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ama3983

日期

#Tag

親子共玩

2004年09月19日
公開
7

親子共玩,讓孩子更健康!     「玩」似乎是孩子的天職,小寶貝每天張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玩具,開始遊戲的一天。看著孩子專心的模樣,身為爸媽的你是不是也有衝動,想陪孩子一起玩呢?「親子遊戲」不但可以拉近你和孩子間的距離,和孩子交流溝通,甚至可以增加孩子的自尊與自信,讓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親子遊戲的基本原則是要有「互動性」。如果親子遊戲只是「看」孩子遊戲,那並不能算是親子遊戲,父母也很容易因為沒有參與感就分了心。陪孩子遊戲還有其他原則要注意: 專心投入   孩子在遊戲時是非常專心的,真誠投入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認真,同時享受遊戲及被陪伴的樂趣。千萬不要一邊做家事、讀書報,一邊陪孩子玩,短時間完整的注意力,比長時間的敷衍來的更有力量唷! 讓孩子主導,鼓勵表達自我   即使孩子還小,他其實很早就開始在探索世界及學習自我控制,讓孩子帶領你去看他所看到的世界,不但讓你能更瞭解孩子,小寶貝也會更有自己的想法與自信。 不要批判   遊戲的世界是屬於孩子的,自由想像揮灑的空間,不僅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孩子也較能自我肯定,提高自尊。太陽可以是綠的、雲也可以是黃的;爸媽有了這樣的包容力,孩子更能擁有自己。 訂定一些基本的規則   親子遊戲也像其他遊戲一樣,需要規則,規則的內容可以由父母及孩子共同決定,像是時間的長短、遊戲的地點與內容等。必須注意的是,規則一旦建立,雙方都必須遵守。這不僅可以減少爭議,還可以訓練孩子遵守規律。   雖然在遊戲的世界中,孩子才是主角,但爸媽的全心投入與溫暖鼓勵,也是遊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喔!有了爸媽的陪伴,孩子會玩得更起勁。你準備好和孩子一起遊戲了嗎? 隨時糾正錯誤觀念 孩子的個性,大部分是生活中的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形成的,因此父母要隨時糾正社會上一些錯誤的價值觀。   最近電視上大打廣告「借錢高尚」,我想這給孩子一個很不對的觀念。借錢是件不得已的事,談不上高不高尚,我們不應該鼓勵孩子寅吃卯糧,中國人一向勤儉,主張量入為出、自食其力,除非不得已不向別人借,這種價值觀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裡安身立命。   很多人會辯說,美國每個人都借錢。沒錯!在美國,每個人都借錢買房子、買車子,那是因為利息可以抵稅,所以幾乎人人都貸款。但是,借錢是要還的,每個月固定還錢變成「信用」的表徵,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而一旦逾期不還,信用立刻破產,信用的破產等於人格的破產,以後做什麼事都難了。我們如果要像美國一樣提倡貸款,就得把信用破產的利害性跟孩子講清楚。   教養孩子沒有什麼寶典或絕竅,惟一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示範正確的行為,並且隨時糾正社會上的錯誤觀念,那麼孩子自然會成為一個正直有用的人。   教養孩子就像農夫種田,耕種時雖然辛苦,豐收的甜美卻是沒有什麼可以比擬的。fu

