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橘 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是人才還是人力--【轉貼韻婕媽】

2007年09月08日
公開

是人才還是人力-- 張曼娟  有個律師朋友也在學校裡兼課,他常會找一些學生來工讀,或者是在接到某些公部門的研究案時,便會找一些研究助理。 有幾個年輕助理,跟著他兩、三年,我們也就認識了。其中有個叫做阿雅的女孩,我頭一次見到她,她捧著好多檔案匣,像表演特技似的,從樓梯上下來。一臉都是笑,嘴又甜,律師朋友對我說:「阿雅人很乖的。」 我一直以為他對阿雅很滿意,也以為阿雅畢業後會留在事務所,沒想到,我有一天竟在電腦展覽場的叫賣攤位上,看見了吆喝著:「最後機會,割喉價!不買你會後悔!」的阿雅。 「什麼時候離開事務所的?」我在擁擠的人潮中,扯著嗓子問阿雅。 她的眼圈忽然有 些紅:「離開三個月了。老師說我不是幹這一行的,我只好走了……」 我聽了覺得心 酸,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她,扯開嗓門問:「妳在這裡還好嗎?」 「反正就是工作嘛。 沒差!」她努力的笑著,給自己打氣。 人才早已設定 過了一段時間,我遇見律師朋友,他身邊的助理變少了,也沒有那種像阿雅一樣笑臉迎人的類型。 「縮編啦?」我笑著問:「都看不見甜美的笑臉了。」 朋友微笑的說: 「阿雅啊,我讓她離開了。她不適合做這個工作。」 「是嗎?我倒覺得她挺賣力 的。」 「賣力有什麼用?我需要的是人才,不是人力。」 我有點震撼。關於人才與人力,確實是我以前沒想過的問題,我一直以為只要夠投入,就能把事情做好,卻忽略了專業性與準確性,人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方法不對,就只是白費力氣,如果不能讓自己更專業,就無法成為人才,只能淪為人力。 人力隨處可得,人才卻需要發現,需要培養。 「你可以培養她,讓她變成人才啊。」我還在掙扎。 朋友疲倦的看了我一眼:「有些人已經設定了自己是人才,有些人無所謂,要怎麼培養啊?他自己都無所謂了。」 我忽然想到阿雅在賣場說的那句話:「反正就是工作嘛。沒差!」也許就是因為都沒差,才失去了競爭力吧。我終於沉默了。 您認為 .. 你是人才還是人力呢 ?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學習做更好的溝通

2007年09月07日
公開

【轉貼音員女捷媽】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學習做更好的溝通 有時我們在溝通時 會不自覺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對下』的說話方式 例如:『你錯了,你錯了,話不能這麼說』 或是『唉呀,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這樣做不行啦 你怎麼那麼笨,跟你講你都不聽 …… 』 一般來說,人都不喜歡『被批評、被否定』 但是,有時我們在言談間 卻不知不覺地流露出『自我中心主義』和『優越感』 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可是,有句話說 :『 強勢的建議,是一種攻擊』 有時,即使我們說話的出發點是良善的、是好意的 但如果講話的口氣太強勢、太不注意到對方的感受 則對方聽起來,就會像是一種攻擊一樣,很不舒服 所以,有時候我們的心中會有一種慨嘆 … 你知道嗎?其實,我滿贊同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歡你『講話的口氣』 其實,我滿同意你的見解,但我很不喜歡你『講話的態度』 ! 有時,我們會說: 『我這個人很理性啊,你看,我的門都是開的,大家隨時都可以進來和我溝通啊』 可是,如果『我們的門是開的,心卻是關的』,又有什麼用呢? 因此,在溝通時,必須注意到對方的感受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我尊嚴感的需求』 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讚美、被認同、被附和 而不喜歡被否定、被輕視 所以,即使雙方意見不同 但必須做到『異中求同、圓融溝通』,『有話照說,但口氣要委婉許多』 中國人造字很有意思,想想『我』這個字,是哪兩個字的組合呢? 是『手 』和『 戈』 「我」字,竟然就是「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刀劍、武器」 所以每個人都常做「自我防衛」,來保護自己 但是,在溝通時,人除了防衛自己之外,也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 善用「同理心」,也學習控制自己的『舌頭』 『在適當的時候,說出一句漂亮的話;也在必要的時候,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 因此,我們必須學習 『不要急著說、不要搶著說,而是要想著說』 絕對不要『逞口舌之快』而後悔 因為說話是沒有『橡皮擦』、沒有『立可白』的,不能再把話擦掉呀 另外,職場溝通中 我們必須學習『情緒忍受力』和『挫折容忍力』 因為,『脾氣來了,福氣就沒有了』 在我們碰到棘手的問題時,必須先靜下來、勿衝動行事 也學習 『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免得事情愈弄愈糟糕 有句話說: 『生命的長度是上帝所給予的,但生命的寬度卻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的確,我們雖然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 但我們可以控制生命的『寬度』 我們都可以在工作中,學習做更好的溝通 使人際關係更圓融,也使生命過得更漂亮、更有意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