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中米媽

這裡記錄了中中與亞米兒時的點點滴滴~

這裡記錄了中中與亞米兒時的點點滴滴~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教育的"初衷"

2012年11月18日
公開
37

一位清大彭明輝教授所寫的文章,很有所感。 也很明確指出了我們現在教育制度的問題與真正需求。 但是,跳脫舊體制不容易,甚至"人生惟有讀書高"的觀念改變更難。 應該怎麼做,我希望和孩子一起學習。 ---------------------------------------------- 教育問題診斷書(3):初衷 不管妳有沒有修過教育學分,應該都知道教育的首要原則:「適材適教」。 台灣的中小學教育已經跟「適材適教」的教育基本原則完全脫節:不管是資優或學習遲緩,都在學完全一樣的教材(單軌制),只有讀的速度快慢,吸收程度高低的差異;不管是大學、科大、高中或高職,就算課本不一樣,家長、老師和學生對「學習成就」的評量指標還是大同小異――不管是哪一條軌道,不管換多少軌道,最後攻頂的目標都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就算不去美國,大家都念18年,碩士畢業後起碼25歲,男當婚而女當嫁,卻沒有一個有社會經驗,沒有一個有基本生活能力,沒有一個有能力「養家活口」。於是大家一起拖,拖過生理上的適婚年齡才嫁娶(或者乾脆不嫁娶)。 今天的教育不是人才的養成所,而是人才的亂葬岡。 七年級以下的年輕人,恐怕很難再有嚴長壽、吳念真、王偉忠這樣的人才。嚴長壽只有高中畢業,雖然一直待在美國運通從小弟升到總經理,但摸過公司內所有的工作;吳念真高中就開始念補校,邊工作邊上學邊寫作,絕對是老於江湖的人;王偉忠上了大學才開始打工,但一樣是江湖歷練豐富。他們沒有一個出身於名校,但是妳別得罪吳念真,他曾說過:要比嘴賤,他不會輸人,只是不願意而已;王偉忠念的是文化大學新聞系,不要管他節目好不好,光看那張臉就滿是聰明相,大概是一路上江湖混太多才會混到文化去。三個比起來,我猜嚴長壽最乖,也最沒有能力作怪。 我們那一代,最聰明的人一半在台大,一半在各校流離失所(或各得其所)――清大、成大、淡江、輔大,一路到文化,反而政大這個蔣公創的黨校最少聽到搞怪的學生,所以每次說「名校」我都忘了她的存在。這才是真正的多元價值、多元教育、多元文化:不同的學生,經歷不同的學習、成長過程,發展出不同的風格與個人特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假如當年性向測驗與人格測驗更發達,家長更關心,才藝班更多家,我們這些在台大外面作怪的人才大概都早已悶死了! 回頭想一想我認識的人才,雖然台大佔有一半的聰明人,但是最有趣、最有特色的好像都不是台大畢業的!反而張昭雄這種文質彬彬的名醫,和馬英九、蔡英文這種沒特色的人,更像是我印象中的台大人。還有幾個極端虛榮又有名的人,也是台大的特產,不過名字就不說了。 台灣社會裡的聰明人很多,聰明才智的表現方式本來有很多種可能,但是想要成績遠比別人好,妳就不能作怪、作自己。所以,我給孩子的家規是:絕對不可以考前三名,太浪費時間了! 今天,爸媽對孩子太關心,大腦科學、發展心理學太發達,才藝班太發達,沒有一個孩子逃得過這個由家長、議員、校長、補習班、老師集體創作的「狹隘心智魔鬼營」。所有的努力只有一個方向:出人頭地、贏在起跑點、絕不可以浪費時間、甚至沒有時間給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而終點只有兩個:台大醫學院和台大資電學院(或者一個――成為「集體性強迫性高功能自閉症症候群」患者)。 在這樣的單一價值觀下,我們只有單一的教育目標,單一的發展歷程,單一的養分;不管妳變多少花樣,教出來的學生幾乎一模一樣,只有學習成就的高低差異而已。甚至連補習班都已經跟學校教育無縫接軌――如果說「學校教育與補習教育無別」是太過份的評價,其實也已相距不遠。 我常跟高中老師說:教育不是工業生產,不該期望所有孩子長出完全一樣的東西。一樣是用魚粉當肥料,蕃茄吸收以後要長出蕃茄,絲瓜吸收以後要長出絲瓜,沒有任何一株植物該長出魚骨。 我們一直沒有搞懂一件最基本的常識:孩子長大後只能長成她自己的樣子,或者變成廢人,而很少有孩子能剛好就是父母所期待的那種人才。 後記 我在1983年到1987年之間在清大當講師,1989年回到清大當副教授。不管是當講師或剛當副教授的時候,臺、清、交學生人數都少(沒有國科會傑出獎,所以也沒有超收研究生來進行論文的大量生產),電機、材料、工工和動機系都有非常出色的學生。 我大學蹺課四年,所以我上課也從不點名。但是考試一定出幾題課本沒有的觀念題,沒上過我課的學生幾乎都不會――只有一個學生例外。這學生喜歡打籃球,常遲到,有時候乾脆沒來上課,但是我出的課外題他照樣會。他的期末成績91分,打破我給分的紀錄(通常最高90分)。但是他非常地單純,單純到我懷疑他對人文的東西可能不會有感覺,上課時偷講的哲學觀念他有可能不太懂。班上第二名完全沒有他那種聰明樣,但是對我講的哲學觀念確實很有感覺。生平第一次,我發現有一種聰明是跟人文的敏感度距離很遙遠的。 原來,人的聰明有很多種,而不是只有一種!我這輩子見過很多絕頂聰明的人,見過的人愈多,發現聰明的種類愈多種。但是,學校成績只有一種。想想看,只憑學校教育,針有辦法教出這麼多種傑出的方式嗎?

