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茵茵的媽

日期

#Tag

過敏性疾病

2005年03月31日
公開
42

本文作者為彭武成醫師   第一型的過敏又稱即發性過敏;氣喘、過敏性鼻炎、尋麻疹、花粉熱、蜂毒、清徾素中.....皆屬這一類型。   人體的免疫系統本身是個包護身體本身免於受微生物侵害或清除死亡與不正常細胞的系統,但是如果他過度反應,不應該活化的時候活化,則會造成人體的生理功能混亂,引起組織傷害,甚至致命。根據台大統計,20年來台灣台北的氣喘、過敏性鼻炎由小孩的1.5%升至10%左右,三個小孩中有一個過敏性鼻炎。十個小孩中有一個「氣喘病兒」,所以我們不可不瞭解他。   過敏反應往往發生在個體第二次接觸到同一種「免疫原」時,的性質及引起免疫反應的轉機,把他分為四大類型,但事實上,這些型並不是單獨發生的。「第一類型過敏」又稱「立即性過敏」,當過敏原接觸人體的免疫系統時,b淋巴間素所誘發分化成-分泌製造ige的漿細胞,ige被釋放出來後,即皆在肥大細胞或嗜鹹性白血球的表面;(為這兩種細胞表面有ige的fc接受沏),當第二次接觸到同一過敏原時,過敏原就與此兩種細胞表面的ige結合串聯,這個現象促使細胞釋放出大量的顆粒,顆粒破裂後排出許多可引起生理反應的物質,如:組織胺、遲緩舒張素、肝素、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素,及其他血球趨化素、蛋白質分解脢等,這些活性界質,引起平滑肌收縮痙攣、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黏膜分泌物增加、炎症細胞滲出,形成過敏症候群,包括:皮膚紅腫、癢、眼睛輕度結膜炎、鼻塞、呼吸困難等。由於這些活性物質的作用部位和強度不同,所引起的病變性質和臨床經驗表現也就不同,作用於皮膚,引起尋麻疹;作用於上呼吸道則發過敏性鼻炎,下呼吸道則引發支氣管哮喘;作用於血管則出現血清病反應,如「蜂毒」等。近年來的研究又發現氣喘有一主要機轉-即是當過敏原或刺激物質進入過敏而體內後,會被吞噬吞噬處理,並將抗原訊息轉介給t淋巴球,促使其釋放出多種界質,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稀素、溶小體酵素、及細胞激素,這些界質除了會引起呼吸道平滑機收縮,分泌物黏稠大量,黏膜水腫外,上可使血液中的嗜中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淋巴球及單核等趨化作用侵潤至呼吸道黏膜下引起發炎反應,氣喘而呼吸道狹窄塞及敏感度大增,也造成呼吸道上皮受損,則更增加過敏原進入體內的機會,如此惡性循環。   氣喘病的治療重點在於避免過敏原,如塵蠻、花粉等。上面所述的病理機轉讓西醫以體會不能一味的使用「支氣管擴張劑」,這樣會形成細胞的持續侵潤及介質的持續釋放,進而使氣管狹窄甚至造成死亡。所以急性期時必要的支氣管擴張劑外,適當的或預防性的投與抗發炎藥物是現在西醫最為合理的治療方式;長期「吸霧吸入法」及短期口服或注射與與「腎上腺皮質荷爾蒙」的適當使用。配合必要時選擇性交感神經與性份記的噴霧使用,為氣喘兒的最佳處置方式,至於目前盛行的「減敏療法」,則只適用於專一外因性與抗體ige有關的氣喘兒,因減敏療法,是重複的注射,逐漸增加劑量的「過敏原」,如此可增加抗原專一ige之量,ige的降低是ts抑制細胞的活化性增加所致。這種療法,其實就是與中醫的「天灸療法」雷同。實驗證明-用白芥子、射香等至誠的天灸三伏日貼法,與蒼耳子、麻黃、肉桂、公丁香作成「貼臍聊法」,可提高患者血清ige的水平和和ts細胞又能抑制ige的產生,從而使過敏原反應受到抑制。   近十年來中醫藥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優點逐漸被發現,也引起國際上的重視,一些不能解決的病,希望能從傳統中醫藥的方法中找到,適時也發現了很多特點,是西方醫藥所欠缺的。如:靈芝能抑制組織胺的是放。地膚子、赤勻、荊芥、白鮮皮、殭蟬、蟬蛻、苦蔘根、防風、蛇床,能持抗皮膚過敏。地龍的含氮成分有抗組織胺作用,而且能緩解組織胺引起的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麻黃、細辛、蟬衣、殭蟬、葛根、防巳等利風去邪藥,能抑制過敏介質如組織胺, srs-a緩肌鈦等的釋放,特別是「麻黃」酒浸劑對第一型ige抗體引起的介質釋放。有很強的抑制作用。黃芩能抑制組織胺和srs-a的游離量,而且也有抗發炎的效果。大棗、人參、黃耆,含大量的還核甘酸,可提高gamp的量做為藥物細胞間的第二信使,加強免疫系統的調節。   過敏性疾病,可說是萬原之病,從呼吸道上皮細胞,第一道防線進入後一連串的,免疫發炎,惡性循環產生免疫複合物、自由基、血脂肪-淤塞毛細管基底膜-破壞細胞、肌肉、組織、器官影響「腦」「內分泌」「精神」以致生命。此理論正與中醫的「風為百病之始」也,初病在表再而半表半裡,在而入裡五臟六腑相雷同。中醫的整體辦證證治,表裡八綱療法,最適宜過敏性疾病變化多端,虛實交替的病情。但上工治末病,預防甚於治療,若能在未病之前提高身體的免疫機制,雖有大風毒弗之能害也。

