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虫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輪狀病毒肆虐小兒急性腸胃炎進入高峰期

2009年11月19日
公開
43

時序進入冬季,由輪狀病毒引起的小兒急性腸胃炎也即將進入流行的高峰期,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科主任呂坤家今天表示,病童會出現嚴重嘔吐、發燒及腹瀉,如拖延病情,有可能因脫水而導致電解質不平衡或代謝性酸中毒等併發症,極少數嚴重的感染可能會危及生命。 一名剛滿週歲的男嬰,因嚴重嘔吐,喝奶吐沒喝奶也吐,到最後會吐出一些含綠色膽汁的內容物,被送進澄清醫院小兒科急診就醫,經診斷為急性腸胃炎合併脫水現象,於住院時進一步的糞便檢查,證實為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腸胃炎。住院五天的治療後,已痊癒出院。 小兒科主任呂坤家表示,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是由於病童在食用被該病毒污染的飲用水或食物後,大約在一至二天的潛伏期後,就會出現嚴重的嘔吐,反覆性的腹痛或異常的哭鬧不安。隨著病程的進展,病童會陸續出現發燒及嚴重的腹瀉,多數的病童會出現明顯的脫水狀態。 罹患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如果沒有接受積極的輸液治療,則病童可能會因明顯的脫水而導致低血糖、低血鈉,或代謝性酸中毒進而發生抽搐或呼吸急促的併發症。 呂坤家指出,根據台灣的流行趨勢,一到二月是輪狀病毒腸胃炎的流行高峰期,提醒家長要注意小孩在吃東西前應勤洗手,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小於三歲或抵抗力較差的嬰幼兒,可以考慮接種即將上市的輪狀病毒疫苗,以降低疾病的嚴重性及減少家長因病童住院而造成的困擾。 -------中國時報

寶寶有黑眼圈?可能是過敏徵兆

2008年10月28日
公開
51

景升聯合診所 邱正宏醫師 寶寶水汪汪眼睛下,多出兩個明顯的黑眼圈,常讓人覺得是晚上晚睡造成的現象;其實不然,若家長發現寶寶出現黑眼圈時,應提高警覺,有可能是因為過敏性疾病所引起的症狀,可帶給小兒科醫師診斷,以免因過敏影響日後學習及注意力。 黑眼圈是由於眼眶周圍的皮膚特別薄,皮下的組織又少,當血液循環不順暢或血管擴張,便會形成眼周暗沉的現象,有的呈現紅色,有的呈現黑紫色,同時眼部周圍會有厚厚的、近似浮腫的感覺,由於一般成半月環狀圍繞眼部,因此俗稱黑眼圈。 造成寶寶黑眼圈的原因 寶寶有黑眼圈,一般與睡眠時間無關,寶寶每天睡眠超過十小時,故一般不會有睡眠不足導致黑眼圈的情況出現。一般而言造成寶寶黑眼圈最常見的原因有: 1.過敏性鼻炎。小朋友具有過敏性體質,引起過敏性鼻炎和呼吸道感染等問題,由於鼻三角處循環不良,導致所謂的過敏性黑眼圈,這是黑眼圈形成最常見的原因,通常隨著鼻炎的症狀越嚴重、罹病的時間越長,病童黑眼圈的顏色、大小、深度也越明顯。 要診斷小孩是否是過敏性鼻炎,可以從以下幾點得知: (a)家族史:父母親,尤其是母親是否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 (b)個人史:寶寶有否異位性皮膚炎。 (c)臨床症狀:除了鼻塞造成的黑眼圈外,氣溫、溼度變化,及暴露於過敏原如灰塵、塵?時,此外,寶寶是否常打噴嚏、鼻子癢、流清鼻水、眼睛癢等症狀。 (d)實驗室檢查:從皮膚試驗或抽血,來看看寶寶是否對環境中的過敏原敏感。 2.急、慢性鼻竇炎。為上呼吸道感染或過敏性鼻炎常見的併發症,除了鼻塞外,患者常流膿、黃鼻涕,伴隨刺激性咳嗽。 3.其他因素。如遺傳、色素沉澱、眼皮的皮膚角質化等。 過敏發生,黑眼圈加重 因此,當家中幼兒有黑眼圈症狀時,必須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如果致病因未解除,黑眼圈會持續,甚至加重。而是否是過敏的徵兆或是遺傳的因素,須經由過敏檢測來進一步了解,一般建議三歲後檢驗較為正確,也可做鼻黏膜細胞染色,來了解鼻黏膜細胞中是否因為嗜酸性球較高才導致過敏。 【附註】:血球可分很多種,包括: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嗜鹼性球、淋巴球、單核球等,不同病因造成不同種類的白血球增加。嗜酸性球含比例高低,可作為治療指標如鼻黏液血球鏡檢測。鼻黏液中之嗜中性球、嗜酸性球若比例偏高,都與過敏症有關。 由於黑眼圈大多是因為過敏體質所造成的,這可能是因為過敏性鼻炎,所引起的鼻竇粘膜水腫有關,目前除了治療過敏外,並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建議家長,寶寶出生後的前4∼6個月,應儘可能餵食母乳,因為母親初乳含有免疫球蛋白A,可以幫助對抗由腸道滲進的病原體和過敏原,如果不方便餵食,則可以水解奶粉代替。 黑眼圈是屬於體質的一種,所以無法完全根治,只能改善,就算治療好轉,只要過敏情形發生,還是會造成黑眼圈的反覆出現或惡化。 從生活及飲食中防敏 寶寶黑眼圈的形成,跟過敏有密切的關聯,建議於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生活注意事項: 1.食用功能性乳酸菌可改善過敏症狀。 2.女性懷孕期間應避免食用高過敏食物,以減少過敏寶寶誕生。 3.嬰兒哺乳期間最好食用母乳6個月,可減少日後寶寶過敏症狀。 4.避免吸入二手煙等刺激性氣體。 5.多食用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如深海魚類),並減少油炸食物,可降低過敏發生率。 6.保持屋內通風、迎接陽光,避免塵?聚積。 7.室內勿置放盆栽,以防花粉飛散。 8.穿著化學纖維衣物,不使用棉絮或羽毛製品。 9.屋內不使用地毯、布窗簾或沙發,此外,最好不要飼養寵物,因動物的毛屑,易造成寶寶過敏症狀發生。 10.平時多帶寶寶做些戶外活動,增強抵抗力,降低過敏症狀,如游泳、騎自行車或慢跑。 11.,使用防塵寢具或經常換洗寢具。 *食物: 許多報告顯示,不論是氣喘病或是慢性肺病患者,其呼吸道發炎和敏感程度,與維生素C攝取量息息相關,維生素C越少的人,過敏症狀就越嚴重。包括綠色蔬菜、青椒、蕃茄、馬鈴薯及柑橘、葡萄柚等水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此外,有色蔬果中富含有抗氧化能力的β-胡蘿蔔素,皆應鼓勵小朋友多攝取。 另外,適當攝取深海魚 油或魚肉,可獲得高量ω-3不飽和脂肪酸,降低體內發炎物質產生。 至於需要避免接觸的食物,則是較易引起過敏的蛋白、大豆製品,和有殼海鮮如蝦子、螃蟹、蛤、牡蠣、干貝等,對於已經出現過敏症狀的孩童,還要少吃冰冷及高油、高熱量食物。 保持環境清潔 揮別黑眼圈 全球過敏兒的比例不斷在攀升,使得現代父母更為重視小朋友的過敏問題。由於過敏主要為先天體質加上後天刺激所導致而成,因此,父母雙方如有過敏體質,便要特別留意小朋友的生理現象及環境的變化,以確保孩子的健康。 黑眼圈通常是過敏的表徵,過敏的表現形式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結膜炎、食物過敏,及全身性過敏反應等,依其過敏原、體質等不同,所表現的症狀及程度也因人而異。由於症狀多會反覆出現,令人煩不勝煩。 爸爸媽媽如懷疑孩子有過敏現象,應帶至專業醫療院所檢測,並遵從醫師的指示確實治療。通常若能及早確認,在飲食、環境及藥物多管齊下,大部分都能獲得良好的控制,並減輕其症狀發生。維持其生活品質及環境清潔,才能讓孩子遠離黑眼圈的困擾。 (詳文請見2006年十一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如何照顧拉肚子的嬰幼兒

2008年08月28日
公開
56

文:東元綜合醫院小兒科 林子琦醫師 每到夏天或換季時, 拉肚子的小病人就會突然增加, 「林醫師,我家寶貝是吃了什麼東西,才拉肚子? 拉肚子要看醫師嗎?拉肚子時,可以吃什麼?一直吐, 怎麼辦?」 腹瀉之原因很多, 其中以「腸道感染」最多,腸道感染有細菌、病毒等。病毒性為多,如輪狀病毒。細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而慢性腹瀉(腹瀉時間超過兩週), 最多的是所謂「腸炎癒後腹瀉症候群」,也就是腸炎雖已好了,但發生續發性的「乳糖吸收不良」,另外「蛋白質過敏」,也是慢性腹瀉的原因。 寶寶腹瀉時,首先要認定腹瀉的病因,還是其他因素如:使用肛門栓劑、嘗試新食物等。如糞便的次數越來越頻繁,糞便的形狀也跟平日不一樣,水份增加或呈糊狀,或是合併有嘔吐、腹痛就要多加注意了。一日超過五、六次,糞便呈稀糊或非常水狀、有酸臭味、或帶有少量黏液血絲,小朋友開始精神疲憊、無精打采、出現發燒,則都該去找小兒科醫師診治了。 感染腸胃炎時,須在飲食上暫作調整,並觀察記錄每日的大便次數、糞便量、顏色、形狀。最重要是注意小兒的全身狀態,例如活動力、精神、有無脫水現象。腹瀉時, 為了避免越拉越厲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減少對腸黏膜的刺激,所以儘量飲用小兒喝之「電解質溶液」,喝母乳的嬰兒,較少有腸炎情況,如萬一有腹瀉,原則上仍可繼續喝母乳,以配方奶為主食的嬰兒可試給半奶(水份一樣但奶粉量減半),大一點的病兒可停吃牛奶,開始吃些米湯或稀飯、土司等不油不甜的清淡食品。由於奶水是一歲內小嬰兒重要食品,當沖淡還不能解決問題時,就應該考慮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如含牛奶蛋白之去乳糖奶粉、含植物性蛋白之去乳糖奶粉),做為此期間的暫時熱量營養來源。如果有嘔吐時,可嘗試少量持續補充電解質溶液,或遵醫囑所給的食物,避免喝大量水又引發第二波嘔吐。 寶寶如持續高燒不退、哭鬧煩躁不安、活動力不佳,有厲害嘔吐、無法進食、或嘔吐物含有血絲、伴有明顯的脫水症狀如:皮膚冰冷蒼白、乾燥無光澤、小便量減少(嬰兒可算尿布量)、口腔黏膜及嘴唇乾裂、囟門及眼眶凹陷、體重下降,則要考慮已有厲害的脫水現象。加上呼吸急促、心跳變快、糞便中有大量血絲或黏液,小孩抱怨有持續嚴重的腹痛、而且痛的部位有改變、腹脹明顯,嗜睡且對刺激反應特別躁動,皆為緊急的狀況,須要立即送醫院做進一步的處理。 基本上,拉肚子多是因腸胃發炎,產生一些多餘的分泌物或發炎物質,所以腸子會想把這些東西排出體外。所以,讓寶寶吃了立即就「止瀉」並不對,醫師會使用一些收斂劑,促使腸道增加吸收,逐漸減緩腹瀉,防止脫水與流失電解質,並在飲食上做一些指導。止吐藥有時會因體質不同,造成類似抽筋的副作用,所以要在醫師處方下小心使用。腹脹腹痛時,可在小朋友肚子上抹一層薄薄的薄荷油,輕輕按摩。拉肚子太厲害而有尿布疹時,保持屁屁清潔乾燥是快速復原之不二法門,可在每次大小便後以溫水沖洗屁屁,以面紙吸乾,擦葯膏,再換上尿布或褲子。雖然治療後症狀改善,但喝奶後就拉肚子,是因為感染腸胃炎後會有一段時間腸內消化乳醣的酵素欠缺或功能不足的現象,年齡愈小,發病時間愈久的,乳醣酵素要完全恢復的時間也就愈長,所以病發後一段時間裡,飲食仍需有耐心的依照醫師的指示進行,如長期受損就容易變成慢性腹瀉及營養不良。 本文由【東元綜合醫院】提供

開胃健脾∼狗尾草

2008年08月27日
公開
50

狗尾草~~~「轉骨」開胃藥膳   狗尾雞專賣店不多,但每個賣狗尾雞的專賣店,大部分都生意興隆,且還有限定營業時間、或限定當日售貨量的怪事,內門鄉卻成了狗尾草特產鄉。   狗尾雞專賣店的許多怪事,主要因它的怪名本身就是個賣點,不要說年輕人沒看過長狗尾巴的雞,古今中外還沒人見過,一般人在好奇心驅使下前往品嚐,嚐過的人對其特殊風味,也讚不絕口稱「讚!」,所以這種「怪雞」店自然生意興隆。   而這種「怪雞」店,因貨源缺乏,當然就會有限量、限時、限貨的種種限制。   貨源缺乏,並非「怪雞」數量少,而是主要材料狗尾草不容易找,所以是「狗尾仔」搖擺,不是老板「搖擺」!   而狗尾雞,目前卻已成為內門鄉盛行市上的道地菜,因內門「走山雞」早已聞名全省,鄉民又大量種植狗尾草,在藥材不虞缺乏、土雞來源充足的雙重條件下,狗尾雞在內門大行其道,吸引不少都市遊客專程前往品嚐,最大的專賣店應該是「七星塔休憩服務中心」。   這種通天草,又名貓尾、狐狸尾、或狗尾帶,但是最通俗的名稱還是狗尾草,因這種多年生宿根性木質草本植物,夏秋之際盛開酷似狗尾巴的淡紫色大形花穗,顧名思義而知其名。   狗尾草味甘、性平或溫,主入脾、胃二經,兼顧肝、除積,能開脾健胃,為原始除蟲藥,民間食療,主要也用於殺蟲、小兒發育不良「轉骨」之用,因具有驅蟲效果,可治小兒五疳,除濕利尿、胃痛胃炎、筋肌炎症、洗痔瘡和腫瘡、勞熱咳血之補虛補氣等功用。   「狗尾雞」以外,還有「狗尾水雞」(田蛙)、「狗尾豬腳」,都是除蟲顧胃、治小兒發育不良的食補佳餚,而民間所謂「囝仔轉骨」,其實也是因狗尾草的健胃除蟲去疳積功能,尤其在早期尚無驅蟲西藥時,狗尾草即為驅蟲至寶,豬小腸燉狗尾草,為最原始的小兒驅蟲良方,不過如加上使君子燉服,功效更佳。   因其健胃、治胃痛胃炎功能,可與桂根、梅根、橄欖根、棗根等數種,或二、三種合用,以半酒水燉雞服用,胃寒陰虛者,以烏骨雞為佳。   洗痔瘡和腫瘡,最好加大飛揚草、射干、紫花酢醬草、側柏、山茼蒿、白刺莧等水煮後,經常清洗患部。   狗尾草加鳳尾草、赤查某、白鶴靈芝、甜珠草、茅根等,當降火解毒清肝茶,不必加糖,都非常香甜可口,為最佳保健飲料。   而狐狸尾「萬綠叢中一條紅」的特殊造型,不但很酷,而且花色有的紫紅、有的暗紅,耀眼奪目,也可做為園藝觀賞盆栽植物。 ====================================== 開胃狗尾草料理 精選材料: 狗尾草 (又稱通天草) 肉類~~可選擇 (1)田雞 (2)雞肉,以烏骨雞為佳 (3)排骨 (4)魚類 作法&步驟: 1. 狗尾草熬湯備用 2. 肉類用熱水川燙洗淨 3. 將處理好的1. 及 2. 一起放入電鍋燉煮 4. 加少許塩調味 注意事項: 也可加少許枸杞、紅棗 ...

【腸病毒預防方式】

2008年05月15日
公開
39

☆.正確洗手方式:濕、搓、沖、捧、擦。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成人從疫區返台後,應自我觀察一週,確定無腸病毒疑似症狀,才可與幼兒有親密接觸。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 吳明珠醫師提供 【參苓南瓜湯】 材料:黨參5克、茯苓10克、芡實10克、山藥10克、白果數粒、南瓜100克、蔥、薑、油、鹽適量。 做法: ﹝1)煎煮藥材1小時(大火後改小火慢燉),過濾留汁備用。 ﹝2)將南瓜洗淨切塊,放入沸水鍋中將煮好的藥汁放入鍋中,並將蔥薑蒜調味料放入,燜煮一段時間後即可服食。 功效:具有調節身體免疫力,預防腸病毒及各種感冒的發作。 ---------------------------------------------- 【糙米薏仁粥】 材料:糙米10克、薏仁30克、生薑2小片。 做法:糙米、薏仁、生薑加入適量的水,煮熟後給小朋友服用。 功效:可預防腸病毒侵犯腸胃道,有利濕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 【洋耆飲】 材料:西洋蔘3錢、麥門冬1錢半、黃耆2錢、甘草5分、百合3錢。 做法:用1500c.c.的水熬煮成1000c.c.,讓小朋友飲用。 ---------------------------------------------- 【銀板藿梅飲】 材料:金銀花2錢、板藍根1錢、甘草1錢、烏梅1個、藿香1錢、水1500c.c.。 做法:大火煮沸轉小火熬煮成1000c.c.,讓小朋友當飲料喝。 ---------------------------------------------- 歐陽英專家提供 【紫蘇梅蘋果泥】 食材:紫蘇梅3粒、蘋果1/2個。 做法: ﹝1)紫蘇梅去籽取肉。 ﹝2)把紫蘇梅肉和蘋果丁放入果汁機,酌加冷開水打成泥即可。 功效:改善腸病毒引起的腹瀉。 ---------------------------------------------- 【帶皮高C果汁】 食材:柳丁2個、檸檬半個、葡萄20粒。 做法:柳丁、檸檬去外皮保留白色內皮,葡萄洗淨一起混合榨出原汁。 功效:提昇抗病力。 ---------------------------------------------- 【寡糖烏梅湯】 食材:烏梅3粒、水350C.C.、寡糖15C.C.。 做法: ﹝1)烏梅加水大火煮滾,小火再煮20分鐘,濾渣取湯。 ﹝2)加入寡糖後即可當茶飲。 功效:維護腸道健康。

