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雞圈與狗窩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我的頓悟

2014年01月23日
公開
48

前些日子為了小姑女兒的事 讓我傷心很久 我自認這世上 除了昏迷的婆婆跟小姑外 我大概是唯一真的用心對她好的人 但所得到的回報卻是... 曾經看破想學老公一樣,不聽、不管、不理 但個性決定命運...我做不到 老公說,我從沒要妳管,妳願意接受她們,我就感激妳一輩子了,但,如果妳放不下要管,那就不要抱怨... 哈,可以這樣簡單就好了 同學家人也都同樣贊聲說叫我不要管了 這陣子我糾葛很久 一直不斷地跟自我對話 終於,我頓悟了- 我發現,我是個好人 但在我對人好的同時,我也希望能得到回報 不是實質的,而是口頭謝謝或者感激也好 一旦沒有得到這樣的回應,心裡就會覺得被傷害然後自我否定 覺得自己所做的,都是多餘的... 而Bonnie就是讓我看到這樣的我 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會心存感激的 如果我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就會視為理所當然 但,她畢竟不是我,我認為的理所當然,對她而言一點也不 我要因為她的回應,而改變自己,讓自己變成也是個冷酷的人嗎 這樣我不就變成跟她及我討厭的人一樣嗎 如果我認為是對的事,我就不應該為了對方的回應而有所更改 莫忘初衷...這句我常提的話,卻在我迷失時遺忘了... 若說每個人都有他的課要修 我想這或許就是我的課吧 不求回報的付出 不因他人的回應而改變 Bonnie或許是來渡我的活菩薩吧 P.s.同學說看妳這輩子一直在幫人,妳上輩子一定是不知道做了什麼,所以才一直在還債...

幫孩子獨立的四堂父母學 PART II

2014年01月20日
公開
48

如何放手?幫孩子獨立的四堂父母學 PART II 文�林玉珮(天下雜誌) (承http://www.babyhome.com.tw/calendar/0,o1de,mid1518012,cid126401529.htm) 父母要先覺察自己 「父母要能自覺、覺察自己的弱點或盲點,還有自己的擔心或期待,」心理諮商師杜淑芬指出,這樣的覺察很難,很多時候父母本身是未完成獨立任務的內在小孩。 「有自我覺察的能力,才能獨立自主,」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指出,她希望父母先把力氣放在己身,覺察內在的思維與情緒,「善待自己,善待小孩。」 「當我察覺自己的緊張情緒,才發覺自己是一個可怕的媽媽,」人本一位醫師娘學員如此自覺。因為孩子的爸爸是地方名醫,她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所有表現,要像某某醫生的小孩。」她在孩子的房間門口掛著評分表,每天檢核孩子的表現。親子關係日益緊張。 她決定改變自己。三、四年後,在一次人本舉辦的梯隊活動中,她十二歲大的孩子的思考、因應問題就事論事、鍥而不捨的態度,讓同行的大人們刮目相看。 孩子是獨立個體,不是父母意志的延伸 華視總經理李遠(知名作家小野)認為,父母和小孩間只有情感與責任,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生命和意志力的延伸。當李遠的女兒計劃出國念書時,做父親的當然會希望她到美國,而且最好是紐約,因為兒子已經在那裡的大學讀書,兄妹可以互相照應。但女兒堅持要到義大利。李遠說,他當然擔心單飛的女兒,但不能因為自己的擔心,而牽絆住孩子追求自己要走的路。因此,他放手。 Letting go(放手)!看似簡單,但父母真要做到並不容易,尤其是孩子的第一次離家。 陽明大學教授洪蘭是過來人。她說,兒子十九歲到美國念大學,初抵學校的那一天,她還在想幫他搬宿舍;兒子卻說,他下午五點鐘要跟院長談,要她先走。那時她才發覺,「是父母親不肯放手,孩子是沒有問題的。」 「人生學不完,你應該早點把孩子推出去,」洪蘭提醒為人父母。人會老、會走,讓孩子及早碰挫折,還可以給孩子建議。如果孩子三十歲或四十歲才去碰到挫折,父母到時後恐怕已幫不上了。 幫助孩子獨立的四堂父母學 孩子從孩童到成年,獨立不是一夕之間發生。從搖籃到出社會,這段人生旅程是由無數小步走出來的,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小步,都是父母學習放手的機會。以下是綜合多位教養專家的建議,對有心幫助孩子成為獨立成熟個體的父母,值得參考。 1. 培養孩子的「我能感」 培養孩子的「我能感」,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與發展勇氣,這是孩子追求獨立自主的源源活力。 心理諮商師杜淑芬指出培養「我能感」的四個步驟,孩子「感覺我想嘗試」;然後「有機會嘗試」;孩子「體驗我可以做得到」;於是產生「感覺我能」。從孩子小時,父母可以將一個工作或任務分割成數個小任務,引導孩子一個一個去完成。孩子一旦有了「我能感」,即使失敗、做壞了,孩子仍覺得OK,願意嘗試錯誤。 2. 給孩子機會處理事情,從錯誤中學習 許多父母似乎忘了,哭泣的嬰兒最終要學會沒有人抱著而入睡;也忘了當年看到幼兒在沒有人的扶持而踏出第一步的狂喜和感動。「深呼吸,鬆口氣,給孩子機會去處理事情,」是《放手:了解妳的大學孩子的父母指南》(Letting go: A Parents´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College Years)這本書給父母的首要建議。當孩子面對衝突、問題、或做錯時,父母不要急著代言、出手或善後。「千萬不要剝奪孩子從錯誤、失敗中學習的機會,」黃素菲提醒著。因為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到為自己主張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為自己的選擇或行為的後果負起責任。 大同高中校長李慶宗對此感受尤深。有位學生因服裝不整而被記警告,學生爸爸知道後,跑來學校把全校沒有把衣服塞進去的同學全部登記下來,要求教官把全部的人都記警告才公平。結果,他的孩子有恃無恐,最後犯下大錯必須轉校。 3. 對孩子的興趣和熱情給與支持 如果父母盼望家裡仙樂飄飄,但孩子卻對金屬創作瘋狂著迷,怎麼辦?讚賞孩子想成為的人,而非父母認為孩子應該是怎麼樣的人。父母學會傾聽孩子,將有助於了解孩子的潛能、興趣與熱情所在,也才能給於孩子需要的協助與支持。 4. 愛與紀律並行 「台灣過去太強調紀律,現在則是愛過了頭,自由過了頭,」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藹玲指出。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與空間,但也需要規範與限制。許多父母想要和孩子做朋友,但尊重並不是放任。陳藹玲認為,做孩子的朋友,是想和孩子分享、溝通彼此更多的內心世界,不希望孩子只是懼怕,只能居於從下仰望父母的不公平位置,但不是沒大沒小,孩子仍需要父母的引導。 父母與其苦惱如何當孩子的朋友,不如好好思考與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教練和精神支柱。 轉摘快樂瑪麗安2013/11月電子報