嬰兒牛奶蛋白過敏

2005年03月31日
公開
47

主筆:吳子聰主任 台北榮總小兒胃腸科 日期: 84/6/18 分類別:部位:胃腸,疾病:牛奶蛋白過敏 摘要:  牛奶配方餵食牛奶蛋白過敏的罹病率有愈來愈多之趨勢,據估計其發生率為百分之一至五左右,臨床上牛奶蛋白過敏的影響主要在皮膚、呼吸道及胃腸道。罹病嬰兒常在臉頰部、皮膚皺摺處長有濕疹,或在軀幹上長蕁痲疹;鼻炎、打噴嚏、咳嗽;在胃腸道上常以腹絞痛、嘔吐及腹瀉來表現,病嬰常在餵奶後哭鬧不安,腹瀉雖然常見,但程度上有很大差異,從間歇性輕度腹瀉到嚴重患者可致腸粘膜萎縮,而影響至營養不良,在嬰兒初生早期餵予母奶,人乳蛋白不會引起過敏,又其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各種酵素有助腸道之發育及增強抵抗力,可降低牛奶及其他食物的過敏的比例。 內容:  由於社會的工業化,母乳哺育的減少,改以牛奶配方餵食牛奶蛋白過敏的罹病率有愈來愈多之趨勢,據估計其發生率為百分之一至五左右,由於此病的疾狀常為非特異,所以在診斷上須靠高度的警覺,因此值得為人父母者注意。  在牛奶中含有許多種引起過敏的蛋白質,其中主要為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牛血清蛋白,更複雜的是當這些蛋白質被消化液分解後,產生的小單位胜鈦類亦可成為過敏原,仍然有致病的可能。正常的胃腸道有足夠的屏障可抵擋外來的蛋白質入侵,譬如:消化液的分解力、完整的粘膜及粘液層的保護以及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來中和外來的抗原。然而嬰兒的胃腸道發育尚未臻成熟,消化液分泌不足,免疫球蛋白分泌極低,再加上腸壁穿透性較高,這些因素解釋愈早接觸牛奶蛋白愈容易過敏的事實。  臨床上牛奶蛋白過敏的影響主要在皮膚、呼吸道及胃腸道。罹病嬰兒常在臉頰部、皮膚皺摺處長有濕疹,或在軀幹上長蕁痲疹;鼻炎、打噴嚏、咳嗽;在胃腸道上常以腹絞痛、嘔吐及腹瀉來表現,病嬰常在餵奶後哭鬧不安,腹瀉雖然常見,但程度上有很大差異,從間歇性輕度腹瀉到嚴重患者可致腸粘膜萎縮、而影響至營養不良,約兩成嬰兒的糞便帶有血絲粘液。在行為方面,嬰兒可能拒絕吃奶、哭鬧;最嚴重的過敏者可引起休克。  在實驗室檢查上可見嗜酸性白血球升高,血清特異抗體出現,皮膚過敏試驗呈陽性反應以及腸粘膜切片上有過敏白血球的出現。診斷的依據主要在於病程、症狀、理學檢查,家族史與各方面證據配合,再加上飲食之蛋白質去除及挑釁試驗。在去除牛奶之後數天內,症狀即有所改善;替換的飲食包括母奶、黃豆蛋白配方,嚴重者應予酪蛋白水解物配方,副食品中易引起過敏的食品如蛋、花生、蚌蟹類海鮮也應避免。羊奶或其他動物奶,因為往往有交互敏感性,因此不主張換用。以上的處理宜等到病兒長到一歲半至二歲之間才開始嘗試恢復正常飲食。在食物戒免的過程中特別須注意維持足夠營養,使病兒正常生長與發育。隨著嬰兒之長大,大部分病兒在一至二歲大時症狀會逐漸改善;然而也有少部份病兒繼續以間歇的症狀,甚至可能改變臨床的表現,例如由腸胃不適而轉為皮膚或呼吸道症狀。  值得強調的是,在嬰兒初生早期餵予母奶,人乳蛋白不會引起過敏,又其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各種酵素有助腸道之發育及增強抵抗力,可降低牛奶及其他食物的過敏的比例。 轉載自:自由時報第八版

