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TimღJessieの媽咪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日期

#Tag

分享:血型看父親節送禮指南

2009年08月07日
公開
2

來源:蘋果日報 報導╱張若瑤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父親節,你已經想好如何慰勞老爸了嗎?不同血型的父親,對禮物都會有不同的需求,請子玄老師針對A型、B型、O型與AB型4種血型來分析,替我們的父親選個貼心又實用的好禮物囉! 孩子快樂就是最好的禮物! A型父親 A型的父親性格嚴謹、感受性強,有時會想太多而導致情緒化,尤其對親近的人愈是如此,對外較圓融的他,在親人的世界裡,有時情感的表達能力不太好,你可以針對他的工作屬性,送他需要的東西,像是一件上班能穿戴的襯衫或手錶,會讓他覺得你很貼心;若你不知道他喜歡哪種禮物,親自下廚做一頓飯,或找間餐廳吃飯慶祝,都能讓他感受到你的心意。 B型父親 B型的父親通常比較開朗、氣度大、善於交際,為人親切容易感動,即使是一張卡片也能達到開心的效果,若當天忘了送禮物再事後補送,他們通常也會釋懷,算是很體貼子女的父親。B型的父親天性樂觀,喜歡全家人和樂融融的感覺,所以一點小表現也能讓他們感到開心,在睡前一段貼心的對話或是聊天陪伴,也可以讓他們覺得很滿足,禮物可送刮鬍刀、鋼筆等,會讓他們覺得很實用。 O型父親 O型的父親積極樂觀,有自信心且意志力堅強,兼具感性和理性,可以自得其樂,且愛面子勝過裡子,所以送禮物的場合勝過於實質內容,讓禮物可以為他做點面子,所以當他請朋友到家裡來作客的時候,就是你表現的好時機,送他工作上需要的用品,像是鋼筆、筆記本,甚至是手機等新潮的3C產品,都會讓他覺得相當受用,也能讓他感覺到自己仍然年輕。 AB型父親 AB型的父親極具二元性,情緒感受強又能關懷他人,但極端的那一面發作時,會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與人溝通。他們喜歡多功能且特別的東西,送時尚精品會讓他們覺得受到尊重,若能兼具觀賞功能、玩樂性強,更會讓他愛不釋手;或是送個可以放在車上的小物,最好實用又美觀,如車用小吊飾或時尚的導航機,都會讓他們覺得很棒。

