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蕾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走路要穩健,基礎要打好

2005年05月31日
公開
13

資深幼教工作者 李永怡 學步並非一蹴可幾,一歲之前,孩子會經歷抬頭、翻身、坐起、蠕爬、腹部離地爬行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孩子的各部份肌肉及軀幹逐漸壯實有力,最後才能撐起全身重量站起,並且在反覆嘗試中獲致平衡、開步行走。因此在出生的頭幾個月,就可以聲音、臉孔、搖鈴引誘孩子轉頭、抓物、抬頭。當孩子會坐起、蠕爬時,更要常常逗弄、玩耍,增加孩子坐、爬的動機。一旦孩子會四處爬行,更應為孩子準備爬行的空間,讓孩子能充份的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若發現孩子無法趕上正常的發展進程,就應及早尋求醫師協助,不能等到孩子該走時不會走,才開始憂慮。 給予孩子足夠的營養 從出生到學步,孩子不僅快速成長,由於動作所需,更需要足夠的熱量,因此副食品的添加,以及孩子是否能好好進食,也是影響動作發展的因素之一。孩子食量大小雖有生理上的差別,但爸媽卻應掌握食物的均衡,除了奶類之外,穀類、蛋類、肉類、蔬菜、水果均不可少。有些老人家除餵奶之外,僅以簡單的湯麵或粥類餵食,忽略了肉類、蔬菜,或是有些人怕孩子過於肥胖,而吝於餵食穀類,這些都是對孩子發展的不利因素。爸媽應常參閱營養資訊,並且注意孩子胃口、食量的變化。 慎用學步車 學步車,顧名思義,似乎是用以學步的,但事實上在孩子尚不會自己坐起之前(約七、八個月大)就使用學步車,很可能會傷害孩子脆弱的肌肉及關節,而即使會坐,孩子仍需靠爬行、翻滾來強化肌肉及關節,好為行走做準備,而學步車並不能達到這些效果,也無法幫助已經會站立的孩子獲致走路所需的平衡。當然,學步車可以在孩子學會走路前先體會四處遊的自在,並獲得較佳的視野,或在爸媽忙碌時有個暫放之處,但使用前應事先知道學步車的「不能」之處,以免因過度依賴學步車而害了孩子。 開步走之後 孩子能夠開步走,是一大進步,但這並不表示你就可以悠哉悠哉的牽著他去公園或購物了,一歲多的孩子,往往仍是你走你的,他走他的,無法控制方向,也無法在該停時收住腳步。這段時期除了在家中準備好環境讓孩子安全的四處遊走外,也可時而推著娃娃車帶孩子到附近公園、學校空曠處,讓孩子能在不受限制的環境中四處行走,訓練肌力及穩定度。 一旦能控制方向了,便可以牽著他去倒垃圾,到巷口買東西。逐漸的,他可以走得遠些、走得久些,但一旦累了,還是會立刻伸出雙手要你抱,在這個階段(約二歲),可千萬別指望他能高高興興的從大安森林公園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遊戲場較低矮的攀爬設施、或爬樓梯,對這階段孩子的體力、肢體協調能力都極有幫助,常常讓孩子有舒展肢體或短途散步的機會,到了三歲多,帶著一個會跑會跳的小寶貝,就算全家遠遊,也不會太吃力了。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For david~最重要的行李

2005年05月27日
公開
16

【最重要的行李】 這是媽媽告訴我的故事,她跟爸爸的故事,媽媽跟爸爸是相親結婚的,那時代每一個人都是吧!就像現代不是自由戀愛結婚反而讓人奇怪一樣,媽媽常說見一面,吃頓飯就賣掉她一生,但說的時候,眉角眼神中卻總是蘊含著笑意,我總覺得她從來不後悔去吃那頓飯。 看現在他們相敬如賓,鶼鰈情深的模樣,很難想像他們的婚姻也曾有過風雨,而且是不輸這幾個阿伯級(賀柏、瑞伯)颱風的大風雨,聽阿姨說他們也曾鬧過離婚,這故事就是那段時間發生的! 爸爸跟媽媽是在同一家機構做事的,所以每天一起出門,一起回家,那天也一起加班由於清倉盤點的緣故,那天回到家已是凌晨兩點多了!爸爸又累又餓,便嚷著要媽媽去準備吃的,那段期間媽媽也正在氣頭上,加上一起加班,她也很累所以就回了一句:「想吃什麼不能自己煮嗎?沒手沒腳是不是?」 爸爸大概是太累了,只是懶懶的說:「你是我老婆耶!煮飯是應該的!」媽媽又頂了一句:「三更半夜煮什麼飯?三餐早就過了!」 爸爸也火了!他生氣的對媽媽吼說:「你今天是吃錯藥是不是?存心跟我吵嗎?當老婆的煮飯給老公吃是天經地義的,哪有分時間?你不滿意是不是?不滿意你走呀!」 媽媽大概沒料到爸爸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一個人楞了半響,掉著淚對爸爸說:「你要我走,我就走!」說完就一個人回到房裡整理行李。根據哥哥的回憶,那時他被吵醒,發現爸媽吵架又不知道要怎麼辦,只好又裝睡不起,而我那時還不知道在哪呢! 爸爸看媽媽走進房中整理行李,也就對著媽媽的背影說:「好啊!你走呀!把你的東西全部帶走,以後別再回來!」過了一會兒,媽媽沒有拎著包包出來,房中也沒有聲響,爸爸覺得怪怪的,便走進房中,發現媽媽坐在床上,臉上爬滿了淚水,盯著床上的大皮箱發呆,媽媽看到爸爸走進房中,就用哽咽的聲音對他說:「你坐到皮箱上吧!」 爸爸心中覺得奇怪,口氣仍是不佳的問:「做什麼?」 媽媽哭著,斷斷續續的回答:「我…我要帶走屬於我的東西…我最重要…的行李…就是你呀…除了你跟小寶…我什麼都沒有了…」 過了這麼久,爸爸又聽見媽媽淡淡的訴說這個故事,在他臉上仍然可以看出這個答案當年對他的震撼,從此之後,爸爸對媽媽又敬又愛,兩人恭敬如賓,結婚已有29年了!爸爸也已經62歲,但我想他們倆一定還想在一起共度29年,「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以後也要找一個跟爸爸一樣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