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保羅''

日期

#Tag

做妻子的圓夢人

2007年03月20日
公開
3

> Subject: 做妻子的圓夢人 >> 不管是妻子或丈夫,若環境允許,願都能支持另一半去實現理想。。 夫妻,本是福禍與共,就因為是最親近的人,你/妳的支持,對另一伴來說,格外重要。 >> 若你身邊已經出現這樣的另一伴,記得珍惜並跟對方說聲謝謝喔。。 >> 做妻子的圓夢人∼王建瑄 我在擔任財政部長時,有次要升遷一位女同仁為局長。我約見她時,她很猶豫,說「先 生會反對」。 >> 我自告奮勇的要了她先生的電話,願意直接跟他溝通。 >> 電話接通,我表明意思後,這位先生以怒不可遏的口氣對我說:「你們財政部都沒有人了嗎?」 我突然領會到這位女同仁的苦衷了。她先生是位大男人主義者。大男人主義厲害的人, 常會伴隨著高度的自卑感。妻子所得到的成就與讚賞,常是他的負擔。 >> 以往在選舉時,我常四處為黨尋覓人才,鼓勵優秀的人參選。許多 時候先生同意,太太就是不同意。最後幾經遊說,先生做下最後決定後,太太們也都毅然挺身為先生助 選。她們非但不辭勞苦,且助選時還有模有樣。先生當選後,太太就進入服務處,繼 續為先生分勞。她們真是嫁雞隨雞,夫唱婦隨的賢慧女性。 >> 可是反過來看,男人就往往不是如此。有時 太太想做某件事,但由於先生反對,就是 不能去做。連太太有升任局長的機會,也因為先生的反對,只好作罷。 >> 試想,如果先生升任局長,太太會反對嗎?太太敢反對嗎?反對了會有用嗎?有位太 太 幼時家境清貧,因此很想為父母親買間小房子,連父母已有的積蓄算在內,只要再湊 二 百萬就夠了。 但是先生不贊成,儘管二百萬元對他們而言並非大數目,然而因先生反對,只好作 罷。 後來二老分別離世,太太孝順父母的心願永遠無法達成,成為她心中永遠的痛。 在大男人主義下成長的男人,常不自覺地只想到自己,而忽視妻子的人生願望。所以 每 個作丈夫的都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回憶一下,有甚麼事是你太太極想做,卻由於你 的反對而擱置了的? >> 運用你的智慧來幫助太太圓夢。 >> 人一生都有很多夢,男人的事需要妻子來協助完成。 >> 有人說:「妻子是丈夫年輕時的戰鼓,年老時的手杖。那麼丈夫又是妻子的甚麼呢 > ?」 >> 讓我們都成為妻子的圓夢人吧! 其實投資女人是最划算的,尤其是投資一個好女人,有這樣經歷的男人一定會同意我 的看法。女人是奇妙的生物,當你真心打動她之後,她就會不斷地為你付出,直到終老 一 生。 >> 想一想,你只是花一點時間陪她去吃飯、看場電影,送一些可愛的小禮物,說些能打 動 她的話,告訴她你將會帶給她如何一個美好的人生,幫她打蟑螂偶爾搬搬粗重的東 西…這零零總總加起來,了不起是兩年、三年的時間 (比較高竿的一年以內)。 換來的是什麼呢?男人的下半輩子裏,有一個天天為你守候的女人;在你回家時一張 迎 著你幸福的笑臉(吵架的時候可能沒有,但畢竟吵架的日子少多了),熱騰騰的飯,或 是 兩人一起去吃飯也不錯;還會為你生孩子(我想,生孩子有多痛不用我多說了),養孩 子,處理家事(這是你最煩的,不是嗎?) 你失意時,陪你談心、鼓勵你;你高興時,她比你更高興;你得意時,她與你分享喜 悅 和成就;天天夜裏的溫存,多少次你們真心的交會。以上都是三十年以上。 >> 而男人在這三十年中,只是做一件他本來就在做的事----上班。 去好好珍惜好女人吧!當你發現這個女人開始為你付出時,你就要了解你的幸福日子已經開始了,當然,你也必須開始為她的一生負責,儘力去做到你給她的夢。 女人之變(寫的好) >> 男人訂婚前好像「孫子」,對女友百依百順,關心有加,忍氣吞聲。 >> >> 訂婚後好像「兒子」,已經開始頂嘴,開始有個人的意見。 >> >> 結婚後好像「老子」,已經變成名符其實的老爺,由他發號施令。 >> >> 女人訂婚前好像「燕子」,愛怎麼飛就怎麼飛,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 >> 訂婚後好像「鴿子」,雖然能飛,但必須回家。 >> >> 結婚後好像「鴨子」,再也不能亂飛,祇有看家守著老子。 >> 有人說,一個人過了二十五歲就該為自己的外貌負責任我想,男人最應該為女人的外 貌 負責任。 >> 一個清麗脫俗的女人跟了一個俗不可耐的男人,日子久了,女人也會變得很庸俗,她 的 五官沒有改變,皮膚依然白皙,但是她的氣質總是比不上從前了。 我們總是被我們所愛的東西定型,一個女人愛上一個怎樣的男人,她就會變成一個怎 樣的女人;女人不美,是男人的責任。 >> 一個本來很漂亮的女人愈來愈憔悴,那麼,一定是她的男人待她不好,她有憂傷,才 會失去光彩。 >> 一個本性馴良的女人愈來愈潑辣 ,那麼,一定是她的男人不爭氣,她只好比他強。 一個清秀的女人變得愈來愈冶艷,那麼,一定是她的男人不能滿足她,她只好把風情 投 向其他男人。 一個本來很高貴的女人變得愈來愈隨便,那麼,她的男人一定是個沒上進心的人,所 以,她也失去了上進心。 >> >> 一個本來很平凡的女人,變得愈來愈漂亮,愈來愈有氣質,舉手投足愈來愈有味道, 那當然是她的男人的功勞。 >> 男人千萬不要抱怨身邊的女人愈來愈難看,她不好看,問題一定出在你身上。