分享:10招幫寶寶重塑安全感

2009年08月04日
公開
42

來源:親親寶貝 其實,爸媽也不必對自己日常的言行太過焦慮,是的,也許您一時心急,說出了傷害寶寶的話,但是這些偶爾的過失是可以通過一些措施去彌補的,關鍵在於家長有沒有保護孩子感受的意識。人人都需要充足的安全感,小孩子更是,安全感對孩子日後成長及發育都有著重大影響,必須從小開始用心培養。 既然安全感對於孩子心理發展如此重要,那需要從哪些方面去注意和培養呢?有著豐富幼教經驗的薛蘭香園長根據長期的觀察和思考,在此給家長提出10大妙招,相信對建立寶寶的安全感會有很大幫助。 第1招 維持和諧的家庭氣氛 當孩子經常處於父母言語不合或是肢體衝突的不安環境中時,孩子會有恐懼的猜測,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不乖才吵架?他們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會不會離開我?由於孩子對大人們的爭吵無能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裡暗自哭泣,或是獨自生自己的悶氣,後者會把這股怨氣累積在心中,長大後心中將會有扭曲的價值觀。因此,擁有一個安康快樂的生長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第2招 經常且規律的親情陪伴 現在有許多俗稱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將孩子托付給保姆或是長輩照顧,自己則因為工作應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難得與父母見上一面。而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將很難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自然也就無從建立或培養了。 第3招 擁有穩定的經濟基礎 這裡指的並非是生長在富豪之家,而是指家長有能力維持孩子生活上必需的支出,讓孩子衣食無虞。現在時常有父母因為撫育孩子的難題而陷入困境,北京的一位父親甚至因為上戶口不順利而親手摔死了自己的兒子,還稱「將來受苦不如早日解脫」。所以一定要保證穩定的家庭經濟條件 第4招 故事拉近親子間距離 故事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好的橋樑,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從爸爸媽媽口中說出來的故事。家長可以固定在家中某一塊區域佈置一個聽故事的環境,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發上,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時間用來講故事。一邊講故事,一邊將孩子摟在懷裡,通過這種語言上的溝通及肢體上的接觸,從中建立孩子所需的安全感。當孩子逐漸長大後,他學會使用的詞彙也愈來愈豐富,此時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閱讀童書繪本,通過書面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不但能夠訓練孩子的口語能力,同時還能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第5招 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環境上的災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說地震、天空中的閃電等,這就是有些孩子對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過大的聲響、突然的驚嚇等,都有可能成為孩子不安的來源。這時父母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師或其他音樂、藝術的治療,協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6招 從遊戲中得到安全感 陪伴孩子參與活動,或是通過遊戲中的肢體接觸,這都有助於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時可以多花點心思,設計一些簡單的家事、遊戲,或DIY手工勞作等,讓孩子從做中學,同時也讓親子情感升溫,溝通更加順暢! 第7招 容許孩子哭泣 有時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讓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無援,比如生病、爭寵,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搶走一顆糖果等,這時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來尋求一些安慰。不過有些父母卻以訓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薛蘭香園長認為此舉是不可取的,因為適當的哭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宣洩方式,可以及時排除負面情緒,協助建立安全感。 第8招 別把應酬帶進家庭 對於3歲以下的幼兒來說,家中的訪客不宜過多或過於頻繁。除了孩子可能會模仿大人一些不良習慣,例如打麻將、大聲喧嘩之外,同時也會因訪客的到來而擾亂孩子平時規律的生活作息。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除了公園或是書店之外,盡量不要帶孩子去嘈雜的場所,因為外在環境有太多不可預知的突發狀況,單純而規律的生活環境及作息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更為有利。 第9招 不要將教養責任推托出去 良好的家庭依附關係對孩子有著一輩子的影響力,養育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保姆或幼兒園等畢竟只能提供協助,根本無法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恰巧有些家長的觀念就不是特別科學,他們讓為既然已經付錢給幼兒園或學校,那麼老師就應該負起所有的教養責任。殊不知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則的話,那麼孩子回到家中一樣會受到不良影響,同時也無從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第10招 分階段排除不安因素 造成孩子不安的因素可能有很多,親人的離開、吵雜喧鬧的環境等,而怕黑恐怕是最常見的原因,此時家長可以漸進式的方法來排除令孩子不安的因素,例如先在房中預留一盞小燈,一邊說故事,一邊陪伴孩子入睡,或是放點輕鬆的音樂給孩子以安慰,以徐徐漸進的方式來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沒有培養起健全、足夠的安全感,那麼成年後心理上的缺陷將可能無法完全修復。其實想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簡單,只要爸爸媽媽付出全心全意的愛,再加上一個單純且規律的生活環境,那麼在無形的熏陶之下,父母自然就可以擁有一個充滿自信及安全感的健康寶寶。

