實上,從媽媽緊抓著湯匙不放,一副「無論如何」也要餵孩子的那一刻起,孩子便學到只要用一句「我不吃」,就能夠有效操控媽媽。 孩子不肯吃飯,就要把他當皇上伺候嗎?千萬別讓孩子誤以為一支湯匙就能夠操縱媽媽做任何事情。還有,絕對不要與孩子訂下像這樣的交易:「如果你肯吃飯,媽媽就幫你做這件事。」妳必須讓孩子知道吃飯是為他自己吃,而不是為媽媽吃。有一點很重要,要孩子養成飲食禮儀,就要先從培養他良好的飲食習慣開始。 媽媽絕對不要拿著湯匙追著孩子跑! 孩子不吃東西或有偏食的情形時,媽媽應該回頭仔細檢討一下: ●孩子是不是吃了過多的零食? ●兩餐之間的間隔時間有沒有問題? ●孩子的飲食習慣不佳,是不是與媽媽本身的飲食習慣有關? ●孩子的食量是否如自己所預期? ●孩子突然改變原來的飲食習慣,是不是因為某種壓力造成,或是與周圍環境遽變有關。 一一檢驗過上述五點後,孩子的情形與這五種狀況都不符合,而孩子偏食和不吃東西的情形還是很嚴重,那麼,就有必要指導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 我家老大原本是個嚴重偏食者,只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每到吃飯時間,我都得逼著他吃才行。直到他上小學,我便徹底把他的偏食習慣糾正過來了。 祕訣很簡單!我會先告知孩子:「等一下我就會把餐桌收拾乾淨,如果你現在不吃,就吃不到了。」 說完後我會閉上嘴,不再對他嘮叨。如果孩子還是堅持不吃,我也欣然接受;但,我會再跟孩子強調一次:「家人用完餐之前,你的碗筷我都會擺在餐桌上,你隨時都可以過來吃。」到這個時候,如果孩子還是不肯上桌吃飯,就別再理會他,等全家人用完餐,儘管將餐桌收拾乾淨吧! 這個方法成功的根本在於──在兩餐之間,不要給孩子吃零食,無論是餅乾、麵包或糖果,甚至連杯牛奶都不行,除了白開水之外。 這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定時吃三餐的習慣。只要依照這個方法做,而且態度堅定,絕不心軟,相信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很快就改正壞習慣。 為了讓這個作戰計畫順利進行,必須選一個適合的日子來進行,像是孩子的身體狀況良好、沒有不舒服的時候,或是週末假日,大人和孩子都較悠閒時,效果最好。 這個方法,不需要媽媽費盡心思勸孩子多吃點,更不用教訓他不准偏食,卻能在短時間內,有很好的效果。不過,在施行的過程中,很多媽媽不忍看到孩子挨餓,總是忍不住拿出零食或冰淇淋給孩子吃,或是受不了孩子的撒嬌攻勢,中途放棄。這樣是絕不會成功的。想要改正孩子的這個壞習慣,媽媽必須狠下心來! 飲食禮儀是評量孩子行為的量尺 不吃東西和偏食的孩子令人感到心煩,但是吃飯不好好吃,到處亂跑的孩子,也讓媽媽感到頭大。想要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禮儀,應該從父母本身開始做起,當孩子的好榜樣,千萬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看報紙。父母以身作則,比任何方法都來得有效。 下面我要提供的這個方法和之前導正孩子偏食的方法類似。同樣地,妳要先提醒孩子:「餐桌上的飯菜,等一下就會收掉。」並告訴他:「等我把你的飯菜收拾乾淨之後,就算你再怎麼大哭大鬧、撒嬌都沒用。」如果能事先把這樣的訊息明確地傳達給孩子,就能夠防止孩子耍賴。只要妳事先提醒孩子,態度前後一致,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妳是認真的,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這個方法不只可以用在教導孩子正確的飲食禮儀上,也很適合用來管教孩子,成果還不錯呢! 讓孩子養成在固定的時間用餐,這一點也很重要。切記不要把用餐時間訂在孩子會分心的時候。舉例來說,把晚餐時間排在孩子喜歡的卡通結束後,孩子比較容易乖乖地坐在餐桌上用餐。總之,在為孩子訂立規則時,必須先考慮到孩子的物理/生理環境是否能配合,這樣妳所訂下的規定才容易實行。

