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玹玥娘

玹玥娘

玹玥娘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給玹玥:思考

2016年04月15日
公開
39

大腦使用手冊:這世界批判太多,「批判性思考」卻太少 獨立思考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 批判性思考 假說檢驗 反向思考 2014-12-15 09:00 作者 Bryan Yao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英文笑話,跟大家分享一下: 某甲有次去訪問一位「推理大師」,並跟大師討教推理的技巧。 大師:推理其實不難,就拿你來說吧!請問你家裡有割草機嗎? 某甲:有啊! 大師:會買割草機可見你家裡有草坪,我推斷你住的是獨棟房子? 某甲:沒錯! 大師:住在獨棟房子代表你已有了家庭,而且娶了老婆,所以我猜你多半是異性戀。 某甲:大師太強了,居然從割草機推論出我的性向。我懂了,推理實在太有用了! 某甲於是很高興地回去,並且急著想試試新學到的推理技巧。隔天遇見了同事某乙。 某甲:你有割草機嗎? 某乙:沒有耶,怎麼啦? 某甲:哈!我打賭你一定是個同性戀! 這則笑話讓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哪裡有便宜的割草機嗎?啊不是啦!我真正想問的是,在科技越來越進步,教育越來越普及的今天,我們的思維推理能力比從前人更好還是更糟呢?老實說我沒有做過研究,但直覺告訴我,過多的資訊反倒讓現代人離深度思考越來越遠,大家的腦子越來越懶惰,只有嘴巴(或是打鍵盤的手指)越來越勤勞,整個人類群體朝向妄下斷論、人云亦云的路線前進。這與網路時代所主張的思想自由、獨立思考等價值,恰好呈現矛盾的反差! 這樣的例子俯拾可見。 今年(2014)八月份新北市有個8歲男童「誤拿」他人安全帽的案子。失主向警方報案,並且控告對方偷竊。男童的母親在鏡頭前聲淚俱下,宣稱只是小孩子不懂事,卻遭對方無情控告,實在太不厚道。網路隨即開始對那位失主的連聲撻伐,甚至還有網友發起人肉搜索,要好好修理那位原告!沒想到監視錄影帶公布,畫面疑似那位母親教唆兒子行竊,這才讓那位失主洗清冤屈。不對,冤屈真的洗清了嗎?會不會有人沒看到後面的新聞,仍認定失主無情呢?當初發起肉搜與厲聲撻伐的網友,有沒有人曾在自己的臉書上道歉或澄清呢?更不敢想是不是有更多類似案件,根本沒有錄影帶這樣的鐵證? 再來一個… 前陣子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捷運局公佈了新的路線圖。有網友以東京地鐵的繪圖風格重新繪製台北捷運路線圖。一開始我覺得挺新鮮,也很有創意,但網友又出現了嚴厲的批判,說人家東京的圖是如何的好,台北的圖是如何的爛,一股台灣處處不如人的負面主張充斥了當天下午的臉書版面。直到出現了設計專家PO文解說,強調台北東京捷運網路的差異,以及設計理念的不同,這股充滿自卑的批判才緩和下來,我想當初繪製台北捷運圖的團隊心中一定五味雜陳。 心理學上的「捷思」與「從眾」效應,說的是人們在面對問題時,常常會以直覺當作判斷的基準,要不就是跟著大家的想法走,原因在於人類雖然有顆厲害的大腦可供思考,但「用大腦思考」其實跟「用洗碗機洗碗」很像,雖然洗碗機功能齊全且價值不菲,但只要啟動就會消耗很多能量,而且花費不少時間,所以久了也就被閒置一旁。更何況我們生存的這個時代,每天要處理的資訊實在太多太雜,憑著感覺走、跟著大家做,可要輕鬆愜意多了! 但這種輕鬆愜意,很可能引導我們到一個很危險的境地。手機、臉書、LINE讓大家擁有前所未有的資訊傳播能力,但相對於這種能力,我們的思維深度卻越來越弱,越來越容易受到媒體或個人(例如聲淚俱下的8歲童母親)的操控。