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玹玥娘

玹玥娘

玹玥娘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玹玥娘:未完

2015年01月31日
公開
6

2014/08/07 與鑽媽金寶媽的談話- 這暑假有一週..玹表姨來..帶著她用公車捷運方式去了一週的科教館..她終於知道好熱..走路好遠好累,在我有次搭小黃回林口給了五百元時說...哇原來小黃那麼貴.. 要學感恩..真的要給環境 小一...是可以給了 別只是口頭說說"你要知道你有多幸福"..這其實真是個空泛的說教.. Tammy Lee 說到搭公共運輸... 現在叫金寶 坐捷運坐公車都不像以前那樣興奮,還生氣的一直罵為什麼不開車。這... 就是現在的金寶 所以在教會這點以前..得先知道..錢的大小 對五百元及一百元有感覺嗎? 有了錢的大小..再給每月收支概念 May Lee 他的問題不是$$,是舒不舒服⋯ 這時..說"預期不足"之類..或不夠錢坐或是以前人都沒錢坐.. 才會知道 預算不足 例如公車十元..小黃二百元 May Lee 意思是有比較 他沒感覺啊..十元跟二百你為何不付二百 所以..要建立零用錢了 我一週給十元 因為十元..存一週有四十元..去便利店..可買小東西..但買大的又不夠.要存..二瓶飲料不夠..一瓶夠 Tammy Lee 恩,前天跟小鑽出去,他一路氣,只因小鑽買了玩具我沒給他買! 不給買的原因是? 所以要告訴他一台車等於幾台小車車 回來後我很生氣跟他說,以後他每唸一本書給$10。想要甚麼自己存錢買 他唸書快嗎? May Lee 不給買⋯因為本來就沒有答應要買 給錢是門學問...唸書連著錢..以後唸書..是否會連結..要想一下 小鑽為什麼能買? 其實金寶跟著我外出的機會比小鑽跟著媽媽出去多。每次出去都會買個東西。後來發現不買就是這樣氣呼呼的,所以我開使沒有每次順著他。沒有特別理由就不買 鑽,是媽媽自己選的,媽媽愛買 Tammy Lee 念書很很慢 May Lee 而且還有五個小朋友在旁 不是只有他跟鑽 Tammy Lee 除此之外,每個家庭都有不同預算不同規劃。金寶有時是為了要買而買,完全不管東西好壞需要否 May Lee 只有鑽買了畫畫的東西 噗...那是小鑽媽要改..跟別人一起..要嘛公平..不買.. 別人有..不管小孩能不能忍..都會想.. Tammy Lee no~~ 就像我一開始說得,鑽跟媽媽上街的機會沒有那麼多,所以難得一起買個東西我覺得沒有甚麼 Tammy Lee 而金寶是有個永遠都不公平的心 以後..出門前先談好... Tammy Lee 蓮我請別人吃一塊餅乾都會被他罵怎麼不是給他(重點是他也有一個!) 另外..金寶得先建立錢的概念 不是數數..而是錢的實際價值 這時..你去談..每家預算規劃不同..才有價值..你的規劃不同..才有價值 May Lee 那以後我們自己出去,哈哈哈! 否則..確實..感覺就是不公平 孩子的感受是直接的...因為他沒有背後的概念... May Lee 媽媽根本就是用這個在發洩,噗∼ May Lee 鑽,不是個常要買東西的孩子,因為媽媽實在太愛買,擋都擋不住啦,哈哈 May Lee 其他人在那邊也都沒買喔∼ 因為你是姨...其它是朋友媽 真的.. May Lee 他以前要什麼有什麼,因為阿公無限量的滿足⋯我爸總是用金錢和物品來滿足孩子 May Lee 因為妹妹有,他也可以有,這樣才公平吧! May Lee 孩子心態 其實我跟我哥出去..我們有時會有默契..