分享:最讓寶寶沒安全感的4句話

2009年08月04日
公開
38

來源:親親寶貝 與初涉人世的小寶寶對話是一門微妙的藝術。寶寶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護的,有時您的無心之語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 「再不聽話打你了!」   情景再現:超市裡,西西不停地要這要那,爸爸不許,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覺得很沒面子,便揚起手來嚇唬西西:「再不聽話打你了!」西西不但沒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厲害。   專家分析:有時候,孩子的表現確實令父母很生氣,氣憤至極的父母經常在動手前警告:再不聽話我要打人了。這一類空洞的話,只會降低父母的威信,不會有任何實際效果。恐嚇還不利於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反而會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孩子做出種種挑釁的行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會在內心裡說:你雖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氣了,我感到滿足。如果一時氣憤難以忍耐,那麼打罵將宣告你的失敗。 「媽媽不要你了!」   情景再現:寶寶在飯桌上不肯好好吃飯,媽媽教訓了她兩句,寶寶故意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媽媽拍了她兩下,還大聲喝斥寶寶:「你再哭,媽媽不要你了!」   專家分析:兩歲左右的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很有限,他們往往通過別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為去認知別人的情緒,而對成人一些複雜的內心體驗難以理解,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離開,當成是真的離開。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假裝遺棄孩子的招數,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很大傷害,大大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對父母的強烈依戀關係會讓他們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們在探索外部世界時,會有一種安全感做支持。如果假裝遺棄孩子,那孩子會認為,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護自己的人沒有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傷害。依戀關係遭到破壞的兒童,均會出現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定、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等表現。 「你是媽媽從垃圾桶裡撿來的。」   情景再現:歡歡問媽媽:「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呀?」歡歡媽手頭上正忙,沒空跟小歡歡慢慢解釋,便說:「你是媽媽從垃圾桶裡撿來的。」歡歡媽小時候,她媽媽也是這麼跟她說的。歡歡聽後黯然地坐在角落裡一聲不吭。   專家分析:兒童到了一定年齡便會提出「我從哪裡來的」之類的問題。長期以來,「你是撿來的」幾乎成了家長們的「統一答案」。事實上這樣回答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使得親子關係產生隔閡,部分孩子因為得到了這樣的答案而整天悶悶不樂。孩子的提問反映出其漸漸長大,自我意識強了,也開始對生命的來源產生好奇,父母應該用生動而科學的回答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我說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現:小丁睡覺前還吵著要吃糖,磨了很久還不肯睡覺。媽媽只好搬出爸爸來說服小丁。爸爸嚴厲地說:「睡覺前不許吃糖,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專家分析: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於家長頭腦中的「子從父」的傳統觀念。這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的建立,導致親子之間的對立和衝突,更會破壞孩子的公正心,妨礙孩子的民主意識、協商能力的發展,甚至還會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家長不能輕視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應該把他們當大人一樣平等對待。