孩子健康成長的正確方法

2007年09月19日
公開
1

孩子健康成長的正確方法 替孩子舉行抓周儀式時,媽媽期盼孩子抓到的物品,已從過去的線轉變為鉛筆或錢幣【譯註:在韓國習俗中,抓到線代表長壽(在台灣,長壽的代表物品為花生);鉛筆代表會唸書;錢幣代表富有。】。在醫藥發達的今天,人要保持長壽已不再是件難事,所以媽媽們的想法會有這樣的改變,是很正常的。 但,現代孩子是否真的就比從前的孩子健康呢?現代孩子的體格雖然變好,體力卻不夠,還有越來越多孩子受肥胖及糖尿病等成人病折磨。關於孩子的健康問題,並非我個人的「專業領域」,但我想以一個非專業小兒科醫生的立場,在這裡分享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唯有懂得使用正確方式來養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像是媽媽親手做三餐給孩子吃、盡量讓孩子多動動身體、提供孩子一個愉快的家庭,這些都是讓孩子維持健康的身心最基本的工作。而這樣做比起每天替孩子進補,效果會更好。 媽媽願意親手做菜,補藥不需登場 我跟一般的媽媽並沒有什麼差別。當我還是個新手媽媽時,也經歷過無數次的錯誤。我在帶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既缺乏經驗又未能確實建立起自己教育孩子的價值觀,因此,當時還是新手媽媽的我所犯下的錯誤,的確比帶老二時要多出許多。 我總是會問來接受我諮商的孩子:「吃中餐了嗎?吃了什麼?」孩子的回答中,披薩、炸醬麵和漢堡占了大多數。有時,如果有機會可以看看孩子的包包,我總是發現裡頭放的零食多半是麵包和餅乾。 以前,我將兩個孩子托給娘家媽媽帶時,我媽媽常常蒸地瓜、馬鈴薯或發糕給孩子們當點心吃,盡量不讓他們吃速食和加工食品。我也因此養成了一有時間就蒸些地瓜擺在餐桌上的習慣。孩子肚子餓時,親手做點心給他吃,絕對比叫披薩或替他煮泡麵來得好。 要養育出健康的孩子,應該先從孩子的三餐開始。如果在餐桌上擺的是速食、加工食品,就算給孩子吃再多的維他命和補藥,都是徒勞的。 選擇有益的食物很重要,讓孩子動一動身體也不能少。運動可以使人充滿活力、提振精神,對孩子絕對有好處。相反地,一個不喜歡動、總是愛睡懶覺的孩子,身體不但容易變得虛弱無力,也會精神萎靡。 讓孩子動一動身體,除了對他的情緒發展有幫助之外,對認知發展也有影響。舉例來說,當孩子剛學會走路、會喊爸爸媽媽後,不用多久,他就會懂得抓著鉛筆亂塗鴉。孩子一邊動著自己的身體,一邊探索這個世界,學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無限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而這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不過,過度地活動,對孩子來說是不好的。孩子如果時時刻刻都在動,就無法好好探索世界、仔細思考,降低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耐心。所以,當孩子活動一段時間後,就要讓孩子安靜、休息一下。建議媽媽們這時可以唸故事書或是讓孩子猜謎,緩和一下他興奮的情緒。靜態與動態活動的均衡發展,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 讓孩子在和樂的家庭中健康成長 孩子要能夠健康成長,媽媽必須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建立一個生活規律、有良好氣氛的家庭。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才能長得健健康康。下面這五點可以提供媽媽們重新檢視自己的家庭是否夠健康。 ●觀察家庭成員的生活步調是否一致。如果全家人都是想睡就睡,想吃就吃,生活完全沒有規律,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在心理或是生理發展上失去平衡。因此,全家人都應該培養出規律的生活步調。 要求孩子遵守規定,妳必須先提供孩子一個適當的環境。舉例來說,妳不想孩子吃糖果,就不要把糖果擺在他面前。如果妳將一堆糖果放在他面前,卻硬是阻止他吃,這就不叫管教,反倒是讓孩子受苦刑了。 ●家裡一定要保持整齊、清潔。保持家裡乾淨、整齊,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一個舒適的家,可以帶給孩子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有安全感;相反地,亂七八糟的環境則容易造成孩子懶散、不安。 對現代女性而言,要上班又要一手挑起整理家務,的確是一大重擔,所以妳應該和先生、孩子商量,請他們幫忙分擔。這樣做,不但可以減輕妳的壓力,也可以讓先生和孩子們對這個家更有向心力,尤其是孩子可以從中學習承擔責任。 ●成為值得孩子信任的父母。當孩子陷入不安與痛苦時,要讓孩子能隨時得到安慰;要讓孩子相信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他隨時可以從父母身上得到愛與支持。父母堅定的愛以及穩固的後盾,是孩子成長的養分,也是孩子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隨時可以補充的能量來源。 ●夫妻相處要和睦,教育態度要一致。父母常起衝突,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情緒不安,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如果總是前後不一致,也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緒混亂、無所適從。 ●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很多人都說父母總是比較寵愛老么,其實,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對孩子的發展真的影響很大。如果父母無法公平地對待每個孩子,無論是受寵的孩子或是被忽視的孩子,都無法健康地成長。 讓孩子定時吃三餐、適當地運動,並給孩子一個有愉快、安定的家庭,相信妳的孩子一定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跳級生的背後