寶寶好零食一覽表

2008年02月22日
公開
44

寶寶好零食一覽表: 1.葵花子- 可以養顏。葵花子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亞油酸的含量尤為豐富。亞油酸有助於保持皮膚細嫩,防止皮膚乾燥和生成色斑。 2.花生- 能防皮膚病。花生中富含的維生素B2,正是我國居民平日膳食中較為缺乏的維生素之一。因此有意多吃些花生,不僅能補充日常膳食中維生素B2之不足,而且有助於防治唇裂、眼睛發紅髮癢、脂溢性皮炎等多種疾病。 3.核桃- 核桃中含有豐富的生長素,能使指甲堅固不易開裂同時核桃 中富含植物蛋白,能促進指甲的生長。常吃核桃,有助於指甲的秀韌。 4.大棗- 預防壞血病。棗中維生素C含量十分豐富,被營養學家稱作「活維生素C丸「。膳食中若缺乏維生素C,人就會感到疲勞倦怠,甚至產生壞血病。 5.奶酪- 奶酪是鈣的「富礦「,可使牙齒堅固。營養學家通過研究表明,一個成年人每天吃150克奶酪,有助於達到人老牙不老的目標。 6.無花果- 促進血液循環。無花果中含有一種類似阿司匹林的化學物質。可稀釋血液,增加血液的流動,從而使大腦供血量充分。 7.南瓜子和開心果-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胡蘿蔔素、過氧化物以及□等物質,適當食用能保證大腦血流量,令人精神抖擻、容光煥發。 8.牛奶糖- 含糖、鈣,適當進食能補充大腦能量,令人神爽,皮膚潤澤。 9.巧克力- 有使人心情愉悅及美容作用,能產生如談情說愛時一樣的體內反應物質。 10.芝麻糊- 有烏髮、潤發、養血之功,對症吃可防治白髮、脫髮,令人頭髮烏亮秀美。 11.葡萄乾- 有益氣、補血、悅顏之益。但要注意衛生。 12.薄荷糖- 能潤喉嚨、除口臭、散火氣,令人神清喉爽,但不宜過多。 13.柑橘、橙子、蘋果等水果- 富含維生素C,能減慢或阻斷黑色素的合成,增白皮膚,屬鹼性食品,能使血液保持中性或弱鹼性,從而有健身、美容作用。 14.牛肉乾、烤魚片- 富含蛋白質、鐵、鋅等,適食令人肌膚紅潤。 15.牛乳飲料- 含有三分之一的牛奶,有時還強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富有營養的飲料之一。 ( 以上來源:兒童保健 )

兒童右腦開發的8個遊戲

2007年11月18日
公開
49

感官訓練:  遊戲一:神奇的紙盒   玩法:把家裡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裡面放進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來。對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給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可以吃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的方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孩子,由於寶寶使用觸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可刺激右腦發展。  遊戲二:猜一猜這是誰?   玩法:爸爸或媽媽在被窩裡發出不同的動物的叫聲,比如狼的叫聲、狗叫聲、獅子的叫聲等,讓寶寶猜猜藏在被窩裡的是什麼動物。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寶寶玩。這是一則用聽覺進行判斷的遊戲,也可以刺激寶寶的右腦。  動作訓練:  遊戲三:會滾動的箱子   玩法:把家裡買回來的電視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紙皮包裝箱留下,讓寶寶鑽進去縮緊身體,然後滾動紙皮箱子,孩子會樂不可支。為了避免傷著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滾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嗎?"確定他做好了準備才開始,滾動的幅度也可以根據孩子的適應情況而調整。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玩,因為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展孩子的右腦功能。  遊戲四:扔紙球   玩法:拿一個籃子,菜籃或洗衣籃都可以,然後拿一些報紙,把報紙裹成一團,做成一個一個紙球,媽媽、爸爸和寶寶輪流扔紙球,每人扔10個,看誰扔進籃子裡的球最多。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動覺、動作的控制、空間距離的判斷,這些都有利於孩子的右腦開發。  藝術訓練:  遊戲五:跳跳舞   玩法:讓孩子跟著音樂的節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動作。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0-6歲任何年齡的孩子,對於還不會走路的寶寶,媽媽可以抱著寶寶做跳舞的動作,或跟著節奏舞動他的手腳。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領著他做,或讓他自由發揮。  遊戲六: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編成歌曲,和孩子邊唱邊玩。比如,刷牙、洗臉、吃飯,我們可以把這些活動和我們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編在一起來唱: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這個遊戲能發展兒童的節奏感。  綜合創造能力:  遊戲7:蘋果樹   玩法:從年歷上找出有一棵樹的圖畫,讓孩子剪一些蘋果貼在樹上。 注意:剪和貼都由孩子自己來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貼得漂亮,只要他願意自己動手進行創作,父母就要表現出很欣賞的樣子。  遊戲8:美麗的手鐲   玩法:把用過的信封留下,橫剪成一個一個環,然後和孩子一起在環上畫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顏色,把它套在手腕上當手鐲。媽媽先做一個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放手讓他自己來做,以鼓勵為主,不要計較孩子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這兩個活動都是多種感官配合的活動,既有手的動作,又有顏色的感覺、圖案的設計等等,對發展孩子的右腦很有幫助。  友情提醒:以上這些都是開發孩子右腦的活動。當然,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只是做各種各樣的右腦訓練,沒有配合語言文字等抽像符號的學習,他又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變成一個右腦人。比如一些從小就開始體操訓練的運動員,他也許能拿到世界冠軍,可是語言表達能力卻很差,不能寫也不能說,那當然也不是我們期望的。所以,除了要注重右腦開發,更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左右腦協調的活動,讓孩子的大腦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兒童不宜多吃ㄉ食物

2007年10月05日
公開
44

*橘子:橘子雖然營養豐富,但含有葉紅素,吃ㄉ過多,容易產生"葉紅素皮膚病"、腹痛腹瀉,甚至引起骨病.故兒童之橘子一天不宜多餘中等大小ㄉ4個. *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內遇上鈣和鋅便生成草酸鋅,不易吸收而排出體外.兒童生長發育需要大量ㄉ鈣和鋅,如果體妹缺乏鈣和鋅,不僅可導致骨骼、牙齒發育不良,而且還會影響致力發育. *雞蛋:雞蛋雖然是營養成分比較全面ㄉ食品,但若吃ㄉ過多,既會增加體內膽固醇ㄉ含量,容亦造成營養過剩,導致肥胖還能增加胃腸、腎臟ㄉ負擔,引起功能失調.故兒童吃雞蛋每天不宜超過3個. *濃茶:濃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在人體內遇鐵便生成鞣酸鐵,容易被人體吸收,容易造成人體缺鐵.兒童缺鐵不僅會發生貧血,而且還會影響智力發育. *果凍:果凍不是用水果汁加糖製成ㄉ,而是用增稠劑、相精、酸味劑、著色劑、甜味劑配製而成,這些食物對人體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卻有一定毒性,多吃貨常吃會影響兒童ㄉ生長發育和智力健康. *鹹魚:各種鹹魚都含有大量ㄉ二甲基亞硝酸鹽,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轉化為致癌性很強ㄉ二甲基亞硝胺.研究表明,在10歲前常吃鹹魚,成年後患癌症ㄉ危險性比一般人高30倍.故兒童不宜常多吃鹹魚. *泡泡糖:泡泡糖中ㄉ增塑劑含有微毒,其代謝物苯酚也對人體有害.再者,兒童吃泡泡糖ㄉ方法很不衛生,容易造成胃腸道疾病. *糖精:目前,兒童食用代填為ㄉ食品和飲料,很多加入糖精,據研究表明,大量食用旁經會引起血液、心臟、肺、末稍神經疾病,損壞胃、膽、腎、膀胱等臟器. *豆類:豆類含有一種能至甲狀腺腫大ㄉ因子,可促是甲狀腺素排除體外,結果體內甲狀腺素缺乏,身體為適應這一需要是甲狀腺體積增大.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更容易受害,故兒童不宜常多吃豆類食物. *人蔘:目前,市場上有不少人蔘類食品,如人蔘糖果,人蔘麥乳精,人蔘奶粉,人蔘餅乾以及人蔘蜂王漿等等.人蔘有促進性激素分泌ㄉ作用,兒童食用人蔘會導致性早熟,嚴重影響身體ㄉ正常發育. *罐頭:罐頭食品在製作過程中都加入一定量ㄉ食品添加劑,添加劑有微量毒性,對成人影響不大,對正在發育時期ㄉ兒童有很大影響,不僅損害身體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爆米花:爆米花含鉛量很高,鉛儘速人體損害神經、消化系統和造血功能.兒童對鉛解毒功能弱.常吃爆米花亦發生慢性鉛中毒造成食慾下降,腹瀉,煩躁,牙齦發紫及生長發育緩慢現象. *葵花籽:葵花籽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兒童吃多ㄌ會消耗體內大量ㄉ膽鹼,影響肝細胞ㄉ功能,還能造成因”律虧”而引起ㄉ兒童乾燥症. *可樂飲料:可樂飲料中含有一定量ㄉ咖啡因,咖啡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對人體有潛在ㄉ危害.由於兒童各組織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抵抗力和解毒功能弱,危害會更大一些,所以兒童不要喝可樂飲料. *烤羊肉:串羊肉串等火烤,煙燻食品,在燻烤過程中會產生強致癌物,兒童常吃或多吃這焦化食品,致癌物質可在體內積蓄而使成年後易發生癌症. *動物脂肪:兒童常吃或多吃動物脂肪,不僅會造成肥胖,影響鈣ㄉ吸收利用,日解容易造成缺鈣而引起疾病. *巧克力:兒童食用巧克力過多,會使中樞神經處於異常興奮狀態,產生焦慮不安,肌肉抽慉,心跳加快,影響食慾. *食鹽:兒童食鹽每日不應超過5克,如果食鹽很多,成年後就容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胃癌等疾病. *豬肝:豬肝含有大量ㄉ膽固醇,兒童常吃或多吃豬肝,會使體內膽固醇含量升高,成棉後容易又發心腦血管疾病.

情緒不佳的長牙期

2007年09月04日
公開
45

◆特殊生理時期-長牙期 當家長們發現寶寶流口水的情形比以前增加,常常將手指或整隻手放入口中吸吮,或將抓到的東西放入口中咬,這時可就要懷疑寶寶可能正面臨著「長牙期」。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林炫沛表示,大多數的寶寶在六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寶寶在長牙期除了會發生以上的情況之外,在情緒上也可以明顯感覺到寶寶的脾氣變得比較暴躁、不易安撫、常常哭鬧、不安。如果您的寶寶已經進入長牙階段,您可以在要長出牙齒的牙肉上,感覺到有一個硬硬的小突起,同時牙肉上也會呈現一點點紅腫,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至於長牙期的寶寶會不會發燒或拉肚子呢?林炫沛醫師說,長牙期不一定會有發燒、腹瀉、嘔吐……等症狀,如果有這些症狀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引起,應該與長牙無關。然而不可否認的,有些寶寶會因長牙的不適而影響情緒,甚至導致食慾不佳,此時幫助寶寶渡過不適的長牙期,則顯得十分重要。 長牙期的口腔保健 在寶寶長牙時期作好口腔保健,對日後牙齒的健康有很大的助益。建議父母在寶寶一出生起,每次餵食完畢需用乾淨的溼紗布或手帕,將牙齦清洗乾淨;在長牙階段,因為初期只長前牙,父母可用指套牙刷輕輕刷牙齒表面,至於後面沒長牙齒的牙齦仍需用紗布清潔;到了後期就可以使用牙刷刷牙,並注意宜選擇小頭、軟毛的牙刷,以免傷害牙齦。 渡過長牙期的因應方法 給予適當「器具」 在長牙時期,一般寶寶會喜歡咬硬的東西,為防止寶寶亂抓亂咬,父母可以為他準備固齒器,如果沒有固齒器,可將胡蘿蔔、蘋果或稍有硬度的蔬果切成條狀,讓寶寶咬。值得一提的是,寶寶在咬蔬果時,父母須小心不要讓寶寶咬太多而被噎到。平時也要注意不要讓寶寶拿到硬幣、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東西,以避免寶寶將它們放入口中,不小心哽在喉嚨。 按摩寶寶牙床 父母有時也可以用手指輕輕按摩一下寶寶紅腫的牙肉,如此可讓寶寶覺得較舒適。 準備冰凍、柔軟的食物 如果寶寶不願意吃東西、沒有胃口,則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較冰凍、柔軟的食物,如優格、布丁、起司……等。 適時的呵護與關懷 在剛開始長牙期間,寶寶更需要父母的呵護及關懷,如此可緩和寶寶的情緒,讓寶寶感覺溫暖與舒適。 定期作健齒檢查 林炫沛醫師建議,父母應該在寶寶長牙時期(約在寶寶六個月∼十二個月大之間)帶寶寶至兒童牙科看診,藉此除可了解寶寶長牙的情形與飲食的習慣,也能讓父母確知如何清潔寶寶的牙齒,必要時也可以替寶寶做專業的牙齒清潔。

自動戒奶嘴 孩子做得到

2007年09月03日
公開
39

文�簡潔 學前教育雜誌特約編輯 小穎自幼喝母奶,對安撫奶嘴一點興趣也沒有,媽媽看到別的小朋友叼著奶嘴,總是感到十分驕傲。半歲後小穎吃起手指頭,但在媽媽不厭其煩地將小穎的手拉開後也得到改善;晴天霹靂的是,斷奶後,小穎卻開始吸起了下嘴唇…。 很多爸媽都能瞭解,寶貝基於長牙或安全感需求,會吸手指、含嘴唇;但是又擔心手髒,把細菌帶到肚子裡、吸久了影響齒列,甚至臉型發育、吸吮模樣也不甚美觀,只好和寶寶產生手手拉鋸戰。 恆齒長出前戒除即可 吸吮是種本能,嬰兒時期的吸吮反射除了能飽餐一頓,也有助於平撫不安、焦慮的情緒。只是每個孩子的表現方式不同,有的吸手指、含嘴唇、有的咬奶嘴、咬棉被等。根據統計,九成的寶寶會出現吸手指咬奶嘴的習慣,1歲左右便慢慢自動放棄,只有5%∼10%的人,在4歲以後還持續著。 戒除吸吮習慣並沒有最佳的時機;而從齒列發展的角度,1歲半之前吸吮對齒列、顎骨生長完全沒影響,即使吸到3歲影響也很小。但如果4歲以後還每天長時間用力吸吮,就可能造成咬合不正、上下顎或手指外觀變形等問題,也容易被同儕嘲笑形成自卑心理。 如果寶寶3歲以後、準備長恆牙之時,還每天吸吮超過6小時,爸媽就要幫忙改正這個壞習慣。 大人強勢介入 孩子更愛吸 研究證明,即使6歲仍有吸吮習慣的孩子,養成的人格和已經戒掉的並沒有顯著差別;而造成他們無法放棄這項習慣的主因,其實跟早期曾被父母強迫戒除有關;可見大人太強勢介入,反倒適得其反。 如果爸媽想藉著塗辣椒、把奶嘴丟掉等比較缺乏彈性的方法戒除的話,最好先跟寶貝妥善溝通,而不是自己打定主意實施、永不妥協。 吸奶嘴比較好? 因為手指、嘴唇「隨身攜帶」,戒除時不像把奶嘴藏起來或丟掉那麼簡單,有些爸媽看到寶貝吸手指時,反而積極主動遞上奶嘴。其實吸手指、嘴唇和咬奶嘴各有優劣,雖然奶嘴可以消毒,戒除也比較容易,但是寶貝夜半醒來找不到奶嘴安撫,可能會哭,反而影響了睡眠品質。倘若將繫繩綁在寶寶身上,雖然方便尋找,卻又可能發生繞頸意外。各有缺點,爸媽不必為了不讓寶寶吸手指而產生「棄保效應」。 6 tips 告別吸吮壞習慣 「打預防針」 自覺好習慣 大概1歲半以後,平日看到寶貝無聊吸吮時,就可以提醒他:「這樣醜醜喔!」或者「給馬麻看你漂亮的嘴唇。」讓他知道這不是個好習慣,如果不吸會更漂亮。 徵得同意 自己決定戒除 積極戒除之前,先跟寶貝商量:「你已經長大囉,很多小朋友都沒在吸,我們也不要吸了,好嗎?」先徵得他同意,甚至讓他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戒除(譬如生日或過年)。生病初癒也是個好時機,讓寶貝瞭解:「因為你愛吃手手(或者奶嘴髒髒就放到嘴裡),所以細菌才會跑進肚子裡,害你不舒服。」 轉移焦點 爸媽安撫擁抱 寶貝之所以吸吮,通常是焦慮、無聊和瞌睡蟲召喚使然。如果是因為不安,請爸媽多安撫和擁抱;如果是無聊,就陪他盡情地玩,轉移注意力;如果是愛睏,可以跟寶寶商量:「馬麻講故事(或唱歌)給你聽,請你不要吸嘴嘴好嗎?」 獎勵和忽略 漸漸忘記吸吮 有時候爸媽太過注意,反而強化了寶貝吸吮的動機,與其專注在他的不良舉止,不如鼓勵好作為。譬如,當寶貝吸吮時間減少,或者自己努力克制吸吮的衝動時,可以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一張小貼紙。爸媽甚至可以讓寶寶將拿到的貼紙貼在日曆或月曆上,告訴他:「貼紙愈多,表示你愈棒!」也可以教他細數:「看,你一天比一天還棒耶!」 告別儀式 跟奶嘴正式bye-bye 戒除奶嘴或者吸毛巾的習性,還可以像跟小動物說再見一樣,舉行一個告別儀式,鄭重跟物品說881。由寶貝自己決定時間點,先跟這些物品說再見,再讓寶貝自己丟到垃圾桶裡。當寶貝又念念不忘時,可以提醒他:「你已經把它丟掉囉!」 塗抹藥物 別留下懲罰感 除了辣椒、奎寧,國外也有專門戒除的藥物。但施用前要先和寶貝溝通:「塗這個是在幫助你改正吸手手的毛病,如果你忘記了又開始吸手手,吃到辣辣的你就會想起來。」態度要溫和,不要讓寶貝覺得被懲罰。(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學前教育雜誌八月號)

發燒時的正確護理

2007年07月03日
公開
42

不論大人小孩,發燒是居家護理經常碰到的狀況,但一般人的作法卻有很多 錯誤。最常見的一種錯誤是「蓋好幾條被子悶出一身汗,燒就退了」,因為如此一來,人體皮膚的散熱功能,將無法發揮,使退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除了在剛開始發燒,病人有畏寒感覺時,必須注重保暖(但也不需要悶出汗)外,當病人體溫持續偏高時,反而應該解開衣物,以利皮膚散熱。 另一個錯誤觀念是,發燒的人已經生病了,所以不能吹冷氣或吹電扇,必須待在密不通風的溫暖環境。其實,適當的降低室內溫度及加強空氣循環,病人的體溫反而能降得比較快,因此開冷氣或電風扇是需要的,只要避免對著病人身體直吹即可。 此外,過去有人會用酒精擦拭發燒者的身體,試圖幫助降溫,但這種 做法爭議性很大,目前已經不鼓勵了。原因是酒精擦拭身體,雖然感覺 上冰冰涼涼的,其實反而會使周邊血管收縮,不利散熱。 睡冰枕也是大家常用的方法,基本上是有幫助的,但要注意一歲以下的嬰兒不適用。 因為嬰兒的體溫調節中樞並不成熟,如果滾燙的皮膚一下子接觸到冰涼的東西, 或者體溫忽然降的太快,並不是很好。 那麼發燒時的正確護理應是如何呢? 專家的建議包括: 1.以溫水擦拭身體或沖個熱水澡,使血管擴張,加速散熱。(千萬別泡澡.會暈倒) 2.多喝開水(一般室溫即可),以利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3.打開冷氣或電風扇,降低環境溫度。 4.去除不必要的衣物,以利散熱。 發燒是身體出現疾病的警訊,代表免疫系統正在對抗外來的細 菌或病毒。不過,三歲以下的小朋友,在夏天有時會出現一種「 夏季熱」的現象,也就是白天體溫偏高(腋溫達卅八度、肛溫達卅 八度半),身體摸起來熱熱的,連帶影響食欲及活動力,看起來無 精打采的;但到了傍晚,體溫又自動降下,人也生龍活虎起來了。 這並非孩子生病,而是體質及體溫調節中樞尚未成熟。 家庭退燒6妙法 發燒是身體遭受感染的重要指標,也是嬰幼兒常常出現的症狀。當孩子發燒時,只要沒有無精打采、神志不清、抽筋、嚴重嘔吐等合併症狀,就可先在家中自行處理。如果有以上的合併症狀,則應立即就醫。 1、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這樣可以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注意:千萬不要用冷水或酒精來擦拭,以免在短時間內快速降溫。且燙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寶寶的反應會劇烈,可能會抽搐。 2、冷敷 在寶寶額頭放上冷毛巾冷敷,注意毛巾不要太濕,並要適時更換。 3、環境通風 要保持家中的空氣流通。如果家裏有空調,將房間溫度維持於25∼27℃之間。可打開空調,或用電扇繞轉著吹,使孩子體溫慢慢地下降,但要注意不要將電風扇或空調的風口直接對著孩子。如果孩子四肢冰