分享:解決寶寶入園難題10步驟

2009年08月03日
公開
42

來源::《父母必讀》 採訪咨詢/蘇惠貞幼兒園園長 當寶寶接近上幼兒園的年齡時,父母都是既開心又擔心。 開心的是寶寶已經長大,在人生旅途中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擔心的則是寶寶能否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其實,通過「準備期」和「入學後」2個階段的調適,讓寶寶喜歡上學並不是大問題。 第一階段:準備期   步驟1:做好心理準備   在寶寶準備上幼兒園之前的幾個月,媽媽不妨經常帶寶寶去附近的幼兒園轉一轉,看看別人上學放學的情況,並告訴寶寶幼兒園裡面的情況,特別說明裡面有很多有趣的玩具,還有很多同齡的小夥伴在一起做遊戲。   到了準備入園的前1個月左右(一般是幼兒園開學前的1個月),媽媽就帶寶寶去準備就讀的幼兒園參觀,讓寶寶對幼兒園建立初步的親切感,而媽媽也可借此機會詢問教學理念、觀察老師的教學狀況、園內的環境等。   在參觀過多家幼兒園之後,再由媽媽和寶寶一起討論要去哪家幼兒園。有些家長可能會自己做出決定,其實三四歲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家長不妨聽聽孩子的意見,讓他說說最喜歡哪所幼兒園、為什麼喜歡它。   步驟2:適應幼兒園作息   幼兒園都有一定的作息時間表,例如幾點上學、幾點用餐等。因此,從準備入園前的2個月開始,媽媽就應該慢慢調整寶寶的生活作息,讓他養成早睡早起和定時用餐的習慣。有了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後,寶寶在幼兒園裡就能更好、更快地適應上學的節奏。   步驟3:培養基本自理能力   進入幼兒園之後,寶寶就正式開始了團體生活。如果自理能力比較好的話,寶寶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和其他同學的步調保持一致,就會對自己更有信心。因此,在家對寶寶的基本自理能力加強培養,將對適應幼兒園生活有極大幫助。   ·自己喝水、吃飯   到了2歲左右時,就要讓寶寶自己拿杯子喝水、拿湯匙吃飯,通常到了2歲半至3歲時,寶寶自己就能比較順利地吃完飯。為了避免寶寶一頓飯要吃上1個小時,建議先在碗裡放少量食物,讓寶寶有吃完的成就感,刺激吃飯的積極性。平時不要給寶寶太多零食,等吃飯時間一到,就讓寶寶一起上餐桌,讓他習慣和大人在差不多的時間內結束用餐。   ·如廁訓練   寶寶一般在2∼4歲開始上幼兒園,此時白天應該都脫離了包尿布的階段,如果午休時間還需要包尿布,最好也能盡快改掉。另外,媽媽隨時教導寶寶想上廁所時要主動表達,不要每次都等到媽媽催促才去上廁所。如果寶寶已經能夠自行穿脫衣褲,媽媽就可教他學習自行擦屁股。自理能力的培養越成功,寶寶在幼兒園裡的適應時間就越短。   ·自動自發起床   如果寶寶晚上的睡眠充足,白天一般不會有賴床的問題。所以,建議媽媽指定一套起床流程,例如拉開寶寶房間的窗簾、打開音樂等,讓他知道天亮了,聽到音樂就要準備起床了。   ·自己整理物品   幼兒園中的老師多半會讓小朋友自己收納玩具,或是希望寶寶將用完的物品歸回原位,而這些良好的習慣動作,在家中就應該事先培養起來。   ·自己穿脫衣物   在家裡訓練寶寶擁有基本穿脫衣服的能力,特別穿外套及鞋子,因為這在幼兒園中是經常需要自己來做的事情。雖然老師會幫忙照顧不夠靈活的孩子,但是凡事都能自己動手來的孩子通常會得到更多稱讚,這樣孩子就會更有自信。   步驟4:克服分離焦慮   剛剛進入幼兒園時,每個孩子幾乎都會經歷哭著不讓媽媽離開的場景。面對這種狀況,媽媽在入園的第一天可以先陪孩子一整天,第二天就改為半天,以後再慢慢縮短時間,直至最後完全放心地交給老師。只要家長和老師一起配合,那麼經過兩三個星期之後,等寶寶熟悉了環境、交到了新朋友,這個問題一般都能得到妥善解決。   步驟5:準備上學用品   很多寶寶都希望自己像大人一樣,能夠提著專屬的公文包出門上班。