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軒ღ瑜のmami

日期

#Tag

撫觸開啟寶寶無限潛能

2008年08月28日
公開
28

陳太太有一個六個月大的寶寶,從出生至今,經常沒有原因的哭鬧不休,即使睡著了也很容易被輕微的聲響驚醒。起初,陳太太一直以為自己的孩子是老人家口中難帶的小孩,長大後自然就會正常,直到有一天接觸到有關感覺統合方面的訊息,便嘗試使用按摩、撫觸的技巧來照顧寶寶。一段時間之後,讓陳太太喜出望外的是,小寶寶現在不但情緒穩定、睡眠沉穩,而且對外界的刺激更有反應,似乎智能也突飛猛進了呢! 感覺統合奠定成長根基   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孩子的感覺統合對日後的智能、情緒發展,有絕對重大的影響。對於嬰幼兒特殊教育有著深入研究及諸多臨床經驗的康寧護專助理教授蔡淑桂指出,良好的感覺統合發展,將是日後嬰幼兒認知學習、情緒發展與發育成長的最重要根基。  而什麼是感覺統合?簡單地說,就是透過感覺系統(亦即神經系統),如: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等,蒐集外來訊息,將這些訊息送達腦部組織、分析、進而領悟,再形成有意義且適當的行為表現出來,這整個過程稱之為感覺統合。  一般而言,感覺統合在臨床上,多用來治療專注力不足、有學習障礙、自閉或過動的孩童,成效相當顯著。但其實對一般的孩子來說,感覺統合亦攸關孩子日後的身體發育、情緒維持、人際互動的良好與否,甚至影響智商的高低。蔡淑桂老師建議,父母平常只要多用點心,就可以強化孩子感覺統合的能力,例如:常帶孩子到公園溜滑梯、盪鞦韆,或是多給小孩玩玩具,利用觸覺刺激以增加手部的靈敏度,激發腦部活動,都是既簡單又方便的方法。 七歲前是感覺統合發展關鍵期   提出感覺統合學說的珍•艾爾絲博士認為,3到7歲的孩童,大腦就如同一部處理感覺的機器,對於外界事物的感受,主要來自感覺印象,並藉由各種感覺,認識自己的身體和週遭的環境。因此,針對不同階段,父母應提供嬰幼兒不同觸覺刺激。 (一) 新生兒時期:刺激他的感官,如:親吻、擁抱、搖晃、靠近他,讓嬰兒能看清楚父母的臉,並利用唱歌的聲調,引起小孩的興趣等。 (二) 三到六個月:此時幼兒的感覺系統發展比較成熟,可給予嬰兒按摩、玩具以增加觸覺刺激、並進行趴著、翻身等動作,以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強度。 (三) 六到十二個月:對外界環境逐步探索,此時可鼓勵幼兒爬、走,以自我探索、了解環境中的人、事、物。 (四) 一歲到兩歲:粗淺自我概念建立。平衡、動作控制、視覺刺激,如模仿動作的發生,對於環境探索產生高度興趣。 (五) 兩歲到三歲:開始比較精細動作,例如:騎三輪車、溜滑梯、玩幾何積木、塗鴉。 (六) 三歲到七歲: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此時孩童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鼓勵,進而使他們感到安心,這一個階段可以說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快樂分享的時刻。 寶寶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觸覺,是感覺系統中發展最為快速的,胎兒在三個月大的時候,就能感覺到撫摸的觸感。準媽媽摸著自己肚皮,常驚喜地發現,孩子會踢踢腳來回應,這是小寶寶與外界互動的第一步;而在誕生後的第一個月,他便能粗略了解身體的一些感覺,並做出本能的反應。此時的嬰兒最喜歡媽媽用手輕輕地撫摸他,寶寶雖然還不能清楚表達意見,但是透過皮膚的接觸,可以讓他感覺到安全與溫暖,同時促進大腦與身心的發展。 多抱抱、好處多  在老一輩撫育孩子的觀念中,並不鼓勵父母多抱孩子,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撫觸(包括擁抱、按摩等)對於嬰幼兒的發展具有正面意義。相反的,撫觸不足將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一項以動物研究的結果顯示,觸覺喪失會導致大腦生長荷爾蒙減少,觸覺被忽略的動物,腦部神經元死亡數是正常動物的兩倍。  而多多擁抱、親吻或幫小寶貝按摩,好處是說不盡的。研究顯示,撫觸有以下的好處: 1.觸覺刺激的增加,將可以增進分泌生長激素與血清素的活性,降低腎上腺皮質素的分泌,有助於專注力提昇及情緒穩定。 2.有助於食物的吸收,增加迷走神經的活動,產生更多荷爾蒙、胰島素,進而增加體重和身高成長更快。 3.肌肉張力及運動表現更好。 4.神經發展成熟度更快。 5.感覺動作的靈活度更佳。 6.幫助寶寶身心發展,讓孩子自覺被愛、被重視,強化他們的自信及自尊,有助於情緒智商(EQ)的發展。  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系副教授戈依莉博士指出,嬰兒在發展時期,迫切渴望身體的觸摸,撫觸嬰兒能促進寶寶的發育、肌肉的協調性,為動作的協調、靈活度做最佳的準備。並有助於情緒穩定,對於愛哭鬧、睡眠習慣日夜顛倒的寶寶而言,撫觸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因此,愈早開始給嬰幼兒各種刺激,愈能使孩子的智力、情緒獲得完整性的發展。 寶寶的觸覺發展    對新生兒來說,手心、腳掌及嘴巴四周等部位,是觸覺刺激最為敏感的位置,父母對於這些部位只要適當的提供觸覺刺激,對於寶寶生理發展勢必有著極大的助益。至於身體其他部位,則必須等到寶寶5個月左右時,才會有明顯的反應,值得一提是,爬行動作對於嬰幼兒的平衡感、肢體協調是非常好的觸覺刺激,因此大約在寶寶6個月後開始學習爬行階段時,父母可以多加訓練寶寶。  提供給寶寶如:觸、碰或爬行等觸覺刺激是非常重要,但父母親千萬不要忽略擁抱、撫觸對嬰幼兒的重要性,所以在平日照顧寶寶時,不妨藉由擁抱、撫觸或是按摩動作,啟蒙孩子的觸覺發展。