2007年09月12日
公開
23

跳級生的背後 文:陳安儀 昨天應邀去上「今晚哪裡有問題」節目當特別來賓,當集的節目主題是「跳級生」。主角人物是兩個跳級生的家長蔡爸爸與蔡媽媽,我和另外一位媒體人、還有在建中任教超過三十年的陳美儒老師,則是搭配的來賓。整場錄影,簡直是讓我有「傻眼」的感覺。 蔡爸爸與蔡媽媽本身都是相當高水準的知識份子,蔡爸爸是光武工專電機助教、留美高材生,蔡媽媽本身是家管,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系畢業。三個孩子中,老大佩真今年以十六歲的年紀,拿下大學指考第四高分,錄取台大電機系,在就學過程中,她兩度跳級,國小跳一次、國中跳一次。老二也是跳級生。 蔡爸爸、蔡媽媽與大家分享他的「學齡前教育法」。他們說,兩個大的一出生,24小時內就抱回來餵母乳,還未滿月前,她就開始「字卡教學」。蔡媽媽手繪各式各樣字卡,還有由圓點點組成的「數目圖卡」,從1到99,在每次餵奶前,寶寶哭鬧、最有精神時,在寶寶眼前晃過卡片,告訴寶寶相關的字、數目,然後再餵奶。蔡爸爸說,三歲前的寶寶有大腦有百分之七十的未開發區域,先給予字卡再給予喝奶,就是教導他「學習」跟給予「獎勵」。 接下來,寶寶還未學會走路,家中牆壁就貼滿了數字、九九乘法表,以及國小國語課本裡的課文。家中所有的家具都貼上中英文字卡,隨時隨地不忘教學。因此,在蔡媽媽的耐心教育下,蔡佩真一歲就已經識得數字及國字,會用手指出正確位置,兩歲會說話時,就已經會背完九九乘法表,三歲已經可以自行閱讀中英文故事,並在鄰居教導下,學會基礎日文。她中班以前已經把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上完。於是,她小學二年級就隨著媽媽到師院附小上六年級的數學課,四年級時跳級至五年級。國二下再跳國三下,隨即考上北一女中。 蔡爸爸並分享孩子們生活的點滴,包括喜歡打球、打撲克牌,以及他自創的「十分鐘預習法」及一些聯想記憶術等等。節目結束後,他並送我一張他個人印製的「學齡前教育」的演講DVD。 我當場只能不停的搖頭讚嘆。我看到的是,一個優秀的媽媽,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兒女的教育上,將所有自我的成就都擺在成就兒女上。但是,我也看到,蔡家父母將所有的心力放在智育的教育下,三個孩子在優秀課業表現的同時,顯然在人際關係上都有極大的問題。不斷的跳級,導致的是在學校裡的寂寞,沒有朋友,還有,人生閱歷顯然較同年紀的孩子貧乏。 陳美儒老師對於這樣的教育行徑十分不贊同,在錄影現場就不停的開砲,導致對方有點小尷尬,因此我的角色其實比較像潤滑劑一般,偶爾開個玩笑,嘲笑自己很懶,沒有辦法這樣教小孩。不過,私底下,我很認同美儒老師的看法。 美儒老師在建中任教三十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她說了一個故事我覺得很有趣。她說,有一年建中將所有數理資優的孩子集中在一個班上,那年,那個班上考上了六個台大醫科,十幾個台大電機。其中有一個「考壞」了的孩子,考上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放榜當天人就消失不見,大家嚇壞了,後來陳老師在碧潭橋畔找到了他。