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OYOMAM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和外婆玩圍棋

2009年03月08日
公開
13

一年之前在小班時有讓YOYO接觸圍棋 但當時的他完全不甲意輸ㄟ感覺.... 這讓媽媽更覺得應該讓他繼續上圍棋課... 經去年去上海一年的休息與成長 YOYO現在已是中班的小哥哥了 也懂事許多,雖說情緒管理上仍須加強, 但還是很高興能看到他其他的部份 一點一點的成長與進步唷! 現在他又開始上圍棋課了 已經上兩節課了!! 第一堂課,媽媽問他喜歡上嗎? 他的回答是~有點喜歡也有點不喜歡...!!?? 而不喜歡的原因是因為圍棋班有大班的同學 他们之前就已學過一學期,所以比yoyo厲害 媽媽知道yoyo心裡在想甚麼~ 所以便慢慢跟他解釋說~這也沒什麼 而且有大哥哥大姐姐可以一起學習也不錯呀! 因為可以看見他们厲害的地方,順便學習起來, 這樣yoyo就可以和他们一樣棒了!! 這回yoyo聽進去了.... 第二堂課後他就沒有再說甚麼了!還開心的show他贏得的小卡.... 接下來,yoyo下課回家後,有時還會主動邀我们陪他玩 咳....說真的還有點煩捏....不過大家還是輪流陪起小公子下棋 看他還挺有耐性的!!在陪玩的過程中,順便再教育一下 讓他贏一盤,再讓他輸一盤,也順便邊玩邊教一些下棋的ㄇㄟ角(台語) 漸漸的,他已不會因為輸棋而亂發脾氣了.... 這也讓我们越來越願意陪他玩圍棋 真高興能見到yoyo有這樣成長, 尤其是能讓他瞭解~勝不驕拜不餒的意義 而現在yoyo已踏出了一小步, 希望慢慢的讓他能學會接受挫折與失敗 媽媽心想,這應該是比什麼都還重要的!! yoyo加油唷!! 今晚~ 嬤孫仔二人組一起玩圍棋, 開開心心的殺了不少夜間時光....... 嘿嘿....爸爸媽媽也因此輕鬆了一下....

搏君一笑

2009年03月05日
公開
9

1.離婚的原因~ 老張結婚二十年,最近居然決定 和 太太離婚,因為太太一生氣起來就會用盤子丟他。 他的朋友都勸他: 「這麼多年都忍過去了,何必現在要離婚呢?」 老張無奈的說: 「我實在受不了啦,因為她的盤子越丟越準了!」 2.高興太早~ 考試之後,數學老師帶著改好的考試卷走進教室,學生七嘴八舌地問他說: 「 老師 ,我們這班成績如何?」 老師 說:「九十分以上的和八十分的人數一樣多。」 全班於是齊聲歡呼。 「八十分和七十分的也一樣多,」 老師 繼續說道。 又是一陣歡呼。 學生又問:「那不及格的呢?」 老師 :「不及格的人數和全班人數一樣多。」 3.獅子看過嗎?~ 兩個探險家在叢林中旅行狩獵,突然有隻兇猛的獅子跳到他們面前。 「保持冷靜,」其中一人低聲說,「記得我們看過的那本講野獸的書嗎? 見到獅子時,只要站著不動和盯著牠看,牠就會轉身逃跑。」 「你說得不錯,」他的同伴回答,「你看過那本書,我也看過,可是獅子看過嗎?」 4.魔鬼的誘惑~ 年輕的牧師新婚,嬌妻卻愛過奢華的生活。 一天,她回到家,穿了一件名牌大衣。 牧師驚叫道:「我們買不起這樣名貴的衣服呀!」 「對不起,」她說,「是魔鬼叫我買的。」 牧師說:「妳應該說:『撒旦,退到我後面去!』」 他太太解釋:「我說了,可是他在我背後說,大衣從後面看也很合身。」 5.一口氣~ 老師 :「人為什麼需要空氣?」 學生:「為了爭一口氣。」 老師 :「那又為甚麼要把空氣吐出來呢?」 學生:「為了出一口氣。」 6.嫁人~ 阿花年過三十,猶待字閨中,媽媽天天嘮叨, 阿花不耐煩地說:「好啦!好啦!乾脆替我找個豬八戒嫁掉算了啦!」 媽媽生氣地說: 「都三十出頭了,條件還那麼苛,你知道天下能有幾個豬八戒!」 7.將心比心~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唷,鍋子歪了!」 「請你住口!」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 「我只是要讓妳知道,我在開車時,妳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8.耍小聰明~ 某人:「上帝啊!一百年對你來說算得了甚麼呢?」 上帝:「一百年就像一分鐘一樣。」 某人:「那麼,一百萬美金呢?」 上帝:「跟一個銅板差不多。」 某人:「好極了,上帝,借給我一個銅板怎麼樣?」 上帝:「我非常願意;不過,你稍等一分鐘。」 (人常以自己的小聰明來向上帝討便宜,其實人算永遠不如天算,謙卑才是上上之策。)