孩子是鏡子,不是棋子

2008年08月22日
公開
34

◎李飛彤�孆� 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晚餐時跟我聊:「把拔(爸爸)!我把你的秘密糗事都跟安親班老師說了耶!」 哇!有啥糗事可以說呢?心中不禁好奇,卻又有點緊張,這小子該不會說了不該說的吧! 我故作鎮定的問兒子:「把拔哪有什麼糗事呢?」 寶貝小子張大眼,一本正經的說:「有喔!很多啊!」他索性放下筷子,講個清楚! 原來他將我無意間的閒聊往事全端出來了!高中時喝得爛醉竟還騎車回家;高中時的好友醉後路邊啃輪胎;甚至連改名字這檔子事的典故都全盤托出! 看他一臉認真的模樣,我想起他安親班老師曾告訴我:「岳岳很崇拜你耶!常常聊天都會談到三個字││我把拔!」 說真的很開心,更在內心嚴肅的看待自己,我能給孩子什麼好的身教?我能讓他感到驕傲嗎?我能讓他從我這裡學到什麼?我的事是否都能讓他開朗的暢談? 哪有孩子不崇拜自己的父親或母親?當他們不懂事的時候,所有長輩的言行都成為小小心靈中的典範,甚至成長依循的圭臬!能不細心經營嗎? 曾有位朋友很海派,不太存錢也相信一個真理││各安天命!因此對於悉心照料孩子或為孩子改變一些生活習慣的觀念都嗤之以鼻! 三年前他有孩子了!他不太出入PUB了!他不再邀兄弟回家暢飲了!他減少打麻將的次數了!他甚至戒煙了!妙的是他竟然請壽險顧問規畫人生風險了! 會改變的!孩子是老天爺派到凡間讓我們沉澱與反省的小天使,他們會讓我們發現自己是不足的、虛偽的、言行不一的、自以為是的,甚至是脆弱的! 寶貝兒子是我這十年的歲月中最佳的導師! 那天在校門口聽到三位導護媽媽在聊天,聽到幾句重點:「唉!這些孩子都沒什麼禮貌耶!」 「連過馬路都不會說聲謝謝!」 「對啊!好像應該的,走路又慢吞吞像大爺!」 我自省,幸好我和孩子上學過馬路時會教他,要跟導護媽媽說早安,說謝謝! 我自省,每當交學費給安親班時,我會告訴他,這不是老師在賺我們的錢,這是對老師的感謝! 我自省,孩子有沒有錯誤的言行觀念,是來自我的劣質身教或言教? 當孩子以我為榮的時候,我不驕傲,我更該謙卑受教;尤其是來自孩子的質疑與指正,他不是沒禮貌,他只是用我們教育的觀點來重新檢視我們,他們很真! 父母師長容易掉進自尊執著的陷阱,無法忍受少不更事、懵懂無知的孩子們的直言;因此慣於保護自尊權威,而同時作了另一個錯誤示範! 別忘了!謙卑的教育才能看到謙卑,誠實的言語才能聽到實話,仁慈的胸襟才能體會到善良! 孩子是鏡子,不是棋子;做給他看,別老叫他坐著聽!