超強破壞力配上超弱思考力,就好比讓一群五歲小孩待在木屋裡,然後每人發給他們一個打火機… 前陣子在校園演講,有位大學生上前詢問要如何才能鍛鍊思考的能力,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只簡單回答不要「妄下斷論」,要試著「擴增實境」拼湊出整個「大局」,今天藉由這篇文章,把我的看法補齊,其實就是「醞釀」、「反思」、「假設」與「驗證」八個字,我想到另一個新聞事件可以用來說明,那就是「救護車擋道」事件。 大概每隔一陣子,就會傳出救護車(消防車似乎比較少)被汽車擋道的新聞。有些事件的駕駛被揪出來逼著道歉(如某奇蹟大師),也有網友直接把問題歸諸於台灣人的道德淪喪、公德心喪失,並且PO出國外駕駛自動讓道的影片,來與台灣人的自私對照,大家罵爽了通常也就沒下文。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捷思」與「從眾」的作用力下,人們收到資訊後會傾向快速地把事情簡化解釋:對8歲小孩提告 = 惡人;和東京捷運地圖不同 = 落後;阻擋救護車 = 沒品。這些不經思考的直覺反應就像是「情緒排水孔」,當資訊像水一樣流入時,大腦卻沒有Hold住它們並且進行思考,只是迅速地排出與發洩,這樣的模式縱使科技再進步,資訊再暢通,思考仍是一樣的枯竭。 醞釀與反思:下定論前,先反向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所以第一步就是將眼前的訊息好好「醞釀」一番,這世界上喜歡議論的人太多,不差我們的意見,讓資訊在腦中沈澱一下,並且進入「反思」的過程。 所謂反思,就是與「直覺」唱反調,思考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當大家都說救護車被擋道是因為台灣人沒公德心,我們不妨想一想,有沒有任何可能,這其實與公德心無關呢?若真如此,為何很少聽到消防車、警車被擋道的新聞呢? 這就是所謂的「批判性思考」。擁有批判性思考習慣的人,反倒不會急著批判事情,而是在下定論之前,反向思考其他可能的原因。 假設與驗證: 反思的過程會引導出很多「假設」,這就進入第三階段。像是救護車擋道一事,除了純粹駕駛沒品之外,我就想到另外兩個假設:第一,很多駕駛根本沒察覺到救護車:第二,雖然察覺到救護車,也願意讓路,卻不知道如何做才好! 趁著出國我便試著「驗證」我的假設,也就是第四個階段。觀察下來我發現,與美國和日本相比,台灣的救護車真的非常溫和低調。去過美國的人應該知道,美國的救護車真的GY大聲,從旁經過甚至得嗚住耳朵,而且上面警鈴不會只有一個,而是像七彩霓虹燈一樣瘋狂亂閃,大老遠就會注意到,去東京旅遊時我也發現,日本人雖然低調,但救護車也比台灣的要強勢許多。畢竟駕駛人車窗一關、音樂一放,完全忽視身後的救護車是有可能的。 另外,美國與日本的救護車,廣播除了跟警鈴一樣非常大聲外,也常聽到救護人員用大聲公對車流直接下達指示,例如「內側所有車輛靠左,外側所有車輛靠右」、「紅色Toyota請進入路肩」之類的。這點非常重要,欠缺明確的指示,身處車陣中的駕駛真的不知該如何讓道,有的車往左閃,有的往右閃,讓了等於沒讓。我自己聽過台灣救護車的廣播,聲音太小說話太客氣不說,也未必給予車陣明確的指示,這或許也是問題之一。 以上觀察只能說「驗證」了一半,若我是相關單位,便會進一步去調整救護車的警笛與音量,並且給予救護駕駛相關的訓練,再來看看擋道的狀況是否改善,我想這比網路上的幹譙多點建設性。雖然身為網友的我們難以直接執行這些措施,但至少多觀察,多想想,一方面訓練思考,同時也不要輕易就貶抑自己的國民素質。 以上「救護車擋道」的議題只是一個思考訓練的實例,重點不是要談誰對誰錯,而是掌握事情的多個面向,進而找出可能的解決之道。 習慣了深層思考,我相信智商就算不到157,也能開創出不一樣的新格局!

