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智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分享】小寶寶看電視早教還是傷害

2008年02月01日
公開
27

★39健康網 0—3歲 嬰幼兒接觸的主要媒介是電視。嬰兒出生1個半月到2個月左右,對電視的反應非常熱乎,儘管不明白所看內容,但是一旦大人讓他坐在電視機前,他會非常安靜地一直盯著電視看。   7—8個月,他們初步懂得欣賞,會主動注意電視畫面。1歲左右的寶寶看到有趣的畫面會笑,或者手舞足蹈。1歲半左右的幼兒已能自己開關電視。2歲幼兒對電視有了連續注意。到3歲時,他們可以辨認電視中他們熟悉的或感興趣的事物,對某些電視畫面如動物、花卉、卡通片等表現出較穩定的興趣。   的確,在現代家庭中,電視已經成了孩子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夥伴。當媽媽們沒有時間應付纏人的孩子時,通常也會打開電視機,讓孩子在嘈雜紛亂的電視廣告和各種各樣的電視節目中安靜下來。究竟該不該讓0-3歲的兒童看電視?電視又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對此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正方論壇:看電視是幼兒早期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A.電視促進兒童的語言發育,擴大他們的詞彙量。嬰幼兒時期是兒童語言獲得期,電視發音標準,音樂動聽,畫面生動,能更好地吸引兒童去模仿和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   B.看電視開發兒童大腦。嬰幼兒看電視也會試圖認識和理解畫面,這有助於大腦的開發。   C.電視作為中介,可以拓寬兒童的知識面,讓他們更好地與社會聯繫起來。電視使他們可以直觀認識各種從未接觸過的物體:各種社會角色,動物,魚類,鳥類,甚至古生物恐龍,獲得廣泛的信息。   反方觀點:電視——嬰幼兒不能承受之重。   ONE 電視與眼病   1.斜視   大人看電視時,或抱著孩子,或把嬰兒連同搖籃一起放在身邊,嬰幼兒在電視聲響的吸引下,往往會側頭注視電視。經常保持同一姿勢,就自然會造成斜視。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看電視過久,視力會疲勞,為了看得更清晰,有時會不由自主出現歪頭姿勢,時間長了,也會斜視。   2.近視   散光等其他眼睛損傷 嬰幼兒的視覺調節功能還沒發育完善,對於強光的直接刺激,視覺難以調節和適應。而嬰兒在欣賞電視時,又特別喜歡看那些螢幕閃動頻繁,顏色刺激性強的節目,比如,大人很少能在孩子觀看廣告時,成功地把孩子從電視機前拉走。嬰幼兒,特別是2歲以下的兒童,他們的屈光,眼位等調節系統尚未發育完善,看電視肯定對他們的視力發育不利。   TWO 電視與自閉症   個案   4歲的江,自小由保姆帶著。由於保姆的文化層次較低,平時除了照顧江的飲食之外,就是將他放在電視機前看卡通片或錄影帶,很少陪他一起玩耍或說話。因此江的語言表達能力十分有限,專注力也不強,而且性格內向,不愛跟別的小孩子玩,喜歡自言自語,但又話不成句,別人很難瞭解他的需要,他只會以哭喊和手勢表達意願。經診斷,江患了自閉症。   專家分析   比較行為學之父肯拉特·Z·羅倫茲博士認為,人在出生之後6個月內所見所聞的學習經驗(光,聲音的學習經驗)會成為成長之後行動的基礎。如果讓嬰兒太早接受過強的光及聲音的刺激,嬰兒的大腦會對機械的聲音產生反應,對於母親和其他親人的聲音反而沒有反應了,這是造成自閉症的一大原因。他認為電視對於頭腦還在發育的小孩,尤其是0歲,1歲,2歲的小孩會產生完全的破壞作用。   電視會剝奪孩子的思考力,因為看電視需要的只是孩子的被動注意力,小孩子在看電視的認知學習中會變得不再愛動腦筋。沉迷於電視的孩子在生活中缺乏主動性,對電視的過度關注讓他們忽略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守在電視機前看那些並不適合他們的節目,不願意和其他人交流,從而出現「電視自閉症」。