給孩子一點不聽話的空間

2008年08月22日
公開
33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有一天中午吃飯,順便看一下舊報紙,突然之間斗大的幾個字「國三生活,不是念書,就是被念」映入眼簾,原來有一個國三的學生上課上到一半不見了,全校緊急搜尋,最後在樓頂的水塔旁找到他。這個學生說,自從升上國三,每天不停的考試與念書,已經疲乏得像機器人一樣了;回到家還不能放鬆,如果稍微休息一下,父母就念,連吃飯時看個電視也會被念,他覺得每天都是念書、考試、挨罵,這無止境的循環使他很煩、很累,所以想去找解脫。我看了非常難過,這種日子的確沒什麼意義,不能怪孩子輕生,問題是,有必要讓孩子過得這樣生不如死嗎? 我們先不談教育制度,因為這是我們升斗小民無能為力的地方,但是回到家來,父母的態度就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握的,為人父母的眼光一定要遠一點,現在考試成績十年後一點意義也沒有。孩子如果在學校受到挫折,回到家裡,父母一定要支持他。 耶魯大學醫學院基因的研究發現,即使身上遺傳到兩個有缺陷的基因、容易罹患憂鬱症,但是只要有大人的關懷,讓孩子感到自己在別人心中還有一點價值,憂鬱症就比較不容易出現。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點自由的時間,隨他怎麼支配,不可以每一分鐘都計算在內,分秒必爭,緊迫盯人,這對孩子內心的感受非常重要。我的孩子一直都肯替我做家事——從小學四年級開始,一直做到他離家去上大學——重點就在我給他做事情的自由空間,只要他把工作做完,我不限定他怎麼做或什麼時候做。比如早上出門前,我交代他洗衣服,下午我回來去收衣服時,發現有的衣服乾了,有的還是溼的,一問之下,原來他晒了一兩件後覺得這件事很無聊,就進屋裡去打電腦,打了一陣子再出來晒個一兩件,所以到我下班時,雖然衣服都晒上去了,但是乾溼程度不一致。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形會很生氣,因為中國人的傳統是要孩子有始有終,做一件事就要從頭到尾做到完才停止,可是我想這個從頭到尾並沒有規定中間不得停頓,只要他做完了,中間的過程應該可以有些通融。所以我並沒有罵他,只告訴他為什麼衣服要晒太陽的原理:晚上許多昆蟲出來覓食,會在衣服上下蛋,而大太陽的紫外線正好可以消毒。 孩子小時候曾經看過加州大學一位昆蟲系教授去亞馬遜河採集標本時,被一種小蟲叮了一口,把蟲卵下到他的皮膚內,結果這位教授手臂紅腫不消,當醫生用手術刀劃開紅腫,裡面跑出來好幾隻蛆。這件事令兒子印象深刻,經我一講,他就覺得有道理,下一次他晒衣服時,就儘量在中午以前晒好。 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他便不覺得是被逼在做事。一旦他覺得有主控權、是他自己的決定,他心中就甘願得多了。更何況,我們自己做事情的方式也不見得就是最完美的,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完全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孩子慢慢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稍微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如果孩子完全照著大人的方式去做、一成不變的話,人類怎麼會有創新出來呢?只要目標達到了,請給孩子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人類的文明就是來自不完全聽父母話的孩子的創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