懶媽媽的生活哲學

2004年09月19日
公開
10

的生活哲學 媽 人人都說勤勞好,可是我卻一直認為偷懶最好了。 因為「能幹的父母,往往教出笨拙的孩子」、「緊張的媽媽,那有快樂的孩子?」 而快樂,卻是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當我看著周圍的能幹媽咪,常常生活得疲憊不堪時,就更相信當個懶媽媽的好處多多。就如同買股票:逆向操作、收穫必豐。 懶媽媽的生活哲學,第一就是「化主動為被動」。 孩子沒叫肚子餓,我便不急著張羅飯菜。因為「飢餓是最美味的食物」,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飯菜鐵定一掃而光,從來沒有人會懷疑懶媽媽做菜的手藝,而三個孩子長得又高又壯,懶媽媽看在眼裡,自然樂在心底。 第二個生活哲學就是當別人正忙著買測驗卷、參考書、學珠心算以補強孩子的數學能力時,我卻喜歡窩在地板上,和孩子玩撲克遊戲。比如「心臟病」,不但讓幼兒了解數序的概念,更可以訓練幼兒手眼協調能力;「撿紅點」是學習「10以 內個位數加法」的最佳方式;[補10點半]則帶入小數的概念;「老K」遊戲則更棒了 ,除了二位數以內加法、減法,還包含通關、消除、反轉…… 許多概念;多的時候,擺起「大富翁」遊戲時,我覺得他們是在上一堂豐富的[統整課程]呢! 聽故事一向是小孩子最喜愛的活動。懶媽媽我在示範說了幾年故事後,開始試用第三個生活哲學:「能不動就不動」。對老大說:「媽媽講累了,你要『子承母業』,負責講故事給你弟弟妹妹聽哦!」於是,下班後已累癱了的我,大大方方的窩進沙發裡,半瞇著眼,聽著孩子用稚嫩卻愈來愈流利的口才,講著丟三落四的故事,但卻有和大人不同的邏輯,常聽得我捧腹大笑,樂不可支。 我從來不相信「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句廣告詞。小孩子要禮物,要學才藝,要參加任何活動,總要一再要求,懶媽媽確定孩子的動機十分強烈,所謂 「求知若渴」,才勉強答應。但只要孩子不知珍惜或學習不認真,我便拉長了臉:「要學就學,不學拉倒,我要把錢存起來養老!」孩子知道懶媽媽的養老金十分不易,慢慢也懂得儉樸生活的道理,因為懶媽媽連賺錢也=

1 歲

2004年09月10日
公開
33

1 歲 對小東西的敏感 孩子在1歲前後,會在地上到處爬或遊走,此時對地上小小的東西非常著迷,常會撿起來把玩或放進嘴裡。這種敏感性幫助孩子探索環境,對其所生存的世界更加了解,以便儘早融入社會。所以若有值此敏感期的幼兒,為了能有更安全的環境供他自由探索,最好能每天拖地板,並注意居家的安全措施。 1 歲 對走路的敏感 1歲多剛會走路的幼兒,很喜歡到處走動、爬樓梯,熟練之後甚至喜歡拿重物或背著重物走,因為他們喜歡訓練自己運用肌肉保持平衡的能力。我的婆婆雖然沒有聽過蒙特梭利的哲學理念,但她很細心,曾經觀察到孩子的二個敏感現象,她說:「剛會走路的孩子很愛走;剛會講話的孩子很愛講。」可見這樣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現,只是蒙特梭利把它們整理出來,因而有如此大的貢獻。曾有朋友說他們在兩歲前都把孩子抱著,不讓他走,理由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總是跌跌撞撞,容易受傷,兩歲後再讓他走,就不會受傷了。您想這樣對嗎?非也!因孩子並非多長一歲就自然走得穩,而是需經過不斷的練習和修正,多走路鍛鍊,肌肉的協調運用熟練之後,才會走得穩。假如真的2歲以後才讓他走路,他反而會因動作不協調而經常跌倒,因為他在需要練習時,錯失了機會。我認識一位在台灣出生的孩子,五歲時隨母親搬到美國,當時他曾要求要住一間有樓梯的房子。我們大人聽了覺得很驚訝,後來才知道他小時候沒爬夠樓梯,爸媽怕他爬樓梯容易跌倒受傷,都堅持帶他坐電梯,所以孩子覺得沒爬夠,還想去美國多爬一爬樓梯。從這裡可以發現,孩子有大自然所給予的功課,成人的角色應是為他們預備合適的環境,並幫助他發展,好完成此功課。 重視敏感期,打好基礎 蒙特梭利特別強調敏感期,因為孩子在敏感期有強烈的熱情,連跑帶跳的,像潮水般的衝過來,那時的學習效果特別的好。所以要重視孩子各階段的敏感期,孩子的潛能才能充分開展。 在各種敏感期中,我們最容易了解的,就是孩子的語文敏感期。小孩在六歲前的聽力異常的敏銳,沒有一個小孩學習母語有問題,除非這個孩子在身心方面出現障礙,例如耳聾或自閉症。一般正常的孩子如果在多語言的環境下學習,可以自自然然的學會聽與說,不像大人那麼困難。因此,有機會的話,請家人盡量跟孩子說不同的語言。例如祖父母會說台語、客家話,或其他家人會說外國語,就請那個人固定跟孩子講那種語言。因為固定的人跟他講固定的語言,孩子比較不容易混淆。 孩子的語文吸收能力往往超乎我們大人的想像,不要怕孩子聽不懂而不講。我曾經請我的母親多跟孫子講台語,我的母親說:「我跟他們說,他們又聽不懂!」其實,就是聽不懂才越要練習聽啊!孩子是怎麼學會聽國語的呢?也是從聽不懂開始的,不停的聽才慢慢學會的,不是嗎?所以如果我們給孩子多聽、多說的機會,孩子的語言能力就發展出來了。 另外,在六歲以前的感官敏感期,我們若多加訓練孩子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立體觸覺等,透過這些感官訓練,就能有效增強孩子吸收知識的能力。例如視覺經過訓練後,敏銳度增強,以後孩子透過視覺就能學會許多東西。同樣地,孩子的聽覺、嗅覺…經過訓練,變得敏銳後,都會成為他從環境中學習的最佳利器。我們知道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盡相同,有的人必須憑眼見,吸收效果才會好;有的人必須多聽,才能記住;有的人必須要用手摸,才能幫助記憶。每個人在學習新東西或吸收知識時,所用到的感官不太一樣。也許我們目前還看不出來,我們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學習型態,因此,幫助孩子把各項感官都磨得敏銳之後,他的基本學習基礎就已經奠定好了。

