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淋漓盡致之盛夏~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三明治女人續(轉)

2007年06月12日
公開
18

不是不要自我,是犧牲自我 種種壓力下,幾乎每個三明治女人都以家庭為第一優先。   「我不是不要自我,是犧牲自我,」任會計工作,結婚11年的吳小姐說。她經常晚上9點、10點才下班回家,假日也常加班,但每天早上六點多還起床幫先生做午餐便當。她最怕先生不忙,因為先生會東嫌西嫌,挑剔家務,卻不動手幫忙,逼得她快抓狂。 男人結婚後可能還是「彼得潘」,一個長不大的男人。但女人從原生家庭移到另一個家生活,改變很多,婦運人士、國防醫學院人文及社會學科主任劉仲冬指出。上一代的女性還能任勞任怨、含辛茹苦,但這一代愈來愈多女人的能力進步,要求平權,走入仍保有上一代傳統思想的婚姻,面對男人進步不夠快,還留有威權想法的局面,如果一味退讓容忍,只會讓女人的壓力愈積愈大,愈不快樂。 一個結婚13年的家庭主婦坦言,每逢週末假日是她最恐懼的時刻,因為會有公婆小姑等一堆人來,她要同時扮演人家的太太、媳婦、媽媽、舅媽等角色,可是她不見得熟稔或喜愛每個角色,更辛苦的是:「總是在扮演不是自己本性的角色,」她嘆道。你要什麼樣的生活?身為三明治的你曾想過嗎?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最近的一個研究更指出,在一堆特定的生活目標中試圖尋找出意義,與改善免疫系統功能有關。你只要嘗試做些有意義的目的,例如,給予和接受愛、探索新的可能性、關注自我發展等,就可以啟動生理緩衝器,舒緩日常繁瑣事物對健康的危害。 不要欺騙自己 什麼是有意義的生活?沒有一條明路適合指引每個三明治女人,答案你得自己找。 「女人得告訴我們(男人),我們才知道反省。女人也要清楚告訴自己要什麼,不要欺騙自己!」台大社會系教授孫中興指出。  他在外演講兩性關係,有聽眾聽完後雖心有所感,但最後下句感慨的結論:「我老公不是這樣的人,」覺得另一半積習難改。   孫中興提醒對方思索:是不是想繼續跟這樣的人共度生活?如果是,你可以用什麼方式改變他? 「不是一切順著他,你要說出來!」孫中興強調,有風險,才可能改變!孫中興大方地分享,他老婆最初也是很傳統的女性,當孫中興還在唸書時,他老婆已賺錢養家。後來他老婆加入讀書會,結果就變了,要求家事分工。他最初生氣拒絕,他老婆反問他「你不是學社會學的嗎?家不是應該由兩個人組成?做家事有什麼錯?」  孫中興只好以「別人會笑」做託辭。但又被老婆以「誰會笑」堵死。   在一堆大大小小的爭吵冷戰中,卻也給他思考、成長的機會:如果不離婚,就是配合,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自我改變。「自己的權益是爭取來的,」孫中興說,唯有當女人面對即使離婚,她也無懼,不怕表達自己的需求時,先生才會尊重你,你才會尊重先生,夫妻才會到新的層次。 放棄當超級媽媽的念頭 除了要無畏說出自己的需求,三明治女人也要放棄當個超級完美嬌妻、超級完美媽媽、超級完美媳婦、超級完美女兒的幻想。重新給自己洗腦,把過去上一輩要求你做到一連串沈重的「好」先拋開,想想你能做到哪些。「看清楚自己的處境,就不會那麼自責,」劉仲冬教授提醒:很多期待是做不到的。 《女人的壓力處方》引用其他學者的研究指出,瀕臨耗竭的超級媽媽都有以下特質: 列了許多根本作不到的待辦事項; 覺得應該為家人可能發生的狀況負責,即使與她無關(換句話說,可能充滿了罪惡感);   誇大每件事的重要性,凡事都看得很嚴重。 最危險的是,超級媽媽總覺得該為全家人的快樂與成就負責,這本書的作者、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李曼博士指出。  不想太快耗盡氣力?三明治女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允許自己不必完美。  「我們常被教導要面面俱到才是『好』,結果反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吳佳璇觀察。   有的家庭主婦可能本身以前學經歷不錯,進入家庭後,把競爭力轉投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成材,結果喜歡拿孩子和親戚朋友的孩子比,影響親子關係,甚至有人會打小孩。即使去當愛心媽媽,也有人抱著「我是為孩子去的」心理,沒有看到自己的價值。「自己在追求什麼」這一塊,一片空白,吳佳璇分析。  「要學著去聽你的inner voice、inner needs(內在心的聲音、內在心的需求),」吳佳璇提醒。