長大就會好?過敏會自然痊癒嗎?

2005年03月31日
公開
40

摘錄自台視文化中心叢書 ◎怎樣照顧過敏兒◎ 本文由蕭瑞麟醫師提供   過敏現象究竟會終其一生?還是只是一個過渡現象。「長大自然會好」究竟對不對?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按理說,過敏反應的發生,是由於體內存在某些易致敏的白血球基因(hla),既然是一種基因上的問題,即體質本身的問題。就正如黑頭髮之於黃種人,藍眼珠之於白種人,或是a、b、o、ab等血型,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起碼以目前醫學水準,尚無法去改變一個人的基因,所以過敏病很難根本痊癒。醫學界所能做到的是,讓患者對這些過敏原有抗體,可以保護自己,這就是減敏治療的意義所在。 三分之一越來越好   可是,在臨床上,我們也常見到許多過敏而長大之後,氣喘發作次數降低了。既然真有其事,到底是什麼地方產生變化?過敏體質真的好了嗎?其實,在臨床經驗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過敏氣喘兒,長大以後氣喘發作明顯減少,嚴重度亦降低了。產生這種情形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免疫學上的改變,另一種則是生理構造的變化。   免疫學上的改變是指某些抗體(如igg等等)及其他免疫上的成熟。在過敏反應上,它們常扮演一個阻斷抗體的角色(阻斷過敏反應),這種反應與減敏反應所追求的原理類似。   另一種自行好轉的原因是生理構造的改變。兒童因年齡增長,氣管隨之變粗、變硬。變粗是因軀體變大,氣管自然變粗,此時氣管直徑的管路比兒時大,其氣流阻力變小,所以不易氣喘(氣喘是因管徑縮小,阻力加大,致使呼氣時有咻咻聲)。氣管變硬是指氣管的內軟骨成形-幼兒時氣管內的軟骨較軟且未能形成如成人的c狀軟骨,所以容易塌陷而易致喘;一旦長大後,支氣管內之軟管呈c狀時,就不易再氣喘了,以上這兩種改變大抵在八九歲左右會完成,若是在九歲以後仍持續氣喘,則必須找醫師做進一步治療,如減敏治療。   另外三分之二的病人呢?其中一半(即另三分之一)會惡化,這種人常因反覆過敏,血中過敏免疫球蛋白e一直高居不下,過敏反應極強,造成氣管收縮、發炎,無法以生理成長因素來抵消,過敏氣喘可能會終其一生。這種人唯有確實作好環境控制與長期治療(如長期吃藥或做減敏治療),方可以度過難關。   剩下的三分之一病人,免疫系統沒有良好改善,因而抵消掉生理結構改變的因素,使得氣喘還是有時犯,有時不犯或是好一陣子又再犯,這類病人也須考慮進行減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