她想說的是,一路順遂、超人一等、資賦優異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快樂的孩子。大家在一味追求學業的資賦優異過程中,不該忽略的是孩子的體能教育、品格教育、愛情教育、財物教育、人際關係、以及各種各樣生活中的歷練。 最好笑的,是二十年後,陳老師去參加這班同學的喜酒。在喜宴兼同學會上,眼看當年資賦優異、人人稱頌的這一群大男孩,分坐了兩桌,變成醫生、工程師,並為人夫、為人父,喜酒的菜一上,大家不約而同,紛紛低頭不停的剝蝦?。其中最優秀的那一個男生,自顧自的吃蝦,結果被老婆狠狠的踢了一腳之後,也開始低頭幫孩子剝蝦殼! 哈哈!我在一旁,忍不住大笑!陳老師的意思是,「資優又SO WHAT?20年後,他跟一般頭腦普通的男人,並沒有兩樣!他仍然要在社會上生存,跟家人相處,結婚生子、養兒育女。」 今天我去上MOMO親子台時,忍不住跟現場兒童心理師分享昨天的錄影經過。他說了一句話我覺得超棒!他說:「人生的風景有多少?值得我們慢慢享用。何必急著把它壓縮著過完?」 沒錯啊!就是這種感覺! 我並不否定蔡爸爸、蔡媽媽的心血,也認為他們全心為兒女的付出非常值得讚美,但我相信,以他們夫妻倆資質的優秀,即使不在寶寶滿月前就開使用「閃卡」、「字卡」,奮力的教學,他們的孩子一定也可以順利考上北一女、台大電機!我相信,優秀的父母培育出的孩子,在學業上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只是或許多用了一、兩年的時光。 但是,童年的時光何其珍貴? 與其辛辛苦苦的製作閃卡、字卡、數目圖卡,為何不用這樣的時間多跟孩子去溪邊散散步、看看美好的晨光?與其花費時間教他「媽媽起床、爸爸讀報」的國語課文,為何不多講幾個好聽的故事、讀幾篇優美的詩歌?與其花時間背九九乘法表,為何不帶孩子看一場好看的電影,看一齣有趣的話劇?與其讓孩子先讀他還不需要知道的知識,何不帶孩子一起粉刷油漆、擦地洗碗、種花除草,或是去一趟育幼院、幫忙照顧其他失去父母的幼兒,讓他懂得關心這個社會?與其在十五歲時就在大學選修課程,為何不鼓勵她多交幾個閨中好友,去逛個街、打個工,讓她培養正常的社交關係? 在全力追求智育的時刻,我看不到的是強調孩子品格的教育、藝文的欣賞與正常的社交培養。最重要的並且是:生活的歷練缺乏。一個十六歲的女孩,正是最甜美的時刻,她應該要有她這個年齡所該有的青春、愛情,擁有運動與社交、懂得追求自己所愛,享有秘密與夢想。 我期望我的女兒十六歲時,除了唸書之外,看到人會主動的打招呼、微笑,對於長輩展現出應有的禮貌,進退得宜,而不是當別人向妳問好時,只知道直楞楞的瞪視對方、沒有任何反應。我希望我的兒子十四歲時,對於沒看過的環境充滿好奇,到了攝影棚會問東問西,而不是呆若木雞。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爬山涉水,懂得探詢世界,求知慾不僅僅限於學業。我希望她在苦讀ABC時,除了用來看TIME雜誌,更能領略毛姆、莫伯桑筆下的人生縮影。 是的,生命何其珍貴?求知何其快樂?我並不急得他們跳躍度過,也不在意是否速成有效,我只希望他們慢慢享受、領略其中美的世界。