2016年03月29日
公開
4

文寫的很寫實, 不僅是家庭功能, 而是一整個社會的惡性循環,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我們的島終究變成了這樣… 就像某大企業家談一週就處死, 但他願意讓他的員工正常下班, 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嗎? 完整而健全的生活生態循環是需要的,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責任, 環環相扣。 但我也相信, 進行社會改變/教化人心的進行, 與死刑存在… 有什麼不能相容的? 如果說死刑不能減少這些犯罪, 應從源頭做起, 那麼,我想說,從源頭做起, 有死刑法律存在,但沒死刑犯…不也沒人被處死? 或許有那麼一點似是而非.. 或許死刑法條的存在是一種還不夠”高尚”的社會觀感, 但我就是那麼自私與不高尚…. 因為………我是一個平凡又想要孩子平安的媽。 ---------------------------------- 《這個島,是個家庭機能失能的島》 台灣的孩子,全世界學習時間最長,考試多,功課多 台灣的孩子,睡眠最少,玩耍最少,跑跳最少,夢想也最少 台灣的孩子,甚麼好都不算好,唯有成績好才是好 否則肯定很少,否定很多 責罵很多,唱衰很多,冷漠的眼神也很多 台灣的孩子,只學考試要考的殭屍知識 至於生活認知、內在情感、道德價值觀與自我潛能…學校沒教 台灣的孩子,很少被體貼 大人給的,全是大人自己想要的 是父母要的、老師要的、學校要的,或者是社會要的 放學之後還要上安親班或各類補習班 回家之後,家不是家 對孩子來說,家只是一張冷冷的書桌 他們只能硬著頭皮趕著趕也趕不完的寫功課 忙著複習昨天的,忙著預習明天的 忙著準備小考、大考、基測、學測和全民英檢 台灣的孩子啊,我們的教育要你如何身心健康快樂長大? 要你如何能成為一個有夢、懂愛又善良的人? 台灣的父母,工時最長,薪水最少 陪伴孩子的時間永遠擠也擠不出來 我們的社會要你如何好好陪孩子聊天? 如何好好陪孩子吃頓晚餐? 如何好好陪著孩子長大? 如何好好了解孩子的心情? 幸運的話,下班之後還要回家上工忙家務 不幸運的話,加班幾天沒見孩子也家常便飯 即使回家之後,家也不是家 對許多父母而言,家只是張可以躺平休息的床 他們下了班後忙著做家事,洗衣、掃地、洗碗 忙著催促小孩寫功課、刷牙、洗澡、睡覺 汲汲營營度過混亂的一天之後,最奢侈的渴望只剩補眠 台灣的父母啊,我們的社會要你如何打起精神拿出愛與耐性? 又如何能供孩子有品質的親子關係? 家庭教育明明就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不過這個島,硬是讓家庭機能失能了 小孩童年的意義,只剩成績單上的分數 父母存在的功能,也只剩簽簽聯絡簿而已 孩子和大人的臉上滿是無奈 許多孩子其實也想快樂,不過這世道吝於讓他們快樂 許多父母其實並不想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外包給廠商 但無奈經濟壓力所逼,工時太長所迫 久而久之,親子關係疏離 久而久之,你的孩子逐漸變成一個你誤以為你還認識的孩子 久而久之,這社會充滿危機 許多看似平靜的,其實是一枚又一枚的未爆彈 在家庭生活裡,我們不斷錯過可鼓勵的 也不斷錯失該引導的 台灣,真的該改變了 我們不能讓無辜的孩子變成扭曲下的成本代價 家庭教育是一個足以動搖國本的大議題 我是一個母親,我看見了 希望政府也能看見