三明治女人續(轉)

2007年06月12日
公開
11

彈性是種完美 留一點空間多一點思考,才有蛻變的可能!「彈性其實是完美的一部份」,吳佳璇指出,三明治女人要有允許自己一些不完美的彈性,甚至允許自己比較邪惡、壞一點。譬如,明明很想跟家人(像婆婆)發脾氣,卻馬上覺得罪惡感,覺得自己不孝。  碰到這種情況,先不要否認自己的感覺,再由這個感覺去想:我該怎麼辦?「有些人因為害怕衝突而壓抑,其實要練習表達自己或堅持自己的想法,」吳佳璇建議。  李曼博士在《女人的壓力處方》也指出,避免壓力的基本秘訣在於重建人生的優先順序,他同時建議,每個媽媽(尤其是上班族媽媽)都要精通以下三件事:   縮小對生活計劃的胃口。 學習開朗、沒有罪惡感地說「不」。 不試圖取悅每個人。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除了為人妻、人母、女兒媳婦等,更是知名學者、老師,勤於筆耕譯書,也有很多演講。最近在一個演講場合,有人好奇她如何分身有術?她坦然笑道,因為她放掉一塊──家事做得很不好。   她舉例,有次過年一個朋友突然來訪,進她家逛一圈後忍不住驚嘆:「你家真的很髒!」  她很喜歡蒸饅頭當早餐,因為可以一手抓著饅頭,邊寫文章、讀資料,還可不用洗碗。演講當天早上,她先生(前教育部長曾志朗)要吃早餐,打開鍋子一看,丟下一句話「又是饅頭」,轉身就走,洪蘭把它當成趣事,不以為憾。 你的快樂是全家的靈魂 給自己一個出口,營造快樂,也是三明治女人要回自我的重要方式。   更且,在育兒、家庭之外,如另有空間讓你身心平衡,「你會帶著一個比較放鬆的心情回到家庭,你的婚姻、親子關係,都因此會有比較好的品質,」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蘇芊玲說。   從事婦運多年,她觀察,如果婦女不快樂,甚至開始覺得犧牲自己時,一旦她先生或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她就很容易把負面的情緒、壓力,轉嫁到家人身上。「當有這種負面情緒時,你就要回來調整自己,」蘇芊玲提醒。   當你不快樂時,生命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快樂。「快樂一定要自己找,不要等別人給你,」過去一直期待先生會給她快樂,但常常落空的一個38歲家庭主婦說。她後來積極運動,身體變好了,人也更快樂。  學習正面思考,多點歡笑少點憂慮,雖然聽來像老生常談的空話,卻是許多三明治女人在多年婚姻生活中,仍樂在其中的法寶。  雖然很懷念以前單身自由自在的日子,不像現在很多責任纏身,牽牽絆絆,但大學老師清雲仔細一想,又覺得「如果沒結婚,一定有其他的煩惱」,心情又較釋懷。「看到孩子的成長,也是種幸福啊,」她說。   「每個女人可以選擇她的生活方式,」蘇芊玲認為,女人進入婚姻後不應該用斷裂方式,跟原生家庭、過去的朋友等疏遠,而應該用加法,讓自己多一個生活,「否則妳的生命會變得單薄!」她強調。  結婚二十多年的蘇芊玲,一路在家庭、教書、鼓吹婦女權益之間走來。她說自己沒有因為結婚而失守太多,甚至還不斷有累積。 她的同事朋友羨慕她比較幸運,覺得應該頒獎給她先生。蘇芊玲聽了沒好氣,回道:「你們頭腦壞掉。」因為她的努力比較大,她努力跟先生溝通協商,而先生又願意聆聽配合之故。   對蘇芊玲來說,她很高興自己站在一個制高點,轉身可以歡喜年輕一代(兩個女兒)的成長,疼惜老一代(公婆父母)白髮漸長、年華老去,讓她更體會生命的厚度與人生有涯,更懂得善待生命,把握時光。 「三明治世代是最壓縮卻也最豐富的一代,」她說。  只要行動、學習疼愛自己,三明治女人可以活得精彩! 創造生活中的意義 忙得像陀螺不停轉,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幻想複製許多分身的三明治女人,忍不住想問:「我到底在幹嘛?我是誰?為誰辛苦為誰忙?」 美國《Health》雜誌建議,以下步驟可幫助你發現生活的目的跟意義:標出你的優先次序與價值 做三個清單。第一個,寫出什麼對你來說是很重要的。其次,粗略記下你覺得滿意跟充實的事。然後列出影響你行事風格的原則和價值。對你來說,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對照這三個清單是否和諧一致?例如,你可能會說家庭對你最重要,但工作卻更讓你覺得充實。當工作佔用家庭時間,你可能因此有罪惡感。用你的價值標準,決定你是否正確排好優先次序。就像你可能覺得家庭應該擺第一位,但事實上它卻被犧牲。做出改變找出什麼是你珍視的部份後,接著要付諸行動。 假如家庭真的最重要,做些調整把它擺在第一位。譬如,如果能的話,找一個兼職而不是全職的工作,或者減少加班天數。如果你很重視獨處,你可以堅持一個月有一天或一晚不接電話、不收e-mail,或者有個下午,自己出去走走。 放慢步調、重新建立關係 不要忘了留點時間給你關心的人還有關心你的人。你可以邀請朋友聚會、一起出去走走等,讓別人能成為你有意義生活的一部份。