孩子理財的第一堂課

2009年03月04日
公開
31

孩子理財的第一堂課—零用錢怎麼給? 作者:張瀞文 出處:親子天下 案例一:六歲的如如每次和爸媽出門,一定要求坐投幣式電動車、電動馬,媽媽不允許就臭著一張臉,一整天不和媽媽說話。 案例二:昨天,媽媽常在十歲的小威房間發現一些新玩具,都是之前小威要求爸媽買給他被拒絕的玩具。逼問之下,才知道他偷偷拿了爸爸書桌抽屜中的兩百元。 案例三:二十歲的琪琪又把信用卡刷爆了。這已經是她這兩年來第三次,爸爸又氣又急,直嚷嚷著「下不為例」。可是,早在第一次時就跟琪琪說過下不為例了…。 金錢象徵慾望,無論你有沒有刻意教導,孩子其實已經從媒體、同儕與身邊大人的言行舉止中,建立起自己的金錢價值觀,甚至影響著日後的行為。 如果能夠從給予零用錢的過程中教育孩子,以上的故事,也許都能避免。 Q1:我已經提供他所有必需品了,為什麼他還需要零用錢? 給孩子零用錢,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主權、學習管理金錢,並培養延遲享受的能力。 長期專注兒童青少年發展及親職教育的楊俐容認為,父母本來就會提供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需求,但零用錢是讓孩子學習管理金錢,讓他在有限的資源中,懂得量入為出,控制慾望。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分享,兒子還是三歲娃兒的時候,她就開始給零用錢了。因為每次出門,總為了兒子想買一些她認為不必要的東西而造成親子關係的拉扯。後來乾脆將決定權還給兒子:「錢是一種自主權,他可以決定一些事,不需要什麼事都透過大人或是看媽媽臉色。」 透過運用零用錢的過程,他獲得自主權,不再事事被安排,物物被供給。 但是,給孩子零用錢是大人的功課與考驗,表示要開始學習金錢和慾望的管理。 爸媽一定是不輕鬆的,因為帶領和陪伴孩子比限制孩子更勞心勞力、更需要清楚的價值。 Q2:我應該在幾歲開始給孩子零用錢? 楊俐容建議,上小學即可以開始考慮給孩子零用錢,但是剛上小一的孩子需要適應新環境,小二、小三是比較恰當的時間點。 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與爸媽對零用錢教育的期待不同,應該幾歲開始給零用錢也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可以從以下列幾點評估,是否可以給孩子零用錢: 評估一:我準備好了嗎? □我的心理已經準備好陪伴孩子經歷漫長的金錢管理的學習之旅。 □我和另一半對零用錢的價值達成共識。 評估二:孩子準備好了嗎? □孩子跟我提過想要零用錢的事。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以小東西當代幣「買」東西。 □孩子能夠將付出與回收聯想在一起。 □孩子出現主動收拾玩具等負責任的態度。 回答的「是」愈多,表示時機愈成熟了! 第一次給孩子零用錢的時候,要說明你的期待,包含心理上的和實質的約定。