認識兒童敏感期

2007年03月08日
公開
33

1 歲 對小東西的敏感 孩子在1歲前後,會在地上到處爬或遊走,此時對地上小小的東西非常著迷,常會撿起來把玩或放進嘴裡。這種敏感性幫助孩子探索環境,對其所生存的世界更加了解,以便儘早融入社會。所以若有值此敏感期的幼兒,為了能有更安全的環境供他自由探索,最好能每天拖地板,並注意居家的安全措施。 1 歲 對走路的敏感 1歲多剛會走路的幼兒,很喜歡到處走動、爬樓梯,熟練之後甚至喜歡拿重物或背著重物走,因為他們喜歡訓練自己運用肌肉保持平衡的能力。我的婆婆雖然沒有聽過蒙特梭利的哲學理念,但她很細心,曾經觀察到孩子的二個敏感現象,她說:「剛會走路的孩子很愛走;剛會講話的孩子很愛講。」可見這樣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現,只是蒙特梭利把它們整理出來,因而有如此大的貢獻。曾有朋友說他們在兩歲前都把孩子抱著,不讓他走,理由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總是跌跌撞撞,容易受傷,兩歲後再讓他走,就不會受傷了。您想這樣對嗎?非也!因孩子並非多長一歲就自然走得穩,而是需經過不斷的練習和修正,多走路鍛鍊,肌肉的協調運用熟練之後,才會走得穩。假如真的2歲以後才讓他走路,他反而會因動作不協調而經常跌倒,因為他在需要練習時,錯失了機會。我認識一位在台灣出生的孩子,五歲時隨母親搬到美國,當時他曾要求要住一間有樓梯的房子。我們大人聽了覺得很驚訝,後來才知道他小時候沒爬夠樓梯,爸媽怕他爬樓梯容易跌倒受傷,都堅持帶他坐電梯,所以孩子覺得沒爬夠,還想去美國多爬一爬樓梯。從這裡可以發現,孩子有大自然所給予的功課,成人的角色應是為他們預備合適的環境,並幫助他發展,好完成此功課。 1-3歲 對秩序的敏感 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東西放在他熟悉的地方,做事有一定的順序,出去玩要走一定的路線,洗澡有一定的順序,甚至餐桌的座位也要固定…,因為他正在建立對周遭環境的秩序。所以如果你們家中有二、三歲的幼兒,跟他們玩捉迷藏一定會發現,他們喜歡躲在同一個地方,同時也會希望你同樣躲在那裡;假如你換個地方躲,他們在原來的地方找不到你就會很失望,以為你不跟他們玩了。這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快樂來自「東西都在原來的地方」,他們的秩序感由此而建立。至於四、五歲的孩子就沒有這種現象了,玩捉迷藏也會躲在不同的地方了。 記得我的兒子兩歲時,有一次晚餐時間,他亂發脾氣,不肯吃飯,我覺得很納悶,平時兒子是很愛吃飯的孩子,怎麼今天不一樣呢?只見他講話講不清楚,手上還拿著一根湯匙給我看,我赫然發現我拿錯了湯匙,這不是他平常用的小湯匙,他就因此不肯吃飯。還好,那時我已經學過蒙特梭利的理念,知道孩子有秩序敏感期,喜歡用原來的東西,我就稍微麻煩一下,走兩步路幫他換回原來的湯匙,結果他立刻開始吃飯,而且吃得很開心,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假如此時我拿出媽媽的權威,命令他:「你就是給我吃!」那接下來就有的磨了。 替蒙特梭利寫傳記的史坦丁先生曾比喻說,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就好像一位測量員被派往非洲一個新興國家繪製地圖,他花了數週甚至數月,繪出山脈、河流、道路的位置,假若有一天他一早醒來,發現山脈移位,河流改道,道路都不一樣了,一定會頓失所據而驚惶失措。孩子也是一樣,須對周圍環境有定位,所以我們要事先好好設計,讓東西都有固定位置,像衣服、鞋子、教具等都有固定放的地方,亦可教他幫忙把東西歸位。若必須有變動的,如搬家或請客,就要事先告知,讓他先做好心理準備,與他商量因應之道。 0-6 歲 對語言的敏感(發展期 1歲半-3歲) 此時孩子的聽覺非常敏銳,可以分辨出聲音細微的差異及發聲的不同,所以學習語言又快又好,特別是母語。例如孩子在學會說「媽媽」之前,你自己要先說好幾百遍給他聽,他聽多了就會了。