例如那狀況是哪個小孩的地雷..就避避...或是跟孩子談好..今天跟莫寶出去..莫寶遇什麼狀況會瘋掉..所以若你想要oo時,要麻煩你如何 是的..不是金寶不懂事.. May Lee 我阿爸到現在對他的小孩還是這樣 要解決有太多面向 當然..如果他能一輩子富足..那就..算了.. May Lee 哈哈!若要避,就都不能出去囉∼ 改小鑽媽比較快啦 May Lee 其實,我妹總是會避開這些,當然不能完全 May Lee 嘿嘿∼不能改,我不想瘋掉⋯ 哈...我也要當你妹 May Lee 噗∼一定我太常去愛買啦 其實像玹..在家會管..但她的例外就是回高雄家..要怎吃怎買怎玩..我就不管 可以讓金寶有"例外".. Tammy Lee 其實,我是不希望金寶日後太痛苦。畢竟他念的是私立學校,有時聽同學去哪裡玩,有什麼玩具,他會不理解為什麼他不能擁有。所以純粹只是不希望它是再比較之下(為什麼妹妹有他沒有)的情況下跟我要求買東西 May Lee 但是⋯今天若是妹妹沒有,但別人有,他也會生氣 他會不理解為什麼他不能擁有 所以才說... 先建立金錢觀 真的 至少五百元跟一百元,用起來"感覺不一樣" May Lee 金錢觀⋯我好弱啊! 之後..他才能再進一步去懂 May Lee 看我平常就知道了 May Lee 我還是教小孩愛就好了,哈 其實..我不介意鑽媽沒有..那也是一種幸福 但如果孩子在的環境是要懂得的..那麼就得教 否則..不滿足與不理解會壓垮他..再偏差就不好了 May Lee 我只會用xx=cc*? May Lee 例:買一個這個,可以買多少個那個 哈哈 May Lee 我算過我跟爸爸的薪水可以用來做什麼給她聽 只是金寶媽的處境不同..那麼還是得教.. May Lee 右耳進左耳出加上點點頭=聽不懂,哈哈 May Lee 只會說:媽媽妳好辛苦喔∼ Tammy Lee 記得玹之前零用錢花在買了某個東西上面而後悔不已。我就是希望有一天金寶可以這樣 另外..如果是這樣..鑽媽愛買..那麼..如果是我哥..我會跟我哥說..那公平吧..你有錢你買..(我會不會講得太白了?) Tammy Lee 他常常東西買回家玩一下就放著了 May Lee 玹娘不愧是寫報告專家,超厲害啦 然後慢慢教會預算..及金錢觀..個人能力.. 真的.. Tammy Lee 現在更厲害,一下就不見,不見還跟我說「是被我藏再一個地方但是我忘記了」 教完才有可能理解.. May Lee 以後可能要少跟姨出去⋯被姨帶壞⋯=_= 所以金寶媽..你也試試十元 這是我算過覺得很剛好的 May Lee 因為他沒有跟我長住,不知道我在家會忙些什麼,總覺得姨想怎樣就怎樣 或20元亦可 一週 May Lee 十元? 不跟其他連結(家事/唸書) May Lee 讓她花一週嗎? May Lee 我記得玹有零用錢 是的..一週十元 因為十元..存一週有四十元..去便利店..可買小東西..但買大的又不夠.要存..二瓶飲料不夠..一瓶夠 去書店..小玩意兒大約也是這樣價錢 這種小錢...他們很容易感覺到..原來一百元的感覺是這樣 再看五百元就會有感覺 May Lee 若買書呢? 喔 我家進書店 可挑三本書 Tammy Lee 好像不錯 但不買玩具 May Lee 也這樣? 三本書..爹娘付 原因..這是學習..是需要 但條件 May Lee (看的出來我在找縫鑽了嗎?) 你選好..請跟我說..為何要這三本..我會跟你討論這三本好不好 若不好..我還是會尊重你的意見"如:這封面好漂亮" 但等回去..她印證了.這本真爛時..下回..就會記得"媽媽說的都對..我要好好考慮媽媽的提議" 鑽媽..沒關係...