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HE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 ~ 文章 ~ 最浪漫的事

2007年07月18日
公開
16

不管生命發生什麼變化,互相都當對方是自己手心裏的寶貝! 情深至此,人生無悔。 凡人因愛而偉大,期待愛不要停止,美好的感覺要到永遠。 阿婆來住醫院時,穿的是老人的衣服,但當阿公把她摟在懷裏時,她忽然就變成一隻溫柔的小貓。 我沒有看過那麼老的小貓,一時有點無法適應。 我開始治療阿婆的病,同時留意觀察她的行徑。 我發現,她其實是在撒嬌,她的身體根本沒有什麼大問題。 每次當我走進她的房裏,只要有阿公在場,她都會表現得非常嬌弱無力的樣子, 口裏直喊著不舒服,這裏也痛,那裏也痛!不管我摸她哪裏, 她都會「唉呦!唉呦!」的叫了起來。 阿公聽了有些心疼,會立即靠過來,像三級電影般很煽情的撫摸著她的胸口, 溫言安慰道:「玲玲,不痛!不痛!」 每次都要阿公摸到手酸,她的「唉呦!唉呦!」才會停下來。 長這麼老還叫玲玲,我聽了全身都起雞皮疙瘩。 我們醫院靠山,不時會出現一些小動物,偶爾有一兩隻迷路的壁虎打從她的床頭或天花板經過, 她會立刻從床上跳起來,大叫:「龍龍!好可怕!好可怕!」 阿公聽了會像超人般的趕緊從很遠的地方飛過來,將她抱住,叫道:「玲玲!不怕!不怕!」 她依然今驚魂未定有個夜裡,當我來看她的時候,病房的燈管忽然故障熄滅, 但走道上的光依然明亮的照進來,她卻衝上前去抱住阿公的脖子, 大叫著:「阿!龍龍!我怕黑!我怕黑!」阿公毫不考慮的就把她擁到懷裡裏, 輕拍著她的背:「有我在!你放心!你放心!」 一切都是你情我願,我沒看到阿公有任何的不悅。 但阿婆真的是在撒嬌,不是生病,因為只要阿公不在,她就生龍活虎, 不但會關在黑暗的浴室裏唱歌,還會從床上跳下來用腳踩死很多隻壁虎! 撒嬌是每個女人的權利,她雖然年記一大把了,但仍沒放棄這一個悠閒的午後, 我再度來到她的病房,看到阿公正坐在她床邊,輕握住她的手,做我常做的動作──用手指扒對方的手心。 兩人同時看著窗外,輕輕的在說 一些事情。 阿公問道:「玲玲,明天就是你的生日,你希望我今年送你什麼東西?」 阿婆聽了微笑回答說:「只要你對我好,送什麼我都喜歡!」 沒有虛假,不是演戲。 我這一天沒吃太飽,忽然就覺得不嘔心了。 這一個白首偕老的畫面深深感動著我,我得到的反而是一份浪漫的心情。 有個護士告訴我,當她生了第一個孩子之後,她的老公就忘了她也需要過生日這件事情,生活於是少了情趣。 一個狂風似肆虐的颱風夜裏,她假裝膽小,依偎到她老公的懷裏,說:「親愛的,我怕!」 老公卻立即將她推開,叫道:「你別假了,我值班不在時,你還不是一樣過了那麼多年。」 一整個晚上苦心營造的浪漫一下就灰飛煙滅。 我覺得阿婆最令人佩服的是她到了這把年紀,還有撒嬌的勇氣。 而阿公最令人讚嘆的,是他明知道這一切都是裝出來的,卻不去拆穿,繼續享受著箇中的情趣。 有一首歌說「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神仙眷屬,阿公和阿婆都已經老了,但因為珍惜著彼此的這份愛, 幸福從年輕一直延續到今,不管生命發生什麼變化,互相都當對方是自己手心裏的寶貝! 情深至此,人生無悔。 凡人因愛而偉大,期待愛不要停止,美好的感覺要到永遠。

好個"總統阿嬤"!

