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智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分享】1∼1歲半幼兒 早期教育

2008年02月19日
公開
27

1∼1歲半幼兒訓練方案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的感覺知覺活動,是發展智力的主要途徑。兒童觀察事物是通過各個感覺器官來進行的,因此,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應從發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能力入手,從他們感興趣的、注意到的事物開始,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去觀察事物。 (1)觀察事物的特性   ①識別大小。教小兒比較物體的大小,開始可選擇形狀類似,大小差別顯著的物體來練習,如大娃娃與小娃娃,大杯子與小杯子等。   ②識別形狀。   教小兒識別物體的各種形狀,對發展觀察能力十分有好處。先教小兒識別簡單的幾何形狀,如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同種顏色的紙板如紅色、黃色,剪成兩套形狀不同的圖形如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讓小兒和家長分別拿一套,教小兒把他手中的圓圈重疊到家長的圓圈上,指給他看,這兩個圓圈的形狀是一樣的"都是圓的。"再讓他把圓圈與其它形狀的紙板比較,告訴他是不一樣的。   ③識別顏色。   先從基本的顏色紅、黃、藍、綠進行識別。小兒這時可能說不出顏色的名稱,家長也不必在這個階段要求幼兒說出顏色的名稱,但應讓幼兒明白"顏色"這個詞的意思,懂得"這種顏色"、"那種顏色"的意思,使他意識到顏色也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發展觀察力。   可用一些大小相同、形狀一樣、顏色不同的積木方塊進行練習,如成人手中拿一塊紅方塊,要小兒從幾個方塊中挑選一個和成人手中一樣顏色的方塊。小兒學畫時,讓孩於注意到小草是綠色的,西紅柿是紅顏色的,讓小兒拿綠色畫筆畫小草,紅色的畫筆畫西紅柿。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小兒注意周圍物品的顏色,如媽媽的圍巾是藍色的,小兒的帽子也是藍色的,這時便可告訴這兩件東西的顏色是一樣的。   (2)發展幼兒注意力。   ①注意力的穩定性。幼兒注意力短暫,不穩定,成人應幫助小兒更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於一個物體上或一種遊戲中。如小兒玩皮球一會兒就扔掉,正要開始做其他的事情,母親可拿起皮球,教他一些新的玩法,如教小兒用手使皮球在地面上旋轉,或對著牆壁滾動皮球,使皮球碰向牆壁自動滾回來,或用球投籃等。 ②擴大注意的範圍。教注意物體之間的聯繫,發展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注意的分配能力。在培養小兒觀察力時,應多帶小兒接觸大自然,注意引導孩子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觀察活動,可教小兒看日出日落,風吹草動,聽鳥語、聞花香等等。   2、記憶力的培養。小兒的記憶是由感覺器官獲得的信息積累而成的。有了記憶,小兒才能呈現出日新月異的進步。   (1)實物記憶練習。讓小兒根據記憶尋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讓小兒看一個小球,然後把它收起來再讓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這種小球。   (2)強化記憶練習。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形象直觀,與嬰兒本人關係較為密切的東西和他感興趣的事物來訓練他的記憶。可教小兒認識爸爸、媽媽,自己的名字、五官和身體的主要部位,間隔一段時間,情景再重複。   3、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兒的思維活動是以周圍的實物和具體的活動為基礎的。因此,在促進嬰幼兒思維能力發展的諸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給小兒創造一個有利於動手動腦的環境。   (1)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用語言指點並鞏固孩子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所取得成果,幫助他用動詞?quot;伸出"、"倒轉"、"挪動"等來表達他找到的解決辦法。詞可以幫助孩子自己選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擴大在解決類似問題時使用這種方法的可能性。   (2)發展思維的靈活性。教小兒用同種玩具進行不同的玩法並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小兒注意觀察一種物體的多種用途,以發展小兒解決問題的技巧。如教小兒用鑰匙可以開鎖,也可以撬開奶粉罐上的鐵蓋,捅開飲料瓶口的紙封,還可以當筆在泥地上畫畫等等。筷子是用來吃飯的,但偶爾也可用它攪拌漿糊、藥液,甚至當燈籠的提手等。   4、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1)辨別音響。給孩子聽不同的聲響,讓孩子判斷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2)手影表演。成人可利用燈光或陽光下的投影用手做成小鳥飛等動作,引導小孩子觀看、想像。   (3)看圖片。通過看圖片,認識圖片中的人物、物品,說出"是誰?","在做什麼?","是什麼東西?","做什麼用?"。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繼續訓練小兒獨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穩定性,以促進運動的協調性和軀體的平衡能力。可和小兒一起拖拉玩具車,教小兒拉著小車向前走、側著走、倒退走等。準備一個較大的皮球,成人將球滾到小孩子腳邊,教他抬腳踢球。   2、發展小兒走、蹲、彎腰動作。將玩具散放在各處,要求小兒收撿玩具交給成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   3、訓練小兒下床。當小兒爬到或走到距床沿約30厘米處,就訓練他調轉身體,頭朝裡腳向床邊方向,然後讓他們倒退著向床邊爬行,直至腳踩地。開始成人應在小兒背後保護一下,防止小兒動作不穩仰倒在地。可用同樣方法教小兒從坐在沙床上或椅上轉身下地。   4、訓練小兒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如教小兒學習畫畫、搭積木、用塑料繩將有孔玩具串起來。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睡眠。除夜間睡眠外,白天可睡眠2次,每次1.5∼2小時。不要用威脅、恐嚇等手段,逼小兒睡眠,也不要給小兒講述恐怖的故事,以免小兒害怕而拒絕一個人入睡。臨睡前清洗臉、手、腳、臀部,排好尿,換上寬鬆保暖的睡衣,會使小兒感到舒適,易於入睡,這不但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也便於孩子建立睡眠條件放射。   2、飲食。斷奶後,每日餵養的次數約4∼5次,可安排在早、中、晚餐時間和白天睡眠醒來的時間。養成定時進食,定位進餐的習慣,鼓勵小兒自己動手吃東西。培養飯前便後洗手習慣。   3、訓練小兒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培養小兒獨立的能力。教導小兒試著脫鞋、脫襪子,排完大小便試著提褲子,外出時自己戴帽、脫帽,爸爸媽媽下班進門可讓孩子幫助拿拖鞋給爸媽換鞋,給孩子洗手時,教小兒主動將手伸到水裡,玩完玩具後幫忙收拾起來等等。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教育孩子禮貌待人。家裡來客人要教小兒打招呼,問好,接受別人的東西說謝謝,客人走時揮手說再見。鼓勵小兒取糖果、水果招待客人,把玩具分給到家裡來的小朋友玩等等。表演操也是教育幼兒的好方法。   (2)利用各種機會豐富孩子的語言詞彙,並簡單說明物體的用途與關係,擴大小兒的認識範圍,促進語言的理解與表達。   給小兒看圖片、幼兒書籍、帶小兒到外面玩,教小兒認識物體的名稱,對著圖片或實物,詢問小兒圖片或實物的名稱及用途"這是什麼?""幹什麼用的?"引導小兒回答,小兒回答正確時親親他,以示鼓勵。   此時,小兒已開始喜歡聽大人講故事了,父母給孩子講故事時,開始要講得慢而簡短,發音清晰,富於表情,可根據故事的情節伴以動作,來增加小兒的注意力和興趣。孩子愛聽講過的故事,成人可多重複幾次,還可將小兒目睹或經歷的事情,編成故事。也可根據孩子的特點編故事,用它來加強行為規範和思想品德教育。

