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Booklad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共同播灑悅讀教學的種子

2008年07月30日
公開

原文出處: http://arts.tnua.edu.tw/ctl/epaper/teacher/10.html 或 按我 共同播灑悅讀教學的種子 - 共同科「英語悅讀教學論壇」實況報導 [ 教師工坊 ]為學生打造自主愉悅的英語學習環境,推動悅讀(pleasure)融入教學,是共同科提升學生英語文基礎能力的創新教學發展。為增進悅讀教學的效能,提供有志於推動悅讀教學者經驗交流的平台,共同科於五月中旬舉辦了一場「英語悅讀教學論壇」,獲得各級學校英語文老師們熱烈的迴響! 「如何引發學生悅讀的動機」是所有有興趣加入悅讀教學行列老師們共同關注的問題焦點。首先由台大外文系Giles Witton-Davies老師分享他有關悅讀研究的發現。Giles老師以台大外文系118位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期間從2004-2007歷時三年。分析證實「悅讀」在提升閱讀、字彙和口語表達上,均具有顯著性的助益。有趣的是,研究中發現,到補習班補習,在閱讀、字彙和口語能力方面,均呈現為負面指標。悅讀時間愈長的學生,各項英語能力也普遍相對較好。 北藝大共同科朱珀瑩老師則是指出,從她對北藝大學生英語悅讀學習經驗所做的研究結果看到,「悅讀」為英文程度稍弱的同學,提供了增長英文能力的契機,換言之,並不是只有英文特別好的同學,才能體會到讀英文書的快樂和收獲。 朱老師進一步分享了在北藝大推動英語悅讀教學,所累積出精采、豐富的學生學習成果與創作作品。朱老師指出,透過悅讀護照、推書車進教室、手繪悅讀海報博覽會及其他有創意的學習活動,適時給予能夠激勵學習者動機的小任務,進而與同學們聯手營造出教室內外一氣呵成的自主悅讀情境。 任教於樂利國小,擔任推廣英語活化課程的張可函老師表示,自己來參加論壇前曾參考過北藝大的「英語魔法學院」網頁,她很欣賞大家的創意和表達能力,希望能將這些成功經驗,轉換成適用於國小學生學習與使用的模式。儘管國中、小和大學生所需具備的英語能力可能不同,受訪老師們仍指出,英語教學進入校園仍有著「推廣不易、成效不彰」的普遍困境,因此很樂意能參考北藝大「英語悅讀計畫」的推廣經驗。 下半場資深英語教學顧問Patrick Hafenstein和前歐洲學校資深教師、兒童英語教材作者Tim Budden兩位講者,現場示範了一些讀本的教學技巧,包括看圖(封面)說故事、猜關鍵字…等等,提醒教師們「廣泛且靈活地」運用英語輔助教材,將使閱讀本身更有趣味和具互動性。 目前就讀本校藝術與教育研究所的張君雅同學,很感謝講者們和共同科的用心,她表示「藉由他們的實踐與研究,提供我藉由reading這個提升英語能力的新方向,打破許多人以為英文不好一定要早點開始補習或者出國留/遊學的迷思,建議學弟妹要懂得珍惜學校所提供的豐富資源。」 來自學生自然吐露的幾句話,不僅是道出了對學校的感謝,更重要的,也給了所有用心老師們最大的支持。用心播種,必然含笑收割!

[文章分享]要如何替孩子選擇適合的英文童書?