2007年07月16日
公開
16

晚上帶著典典到文化中心散步, 看著一群群的人分別跳著街舞~國標舞~韻律舞~~ 典典甚是新奇! 經過了一群手持長劍揮舞著的公公婆婆們時, 典典堅持繞道而行,深怕被劍所傷∼(^o^)哈! 母子倆悠閒的踱著小步慢慢來到廣場前, 我坐在石階上,看著典典一旁跑上跑下消耗精力~ 前面一位帶著孫子的阿嬤看見我們, 便靠過來跟典典玩~ 她自己則一屁股坐在我身旁 找我聊起天來~ 兩個小傢伙互相追逐嬉戲,非常開心! 忽然典典跑到我身邊坐下,把頭埋在我膝蓋間, 而小孫子在旁不斷喊著:都是你害的!討厭鬼!~~~ 他外婆見狀,出聲請他停止, 他居然朝著外婆大叫~~屁啦!! 他外婆[ㄟ~]了一聲 但他依然邊叫著那句話,邊跑到一旁玩~ 這時典典也跟著去玩了~~ 過了一會兒, 小孫子又跑到我們身邊, 他外婆像是要表演似的開始問他: [你長大後要做什麼~?] [我長大後要做總統!!] [做總統要怎麼樣~?] [做總統要勤政愛民~~陳水扁下台!!]........=.=" [那你做總統後阿嬤咧??!] [就是總統阿嬤啦!!] 之後又開始叫喊:都是你害的....討厭鬼...歹款! 我問典典怎麼回事-- 原來,兩個小傢伙在地上撿到一張傳單,一撕為二,一人一張玩著. 典典玩著玩著,覺得無趣,便把它揉成一團, 塞在前方一座雕像上面. 這小孫子搆不著,便開始大喊:都是你害的....討厭鬼...歹款! 雖然不知他到底要表達什麼, 但我還是請典典去把那張紙拿下來給那小朋友. 紙團拿下後我把它攤開來給那小朋友, 他還是不停止叫喊. 典典開始有點生氣了! 坐在我身旁,直跟我說:媽媽~他說我是討厭鬼,我不跟他玩了~ 我請典典不要在意,說弟弟比較小(才小3個月!) 典典再度把頭埋在我膝蓋間.. 那小朋友竟然逼近典典不停叫嚷, 典典發狂的尖叫了一聲, 而他 居然嘴巴湊近典典耳旁也尖叫一聲!!! 這時他外婆笑笑地開口了:00別這樣~~小孩子就是這樣啦~吵吵鬧鬧~~ 開始不爽的我耐著性子對00說:你很生氣噢~對不對!? 00:對!我很生氣!! 我:那小朋友生氣時可以大聲唱歌,就會氣消囉~~ 沒想到他居然回我:我聽妳在唱歌咧~~ 外婆才說了一句:這樣不行啦,怎麼這樣對阿姨講話ㄋㄟ~~ 之後又對著我笑笑:小孩就是這樣啦~~ 馬上 我藉口時間已晚(10點了) 小孩要回家睡覺 便抱起典典頭也不回的走了! 騎車回家的路上 典典告訴我:媽媽,那小孩好討厭,我不想跟他玩 我則告訴他,不可以這樣沒禮貌,也不可以對人尖叫! 典典很疑惑~為什麼別人可以沒禮貌,可以罵人,可以尖叫! 而他不行呢!!? p.s 打電話告訴典爸這件事, 典爸竟責怪我沒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好好保護小孩~ 還說,典典耳膜會受傷,心裡會留下陰影!! 呃.......

人生角度

2007年07月14日
公開
12

常常我們認為,會跟一個人吵架, 一定是跟他感情不好,其實不然。 最容易跟家人吵架最常跟情人吵架、最會跟好朋友吵架! 想想 … 原來最常跟我們有爭執的人,竟然都是跟我們最親密的人! 而能夠跟我們發生爭執的人,也對我們有一定的瞭解! 所以,有人常說: 《吵架》 『也是一種 《溝通》,而願意跟你吵架的人,才是真正想瞭解你的人!』 有時候我們與人發生爭執時會說 《算了》或者 《不說了》 這兩句話其實都是 《殺傷力》很強的話。 代表著你,不想把你的想法跟他說、不想讓對方瞭解你、 也代表你們的感情會停留在原地。 有時兩個人爭執,忽然聽到一句話: 『我是為你好!』 在感情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很自私,有人常會對你說: 『我是為你好!』 這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因為我們會把自己的觀念, 加諸在別人身上,為他人決定一些事,但是再想想 ……… 對 《對方》來說真的好嗎? 你為他決定了事情,但是要負責的人卻是他,這是很不公平的! 唯有他自己能決定什麼是對自己最好! 若是錯誤的決定,也才不會有埋怨,也才能對自己負責 … 《通常願意留下來與你爭吵的人,才是真正愛你的人!》 之前聽到陶子在節目中說了一句話: 『每個人… 天生就是不一樣!』 這句話,讓我領悟了很多事 …………… 因為不一樣,自然而然每個人所看的所想的也會不相同! 不要怪別人不夠懂你! 換個立場,其實我們也不敢說 … 自己有多了解他人! 《無聲》 是一種無形的,最遠的距離! 若能,從吵架中 … 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總比,大家把話悶在心裡都不說出來的好! 但,千萬要避免在衝動時,說出傷害對方的言語 … 有些話一旦說出口 … 就很難收回了!