心理上的如:「我們覺得你已經長大,可以試著決定……。」實質的約定則不要忘記告訴他:「這筆錢讓你用來買喜歡的東西和存錢,你可以自由支配,但有些東西是不被允許的……。」 Q3:我應該根據什麼決定給孩子多少零用錢?多久給一次? 零用錢的多寡並無固定額度,只要符合家庭文化和資源即可。但是不妨隨著孩子不同的年齡「調漲」零用錢,一來年紀大需求會較多,二來增加零用錢會讓孩子有「我長大了!」的感覺。 廖清碧建議,在孩子的年紀後面加一個「○」做為他的週薪,這樣五歲的孩子一週就有五十元可用。但她強調「個別差異很大」,因為每個孩子的需求不同,記得要保持彈性,在反覆的檢討和調整中找出適合的數字。 但是,不要因為他做家事而給他錢。家庭中的成員應該共同工作、分享、付出關懷,所以基本的家事應該是家庭成員共同分擔。但若是想藉由這樣讓孩子知道努力和收穫的關係,額外、本來就會請人做的家事倒是可以聘請孩子幫忙,例如:洗車、粉刷牆面等。一開始可以用週薪的方式,等孩子的等待力、自制力與規劃能力更強時,再改為月薪。 零用錢的金額及給的週期有很大彈性,但大原則是「定期定數」,讓孩子有計畫地使用這筆錢。 Q4:給孩子零用錢應該注意哪些原則? 透過給予零用錢,孩子開始了人生理財的第一堂課,專家建議,面對過程中許多「突發狀況」,至少掌握以下四個原則: 原則一:讓他花錢。 零用錢是用來學習如何使用金錢的工具,不是拿來存的。給孩子零用錢之後,家裡就不要放零食等「基本需求之外」的東西,製造讓他花錢的環境,他才有學習的機會。 原則二:以身作則。 你必須是個言行合一的人,否則孩子可是會很敏銳的抓出你的不一致。因為孩子對於金錢的知識,不在於父母給零用錢的多寡,而在於給零用錢的方式及父母對金錢的態度。 原則三:從錯誤中學習 一開始,孩子可能在前兩天就花光所有的錢,哭著度過接下來的五天。這時,千萬不要用「早就跟你說過了!」這類的話來打擊他,不要用成人的價值和標準來評判一個七歲孩子的花費。不妨抱抱他、安慰他。 對此,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祕書長陳琬惠認為,初期不妨請孩子記帳,每週與他檢視消費內容,區分花費中哪些是「想要」而非「需要」,下一週可以改善消費的方式。 原則四:不可預支。 孩子可能因為透支或是很想買一個昂貴的玩具,而想要「預借下週零用錢」。但所有良好習慣的養成都需一點一滴累積,此時正是孩子掌握慾望及學習等待的好時機。爸媽千萬不要因為心軟就打破原則。 Q5:如果孩子真的用零用錢買了讓人難以忍受的東西,我該怎麼做? 在給孩子零用錢之前,先提醒並定下規則,但是他一定會做錯,讓他做錯並陪他檢討是很好的學習。 楊俐容記得,她給孩子第一筆零用錢時曾約法三章:「第一、不買有色素的食品;第二、不買不安全的玩具。」孩子只要不違反這兩個約定,就可以決定如何花用他們的零用錢。 其實,只要沒有涉及不法,就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用零用錢。 關於理財,是生命裡要一直學習的一堂課。藉著給予零用錢,和孩子一起學理財吧!

