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貝凡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第一次抓狂

2013年05月02日
公開
12

一直以來都跟學校配合得很好,可是今天卻讓我忍不住動怒。 為了下周的母親節活動,陳寶先是被挑選為二年級節目代表之一, 犧牲了好多天的早修時間和午休時間在練習。 可是卻在昨天兒童舞蹈隊才被告知也要表演,因此老師決定今天’明天和下周一的早修都要練。 當陳寶發現這樣兩邊時間衝突的時候,第一時間就告訴了來收社團費的老師, 老師也承諾沒關係!他會跟負責二年級的老師說。 誰知今天陳寶到學校去,卻被老師直接換角,陳寶極力爭取,卻沒能改變。 回家後陳寶哭得傷心,寶媽也火氣上來了,馬上想起去年的鳥事。 去年陳寶也是趕場,先在台上跳舞,接著馬上就是一年級的表演。 本來陳寶一下場就又要上台,卻因為一年級帶隊老師忘了幫陳寶將樂器帶上, 臨時將陳寶又拉下台。結果,練了好久的陳寶,就因著不是自己犯的錯而錯失上台的機會。 我一想到今年又是這樣,心裡大火。難道都不懂得考慮小孩子的內心嗎? 我不是要替她爭取上台機會,而是都只剩三個上學日就要表演了, 孩子練了多久?付出了情感的,居然只為了你們自己作業的方便,就直接換人。 想想,只剩三天的練習難道無法協調嗎?之前幾周的練習不夠嗎? 明明也是經過挑選表現好才被選上的,卻讓她認為自己是那麼輕易可以被取代, 就像去年一樣,練到來一個決定就抹煞了一直以來的努力。 為此我打電話給老師強烈的表明我的不滿,我說:我不容許同一件事傷害我女兒兩次。 陳寶是極為敏感的孩子,但並不是不能承受失敗挫折的孩子, 只是這種錯不在她,結果卻要她來承受對她實在不公平。 後來老師和其他老師商量的結果,肯定陳寶一直以來的表現,還是讓她兩個節目都參與。 兒童舞蹈老師更是阿沙力的說:那就前半節先練二年級節目,後半節再過來練跳舞吧! 同團的孩子其實有一半以上都身兼兩個節目,卻從沒發生這種事。 難道是我們運氣太差嗎?老是遇到危機處理能力差的老師,為了自己執行上的方便, 連孩子的話都懶得聽,孩子的心聲都不理會。 如果真是這樣,又或是再有下次,就不要怪我們以後就以拒絕參加學校活動來表達抗議。

練鋼琴的一十七個好習慣

2013年05月01日
公開
27

【練鋼琴的一十七個好習慣】♩.♪ 分享練琴時的習慣,你(妳)符合幾項? 習慣一:彈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動作。 動作以手指韌帶的拉伸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類似於跑步、游泳前的準備運動,能使你更快地進入彈琴狀態。冬天的話可以先抱會兒熱水袋暖暖手。    習慣二:堅持每天彈一段哈農。 只要你開始彈哈農了,就堅持每天彈一段。 這樣,即使每天沒太多時間碰琴,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於退得太厲害。 對初學者來說,每天彈哈農更能保持穩定的進步。    習慣三:由慢至快。 慢練的好處實在太多,我就不說了。 總之,慢練就是王道。    習慣四:第一遍彈就重視譜子上的每一個符號。 許多人第一遍彈都會忽略譜上的表情記號,然後在彈熟後改,其實在第一遍彈時就注意表情符號更能加深對曲子的理解。    習慣五:彈琴時備一支鉛筆。 很多時候譜子上並沒有詳細的指法、強弱指示,這時候,就需要用筆來把我們自己認為合適的指法、強弱等記號標上去。 記住要用鉛筆,不然寫錯很難改哦!    習慣六:沒彈熟一首曲子前少聽錄音。 錄音只不過是一個參考,沒彈熟就听錄音往往會導致我們去模仿錄音,從而盲目追求速度,並失去自己對曲子的理解。    習慣七:學會分段練習,單獨揪錯。 不要每次都從頭彈到底,第一遍彈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後再練下一段。 一旦發現哪裡有錯誤,要單獨把錯誤的地方挑出來改正。 分段練習也更有利於曲子的整體把握。    習慣八:盡量保持良好的手型。 不論彈什麼曲子,不論用什麼速度彈,盡量保持良好的手型。 也許有人會說: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沒法保證了。 其實不然,能在高速彈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檢驗基本功是否紮實的標準之一。PS:在你沒有達到大師級水平前,不要問為什麼錄像裡鋼琴家的手型、觸鍵並不符合要求。    習慣九:彈與自己水平相近的曲子。 很多人喜歡彈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這樣做其實是有害而無益的。 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難保證自己技術處理上的準確性,甚至會有大量的錯音。 而且以後即使有水平彈奏這曲子了,也很難改回來。   習慣十:學會背譜。 很多好老師都會要求學生有目的的背譜。 這並不僅僅是在鍛煉你背譜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 這樣既能提升對曲子的理解,也可以偶爾在人前“秀”一下。   習慣十一:明確每天練琴的目標,不要同時練很多曲子。 和學習工作一樣,練琴也需要有目標。 比如確定今天要練熟曲子的某一段,或者要把某首曲子背出來等等。 不要盲目地同時練很多曲子,囫圇吞棗式的練習會使你感到進展緩慢。 相比之下集中突擊一到兩首曲子效果會好很多。    習慣十二:嚴謹至上,切忌得過且過。 彈琴不嚴謹可以說是業餘彈琴者的通病。 彈琴過程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難點,這時千萬不能有得過且過的心理,每啃下來一個難點,水平就上個台階。    習慣十三:經常使用節拍器。 雖然曲子的節奏是活的,但在曲子的框架沒成型之前,多用節拍器。 節拍器控制節奏只是它最基本的功能。 在彈奏練習曲時,可以靠節拍器實現逐漸提速。    習慣十四:經常返工以前彈過的曲子。 所謂“溫顧而知新”,已經彈過的曲子並不代表已經真正掌握它。 許多樂曲理解、技術處理上的要點第一次彈完曲子時並不一定會理解,都需要在水平更進一步後,靠返工來鞏固、認識。    習慣十五:避免超負荷的練習。 今天就看到一個“彈琴彈到手疼”的帖子,或許是練習方法上的問題,但超符合練習也會導致手疼。 雖然苦練、多練的確有利於技術的進步,不過也要有個度,彈的過多也會傷手,反而不利於進步。   習慣十六:堅持唱譜。 在初級階段,唱譜能加快識譜速度,提高視奏能力。 其實,在拿到新譜子時,唱一遍旋律,便可以對曲子有個大致印象,即使練熟了,堅持唱譜也能使演奏者對樂曲的旋律、情感方面的理解帶來幫助。 習慣十七:學會保護雙手。 很多男同胞都喜歡打籃球、攀岩等等戶外體育運動,其實這是很容易傷到手的。 輕則韌帶拉傷,重則骨折,這對我們彈琴者來說是致命傷。許多女孩子都喜歡留長指甲,這也是彈琴的大忌。    最後總結一些關鍵字做為中心:嚴謹、紮實、堅持、合理、適度、動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