急性腸胃炎的叮嚀

2007年06月26日
公開
46

長庚兒童醫院 台北兒童內科 陳慧文醫師   急性腸胃炎是小朋友最常發生的疾病之一,典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但是也有以嘔吐或拉肚子為主的病例,常會合併肚子痛,發燒,肚子脹,輕微感冒症狀等等。 致病原是什麼? 大致區分為「細菌性」及「病毒性」的腸胃炎。「細菌性」中最有名且常見的就是沙門氏桿菌感染,另外如赤痢桿菌、空腸彎曲桿菌等均屬此類,一般來說盛行於炎熱的夏季。「病毒性」中最有名的則為輪狀病毒感染,於秋冬季較盛行。但是夏天同樣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病毒在流行,所謂"腸胃型感冒"或"感冒引起拉肚子"概指此類。 腸胃炎的症狀 從最輕微之一、兩天自然恢復,到較嚴重之血絲粘液便、高燒持續不退、腹部絞痛等症狀都有可能,甚至可以持續一週左右。一般而言,「細菌性」腸胃炎較為嚴重,也比較容易出現腸胃出血,腸穿孔破裂,甚至腹膜炎之併發症。 醫師會作什麼檢查 可檢查小朋友的糞便來確定病因,同時也可檢驗小朋友的血液中之白血球、發炎指數、鈉、鉀、氯等電解質,以做為疾病嚴重程度之參考。另外醫師也會觀察小朋友的情況來決定是否安排腹部X光或腹部超音波檢查。 照護原則 1. 注意脫水現象:小朋友是否有小便減少(嬰兒換尿布次數減少),乾哭沒有眼淚,皮膚乾無彈性,嬰兒之前囟門凹陷等現象?無論有無接受點滴注射,都可購買拉肚子專用之電解質水給小朋友當開水喝。使用稀釋過之運動飲料是錯誤的觀念,它們的糖分太高,電解質又不合標準。 PS.目前市售之電解質水有亞培培得賴、惠幼益兒壯、和光堂愛兒露、森永電解質溶液等。 2. 飲食以清淡為主:醫師通常會視情況建議小朋友禁食時6-8小時不等(最好是在同時接受點滴注射的情況下,才不會脫水),而後若無劇烈嘔吐、腹脹、腹痛之情形,可嘗試進食。請選擇白稀飯、白吐司、陽春麵條開始,若拉肚子較改善再嘗試其他不油膩的食物如蒸魚、蒸蛋等。 水果跟青菜可視情形吃吃看。 PS.容易出錯的食物種類:肉鬆(太油),水餃或包子(餡太油),果汁或汽水(太甜),牛奶(大小孩儘量不要喝,因為含乳醣)。 3. 奶粉的選擇:嬰兒因以奶粉為主食,故先試著沖泡著半奶(即濃度稀釋一半)看看。若拉肚子的情形無法在3-7天內改善,可能需在醫生指示下換無乳醣奶粉(即市售之醫瀉奶粉) 。 4. 腹脹腹痛的處理:醫師會開些消脹氣的葯給小朋友吃,也可在小朋友肚子上抹一層薄薄的薄荷油,輕輕按摩。但是情形不穩定的小朋友,可能需要插鼻胃管或肛管,來舒緩腸子內的壓力以避免腸破裂。 5. 尿布疹的照顧:保持屁屁清潔乾燥是快速復原之不二法門。可在每次大小便後以溫水沖洗屁屁,以面紙吸乾,擦葯膏,再換上尿布或褲子。

讓寶寶吃飯香的30小招

2007年06月15日
公開
41

寶寶不好好吃飯是最令媽媽頭疼的事,種種“威逼”、“利誘”的手段都用過了,卻仍舊無法避免孩子因爲營養不均衡而導致的發育不良。天下的父母親都希望孩子能攝取到生長發育所需一切營養物質,能避開所有不必要的脂肪和卡路裏。其實讓孩子吃得開心、吃得健康並非難事,只要你學會一些“花招”——   1、即使你的孩子對所有的綠色蔬菜都不屑一顧,你也不要過于擔心。實際上,蘊含在菠菜、西紅柿中的主要營養物質維生素A和C,也同樣蘊藏在馬鈴薯、芒果和甜瓜中。而大多數孩子對這些食品和水果是喜愛有加,大嚼特嚼的。   2、將家裏常吃的白米飯換成由黑米、白米和小米組成的“混合飯”。黑米富含大于白米三倍的粗纖維,僅1/4茶杯的黑米就包含約1克重的纖維。計算你的寶寶每日纖維需求量,即在她的年齡上加5。例如,一個2歲的孩子,她的纖維需求量爲7克。另外,由于主食的色彩豐富,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刺激食欲。   3、大多數孩子不會拒絕添加了調味品的更“有滋有味”的蔬菜,所以你可以在涼拌菜芯中加一些番茄醬補充孩子所需的額外營養。孩子都不太喜歡清炒的蔬菜,因此你最好采用鹽爆或者糖醋的方式來做菜。   4、讓孩子飲用口味多樣的奶制品。很多家長都認爲,添加了巧克力、草莓或者香草味道的牛奶只是飲料,而不是“正宗”的牛奶。然而,調查人員新近發現,飲用非原味牛奶的孩子能比同齡人攝取到更多的鈣質——在青少年骨骼發育的過程中,身體每日需要1300毫克的鈣質。這些口味多樣的牛奶並沒有增加糖分攝入,其原因在于,喝過這些奶制品的孩子減少了飲用高糖分軟飲料和碳酸飲料的次數。   5、蔬菜湯在你的家中是不是不受歡迎?那麽,嘗試著去做一款美味健康、冰爽可口的水果湯吧。選擇3種不同顔色的水果(顔色越多,營養越豐富),將水果切成小塊後煮爛過濾,把水果湯放在冰箱中冷藏。水果和蔬菜中包含著許多相同的營養物,比如維生素A和C,而水果湯的香甜更能吸引孩子。   6、鼓勵孩子多喝番茄湯,因爲它內含豐富的B胡蘿蔔素,作爲一種抗氧化劑,它還可以幫助孩子抵抗重大疾病。你可在番茄湯中放一些卡通形狀的通心面,換個花樣吸引孩子的興趣。   7、很多孩子都不喜歡那些聞著有“怪味”、表面有粗糙紋路,或者看上去顔色深綠的蔬菜。有個巧妙的迂回方法:偷偷地將蔬菜藏在孩子的比薩餅或漢堡包中,即將洋蔥和菠菜切成適合孩子咀嚼的小塊,在加番茄醬和乳酪之前先將它們撒在餅上。孩子們不會嘗出有何不同,更不會拒絕和抱怨它。   8、假如你的孩子一連幾天都纏著你要冰激淋吃,你可先給他做一份西瓜、香蕉果盤:用一個大些的冰激淋匙盛上2∼3塊稍大塊西瓜,這已包含孩子一天所需的維生素B6。再在四周加上些香蕉切片,在頂部澆上香草口味的酸奶——怎麽樣,頗能以假亂真吧?   9、如果你擔心孩子在早晨的匆忙中拿走高脂肪、高熱量的烤面包或蛋糕,你可爲他們准備好夾果凍的全麥面包。與前者相比,後者含有2倍的粗纖維及不足1/4量的脂肪。   10、要控制孩子甜果汁的飲用量,每天不得超過1玻璃杯。你可以在白開水中加入一片橘子,或者將純果汁的濃度適當稀釋。要知道,果汁不僅不能包含一個水果所有的纖維,同時還會降低孩子對其他食品的食欲,半杯濃果汁就包含了60∼75卡路裏熱量。 11、在早晨給孩子喝的橙汁中,摻入半杯胡蘿蔔汁以增加胡蘿蔔素的攝取量。兩者的顔色是如此的相近,孩子又怎能識破其中的秘密?   12、假如你的孩子要喝高糖分的飲料,你可以在給她的礦泉水中加半杯草莓汁,這足以補充她每日所需的維生素C。   13、在巧克力全麥餅幹上撒些低脂奶酪,經冷凍之後,即可用來代替孩子想要的冰激淋三明治。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降低70%的脂肪,又可增添谷物的攝入量。   14、如果你的孩子喜歡喝含糖的麥片粥,你可以讓她在不含糖的白粥上面倒上少量含糖粥。這樣一來,既控制了她糖分的攝入,又讓她的口腔感到了絲絲甜味。   15、冰爽食物是孩子的最愛,媽媽可以將一些小塊的菠籮、甜瓜和香蕉穿成一串,凍在一起,制成冰爽水果,讓孩子攝入更多的高纖維水果。   16、在你下次准備做漢堡包時,可用魚肉來替代牛肉。兩者相比,魚肉的脂肪含量僅爲牛肉的一半。   17、蔬菜或者水果沙拉能夠給孩子補充足夠的營養。爲了避免沙拉中食物混雜,可用生菜來包住如瘦肉塊、草莓及乳酪等美味食品。同重量的生菜和黃瓜相比,前者維生素A的含量幾乎是後者的7倍。   18、雞肉、火雞肉中所含的蛋白質是孩子肌肉增長的最佳來源。對于不喜歡吃瘦肉的孩子,如果將瘦肉切成小塊,與芝麻、花生醬混合在一起制成美味的肉醬,他們也會狼吞虎咽的。由此,孩子們可以得到每日所需的蛋白質和鈣質。另外甜酸醬、烤肉醬也可嘗試。   19、孩子不喜歡菜花的原因是“沒有味道”。將菜花烹制煮熟,和土豆泥混在一起,添加少許胡椒粉,會受到孩子的歡迎,同時還增加了3.5克纖維和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   20、充分利用孩子喜愛比薩餅的口味和形式這一特點,創新其他營養食品。比如,在炸好的土豆餅上撒上番茄醬和乳酪。馬鈴薯內蘊含豐富的鉀元素、維生素C及粗纖維。 21、不要以爲主食只有米和面,紅薯也是不錯的選擇。它內含豐富的纖維、維生素A和C。將紅薯切成楔形條狀,裝在塑料袋中,再加入2茶匙菜籽油和少許鹽,反複搖晃使紅薯條外層均勻附著油和鹽,放置在400度烤箱中烘烤25分鍾,便可大功告成。   22、讓你的孩子多吃一些堅果仁,把它當作平日零食。其實,即使不起眼的胡桃仁也飽含蛋白質和omega-3脂肪酸,而omega-3脂肪酸對于健腦,增強腦部功能開發功不可沒。   23、家中有個酷愛吃肉丸的小家夥嗎?那麽加進一些麥片吧,這等于給孩子加入了健康的纖維。你還可以將肉丸串在棒冰的小棍上,吸引他。   24、那些對番茄置之不理的孩子,讓他們嘗試一下番茄醬。一勺番茄醬含有3.5克纖維,比一個實際的番茄還多2克纖維。平日,你可以讓孩子在吃蔬菜、肉食或奶酪時蘸著番茄醬吃,不知不覺中增加營養。   25、用燕麥和雜糧混合的面粉來代替你平時常用的白面粉,能夠增加四倍的纖維含量。   26、孩子一見到綠色蔬菜就跑得遠遠的?在烹制的豌豆和綠豆中加入少許糖,使蔬菜變甜,即可解決這個問題。   27、孩子都會迷戀那些美味的奶酪甜點。用幾個高腳玻璃杯,將不同種類的奶酪和新鮮水果分層。對比之下,脫脂奶酪不僅只含一般布丁的1/3卡路裏熱量,還擁有4∼8歲孩子半天所需的鈣質。   28、孩子酷愛馬鈴薯片,你不妨用“豌豆脆”或其他蔬菜膨化食品來滿足她的要求。豌豆包含有5克纖維,外加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鈣和鐵等元素。此外,它幾乎還不含脂肪。   29、給孩子買個木瓜吧,它蘊含的維生素A及鉀元素是水蜜桃的2倍。   30、孩子們更喜歡吃那些經他們幫忙制作出的食品,所以,讓他們一起參與進來——用幹果點綴三明治,用玉米粉作卷餅,用雙手撕碎蔬菜……或許,還要借用他那有創造力的小手來准備一次健康營養的膳食呢。

「幼兒熱痙攣」

2007年06月01日
公開
55

有些幼兒在發高燒時,會合併出現抽搐的情形,在醫學上稱為「熱痙攣」。不過,由於熱痙攣通常發作得很突然,而且寶寶發作時會有抽筋、眼球上吊……等危急的樣子,常常讓許多父母嚇得心驚膽跳!究竟寶寶為什麼會發生「熱痙攣」,它又有何危險性,發作時該如何處理呢? 認識熱痙攣 發生原因 幼兒發生熱痙攣的原因,至今尚未有定論,通常在體溫超過攝氏38度以上時,比較有可能發生。大部分的學者專家都認為,熱痙攣跟家族遺傳或腦部發育有關係。 家族遺傳 根據統計,熱痙攣家族之罹患率,約為無熱痙攣家族的二倍。而父母親當中,若有人小時候曾有熱痙攣的病史,則其子女的罹患率將增加為三倍至四倍。 腦部發育 有越來越多的醫師認為,熱痙攣與腦部的發育尚未完全成熟有關。當幼兒發燒時,因體溫上升導致腦神經細胞過度興奮,產生不正常的放電,造成瞬間意識喪失,而且身體會不自主地抽筋。 症狀 一般熱痙攣的發作時間,都在攝氏38度以上高燒24小時之內發生,整個過程約為5∼15分鐘。有些情形甚至是數分鐘前寶寶還在玩耍,就突然抽筋、昏迷,到醫院急診室量體溫時,才發現已燒到39度!因此,當孩子有生病發燒的現象,家長照顧時就要提高警覺,若孩子出現抽筋、意識昏迷、兩眼上吊、嘴唇發黑的現象,就要趕快送醫院了。 好發年齡 熱痙攣的好發對象,是六個月大至六歲之間的幼兒,尤其以14個月∼2歲嬰幼兒居多。 診斷 熱痙攣的診斷,最重要的是必須排除神經系統感染的可能性,如腦膜炎、腦炎等;也須排除藥物中毒、電解質不平衡、頭部外傷、代謝性疾病、雷氏症候群等。所以幼兒在第一次發燒合併抽搐時,必須由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詳加診治,必要時做脊髓液的檢查,以排除腦膜炎引起的抽搐。 熱痙攣的症狀大多在發燒24小時內發生,特別是在體溫急速上升時。其發作時間通常在15分鐘以下,而若發作多次,且時間在15分鐘以上,就診時必須告知醫師,懷疑是否有其他引起痙攣的可能。 熱痙攣發作時,應如何處置? 當孩子疑似發生熱痙攣時,家長應保持冷靜,並先依照下列方式處置,再趕快送醫,以免患童因痙攣過久造成腦部缺氧,並鑑別是否非單純之熱痙孿。  1. 讓患童平躺,臉側向一邊,防止嘔吐物阻塞呼吸道,並解開較緊的衣物、配件。  2. 父母在一旁守護,切勿強行約束,或將物品塞入孩子口中。  3. 迅速給予退燒,建議使用栓塞退熱劑,避免痙攣再次發生。  4. 在孩子意識尚未完全清醒前,家長請勿離開、餵食。 熱痙攣與癲癇的差異 有些父母在孩子第一次發生熱痙攣時,會誤以為是癲癇,其實,癲癇大部份屬於無熱性痙攣,這點是相當大的差異。許多熱痙攣在孩子六歲以後就會自行痊癒,不會再發作,但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的患童,會轉變為罹患癲癇症,須藥物治療。不過,這一小部份的變化是有跡可循的,有下列特質的孩子就比較有可能轉為癲癇。  1. 家族中有癲癇史。  2. 神經發育本來就有異常。  3. 腦波異常。  4. 痙攣發作時間超過15分鐘,會出現局部合併全身性抽搐,即所謂的「複雜型熱痙攣」。 叮嚀 熱痙攣在兒科診所當中並不算罕見,也並非嚴重的疾病。不過,它發作時那瞬間兇猛而來的樣子,讓許多媽咪爸比相當擔心!其實,只要在發作期間為孩子做好保護措施,不要讓他傷到自己,並且確定不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就無須太過擔心了!