教養戰爭

2012年11月17日
公開
44

因為太生氣,所以ㄧ定要記下來。(雖然我儘量避免在這裡寫這種抱怨文) 導火線是,明天中中要參加的"資優班鑑定考試"。 當初,為什麼想讓他參加,其實是我的主意。但原因單純是因為就我長期的陪伴與觀察,中中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都相當優異。特別是他對數學的邏輯觀念非常強,從小就能舉一反三,而且記憶力也很驚人。 身為母親,我期許自己是"支持者"而非"領航者"。兩者的差別是,我希望自己能扮演一個觀察者的角色,提供孩子他需要的資源。所以,從小陪他共讀、買書借書、找有趣的科學課、探索夏令營等等,都是立基於提供多元資源的角度。 所以,我認為報考只是提供多一種學習機會而已。沒想到,你們的爸爸竟然難得在這件事上比我認真,還在考前幫中中惡補練習。他說,大家都有做智力測驗練習。但是,我認為根本不用練習,因為硬撐上去的假資優生是不會快樂的。我看過許多這樣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期許與積極督促,也許有所成就,但是終究這條學習之路他走的並不開心。就像,身旁許多醫學院的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唸到快畢業,還在因為很想轉系而與父母奮戰。 優秀而不快樂,這樣得來的成就必然有其瑕疵。因為孩子會失去自我思索的能力,甚或他ㄧ路順遂找到令人稱羨的工作,但,那終究是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而已;而不是自己所追求的。這樣的人生完全不快樂。 "資優生"並不特別,我只是想知道,喜歡獨立思考及熱愛學習的孩子,能不能從中得到什麼幫助。至於考不考的上,我認為照實力就好。 但你們的父親對我大吼說,孩子要考試了,你竟然都沒有幫他找練習測驗。我要幫他幫中中練習,你還反對。我說原因很簡單,因為我要捍衛孩子學習的興趣,考試只是過程跟一種工具。我做的事情是去陪著孩子探索世界、培養他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情。也許,你們父親的做法是多數父母的方式,但,我真的不認為這種作法是對的。 很生氣很生氣,因為教育或教養這件事,真的不是考前惡補就可以。你平常付出多少時間陪伴與努力?