寄發紅帖基本原則(謝謝兔媽咪的分享)

2007年09月06日
公開
20

@寄發紅帖基本原則── 朋友:至少需有半年以上的交情,平日也多有聯繫者。(看到沒有) 同學:在校時就常有聯繫,經常交談﹔畢業後,最近半年裡還三不五時有聯繫者。 同事:到職半年以上,交情不錯的同事可以單獨發給;其餘同部門或同組同事    共同發給一張即可。到職未滿半年,只發給自己部門一張就好。 至於昔日舊公司的老同事,也是以最近三個月∼半年內還有聯繫者為準﹔ 即使先前交情再好,超過一年以上疏於聯絡者,就需要慎重考慮囉 親戚:通常會由家長發落吧!要不,主要是發給近親的長輩即可。 @喜宴禮金官方標準版...... 相對的,參加喜宴的禮金要如何準備呢? 就學中:包個600元 就可以了 半生不熟、或根本就不熟,以及不打算出席的:勉強包個1000元意思意思吧。 三分熟的交情:就以1200元公定價搞定。 五分熟的交情:大約是可以一起吃飯逛街的夥伴,那就可以升級到1600元。 另外,如果你還分到新娘的喜餅,那就不好再少於這個數字喔。 七分熟的交情:已經是可以交換一些心事、倒些垃圾的朋友了, 短時間內也還會有密切聯絡的話,不漲到2000元就不好意思囉! 十分熟的交情:比一般同事、朋友還談的來,平日相交 已有推心置腹感覺的話,奉獻個2600元應該是不會心疼的。 親密的姊妹淘、兄弟情:這種人生難得幾回有、熟透了的親密感, 當然值得包到3600元來共襄盛舉,也心甘情願啦! 親姊妹、親兄弟:血濃於水、不容取代的手足情深,自然是從6000元以上起跳嘛! 至於要再往上添到7200元、8000元、8800元、9600元、12000元…… 那就全憑各人本事了。 總而言之,喜帖、禮金,這種中國人特有的禮俗既然是避免不掉, 還是要多考慮一下所謂禮尚往來的藝術,現在有來、將來有往, 才不至於在授與受之間,造成雙方心裡有那麼一點點不爽! #請大家多多轉寄, 要不然有的人真的很誇張... 新同事剛到就發喜帖, 許久不見的朋友, 再聯絡居然是要你 參加婚禮,有否搞錯啊? 我和你(妳)熟嗎?