在準備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可先詢問幼兒園老師需要準備哪些物品,例如寶寶的水杯、鞋子、書包等。媽媽可幫寶寶在書包上寫上名字,然後告訴他:「從現在開始,你就像大人一樣,要背著自己的包去開心地上學啦!」這樣寶寶就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應該出門去上學。   在幼兒園有很多比較耗費體力的活動,而且小朋友們在一起總是會跑跑跳跳,因此寶寶的服裝要盡量照顧到輕便、吸汗的需要,如果是裝飾太多或過於緊身的衣服,就不太不適合在上學時穿著,而鞋子也盡量以球鞋或布鞋為主,盡量不要穿皮鞋,那樣不但不方便活動,也容易跌倒受傷。 第二階段:入學後   步驟6:鼓勵寶寶認識新朋友   在寶寶剛剛入學時,老師一般會有意安排一兩個比較活潑的同學去照顧他,以幫助寶寶盡快融入集體生活。 請媽媽記住這幾位同學的名字,在送孩子上學時,記得跟這幾位小同學打打招呼,請他們多多照顧寶寶,這樣其他小朋友就會更加熱情,孩子也能很快交到新朋友。   不妨讓孩子帶些糖果去幼兒園,請同學老師一起吃,小朋友在吃糖果時,很快就會記得帶糖果來的新同學,這樣也能幫助孩子更快地融入團體生活。   步驟7:討論有趣的事情   在寶寶剛剛上幼兒園時,家長總喜歡在放學後問:「今天在學校學了什麼?上了什麼課?」不過,幼兒園的很多活動都是在遊戲中進行的,所以寶寶可能只會回答:「玩東西」或「不知道」。於是,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幼兒園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似乎沒有教授什麼東西,多半只是讓寶寶在玩。其實,現在的幼兒園課程設計都比較活潑,很多學習都是穿插在遊戲中進行的。因此,家長應該更換問話的方式,同時記得在問話中鼓勵寶寶,增加他上學的成就感。   *你今天跟誰玩?你最喜歡跟誰玩?   *你們玩了什麼玩具或教具?你會不會玩?   *今天老師提問題了嗎?你有沒有舉手回答呢?   *老師教的遊戲好不好玩?下次還想再玩嗎?   步驟8:和老師積極交流   在第一次上幼兒園時,每個寶寶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小問題,例如他覺得學校不好玩、上課聽不懂、想睡覺等,這是很正常的。 畢竟除了家庭之外,幼兒園是寶寶第一個需要長期生活的環境。在送寶寶上學或接他放學時,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家長和老師多多交流意見,一方面問問寶寶在幼兒園裡的表現,另一方面把寶寶在家中的表現告訴老師。這樣一旦寶寶出現什麼異常,家長和老師都能及時瞭解情況,而老師就會協助家長特別觀察寶寶的情況,並盡快找到解決的辦法。   步驟9:強調上學的好處   在上學的新鮮期過去之後,寶寶很可能就會告訴媽媽,他不想再去上學或是不瞭解為什麼非要去上學。此時媽媽應利用各種機會加強教育,讓他覺得上學不只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新朋友,更是為了讓自己越來越有能力,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買東西時,請寶寶去付錢,告訴他如果不去上學的話,就沒辦法確定應該付他多少錢。   *請寶寶寫卡片給爺爺奶奶,讓他發現如果不上學就不識字,就沒辦法寫好卡片。   *在坐車出行時,為寶寶介紹周圍的事物,告訴他不上學就不知道該怎麼出門、該如何坐車。   *介紹父母的好朋友給寶寶認識,告訴他如果沒有朋友,困難時就沒有人會幫忙,也沒有人陪他一起做遊戲。   步驟10:探究不想上學的原因   幼兒園是一個集體環境,寶寶在裡面受到的照顧肯定不如在家周到,所以偶爾會遇上一些小挫折,然後就出現不喜歡上學的念頭。所以,一旦寶寶出現這樣的反應,建議媽媽先聽他說說不喜歡上學的原因,例如功課太難、不喜歡吃點心、很想媽媽、同學不理他等,然後再和他一起想辦法解決。在很多時候,只要家長多給寶寶一些鼓勵和稱讚就夠了,因為他完全有能力解決所遭遇的問題,只是自信心不足而已。