2008年07月19日
公開

逛部落格時看到的. 出處在此: 點我 文章中提到的作者和系列, 目前皆有庫存. (中央社公關稿平台20070427 11:56:48) 要如何替孩子選擇適合的英文童書是許多家長關切的問題。 選擇英文童書三要素:趣味性、文筆佳、有價值 關於這個問題,現任天母美國學校圖書館的志工顧問莫琳.費雪(Maureen Fischl)提出了自己的觀察。她的先生從事美國外交商務工作,所以她也旅居世界各國多年,並曾經於香港國際學校擔任圖書館員長達四年之久,工作就是要從兩萬多冊書中選書,這樣的經驗讓她更了解亞洲的學童需要什麼樣的書籍。 費雪女士指出好的童書有三個要素——趣味性、文筆佳、有價值。當您要為孩子挑選英文童書,當然要具備以上三個要素,否則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舉例來說,近來坊間有老師推薦Junie B. Jones給家長作為孩子訓練英文聽力的讀物,但是費雪女士認為,雖然這個系列很有趣味性,也的確是現在美國小孩相當喜愛的故事書;不過書中有許多笑點來自於拼錯的英文字和錯誤的文法,這對還在摸索英文句型與學拼字的台灣孩子來說並不是最佳選擇。更何況,以她的觀點看Junie B. Jones實在不是孩子模仿的好對象。 她也拿另一系列The Cobble Street Cousins作比較。她認為像得獎作家辛西雅.萊倫(Cynthia Rylant)撰寫的這個系列就兼具了趣味性、文筆佳、有價值這三個要素,除了文采優雅且文法正確外,書中引發的正面價值與追求夢想也是值得孩子學習;此外,這個系列附贈有聲書也是孩子可以拿來一聽再聽、訓練聽力的好素材。 最後,她提到家長選擇英文童書時,不必一定以現在美國暢銷的作品作為主要考慮。最重要的是,家長所選擇的童書是為了傳達給孩子一些價值觀,像是冒險精神、創造力、勇敢與關懷他人。而最好學習英文的方法,就是不停地閱讀好讀物,與孩子一同閱聽則是最好的方法。

[文章分享]美國兒童讀甚麼書?

2008年07月18日
公開

在 哈佛人部落格 看到的. 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黑體字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表示非常認同! :) 目前派翠西亞.麥克蕾蘭(Patricia MacLachlan)的其他作品尚有庫存.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80606 11:39:23台北)根據美國威斯康辛州文藝復興學習公司(Renaissance Learning)所做的大規模調查「美國兒童讀什麼書?」(What Kids Are Reading),赫然發現美國兒童最喜歡的童書作家並不是J. K.羅琳,沒有一個年級選出來的第一名是她所創作的《哈利波特》。 這項調查是以美國的青少年兒童為調查對象,執行該調查的文藝復興學習公司頗具用心,除了分年級,也按性別的不同區分,所以每個年級除了選出最受歡迎的童書前二十名外,也依照性別的不同,另外選出二十本男生及女生最喜歡的童書。 這項調查顯見,美國的童書出版多元而成熟,家長選購童書的時候,不會一窩蜂只買暢銷童書作家的作品。然而由於這些上榜作家在台灣的名氣不高,能出版超過兩本中譯本作品的作家不多。其中,作家派翠西亞.麥克蕾蘭(Patricia MacLachlan)已經在台出版了《又高又醜的莎拉》及《蘇菲寶寶》,實屬難得,也顯見這位作家的寫作功力深厚。 派翠西亞向來以文字精簡聞名,而且擅長描寫以家庭為主軸的溫馨劇情。《又高又醜的莎拉》是她獲得紐伯瑞文學獎的作品,內容是描寫一對失去母親的姊妹,至於《蘇菲寶寶》則是描寫一個家庭因為小嬰兒過世而陷入低潮,卻又因為一位暫時寄養的女嬰,使得全家人重新檢視彼此內心的創傷。 出版《蘇菲寶寶》的哈佛人出版社的執行長張錦娥表示,英語童書礙於國情與文化差異,除了奇幻書之外,溫馨故事最受大小讀者歡迎。《蘇菲寶寶》這本書不僅溫馨,更點出家人之間應該共同學習傾訴與傾聽,用愛的力量化解悲傷,也因此獲得常撰文鼓勵青少年學子的腦神經訓練師王秀園及教授張湘君的推薦。 這部作品由於在美國受到熱烈反應,被翻拍成電影,而美國的《出版人周報》更讚譽派翠西亞在《蘇菲寶寶》一書的用詞除了精簡,更充滿詩意,巧妙地融合過去與現在的情節,是一本適合所有年齡層閱讀的小說。 或許台灣的父母在選購小孩子的課外讀物時,也可以多方參考,讓孩子的閱讀世界更多元豐富。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06/5/10p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