未檢出雙酚A(BPA)嬰幼兒奶瓶參考推薦名單

2007年09月04日
公開
36

未檢出雙酚A(BPA)嬰幼兒奶瓶參考推薦名單 雙酚A之環境流佈與健康影響 雙酚A (Bisphenol A, 簡稱BPA)全球年產量高達64億磅,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具有質量輕、透明性佳、耐衝擊性、可耐熱等特性,主要用於生產聚碳酸酯塑化(polycarbonate plastic, 簡稱PC)產品,包括嬰兒奶瓶、兒童玩具、可重複使用的杯子水壺、可微波的食品容器、電機設備、運動頭盔、汽車零件、眼鏡鏡片等,及環氧樹脂(epoxy resin)用於罐頭食品和飲料的內襯、補牙填充劑等許多日常用品中。 BPA類似雌激素為已知的環境荷爾蒙,2007年8月2日美國38位科學家在生殖毒物學網站,聯名發表措詞強烈的聲明,指稱在塑膠製品中常見的化學物質BPA,可能導致人類生殖道器官病變,嬰兒和胚胎尤其可能受到危害 。 歐盟標準化委員會(CEN)於2004年公佈BPA溶出(泳移,migration)濃度不得超過0.03 μg/mL (文中簡稱歐盟標準),並且明定測試方法 。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SCF)於2006年11月公告BPA每日可容許劑量(TDI)為0.05 mg/kg/bodyweight 。2007年2月美國加州環境研究暨政策中心(ECRPC)公佈5種嬰兒奶瓶(在80℃水中溫浴24小時以模擬50~75洗碗機循環)中BPA的溶出結果,皆測到5~10 ppb的BPA 。2007年5月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WG)公佈97件罐頭食品中(2006年購入)的BPA濃度結果,其中57%被測到BPA,其中又以雞湯與嬰兒食品的濃度最高 。 由於台灣之嬰兒食品類衛生標準,並未針對嬰幼兒PC奶瓶訂定BPA溶出試驗項目,無合格標準,奶瓶生產廠商對此問題瞭解亦有限,因此我們改採正面表列方式,提供依據歐盟標準方法 (European Standard EN 14350-2:2004),未驗出BPA的嬰幼兒奶瓶名單共16種如下,供一般父母家長作為選購時作為參考,詳細內容請見附表。 1.寶貝企鵝高級葫蘆奶瓶(PENGO) 2.Ai-NON BABY葫蘆曲線奶瓶 3.喜多葫蘆型一般口徑奶瓶 4.PIGEON貝親奶瓶 5.NUK印花奶瓶 6.小幼苗標準型奶瓶 7.史奴比寬口徑奶瓶(曲線型) 8.哈奇一般口徑奶瓶 9.奇哥標準口徑奶瓶 10.貝親PES奶瓶(我家寶貝用的是這個) 11.小獅王辛巴抗菌標準大奶瓶 12.AVENT 125ml奶瓶(雙入) 13.艾比熊自動吸管奶瓶 14.CHU 15.黃色小鴨抗菌寬口徑葫蘆型奶瓶 16.Combi標準防脹奶瓶 此外,國人對BPA的問題,不可掉以輕心,要趨吉避凶,因此我們建議14: 1. 為人父母 為人父母有權利知道孩童用品中的化學物質以及相關健康影響,但在政府尚未有完整的管制措施前,父母可以採取數項簡單措施,以降低孩童暴露到BPA和其他毒性化學物質,包括避免使用PC製的食物容器(即標示7的回收再利用符號)、罐頭食物、塑膠包裝的食物、塑膠製嬰兒奶瓶等產品。選擇更安全的產品,如選擇木製玩具,選擇1、2、4、5等回收再利用標示的塑膠製食物容器,但仍不能加熱裝在這些容器中的食物。 選用玻璃奶瓶製品,選購陶瓷、金屬的盤子和餵食器皿。如果使用到塑膠製玩具或容器,則不要讓小孩把塑膠製玩具放到嘴中,絕對不要加熱裝在塑膠瓶或容器中的食物,不要長時放置牛奶於塑膠製嬰兒奶瓶,不要使用高效清潔劑或熱水以洗滌塑膠製嬰兒奶瓶或容器,絕對不要放到洗碗機中,丟掉已經有刮痕或出現霧面的塑膠製嬰兒奶瓶。 2. 政府單位 調查國人暴露BPA的主要途徑及進行風險評估。嬰兒食品類衛生標準中訂定BPA溶出試驗項目及合格標準,限制有害化學物質BPA使用於孩童用品。告知消費者危險物質的存在,要求製造商標示潛在危險化學物及其健康風險。改革化學物質政策,參考歐盟化學品法案REACH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相關產品使用者對需使用化學安全報告書規範以外之物質,需提呈安全性評估報告,同時業者具登記管理系統之義務,並由相關單位認證評估,證實產品安全後才能上市,推動綠色化學(減毒、減廢、減能、增效、永續)理念和宣導。 3. 生產和銷售廠商 生產和銷售「零BPA」之產品,使用綠色標章,以建立消費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