這時孩子若有機會接觸各國語言,聽各國民謠的錄音帶,將來就比較容易講出正確的發音和聲調。 舉例來說,我在美國的幼稚園實習時,他們很高興有中國老師來,特別請我教小朋友講中文。我設計了一些語文教具,又帶領孩子們唱中國童謠,發現小朋友學得又快又好,我們唱童謠「呱呱呱呱呱呱呱,游來游去真快樂,就是母鴨帶小鴨。」小朋友帶動唱,玩得很高興,在場唯一有問題的是兩位老師,她們無法跟上孩子們的學習進度,直唱到第二十多遍,她們才說終於能跟上了,可是發音、腔調還是怪怪的。兩位老師中,一位學得比較快的老師說,她在八歲前和祖父母同住,所以學會講德語,之後和祖父母分開了,就把德語忘光光。只是這種兒時的訓練,幫助她學外國語,比一般只會講一種語言的美國人好多了。所以我們可以讓孩子多聽不同的外國語,像Wee Sing系列錄音帶,有一卷「We Sing Around the World」,裡面有各國童謠,孩子多聽多接觸,對他們脣齒的構音發展更好,將來的外國語發音會更標準。 另外,有一個較悲哀的例子:兩百多年前,在法國的叢林發現一個野男孩,十幾歲前都生活在叢林裡。教育界花了非常多的心思教他,最後仍無法教會他講話。我們在後面的課程中,會專門講到這個孩子的狀況。在現實的世界中,不可能拿孩子來做實驗,看看孩子錯過語言敏感期會怎麼樣?我們只能就一些不幸的個案來研究。重要的是語言敏感期要好好把握,恐怕一錯過就很難補救了。 2歲半-6歲 對感官學習的敏感 感官是指我們的感覺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口、皮膚、手等,它們能接受各樣的刺激而產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等。孩子值此敏感期,有非常優秀的感官去吸收環境的訊息,此時若能把感官學習能力建立好,就不至於「視若無睹」、「聽而不聞」。比方說,多聽好的音樂,將來就能欣賞音樂的美,不會五音不全;多接觸色彩,就能培養對顏色的敏感度,能分辨配色(如配衣服)的好壞及些微的色差。 我們所有的學習都是透過感官而來,因此若感官得到良好的啟發,就是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地基。在訓練孩子的感官時,我們也很容易早期發現孩子的視覺或聽覺異常,以便早期治療。 史坦丁先生曾說,他有一位醫師朋友,靠著嗅覺,一進病房就可診斷出疾病,因為這位醫師說:「許多疾病都有一種特殊的異味。」我們不知道孩子以後的職業如何,但幫助孩子打好基礎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 2歲半起 對社交生活的敏感 有些孩子從2歲半,有些孩子從3歲起開始注意到其他孩子,想要跟別的孩子有互動,想要一起玩,或想去別人家,這就是社交敏感期。對有些個性較內向的孩子,趁此時讓他習慣社交的環境是很重要的。例如我家的兒子是屬於內向的孩子,我常想辦法邀請客人來家裡(如小組聚會)、帶他去拜訪鄰居、親友,再加上禮拜天上主日學,聖誕節、復活節或生日在家中舉辦特殊的聚會活動等,刻意為他安排機會,讓他經常處於這樣的環境,久了他會知道如何去適應及作恰當的應對。如果他不願意與人接觸或打招呼,我都會再給他一次機會。有些孩子從開始接觸到願意參與的時間拖得很長,也要耐心地等待他開花結果。 對於個性較活潑外向的孩子,此時更有社交生活的需要。我們在女兒四歲時,由美國搬回台灣,剛開始實行在家教育,半年後,發現女兒一直有種焦慮感,後來女兒自己說:「我好想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好想和他們一起玩!」於是我花了很多時間,為她找到一所滿意的蒙特梭利幼稚園,送她去上學,才第一天從學校回來時,她的焦慮感就不見了。 2歲半-6歲 對學習良好行為的敏感 此時期的孩子有種要把事情做好的本能,只要有正確的指導方法,慢慢示範給他看,他可以做到很精確,很仔細。像如何拿剪刀、良好的餐桌禮儀、如何輕聲開關門、倒水沒聲音、縫、剪、貼、切、揉、捏、擠壓…等等各式各樣的生活技能,都應在這個時期仔細教導他。通常我們給孩子適度的挑戰,他就愈願意表現。蒙特梭利曾說過,任何一個能掌握大場面的能手,也無法像孩子一般精確。 