我是見縫插針..(用這成語..怪怪的) Tammy Lee 這也是目前我再培養金寶的。因為進書店,他總是衝往玩具區。即使我跟他說只要是選書我都會買。但他寧可甚麼都不買又氣呼呼的離開了。 玩具...喔喔 May Lee 一個月可買幾次?(一次三本) 我從玹很小就會在聊時跟她說 May Lee 我再插!^_^ May Lee 玹娘,不好意思,耽誤妳上班時間捏⋯ 這個很好玩吧?你知道為什麼我買這個嗎?因為這個可以幫助你小肌肉..所以你現在握筆好穩喔.. May Lee 我跟我妹謝謝妳喔⋯ 當然有時要舉別人不行的例子 我...哈哈..我是小孩為重啊 但是舉別人不行的例子也要圓一下..跟她說..若是她能多做這部分..一樣可以變得很好 May Lee 讓他們知道「為什麼可以買」對吧 也就是"買東西要思考" 練習"想要""需要" 以後媽不買..她自然能理解..這是我想要..不是需要..那我自己付錢 然後付錢就要考慮到..這東西值不值 所以全是連在一起的 才會是一整個"行為" 其實我那篇在寫的就是...一切是由過去許多小行為細節教導所組成 May Lee 接收到了! 一個月買幾次...去就買 May Lee 我需要先被教育想要和需要⋯ 但是現在小一..玹二小時看一本小說的速度.. 我跟她說..暑假你去圖書館看到爽..所以我有給她安排"認識圖書館" 另外..她也利用學校圖書館..因為買的速度來不及 才會得那個奬 現在去書店..每次都買不到三本..可以圖書館就圖書館..她也感覺到了.. 小一前..我怕書髒..不敢讓他們用圖書館的書..哈哈 零用議題下回我再寫一篇..但決不會寫到你們..哈哈 May Lee 寫我沒關係啦!惡名⋯唉,算了 Tammy Lee 妳真的好愛孩子 我們不能因為別人不一樣的行為..與自己不同..就說是錯的..這樣是誤導 每人有不同的環境..造就出不同的背景 (寫反了哈) 鑽媽愛買..有能力,,,是你的福氣...而小鑽..有她要走的課題..會不會是這個..無法知道。 但是記得...有真實體會過..才知道什麼是幸福...你要小鑽幸福..那麼..必須捨得她經歷過痛苦。否則..她學不會感覺到幸福 現在還小..大一點..真心建議..需要的 Lee 有空的話可以分享該怎麼做才會讓孩子感到幸福嗎? 多東西細水長流的帶給孩子們..他們會懂的... 今年不能去迪士尼了,前陣子生病,媽咪沒假了..沒想到..玹沒有發脾氣..說"沒關係那就再等一年好了" 慢慢來..孩子能懂的 然先為早上跟我道歉,讓我也欣慰一些些了 May Lee 可能他爸爸有告訴他? May Lee 史先生會告訴他嗎⋯? 因為不知道鑽媽到哪了..只好也回我到了.. 不論如何..還是很開心金寶say sorry Tammy Lee 他爸爸不會教這個,因為他自己都不會道歉又怎會教 2014年7月26日 10:13 May Lee 妳的喜怒哀樂全牽在孩子身上,難怪他會吃死妳⋯也難怪他爸爸始終不爽⋯(原本就不是個很爽的人⋯) 給自己一個真正的空間和時間吧! 很多事是可以轉換的,從自己開始。 2014年7月27日 0:04 鑽媽寫得太好了 以前玹小時,我也是將自己全黏在玹身上..也算是對玹爸工作忙都沒在顧家里的轉移..但後來..意識到不行這樣後..除了像鑽媽說的,自己慢慢學習放手 玹現在國小,要自己的空間更多了..我也常要陪妹妹。但我總在她要做自己的事時,或請她自己做什麼事時,在後面補一句"需要媽咪幫忙時,立即叫媽咪,媽咪會馬上過來喔.." 讓她知道..她可以安心出去探索或學習獨立,而我永遠都在她身邊..即使有點距離。 這樣她會很安心..也會在心中跟你黏在一起..

