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珍妮斯

日期

#Tag

幼兒語言發展問題—不會說還是不肯說

2005年04月21日
公開
53

在從事臨床治療與家長們溝通時討論孩子為什麼來求診?為什麼來做治療?父母的問題會說:「為什麼來我的孩子不開口說話?」,父母會拿家中其他孩子及鄰居、朋友、親戚的小孩作比較,總是認為別的小孩已經會講很多話而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講不好?做父母的還會強調自己的孩子什麼都知道、都聽得懂,但就是不肯開口說話。 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他不同的氣質,有些孩子就是不肯開口說話;不主動和人打招呼,只是點頭、搖頭或哭鬧來表達,到底孩子是會說而不肯說?還是真的不會說?到底幼兒氣質與語言發展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在此要強調的是幼兒氣質與語言發展遲緩是不同的,有些氣質內向比較畏縮的孩子,確實是會說而不肯說、也不敢說;但有些是不會說,後者的孩子就必須特別注意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了。 根據國學者研究,有幾個重要指標可觀察幼兒發展: 一、幼兒對於感官刺激反應是否符合其年齡應有的反應? 任何一個幼兒我們皆會先注意其視力、聽力是否正常?因為只要視力、聽力正常對於環境任何的刺激都可以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來接收,再加以反應,這些對於感官刺激的反應,就是未來認知能力發展的基礎。 二、觀察孩子的溝通行為和互動能力是否符合其年齡? 即使不會說話的孩子也可以藉由某些方式來表達他的需求,如當他們想出去玩,會拉著大人的手,指著門來表達;想吃餅乾會嗯嗯啊啊的說,甚至把餅乾盒子拿到大人面前要人幫他打開。二歲以前的孩子是用很多的動作、手勢、聲音來與人溝通;二歲多的孩子就可以用語彙來表達了。 三、孩子的認知理解力是否符合其年齡? 如果孩子的認知理解力特別是聽覺理解力符合其年齡,雖然口語表達的能力發展稍慢了些,但仍多能迎頭趕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雞慢啼」、「大器晚成」型。反之,若孩子表現出有聽沒有懂、或聽覺理解力不符合其年齡,就需儘早求助專業人員做進一步的評估。 上述三個指標多與發展有關,但語言發展的影響因素還包括環境,很多父母帶孩子來求診評估環境問題時,發現很多孩子的語言問題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為人父母、師長者還應主動檢視環境刺激是否足夠? 一、孩子在生活上是否有足夠的語言刺激? 現代的夫妻為維持一個家庭的經濟,必須兩人同時要有工作的雙薪家庭,孩子呢大多托給長一輩的阿公或阿嬤照顧,直到二歲半至三歲階段才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出了問題,急忙求助醫師評估後發現照顧者缺乏幼兒語言發展認知,認為孩子只要平平安安、不吵不鬧就好了。 二、孩子在生活上是否有足夠的溝通表達機會? 在普遍孩子生的少現代家庭中,父母對心肝寶貝呵護備至,積極主動地去滿足孩子各種需求,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沒有太多可以表示需求的機會。上學之後在教室內也可能只是不斷地被動接受老師陳述,不太有表達的機會。故需考慮孩子溝通的情境及表達的機會是否足夠? 三、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否符合年齡? 可從孩子說話的多寡、平均語詞長度(MLU)、語句是否完整、是否清晰流利等來聊解語言發展問題。 最後要再三強調的是,父母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於現在的父母過於忙碌,孩子之間的互動機會很少,孩子的學習經驗來自電視及影音設備,與人互動貧乏,常無法瞭解適當的語言情境,因此,父母與孩子之間語言互動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語言發展有問題的孩子父母應儘早尋求專業上的協助,確定是否有問題。若真的有問題,早期療育是最好也是唯一的解決良方,不要一直自我安慰「孩子不過是大器晚成、長大了自然就會好」。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等待的,發展也不能偏頗,要以客觀的角度觀察,並要以全面性與生活導向來促進孩子整體性的發展。