這樣準備副食品營養一定夠

2007年05月03日
公開
52

【採訪:章菱�諮詢: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醫學中心專業營養師 許美雅】 你為寶寶所準備的副食品夠營養嗎?您知道怎麼準備才是均衡的飲食呢?寶寶的副食品是他接觸不同飲食文化的開始,必須要注意哪些原則與重點,才能訓練他有個良好的起步呢? 副食品準備7訣竅 1.單一化:準備的食材必須新鮮,且愈簡單愈好。給予副食品的內容最好單一化,不要幾種蔬菜混著吃,一次給予一種即可。讓寶寶先吃過幾次之後,再慢慢加其他的食物。 2.免加工:副食品最好避免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肉鬆、肉品罐頭。 3.易吞嚥:一定要料理成易吞嚥的食材,如製作成泥、糊狀。 4.避過敏:若有過敏體質的寶寶,要延後給予蛋黃或帶殼的海鮮及蝦貝類、花生類等食品。 5.少調味:烹調方式採清淡、低油、無調味。吃了調味料的食物會讓寶寶習慣吃口味較重的食物;一旦養成習慣,他就不太吃口味比較淡的天然食品,而偏向吃較甜、較鹹的食物。 6.重過程:烹調蔬菜的過程是先洗淨、川燙、切碎、高溫烹煮,這樣才能達到充分殺菌的目的,以減少農藥殘留。 7.漸進式:副食品的給予需採循序漸進,先給予流質、再半固體、固體。給予的量也是採取漸進式,從1湯匙、2湯匙至半碗。 兼顧6大類才均衡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每日飲食指南,每個人每天都要攝取下列6大項的食物才叫均衡飲食喔! 五榖根莖類:米飯、麵食、甘藷等主食品,主要是供給醣類和一些蛋白質。 奶類:牛奶及發酵乳、乳酪等奶製品都含有豐富的鈣質及蛋白質。 蛋、豆、魚、肉類:蛋、魚、肉、豆腐、豆干、豆漿等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蔬菜類:各種蔬菜主要供給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深綠色與深黃、深紅色的蔬菜:如菠菜、甘藍菜、胡蘿蔔、花椰菜等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比淺色蔬菜多。 水果類:水果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 油脂類:炒菜用的油及花生、腰果等堅果類,都可以提供所需的脂肪。 簡易食譜可參考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準備,才能兼顧寶寶的營養,我們請長庚醫院專業營養師許美雅特別擬定了一份建議3日副食品食譜,提供您參考。您可根據這份食譜,做同類型的食物變換,基本上就可讓寶寶攝取較為均衡的飲食。 第1天 早餐:蛋黃粥半碗、牛奶 早午餐之間點心:柳丁汁 午餐:雞肉粥半碗、牛奶 午晚餐之間點心:牛奶米糊 晚餐:山藥泥半碗、牛奶 睡前點心:牛奶 第2天 早餐:菠菜牛奶粥、牛奶 早午餐之間點心:蘋果泥 午餐:馬鈴薯泥、牛奶 午晚餐之間點心:牛奶麥精糊 晚餐:鱈魚粥、牛奶 睡前點心:牛奶 第3天 早餐:豆腐粥、牛奶 早午餐之間點心:牛奶 午餐:南瓜泥、牛奶 午晚餐之間點心:胡蘿蔔蒸蛋 晚餐:木瓜泥、牛奶 睡前點心:牛奶 可以怎麼變化呢? 換主食:米粉、麥粉、米精調牛奶、麵條、稀飯、山藥泥、南瓜泥。 換蔬菜:高麗菜、洋蔥、紅蘿蔔,或菠菜、甘藍菜等綠色蔬菜。 換水果:柳丁、蘋果、木瓜、葡萄、香蕉、西瓜等。 換蛋白質:魚肉、豆腐、雞肉、豬肉等。 份量多少才夠? 如果是6∼12月大的寶寶 粥類:半碗 果汁:50∼100cc 牛奶:包含早午、午?或睡前,約100∼150cc 如果是1∼3歲的寶寶 粥類:8分滿∼1碗 果汁:100∼150cc 牛奶:包含早午、午晚或睡前,約200cc 營養師小叮嚀 這些是適齡寶寶所需要的量,但是不要強迫寶寶一定要吃足這些份量,只要寶寶開始接受副食品,慢慢添加份量即可。 沒有時間怎麼辦? 沒有時間製作副食品的媽咪可以充分利用「分裝」技巧,先以大骨或蔬菜熬煮好一個星期份量的高湯,再分裝成小袋,放入冰凍庫中,等到要吃之前,再將其中的一份事先放入冷藏庫退冰,待要煮的時候,再拿出來與乾飯一起煮成粥。或者先將高湯與乾飯煮成幾天份量的粥,然後再分裝成一份份冷凍儲存起來,到了要吃的前一天,再放入冷藏庫退冰,這些都是幫助上班族媽咪節省時間的好方法。 餵食副食品TIPS 1.用湯匙:果汁盡量用湯匙餵食,不要以奶瓶餵食,這樣可以訓練寶寶的吞嚥能力;也可以提供具有高纖維的果泥,減少寶寶出現排便問題。 2.別太晚:6個月就要開始餵食副食品,可以幫助寶寶發展吞嚥的功能,不要遲至8、9個月才給予寶寶吃副食品,這樣會讓他對一般食物的接收度差。 3.不勉強:剛開始餵食副食品時,不要勉強寶寶吃,如果他只吃一、兩口就拒絕吃,也沒關係。若是他表現出作噁的樣子,就隔幾天或一個星期,再給他試吃同樣的食物。 4.重順序:剛開始給予副食品的時候,都還是以ㄋㄟㄋㄟ為主,副食品為輔,但是為了讓寶寶漸漸習慣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給予的順序最好是每一餐先吃副食品,再喝ㄋㄟㄋㄟ,或是在兩餐副食品之間,給予ㄋㄟㄋㄟ。

保養眼睛的紅蘿蔔茶

2007年03月29日
公開
47

BBH..babylily媽咪介紹保養眼睛的紅蘿蔔茶 回來快動手做紅蘿蔔茶 天天早晚加蜂蜜喝 和 睡前點醫生開的散瞳藥水1滴...3/28 今天去複診 度數降到左右眼都25度, 沒有視差了...真高興ㄚ....ps 朋友小孩也是點散瞳劑 才降 25度...不像我家的降了 150度 & 75度ㄟ...繼續努力, 希望下週複診 孩子已經恢復正常眼睛了... 我試做 日本傳來的 紅蘿蔔茶 效果不錯 自己家人朋友喝過都覺得很有效 在這兒介紹給大家參考. 本來自己 老覺得 有層霧狀在眼前 看過中西醫 成效都不佳..也怪自己用眼過度.. 沒想到 做好 只喝了一週 霧狀明顯改善.. 現在是 全家都喝, 反正 紅蘿蔔好便宜 四季都有 做法..紅蘿蔔削薄片 越薄越好..大太陽下曬個 3天 曬到沒水分 手捏會脆..可用杯子輾粹.如家有研磨機 也可研磨成粉 早晚飯前 一小茶匙 泡200cc熱水 當茶喝.. ps 萬一老覺得曬不乾, 可用小火炒約 15-30分鐘 等 冷卻後 就會很乾.. 紅囉蔔茶製作過程相片 ..點連續播放 可順便看 標題下 的說明和叮嚀..^^ (成功秘訣--選連續的好天氣 再做.. 千萬別用菜刀切片..) 大熱天 太陽下曬個 2天就 又乾又脆, 可能 小火炒一 兩 次就夠了.. 翻炒時發現有些烤焦 就 關火--等冷卻..手捏看看會不會脆 會脆 就 可以輾壓 裝密封罐了.. ps別炒黑了..一點點黑無仿 可別 一遍黑...表示太晚關火. 只有冷卻後 水氣跑走才會脆..有熱氣 是不會脆的.. 不是炒越久越好喔. 喝茶湯即可. 渣渣可不吃..如果用研磨的 渣渣就喝的下補充纖維質 ,粉不錯 保眼又保肝.. 2條中型紅蘿蔔 可做出 約25杯的份量 夠 2人一週的茶飲. 我從剛開始 試做 2條, 到現在 一次做 12條份量 省的常常看老天爺臉色..找陽光... 可把薄片放在大型洗衣網內 鋪平曬 ( 選網眼最小的, 底下我用紙板 當底 . 撐衣架 避免 蚊蟲靠近 , 曬外面 晚上要收回屋子, 免的露水 又沾濕.. )..10元店有賣 60*60cm大小 ,防蟲防塵 好提易取.一個網子曬1-2條. 給孩子喝 可加些 蜂蜜..更營養好喝.. ps 紅蘿蔔茶..沒有紅蘿蔔汁的味道 像紅茶 因而 孩子的接受度很高 很喜歡ㄛ. 討厭紅蘿蔔的孩子 也能接受. 忙碌或沒空間日曬的 可以採下面快速做法 紅蘿蔔薄片用烤箱很容易烤焦..可用微波爐 採快速製作法 書上教的如下-- 不過我崇尚自然 家頂樓方便日曬 沒用微波爐做過.沒什經驗可參考 需自行實驗看看. 兩者效果是依樣的. 紅蘿蔔薄片放入盤子裡,再放進微波爐 加熱30分鐘 在這段時間內 必須時時打開微波爐的門(翻動時間自行實驗) 用筷子去翻動紅蘿蔔薄片. 30分鐘到 取出紅蘿蔔再放入鍋子內 弱火炒 15-30分鐘 等冷卻後 再 輾壓粹..就好了 請用密封罐保存. 書上說的--把紅蘿蔔製成茶葉狀態充泡開水飲用的話 就可以在不破壞它所含有的營養素下 完整的吸收它的養分. 能止癢消腫減胖, 對嚴重性皮膚炎 飲用一兩個月有明顯改善效果. 能改善視力退化,老花眼.近視 眼睛疲勞 等 眼睛狀況.讓眼明亮 雖能短期就改善 但如改善後就停用 一段時間後又會視力漸模糊 需持之以恆飲用.. 很好喝 長期飲用不會膩. 削皮刀 和 削長條狀的薄片 千萬別用菜刀切...請用 削皮刀 蘿蔔挑大的才好削. 日光浴中的薄片-- 要選連續好天氣曬 拉鍊 要拉好. 用衣架撐起網子..免的蟲蟲危機, 網眼可選更小的. 太陽下曬一天的 薄片 摸起來像紙..還不夠乾....這茶能保護眼睛肝臟.. 大太陽下曬 1.5天的薄片.. 長條狀 都捲起來了..很乾 如果不到捏了就 脆...可以小火炒一下.. 正在炒的薄片..(乾炒 不能加任何東西 ) 看到一些焦片 就要關火 , 要等冷卻. 才會ㄧ捏就脆, 沒有冷是不會脆的.... 完成了...泡出來的紅蘿蔔茶 色澤很美ㄛ~~ 泡一壺加些蜂蜜 溫熱喝或 夏天冰喝都可以.., 全家喝.... 這可是媽咪的愛心茶ㄛ~~

挑童鞋要件

2007年03月28日
公開
52

關愛腳的健康應該從小開始,腳小,鞋也小,但穿鞋的學問可不少。現在的童鞋不比 以前的小孩鞋,以前都是媽媽,奶奶,外婆一針一線做的虎頭鞋,豬頭鞋,全是手工 製作的。而現在的童鞋無論是款式還是質地越來越成人化。時尚也成為孩子們的追逐 對象。帶輪子的“暴走鞋”一度風靡孩子的世界,但安全隱患也隨之而來。 俗話說“量體裁衣”,不同年齡的孩子就應該穿不一樣的鞋。軟牛皮和羊皮做的鞋是 孩子的最佳選擇,運動鞋和旅遊鞋不宜長時間穿,特別是氣墊和厚底鞋,高跟鞋最好 不穿。改變傳統的兒童穿鞋觀念,讓孩子健康到腳。 給寶寶買鞋的誤區 V.誤區一:鞋幫、鞋面越軟越好 由於兒童骨骼、關節、韌帶正處於發育時期,平衡穩定能力不強,鞋後幫如果太柔 軟,腳在鞋中得不到相應的支撐,會使腳左右搖擺,容易引起踝關節及韌帶的損傷 ,還可能養成不良的走路姿勢。 如果鞋面(尤其是頭部)太軟,會難以抵抗硬物對腳趾的衝撞,加上寶寶走路有用腳 踢東西玩的習慣,過軟的鞋面既不結實,又不安全。 如果鞋底太軟,就不能起到支撐腳掌的作用,當腳穿鞋下踩時,腳心腰窩外側就會著 地,引起小趾及第五跖趾部位向外排擠,影響腳外側縱弓的生長;同時軟鞋底薄,無 鉤心,隔暑隔熱效果差,沒有減震效果,對跟骨震動大,孩子的腳踝容易受傷害。 如果鞋頭太軟,當腳踢到硬物時,就容易挫傷腳趾。孩子的踝關節發育還不成熟,支 撐的平衡性差,穿後幫柔軟沒有主跟的鞋,腳跟得不到相應的支撐,會使腳左右搖擺 不定,很容易引起踝關節韌帶的損傷;同時,還可能養成不佳的走路姿勢。 不過,腳背處的鞋面還是要柔軟些,以利於腳部的彎折。後幫應硬挺、包腳,以減少 腳在鞋內的活動空間。所以,學生鞋專家丘理女士不提倡孩子穿休閒鞋、布鞋、球鞋 等沒有主跟的鞋,而應該穿皮鞋。 V.誤區二:鞋底的彎曲度越大越好 許多童鞋在鞋墊的腳心部位裝有一塊凸起的軟墊,媽媽們一般認為它能托起足弓,令 寶寶感覺舒適,並具有保健作用。其實,這種鞋比較適合成人穿著,對於兒童來說, 它卻縮小了足弓的伸展空間,使正處於發育期的足弓肌肉得不到必要的鍛鍊,長此以 往可能會令寶寶變成扁平足。童鞋鞋底要有適當的厚度和軟硬度,但過軟的鞋底不能 支撐腳掌,易使寶寶產生疲勞感。 其實,鞋的舒適感除了來自合適的軟硬度外,還取決於的鞋底的彎折部位,很多童鞋 的彎折部位在鞋的中部,即腳的腰窩處,這樣容易傷害寶寶比較嬌弱的足弓。科學的 彎折部位應位於腳前掌的跖趾關節處,這樣才與行走時腳的彎折部位相符。 V.誤區三:厚底鞋舒適防震 在行走時,鞋隨著腳部的運動需不斷地彎曲,鞋底越厚,彎曲就越費力,尤其對於愛 跑愛跳的寶寶來說,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腳的疲勞,並進而影響到膝關節及腰部的健康 。另外,厚底鞋為了表現曲線美,往往加大後跟的高度,這會令整個腳部前衝,破壞 腳的受力平衡,長期如此會影響寶寶腳部的關節結構,甚至導致脊椎生理曲線變形, 嚴重者將使大腦、心臟、腹腔的正常發育受到影響。因此,兒童鞋適宜的鞋底厚度應 為5毫米至10毫米,鞋跟高度應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間。 V.誤區四:款式新,越新潮越好 鼓頭鞋、厚底鞋、旅遊鞋、高跟鞋、翹底鞋、休閒鞋……成入鞋的流行款式會很快波 及童鞋,漂亮時髦是這類鞋的主打。國內某些廠家,違背“將最好的給兒童”這一道 德及商業準則,牟利成為生產商的唯一驅動力,用邊角料劣質材料做樣子貨,而普通 媽媽極難以辨別。大多數路邊鞋,造型設計粗糙幼稚,材料低劣,常有毛邊、線頭、 掉漆掉色、異味等等品質問題,影響孩子腳和身體健康。在香港,幼兒園小孩有統一 服裝和鞋。鞋都是款式保守的皮鞋,只有黑紅兩色,標準、工藝及品質極佳。相反, 國內幼兒園服裝和鞋都五花八門,看看好看,細察起來,品質極差,給幼小的腳帶來 種種傷害。 兒童鞋的選擇 1、款式:0一5歲的幼兒應以穿高過踝部的靴式鞋為主。好處:可以根據腳的肥瘦、 寬窄適當的調節圍度,使鞋既不壓腳面,又可輕托足弓,是比較好的選擇。 2、材質:鞋面以天然皮革、尤以軟牛皮、羊皮最為適宜,好處:具有優良的透氣性 及吸汗功能,同時,皮革的可塑性能自動補償不同腳型造成的差異,又能保持鞋的 形狀。鞋裏襯儘量選擇舒適、柔軟的棉織品。 鞋底最好是選擇回彈性好、減震性高 、防滑和耐磨性能優良的材料,如熱塑彈性橡膠底(俗稱牛筋底),它能夠吸收地 面對跟骨及大腦的震蕩及保持穩定。 3、鞋身:頭部硬一些的鞋可以減少硬物對腳趾的衝擊。 鞋面(腳背部)應柔軟、易彎折,它直接影響腳的疲勞。 後幫部若太軟,不能支承腳踝,使腳失去穩定性,很容易引起踝關節及韌帶的損傷 ,還會養成不佳的走路姿勢。因此,需要選擇後幫硬挺的鞋。鞋底最好有5——8毫 米高度的鞋跟,它可起到保護足弓、維護平衡的作用。 4、鞋號:中國鞋號是以腳長為基準的,號差為5MM,按其標準,如寶寶的腳長為 130MM,既應穿13號鞋。但13號的鞋長,並不是13MM,而應有幾則以上的放餘量 。既留出了腳在行走時的伸長空間,又放出了合理的生長量。 5、鞋型:即鞋的肥瘦程度。中國人以二型腳居多。偏瘦或偏肥的腳,可選用一型半 或二型半(市場上有小部分銷售)。 購鞋三步曲 (1)選鞋。選擇喜愛的款式,察看鞋前身是否柔軟,後幫是否硬挺,鞋底彈性及彎 折部位是否正確,鞋裏、墊是否平整。 (2)試穿。雙腳試穿。站立時腳尖輕觸鞋頭,如後跟部留有 6- 10 MM空隙,差不多是媽媽的小姆指插入的距離,就基本合適。不要讓孩子穿大大的鞋。 (3)試行。必須耐心讓孩子試行,切不可匆匆忙忙以為合適就走。因鞋的造型、材料 等均會影響到穿著的舒適度,所以,要仔細觀察寶寶的步態,了解他的感受,推斷鞋 是否合腳。

發聲及學習說話的過程

2007年03月22日
公開
49

語言的學習,是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三者之間的綜合,人類之所以有文化、文明的發展傳承,完善的語言表達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說話及語言能力的表達不良時也是未來學習及入社會之後的重大障礙。 發聲及學習說話的過程 語言的形成過程是由發聲音、反覆學習、及有意義的表達運用逐步而形成。 小寶寶在剛出生以後,很快就可以咦咦啊啊的發出一些沒有特殊意義的聲音,但是很快的在一、兩週內就可以用動作、表情及哭聲的聲調來表達簡單的意思:當他需要媽媽抱抱的時候,他會用撒嬌式、沒有淚水的哭聲吸引大人的注意;當他肚子餓的時候他的哭聲可以變成急切而尖銳。 哭聲雖不是語言,但也是用聲音表達意思的開始。 到第二月個多大的時候寶寶開始能夠靜下來聽別人對他講話,有時候還會對著講話的人笑。 第三個月大時會開始找講話聲音的來源。 第四至六個月(牙牙學語) 開始能夠分辨出那是高興或憤怒生氣的語調。 這時候也開始像鸚鵡一樣重覆一些相同的聲音,但是他並不能自已發音表達,所能發出的音大多也是由嘴唇的唇音開始(大多是b、p、m之類的音)。這時父母可以反覆用重覆兩個字的詞語,與他溝通,啟發他各種反應。 在理解力方面:寶寶雖不會講,但是他已經可以相當了解大人講話的意思,父母也可以用簡單的言語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使他能夠學習一些有意義的事物。 除了表達意時的基本唇音之外,寶寶自己在玩的時候,也逐漸能用伊伊丫丫像唱歌一樣的連續聲音表達自己的歡愉。 七至八個月時:慢慢了解這些聲音的含意,像是爸爸、媽媽、花花、車車…等,也能夠回應別人叫他的名字,對於不同字的次序變化所代表的含意能夠理解,像是「寶寶來」、「狗狗叫」。 九至十個月大時(開始說話) 通常可以發出表達意義的簡單聲音,也就是一般所謂說話的開始,也逐漸可以正確的模仿聲調的變化,例如叫爸爸、媽媽、狗狗等,這種真正有意義說話的出現也是因人而異,有的時候會遲至一歲半、兩歲才開始出現,如果聽力、智力本身的發展沒有問題,開始說話的早睌對寶寶的影響不大。 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說的話就愈多,大約一歲半左右可以說兩個不同的字像是我要、給我、進來等等。 不能說話,怎麼辦? 如果不能夠以正常的過程學習說話,則有以下幾種情形需要考慮: 一、聽力方面的問題: 此點會在寶寶的聽力一文中多加敘述,基本上聽力受損的輕重程度有所不同,家長時常在早期沒有仔細觀察及早發現,使寶寶錯失了許多早期學習說話的機會,十分可惜。 現今已經有更進步而且方便檢測聽力的儀器,家長應提早警覺,在有懷疑時及早確定問題所在。 二、智力問題(包括自閉症): 智障者本身學習講話的能力就會不足,應及早加入政府各項「早期療育」的訓練計劃中,目前各級公立醫院及醫學中心均有這一類小朋友的篩檢及治療計劃,不同年齡的小朋友有不同的表格,若不能達到該年齡的表格中所列的各項標準時,醫師就會提出進一步確定及治療的建議。 目前以台北市做的最好,小朋友由出生到入學之前有十二次不同年齡的篩檢機會 三、學習機會或是環境問題: 其實這是最常見的問題,尤其常見於在台灣的社會中,由媬姆、托嬰中心、或老式祖父母照顧的小寶寶,這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照顧寶寶的人並沒有耐心陪這些寶寶,也很少有機會對寶寶講話;或是對寶寶講話的人根本不懂得應該逐字的反覆慢慢教的道理,每次對寶寶講話的時候就像對大人講話一樣,說一連串的句子。小寶寶可能可以意會,但是就是學不及。 所以在門診的時候,有時會看到一些一歲多的小朋友,其表情、動作的反應都很正常,也找不出任何疾病,只有說話的能力很差,原因就是出在此。 這一類小朋友的父母最常見的是職業婦女,我們大多會請父母們盡量下班後把寶寶接回家,多教教他,多陪陪他,讓寶寶有多學習的機會。或請父母為寶寶另外換一個學識及愛心都較好的媬姆。 時常在父母也注意到這種問題並加以改進後,寶寶的語言能力很快的就能追上正常。 舌繫帶是不會講話的原因嗎? 大多數的舌繫帶長度是不會影響到發音與說話,如果舌頭伸出時舌尖處不出現凹陷現象,舌頭的長度應該是夠的。 不同地區的語言發音方式,會影響到口、舌、鼻各方面發音的協調方式,因此會造成一部份音標的發音困難,例如山東人及日本人在講英文的時候,其特有的腔調是很難完全校正的,並不是真正的發音上的困難。 在國內、一般而言、大約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百分之十到廿的小朋友在發彳的音時出現困難;到了三年級時發音困難的己經低於百分之五,到了六年級就找不到發音困難的了。 呂適存醫師 提供