好文分享:自勝者強

2016年03月24日
公開
32

當一個人可以承擔責任,為別人犧牲, 抑制自己的欲望,戰勝自己時,才是真正的堅強! ──許峰源《被支持的力量》 ------------------------------------------------------- 夢想是在「生活無虞」的前提下討論的, 當你連生活都過不下去,下一頓飯在哪都不知道時, 沒有時間談夢想,有的只剩下責任。 一個人願意、勇敢承擔對於父母、家庭、子女的責任, 並盡全力履行完成,就是一個成功的人! 或許,有人可以因為夢想而成功, 但我也認為,一個人可以因為「責任」而偉大! --------------------------------------------------------- 幾年前,我的事務所在網上應徵工讀生。 在數百張履歷中, 有一個成長經歷很特別的女孩子吸引了我的目光。 正當我仔細看時,突然收到一封學姊寄來的郵件。 任職於跨國律師事務所的學姊跟我說, 因為她的事務所只應徵正職,不收工讀, 所以剛拒絕了一個女孩子的申請, 但她覺得這女孩子很棒, 所以親自寫了一封信來推薦她。 我很好奇, 是什麼樣的人才會讓忙碌且位高的合夥律師 主動寫信推薦? 我看了一下履歷,天底下竟然有這麼巧的事, 這兩份履歷是同一個人, 一個名叫「小芬」的女孩子! 小芬從小就開始一人操持所有的家事 因為父親身體不好,加上母親在餐廳工作的時間很長, 小芬從小學開始就一人操持所有的家事。 除了煮飯、洗衣服、打掃, 有時還得請假帶父親到醫院回診。 小芬也曾抱怨,自己為何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 下課後到處玩耍或者到才藝班學習各種才藝, 只能忙著照顧父親、處理家務。 雖然偶爾會出現這樣的負面念頭,但只要一回到家, 看到生病的父親、一大堆家事要做, 還有肚子餓了也沒人煮飯,凡事只得靠自己, 只能咬著牙,趕緊把家事做一做, 然後煮飯給父親和自己。 一忙起來,也就沒時間抱怨了。 小芬半工半讀辛苦地唸完高中,又考上國立大學... 升高中時,小芬考上一所台北公立高中, 而父親的身體狀況卻愈來愈不好, 母親也因為上了年紀,家裡的經濟狀況更糟了。 小芬決定利用每天晚上下課後, 到家裡附近的涮涮鍋店打工,十一點多回到家, 趕緊把所有家事做完,再利用極有限的時間念書。 到了假日,小芬則會到大賣場當生鮮食品 叫賣工讀生以貼補家用。 因為她非常賣力,所以一個假日就能掙到幾千元。 多頭馬車的小芬就這樣辛苦、忙碌的度過了高中三年。 雖然小芬能夠念書的時間極少,但她挺有念書的天分, 在這麼忙碌、極少念書時間的情形下, 她仍然考上國立大學國際貿易系! 可惜家裡的經濟環境依舊沒有改善, 所以小芬無法像其他大學生一樣, 只能每天下課後趕著一個又一個的打工。 可能是老天認為給小芬的磨練還不夠!... 在小芬大一下學期時,她父親的病況更加惡劣, 必須要截肢,母親也因為長期蹲坐洗碗, 職業病也成為不可擺脫的負擔, 工作時間必須大幅縮短,家裡的經濟更差了。 小芬雖然很喜歡國貿系,抱有出國念書的夢想, 但眼前,她只得面對生活的現實。 如果媽媽沒辦法工作, 全家大小僅僅仰賴政府低收入戶的補助, 這怎麼可能生活得下去? 小芬毅然決然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她決定退學,然後去考某國立大學法律系夜間部! 這樣,她白天就能夠去應徵工作,晚上去上學, 然後再回家照顧父母親。 她永遠記得,當她收到退學通知書時, 眼淚不聽話地一直掉下來。 但她沒有被打敗,她知道,她必須堅強。 因為這個家必須靠她,她知道, 這是她身為子女的責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超乎期待的工作表現 就這樣,她寄出了這份「法務工讀生」的履歷。 我收到了,我的心被她孝順、艱辛的成長歷程 深深打動,這孩子是個戰士,是個在命運磨難中, 挺直了腰桿活著的戰士! 毫無疑問,她得到了這份工作機會, 應該說,是我們事務所的榮幸。 當小芬來到我們事務所上班時, 正好碰上我內心想要從律師轉型為作家 的尷尬摸索過程。 記得,那段時間我內心不自覺地很挑案件, 這個也不想接、那個也不想接, 一個星期進不了辦公室幾趟。 