玹玥娘:看心得

2015年01月30日
公開
8

每一個知道姐姐從體制內出走時,總會很關心的問:以後如何銜接? 其實,我們從不是為了逃避任何事, 相對的,我其實很貪心, 因為我貪心期待姐姐的"無形能力"更好,所以才把她放入另一種學習方式。 文中所寫"比起背好課本上的標準答案,透過思考才能獲得答案的過程更耗時費力;比起被動學習和被迫服從,主動追求知識與透過生活體驗所養成良好的判斷力才更勞心勞力。" 大部分的大人,看著體制內小學的課本,都是有能力教的.. 但是,姐姐現在的學校,那完整整合編織的學習網, 在期初老師把該學期要傳授的"學習心智圖"發下時, 我發現.... 原來,我在這學校,連教小一的能力都沒有。 ---------------------------------------------- 《體制教育,Bye了,我們分手吧!》 下學期開始,我和我的小孩要跟體制教育說Bye bye了,我們將朝著自學(共學)的全新方向前進。 最令人掙扎的部份不在於出走框架的不安,而是迷路的導師,她是我們最捨不得放下的緣分,一個那麼樂於使孩子快樂的超級好老師讓米米在道別時落下了男兒淚,當然還有迷路的好同學們,他們是迷路一輩子都想在一起的好麻吉。 雖有千萬個不捨卻還是得離開了,那是由於對體制徹底的感傷啊! 眼見教育部只肯扮演著提供學生標準答案的角色,決策者不求與時俱進,卻只要求孩子拼命讀死書、搏命大小考,彷如賴在科舉時代不願重新投胎。 背背背,很多孩子上了國中以後甚至連數學都用死背的 背背背,背去了20年的人生之後(從幼稚園背到大學)….. 關於獨立思考的部分呢? 關於文學與美學的欣賞力呢? 關於邏輯訓練呢? 關於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呢? 關於創造力啟發的面向呢? 關於獨立自主的磨練呢? 關於解決問題能力的養成呢? 這些真正左右孩子未來的關鍵,在目前教育架構看來卻全是缺憾,課表上有哪一堂能提供上述項目的操練? 沒有,這個社會騙了孩子。 讓孩子天真地誤以為人生只要背好標準答案、只要得到漂亮的成績單就能飛黃騰達甚至心想事成。 事實上把美好的學習行為簡化成一種殭屍知識的背誦是相當危險的,如果這種士大夫觀念或菁英式主流是正確的,那為何不見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反而每下愈況?細細回想,一路走來台灣從”代工王國”直至陷入連”代工王國”地位都拱手讓人的憂傷處境,我們為什麼不具備除了代工之外的能力?這點實在值得深思,雖然我與孩子們的學生經驗相隔30年時差,但是在教育體驗上非但未能感受進化,其僵化程度比起當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很明顯的,現今的學生們一如30年前、40年前、50年前般,努力背誦標準答案仍只為應付各樣考試。 說實話,就算是迷路這樣一個ADD+學習障礙的孩子,通常只要拼命背、死命記、反覆又反覆的機械式演練….考試時一樣能獲得不錯的分數,在米米這幾年契而不捨的想方設法之下,迷路除了數學真的不行之外,其他科目要考個80、90分不算難事,不過往往考完幾天之後再請他重答,正確答案大概也忘了大半,顯然這些教材都是些不走心的知識廚餘。其實別說是迷路了,相信你我都曾說過「考完就還給老師」這句名言,它是每個台灣人都歷經過的事實。 反而是迷路透過自身熱情而學習來的知識,如宇宙星體、如昆蟲、如動植物、如科學、文學與哲學,從不須苦背,卻總能紮根靈魂永誌不滅,那些養分也因著主動追求而成為厚實的深度,迷路的小腦袋早就是一套精彩的小小百科全書了。 老木總覺得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的關鍵在於培養他們自己找出答案的能力,而絕非在不容許獨立思考的狀況之下,日復一日上演著”你硬塞、他硬吞”的戲碼,那句大人口裡念茲在茲的「趕進度」三個字,從30幾年前聽到現在未曾停歇,台灣孩子的進度似乎永遠也沒有趕完的一天,於是老師與父母也只好一同在體制的大海裡溺水,無以為繼之下,被迫把補習班當成救生圈,最可怕的在於整個社會要求孩子生吞殭屍知識的目的並非為了養成”博學多聞”的國民,也非為了孕育出”活用知識的人才,這種高壓式的被動學習,往往僅為了獲得意義不大的完美分數。 老天!我要的不是一個為了應付體制而被迫平庸的孩子啊! 我要我的孩子不浪費愛思考的能力更不抹滅天生創造力,如果說記憶力好(死背)是一種優秀的資質,那遠比記憶力更重要的開創性、獨立思考力、想像力、幽默感、自主性與解決能力就更不該被犧牲了,可惜,在我們的體制教育之下,對於那些相對更美好的特質不但視而不見,甚至打壓。 其實背死書是最廉價的學習方式。 拼命考試以證明學習程度則是最懶惰的教育觀點。 長久以來走跳江湖的日子裡,老木從社會現象的觀察裡獲得許多體悟,其實大部份我們口裡所不屑的「媽寶」,不見得都是媽媽養出來的,教育部也該負起很大一部分的責任,如果一個孩子從小一到高三這12年的時間裡都得拼命追趕著各科進度,被迫背著背不完的書、寫著寫不完的功課、考著考不完的試、爬著爬不完的評量與補著補不完的習….,再加上甚麼全民英檢、拍普英檢、學測作文分數拉高比重…等等所創造的扭曲惡補怪象,那孩子們又得拿甚麼時間來學習自理?拿甚麼時間來磨練生活能力? 特別是上了國中之後,課後輔導可以搞到8、9點,好不容易放學回家,又得應付今天的作業和明天的考試,別說要他們幫著做家事或學著料理生活瑣事了,那些十多歲的孩子甚至連成長期迫切需求的睡眠時間都犧牲了。 面對越來越乖張的填鴨式教材與越來越忽視思考能力的體制,我決定不在紅海裡淌渾水了,我要帶著孩子去藍海裡游泳,不明就理的人可能以為我的孩子今後會過得太鬆散,也可能在缺乏認知的狀況下誤以為這是一種恐龍家長的放任態度,事實上,比起背好課本上的標準答案,透過思考才能獲得答案的過程更耗時費力;比起被動學習和被迫服從,主動追求知識與透過生活體驗所養成良好的判斷力才更勞心勞力。 今後我跟孩子將為了求知付出更多時間、花上更多心血,往後的日子,再也不是乖乖按表操課就能得過且過的活著啊! 我猜你一定會問:「為什麼米米這麼有勇氣? 為什麼要這麼大膽一搏?」 喔,那正好相反!正因為米米太俗辣、太沒膽所以才不敢拿孩子接下來十幾年的歲月開玩笑,那些珍貴的日子不該糟蹋在死背書和考試的無底深淵裡。在人格養成最關鍵的階段中,孩子當然應該把光陰用在培養生活認知與探索人生方向之上呀。 反正,我們找到別顆星球了,體制教育Bye了,我們分手吧! 反正,外星人最適合迷路! 反正,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又一場的華麗大冒險! (圖�取自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粉絲團)