爸:檢查結果

2009年08月03日
公開
8

爸比今天去醫院拿報告 檢驗結果尿酸值8.1 (參考正常值是3.4~7.2) 醫生表示雖然尿酸值偏高 但並未達到痛風的標準(通常要10以上吧) 所以醫生也無法判斷是什麼原因引起腳痛 膏藥已連續貼了兩天又換上新藥布 但爸比表示仍是差不多的痛感 不知是否要持續貼久一點才有效果 還是需要去照一下X光呢? 不論如何 高尿酸血症是事實 爸比該開始注意飲食控制 與適度的運動了 ================================ 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性關節炎 張維寧 整理 何謂高尿酸血症 普林是體內遺傳物質上的一種含氮物質﹐普林可來自於身體自行合成、身體組織的分解及富含核蛋白的食物﹔普林經由肝臟代謝形成尿酸﹐最後由腎臟將尿酸排出體外。當男性每100毫升血液中的尿酸值在7毫克以上﹐女性在6毫克以上時﹐便稱為高尿酸血症。 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1. 攝取富含普林或導致普林合成增加的食物 2. 尿酸的合成增加 3. 腎臟排除尿酸受阻 4. 腸道排除尿酸受阻 長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引起 痛風性關節炎、腎臟病、尿路結石、並常併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臟血管疾病。 何謂痛風 痛風的發生是因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高尿酸血症﹐而使尿酸鈉鹽沉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 痛風和高尿酸血症有什麼關係﹖ 據文獻報告﹕罹患痛風的機率﹐隨著血液中尿酸濃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加。 痛風的臨床徵狀分為四個階段﹕ 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 急性痛風。 不發作期。 慢性痛風性關節炎。 誘發急性痛風的因素﹕ 外傷、飲酒、手術、暴飲暴食、出血、感染、放射線治療、藥物或饑餓等。 痛風患者的飲食原則 維持理想體重﹕理想體重可以下列公式估算﹕理想體重(公斤)=22 x身高平方(平方公尺) 若體重超過理想值的10%時﹐應慢慢減輕﹐每月以減重1~2公斤為宜﹔但不宜於急性發病期減輕體重。 不過量攝取蛋白質。在正常情形下﹐每人每天每公斤理想體重以攝取1公克蛋白質為宜。 急性發病期間﹐應儘量選擇普林含量低的食物如﹕蛋類、奶類、米、麥、甘藷、葉菜類、瓜類蔬菜及各式水果﹐蛋白質最好完全由蛋類、奶類供應。非急性發病期﹐則應力求飲食均衡﹐並避免食用普林含量過高的食物。 烹調時用油要適量。少吃油炸食物﹐避免經常外食。 黃豆及其製品( 如﹕豆腐、豆干、豆漿、味曾、醬油、豆芽等)﹐雖含較高的普林﹐但因普林的種類與肉類不同﹐故於非急性發病期﹐仍可適量攝取。 避免攝食肉湯或肉汁(因為經過長時間烹調的肉湯或肉汁﹐通常含有大量溶出的普林)。 食慾不佳時﹐須注意補充含糖液體﹐以避免身體組織快速分解﹐誘發痛風。 多喝水。 避免喝酒(空腹飲酒易引起急性發作)。 避免暴飲暴食。 普林含量高的食物類 (每100公克下列食物含150~1000毫克普林﹐應儘量避免食用) 發芽豆類、黃豆。 雞肝、雞腸、鴨肝、豬肝、豬小腸、牛肝等。 白鯧魚、鰱魚、虱目魚、吳郭魚、四破魚、白帶魚、烏魚、鯊魚、海鰻、沙丁魚等。 小管、草蝦、牡犡、蛤蜊、蚌蛤、干貝等。 小魚干、扁魚干。 豆苗、黃豆芽、蘆筍。 紫菜、香菇。 肉汁、濃肉湯、雞精等。 酵母粉。

分享:寶寶高創造力的22種特徵

2009年08月02日
公開
19

來源:搜狐   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保護和發展兒童創造力的重要性;但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的一些創造性表現不太瞭解,往往在無意中壓制了創造性的發展。   為了幫助廣大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發現具有創造性的兒童,心理學家們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以下22個特徵。 記住這些特徵,也許對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是有益的。   1.在傾聽、觀察或做事時,精神高度集中,以至聽不見別人的說話或忘了吃飯等。如「哦,我沒聽見你叫我吃飯。」   2.異常的活躍、難以安靜。例如他會說:「我正在思考問題,我不能坐下。」   3.說話時喜歡用比喻,而且比喻又很別緻。如「我覺得自己像一條即將變成蝴蝶的毛毛蟲。」   4.有向權威思想挑戰的傾向。如「為什麼書上說的都對呢?」   5.有追根究底的傾向。如「媽媽,我查看了所有的參考書,也看了電視的特別節目,而且問過老師,可我還是不知道上帝在哪裡!」   6.觀察事物很仔細。如「嗨,這只蜈蚣只有41條腿。」   7.渴望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別人。   8.即使在閒暇的時間也不放棄創造性活動。如他會說「休息時,我做了樣東西。」   9.把兩個毫無關係的東西聯繫起來。如「嘿,媽媽,你的新帽子簡直像個飛碟。」   10.堅持把自己的某種想法付諸實施。   11.對各種事情表現出好奇,並渴望瞭解它們。如「我就是想知道從這個院子的房頂上看出去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我就爬上了房頂。」   12.自發地運用實驗檢驗自己的想法。如「我以為麵粉加顏料就能做成橡皮泥,結果都發霉了。」   13.有做各種試驗的習慣。如「我往洗鳥池裡放過清潔劑,可是沒有一隻鳥來洗。今天我想試試泡沫洗衣粉。   14.忠實於真理並強烈地探求真理。如「我覺得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什麼妖精。」   15.有獨立的行為。如「讓我一個人想一會兒可以嗎?」 16.敢於提出新觀點。如:「我覺得應該允許兒童投票表決。」   17.不易分散注意力。如「我還不能出去,我必須等我的試驗做完了才能和你出去。」   18.善於獲得物體間的新組合。如「就用線和鉛筆做圓規吧。」   19.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的提出問題的能力。如「雪融化後,白色到哪兒去了呢?」   20.有尋求變通辦法和探究新的可能性的傾向。如「這只舊皮鞋可以做個花盆。」   21.能自覺地獨創性地學習。如「昨天我去圖書館把所有關於蚊子的書都查過了。」   22.樂於思考或提出一些調皮的問題。如「如果狗是主人而人是寵物,會怎樣呢?」   雖然,家長不能指望以上22個特徵會在同一個孩子身上表現出來,但只要經常細心地注意孩子的表現,就能不失時機地發現孩子身上隨時閃現的創造性火花。