三明治女人(轉)

2007年06月10日
公開
17

三明治女人,允許自己「壞」一點 三明治女人,忙小孩忙家事忙公婆忙工作,但是,三明治女人也是最豐富的一代。既可歡喜小孩、又可疼惜老一輩,懂得善待生命、把握時光。妳是三明治女人嗎?妳怎麼看待自己?大家一起來說悄悄話,看看其他女人怎麼調整自己、愛自己? 中午時分,隱身在多棟辦公大樓後方的一處傳統市場裡,菜攤的老闆一邊招呼來客,一邊忙著接電話。他的熟客正來電問他今天有什麼菜,請他幫忙留,傍晚下班再來拿。   「大部份作主顧的,」老闆解釋,附近一些上班族有的人趁中午休息時順便買菜,有的人還一大早六、七點先來買,再趕去上班 。」  另一攤賣魚三十幾年的女老闆笑道,她乾脆在下班前幫客人把買的魚、蝦等送到辦公室,甚至也應一些熟客要求,先幫他們把魚炸好,「這樣客人回家後就很省事,可以直接吃。」一天大概有四、五件這類需求。  時間滴答走到傍晚,另一個地方也很熱鬧──幼稚園。   已經過了六點半,一個剛下班的媽媽手上拎著兩個自助餐盒、兩碗湯趕來接孩子。   當被問及是否每天都能準時來接小孩?在旅行社工作,身材高的她搖搖頭無奈地說,有次晚上七點多她仍在公司開會,突然接到幼稚園老師來電通知「你忘記接小孩了」,她才從會議中醒覺,急忙衝到學校。   「我常作夢夢到我忘記接小孩了!」要求自己要當好媽媽的她坦言。   如果你是有工作也有小孩的女人,一定對這樣的生活模式不感陌生,甚至心有戚戚。   光是忙小孩,就已快累翻了,別忘了還有上一代的公婆父母,得同時照料三個家:自己組織的家、婆家,還有娘家。  在文化事業工作的一位女主管婚後問先生「你媽媽的生日是何時?」想盡孝道。沒想到老公不知道也就罷了,還以「知道婆婆生日是媳婦的責任」叫她自己去問。這位女主管乖乖地跑去問正在客廳看電視的婆婆,婆婆只冷冷地瞧她一眼,什麼也沒說,似乎覺得這個媳婦太沒規矩,連這種事還要婆婆自己講。這個女主管至今回憶多年前場景,還是覺得很委屈。   正攻讀博士學位、目前在大專任教的清雲坦言,她會想盡辦法取悅公婆,因為怕落人口舌,掉入一般刻板印象──學歷高的女人心高氣傲,不懂服侍公婆,而被視為「厲害的媳婦」。   所以,她在公婆面前儘量表現弱勢、沒有個性、不頂嘴,「是一個裝死的媳婦,完全不像工作時展現自信、專業、有效率的我,」她形容。 三明治世代的苦澀 美國世代行銷專家迪特瓦在《C型人生》一書中指出,2200萬個美國家庭有年邁父母,未來20年內,這個數據將加倍,三分之一有工作的成年人,多少必須處理老人照顧的問題,社會學家為這普遍的現象創造了「三明治世代」的新名詞,描述那些既要照顧小的,又要照顧老的民眾。許多婦女同時參與至少三個人生階段(老的上一代、自己這一代、孩子),忙得像陀螺一樣。   台灣呢?看看以下的數字,就可知道三明治女人有多辛苦。   據主計處調查,民國92年15∼64歲已婚女性料理家務的時間,每日平均近5小時(4.98小時),其中以做家事花費時間最多,每日平均為2.84小時,其次為照顧小孩的1.92小時,至於照顧老人平均花費13分。   進一步分析,15∼49歲現至少有一個子女的育齡婦女,每天平均料理家務的時間大約5∼6小時,包括照顧小孩需要花2∼3小時多,做家事也花2∼3小時多,照顧老人花十幾分鐘。   這些正值青壯年期的三明治女人,以下班回到家7點來算,東忙西忙,也近午夜。   不跟公婆父母同住的,週末假日還得舟車勞頓去看長輩,不得休息。如果公婆父母有人生病,雪上加霜更苦不堪言!尤其晚婚的趨勢下,女性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齡愈往後延。當體能狀況遞減時,工作與家庭負擔可能才正逐漸加重,拉扯一個女人每天僅有的24小時。   忙忙忙,忙小孩、忙家事、忙工作、忙公婆、忙父母……,時間不斷被切割壓縮,不停在各種角色間扛起不同責任,最後變成盲忙茫──盲目地瞎忙,搞得自己雖然很忙但很茫然。 不用說也知道,很多女性自己都需要被疼愛,卻偏偏忘了或是排到最後順序,有時間再說,只能在心中吶喊:好需要一個人照顧我!「我們都覺得自己多少有憂鬱症,」一個三明治女人說出她和其他已婚女性朋友共同的憂慮。