中中的自動鉛筆事件

2012年10月19日
公開
38

安親班主任打電話來要跟我聊聊。 原來,中中今天在安親班做了一件事。他拿走隔壁女同學的四隻自動鉛筆。 唷,為什麼ㄧ次拿走四隻?(有朋友聽到的第一個疑問) 顯然他並不知道嚴重性。 好,前情提要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中中不告而"取",拿走別人物品。 上次安親班老師也說,暑假時中中曾經"拿"走同學的遊戲卡,然後說是自己的。但當時老師念在他是初次犯錯,只有口頭告訴提醒他。 很焦慮的問了很多人、查了許多資料,大概的說法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於物品權利較不清楚,需要多教導。(但是,這樣想起來我以前都說過這些道理,但其實沒什麼用) 所以,我們必須要讓孩子從這次事件去了解偷竊行為的後果和嚴重性。 這件事讓我深深地反省,這些道理中中當然都懂。 但是,為什麼他還會這麼做? 回想起來,這兩次的行為之前,中中都有詢問我關於這東西的看法。 例如,他會問我,媽麻你覺得什麼時候可以用自動鉛筆。 我當時大概也是從"理性"的角度告訴他,自動鉛筆應該高年級再使用比較好, 現在你還在練習握筆,用鉛筆比較適合、比較不會斷掉。 好,這是理智面,我相信中中應該是被我說服,而且了解他現在好像不應該使用自動鉛筆。但,感性層面呢?孩子的真實慾望應該如何處理呢?我想這是以前我從未思考過的。現實社會的情況是,誘惑總是太多太多。也許我們不給孩子玩手機、ipad、遊戲卡,但是外界環境裡頭卻可能處處都是。就像,也是有家長讓孩子在這年紀就使用自動鉛筆、甚至帶iphone去學校。 理性的教導有其限度,這是這次經驗的教訓。我應該不能高估七歲小孩的自制能力。還有,我的確忽略了這年紀小孩可能就是想玩些不營養的遊戲、使用不適合的物品。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教育的尺度貞是難以拿捏。不過,為了避免以理性防堵慾望作法的弊害,我後來跟他強調,以後你撲滿裡的金錢可以自由運用。 (註"集好寶寶點數換來的錢。以前是換玩具,後來中中自己說要改成換錢) 只要你事先告訴大人,請大人帶你去買。至於買什麼零食或玩具都可以。 這次的事件,我也請爸拔帶他去文具店買了一支自動鉛筆,向同學道歉。 另外,也順便請他選購一隻自動鉛筆給自己。 最後,我發現中中其實非常"受教",他可能會把大人的看法或建議當成圭臬,因此過度壓抑自己。所以,未來要學習的還有"傾聽孩子的內在聲音及原始欲望"。 身為父母,真的還有許多是需要學習阿。(嘆)

與孩子和解

2012年04月26日
公開
9

相較於亞米的熱情奔放,中中則較為嚴謹,完美主義。 前陣子,發生了一些事,讓我對中中對媽咪"不誠實"這件事非常難過。 (以前我不太會用這個字,因為我覺得這是小孩子逃避問題的行為而已。 但最近這件事的嚴重性已經讓我認為必須這樣處理) 以前,其實幼稚園時期中中就有過"犯錯但不老實說"的問題。 但其實我一直採取鼓勵說實話地態度引導他,每個人都會犯錯,只要好好認錯就好。 但是,最近中中犯的問題是明明沒喝水、還能若無其事的跟我說"我今天喝第二壺水"。 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為一整天不喝水身體可是會出問題。 另外,有天中中聯絡簿被寫上:"拿走小朋友玩具不歸還(等於是搶走)"。 但那天中中回家時卻是說:"亞米這個玩具送你,這是同學送我的"(而且這個玩具已經是壞掉了) 真相則是:中中把同學借他的玩具弄壞,結果不敢還人家。就編造說"同學說要送他" 讓我生氣的是,總是問了許久之後中中願意說出實情(應該說,大多是我猜出實情),一開始都先編造一套聽起來好像真實的說法。 至於我難過的是,以前我以為可能是中中犯錯怕被罵,所以寧願用謊言掩飾,所以我前陣子才跟他約定好"只要誠實認錯,爸媽都不會處罰"。 沒想到,隔幾天就又重犯這樣的問題。 我說:"這樣,媽麻沒辦法跟你約定,也不知道如何教導妳了。 因為如果你犯了錯卻不承認,你永遠都沒有改變的機會阿。" 這幾天,我陷入某種無力感,也許我的修養也沒辦法做到原諒,好糟。 過了好幾天,今晚睡覺前,中中突然跟我撒嬌起來說要抱抱。 我抱著他說,以後再也不樣這樣了好嗎,你知道媽媽有多難過, 難過的是你連媽媽都要欺騙,不說實話。 我不要聽你說你每天多開心、多好玩,但其實這都只是假象。 我希望,我們之間是可以無所不談,舉凡好的壞的、開心不開心的都很重要。 然後,不管怎樣爸拔媽麻永遠會給你改變的機會,所以,我們還要一起加油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