抓週

2007年03月14日
公開
51

抓周可說是繼滿月酒之後,最重要的禮俗。雖然結果往往不見得與未來的事實發展相符,不過在小Baby的第一個生日裡,只要心肝寶貝玩得開心,一家子大人相信也能以一種滿懷喜悅的心情,來看待這項流傳已久的傳統民俗。 外婆家送餅表示長命百歲 傳統抓周,一定選在嬰兒生日當天舉行,一般嬰兒的外婆家,會先送來「做周歲」用的麵餅或紅龜粿,祝賀嬰兒「長命百歲」,如果現代家庭怕麻煩的話,改為準備個生日蛋糕,相信一樣是既現代又能表達心意,送完禮物之後,旁邊的家族親屬,也要一起說些祝福嬰兒的吉祥話,再把餅分贈給家裏的其他孩子,將「福氣」分給所有家族成員。 抓周就是小孩第一次的生日PARTY 一歲大的孩子通常能坐會爬,更別說用揮舞著小手去抓東西了,在進行俗稱「抓周」或「抓福」的儀式前,通常會先將十二項物品擺在正廳的神桌上,再讓嬰兒自行抓取,最先拿在手上的物品,就可以用來判斷小主人翁未來的志願及事業。 抓周物品不能少 抓周可說是中國版的幼兒性向測驗,抓周所用的物品,可用來預卜嬰兒未來的一生事業,民間流傳的抓周用品大約有十八種,家長可以是實際情況自行取捨(見表)。 過去只有男童具有抓周的權利,不過現在男女平等,女孩抓周也無不可,站在趣味的角度看來,不管抓周的結局如何,孩童的一舉一動,都能引發眾家親友熱烈討論的愉悅興致,趁機聯絡情感,而充滿對新生命祝禱意味的抓周,更是無須嚴肅看待,只要把抓周當成一件隆重中帶著輕鬆的民俗儀式,相信就能皆大歡 喜。 十八樣物品及其代表的意義分別如下: 筆-成為書法家或畫家 花朵或化妝品-愛漂亮、重儀表 墨-成為藝文家 印章-可能成為掌權的政府官 書-成為文學家或學者教授 芹菜-生性勤勞 算盤(計算機)-成為企業家 刀劍-當軍官 磅秤-成為商 尺-設計師 豬肉-長大後身體健 蒜-個性精打細 雞腿-成為體魄強健的運動員 聽筒-當醫生 金銀或錢幣-成為有錢 蔥-個性聰明 農具或泥土-成為農 包子-重來一次,無特殊意 寶寶成長禮俗--抓周(度晬) •日期:寶寶滿周歲時。 •意義:慶賀寶寶滿周歲,祭神拜祖,外婆也要送來頭尾禮(從頭到腳的金飾、衣飾)和紅龜粿以資祝賀。 •準備用品:米篩、書、印章、筆墨、算盤(計算機)、錢幣、雞腿、豬肉、尺、蔥、芹菜、蒜、稻草、刀劍、聽筒等。 •進行儀式: *祭拜祖先,告訴祖先寶寶滿一歲的訊息,祈求寶寶能健康成長。 *祭拜後,在神桌前準備一個米篩,裡面放入12∼14項物品,建議有書、印章、筆墨、算盤(計算機)、錢幣、雞腿、豬肉、尺、蔥、芹菜、蒜、稻草、刀劍、聽筒等。 *接著讓寶寶坐在米篩中央,讓寶寶任意抓取,以此預測寶寶將來會選擇的行業與命運。 以下是每項物品所代表的職業與意義,你也可以自行加入些新時代的用品,如滑鼠等。 物品 意義 書 會讀書,適合做學者、專家 筆墨 會成為作家、畫家 印章 有權勢,會做大官 算盤�計算機 會當商人、會計師,適合從商 錢幣 將來會很富有 雞腿 有福氣,表示一生將不愁吃穿 尺 表示將來可成為設計師、建築師 蔥 代表聰明 蒜 代表善於計算 芹菜 代表勤勞 稻草 適合農事工作 刀劍 能當軍官、警察 聽筒 適合醫護工作 其實,在為寶寶度晬時,趣味性應高於對寶寶的期盼,才能真正共享抓周之樂。

餵寶寶吃藥正確要領

2007年03月08日
公開
51

諮詢�中興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 吳求森 護理師 林枝蓉 對於很多父母而言,「餵寶寶吃藥」是育兒生活裡的一個夢魘,往往大人累得滿頭大汗,寶寶哭得聲嘶力竭,仍然無法達成任務,其實,醫院開給寶寶服用的藥物,絕少是苦味的,若不是大人餵藥的過程不得法,導致孩子有不愉快的經驗,否則,一般的嬰幼兒是不會抗拒「吃藥」的,你知道餵小寶寶吃藥有哪些「撇步」嗎?寶寶服藥後嘔吐,應如何補追藥量?本篇傳授你可用的工具、正確的手勢,及用藥的基本原則,提供您正確而簡單的餵藥觀念,從此以後,爸媽餵寶寶吃藥,就可以放輕鬆囉。 一、餵寶寶吃藥的原則︰ 1餵藥工具勿伸入寶寶口腔太深的部位。 2調和藥物的開水要使用溫涼的,熱水會破壞藥物的成份。 3保持餵藥環境的安靜。 4如非須飯後服用的藥物,最好讓寶寶在吃奶之前吃藥,因為寶寶在飢餓狀態下,會自然張口吸吮。 5寶寶不肯張口,不要硬灌藥,以免日後抗拒吃藥。 6餵寶寶服用懸浮液時,不要摻水,應等寶寶服下藥物之後,再給他喝下與藥物等量的水。(服用1cc懸浮液,就喝1cc白開水) 7寶寶服用藥物的效用以30分鐘為準,如果在30分鐘以內大量嘔吐,就要再補服一劑。 二、如何判斷寶寶對藥物過敏? 1有些抗生素、磺胺類神經藥物會引起過敏,須先向醫師問清楚。 2注意皮膚是否有紅腫反應(寶寶出玫瑰疹,皮膚紅腫為正常反應)。 3注意是否有膨疹反應(疹子是凸起來的)。 4有些止吐藥會引起抽搐反應。 三、利用牛奶餵藥要領 1將寶寶抱起來,在下巴處放一塊小毛巾,然後以手掌支撐其後頸部。 2然後讓寶寶側坐在你腿上。 3用另一手的拇指與食指微壓寶寶的腮幫子,讓他嘴巴自然張開。(不要用力勉強) 4多數的寶寶不喜歡被碰觸鼻子,請不要用手捏住寶寶的鼻子灌藥,以免他嘔吐。 5準備30cc溫牛奶,將藥摻入牛奶中搖勻。 6直接餵食,等寶寶吃完之後,再給他正餐。 (育兒生活雜誌) ------------------------------------------------------------------- 寶寶生病,媽媽可心疼了,她比孩子還痛苦呢。看到自己的心肝寶貝正受著疾病的折磨,媽媽想盡一切辦法希望寶寶快點好起來。可怎奈病去如抽絲,吃點苦水挨上一針,是在所難免的。可是寶寶還小,連大人都不喜歡的苦藥水,他們怎麽可以心甘情願地接受呢。於是,喂寶寶吃藥就成了媽媽們的煩惱和痛苦,每每必上演一幕擒拿與反擒拿的大戲,嚎啕大哭也會來湊熱鬧充當伴奏。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並注意打消孩子心理上的恐懼,喂寶寶吃藥也可以很輕鬆。 消除心理恐懼是關鍵 媽媽千萬不要平時用吃藥打針來嚇唬孩子,動不動就說:“你再不聽話,就給你吃藥。”或“不乖的話,帶你到醫院打針。”也許你只是希望孩子聽話,這些話也可能立即見效,但它留下的陰影卻籠罩著孩子,他就會知道吃藥打針是很恐怖的事情,是一種懲罰。這種心理上的恐懼,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是長時間的。 因此,媽媽應該儘量給孩子灌輸“吃藥是為了治病”這個道理,讓他知道現在身體的不舒服,吃了藥就消失了。 有時也可以給他戴戴高帽子,鼓勵他,誇他勇敢,孩子在媽媽這樣的支援和鼓勵下,勇氣會大增,吃藥也就變得不那麼可怕了。 餵孩子吃藥之前的準備 餵藥之前的準備事項和注意事項是很重要的,媽媽們一定要記得做好這些準備。 1.要認真洗手。 2.按標簽查對所服藥物,包括藥名,即是否這次應服的藥。 3.檢查藥品質量,如果片劑發黴、變色;水劑混濁、變色、有黴壞味;放置時間過久的藥和4.過期失效的藥都不能服用。 5.核對應用藥物劑量。 6.放置藥物的器皿應保持清潔。 7.服藥前半小時至1小時將所需服用並能夠同服的藥片、藥水按規定劑量同時置入盛藥的器皿中,並放少量溫開水浸泡。等到服藥時藥片已完全溶化,喂服非常方便。 8.同時服用兩種以上的藥品要分別裝入不同的藥杯中。 9.準備好溫度適宜的糖水,在喂好藥後給孩子消除口中的苦味。 給新生寶寶餵藥 由於新生寶寶的味覺反射尚未成熟,對所吃的各種食物的味道不太敏感,所以給新生寶寶餵藥要比給大一點兒的孩子餵藥容易一些。但給新生寶寶餵藥還是要謹慎一些。 當新生寶寶的病情較輕時,可將寶寶頭和手固定,然後用小匙將藥液放到寶寶的舌根部,使之自然吞下,千萬不要捏著鼻子灌藥,以防藥液嗆入寶寶的氣管引發肺炎,更甚者會窒息。另外,孩子可以使用奶瓶讓新生寶寶自己像吸奶一樣把藥液服下。 但如果新生寶寶的病情較重,可用滴管或塑膠軟管吸滿藥液後,將管口放在新生寶寶的口腔頰黏膜和牙床間慢慢滴入,並要按寶寶吞咽的速度進滴入。第一管藥服後再餵第二管。如果發生嗆咳則應立即停止擠滴,並抱起寶寶輕輕拍其後背,以防藥液嗆入氣管。 不能用乳汁沖服藥液 專家提醒家長,在給新生寶寶餵藥時,千萬不要用乳汁沖服藥液,因為乳汁的蛋白質會與許多藥物發生作用,可能會降低藥物的治療作用,甚至影響寶寶食慾。 當餵一些濃度比較,味道比較苦、酸的液體藥物時,可適當加一些水稀釋一下濃度,或適當加些白糖,以利於孩子服藥。 給嬰兒餵藥 由於嬰兒的胃容積較小、賁門閉鎖功能尚不健全,平時餵奶進食就容易嘔吐,若進食後再給孩子餵藥,更容易引起反胃而使藥物與吃進去的食物一同吐出來。因此,在給嬰兒喂藥前,不要給寶寶吃得過飽,或喝很多水。 給嬰兒吃的藥,以液體製劑最好。如果是片劑,則可將其碾碎後喂給寶寶。但要注意的是,糖衣片不能這樣處理,因爲糖衣片外面的那層糖衣是爲了保護藥片不在胃裏或口腔中被破壞,而使藥物抵達腸道中後再化解的保護層,一旦將其碾碎,就可能使藥效受到影響或使寶寶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加重。 如果藥味很苦,可以利用煮稀飯時表面結成的一層粥膜,將藥包裹後喂給孩子吃;也可以試著把小藥片或藥粉夾在一小勺果醬中喂給寶寶吃。 嬰兒,大都還不懂事,給這樣的寶寶喂藥時,可以先設法轉移他的注意力。喂藥前不要讓寶寶看見藥,不要讓寶寶預感到“藥很苦”從而拒絕吃藥。 專家提醒媽媽們,給嬰兒喂藥時,不要將藥順著舌往裏直灌,這樣容易嗆到孩子。也不要將藥倒在舌面上,因爲舌面對苦味的感覺是最敏感的,寶寶一嘗到苦味,會一下子把藥噴出來,或用舌頭將藥抵出來。正確的喂法應該是,把寶寶抱起來,讓孩子半躺在身上,將寶寶的頭稍稍擡高,頸部墊塊乾淨的紗布,固定好寶寶的手腳。專家建議,給小寶寶喂藥時最好是爸媽兩個一起,爸爸負責固定寶寶的手腳,媽媽將藥沿著寶寶的嘴角邊一點點倒進去,稍等一會兒,待孩子吞咽後再把小匙抽出。 對於容易反胃嘔吐的孩子,媽媽在喂藥時可採用少量多次分服的方法。如果是藥液,可用溫水稀釋後再喂。 給幼兒餵藥 幼兒是指2∼6歲的孩子。這麽大的孩子,已經開始懂事了,最好耐心地向其正面解釋服藥的好處,說服和鼓勵孩子自己將藥服下,耐心地說服哄勸,再加上表揚和鼓勵,大多數孩子都能勇敢地將藥服下。也可以在孩子服藥後給予一定的獎勵。 但千萬不要用“不吃藥就帶你去打針”之類話去嚇唬孩子,更不能爲此打罵孩子,因爲這些都會使孩子産生恐懼和逆反心理,使他反而不肯服藥。 餵寶寶吃藥後,你是這樣做的嗎? .在用藥以後,媽媽要注意觀察新生寶寶對藥物的一些特殊反應,以免發生意外。因為孩子的個體差異很大,同樣是服用同一種藥物,有的不會出現副作用,但有的卻會出現很強的反應。另外,一定要按時按量服藥,還要注意療程,不要隨便減少或增加藥物的數量與服藥次數。有的藥要服用5天一個療程,但媽媽見到孩子吃了3天後,那些疾病的症狀就沒有了,因此私自決定停藥。其實,這時,雖然表面上孩子的病好了,但孩子沒有好徹底,病毒很可能會殺個回馬槍,孩子的病情就會延誤,病情反復對孩子的身體是很大的損傷。因此,媽媽們一定要注意藥物服用的療程,不可隨意私自停藥。同時,給孩子喂藥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按量。 2.餵藥後,媽媽要再喂適量的溫開水,沖洗殘留於口中及粘在食道壁上的藥物,以便清除口腔中的苦味和避免食道粘膜受損。45645 顧醫生提醒:儘量吃藥,不要打針 顧醫生提醒家長,如果吃藥能夠解決問題,孩子的病可以好,最好不要打針。因爲打針可能會引起臀部肌肉攣縮,甚至會影響孩子走路。