增加嬰幼兒對抗腸病毒的能力 -- 持續的哺餵母乳

2004年09月10日
公開
41

增加嬰幼兒對抗腸病毒的能力 -- 持續的哺餵母乳 這一陣子腸病毒肆虐,報章雜誌上可看到各種文章提及何種食物或藥物可以增加嬰兒的抵抗力.其實有一種可以增強嬰兒的免疫力,又沒有任何副作用的自然食物早已存在,但卻被大多數人所忽視 -- 那就是母乳.母乳是特別針對人類嬰兒而設計的,任何一種你想得到的營養素,如寡糖,核甘酸,DHA,母乳中都有. 而且母乳中的每一樣營養成份都是多功能的,例如母乳中的蛋白質,不僅提供組織合成所需的營養素,也能防止感染及發炎,促進生長及運送礦物質.而每一種營養素之間又相輔相成,維持微妙的平衡,促進相互的吸收.母乳中還含有多種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可以和腸道中的病菌結合,避免它們進入人體;溶菌素可以分解細菌之細胞壁;寡糖可以和微生物結合,阻礙它們與黏膜表面接觸;脂肪可以分解一些病毒的外殼;白血球可以吞噬細菌,病毒,和黴菌,並可分泌生物性物質,增強嬰幼兒的免疫系統的發展.所以即使是在已開發國家的研究都發現,哺餵母乳的嬰兒較少呼吸道感染,中耳發炎,腸胃道感染及嬰兒猝死症等. 當母親遇到外界的各種細菌或病毒時,體內會針對這些病菌產生特異性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到奶水中.同時,母親體內的白血球在接觸此病菌後,會活化吞噬細胞及淋巴球等到乳房的上皮包組織中,分泌抗體到奶水中.這些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及抗體在嬰幼兒腸道中因為一種(secretory component)分泌成份的保護不會被破壞,而可以避免這些病菌進入人體. 即使母親受到感染或生病時,持續哺餵母乳反而更能保護嬰幼兒. 哺餵母乳不僅是提供嬰兒必要的營養, 更是最好的預防針及藥物.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所有的嬰兒都應完全哺餵母乳四到六個月,之後添加適當的固體食物,應持續哺餵母乳到兩歲以上.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於去年十二月發表聲明,建議嬰兒應至少哺餵母乳到一歲以上.母乳雖然不是萬靈丹,但是哺餵母乳的嬰幼兒的確較少生病,生病了也較不嚴重.在添加適當的固體食物之下,持續的哺餵母乳除了提供嬰幼兒必需之營養外,更可以增加嬰幼兒對所在環境中病菌的抵抗力.這是大自然給每一個嬰幼兒最珍貴的食物,不分貧賤,不分地區,它也是每個兒童本來都應該可以享受到的權利,請大家不要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