膿痂疹--病名

2007年06月07日
公開
17

狗仔這次得的病症! 最近這一波腸病毒的流行,造成許多家長的聞泡色變, 舉凡幼兒手、腳、頭上的疹子或水泡, 都要求小兒科醫生詳加檢查。 好發於夏季的幼兒膿痂疹,在手、腳、頭會有水泡或結痂的變化,常被誤為是腸病毒的手口足病。其實膿痂疹的原因是鏈球菌或葡萄球菌,是一種傳染性相當強的膿皮症。 膿痂疹的發生,與清潔衛生有極大的關係,這種只會發生在孩童身上的膿痂疹,多發生在中低階層的家庭,或是衛生習慣不好的幼兒。特點是是抓到那裏,長到那裏。 常見的是小病患流鼻涕的時候.喜歡用手抹拭,鼻孔周圍容易因濕潤環境受損而發生。或是在被蚊蟲叮咬以後,不斷用手搔抓而抓破皮,造成細菌感染,形成水泡或痂皮。水泡破掉又會擴散,造成容易搔抓的臉部、四肢、腋下,頭頂常發生。 防治上,患兒的手指甲需要修整剪短,每日至少十次的洗手保持清潔。改用用完丟棄的衛生紙擦拭患兒的皮膚,不可以用手帕、毛巾等來擦。不要讓患兒去游泳,患兒與健康兒童需要隔離,以免傳染給它人,尤其是幼稚園的群居生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膿痂疹最可怕的併發症.將有百分之二至五的病童,可能合併急性腎絲球腎炎,希望家長能提高警覺,改善衛生的習慣,預防發生。治療上,配合醫生的治療,外敷藥膏,口服抗生素六到八天,鼻炎的毛病也要治療好,以避免反覆的發作。