好文收集:無毒生活法大公開

2015年01月14日
公開
29

林杰樑這樣吃!無毒生活法大公開 華人健康網作者: 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 華人健康網 – 2015年1月13日 上午. .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常春月刊】已故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遺孀譚敦慈,原本就協助林醫師共同研究毒物的危害,勤為大眾食品安全把關,現更落實林醫師遺願,成立「林杰樑醫師關懷健康協會」,持續捍衛食安,平時就身體力行健康生活的她,和我們分享了她個人食、衣、住、行的無毒生活。 一個冬日微涼的上午,和採訪記者約在她家附近的咖啡店受訪,點了一杯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飲品,譚敦慈侃侃而談,分享她健康無毒的生活之道。 【食:洗腎飲食原則,掌握避毒之道】 早在譚敦慈未嫁之前,她的飲食就很清淡,不吃油炸食物,婚後更是陪著需要洗腎的林杰樑醫師控制飲食,為了不讓林醫師覺得自己是病人,包括兩個孩子,全家都依循林醫師的飲食原則,凡是林醫師不能吃的,就都不吃,因此,比起一般人,他們吃得更健康。 由於林杰樑下班後仍積極閱覽許多醫學新知,而且總是第一個和譚敦慈分享,讓她學到許多有毒物質相關知識,進而懂得許多避毒之道,逐漸融入居家生活之中,成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大基本原則: 1.吃當季、當令食材 2.少油、少鹽、少糖 3.只吃原形食物 4.不吃加工食品 5.不喝奶(因林醫師是洗腎病人不能喝牛奶) 6.不吃生食 輪流採買不同產地食材,分散風險 她喜歡到有人情味的傳統市場採買食物,但一定會問明產地。譚敦慈說,問清楚產地不是為了不吃那個地區生產的蔬果,而是為了今天買高雄產區、明天換台南、後天改買嘉義的,每天輪流購買不同產地的食材,以分散風險。每次採買少量,以能在一週內吃完者為準。 ◆青菜: 採買各種顏色當季盛產的蔬菜。不買看起來泡過水的青菜,買外表乾的,回家再洗。 ◆水果: 不買太大顆、太漂亮或太甜的水果,中等大小即可;例如冬季盛產柑橘,富含維生素C,是良好的抗癌物質,會買外表綠一些的,表皮不要太黃。 ◆魚類: 不吃大型魚,挑選當季盛產、有冰存設備、聞起來無消毒水味、按下去有彈性,魚眼清透者。她只挑新鮮但不買活跳跳的魚蝦,因為擔心會被添加了藥劑。 ◆肉類: 選擇有冷藏設備的超市賣場購買,無特定品牌,不買重整過的組合肉品,要能看得到原形,如整支雞腿、整塊雞胸或整條里肌的才買。 ◆蛋類: 只買洗選蛋,挑保存期限仍很久且靠近冰箱的,不挑有機、不買固定品牌,以分散風險,買回家立刻放冰箱冷藏。 ◆米: 平時煮飯是以糙米+白米、白米+燕麥或白米+蕎麥,配比為1:1去煮食;購買時挑真空包裝,開封後立即放冰箱冷藏,黃麴毒素在12℃以下就不會分泌;產地則挑工廠較少的地區,如嘉南平原或花東所產。 蒸烤烹煮魚肉,拌煮炒蔬菜 烹煮魚、肉,以蒸、烤方式為主,蔬菜則拌煮炒。