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茵茵的媽

日期

#Tag

尾牙實況報導

2005年02月05日
公開
7

早上福委會舉辦了壘球比賽,茵茵在旁邊看了一直也想要衝下場去撿球球,這可是嚇死麻麻了,麻麻深怕一不小心茵茵就被球球K到了,一直把茵茵往旁邊帶,可是茵茵還是擋不住球球的魅力,到後來拔拔只好趕快跑到車上去幫茵茵拿球球了。 茵茵拿了球球之後,旁邊很多麻麻同事的小孩也想跟茵茵玩球球,其中有一位哥哥超想跟茵茵玩的,上次茵茵六個月大時,這位哥哥還說要拿錢錢跟麻麻把茵茵買回家去,或許小小的茵茵知道這位哥哥不懷好意,所以一直不願意跟這位哥哥玩。 到了抽獎時間,茵茵高興的一直要跟秀禎阿姨坐在獎金台一起發獎金,茵茵的手手還一直去摸一萬元的紅包,嘴巴一直唸著麻麻..哈哈!真是麻麻的乖寶貝,還知道這樣幫麻麻祈禱呢! 麻麻的號碼很後面拉∼一直到吃飯時間,都還沒輪到麻麻抽獎,可是到吃飯時間,茵茵也開始想睡覺了,拔拔先帶茵茵到車上喝完ㄋㄟㄋㄟ之後,順便把推車拿下車來,茵茵也坐在推車度咕起來,後面一桌的同事們可是看了一直笑呢!最後麻麻抱著茵茵,五分鐘不到茵茵就睡了,茵茵睡著之後,麻麻只好自己去抽獎了><,麻麻果然沒有偏財運,只按到了一個同樂獎-現金2000元,唉...大獎怎麼都不來呢? 餐宴當中,五位老闆們也攜伴夫人上台唱了"掌聲響起"這首歌,麻麻聽到這首歌有一些些的感觸,最近公司流言不斷,虛虛假假,希望公司真的能度過這次的危機! 最後幾個特別獎,也都沒有抽到麻麻..麻麻真的死心了>

轉載- 兒童頸部有不明腫塊該怎麼辦?