家長如何協助小孩說的更好的方法

2005年04月21日
公開
53

口腔運動練習 一、唇的練習   就語音的發展雙唇音ㄅ、ㄆ、ㄇ是比較早,因此可利用一些遊戲的方法讓小朋友練習唇的部位。 玩法: 在兒童嘴唇上塗上口紅,照鏡子,再把嘴印在紙上,比比看,誰的嘴巴最大,誰的嘴巴最小。 用嘴唇印在圖畫紙上,完成一幅自畫像,或隨意壓印構成一幅唇晝。 嚼起嘴唇做吹口哨狀說「嗚」。 拉開嘴唇說「伊」。 不停交換說「伊」「嗚」。 上下嘴唇內縮後發「吧」。 閉唇練習:玩「吻紙」遊戲,或閉嘴咬住小東西,可以幫助他們體會如何閉上嘴巴。 鼓脹兩頰然後發「啪」聲。 鼓起兩頰做漱口狀。 二、舌頭練習 舔棒棒糖用具:棒棒糖、湯匙玩法: 鼓勵兒童舔食棒棒糖、冰淇淋。 把果醬、巧克力醬、砂糖等孩子喜歡吃的東西,放在湯匙上給兒童琢食,看誰先舔完。 將兒童喜歡吃的食物塗在嘴唇上,要他用舌尖舔下來吃。添的順序是: 下唇中間。 唇的左角或右角 上唇正中 舔食:塗滿嘴唇上的糖漿,看誰先舔淨。 練習(1)的時候,應先示範,等(1)會了以後再順序練習。 舌頭伸出伸入。 把舌頭伸出外面再往上翹。 舌頭向左右嘴角移動。 舌頭在日內左右移動推抵兩頰內側。 用舌尖舔上下唇。 舌頭用力舔餅乾。 舌頭在牙齒外側轉動做清潔牙齒狀。 捲舌作馬蹄聲。 舌尖運動:用舌尖舔食食物,增加顏面肌肉和舌肌運轉能力。 用吸管吸飲料:用吸管吸飲料,舌頭會被牽引到口腔的後部,亦是一種舌頭的訓練。 三、呼與吸的練習 吹羽毛遊戲:用嘴巴呼氣,吹羽毛,且可染色,增加兒童的興趣。亦可以棉花、毛線、彩帶、棉紙片等器材代替。練習呼氣的長短、強弱、斷續,以培養兒童呼氣的調整力。 用厚紙筒吹前項材料,材料可由小(輕)而大(重),輕重不同,所用氣量不同,注意送氣集中、均勻。 用吸管吹前項材料,放置桌上,成人先示範,再鼓勵他自己吹。 吹玩具小喇叭、哨子、口琴、口笛等或吹泡泡、風車、氣球、乒乓球,以增進呼氣量與調整力。 做不要說話的信號:「噓」。 吹火柴、蠟燭、碎紙片、口哨。 用吸管吹水。 慢慢哈氣越長越好。 置舌頭於上、下齒之間慢慢吹氣。 四、舌根音的練習   漱口練習:喝一點水,頭仰著,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協助小朋友了解舌根動的感覺。上述口腔運動練習可於顎裂手術修補後,約一歲左右即開始練習。儘早做可加強小朋友口腔功能。 家長應注意的事項 父母應學會如何分辨不正確的發音方式:如唇顎裂小孩較容易出現喉塞音的代償性行為,若小朋友有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應避免去增強這種錯誤的發音。   而於小孩呀呀學語的階段,家長應多鼓勵用舌尖前音如ㄋ、ㄌ來練習發音,另就語音發展的時序來講,可先增強雙唇音如ㄅ、ㄆ,慢慢再加強舌尖音如ㄉㄊ,還有舌根音如ㄍ、ㄎ及早期的擦音如ㄒ、ㄙ的練習。 定期回診追蹤:一般唇顎裂小朋友初次進行語言評估的時間約兩歲至兩歲半間,之後約半年追蹤一次,此追蹤的目的在協助家長即早發現小孩語言或語音是否異常,提供家長一些意見,讓家長在家可以協助小孩練習。 鼻咽鏡及x光檢查:若小朋友有鼻音過重或有鼻漏氣的現象,以致影響語言的清晰度,且無法透過語言治療得到改善時,須於四歲左右進行鼻咽鏡或X光檢查,以確知顎咽閉鎖功能異常的情況如何,以決定進行何種手術來改善。   一般檢查年齡會選擇在四歲左右主要的原因有下列三點: 此時小朋友的合作度較高,因進行該項檢查需小朋友配合講話、不哭鬧 構音能力及語言程度趨近成熟 顎咽功能較協調,如此,對顎咽功能的判斷才能較為精確。 (本文選自顱顏會訊季刊,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