由於平日需要帶便當,她會採取「一鍋搞定」方式,也就是烤雞腿時,下層鋪玉米筍、茄子、小黃瓜、番茄、九層塔等各色蔬菜,用少許鹽拌一拌,若是沒有放馬鈴薯時,就會煮飯,如此蛋白質、青菜、主食等各種營養素皆齊備,當晚餐或帶便當都可以,十分方便。 烹煮前不可忽略的前置作業 ◎ 青菜的保存與去農藥: 1.青菜買回家先去掉一些有損傷的外葉,以白報紙捲起,頭尾留空不包,放室內一天再放進冰箱的蔬果保鮮室冷藏。 2.以流動的水清洗青菜去農藥,大水清洗2∼3次後,將盆水蓄滿、水龍頭的水調成細細一直線,慢慢溢流約12∼15分鐘;青椒、茄子、小黃瓜等先保存完整,以軟毛刷刷洗,待切除蒂頭及刮除籽,再用清水洗一次。 3.可多種青菜一起清洗,多種水果也帶皮一起清洗。蔬果洗後應撈起瀝乾。 4.蔬菜要下鍋前再切,盡量切大塊以減少營養素流失,以拌煮炒方式烹調;可開蓋汆燙,有助去除農藥、硝酸鹽;醃漬菜如酸菜、酸白菜、雪裡紅等,務必汆燙後再烹調。 ◎魚的保鮮與處理: 1.魚買回家後先清洗,化開血水。 2.在劃開的魚腹塞入蔥、薑、蒜。 3.一個保鮮盒裝一條魚,倒入米酒加少許鹽浸泡,立即放入冷凍櫃保存。 4.取出即可直接放進蒸鍋或烤箱烹煮。 不生飲,喝煮過的水 講究飲用水的水質,她每晚睡前必會先取兩大壺自來水,隔天用於燒開水或烹調食物,雖然家中裝有可生飲的RO逆滲透淨水裝置,但她仍會煮過之後再飲用。飲用水原則如下: 1.避免早晨起床後取自來水燒開水或煮湯,因為水管中的水一夜未流動,易累積有毒物質或長細菌。 2.前一晚取水,水質較佳,靜置一晚,有助水中氯氣揮發,使用更安心。 3.即使裝有淨水裝置,家有老人、小孩、肝腎疾病或癌症患者,還是要煮過再喝,不宜生飲。 4.熱水瓶最好勿加生水,燒好開水再加入熱水瓶為佳;生水煮沸後,可先打開抽油煙機,再將火轉小,續煮約5分鐘。 避免油害,嚴選初榨油 譚敦慈用油以初榨油為主,含有較多的營養成分,但也容易腐壞,因此,一開封就得放進冰箱冷藏。不過,她的用油量少,平均每天用不到2湯匙。平時炒菜會選用極小瓶裝的萄萄籽油和芥花籽油。要避免「油害」,她建議可採行「一少、三不、三要」用油守則,一旦發覺油品有油耗味,就不要再使用。 「一少、三不、三要」 1.一少,即少用油。 2.三不,即不選氫化植物油,也盡量不選調和油、盡量不選精製油。 3.三要,要多品牌,要小包裝及要多種油。 外食自備餐具,不吃加工食品、不生食 生活中難免需要外食,譚敦慈建議外食族,盡量自備餐具,每天要吃足3碗青菜,宜選擇燙青菜、少喝火鍋湯,以減少農藥殘留風險,多喝水、不喝含糖飲料則有助毒素排除;買油炸物時宜留意判斷,若是劣質油,會出現下列狀況: 1.油炸油顏色過深。 2.油炸物表皮色深。 3.油煙多、週邊牆壁卡油。 4.炸東西常起油爆。 5.炸鍋浮泡表面積超過1/2。 6.一咬油炸物表皮,油就溢出。 7.外皮硬而非脆。 8.放置後有油耗味。 「我家人都不吃加工食品,也從不生食。」譚敦慈說,加工食品的添加物太多,而生食可能存在著細菌、農藥、硝酸鹽或寄生蟲的危害。再好的食物,若保存、烹調、處理不當,也會把好的變成壞的,因此,她強調從採買、保存、清洗、烹調到上桌,採行最簡單的方式,便能保存最多的營養素