15個早期教育的重點

2007年02月12日
公開
35

15個早期教育的重點 越早開始學習越聰明 文/楊健(嬰幼兒發展專家)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爸媽所重視,如果能知道早期教育可以教寶寶哪些內容,相信每位父母親都能養育出聰明寶寶。 早期教育是指在寶寶生命的初始階段(通常指0~3歲),利用大腦半球急劇增長、分化的有利時機,挖掘潛能,提早開發智慧,同時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 歸納來說,有15個早期教育的重點,可提供父母做為參考。 1.訓練感覺器官 視覺:新生兒的房間白天要寬敞明亮,視力所及處要有鮮豔的物品。 聽覺:經常對他說話,讓他接受各種外界的聲音,以及聆聽愉悅的音樂。 嗅覺:讓寶寶聞各式各樣的氣味。 味覺:讓寶寶品嚐酸甜苦辣的滋味。 觸覺:經常抱寶寶,並使用軟、硬等不同材質的東西觸碰寶寶,讓他能夠有不同的觸覺刺激。 2.發展交往能力 這是寶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也是寶寶進入社會的開始。爸媽要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寶寶接觸同齡寶寶和成人,鼓勵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大方說話、行事有禮;並創造機會,例如鼓勵寶寶正確稱呼客人、給客人倒茶等。這樣不僅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提高自信心,而且為人際交往打下了基礎。 3.培養觀察、提問的能力 教寶寶學會看世界。從衣食住行、花草樹木、磚瓦泥石等日常所見來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並能夠即時地對寶寶的提問作出回應,例如寶寶指天上的星星,爸媽就要立刻告訴他星星的各種概念,將物與概念對應起來。等寶寶再大些,觀察的事物更多了,就要引導他進行思考提問,刺激他認識世界的強烈欲求。 4.進行體能活動 平時多帶寶寶進行運動或活動,例如新生兒期開始學游泳、1歲半左右學爬階梯、跑步等。爸媽要提高寶寶的體能訓練,讓寶寶在擁有健壯體格的同時,還可培養大膽勇敢的品格。 5.勞動及勞作訓練 人的成長是需要勞動和勞作的。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動手能力卻很差,其原因在於爸媽的溺愛剝奪了寶寶的動手權力。所以爸媽要鼓勵寶寶培養自我服務的能力,將寶寶能力所能及的動手權力還給寶寶,讓他在做家事、收東西、玩玩具中體會創造的快樂。 6.培養口語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巴甫洛夫將語言稱之為「人類獨有的第二信號系統」。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語言的信息量,將足夠的語言資訊輸入寶寶的大腦;要經常且大量的對寶寶使用語言,例如每天花20分鐘給寶寶朗誦故事、為他說明所見所聞。 7.學會音樂、舞蹈 這是美育教育的範疇。爸媽與寶寶一起欣賞優美的音樂、寶寶唱兒歌、打節拍、跳舞、律動,讓寶寶在音樂中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而且爸媽會發現,音樂會令寶寶的表情、動作、容貌等透出優雅的氣質。 8.學習藝術 美術對刺激寶寶右腦發育,增強想像力、形象思維力,提高美的鑒賞力有極大的作用。爸媽可帶寶寶參觀攝影展、雕塑展,並對各種工藝品、繪畫、藝術照片等進行討論;家裡的擺設也要有美的講究。慢慢引導寶寶主動去追求及學習藝術。 9.給寶寶良好的玩具觀 玩具有好多種,如果是買來的,爸媽不要買了之後直接丟給寶寶就不管,也不要認為玩具只是消磨時光,爸媽要陪著寶寶一起玩;生活上的用品往往也是寶寶眼中的玩具,例如鍋子、鬧鐘、尺等;而最好的玩具則是爸媽和寶寶一起製作的玩具,例如風箏、風車、燈籠等,寶寶會更有興趣。 購買玩具時注意事項 0~1歲:可購買感知、觸摸型玩具。色彩鮮豔、音質優美、便於抓握丟擲,但不要太小以免寶寶誤吞。 1~2歲:可購買拖拉型玩具和可訓練雙手精細動作的玩具。 2~3歲:可購買激發想像力的玩具。例如小食具、積木、拆裝玩具。 3~4歲:可購買智力玩具。如七巧板、小算盤、拚圖等。 10.參加親子教育 參加社區或學校舉辦的親子活動,團體生活中可訓練合作、競爭等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同時也能了解孩子在人際中的表現,而給予建議。 11.走進大自然 大自然是嬰幼兒的精神營養之源,是融合智育、美育、體育於一體的大教室,寶寶在大自然環境裡可以學習種花草樹木、觀察氣象等,同時,對萬物產生愛護的心理。 12.瞭解社會 帶寶寶去工廠、博物館、名勝古蹟等地方,接受人文教育,擴充見聞。見多識廣的寶寶更加聰明。 13.提前識字及閱讀 爸媽可結合與寶寶生活有聯繫的事物,進行識字教學;寓識字於遊戲之中;製作各種專門的識字卡片等,並陪寶寶一起看繪本講故事。 14.建立空間、時間、數的概念 讓寶寶了解內外、上下、立體、平面、形狀等各種有關空間的概念;並教導他了解早上應該做什麼、晚上又該做什麼,逐漸建立良好的作息;從日常生活中給予數的概念,例如一個蘋果、二雙鞋子。 15.其他活動 爸媽也可因個人條件提供給寶寶獨特的生活經驗,例如攝影、釣魚、種花、養魚等。這些活動既可拉進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寶寶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 轉貼至聰明寶寶電子報

寶寶長牙需知

2007年02月05日
公開
49

※長牙是嬰兒生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通常過程很順利,但有些嬰兒長牙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如發燒、拉肚子、脫水現象、流口水、皮膚起疹及腸胃不適等。所以當嬰兒長第一顆牙的時候,父母親是既欣喜又擔憂。 寶寶長牙的居家護理 1. 多數的嬰兒在幼兒4個月-1歲間會萌發第一顆乳牙,但2-16個月開始長牙均是常見現象。 2. 早產兒的萌芽較晚。 3. 寶寶長牙時常伴隨不安、急躁、失去食慾或夜間哭鬧,通常會喜歡咬玩具,手指,口水特別多,甚至為清理喉嚨而咳嗽。 4. 長牙的局部區域,牙齦會腫脹,顏色較為藍紫色,這些症狀在長第一顆牙時最不舒服。 5. 減輕長牙帶來的不舒服,需常換圍兜,保持乾燥,避免皮膚起疹子,還要轉移其注意力。輕輕搖晃及擁抱他,或者拿固齒器讓他咬,都可以有效減輕不適的症狀。 6. 在長第一顆牙後就不可以使用固齒器,以防咬破後內部液體流出,應改用乾淨的冰毛巾之類的物品替代。 嬰兒牙床若有特別紅腫、局部發燙甚至化膿,則是感染徵兆,需及早就醫。 寶寶長牙的訊息: 一:口水成「災」 寶寶長牙時期也正逢學習咀嚼動作的時候,唾腺也逐漸開始發育,在吞嚥動作不成熟的情況下會使分泌唾液的量大於吞下去的量,再加上寶寶長牙所造成組織腫脹的疼痛感,會促使唾液分泌產生潤滑作用以降低牙痛不適感,因此這時期的寶寶常會有口水流不停的現象,家長便要注意勤加幫寶寶擦拭,也可以圍上圍兜,避免口水蔓延周圍的皮膚造成濕疹的情形。口水流多時也要記得替寶寶補充適當的水分。 二:牙床疼痛導致情緒及食慾問題 當牙齒要突破牙肉長出時,會因腫脹而感到疼痛,尤其在長第一顆牙時會最為明顯,因此寶寶容易哭鬧、睡眠中斷、情緒不安急躁、胃口降低,甚至抵抗力較弱而容易遭受感染。爸比媽咪可以用紗布沾冰水,幫寶寶擦拭、按摩紅腫的牙肉,以減輕他的不適,或是利用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胃口不佳時則可以準備一些如布丁、優格等較冰涼、容易入口的食物。不過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給予適當的關懷,多安撫寶寶的情緒,溫暖的呵護會是最好的良方。 三:亂咬東西 許多家長可能會發現長牙的寶寶突然變得很愛亂咬東西,拿在手上的東西經常往嘴裡送,為考量到衛生及安全的問題,爸爸媽媽可以替寶寶準備固齒器或是相似功能的玩具,也可以利用較硬的蔬果讓寶寶囓咬,但是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噎到的可能性,家長最好在一旁照護。而平常一些容易被寶寶誤食吞入的小東西,如鈕釦、堅果類果仁、銅板、小珠子、螺絲釘等等,都要安置在抽屜、高處等寶寶不易伸手拿到的地方,避免因哽到而窒息的情況發生。 發燒,也是長牙惹的禍?! 其實長牙和發燒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主要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免疫力開始下降,一般來說會較容易感染,而長牙時期的寶寶因為磨牙緣故常會亂咬東西,如果接觸的東西較不衛生便有可能因而感染生病,才會產生發燒或是腹瀉的現象。因此當寶寶出現發燒的情況應儘快就醫,而不是歸咎於長牙而忽略它。 寶寶長牙也會拉肚子?! 換個角度來看,這個時期的幼兒因為好奇心強,喜歡抓了東西就往嘴裡塞,再加上副食品的嘗試和增加,使得寶寶容易發生腹瀉的情形,此外,也由於唾液腺的發達,所以容易導致口水不停的直流。而六個月後的幼兒,因來自母親的抗體功能減弱,漸漸失去保護,進而容易受病菌感染後造成發燒,這些現象,常與「長牙」重疊,所以往往會被認為與「長牙」有關。 長牙時抵抗力會較弱嗎? 有些小孩長牙時很不舒服,最主要是因即將長出的牙齒,其周圍有大量的液體及壓力而造成牙床腫脹不適。除了有輕微發燒、拉肚子、口水多等現象之外,嬰兒因牙床不舒服而易哭鬧,影響正常睡眠以及胃口不佳、抵抗力因而減弱,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處理不適症狀的方式 對於長牙之不適,可依症狀給予適當的處置。對於牙床的腫脹可給予橡皮製成之玩具,讓嬰兒拿到口中咬,具有按摩牙床的功用,此外還有一種內裝有水的塑膠玩具 (Teething Ring),將此種玩具置於冰箱內冷卻後再給予嬰兒咬,可達到按摩及冰敷腫脹牙床的雙重功效,有助於症狀的緩解。另一種方式為用紗布沾冰水擦拭腫脹的牙床。注意適量水份的補充,必要時依醫師指示給予不含阿斯匹靈類之鎮痛解熱劑。如症狀持續24小時以上,嬰兒就應帶給小兒科醫師檢查看,是否是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疾病。 長牙的順序 寶寶一般在6至8個月時就會開始長出乳牙,但有時還是因人而異,不需因較晚或較早而感到憂心;另外長牙雖然也有先後順序可循,但同樣也有不一定的情況發生,只要寶寶的牙齒發育正常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你可以參考下列長牙的階段: 1.上下排中乳門齒---四至六個月左右 2.上下排側乳門齒---六至八個月左右 3.上下4顆前乳臼齒---一歲左右 4.上下4顆乳犬齒---一歲半左右 5.上下四顆後乳臼齒---二歲左右 如果寶寶遲至一歲半都還未長牙,就有可能是異常現象,應儘快帶寶寶就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乳牙的萌發 乳牙總共有20顆,將口腔分為上下左右四個區域,每一區域有5顆牙,亦即正中門齒、側門齒、大齒、第一臼齒、第二臼齒。一般第一顆乳牙大約是在4個月至1歲間會長出來,如超過13個月仍未長牙就應帶給牙醫檢查。 從6歲開始 乳齒開始鬆動脫落 換生恆齒 最早長出來的是第一大臼齒 因為大部分都在6歲時長出 所以俗稱為"六歲臼齒"或"六歲牙"其他恆齒也按照順序繼乳齒的脫落而長出 到13∼14歲時完成恆齒的生長 19∼30歲之間 上下智齒長出 32顆永久齒就完全長齊了[但也有人終身不長智齒] 通常超過1歲仍未長出第一顆乳牙,稱為「乳牙晚出」。 「乳牙晚出」常見的原因是患了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全、骨化不全症候群、維生素D缺乏、染色體疾病或腦下垂體疾病等。不過,通常這些寶寶除了牙齒之外,還會出現其他臨床現象。 所以,如果您的寶寶發育、發展正常,沒有特別的疾病,即使長牙晚些也不必擔心。 建議您: 平時讓寶寶多曬曬太陽,以促進鈣的吸收。還可以讓寶寶吃些較硬的食品,如餅乾、小薄餅,以刺激牙床而利於出牙。 此外,您可以帶寶寶到健兒門診做健康檢查,許多先天和後天影響牙齒發育的問題都可以跟醫師討論。 如果超過1歲半寶寶還是沒長牙,可以考慮照X光片,以明確牙床內有無牙胚,如果有牙胚,遲早會出牙,如果沒有牙胚,就要考慮無牙畸形的問題了。 也有極少數嬰兒一出生或出生數天內口腔中(尤其是下牙床)就長了白白的牙齒,這就是所謂的出生牙或新生牙,也就是俗稱的「鬼牙」。其實這大部份是「早產」的乳牙,亦即尚未發育完全就長出來了,所以這種牙齒往往在牙床上搖搖欲墜。發生這種情形時家長不必驚慌,只要將嬰兒帶去給牙醫檢查即可。如果出生牙或新生牙造成餵奶的不便(會弄傷舌頭或媽媽的奶頭),或擔心牙齒被嬰兒吸入時就必須將這顆牙拔掉,並且要有心理準備將來乳牙會缺牙。 乳牙健康TIPS 1.乳牙保護從孕期開始。 在乳牙釉質的鈣化期,即懷孕4個月到嬰兒出生後第一年,孕媽咪要注意補鈣,並拒絕吸煙或遠離二手煙。醫學研究表明,孕媽咪經常吸煙或被動吸煙,會導致胎寶寶頜面部或口腔發育畸形,引發出很多牙齒問題和牙周疾病。此外,孕期一定要慎用藥物。很多藥物對胎寶寶的口腔和牙齒發育有害。 2.盡量採取母乳餵養。 寶寶有力吸吮母乳的動作,有利於頜面正常發育。人工餵養如果人造奶嘴使用不當,極易造成面部和牙頜異常,必須人工餵養時,應選擇模仿乳頭仿真設計的奶嘴。盡早訓練寶寶使用杯子和碗筷進食,避免形成對奶瓶的依賴性。此外,母乳還可抑制細菌在牙齒上繁殖,防止牙齒腐爛。 3.媽咪應積極治療齲齒。 媽咪患齲齒,寶寶也易患齲齒。因為,齲齒是細菌感染,媽咪可能會通過給寶寶餵飯、餵水感染他們。 4.避免不正確的哺乳姿勢。 人工餵養時,寶寶吃奶的姿勢、奶瓶的位置、奶嘴孔大小,都對牙齒發育影響很大。媽咪一定要注意採取正確姿勢,使寶寶吮吸時下頜前伸運動近似於吮吸母乳,不影響下頜骨正常發育,避免引起寶寶牙頜畸形。 5.控制寶寶吃糖。 斷奶後,每天飲食中要有五穀雜糧、牛奶及奶製品及蔬菜和水果,牛奶中盡量不加糖;多喝白開水,少喝糖分高的飲料。為寶寶提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練習咀嚼,如蘋果、小紅蘿蔔、黃瓜、玉米等。尤其是新鮮水果,咀嚼時間越長,唾液分泌越多,增多的唾液會把牙齒清洗乾淨,同時增強咀嚼功能。 6.定期檢查,有問題及早治療。 避免寶寶經常做吮指、吮唇、吐舌等動作。尤其是4歲以後,一定要徹底糾正吸吮安撫奶嘴的習慣。寶寶出現小乳牙早失時,趕快帶到牙科做牙齒間隙保持,不然會影響恆牙的發育和萌出,出現反頜、牙列擁擠、牙齒錯位等情況,也應及早去口腔科,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盡快矯正過來。總之,要經常檢查寶寶的牙齒,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盡早上醫院治療。 不管是長牙時期或是乳牙時期,口腔及牙齒的清潔保健也是奠定恆齒發展的基礎,因此在乳牙尚未萌發前,家長可在餵食完畢之後,以紗布或棉花棒等用溫開水沾濕,幫寶寶清潔口腔;而當寶寶乳齒開始萌出之後,便可以開始幫寶寶刷牙,等到孩子成長至2~3歲時,便可以開始教導他獨立刷牙,但由於其手部動作還不太靈活,家長起先可以從旁協助或是幫他再刷一遍,以免無法徹底刷淨口腔內的食物殘渣而造成蛀牙的情形。

易過敏食物總彙

2007年01月26日
公開
45

●易過敏食物:最好一歲或一歲半之後再給予 -水果類:柑橘類(柳橙、橘子、葡萄柚等)、草莓、奇異果、芒果、蕃茄、香蕉、哈密瓜、椰子 -蔬菜類:玉米、竹筍、茄子、芋頭、香菇、芹菜、芥菜、殘留農藥的蔬菜 -豆類:大豆、黃豆(豆腐、豆漿、豆花、豆乾、豆奶等)、碗豆 -奶類:牛奶、羊奶、乳製品(奶油、布丁、冰淇淋、優酪乳、乳酪、起司等) -蛋類:蛋白、蛋製品(蛋糕、沙拉、美乃滋等);(蛋黃可於八個月後,由少量開始給予) -五穀類:小麥(麵粉製品、麵條)、蕎麥、全麥、麥粉、烘培類食品、芝麻 -堅果類:花生及花生製品(花生醬、花生油等) 、杏仁、核桃、腰果、胡桃、栗子等 -肉類:豬肉、牛肉 -海鮮:有殼海鮮(蝦、龍蝦、螃蟹、蛤蜊、蚌、貝類等)、鱈魚、鮭魚、不新鮮的魚 -含咖啡因類:巧克力、咖啡、可可、茶、可樂 -其他:肉桂、芥末、酵母、醬油、人工食品添加物(人工色素、防腐劑等)、含酒精飲料或食物 PS. 1.可能造成過敏的食物,可能以不同的名字出現在包裝上,常見的包括: -小麥粉:粗麥粉、細麥粉 -蛋白:白蛋白 -乳製品:乳清蛋白、酪蛋白、酪蛋白酸鈉 2.仔細閱讀食品包裝上的標示,才知道吃進的東西是什麼: -可可亞粉、含奶油的食物、肉汁及一些醬汁都含有牛奶 -麵條與各種形狀的義大利麵中都含有小麥,有時還有雞蛋 -罐頭湯可能含有小麥和乳製品 -大部分的麵包都含有乳製品 -人造奶油通常含有乳清蛋白 -熱狗、冷盤切片、『非乳製品』點心含有酪蛋白酸鈉 ●較不易過敏食物: -水果類:蘋果、梨子、葡萄、芭樂、水蜜桃、木瓜、棗子、酪梨、小紅莓、杏桃 -蔬菜類:胡蘿蔔、南瓜、地瓜、地瓜葉、青江菜、空心菜、高麗菜、莧菜、花椰菜、萵苣、蘆筍、甜菜 -五穀類:米 -肉類:雞肉、火雞、羊肉

咳嗽時飲食注意事項~

2007年01月24日
公開
28

BBH 娃娃園地 當時娃娃因為感冒引起諸多症狀~其中大部份症狀都好了…唯獨咳嗽卻是一直不會好!詢問過醫生才知道,原來在有咳嗽的現象時要注意的飲食習慣有這麼多…希望在此分享讓所有媽咪們參考! 1、大家都知道的~不能吃辛辣(薑、蒜、韮菜、辣椒)請於做菜時儘可能的拿"洋蔥"來代替佐味。當然白蘿蔔與竹筍也是要忌口的。 2、冰、冷的食物、飲料也是大家都知道要忌口的。 3、果酸的刺激最會誘發咳嗽現象… 能吃的水果只有這八種:木瓜、哈密瓜、香瓜、水密桃、龍眼、棗子、釋迦 4、真正要分享的來囉~~~ 醫生說在咳嗽的過程中往往會忽略了對水果種類的選擇,因為造成久咳不癒的現象~持續不斷!事實上不是只有吃甜的水果就沒有果酸的刺激…進而以為這樣不會引發咳嗽…因為再甜的水果其中仍有果酸的成份!只是那些會引起更嚴重的咳嗽~大家都忽略了! ***其中蘋果、葡萄、香蕉、鳳梨、芒果都是不能碰的*** 尤其是葡萄最會引發咳嗽了,甚致讓咳嗽更為嚴重! 上次娃娃就是吃了很多"超甜"的葡萄~咳了快三個星期呢! 醫生也說~只要你想知道哪些水果含果酸…只要將"問題水果"用水煮過以後…請嚐嚐看煮出來的水~是酸、是甜馬上答案揭曉。非常簡單的方法就能讓你清楚明白什麼樣的水果可以吃?什麼樣的水果要等咳嗽痊癒時才能吃了… 這也就是"再甜的葡萄"也是咳嗽時不能碰的原因了。