【好文分享】15個不花錢的益智練肌遊戲

2008年01月30日
公開
34

★39健康網  當寶寶對生活中的物品的興趣超過了對現成玩具的興趣的時候,正好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來鍛煉寶寶的小肌肉。 7個益智型小肌肉遊戲   1.用叉子吃東西   把水果或麵包切成適當大小的塊裝在盤子裡。給寶寶一把幼兒專用叉子,讓他自己去叉盤子裡的食物吃。記住,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因為寶寶的動作不熟練就去幫忙。   效果:可以提高寶寶的手勁和操作能力,對鍛煉手眼協調能力也有好處。   2.用勺子舀水   準備兩個透明的杯子和一把勺子。在一個杯子裡裝點水,讓寶寶用勺子從這個杯子裡把水舀到另一個杯子裡。如果寶寶做不好,也可以讓他直接拿杯子將水倒來倒去地玩。   效果:玩水是寶寶永恆的遊戲,可以鍛煉小肌肉的控制力、手眼協調能力和注意力。   3.蓋蓋子   準備一個帶蓋子的塑料水杯或小碗。你給寶寶作個示範,教他把蓋子打開,再合上。可以讓寶寶慢慢練習。   效果:這個活動需要同時使用雙手,對培養寶寶兩隻手的協調能力很有好處,還能增強寶寶手腕的力量。   4.迷你汽車遊戲   給寶寶準備一些迷你小汽車玩具,教他玩停車場遊戲,比如把汽車整整齊齊地排成一排。也可以讓寶寶用小手去撥弄輪子,觀察輪子是怎樣轉動的。   效果:這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手部肌肉,還能增強空間意識。   5.敲打樂器   準備好小鼓、木琴、三角鐵等可供寶寶用雙手演奏的樂器玩具。播放寶寶熟悉的童謠或歌曲,讓他隨著節奏用雙手敲擊樂器。   效果:可以使寶寶更加熟練地使用雙手,還能培養樂感。   6.撕紙   準備幾種質地不同的紙,如面巾紙、打印紙、寫字本用紙等。讓寶寶試著用雙手把紙撕開,然後把撕過的紙揉成團兒。   效果:可以讓寶寶靈活地使用小手,提高精細動作能力。   7.翻書   給寶寶準備幾本書或相冊,讓他隨意地翻看。開始時,由於手指還不太靈活,寶寶可能會一下子翻好幾頁。沒關係,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寶寶控制小手肌肉的能力越來越強,逐漸地就能一頁一頁地翻書了。   效果:翻書對小手肌肉是很好的鍛煉,說不定寶寶還會因此很快愛上閱讀呢。    3個徒手遊戲   1.小手變圖形   教寶寶伸開雙手,伸直手指頭。然後把食指和拇指的指尖對在一起組成圓圈,放在眼睛的前面,就像戴上眼鏡一樣。試試看,還能用小手變出什麼圖形?   效果:可以幫助寶寶認識各種圖形的變化,還能提高想像力。   2.「煎魚」   先讓寶寶把左手手掌向下,用右手輕輕地掂兩下手背,像煎魚一樣。再把手掌向上,捏兩下掌心。然後把右手伸開當成盤子,左手當成剛烤好的魚,把「魚」放在「盤子」裡,把小嘴湊過去假裝吃兩下。   效果:上下擺動雙手,可以使寶寶的手關節更加柔軟靈活。   3.用小手數數   教寶寶按一、二、三等數字的順序,逐一把手指伸出來。等熟練以後,還可以讓寶寶數書中的小鳥、鴨子等小動物。   效果:可以使寶寶的手指運動更加靈活,還能練習數數。 5個玩具鍛煉小肌肉   1.積木   可以讓寶寶把積木堆成各種樣子,再推倒重來。這個過程可以提高手眼協調能力,還能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   2.彩色橡皮泥   寶寶可以用橡皮泥捏成各種各樣的形狀。這種活動可以刺激觸覺發育,讓小手肌肉得到很好的鍛煉。   3.小汽車玩具   寶寶拿著汽車玩具推來推去,可以鍛煉手的靈活性。還能通過它來讓寶寶識別不同的顏色,提高認知能力。   4.鼓類玩具   敲鼓時需要同時使用雙手,所以對手的小肌肉是很好的鍛煉。敲鼓時發出的聲音對寶寶的聽覺是很好的刺激,還能增強節奏感。   5.塗鴉用的筆   可以讓寶寶隨意在紙上畫畫,這對小肌肉鍛煉很有好處。   不花錢的玩具   門把手、抽屜等,可以讓寶寶反覆練習開、關,打開、合上。這都是小肌肉鍛煉的絕好練習。不過要注意安全,不要夾著寶寶的手。 *謝謝Kanon(姑姑)的分享*