【好文分享】1歲的孩子不識字也需閱讀

2008年02月18日
公開
15

《媽媽寶寶》   識字是閱讀的必然前提,這在很多父母心中也許是自然而然的想法。因此,他們認為0∼1歲的寶寶不會看書,也不需要看書,但事實卻不然。閱讀,往往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雖然寶寶還不識字,但是並不代表他不能讀書。通過咬、翻、抓等各種對圖書的探索行動,寶寶也可以早早展開他的閱讀之旅。    從小閱讀好處多   很多人經常會質疑,1歲以下的寶寶還不識字,他們需要閱讀嗎?他們能坐得住嗎?會不會把書弄壞呢?其實,人生的啟蒙階段正是引領寶寶閱讀的最佳時機,因為他們生來就充滿好奇心與探索欲。   好處1   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必須和文字做最直接的接觸,以瞭解各種訊息,然而閱讀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需要經過學習與練習才能獲得。   好處2   閱讀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基礎,寶寶如果能及早開始閱讀,將有助於腦力及語言能力的發展。   好處3   如果能在嬰幼兒時期多接觸書本,進而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將能夠增加寶寶視覺感官的敏銳度,還能在翻、玩、拿書的過程中加強肢體發展與大腦協調能力。   好處4   當寶寶被父母抱在懷中聽故事、看圖畫書時,正是最佳的親子互動時刻。不僅能讓增進親子關係,也能快速建立起寶寶對閱讀的興趣。   親子共讀3方式   所謂「親子共讀」,是指爸爸媽媽陪著孩子一起閱讀,這是培養寶寶閱讀習慣的最佳方式。尤其是0∼1歲的寶寶,因為還不瞭解書本的內容,或是沒有能力自己閱讀,更需要大人陪在身邊,一面看書一面解說。   方式1   0∼1歲寶寶對任何物品都充滿好奇,儼然是個小小破壞王,一旦拿到書籍,常會發生咬書、撕書、亂畫的情況,這屬於正常現象。在不破壞書籍的前提下,建議讓寶寶充分接觸書籍,滿足其探索的慾望,可選擇布書、硬紙書、塑膠書等不容易被撕毀的書籍給寶寶閱讀間。   方式2   寶寶的專注力有限,在閱讀過程中總是坐不住,很難安安靜靜坐下來看書或是聽父母講解。其實,專注力是可以通過時間慢慢訓練的,父母千萬不要操之過急,更不可以動怒,應該配合寶寶能持續的時間,採取分段訓練的方式陪他閱讀。   方式3   喜歡快速翻書也是0∼1歲寶寶的特徵之一,父母明明還沒說完某一頁的內容,寶寶卻不停地把書往前翻或往後翻。其實,陪0∼1歲寶寶閱讀時應該放輕鬆,不必過於拘泥於順序或完整性。當寶寶翻到某一頁,就配合該頁面的內容做說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