3歲半-4歲半 對寫字的敏感 這裡所說的並非拿筆寫字,而是孩子對已認識的字形,會用身邊的東西像石頭、樹枝、沙子等表達或畫出來,但他對字形較有興趣,字的本身對他尚無意義。我的女兒四歲時,有一次外出吃飯,我忙於跟同桌的客人聊天,沒想到一回頭卻看到她把牙籤倒了一桌,我忍耐沒責罵她,先看看她在做什麼?原來她很用心地在排英文字母。後來我告訴她這樣不行,這不是家裡的牙籤,若一定要用,那拿兩根就好。結果她試了一下,說兩根牙籤排不出「A」來,我把牙籤都折一半,變成四段給她,她就開開心心的繼續工作去了。 4歲半-5歲半 對閱讀的敏感 此時孩子對字義產生興趣,常常問這是什麼字?想要認字。有些已經懂得注音符號的小朋友,甚至就開始讀故事書了。所以蒙特梭利設計出很多教具,如神秘字條、指令卡、活動式字母等等,幫助孩子拼音、讀字。我們在語文課程中會再詳細介紹。 7-9歲 對文法的敏感 孩子會閱讀後,對文字的排列組合有一段敏感期。例如有一次吃麵時,熱熱的蒸氣冒上來,把我的眼鏡薰得白霧一片,我告訴7歲的兒子:「好多煙喔!」結果兒子就興致勃勃地說:「好多煙,煙好多,多煙好…」開始排列組合起來。蒙特梭利配合這個時期的孩子,設計了很多文法遊戲,介紹名詞、形容詞、動詞、句子的邏輯…等,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文法。 介紹完兒童時期的敏感期,我們就要來看,如果錯過敏感期會怎麼樣?我們可以比喻說,就像是錯過了往目的地最後一班公車,要是趕不上,公車開走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又如老祖母織毛線襪,因視力不佳,常會漏一、兩針,最後襪子織成了,雖然外觀沒什麼影響,但可能結構就不太堅韌。這就像我們長大了,外表是大人,但仍有些缺陷。例如:動作笨拙、不善交際、無法欣賞音樂、沒有色感、五音不全、對藝術無知、碰到數學就頭大、依賴他人、優柔寡斷…等,這都是少掉那幾針的後遺症。 我的父母親沒有學過蒙特梭利,也沒聽過什麼敏感期,因此我難免會漏了幾針。今天我們了解造物主在孩子身上美妙的計畫,就要盡量善用他們的敏感期,趁著潮水一波接一波,我們要順勢而上,掌握契機,幫助孩子完成生命的計畫。 **個人思考或分組討論:在你的孩子身上發現何種敏感期?這種討論可幫助你對孩子的狀況更加了解。聽別人的例子也會使你對自己的孩子更加敏銳。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一些孩子的敏感期?我們發現孩子的敏感期,有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其實新大陸本來就在那裡,祇是以前未被注意到而已;孩子的敏感期也是一樣,只要我們有心,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這些現象。 接下來是有關敏感期的一些提醒: 1. 敏感期是會過去的。當孩子的敏感期已過,你就別再停留其中。例如秩序的敏感期,當他已不再那麼堅持周遭環境的秩序時,你就可以有些彈性和變化,勿再堅持原樣,一成不變。 2. 是否在秩序敏感期就什麼都不要改變了?也不是。例如我的女兒四歲前,曾經搬過四次家。從台灣到美國,再從美國回台灣,不管搬去哪裡,她都帶著心愛的小枕頭,坐飛機、住旅館、搬去新家等等,小枕頭帶給她安全感,讓她在變化的世界中掌握一個不變的東西。所以只要給孩子的愛和安全感足夠,是可以在彈性和變化中發展。若家裡需要更動家具,最好讓孩子親自參與,讓他親眼看到桌椅的移動,知道變化的來源,心理上才能接受。 3. 配合孩子的秩序敏感是否會太助長孩子的自我?關鍵在於孩子的要求是否在合理範圍內。假如他堅持的是要和以前一樣(例如吃飯用的湯匙,走路上學的路線等),這是合理的,那麼我們配合孩子並不會造成過度膨脹的自我,孩子因此得以平靜安穩的生活,與大人和平相處。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又亂發脾氣,堅持要照他的意思做,那就需要管教了,這個主題我們以後會再討論。 4. 假如錯過了敏感期,孩子的可塑性很強,仍可設法再引導他,只是效果可能沒那麼好,但有做總比不做好。