小芬雖然是個新人,沒有法律實務經驗, 但卻幾乎可以一人扛起全事務所的行政工作、會計, 甚至清潔! 把事情交辦給小芬後,小芬一定能做得妥妥當當 原本,我並不敢期盼一個大二的孩子 可以完成這麼多事,但沒想到... 當我試著放手讓小芬去做時,小芬真的一件件做到了, 而且做得非常好。 你把事情交辦給她後,就可以安心。 因為,她一定能做得妥妥當當,「使命必達」! 這就是「態度」「責任感」!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當我決定將事務所搬到另一個地點時, 連我自己都頭疼不已。 可想而知,對於一整間公司要搬家,可是一件大工程。 小芬看出我的煩惱,她說: 「許律師,您專心去寫作、演講, 搬家的事情您不用擔心,我會處理好的。」 就這麼簡單幾句話, 這大二的孩子扛下了這件天大的苦差事! 經過三個星期後,小芬打電話通知我: 「許律師,跟您報告,我已經完成搬家工程, 包含水電、網路、銀行等相關程序都已經辦理完成, 您可以直接到另一個辦公室上班。 對了,不用帶任何東西過去, 我已經將您原辦公室的擺設原封不動地搬到新辦公室了。」 我聽到後傻了幾秒,這是一個大二孩子辦得到的事情? 我半信半疑地踏進新辦公室,哇! 果然跟小芬說的一樣,真的是「無縫接軌」啊! 真的是「一模一樣」! 甚至舊辦公室相關物品,如果新辦公室暫時用不到的, 她就拍照,編號存冊收藏起來, 以防未來要用的時候找不到。 人才啊,真的是人才啊! 誰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可靠、辦不了事, 我眼前就是一個強大的正面例證! 是人才,總會被發掘的,想藏也是藏不住的! 無數老闆教導過我,用人的兩大守則: 第一,忠誠。第二,忠誠! 但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忠誠? 絕大多數老闆心中的判斷標準, 就是看這個年輕人是否孝順。 「自古孝子門下出忠臣」。 一個懂得孝順父母的人,通常是懂得感恩的人, 懂得感恩的人通常就一定是忠誠的人。 小芬從小如此懂事、孝順, 當然是每個老闆心目中的「人才」, 加上她強烈的責任感,能力又強, 自然更是難得一遇的「大才」! 順帶一提,小芬現在已經大學畢業, 不止如此,還是全系第一名畢業的喔! 多年來,她一直是我們法羽幫的大學姊, 更是所有學弟妹的榜樣! 我相信,小芬的前途大有發展, 不出幾年,她一定可以靠自己的雙手, 拚出一條自己的路! 讓家裡擺脫貧窮的命運,讓父母親過上好日子。 許峰源--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新世代律師作家, 也是許多年輕人口中的「法羽老師」。 .夢想之前,先談責任 我不常跟孩子們談「夢想」, 我認為夢想是在「生活無虞」的前提下討論的, 當你連生活都過不下去,下一頓飯在哪都不知道時, 沒有時間談夢想,有的只剩下責任。 所以,我喜歡跟孩子們談「責任」。 一個人願意、勇敢承擔對於父母、家庭、子女的責任, 並盡全力履行完成,就是一個成功的人! 或許,有人可以因為夢想而成功, 但我也認為,一個人可以因為「責任」而偉大! 也許過程中犧牲了許多自己內心的夢想, 但也因為孝順,老天一定會在冥冥之中給他力量, 為他開拓一條人生的道路。我,就是一個例證! 小芬從小做家事、照顧生病的父母親, 她也想跟其他孩子一樣有著快樂的童年, 但命運讓她無從選擇,這沒有所謂喜歡不喜歡, 她只認為這是她為人子女應該做的, 這個責任無須逃避也無從逃避,只能咬牙勇於承擔。 這讓小芬擁有迥異於同年齡孩子的勇氣, 去面對許多困難,她永遠能夠要求自己做 「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喜歡做的事」, 這是很成熟的人格展現。 經過多年的艱苦磨練, 小芬確實成為現在社會不可多得的「大才」, 加上貴人的提拔,讓她擁有「翻身」「脫貧」的契機。 而「責任」正是小芬從小奮鬥、 成長最強大的「核心驅動力量」! 當一個人可以承擔責任,為別人犧牲, 抑制自己的欲望,戰勝自己時,才是真正的堅強, 這就是老子《道德經》所說的「自勝者強」!