狗仔也看病

2007年06月05日
公開
14

超級愛哭的兒子! 看到醫生和護士就....大哭! 因為爺爺在醫院, 所以咪咪提早下班一小時, 接了姐姐下課, 婆婆在家裡和兒子 等咪咪回來, ∼∼∼一陣混亂∼∼∼ (婆婆將兒子給咪咪後,自已煮了飯吃一吃,直說也要帶飯到醫院給爺爺,咪咪、兒子、姐姐我們三人看著等著婆婆離開去醫院) 可是,狗仔有發燒的現象, 打了通電話給大姨姨, 大姨姨直說很嚴重,一定要去給醫生看一看! 因為兒子今兒個被帶去打預防針, 說明書有說可能會 燒起來∼∼∼ 咪咪只好背著背帶將兒子帶去看病, + 姐姐站在前面(騎MOTORCYCLE) 真是累人,來回2次,咪咪的肩膀已經不是自已的了∼∼∼ 尤其還要承受3個人的重量! 兒子已經10KG了也∼∼∼ 姐姐不過14KG罷! 一個才1歲,一個已3.03歲了! 也∼∼∼ 不過,吃了藥,兒子,情況穩定下來,昨晚一夜好眠,(順了心了) 只是還是照常早起,咪咪直是快瘋了∼∼∼ 5奌,早上5奌就起來了, 一直一直在我們的旁邊倒來倒去的, 怎麼 能再睡呢! 兒子阿! 狗仔阿! 賴皮狗! 可以讓咪咪睡足覺嗎?    可以讓姐姐睡足覺嗎? ∼∼∼∼∼∼∼雖然公司帳忙完了  但一樣需要正常量的睡眠時間∼∼∼             0606.1743.快支持不住了

欠債與報恩 (轉)

2007年05月11日
公開
13

欠債與報恩   越洋電話裡,我對女兒說:「大姑姑對我說:『當你的女兒很幸福。』」 女兒在倫敦求學快四年了,每年花費我數目可觀的學費和生活費,她有點不好意思的回答:「姑姑說的,一點沒錯。」 我說:「我一定是上輩子欠你很多,所以這輩子還你。」 女兒笑答:「爸,說欠債很難聽耶,說報恩比較好啦!」 「什麼?我報你的恩,有沒有搞錯?」我不以為然。 「現在你報我的前世恩,等你老了,我再報你的今世恩。」 「這什麼話?」我還是不以為然。 「爸,報恩比較好聽啦,欠債多難聽。」 「嗯,好吧。……報恩就報恩。」我不再和她計較。 事後,我把女兒的想法告訴太太,太太不置可否;太太再轉述給老丈人聽,老丈人聽完後大笑說:「嗯,有意思。」 結婚以前,父親就對我說:「夫妻是相欠債,婚後要互相容忍。」 結婚以後,我謹記父親的教誨,一個家倒也經營得融洽和諧。 但是,人吃五穀雜糧,事情難免有不順遂的時候,彼此情緒失控,也所在多有。 ?u就算我上輩子欠你的好了。」氣話有時難免脫口而出。 「我才上輩子欠你呢!要不然,為什麼都是我在做?為『你家』做到死?」忿怒的回應可想而知。 事後想想,太太的話並沒錯。嫁到我家來,她的確是為我家完全付出。不過,說「相欠債」這種話,還是令人心很不安,是不是債還完了,大家彼此就可以一走了之?或者,一輩子都還不完債,永遠陷在還債深淵裡? 我們這一代,常常動不動就被灌以「父母子女相欠債」或「夫妻是相欠債」等觀念,根深柢固。 因為這種彼此欠債的觀念,債主和債權人的關係,自然好不到哪裡去,大家因此都背債背得好辛苦。 「相欠債」的觀念實在很負面,不夠積極。 如果改變這種負債的減法觀念,變成彼此報恩的加法觀念,會不會比較好呢? 女兒的一席話,讓我陷入沉思。 前些日子讀佛書,經書上說:「每一個人是每一個人的菩薩,父母是子女的菩薩,子女也是父母的菩薩。」 對呀!我恍然大悟。 既然彼此是彼此的菩薩,彼此報恩,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不說「夫妻是相欠債」或「父子是相欠債」,而是說「夫妻是相報恩」和「父子是相報恩」,不是比較正面,比較積極嗎? 既然彼此是來報恩的,當然心中會常懷感激,態度自然就會謙恭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