父母更要做功課

2007年03月07日
公開
24

蒙特梭利有提到兩歲多的小孩會有「秩序感」的敏感期 這個年紀的小朋友自我意識抬頭了 進行活動的時候常常都要有一個固定的「儀式」 小保羅已經開始這階段……… 例如:到餐廳用餐要和大人一樣有碗有筷子 例如:在外婆家慣穿的睡衣不可以帶回新莊家 回新莊家要穿的是”新莊的睡衣” 例如:姐姐不可以戴媽媽的項鍊,那是媽媽的 又例如:媽媽的車子媽媽開,爸比要開爸比的車 再例如:從7-11走回外婆家要走習慣的那條路 不可以往其它方向繞回外婆家…… 保羅媽最近被這個”秩序很敏感的小孩”搞得頭很大 有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都快發脾氣了 才知道他所要表達的….. "心理學家分析,嬰兒在出生後三個月就有憤怒的情緒,九個月大後就很明顯;二歲左右,幼兒情緒發展更進一步,他的要求變多了,不滿足的情況也常發生,但是由於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會莫名其妙的發脾氣。而三歲以上的孩子語言和想法都更有進展,也開始進入了「反抗期」階段,他們喜歡自己動手做,也常用「不」來表示自己的獨立性,若家長不明白,無意間澆熄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樂趣,就容易引起孩子憤怒情緒。" 保羅媽可要加緊做功課來應付我小孩的急速成長 這段期間出門,或是到餐廳用餐 都好想在身上背個牌子寫 ”家有兩歲叛逆兒,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