好文分享:時間與幻象

2016年03月23日
公開
18

from Niseema Tsai fb ∼『 對很多人來說,當下現有的和頭腦想像的不一致, 執著於我們頭腦中想要的那個,而不是眼前明明“是”的, 讓我們痛苦不堪。看不到 “現在: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讓我們無盡的煩惱就從“當下”滾滾而來 』 我們一生的痛苦幾乎都和“時間”相關, 我們的心不是糾結在“過去”,就是擔心於“未來”, 要嘛就在現在裡脫離“現在” 。 這是非理智的,痛苦是非理智的結果。 有四句話,如果你善加“品嚐”並“吸收”, 將有助於你稀釋或解除你的痛苦。 一 過去,已經不存在了。 我們一生大半痛苦和“過去”有關,如果沒有“過去”,將沒有痛苦。 沒有可供回憶或參照的過去——現在及未來——有什麼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說,“過去”猶如一棵毒樹的根, 我們“現在”以及“未來”的痛苦,都是從它發出的。 無意識中,我們在把“過去”當作真的, 然後產生了現在或未來的痛苦。 我們忽略掉了一個重要事實:“過去,已經不存在了。” 你注意到這個事實了嗎?“過去的已經不存在了!” 假若你能安住或清醒在這個事實中,那麼, 我們人生的大部分痛苦將會煙消雲散。“ 過去”已經不存在了,執著於不存在的事物 或把非真實的當作真實的,是我們傻。 犯傻是痛苦的開始,讓我們回到神智清醒吧。 二 現在,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痛苦的另一部分來自於“當下”—— 對很多人來說,當下現有的和頭腦想像的不一致, 執著於我們頭腦中想要的那個,而不是眼前明明“是”的, 讓我們痛苦不堪。看不到 “現在: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讓我們無盡的煩惱就從“當下”滾滾而來, 就好像“當下”變作一口痛苦之泉, 有無盡的苦水在不斷地湧出一樣。 “現在,一切是最後的安排”,你能認出這點嗎? 現實的仁善超過你對它的理解—— 我們萬眾同一心的“心”在任何情況都始終堅持“最善原則”, 因此,當下發生的永遠都是所有可能發生中實際最好的。 這是實相,就差你認出它來了。 當你對現實不滿,當你在當下裡痛苦, 去認識和理解“現在,一切是最後的安排”這個真理。 三 未來,還沒發生呢。 想到“未來”,我們常常充滿恐懼或擔心, 有時那恐懼或所擔心的想像的內容如此逼真, 它讓我們坐立不安或焦慮非常。 像對待“過去”和“現在”一樣, 我們依然在忽略了一個明顯的事實: 它並非實際存在,“未來——還沒發生呢”。 我們在對著一些不存在的畫面起著恐懼反應—— 坐在天堂裡經歷地獄, 是我們這些被稱為“神經正常”的人所常做的事兒。 如果稍注意一下你就會發現, 除了你頭腦裡想的那些令人恐懼擔心的故事, 此時此刻,一切都好好的呢。 一切最令人難以忍受的事皆發生在頭腦裡,而不是實際中。 在天堂裡經驗地獄,在涅槃裡經歷輪迴,是你的情況嗎? 如果是,注意到,把自己溫柔地帶回, 帶回到沒有地獄和輪迴故事的實際世界! 四 一切時:天下本無事,隨處皆自在。 我們一生裡的痛苦、擔心或恐懼,百分之百裡來自於想像。 沒有想像就沒世界,就沒有心靈的受苦。 生命沿著“時間”的軸存在—— 如果我們能夠真的注意到“過去,已經不存在”、 “未來,還沒有發生”、 “現在,是一切情況中老天最好的安排”, 那麼一切時,我們會怎樣?天下本無事,隨處皆自在! 這正是那些從“過去”、“未來”、“現在”的幻象—— 自己的“想像”中走出來的智者們的生活—— 我們每個人想要的生活!出離幻象,如此過一把這樣的日子! 過去,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未來,還沒發生呢。 一切時:天下本無事,隨處皆自在。 在生命存在中,有意識地注意時間的虛幻性, 並注意頭腦依托現實升起的想像對它自身的影響, 將有助於我們解脫痛苦或削弱痛苦。 有關過去、現在、未來的煩惱, 上述四句話可以作為提醒你回到真相的咒語來使用。 ㄧ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