嬰兒學爬階段

2007年01月22日
公開
54

(一)發展時機:   八∼九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為俯爬以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寶寶在八個月左右時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以同手同腳的移動方式進行,之後會   分緩慢。在九個月大時,身體才能慢慢離開地面,採兩手前後交替的方式,開始順利的往前爬行。   (三)所代表的意義:   爬行是所有粗動作發展的基礎,讓孩子爬行幾個月的時間是有許多好處的。首 還會左右轉動,這樣的舉動對頸部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幼兒爬行時用手腕支撐身體重量,能訓練手腕的力氣,對孩子未來拿湯匙吃飯、拿筆塗鴉都有所助益。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更可訓練寶寶膝、臂動作的協調與四肢關節的靈活度。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有些寶寶在爬行時出現用一腿爬行來帶動另一腿的方式,如此易讓父母誤以為寶寶另一腿發育不良,劉士嘉醫師指出,會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嬰兒在剛開始學習爬行時,兩隻腳的力量並不平衡,經常一隻腳較不靈活,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須過度擔憂,然而如果這種狀況維持太久而沒有改進,就要懷疑寶寶可能罹患了肌肉神經或腦性麻痺等異常狀況。爬行最容易發生的是頭部的外傷,當寶寶撞到頭部時,不管當時有無出現不舒服的情形,父母都應仔細觀察寶寶,最好在寶寶睡覺時也能叫醒他2∼3次,看看是否有異狀,如果孩子出現嚴重頭痛、嘔吐、昏睡、抽慉等症狀就要立即送醫,特別提醒父母在發生頭部傷害的三天內,都應細心觀察。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建議父母應儘量把寶寶放在地板上,並利用色彩鮮豔、豐富的玩具或其他有趣的東西,誘導寶寶向前爬行、當寶寶努力爬到「終點」時,父母也別忘了須適時給予鼓勵。此外,為了讓寶寶爬得好,一定要將爬行的環境準備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須軟硬適中,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父母可於地皮上鋪設塑膠軟墊或巧拼地板等輔助用品,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爬行環境。   (六)建議輔助工具:   各式色彩鮮豔的玩具、圖片、軟墊、巧拼地板。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當寶寶到了爬行的階段,容易碰到的危險地方或物品更多樣化了,吳芬芬醫師提醒父母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 1.地板: 水泥、磨石子、磁磚等所鋪設的地板,對學習爬行的寶寶來說,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而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為避免發生危險,可在硬地板上面鋪設軟墊,不過注意要使用厚度較高的軟墊才能發揮功用,並且避免買有很多小花紋的軟墊,以防寶寶將小花紋摳起來吃。 2.桌角、櫃子角: 尖銳的桌角或者是櫃子角,對家有學爬的寶寶來說簡直就是個「危險地帶」,其改善的方式為:最好一律將所有的桌角或櫃子角套上護墊,就算嬰幼兒不慎撞到,也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3.電插座: 寶寶在到處爬行的過程中,可能會爬到插座附近,如不小心留意將有觸電的危險,父母可使用電插座的防護蓋,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裝此一裝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小小孩鼻塞流鼻水時,居家保健療法

2007年01月19日
公開
53

1.儘量不要平躺,頭部保持較高的姿勢。因為平躺時,由於重力的關係,鼻塞會比較嚴重些。 2.可以用熱毛巾,熱敷鼻腔,持續熱敷 5-10分鐘,會改善鼻塞。 3.多喝開水。雖然鼻塞時,小小孩食慾較差,吸奶也較困難,經常吸一兩下,就要停下來用嘴巴呼吸;但是仍然要常給予開水餵食,因為身體水分如果不足,鼻水會更黏稠,鼻塞會更嚴重。 4.使用高濃度的鹽水來噴鼻子。可以到診所、藥局或嬰兒用品店,買一個可以噴鼻子的小塑膠瓶,調配高濃度的鹽水(在1000cc的溫開水中加入27公克的食用高級精鹽),每1-2個鐘頭就給小Baby噴一噴鼻子。如果鼻塞嚴重,甚至每半個鐘頭噴一下都可以。 5.如果鼻水很多,也可以用一般的吸鼻器把鼻水吸掉。不過最好先噴鹽水,等鼻水流出來後再吸。同時使用吸鼻器時,要注意使用的方向:吸左(右)邊鼻腔時,要朝左(右)眼內側方向,不可朝右(左)眼內側方向,以免吸到鼻中隔而引起流鼻血。 6.如果發現鼻腔被鼻屎塞住時,可以用濕的手帕或濕的棉花棒,輕輕的在鼻孔內轉一轉,讓鼻屎先潤濕再慢慢清除。不可用鑷子挾掉,因為乾的鼻屎,通常都會與鼻孔內的黏膜沾黏。用鑷子挾除,很容易使鼻孔內黏膜受傷,不但鼻屎容易再生成,也可能導致流鼻血或發炎。 7.注意溫差的變化。鼻腔通常比較怕冷,所以冷風或冷氣不要直接對著鼻孔吹,當寒流來時,在睡覺時,頸部、肚子、手腳等最好都能蓋住保暖。 8.過敏性鼻炎要控制好。如果有過敏性鼻炎,除了使用藥物控制外,也要注意居家環境,如減少灰塵,避免養寵物等。 9.快速解除鼻塞的噴鼻藥水偶而使用沒關係,不過不可長期持續使用,以免產生依賴及引起反彈性鼻炎,而讓鼻塞更形惡化。 如何解除嬰兒鼻塞的症狀? 小嬰兒鼻塞的呼吸困難,不只造成睡不好哭鬧,吃奶時也會有困難,而引起食慾不佳。在這個時候,媽媽可以用熱毛巾來敷鼻子,或是用嬰兒用棉花棒沾點嬰兒油,輕輕的將鼻屎塊和鼻涕擦乾淨。 冬天天冷利用電熱器來取暖,要注意太熱太乾的空氣,小嬰兒的鼻子會不舒服,房間可以吊兩件剛洗過衣服或是濕毛巾來晾乾,空氣就不會太乾燥了。 嬰兒有嚴重鼻塞時,怎麼辦? 嚴重鼻塞時,醫生有時候會建議寶寶吸一點潮濕的水蒸氣,可以利用浴室放熱水瀰漫的蒸氣,或是使用媽媽美容用的蒸臉器噴出來的蒸氣,吸個三、五分鐘後,再清除鼻涕。這種解除鼻塞不適感的效果,會比光用熱毛巾敷鼻子好很多,並且可以有化痰作用。臨床上,如果鼻塞的程度,會嚴重影響小嬰兒的睡眠或食慾時,可以請小兒科醫師開一瓶含有輕微血管收縮成份的鼻滴劑,在睡前或餵食前15到20分鐘,滴一下嬰兒的鼻子來幫忙,可是使用上不要超過四到五天。口服的抗組織安、偽麻黃素藥物,也會有幫助。一般來說,嬰幼兒的鼻管脆弱狹窄,治療中又很不合作,使用吸鼻子的橡皮管粗到0.35公分,抽吸之間,吸力大時,容易傷到黏膜,抽出血絲,使得黏膜更紅腫,也可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所以,嬰兒的鼻塞,不建議使用抽鼻子的方式。

爬得好才能走得好

2007年01月17日
公開
46

採訪諮詢�邱南昌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 8個月大的萱萱很喜歡到處爬,還會抓起地上的東西就吃,連忙把她抱進學步車內是奶奶的緊急處理方式,但是限制孩子爬,對以後走路的發展並不好,媽媽想趕緊找個方法告訴婆婆。 發展小百科 匐匍前進→學會手腳交互向前→維持身體平衡→順利爬行 6、7個月的寶寶開始會用肚子貼地,像毛毛蟲似地匍匐前進,有的寶寶還會以手肘頂地拖著身體前進。剛開始爬行時,常會倒退爬,或在原地打轉,那是因為寶寶還未能掌握腦和肌肉的協調性,也還沒有方向感。但慢慢地就學會手腳交互向前,以維持身體平衡,大約9∼10個月的寶寶就可以熟練的在家裡四處亂爬了。 學步車影響大動作發展 許多家長擔心地板髒,怕孩子抓地上的東西吃,於是讓寶寶坐在學步車或遊戲床裡,既安心又可以做些家事,但是這樣對孩子的發展好嗎? 邱南昌醫師指出,有些家長為了方便,將還不會坐的寶寶放在學步車裡,結果寶寶整個身體縮彎成「一坨」在車內,沒有機會運用身體的力量學習坐穩,以及減少孩子學習爬行的機會與訓練,嚴重影響孩子的大動作發展。 此外,有些家長還怕地上髒,調高學步車,讓寶寶的雙腳不沾到髒東西,而孩子則會以踮腳的方式來搆著地板、四處走動,影響腳跟與小腿之間的阿奇里斯肌腱的發育,造成踮腳走路的姿勢。家長切勿貪圖方便,而讓寶寶坐螃蟹車,只要將地板清潔乾淨,設一個安全的區域,孩子就能安全自在的學習爬,奠定良好的大動作發展。 爬,奠定走路的基礎 看著萱萱自由自在的在地板上爬,還不時抬起頭來跟媽媽笑,媽媽也跟著心情開朗了起來。雖然初學爬的時候,萱萱的動作很笨拙,手腳僵硬、協調能力也很差,常常小臉啪噠著地,小身子貼倒在地上,但是這些挫折都不會阻擋她爬行的樂趣。 爬行不僅可以加強寶寶頭部、軀幹、腰部、手臂、腿部的力量,奠定以後走路的良好基礎,寶寶的手掌也可因爬行四處探索時,增加觸覺辨別能力,提升精細動作的協調能力,並能增加寶寶的學習能力和成就感。 不要小看幼兒的爬行動作,這可是需要大腦皮質對手和腳上許多肌肉做複雜的協調和控制,這個歷程是漸進式的,由肩膀、手臂到腿和腳,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發展里程碑。 跳過爬行階段的孩子 孩子跳過爬行階段,對發展有什麼害處? 美國研究發現,墨西哥因為天氣炎熱、經濟落後,一般家庭沒有適當的地方讓幼兒爬行,當地的小孩大多在吊床上度過幼兒期,導致他們的大動作發展,比美國孩子落後許多。 這些沒有經過爬行階段的孩子,雖然後來還是會走路,但是主掌走路的基礎神經肌肉,沒有經過爬行的磨練,肢體大動作無法純熟,容易造成日後平衡不良、走路不穩或容易摔倒的情形。 給寶寶一個優質的爬行空間 寶寶開始會爬時,提供一個乾淨、安全的空間是非常重要的,爸媽需先檢視家中的環境,才能讓寶寶爬得更安心。 Step1 先蹲下來,用寶寶的角度來檢查家中的環境和家具、裝潢布置,是否乾淨、安全。 Step2 幫電線插座套上安全防護蓋,妥善收拾好雜亂的電線,不要讓幼兒拉扯玩弄。 Step3 徹底檢查地板上、低矮櫃上,是否有可能被寶寶撿食的物品?例如:小釦子、小物件要隨時撿起。藥品、殺蟲劑、清潔劑都要放在寶寶拿不到的高處,並將櫃子上鎖,樓梯口也需設置柵欄,以免發生危險。 爬行遊戲好好玩3 Tips 當寶寶熱衷於爬行時,爸媽可以適時引導,提升練習爬行的興趣。雖然說爬行是幼兒重要的發展階段,但每個幼兒發展的順序和快慢都不相同,大多數的幼兒先會爬才會站,但也有的寶寶是先學會站,再回過來學爬,寶寶想站,就表示他手臂和膝蓋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壯,可以靠自己的四肢扶著東西站起來,爸媽不要因此而過度擔心。 Tips1 當寶寶還只會坐著或趴著時,可以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改變姿勢、向前移動身體。 Tips2 當他開始向前爬行時,誘導他向後轉身爬回來。 Tips3 到寬闊的沙灘、或在軟軟草地鋪上墊毯,讓他爬一段遠距離,可訓練他爬行的能力。

育兒觀念「對」、「錯」大公開

2007年01月15日
公開
44

經常聽到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煩惱的不是寶寶,而是幫忙照顧或熱心提供育兒主意的長輩。當長輩的意見碰上新手媽媽的看法,到底哪些育兒觀念該舉「O」,哪些又該舉「X」呢? 文�劉繼珩 採訪諮詢�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 來自於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環境,晚輩跟長輩之間會有代溝,在所難免,而消弭代溝的不二法門,就是平時多溝通。新手媽媽可以蒐集一些科學新知,讓長輩更新上一代遺留的錯誤觀念,同樣地,新手媽媽也能從長輩的經驗談中,獲得有用的資訊,豈不一舉兩得! 溝通技巧:先接納再改變 新手媽媽想要說服長輩,認同自己的育兒方法,首先要先了解長輩的個性、習慣和觀念,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果真的和長輩意見相左,不要馬上直接推翻他們的看法,給老人家「年輕人都是這樣」的刻板印象,也不要一味認為老舊的觀念沒有用。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建議新手媽媽,不妨先從自己能接受的觀念做起,先讓長輩覺得他的意見有被尊重和接納,等到下次提出自己的新觀念時,長輩也較能將心比心地接受。 長輩、新手媽媽,誰說得對? 【飲食篇】 A.長輩說:泡奶要用很熱的熱水沖泡,才能達到消毒的效果。  媽媽說:泡奶不需要用太熱的水。 ※醫師解答:奶瓶必須單獨使用沸水消毒,而不是利用泡奶的熱水消毒。一般泡奶的水溫大約為攝氏38℃,這樣的熱水並不能達到消毒的功用,如果泡奶的水溫超過40℃∼50℃,寶寶喝奶時,咽喉易被燙傷。 B.長輩說:食物要先嚼爛再給寶寶吃,寶寶才不會噎到。  媽媽說:這樣很不衛生,寶寶容易生病。 ※醫師解答:以前因為沒有食物攪拌器,所以照顧者會採取用嘴巴嚼爛食物的方式餵食,但是現在已經不需要再用這種方法了!人體的口腔中有很多細菌,長輩如果先把食物嚼一嚼,再餵寶寶吃,容易傳染A型肝炎或感染其他疾病,這樣的飲食習慣非常不衛生,最好能避免。 C.長輩說:雞蛋營養豐富,寶寶一可以吃副食品就要多吃蒸蛋。  媽媽說:不是每個寶寶都適合吃雞蛋。 ※醫師解答:副食品可從寶寶4個月大起開始添加,但是必須等到寶寶8∼9個月大之後,才能在副食品中加入雞蛋,尤其是過敏體質的寶寶,更要到1歲以後再添加為宜。雞蛋中的蛋白質,的確最適合人體吸收,可以多加攝取,但也不能一天到晚都吃蒸蛋,菜色必須多樣化,才能增進寶寶的食欲。 D.長輩說:半夜要叫寶寶起來喝奶,他才不會餓到。  媽媽說:半夜讓寶寶好好睡覺比較重要。 ※醫師解答:對寶寶而言,睡比吃重要,而且睡眠還能幫助1歲以前寶寶的腦部發育。如果是新生兒,腦部發展尚未開始,當然必須2∼3個小時餵一次奶,但是當寶寶漸漸長大之後,睡眠時間就要拉長,千萬不能讓寶寶白天睡覺,晚上、半夜才起來進食,這樣不但會破壞睡眠品質,也打亂了生理時鐘,寶寶應該從小就建立正常的作息。 E.長輩說:睡前要吃飽飽,半夜才不會肚子餓。  媽媽說:吃飽就睡有傷腸胃,也不易入睡。 ※醫師解答:寶寶和大人在飲食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宵夜。因為寶寶正在成長,需要較多營養,睡前可以吃些點心,但是不能吃完馬上睡覺,必須間隔半小時左右再睡覺。也不要讓寶寶吃太飽,大約6∼7分飽即可,只要讓身體保持足夠的熱量就OK了,當然體重過重的寶寶就要稍加控制了。 F.長輩說:寶寶哪有吃不下的,要吃越多越好。  媽媽說:寶寶吃不下,不要勉強他吃。 ※醫師解答:每個寶寶的體質都不同,有些人只要一點點食物,就能滿足其發育需求,所以不需要強迫寶寶吃很多,也不能用大人認為的份量,來評斷寶寶吃的多還是少,應該依照身體的發育情況,再來評估寶寶是否吃得足夠。 【生活篇】 A.長輩說:尿布不用常換,等全濕了再換就好,不要浪費。  媽媽說:寶寶的尿布應該隨時保持乾爽才對。 ※醫師解答:尿布應該適時更換,濕答答的尿布不只成了寶寶活動時的負擔,尿布疹也會找上小屁股。現在市售尿布的吸水力都不錯,所以也不需要尿了一次就換,更換前可先摸摸寶寶的尿布,若感覺有點濕濕的,就必須換新尿布了。不過基本上,還是要以寶寶的尿量為準,如果一次尿量很多,當然就要馬上換新了。 B.長輩說:寶寶不知道冷熱,就算天氣暖和也要多穿幾件衣服,以免著涼。  媽媽說:寶寶不用穿太多,會很熱。 ※醫師解答:寶寶的汗腺發育尚未完全,還不太會排汗,大人比較不容易察覺寶寶感到熱,因此經常誤以為寶寶怕冷,而多穿了好幾件衣服。一般來說,可以寶寶手腳的溫度做為冷熱的判斷: 【手腳冰涼】表示穿得不夠,必須加件衣服。 【體溫升高、煩燥不安】表示寶寶已經在喊熱了,可別等到寶寶流汗了,才認為他很熱。添加衣服的原則,以比大人多一件為準。如果大人穿著短袖,卻把寶寶包得密不透風,絕對是錯誤示範。不過寶寶也不能穿太少,天氣涼或在冷氣房內,還是要記得為他多加一件衣服。 C.長輩說:反正寶寶還不會看電視,抱著他自己看電視也沒關係。  媽媽說:電視會影響寶寶發育,少接觸為妙。 ※醫師解答:寶寶的視力雖然還無法精準地看到物體,但是已經有模糊的影像,並不是完全看不到。現在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電視,保護眼睛是必要的工作,所以盡量不要讓還小的寶寶看太多電視。長輩若是邊哄寶寶睡覺邊看電視,主要受影響的是寶寶的聽覺,因為電視的聲音會干擾睡眠,所以如果對外界聲音很敏感、很容易驚醒的寶寶,應盡量避免這樣的做法;反之,如果寶寶平時接收聲音的刺激較少,則可以利用電視的聲音刺激聽覺。 D.長輩說:寶寶一發燒就要看醫生,不然會燒壞腦袋。  媽媽說:發燒是正常現象,不用太緊張。 ※醫師解答:生病引起的發燒,一定要至醫院就醫,時間拖久了,很可能導致腦膜炎。然而很多時候,長輩認為的發燒,其實只是寶寶體溫升高,並不是生病了,這時應先檢查,是不是衣服穿太多、環境太悶熱,或是活動力過多所致。如果是這些原因造成的發熱,可以先簡單處理一下,例如:脫一件衣服、調整環境溫度,或喝點水休息一下,體溫應該就會降低。假使體溫還是居高不下,還是必須由醫師診斷。 【教養篇】 A.長輩說:寶寶一哭不能馬上安撫,不然以後會很難帶。  媽媽說:寶寶哭了我好心疼,當然要安慰他。 ※醫師解答:因為寶寶還沒有獨自生存的能力,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害怕被拋棄是正常反應,一怕自然就會哭,當然若是因為身體不適,哭更是他表達感覺的工具。寶寶會哭,必然有其原因,所以大人必須幫助他找出問題所在。如果寶寶不是因為病痛而哭,大人可以用安撫的語氣跟他說話,雖然他還聽不懂,但卻能分辨聲音的頻率高低。當寶寶知道大人是在安慰他,而不是責怪,心情上將得到紓解,這對於日後的情緒發展,有很大助益。所以寶寶一哭,安撫他是必要的動作,給予一個擁抱,讓他獲得溫暖和安全感,將有助於身心發展。 B.長輩說:寶寶亂丟東西沒關係,不要管他,反正他還小、不懂事。  媽媽說:寶寶不可以那麼任性、沒規矩。 ※醫師解答:基本上,1歲以前的寶寶亂丟東西,大多是覺得好玩,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因為當他丟了東西,就會有人過來,寶寶會覺得這是一個能夠吸引注意力的方法。這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撿起他丟的東西,問他「你怎麼了?發生什麼事啦?」接著把東西收起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如此一來,寶寶很快就忘記這件事,也不會認為丟東西是他能引起注意必須做的事。等到3∼4歲後,寶寶會因為生氣、憤怒而亂丟東西,這時就必須制止,對他曉以大義,並給予適度的處罰。 【休閒篇】 A.煮飯時 長輩說:我在廚房煮飯,把寶寶放在客廳,或讓他睡覺就可以了。 ※醫師解答:不管大人要做什麼事,都不能讓寶寶離開視線,即使寶寶在睡覺,也不能把他單獨留在家裡。其實寶寶的知覺非常敏銳,一旦屋子裡沒有人,他馬上就會醒過來哭鬧,這時要是沒有人安撫,很難預料會發生什麼危險的事。 另外,煮飯時最怕的就是寶寶碰到滾燙的飯菜或鍋子,所以桌子最好不要舖桌巾,以防寶寶拉住桌巾角,將食物翻倒,造成燙傷的悲劇。 B.串門子時 長輩說:鄰居家有大小孩,讓寶寶跟他們一起玩就省事了。 ※醫師解答:串門子時當然不能把寶寶放在家哩,要帶他一起去。但是在愉快聊天的同時,也必須隨時注意寶寶的一舉一動,也許鄰居或朋友家中,有大孩子會跟寶寶玩,但也千萬不能就此放心,只顧著說話,而忘了注意寶寶。如果必須出門很長一段時間,最好能請別人暫時照顧,避免一心兩用造成危險。 C.外出散步時 長輩說:多帶寶寶四處走走,讓他見見世面是好事。 ※醫師解答: 【戴口罩防廢氣】1歲以前的寶寶,外出散步以坐手推車居多,不過現在空氣污染嚴重,馬路上車子排氣管所排放的廢氣,剛剛好都被寶寶吸進去了。這時可別以為把手推車上的罩子拉上就沒問題了,因為當髒空氣被悶在一個密閉空間中,廢氣濃度更高,對寶寶更加有害。不妨替寶寶戴上口罩,減少吸入髒空氣的機率。 【早晨時散步佳】散步時間最好選在早晨,趁著人車還不多時出門,較能避免空氣污染。路線則盡量以車少的路段為主,但也不要因此都走小巷子,因為巷子通常較窄,車子經過時很容易擦撞到手推車,若是不小心被撞到可就得不償失。此外,防曬工作也要確實做好,別以為寶寶就不需要防曬,寶寶細嫩的皮膚可是更需要保護喔!