萬年班長...

2014年01月16日
公開
46

自從前班長被老師換成是Kitty小姐後 Kitty小姐一直在擔心害怕做不好是否會被換掉 就這樣過了這學期 今天,推選下學期幹部 她說,今天選班長時 男生/女生各兩名代表票選 在女生時都只有一位 大家都一直看她,都沒有要推選另一個候選人 老師就嘆了口氣說:好吧,如果你們認為班長做得好,那可以再當一次班長 然後同學就馬上舉手,老師,我推舉xx號,黃Kitty當班長 我問她,可以嗎 應該要給大家機會可以多學習為班上服務啊 黃Kitty說:因為大家都認為我做得很好啊 選舉結果呢?我問 黃Kitty:嘿嘿嘿,我是第二高票,當副班長,因為xxx說,他媽媽說如果他當班長的話那下學期就不轉學,所以他一定要當班長因為他不想轉學,連我也投他吔 不過,沒關係,我是副班長,一樣的意思嘛! 看著她開心的樣子 說正格的 她確實是個好學生(在學校而以哦,如果不去想她每天跟弟弟拌嘴的話...) 每個老師都對她很好(我是覺得不妥) 期末考時,老師走到她身邊小聲說:妳少了一個算式,趕快補起來... xx老師罵人時,如果是她,老師就不罵了 xx考試,明明她還沒做完,xx老師唸要補考的名字也沒有她... (但這些都是偶發的而且都是不同老師,基本上她都很守本分不常發生這些事) 連期中,同學互相講對方優點時 前班長也跟她說:我覺得妳很適合當班長 看著她慢慢地長大 前些天,瑪麗安的教務長Jennie也說 Kitty她非常的穩重,是個很好的學生,很優秀 我說,那是她的人格特質 Jennie:看著她從剛入學在哭,到現在,每年每年看著這些孩子長大... 是啊,我也是一天天的看著我的孩子長大,希望他們愈變愈好,愈來愈有自信 喜歡學習,友愛同學 我們一定會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