兄妹:兒童劇《動物園故事》

2009年07月31日
公開
5

嘉義市兒童戲劇節活動 台北如果兒童劇團-《動物園故事》 時間:98.7.31 19:30~20:30 演出地點:音樂廳 免票入場,額滿為止 ★♫♥∴ ..♫♥∴ ..♫♥∴ ..♫♥∴ ..♫♥∴ ..♫♥∴ ..♫♥★ 樂媽交代「如果的劇團,人會很多,不早點去,排不到前面的位子」 晚上六點半,樂媽來電,說她要準備出門了 媽咪趕緊催促兄妹倆扒完飯,急沖沖的出門去 好不容易找到停車位,剛走進文化中心赫見排隊人龍 時刻未達七點,人群已經排了長長的四列隊伍 我們排在第四列的中間,等待進場... 進場後找位置,哥哥遇見同班同學,與同學坐在一起 『劇團簡介&演出內容』 台北【如果兒童劇團】成立於2000年1月24日,由趙自強先生領軍創團, 每年演出場次超過150場;並積極跨界與許多藝文團體合作,創造許多小 朋友難忘的童年時光,堪稱當代創作力最旺盛的兒童表演團體。今年為 嘉義市兒童戲劇節帶來與動物有關之小故事。內容敘述在動物園裡,有 各式各樣的動物:企鵝、無尾熊、貓熊、麻雀…,每一種動物各有各的 優點,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是在其中卻有一隻小羊妹妹,她覺得自己什 麼優點都沒有,她討厭自己捲捲的毛、討厭自己吃的草、討厭自己的白 色…。該劇以肢體律動為主,教導小朋友肢體運動及戲劇肢體展現,並 以豐富的肢體動作,給小朋友動態的視覺感官刺激及靈活的肢體運動。 台上台下交流,將創造難忘回憶,千萬不要錯過喔! 整齣戲由五位演員演出,這是最後結束的舞蹈 離開音樂廳,孩子們在戶外玩了一會兒 九點半我們才離開文化中心,回家順便買飲料喝 妹妹 2 歲 2 個月 了喔 哥哥 7 歲 3 個月 了喔

