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蕾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第一次嚐試講故事

2005年11月24日
公開
32

今天蕾拿了繪本要看時 媽媽想說應該可以試試將繪本的故事內容講給蕾聽 因為通常蕾只會看裡面的圖 有她知道的講給我聽或是指著問我那是什麼?? 繪本書名:小狗狗有辦法 森林裡,住著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狗兒. 有一天,小狗兒帶著牠最喜歡的花皮球去河邊玩. 小狗兒一不小心,花皮球掉進河裡去了. 小狗兒很著急,就跑去找大公雞:「公雞哥哥,我的花皮球掉進河裡去了,你能不 能幫我把它撈起來?」 大公雞說:「我很想幫你,可是我不會游泳.」 小狗兒又跑去找小刺蝟:「小刺蝟,我的花皮球掉進河裡了,你能幫我把它撈上來 嗎?」 小刺蝟說:「我很想幫你,可是我也不會游泳.」 小狗兒只好回家找媽媽:「媽媽,我的花皮球掉進河裡去了,怎麼辦啊?」 狗媽媽對小狗兒說:「遇到問題要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要老是依賴別人幫忙!」 小狗兒想呀想,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於是牠回到小河邊. 小狗兒找了一根樹枝,把河裡的花皮球撥了回來,就是這麼簡單!小狗兒高興極了. 第一次講故事的媽媽 只能看著圖,用最白話的方式講給蕾聽 蕾也認真的邊聽邊笑,給了媽媽更大的信心 下次一定要多多練習,講的更生動有趣些... 蕾尤其是聽到最後 媽媽說要自己來時,高興的哈哈笑 嘴巴邊念著:"自己來,自己來" 因為現在的她最喜歡自己來了~~

小孩大人樣--談幼兒的模仿行為

2005年11月20日
公開
35

「模仿」是孩子學習及適應社會重要的技能,隨著孩子日漸成長,開始觀察周遭的人們,好奇的探索事務,就會產生模仿他人行為的興趣,此時,教師、父母或長輩所扮演的角色就更加重要了。 1.模仿的對象──大人楷模  為什麼爸媽或老師很容易就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呢?因為爸媽或老師在孩子的眼中通常是一個有能力、受人尊敬、具有權威而又吸引人的榜樣,因此常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他們的模仿人物也可能來自真實或虛構的英雄人物,或是比較具有影響力的朋友和同學等。 2.為什麼愛模仿?──觀察學習  孩子不一定經由嘗試錯誤來學習,只要透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及行為產生的結果一樣可以學習。例如:孩子可以經過觀察學到許多新的的辭彙、句子、動作技巧、情緒表現與態度。  孩子在扮家家酒或是扮演遊戲的情境中,經常會模仿大人的行為。例如:常看見爸媽爭吵的孩子,便會利用玩偶模仿爸媽爭吵的情境。孩子模仿的目的是在了解大人的世界,並同時表達自己的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以攻擊性的行為,例如:打、敲、捶、踩等,對付手中的玩具或班上的同學,當這些攻擊性的行為並沒有受到適當的懲罰時,那麼日後這些孩子也會跟著模仿,而出現較多攻擊性的行為。 3.模仿大能力──社會化歷程  「模仿」是幫助孩子從自然人到適應社會的重要社會化工具。孩子在一歲前依靠觸碰,或嘴巴的咀嚼來認識世界,孩子開始探索事物的功能與目的,並產生模仿的興趣。  兩歲以前的孩子,學習與模仿內容傾向「情緒性的表達」,例如:揮手說再見、擁抱、親親,或用點頭、搖頭來回答問題,以建立與他人互動的方式。兩歲以上的孩子則傾向模仿「工具性的行為」,例如:掃地、煮飯、開門、擦口紅等動作。孩子模仿的動作,通常是周圍親近者的特徵性行為,他們藉著模仿,學習使用各種用具,以及表達對被模仿者的愛戀。  同時,兩歲以上的孩子具有「延緩模仿」的能力。他們將日常發生的事件,或對人物的觀察存在記憶中,沒有馬上模仿。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沒有學習,有朝一日,他們會將記憶中所見過的行為表現出來。所以,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多提供各式學習的刺激與環境,將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4.教養策略──鼓勵勝於糾正  由於孩子還不能分辨行為的好壞,因此大人的態度和反應,常是影響孩子模仿興致的關鍵。當他模仿的動作,會吸引大人驚訝的表情或笑聲時,他就愈有興趣模仿;當他模仿的動作不受鼓勵,自然而然就削減了模仿的興趣。您可以參考下列的方法引導孩子: 時常稱讚孩子,讓他去模仿好的行為  時常稱讚孩子讓他去模仿好的行為,孩子自然就容易依照大人的要求,表現某一特定的期望行為。因此,不僅爸媽宜注意平時示範合宜的行為,同時也要注意給予孩子各種好的榜樣,例如:歷史人物、傳奇人物等。 善用孩子模仿的興趣,來引導他學習  在孩子玩遊戲時,請他模仿你示範的動作,像是摸摸鼻子、拍拍手等;爸媽煮飯時,可以給他塑膠湯匙或筷子,讓他在一旁學習擺放,學習煮飯;當他想湊熱鬧幫忙擦桌子時,不要因為他可能把事情搞得更糟而拒絕他,多給他嘗試的機會,也許需要爸媽多一點耐心和用心,但是可以幫助孩子成長,並增添全家成員互動的生活樂趣呢! 《摘自巧連智月刊快樂版 2005年11月號》