翅膀硬了,再讓他飛

2007年07月05日
公開
10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最近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媽媽說她狠下心讓孩子搭校車上下學。雖然孩子一直說搭車是件很恐怖的事,語氣不僅是對不確定的不安,甚至是乞憐,但是為了孩子好,她還是狠心要孩子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結果孩子坐過了站,多坐了一倍的車程,流落在陌生的小站,無助而徬徨。最後終於想起了家裡的電話,才打電話回家求助。當父親載著孩子,在放學兩個小時後終於到家時,孩子紅著眼,猛力關上車門,憤怒地衝進家裡。他拒絕與任何人說話,假裝埋頭作功課,對媽媽探門喊吃飯充耳不聞。 這位媽媽寫道,雖然心疼孩子在迷途那一個小時的驚恐,但卻更堅定了應放手讓孩子搭校車的決心。結尾說,菟絲花是無法獨自生存的,她要孩子了解,想像中的庇護所是從不曾真實存在的。 不教而殺謂之虐 看完了文章,我掩卷嘆息,因為這位母親完全弄錯了。培養孩子獨立,並不是在他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便把他硬推出去面對世界。孔子不是說「不教而殺謂之虐」嗎?在陌生的小鎮迷路,對孩子來說,驚恐的程度不亞於經歷九二一地震。 我在加州大學有個同學,說他一生最驚恐的經驗,便是五歲時跟著媽媽去南加州最大的購物中心買聖誕禮物。出發前母親已再三交待要抓緊,所以他絲毫不敢放鬆地拉著媽媽的裙子。聖誕節時人潮洶湧,擠得不得了,他正慶幸自己都沒有鬆開手,很安全時,突然發現裙子上面的那張臉不是媽媽的。也就是說,冬天的衣服比較相似,都是深色的毛料裙子,他不知什麼時候和母親擠散了,與別人互換了母親。 這一驚非同小可,他說過了四十年,記憶猶深,想起來還是一身冷汗。所以他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若要上街,一定是揹在背上的,他不願孩子再經歷這種痛苦。對孩子來說,迷失在陌生的地方,真是一輩子忘不了的驚嚇經驗,這位母親不了解它在心理層次上的傷害,是屬於創傷級的。 安全感是情緒成長的磐石 要孩子獨自搭校車的第一件事,是要讓孩子熟悉走的路線及自家的站牌。我的孩子以前也是搭公車上下學,我先帶他坐很多次,讓他熟悉沿路的地標,知道到了那個地標就離家還有幾站。然後試了幾次,確定到站之前他會先站起來去刷卡,我才放心讓他自己坐。頭一次自己坐時,我替他準備了家中電話號碼和打電話的零錢,告訴他即使坐錯車或坐過站都沒有關係,一通電話我就會立刻坐計程車去找他,他只要在打電話的地方站著不動就行了。我們也把可能發生的情況先沙盤演練了一遍,才放他獨飛。 孩子一定要學獨立,因為父母不可能跟著他一輩子。但是在他心理尚未準備好,尚在恐懼不安,害怕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的時候就放手,是太快了,難怪孩子會覺得被父母拋棄。 1956年哈洛(Harry Harlow)的猴子實驗〈讓小猴子在二個「代母」之間選擇,結果發現小猴子寧可選擇沒有奶瓶但可以提供安全感的絨布媽媽,而非有奶瓶但冷冰冰的鐵絲媽媽。〉就讓我們知道孩子要的是安全感,一個永遠在那裡保護自己的媽媽,是孩子情緒成長不可缺的安全感來源。學習獨立與被拋棄是兩回事,兩者的差別就在於安全感,那是情緒成長的磐石。請讓孩子準備好了再放手,也請讓他知道「家」是走鋼索時背上的吊繩,有了它,怎麼飛都不怕,因為永遠有安全網在下面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