育兒文章:感覺統合(玹玥適用)

2014年12月26日
公開
50

所謂的「肌肉張力」指的是肌肉的彈性,想像我們的肌肉是一條條的橡皮筋,兩端掛在關節上,有足夠張力的肌肉就像彈性正常的橡皮筋,可以幫助關節穩定角度,也就是讓我們有足夠的力量維持坐姿,如果肌肉像是鬆垮垮的橡皮筋,不僅缺乏彈性維持姿勢,就連要產生動作時,也必須先花力氣重新建立張力後才能產生動作,但是剩下的力量也不多了,所以耐力也就不夠! 因此肌肉張力偏低的孩子,常見的問題除了坐姿不正外,最常見的就是寫字問題,包括字體不正、超出格子、用力過重,甚至寫沒幾個字就喊手痠,這都不是孩子不認真、不專心,而是肌肉張力需要加強訓練!那麼該如何提升孩子的肌肉張力呢? 從感覺統合理論來看,正常肌肉張力的形成必須有足夠的本體覺與前庭覺刺激,前庭覺訊息來自於速度,也就是孩子在奔跑、跳躍中獲得,而本體覺訊息則是來自於全身關節受到擠壓所得到的,像是爬行、攀躍等動作,因此對於肌肉張力偏低的孩子,平時可以進行下面的遊戲活動: • 追趕彈力球:準備俱有彈性的小球以及安全空間,讓孩子自己將彈力球以任意方向丟往地面,然後追趕小球,將球接住。媽媽可以在旁邊維護孩子的安全,並且協助計時,看看孩子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接住小球。在這個遊戲中可以提供大量的奔跑機會,讓孩子得到足夠的前庭覺刺激,因此建議選擇體育用場地較為合適。而球的跳躍是忽高忽低的,孩子的身體姿勢也會隨著高低上下,因此腿部關節得到本體覺訊息的機會也大增。 • 撐手移珠:準備高度30至40公分的矮凳、兩個小盒子及15到20顆彈珠。請孩子先趴在地上,接著把腳勾在矮凳上,雙手撐起身體,媽媽將彈珠裝入一個盒子中,將兩個盒子各別放在雙手前方,請孩子利用一手將彈珠一次一顆拿到另一個盒子,拿完後休息一下,再用另一手把彈珠移回來。活動中雙腳抬高,會使得全身重量移往上半身,因此雙手將會獲得更大的本體覺刺激,而撐起身體也同時訓練了腰腹部肌肉力量,有助於坐立時的穩定度。移動彈珠不只可以提升孩子的手眼協調性及活動專注力,而只靠一隻手支撐身體,則可以幫助手臂更有力量,。 • 螃蟹上樓梯:平時上下樓梯有助於雙腳肌肉力量的提升及本體覺的獲得,因此臨床上常建議讓孩子多走樓梯,但是上下樓梯本身對兒童而言常因為缺乏樂趣,所以孩子寧可等待電梯而不願走樓梯,因此我們建議上樓梯時可以像是螃蟹一般橫向兩腳一階的方式上樓梯(下樓梯因為重心移動方向關係可能造成摔落,因此必須扶著手把進行較為安全),讓走樓梯有不一樣的方式,孩子會因為感到新鮮而願意嘗試,因此可以讓孩子走上一層樓後再搭電梯,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肌肉張力的改善。 • 仰臥起坐:從感覺統合活動來改善孩子的肌肉張力固然有效,但是需要一段時間,為了要提高訓練效率,必須加入肌肉力量的直接訓練,而對於孩子坐姿改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仰臥起坐。練習時,請孩子躺在地上,雙手放在腹部,身體用力抬起約30 到45度停住,讓孩子雙手感受自己腹部的用力,保持姿勢10秒後再緩慢躺下休息。上半身抬起停住的動作可以加強身體穩定度的維持,建議在睡前進行3次後入睡,這將可以讓運動後的肌肉得到充分休息,也有助於體力旺盛的孩子消耗多餘體力順利入睡。 肌肉張力偏低的孩子,平時表現出來就是一付「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的樣子,很容易被人認為是懶惰的表現,因此需要老師及家長的仔細觀察,避免錯誤判斷反而誤會孩子,甚至進行錯誤訓練,反而耽誤孩子的成長與學習。