聰明優勢發展評量結果與建議

2005年11月06日
公開
42

http://www.yourfamily.com.tw/www/exam/examframe.htm 在語言組織方面,孩子已經顯現強烈優秀特質,您可繼續讓孩子從事下列建議活動,讓他在這方面的聰明優勢,更為卓越領先。 建議活動: 1.問寶寶這是什麼,讓寶寶練習回答 2.多講述圖片或唸童書給寶寶聽 3.準備幾張圖卡,請寶寶抽出一張並快速說出圖卡上物品或動物的名稱 在視覺學習方面,孩子已經顯現強烈優秀特質,您可繼續讓孩子從事下列建議活動,讓他在這方面的聰明優勢,更為卓越領先。 建議活動: 1.看知識/常識的圖卡 2.多看圖畫書,可選擇有各種人物、物體 (如車子、花、動物)、和環境變化 (如四季變化、公園、馬路)的幼兒圖畫書 3.玩各種幾何形狀的玩具,學習認識形狀 4.模仿動物 (如:免子的耳朵、大象長長的鼻子) 在人際情緒方面,孩子已經顯現強烈優秀特質,您可繼續讓孩子從事下列建議活動,讓他在這方面的聰明優勢,更為卓越領先。 建議活動: 1.唱兒歌時隨著節奏將孩子重覆抱緊後再放開,利用重壓按摩降低觸覺敏感情況 2.利用不同質感的刷澡海棉洗澡 3.用凹凸不平的觸覺發展球,上下滾動四肢、背、腹部 4.和孩子玩請客人吃東西的遊戲,輪流扮演主人 (註)由於觸覺是人體分佈最廣的感覺接受器,所以透過刷澡、按摩及各種觸覺辨識的學習經驗,可以讓孩子對外界刺激產生比較正確的反應,提高孩子的情緒穩定度和與他人互動時的適應能力。 親子間的良性互動可以使孩子對人際關係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父母親更應該把握這段難得的機會陪伴孩子一同成長 在邏輯推理方面,孩子已經顯現強烈優秀特質,您可繼續讓孩子從事下列建議活動,讓他在這方面的聰明優勢,更為卓越領先。 建議活動: 1.玩大小不同的積木、或長短不同的玩具,教寶寶從遊戲中認識大小、長短等基本邏輯 2.教寶寶數1-10的時候,每次用一種不同的物品來數,但總數不變 (讓寶寶發現三枝筆和三顆蘋果一樣多) 3.用九九乘法的概念來排東西給寶寶看(例如將糖果有規則的排列:寶寶吃3顆糖、媽媽吃3顆糖:排成兩排,每排3顆糖) 在內在成就驅動力方面,孩子已經顯現強烈優秀特質,您可繼續讓孩子從事下列建議活動,讓他在這方面的聰明優勢,更為卓越領先。 建議活動: 1.鼓勵孩子獨自進行遊戲一段時間(自己翻書或玩玩具) 2.自行以湯匙吃飯 3.要孩子每天做幾件幫助別人的事(例如:幫忙拿拖鞋或報紙等) 孩子都有挑戰環境的本能,父母親在照顧孩子時,也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適時地調整自己緊張的心情,從小訓孩子培養獨立性,讓孩子有機會獨立完成自己的事、並進而幫助別人。 在動作協調方面,孩子已經顯現強烈優秀特質,您可繼續讓孩子從事下列建議活動,讓他在這方面的優秀特質,更為卓越領先。 建議活動: 1.盪鞦韆或搖搖椅 (註) 2.揹著椅墊或大玩偶爬過障礙物 (如枕頭) 3.練習在有高度的地方行走(例如:沿著公園的低矮花台走、或由大人牽著手走平衡木) 4.讓寶寶玩堆疊玩具,如大積木、圓圈疊疊車 (註) 位於內耳的前庭系統,可以使人在有高度或懸空感覺的地方保持身體平衡而不害怕;盪鞦韆或搖搖椅,是配合前庭刺激與肌肉關節運動的一種協調練習,可以讓孩子發展出良好的適應性反應,輕鬆應付突發或複雜的情況 在觀察能力方面,孩子已經顯現強烈優秀特質,您可繼續讓孩子從事下列建議活動,讓他在這方面的聰明優勢,更為卓越領先。 建議活動: 1.教孩子仔細觀察數字卡或掛圖上面,1-10數字旁出現的物品數量並不一樣(例如:1有一個球,2有二個蘋果…) 2.教寶寶觀察同二種水果的異同(例:蘋果和芭樂有什麼不一樣?蘋果是紅色的,芭樂是綠色的) 3.教寶寶觀察積木大小,將積木從小到大排列 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能力,就要讓孩子養成對周遭事物關心注意的習慣,引導孩子發現到事物的特性和異同處。 在音樂律動方面,孩子已經顯現強烈優秀特質,您可繼續讓孩子從事下列建議活動,讓他在這方面的優秀特質,更為卓越領先。 建議活動: 1.敲打敲擊性樂器,搖鈴鼓、鈴鐺 2.教孩子分辨環境中不同的聲音(鳥叫、虫鳴、鈴聲、車聲….) 3.父母隨著音樂帶著孩子扭動身體 優於常人的聽覺敏銳度是音樂律動資優者的特殊能力;父母親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音樂的環境,能啟發孩子對聲音的敏感度和音受力,如果父母也能喜愛音樂、能夠欣賞孩子唱歌、跳舞或敲敲打打地玩弄樂器,相信孩子自然可以體會到音樂律動的快樂,而產生更高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