【好文分享】孩子懂規矩,才會守規矩

2008年01月27日
公開
13

每個當過小孩的人都知道,「聽話、守規矩」幾乎就是好寶寶的專屬代名詞;為人父母者,也總是因家裡的寶寶聽話乖巧,而感到驕傲、寬心。但是有些爸比媽咪也會發現,為什麼家裡的寶寶總是愛耍賴、不聽話,同樣的規矩即使重申了好幾次,軟硬的手段兼施,最後還是以寶寶的哭鬧來結尾?其實父母只要以同理心來了解寶寶,並從日常生活建立規矩,甚至以身作則,才能讓寶寶了解好規矩的意義與重要性! 孩子,你為什麼耍賴? 當寶寶出現耍賴、不聽話的情形時,絕對不會是「無緣無故」,背後一定有其動機與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責罵寶寶脫序的行為。 一、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但卻尚未學會管理自己,因此面對大人的規定而有所意見或者不滿時,礙於表達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說明,便會以反抗、不聽話的表現,做為另一種形式的表達。 二、做為引人關注的手段 當寶寶乖巧聽話時,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對於孩子的關心,因此當孩子發現耍賴、不聽話時,可以得到父母或長輩的更多關注時,就可能一反常態出現野蠻不講理的舉動,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曾因「耍賴」嚐到甜頭 孩子因不聽話而受到斥責時,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藉由「哭鬧」來耍賴,家長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應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鬧的行為,便會建立孩子錯誤的價值觀,認為只要哭鬧就有糖吃,此後一遇到類似的情形,便學會沿用這套壞習慣。 對付耍賴寶寶該怎麼辦? 了解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除了設身處地的關懷寶寶、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需求之外,當孩子已建立錯誤的價值觀時,就要進一步予以導正: 處理孩子耍賴的當下反應 當孩子耍賴時,千萬不要輕易妥協,父母的態度更要堅定,只要孩子發現哭鬧與耍賴無法達到他所預期的目的時,自然就會停止,事後父母則應再藉機教育,告知守規矩的真正理由,不可當場就以太過情緒化的語氣或用詞來告誡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了解守規矩的用意,而不是因畏懼責打而停止錯誤的行為。 日常規矩的建立 寶寶會耍賴,通常都是因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平時父母就應建立生活的規矩,通常就是對於玩具、零食的規範,並和孩子一起溝通、討論,讓孩子真正因了解而有遵守的意願;而訂定的規矩要明確,也不要隨意更改,以免讓寶寶產生觀念的混淆。另外家長最好也能以身作則,方能讓立下的規定更加具有說服力。 鼓勵孩子正確的表現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訂定了規矩之後,要讓孩子認清是非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事實上給予明顯的區隔,當孩子因表現良好受到鼓勵時,自然能強化規矩的正面意義;孩子犯錯時固然也要給予處罰,但不宜太過放大,把焦點放在寶寶的好行為上,他會更樂於表現喔! 叮嚀 每個人都需要擁有自己不被打擾的空間,當然孩子更不例外,因此父母在教養孩子時,不要時時刻刻都以「規矩」框住孩子的生活,不讓他有喘息的空間,讓孩子自己思考正確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反而能提高孩子實踐的意願,更何況人都是會犯錯的,有失敗,才能有所借鏡與成長,有時不妨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不守規矩的後果,得到的經驗會更為深刻與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