分享:父母必須瞭解的BB兩大弱點

2009年07月29日
公開
7

來源:太平洋女性網   我不知道其他家長是否有過這樣的尷尬:你知道孩子能做好,也希望他有所表現,但孩子偏偏來個「不給你面子」;你想盡辦法鼓勵他,他似乎也有了一點自信,可一遇到問題,他又「臨陣脫逃」了,現實離期望總有一段距離,我著實為這一點煩惱過。   現在這樣的煩惱不再困擾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有了新的認識,我不再用我們成人的期望去影響孩子的發展,更確切地說,不再用成人的經驗去阻礙孩子的發展。孩子就是孩子,他有成人所不能體會的恐懼,擔憂,也有成人所無法體驗的快樂、喜悅。你認為快樂的,孩子未必如此認為,相反,你認為痛苦的,孩子也許反而覺得有趣。我認為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揣摩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判斷孩子的情緒所包含的真正意思,從而尋找方法讓孩子對事物的看法成熟起來,讓孩子的情緒穩定起來,讓孩子的性格完善起來。   我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的情況:   害怕   從小孩子膽子就不大,害怕跟陌生的小朋友玩,害怕失敗,害怕新事物,晚上睡覺不敢一個人睡一個房間。   以前,我常常告訴他,沒什麼可害怕的,不信你試試看。結果孩子還是,不僅如此,第二次膽子更小了。   現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先鼓勵他把他的害怕說出來,從而判斷他到底害怕在什麼地方。比如,他害怕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作為他的父母,我們首先鼓勵他把自己害怕的情緒說出來,目的是:   1.從心理角度上講,讓他懂得任何想法都可以和父母交流,能說出自己最害怕的事,是克服害怕心理的重要環節。   2.父母只有在瞭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後,才有可能"對症下藥"。   3.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無話不談,親密無間。 我們瞭解到他是怕陌生小朋友弄壞他的玩具,對他動手動腳,他"搞不清楚他們凶不凶",我們知道後做了這樣幾件事:   1.請我們的朋友帶了孩子到我們家來玩,事先只跟孩子說有爸爸媽媽的朋友來玩,(我們選擇的朋友大多孩子都比較溫和)朋友來了之後,很自然地大人在一起說話,孩子在自己房裡玩。 我不時地送去他喜歡吃的東西,順便觀察他的情緒。事實上他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在跟陌生小朋友玩。他們玩得很開心。--這裡我們"策劃"的第一場:在他熟悉的環境中接觸陌生小朋友。   2.雙休日經常帶他去草地踢球,或去兒童樂園玩,一開始我們跟他踢球,後來借口說太累了,要不然你跟那個哥哥踢吧,等一會我們再踢。果然他"上當"了。--這是我們"策劃"的第二場:在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接觸陌生小朋友。   3.帶他去朋友家,把他丟給朋友的孩子(陌生小朋友)   這是我們"策劃"的第三場:在陌生的環境中接觸陌生小朋友。   關鍵: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有意安排的,淡化"陌生小朋友"這個詞組。   現在我的孩子在與陌生小朋友的交往中不再說害怕了。 使小性子   孩子星期五從幼兒園回家大多數時間都是高高興興的。常常跟我們談起幼兒園裡的事情。但有時候也愛使小性子,如三個人在一起時不許我和他爸爸交談;一不稱心就大哭大鬧,甚至賴在地上不起來。 有時我們非常惱火,本來一切都好好的,但孩子也會莫名其妙大發其火,弄得我們也跟著一起發火,於是難免有打罵。   我們常想,孩子為什麼會使小性子呢?事後問孩子,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次,孩子又耍脾氣了,他爸爸有些不耐煩,有點要打他的樣子,我跑去把他抱起,說了類似"佳佳一個星期沒見到媽媽了,媽媽好好抱一抱,像抱小毛頭一樣地抱"之類的話。孩子還在哭 ,但哭聲明顯小了,之後再給他一個台階下,如建議他玩一會兒電腦,看一會兒電視等,他是個機靈的孩子,一下子領悟到媽媽是在"幫"他,於是眼淚一擦,甚至會說:"剛剛我是騙你們的。"便跑去玩了。   由此我想到,也許正是由於孩子一個星期沒見到父母了,才想用發脾氣使小性子等手段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從那以後,我們總是用"和孩子擁抱","親親孩子","說一些思念的話"等舉動讓孩子明白,雖然一個星期沒見到他,他依然是我們最親愛的人。我們發現他耍脾氣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縱他,事後的教育仍十分重要。我常常告訴他:"其實你發脾氣的時候我很想揍你一頓,或者想我再也不願見到你了,對你剛才的行為,我真的感到很生氣,但是媽媽還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了,如果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他就長大了。" 我們在家中常常做各種遊戲,有一種遊戲就是表演:表演各種角色。通過各種角色的扮演,教育孩子什麼樣的人最受歡迎,什麼樣的人最惹人討厭,從而培養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與人友好相處的本領。   作為家長,我深深感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長單靠學校是不夠的。同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很可惜,論聰明才知可以說很出色,但是由於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這些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著很大的障礙,行為上有著很大的缺陷,最終影響了學習,也打破了家長望子(女)成材的良好願望。   今天的後果來自昨天的錯誤,當我們面對孩子的問題、缺點和困惑時,真該想一想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