需要的爸爸買,想要的自己付

2009年03月03日
公開
14

"需要的" 爸爸買, "想要的" 自己付 這篇文章 短短的但是好實用 !! 這讓我想起一件事~~ 荳子每次經過那家冰淇淋專賣店時 都帶著渴望的眼神告訴我 她好想進去吃他一客 !! 我和她爸一看~~~ 每一份才兩小球的冰淇淋都要兩三百塊 !! 她爸說: 公司同事有在團購這個牌子 一小盒也要五六百塊 我們算算 一客的冰淇淋的價錢 可以讓我們全家飽餐一頓 我們不是小器 兩三百我們有 只是 我們該怎麼告訴荳子我們該把錢花在更實際的用途上呢 ?? 這篇文章已把重點抓出來 ~~ 游乾桂╱作家 經濟嚴冬,我最想教孩子需要與想要的差別,那叫價值觀。 女兒訕訕的提出要求:「鞋子壞了,要買一雙!」 我定睛望一望鞋底,的確磨損了一個大洞,應該更換了。 我問明喜歡的品牌與價錢,撥了一通電話打探,開體育用品店的朋友並未進貨這款鞋子,但保證調得到貨,言明七折,他說專賣店不打折的。 我趕緊把成果向女兒報告,她卻回我:「已經約好球球的,今天就要去買。」 我算一算差價,高達一千元,就差三天,有必要花這一千元嗎?我臉色微慍表達我的感受。 事實上,這幾年來工作賺錢的確不易,我早有盤算讓孩子早點明白,家中的錢是怎麼來的? 兩個方向是我的收入來源,一是演講,二是寫作,大約都是薄酬,難以致富。 尤其是出版的書,以一本定價250元計算,初版版稅是25元,我以簡單的算術讓她明白,25*10,25*100以及25*1000的答案,分別是250元、2500元、25000元。 我反問他,多嗎?說畢,我把一綑四十本的書綁好,放在她的手上讓她拎拎,並且告訴她,版稅正好一千元,如果當天想去買鞋,請順便帶去賣,得了一千差額就可以購買了。 我走進書房,繼續未完成的稿子,十分鐘後她走了進來,告訴我決定:「爸爸你幫我買好嗎?」 也許她了解我的比喻了,我摸摸她的頭,希望真懂。 想要與需要,是我想提醒她的生活哲學,需要是一種必要,比方說,茶米油鹽醬醋茶,不吃會餓,不喝會渴,與健康有關的全算在列;想要的則是欲望了,沒有必要卻硬要,比方說,已經有了五雙鞋子,但是一經流行,再買一雙,其餘幾雙束之高閣,這就形同浪費。 我提醒兒女,「需要的」我付錢,「想要的」自己付,因為我非有錢之人。 能賺到錢是福分,必須珍惜,浪費就形同沒有賺錢。 我還說,錢只是媒介,有了它之後,應該通往幸福,否則就是賺到紙,賺到數 字,外加忙碌、疲倦、壓力與心煩,即使如此還是滿足不了欲望的。 人的一生,需要真的不多,但想要的老是太多。 當時小三不盡理解我的想法的她,漸漸長大,就讀大學之後便明白了。 前幾天,我收到她的生日卡片,叮嚀我要注意健康,快樂一點,別太忙了,不用拚命賺錢,因為她會省吃儉用,設身處地替人著想了。 看來她已經會了數學,知道收入減去消費,得到(正數)的人,才能活得亮彩,否則庸庸碌碌,汲汲營營,最後淪為工作的奴隸。 我在想 為什麼現在卡奴那麼多 是不是跟現在父母供給小孩太過充足 以至於小孩已經習慣得到"超過自己所能賺取"的享受 甚至可以"不勞而獲"了呢 ?? 一位長輩的小孩最近結婚了 婚禮之奢華富麗 讓人好生羨慕 長輩跟我們炫耀 光小孩的結婚鑽戒要價150萬 因為他們一定要是蒂芬妮的!! 可是 我們發覺 他的小孩根本沒出去工作過不曾出去賺過一分錢回來....... 到現在還不確定自己該靠什麼維生 他可知道這150萬需要付出多少才能賺得回來 ?? 萬一他的父母離開他了 他該去哪裡找到這種不勞而獲的機會呢 ?? 靠信用卡?? 我們給孩子"太富足"的生活 有時 不見得對他們有好處......

如何做健康的「直升機父母」?