育兒文章:點讀筆

2014年12月26日
公開
55

點讀筆是可以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一本書, 但我一直覺得哪里怪怪的, 因為它畢竟不能取代完全紙本或是父母自己唸.. 且應該會有負面影響, 但網路上看到的都是正面的... 我能肯定正面的部分, 但總有什麼推動著我去找尋, 與我相同的聲音。 在玹時期,點讀筆剛起,很多書商在推,我都拒絶了,雖然因為訂購巧虎而有了二隻。而現在玥的時期,點讀筆是普遍了,但我卻一點也不想讓玥碰。 終於,網路上看到這篇,寫的很清楚,把我未能完整的思緒具體寫出,正是我想的啊。(也是唯二篇有提及負面影響中的一篇) PS.如果是有"閱讀\"方面困難的孩子,我倒覺得點讀筆的幫助應該很大。 --------------------------------------------------------------- Q2 使用點讀筆方式共讀有效果嗎?也算共讀嗎? 李坤珊老師:點讀筆因為文本不一樣,也算是共讀,基本形式上沒有太大差別。不同的是,孩子用點讀筆來進行共讀時,親子的注意力可能都都在平板、IC產品上,相對的互動就會減少。若以紙本書共讀,因為書是個媒介,親子之間可以隨著不同的故事、語句、情緒來互動,像是指著某個圖案,往前翻、往後翻,停下來看看彼此等等,共讀時比較自由,可能性也隨之增多;有時甚至是孩子引發爸媽的反應,親子的互動會比較豐富。 平板書或點讀筆的反應跟語調、聲音等都是設定好的程式,不像爸媽念書時可以自由變換語氣、強調語詞等,因而無法複製親子共讀的模式,這也是電子書無法取代紙本書的原因,因為紙本書有無限的可能性,但平板書或點讀筆的可能性都被設定好了。 此外,以我本身的經驗來說,用紙本書帶孩子共讀時,因為互動頻繁且可能性多,孩子較能夠對「看書」這件事有思考的能力,也比較有耐性,閱讀的深度也較好,這是因為紙本書必須慢慢翻動,並且一邊討論內容;若一開始就用點讀筆,孩子習慣快速翻頁的模式,較不容易有比較深的思考,因此建議學齡前的孩子還是用紙本書共讀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