2005年02月01日
公開
64

讀者問: 小兒今年未滿三足歲,但自出生至今頸部的淋巴腺處有一小顆突出物,今日在佈告欄上的海報看到"兒童癌症的九大警徵",本人感到非常惶恐,盼能得到專業醫師的回覆 洪君儀 醫師 回答: 兒童淋巴腺病變-門診常見到父母帶著小朋友來就診,主訴是摸到頸部或枕部有一顆或數顆硬硬的腫塊,小朋友可能同時有發燒,有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等症狀。   這種硬硬的腫塊通常是淋巴結,如果兒科醫師經過詳細的問診與身體檢查後,認為只是反應性的淋巴腺腫大,通常會先治療引起淋巴腺腫大的病,例如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等。然而,有一些惡性疾病剛開始時也是以淋巴腺腫大來表現,所以必須小心謹慎的區分。 每個人都有淋巴組織,在新生兒時期,多半摸不到淋巴腺,但已有一些淋巴組織。隨著小朋友日漸長大,暴露於環境中各種抗原,這些淋巴組織會穩定地增殖到青春期,隨後就慢慢萎縮;所以成人的淋巴腺比較不容易摸得到,而正常的兒童,幾乎在頸部、腋窩及鼠蹊部都可以摸到正常的淋巴腺。 淋巴腺的功能是從淋巴液中清除細胞殘渣、細菌及其他異物,所以當引流至該淋巴腺的地區有細菌侵入時,該區的淋巴腺就會跟著腫大、發炎;例如最常見的扁桃腺炎或咽喉炎,就常伴隨著頸部淋巴腺腫大。 然而,淋巴結腫大可以是正常淋巴組織的增生,卻也可以是惡性細胞或吞噬細胞浸潤所造成。若從鎖骨上方、縱膈腔、或腹腔等不尋常處發現淋巴腺病變,或是頸部、腋窩淋巴結腫大超過1公分,鼠蹊部淋巴結腫大超過1.5公分,摸起來堅硬、有彈性、不痛且附著固定不易滑動,且全身多處發現淋巴結腫大,則惡性腫瘤的機會大增。 淋巴腺病變的症狀不一。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膚感染時,可能會引起局部淋巴腺腫大及疼痛,若已經有化膿情形,則其上的皮膚更會發紅及發熱。其他的症狀則視淋巴腺病變所在的位置而定,如頸部淋巴腺病變可造成頸部僵硬,縱膈腔的淋巴腺病變可造成喘鳴、咳嗽、肋膜積水,呼吸及吞嚥困難,臉部水腫及靜脈充血等。後腹腔及腸繫膜的淋巴腺病變則常造成腹部疼痛。 引起淋巴腺病變的原因不勝枚舉;包括感染、淋巴或網狀內皮組織的原發性疾病或轉移性疾病、過敏性疾病、代謝及貯積症、原發性造血性疾病、慢性肉芽腫症、川崎症等。其中感染包括細菌、黴菌及病毒都有可能,淋巴或網狀內皮組織的原發性疾病或轉移性疾病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氏症、惡性組織球增生症、橫紋肌肉瘤、神經母細胞瘤、甲狀腺癌等。 正因為引起淋巴腺病變的原因相當複雜,且部分原因與惡性腫瘤相關,所以醫師若遇到不尋常的淋巴腺病變,都會特別謹慎。通常會先做詳細的全身理學檢查,看看病人是否有其他部位的淋巴腺病變或腫瘤,身上是否有傷口或抓傷、咬傷,是否有蛀牙、牙齦發炎,及是否合併有肝脾腫大等。也會詢問病史,是否有服用任何藥物,有無快速體重減輕、發燒發冷或其他全身症狀,家人是否有肺結核等。 另外,還會安排許多檢查以求早期診斷;包括週邊血液抹片及常規檢查、喉頭及血液培養、淋巴結抽吸及細菌培養、結核菌素試驗、梅毒血清檢查、骨髓穿刺、胸部X光檢查等。 總而言之,淋巴腺病變可以是小問題,也可以是大問題的徵兆,如果各位家長對小朋友身上的任何腫塊有疑問時,千萬不要吝於求診喔! ( 本問答由合作單位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提供)

轉載-幼兒頭後枕部或頸部的小硬瘤?

2005年02月01日
公開
46

作者:一般兒科宋文舉主任 在學齡前的兒童常會患感冒,而一般最常見的感冒即為口鼻腔、咽喉及耳朵附近的細菌或病毒的感染發炎,所以支配這區域的淋巴結就會較腫大;而此淋巴結除了散佈在深層肌肉內部,在頸部的表層也可以摸得到腫大的硬結。 在頸部及耳朵後部正常就有許多的小淋巴結存在著,左右對稱,以大人手指上下滑動著皆可觸摸得到,當幼兒感冒或咽喉發炎時,這些淋巴結會跟著腫大而較明顯,大多為可滑動且不痛不癢的,且大小尺寸小於一公分。 ] 在入學後,約七、八歲以後,因上呼吸道的感染機率變少,所以自然都會逐漸消失不見。 同樣道理,在後枕部有時也可摸到一粒不痛癢且會滑動的小硬瘤,通常亦是左右對稱各有一粒,也是屬於淋巴腺結。 我們身體內外有許多的淋巴腺結存在著,在表淺部位的可以手觸摸得到,分佈於頸部、腋窩、膝窩及大腿與身體交接的內側(腹股溝),所以只要稍有腫大即可得知。位於深部的淋巴結分佈的更廣泛,如有腫脹或不良的病變是不易即早知道的,即使再有經驗的醫生也無法由外觀來判定病人內部的淋巴腺腫瘤,除非做特殊的醫療檢查。深淺兩部位的淋巴腺有管道會互相聯繫,故表淺的淋巴腫大可能表示有內部的嚴重病變存在。 處 置: 身體上可觸摸到的腫塊,如有下列情況則要特別注意: 1. 腫瘤的大小超過一公分。 2. 固定不動。 3. 有壓痛感。 4. 會逐漸變多或變大。 若有以上情況時,必須要帶去給兒科醫師詳細檢查,最擔心的就是惡性腫瘤,其次則為化膿性的淋巴腺炎,皆需要較特殊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