2009年03月02日
公開
26

作者:丁嘉琳 出處:天下雜誌 近來愈來愈多國外調查及研究顯示,只要「直升機父母」適度帶領,能幫助孩子發展出思辯能力與自信,課業表現更出眾。父母要怎麼做?才能讓親子關係像是放風箏,剛開始線很短,愈放愈長,但是線不會斷… 在少子化浪潮下,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像直升機上頭的螺旋槳盤旋不去的「直升機父母」於焉產生。 以往普遍認為,「直升機父母」過度關心孩子,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但近來愈來愈多國外調查及研究顯示,只要「直升機父母」適度帶領,能幫助孩子發展出思辯能力與自信,課業表現更出眾。 根據《The Capital Times》對美國二十四所大學做的一項調查顯示,與其他學生相比,「直升機父母」的孩子,對大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更滿意。因為,父母會協助尋找各種資源與網絡,幫孩子深度學習,而他們的孩子在寫作和批判性思考等領域的成績較為突出,且更願意與老師和同學討論深層次話題。 特別是當孩子進入大學後,準備從生理成年邁向社會成年,為進入社會做準備;在過去,上大學就意味著獨立生活的開始。而現代青少年成長時期,出現了不斷往後推延的現象。 哈佛大學伯克教學中心主任威京森(James Wilkinson)觀察到,「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有一個特別之處,他們非常喜歡自己的父母,樂於與父母相處。」他認為,這與過去世代的父母時常失去功能(dysfunctional)不同,現在的年輕人非常在意父母的意見,是非常健康的關係。 關係愈密切,父母親就愈難放手。究竟該如何在健康的親子關係上,幫助孩子從高中到大學這階段,發展出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態度,成為健康的直升機父母呢? 幫孩子邁好大學「第一步」 多位教養專家的建議,父母不能亳無限度呵護,須適度提供援助,幫孩子儘快融入新的環境。在引導與放手之間,宜掌握幾個原則: Dos 1.平時建立良好溝通  上大學後,青少年依舊需要父母的關懷與支持。特別是,若能與孩子一同認識新環境,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陪伴,覺得父母看重他。  去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一千六百名新生中,高達八成五的新生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新生入學訓練。  在台灣,愈來愈多大學仿效美國的做法。元智大學在新生入學時,舉辦「訪校日」,邀請家長認識學校環境。中央大學由學務長林能暉執筆「給大一家長的一封信」,也鼓勵父母多貼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學習環境外,也別忘了與他們建立生活的聯繫。  東吳大學社工系講師黃倫芬建議,每週和孩子吃飯一至二次,聊聊學校及社團發生的趣事,有助建立良好親子關係。若孩子到外地讀書,通過手機和電子郵件、甚至MSN保持聯繫,都是很好的方法。 作家龍應台和十八歲的兒子安德烈,就利用書信來往,溝通彼此想法的差異,也參與了兒子的成長。 2.學習上,斟酌進場時機  在課業上,大學是獨立自主學習。台灣的孩子學習習慣較被動,父母也可以來個家庭新生訓練,告知大學學習方式的不同。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生命教育部主任鍾美慧,在大學新生入學當天,聽到一位爸爸對兒子叮嚀:「請不要忘記你來這裡的目的。」  否則,克制力不夠的青少年,容易把大學生活當成「由你玩四年」,卻忽略有些學校仍保留「二一」的退學制度。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陳慧慈,曾碰到一位媽媽氣急敗壞地趕到學校質問,「小孩都跟我講沒問題,怎麼突然間就被退學了?」  陳慧慈建議,在新生期中考後,可針對學習狀況,和孩子討論學習態度,或是親子共讀學校規章等,提醒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學習慣。 3.教導尋求資源  十八歲之前,很多孩子很努力用功,可是卻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而努力。上大學後,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生涯目標。  長期從事親職教育的北投八頭里仁協會理事長楊俐容指出,如果家長了解子女在大學的表現、鼓勵他們參加各類比賽及活動,其實都是讓孩子知道,「我所學的學科,將來要用到哪裡。」  父母都有自己的職業及朋友群,進入大學後,讓孩子提早接觸職場,對他追尋人生方向很有幫助。  利用寒暑假,讓孩子去朋友公司幫忙或安排參觀,也可以鼓勵孩子對外尋找實習機會。這其中,會牽涉價值觀的探索,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工作?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  儘管這個世代與父母的關係前所未有的緊密,卻也有幾條警戒線,會讓父母成為討人厭、過度介入的直升機父母。哪些事不能越界: Don'ts 1. 緊迫盯人,隨時以電話追蹤  進入大學後,孩子要求的自主權,相對更大。  波士頓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新生講座中,校方就要求家長不要動不動就緊盯孩子的行蹤。諮詢中心主任湯普森認為,「若孩子在大學時接受過獨立人格鍛鍊,在未來職場上面臨難題時,就有自信迎接挑戰。」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像是放風箏,剛開始線很短,愈放愈長,但是線不會斷。父母應引導孩子的方向,在卡住時提供協助,找到出路。 2.「代理」孩子處理生活事務  只要孩子不喜歡室友、在班上遇到困難,或與教授處不好,父母就趕緊跳出來「救」孩子,甚至幫孩子填入學申請書、選課、或出面向教授抱怨成績評分不公。楊俐容、黃倫芬等專家皆認為,父母管太多,容易造成孩子無法自行解決問題、求助、尋求和解等能力,而這原本就是人生這門課該學的。 3.幫孩子決定人生志向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許多父母熱衷於替孩子決定職涯。結果,孩子沒有來自自身的學習動力,為了滿足父母要求的被動狀態,往往很難學有所成。  被譽為「華人之光」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年輕時,家人反對他習舞,要他攻讀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碩士,熱愛舞蹈的林懷民,卻在留學行囊中偷偷地夾帶了一雙舞鞋,最後仍奔向舞蹈世界。  因此,父母要了解和尊重孩子,不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而是協助孩子比較利弊、提出忠告,最後讓他自己選擇。親情是一輩子的聯繫,讓孩子覺得「父母了解我、支持我」,會是孩子面對挫折時最重要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