對付厭奶寶寶,媽媽有一套!

2007年01月12日
公開
50

對付厭奶寶寶,媽媽有一套! 文 / 陳染秋、周玗玗   厭奶多半不是生病,但是寶寶有厭奶問題,經常會讓爸媽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只要掌握一些重點方法,就能讓寶寶重新愛上牛奶。 厭奶可分為兩類:生理性厭奶和病理性厭奶。大多數寶寶屬於生理性厭奶,醫生們普遍認為生理性厭奶無需治療,只要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痊癒。可是眼見著寶寶每日奶量攝取不足,爸媽的心情焦急萬分,總希望能有解決的辦法。 對付注意力分散型的厭奶寶寶 到了喝奶的時間,小傢伙還沒有餓的感覺,抱來喝一會牛奶,只要聽見絲毫動靜,小腦袋就開始左右晃動,眼睛也東張西望,甚至不肯繼續喝奶了;喝奶的時候,吃吃停停,猶如跑「馬拉松」;或是全身扭來扭去很不安份。 聰明媽媽絕招1:消除來自外界環境的干擾 餵奶時盡量房間裡只有媽媽和寶寶,平時有很多人陪著寶寶玩耍的家庭,在寶寶喝奶的時候,其他的人可以暫時迴避一下,或是把寶寶帶到沒人的臥室。 餵奶的環境光線可以暗一點,最好沒有嘈雜聲音的干擾,對於超級敏感的寶寶,喝奶的時候甚至可以暫時拔去電話線、關掉手機。 聰明媽媽絕招2:調整寶寶情緒 適時調整寶寶的喝奶情緒,在餵奶前一段時間,不要讓寶寶做劇烈的運動。最好在每次喝奶前的半個小時,讓玩得很興奮的寶寶慢慢安靜下來,等寶寶到了喝奶時間,比較能進入狀態。 聰明媽媽絕招3:建立規律性 玩一些有助於集中注意力的小花招,如用歌聲吸引他,久而久之就會摸索出規律,例如哪些歌對哄他喝奶有效果,哪些會起相反的作用;或者利用小道具例如一塊小方巾、一個舊奶嘴或者一個舊奶瓶!仿佛進行一個固定儀式,發現幾個能讓寶寶握著就能安心喝奶的道具,等到喝奶時就拿出來,讓寶寶安心進食。 聰明媽媽絕招4:舒適的喝奶氣氛 選擇讓寶寶舒適但手足受到一定限制的餵奶姿勢,因為舒適而受限制的姿勢能讓寶寶具有安全感。此外,媽媽的情緒要放鬆,如果媽媽緊張、焦慮,寶寶會有所感應,從而也感到緊張,影響喝奶!如果喝奶的時候,母子能保持平靜溫和的眼神交流,寶寶會更專注! 對付不喜歡牛奶型的厭奶寶寶 寶寶添加副食品以後,會發現原來世界上有那麼多好吃的食物,牛奶的吸引力就大不如前了。 聰明媽媽絕招1:把牛奶藏起來 通常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當吃一些優酪乳,既能和平時吃的牛奶錯開口味,也能做到調整腸胃菌群的作用,對於有便秘情況的寶寶效果更好! 用牛奶和其他材料搭配出好吃的食物,例如水果牛奶、奶麵包粥、奶蒸蛋等等。主材料都是牛奶,但味道和食用的形式能讓寶寶覺得有新鮮感。 選擇一些營養成分和牛奶比較接近的食物,通常也能作為牛奶的替代品,例如豆製品、優酪乳、乳酪,用這些材料做一些寶寶愛吃的美食,等寶寶胃口打開了,慢慢地也會重新找回對牛奶的興趣! 聰明媽媽絕招2:做個好廚師 寶寶攝取的食物種類一多,營養的來源也就增加。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用在寶寶身上也行得通!奶量不足就更要用其他食物來補充。例如平時多熬煮一些口味好的鮮湯,如排骨湯、雞湯、魚湯等等,不要加鹽,可分成小份凍在冰箱裡備用,用來做蛋羹、麵條、稀飯都很好。 對付食慾不振型的厭奶寶寶 多數寶寶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狀況,對吃什麼都沒太大興趣,似乎永遠不餓。這種情況,首先要排除掉吃太飽的問題,如果腸胃方面也無異狀,那就可以想點招數來對付。 聰明媽媽絕招1:拉長兩餐飲食的時間 可以根據月齡的不同安排喝奶和吃副食品的時間,餵食不要過於頻繁,在喝奶前1個小時不要給寶寶吃東西,水份也不要喝得過多。 如果寶寶不肯吃,注意補充水分,喝一些開胃健脾的水,例如山楂水、番茄汁等,只要寶寶有吃,吃多吃少不要太過介意。如果寶寶表現出肚子餓,媽媽也不要欣喜過度,應保持一定的規律,不可一下子又給寶寶塞一堆牛奶和別的食物。 聰明媽媽絕招2:增加寶寶運動量 經常帶寶寶出門走一走、動一動,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真的有所不同!即使在室內活動時,多使用一些工具,例如嬰兒健身架、大龍球等,花一些時間練習寶寶運動的習慣,例如洗完澡可以做做按摩撫觸,或是帶寶寶做嬰兒體操都很不錯。 聰明媽媽絕招3:留意食物成分 看看寶寶吃的東西裡,有沒有什麼難以消化的成分,食物比較難消化,就會影響之後的喝奶胃口。找到原因,就能有相對應的措施。 聰明媽媽絕招4:季節性食慾不振 天氣太熱或者冬天氣溫驟降,都可能是食慾不振的因素。這種情況下,要注意寶寶的身體健康,最好不要傷風感冒,等慢慢適應氣候之後,食慾不佳的狀況就會得到改善! 對付吸吮能力差型的厭奶寶寶 寶寶吃不下,也有可能是吸吮能力不好;另一種情況則是奶嘴選擇不當,媽媽要注意這兩種可能性,找出克服的方法。 聰明媽媽絕招1:解決吮吸問題 雖然吮吸能力差算不上病理性厭奶,但總會干擾寶寶的進食,因此適當的鍛鍊是必要的,例如使用安撫奶嘴、使用圓孔奶嘴、多幫寶寶按摩嘴唇等,都可改善吸吮無力的狀況。 聰明媽媽絕招2:找到適合的奶嘴 市面上有許多品牌的奶嘴,形狀、型號、材質不同就是為了適應不同寶寶的需要,可以多買幾個試試看,找到最適合的種類。 聰明媽媽絕招3:更換奶瓶哺餵 如果母乳哺餵的寶寶吸吮有問題,難以喝到奶,請不要急著斷奶,在嘗試各種方法均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不妨用吸乳器把母乳吸出來,以奶瓶餵給寶寶喝。畢竟母乳含有許多免疫抗體,營養較豐富,奶瓶喝奶通常會比直接吸母乳容易些。 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很好,體重身高增長正常,就說明寶寶營養良好,爸媽不用過分擔憂。如果每日攝取奶量不足也可以用其他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來補充哦。 媽媽經驗談 其實有的寶寶不是真正的厭奶,可能只是厭倦千篇一律的喝奶方式。同樣的牛奶,裝在奶瓶裡不想吃,用小湯匙餵卻肯喝下去。陳媽媽表示,他的寶寶在大約5個月的時候,連湯匙餵都不想喝的情況下,卻肯用大人喝咖啡的杯子喝奶,雖然會撒一些出來,但卻比用奶瓶和湯匙有效多了!這讓陳媽媽很驚訝,原來換個方法,就能解決問題,寶寶9個月大後更是對著奶瓶口,一小口一小口地直接把牛奶喝下去! 厭奶期三款副食品推薦 麥香奶 適合月齡:適合3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麥片富含水溶性纖維素,可促進腸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媽媽可以先用量杯量取一些開水,把燕麥片泡開,再加入配方奶粉沖調好。用食物料理機攪拌成香濃可口又適合寶寶月齡的麥香奶。4個月以上的寶寶還可以添加煮熟的蛋黃一起攪拌哦。 水果口味優酪乳 適合月齡:適合12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優酪乳雖不能給小寶寶當成主食,但可以當做補充的點心食物。媽媽們選擇優酪乳的時候,應儘量選擇原味,因為絕大部分水果口味優酪乳,都添加人工色素或香精等。如果想吃水果口味,可以自己添加自製的果泥、果粒,這樣既新鮮又營養,且安全健康。可用雪克搖搖杯,把一小杯原味優酪乳,加半條切小段的香蕉,一起加到杯子裡,小小用力搖一搖,不但可運動還能娛樂寶寶,又做出好吃的優酪乳哦。 炒鮮奶 適合月齡:適合15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將常溫鮮牛奶中加入一定量的澱粉,調勻後倒入不沾鍋中。用小火加溫,邊加熱邊攪拌,至牛奶成黏稠狀時,可加入其他配料(通心粉、蔬菜、玉米粒等),炒均勻即可。這款副食品可甜可鹹,配菜很隨意,可以依據寶寶的咀嚼能力調整配蔬菜硬度和精細度,媽媽的創意空間很大。

寶寶的身體會說話

2007年01月09日
公開
39

寶寶的身體會說話 “真有意思,我家寶寶今天對著我擠眼睛呢﹗”“我的寶寶這幾天老愛嚷嚷,不知道他小腦袋瓜在想什麼?”對于新媽媽來說,最大的欣喜就是看著寶寶每一天都有新變化,他會笑了,他會做鬼臉了,他又做出了一個新的動作。但這也是新媽媽最大的困惑︰他哭了,是餓了困了還是病了?他怎么老愛打挺,會不會有什麼毛病?他老做這種動作是什麼意思?…… 別看寶寶還不會說話,其實,人家的小腦袋瓜真的沒閑著,你看,他正揮舞著小胳膊小腿兒在跟你打招呼,他正用他生動的表情和你交流。新媽媽們可千萬別忽略寶寶的這種肢體語言,這是你聰明的寶寶在用身體和你說話呢﹗讀懂了他特殊的肢體語言,媽媽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回應── 寶寶典型的7種體態語言︰ 4個月的寶寶 躺在床上自己咿咿呀呀地玩兒,突然,寶寶的動作停下來了,眼珠也不再四處亂看,而是只盯著一個地方,過了一會兒又恢復了正常。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正開心地說呀,笑呀,可我玩著玩著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愣住想了一會兒,可想不太清楚,就接著玩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如果寶寶只盯著一處看的時候就是他有些困了,這時候家裡不要有雜音,讓寶寶在安靜的環境下漸漸入睡。 6個月的寶寶 睡著的時候,輕輕地抽泣,但是眼睛仍然閉著睡。之后抽泣的聲音慢慢變大,身體也開始動起來,最後突然睜開眼睛,並哇哇大哭起來。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不知道那裡好痛,我好困,可是我睡不著覺,媽媽快來幫我啊﹗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如果寶寶睡著了還表現得這樣不安靜,就是寶寶開始覺得不舒服了,這時候要解開衣服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衣服穿得過緊或被子過濃讓寶寶感覺不舒服。如果排除這種情況,可以給寶寶喂些奶,抱著哄哄,寶寶餓了或做夢了,都有可能哭鬧。 7個月的寶寶 寶寶坐著的時候,雙手高舉,使勁兒向前伸,小腦袋偏著,小嘴抿得緊緊的,小身子也挺得直直的。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想要媽媽抱,我想要那個玩具,可是我怎么也夠不到,誰來幫幫我呀,要是再沒人理我我就哭,我快要堅持不了了,我可一直忍著呢。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觀察寶寶的眼神方向,如果寶寶只是需要媽媽抱,就把寶寶抱起來好了。如果寶寶需要取得什麼新奇玩具,可以順著他的眼神幫助他取得。如果較重或危險的不適合寶寶玩的玩具,可以把這個東西隱藏起來,或以別的東西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8個月的寶寶 眼睛盯著媽媽新買的上弦的小老鼠玩具,隨后把臉轉向媽媽,又看看小老鼠,伸出手又縮回去,再回頭看媽媽,媽媽把小老鼠遞到她手裡,她並不接。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這是一個什麼小玩藝啊?怎么還會動呢,滿地跑的樣子真好玩,其實我挺喜歡這個小東東的,可是我怎么有些害怕呢?它會不會突然咬我一口啊,我又喜歡又怕怕,我要,我不要,媽媽,還是你先拿著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摟著寶寶一起看小老鼠滿地跑,一邊舉起寶寶的兩只手拍巴掌表示開心。媽媽可以握住寶寶的手一起撫摸這個小老鼠,讓寶寶逐漸熟悉玩具,知道玩具並不會傷害她。 9個月的寶寶 眼睛緊緊地盯著別人,嘴裡使勁兒發出“哼哼”的聲音,隔幾秒鐘就哼一次,小身體也隨著哼哼一挺一挺地,兩只小手握成小拳頭。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這個人我怎么不認識呢?我有些緊張,我使勁哼,我使勁挺,我要保護我自己﹗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熱情地跟對方打招呼,撫摸自己寶寶的腦袋,緊緊擁抱寶寶一下,看到媽媽的回應和態度,寶寶會逐漸放鬆的。 10個月的寶寶 在媽媽的朋友帶著10歲的兒子來看她時,她不停地去抓哥哥的衣服,摸哥哥的臉,還用嘴去咬哥哥的臉和手,弄得哥哥不知所措。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家裡來人了,我真高興,我最喜歡家裡這么熱鬧了,尤其是還有一個哥哥﹗我們小寶寶最喜歡和小孩在一起玩了。可他怎么不愛理我呢?不理我不是嗎?我抓你的衣服,還不理我?我摸你的臉,我太喜歡你了,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表示了,還是讓我咬一下你的臉和手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10歲的男孩通常不太會和說不出話的小寶寶玩到一起,讓他們彼此熟悉一段時間后,如果小客人覺得不太習慣小妹妹的親熱模式,媽媽可以拿寶寶最喜歡的玩具遞給寶寶,抱著寶寶在另外一個房間和客人聊天,把家裡的電視打開讓小客人看。 11個月的寶寶 坐在床上,看著忙來忙去的媽媽,直哼哼,媽媽沖她笑笑,仍然忙自己的。寶寶的身體扭來扭去,后來就哭鬧起來了。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找媽媽,我要媽媽抱,可媽媽為什麼只是沖我笑,不過來抱我呢?我哭,我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寶寶在第一次哼哼的時候就過來摟一下寶寶,親一下寶寶的臉,停留幾分鐘后再起身做事去。這樣對緩解寶寶的躁急有幫助。 寶寶最喜歡的體態遊戲    事實上,每個嬰兒傳遞訊息的模式各不相同,寶寶總試圖以某種奇特而與眾不同的模式來向媽媽傳遞某些訊息。因此媽媽要細心觀察寶寶,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寶寶獨特的心理需要。 在認真閱讀寶寶體態語言並對其做出熱烈回應的同時,媽媽應該從寶寶出生起就經常用較慢的語速、抑揚頓挫的音調、富有節律的語句與寶寶說話'同時想方設法引導寶寶自己用語言表達他的想法。雖然在寶寶學會說話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媽媽說再多的話,寶寶也不會做出媽媽所期望的回應'但媽媽的努力總會在某個時刻得到令人驚喜的補償。 雖然,每個寶寶需要父母愛的模式迥然不同,就像他們的指紋一樣形態各異,但是以下方法父母可以試一試︰ •不停地和寶寶說話,大聲、小聲,輕柔和急促都可以。 •當說話的時候,可以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 •當告訴寶寶你正在做什麼的同時,輕輕地撫摸他。 •當你和寶寶說話或者看著他的時候,可以輕柔地擺弄他的小胳膊和小腿。 •對著寶寶微笑或交談,輕輕地搖抱他,讓他感到自己沈浸在語言、聲音和愛的氛圍中。 《母子健康》特別提醒︰ 如果家長對寶寶的體態語言有相應的回應,他會感到這個環境是有應答的,是安全可信賴的。但寶寶對體態語言過于倚賴則會影響寶寶使用語言,如果到了1歲左右寶寶語言形成的關鍵期,特別善解人意的媽媽還是以體態語言為主與寶寶交流,就可能會影響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本文由《母子健康》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