二歲至二歲半的寶寶

2005年04月21日
公開
51

★ 熟練的上下樓梯,也喜歡跳躍 漸漸地不需扶著樓梯把手,而以雙腳交互踏上樓梯的方式自由上下,不只會跑也會跳著玩,會手心朝下丟球或東西,越來越喜歡激烈的動作,膽子大的孩子也會爬上,跳下桌椅,父母須注意孩子的危險動作。 ★ 左右手的靈巧動作 手部細肌肉活動控制得越來靈巧,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出垂直線,視畫圖為遊戲,樂在其中,避免批評孩子畫得不像。有意願自已進食,會自已脫沒有鞋帶的鞋子,父母不要代勞,以免養成依賴性。透過操作各種東西,練習手指的細緻動作。大部分孩子慣用右手,但有些孩子則慣用左手,不須強迫孩子矯正,以免引起口吃、笨拙、自卑感等不良後果。由於各種生活用具的製造都是適合慣用右手者來操作,因此,要幫助孩子排除可能遇到的不方便。 ★ 生活訓練 1.孩子進食途中,會站起來走動,或邊吃邊玩,要求他端坐在餐桌前還不是很容易。如果孩子想玩,可收拾好餐桌,讓他專心玩,隔些時候,肚子餓了自然就會進食。 2.排便已能控制得不錯,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練習到廁所排泄,並且養成便後洗手的好習慣,廁所可佈置成有快樂氣氛的場所,避免當做處罰孩子時的場所。 ★ 偏食的對策 。增加孩子的活動量,如多讓幼兒到戶外活動,可以剌激食慾進而增加食量。 。食物內容及多寡,通常是影響孩子吃飯的主要因素;所以可以彈性的變化菜單內容,或改變食物的擺設,讓食物變得更有吸引力。給孩子的飯量減少一些,不夠時再酌量增添,孩子也會比較沒有壓力。 。檢視一下吃飯的環境,邊看電視或邊玩玩具,常會減緩進食的速度。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道進餐也是一個改善進餐氣氛的好方法。 。當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時,切勿在正餐之外,提供任何零食、飲料。 。鼓勵孩子自已進食,切物養成邊追邊吃的習慣,也不用強迫利誘的手段,用鼓勵勸導方式來使幼兒進食,否則很難改正孩子的壞毛病。 。廣泛地給予任何種類食物。 ★ 模仿成人的語氣說話,也會用我、你、他等代名詞 語言的發展進步到會模仿成人的語氣和語法,也逐漸學會應用代名詞「我、你、他」。使用「我」這個人稱代名詞表示孩子的自我概念萌芽,自我意識也增加。此時還會用語言表達自已的心情,或身體上的不舒服。能正確說出身體六個部位。 ★ 學習與記憶 。對於大小、形狀、顏色或自已的上面下面,前面後面等概念逐漸能了解。 。給寶寶圖畫書拿成反面也不會在乎,仍可以看得很高興。 。在真正了解數字之前,還可幫寶寶熟悉長短、輕重、厚薄等概念。可以記住電視上所看到的動作,只要有興趣的動作,尤其是電視廣告就可以記住。 。想要拿放在高處的東西時,會站到椅子上伸手去拿,表示寶寶可以在具體性的事物中以行動表現來解決問題。 ★ 探索與遵守規定 在安全範圍內儘可能讓孩子獨立探索。但家中也要設定公平而一致的規矩,這須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做規定,同時,父母向孩子簡單解釋應遵守規定的理由,這種做法對於孩子將來解決問題時會做思考推理有幫助。 ★ 遊戲與玩具 動作能力越來越好 遊戲的方式也較複雜,會和其他孩子玩不具規則的攀登、追趕、跑跳等遊戲。也喜歡玩可鍛練大肌肉的低矮滑梯,安全性高的鞦韆。還可提供娃娃、玩具動物、交通工具、串珠活動、簡單拼圖或可敲打的工作檯,幫助孩子發展細小肌肉的靈巧度。 ★ 幫孩子說出內心的感覺 如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缺乏安全感,很可能會吮吸手指頭,父母須設法了解其原因,重新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多陪孩子,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 當孩子發脾氣時,不妨轉移他的注意力,留意孩子的情緒反應,幫助孩子說出他的感覺,協助他去了解自已的內心感受,使情緒恢復穩定狀態。 ★ 知道自已是男生或女生 兩歲過後,寶寶能清楚地說出「我是男生」或「我是女生」。父母往往會依照孩子的性別,給予不同的穿著,對孩子的行為期望也不同,孩子則透過模仿父母,做出合乎自已性別的行為,大約兩歲半開始,還能指認別人的性別,因此孩子已知道或別人的性別。 ★ 與其他幼兒一起玩 社會性遊戲逐漸發展出來,但是仍以平行遊戲居多,孩子彼此之間有接觸,也會有爭奪玩具,推打別人的情形產生,父母不需要每次都去干涉,不妨讓孩子學習如何與人和平相處,如果沒有危險性,只要在旁關心注意。 ★ 配合孩子的發展來管教 兩歲多的幼兒,自我意識更強烈,但也較能遵守父母訂下的規矩,他已經可以了解沒遵守規定的後果,也可以記住父母的規定。不過應配合孩子的個性、需要、興趣和能力給予不同的管教和引導。 ★ 什麼都說「不要」 兩歲半左右的孩子,什麼都說「不要」,由原本信賴、溫須的孩子變成不再依賴父母,有強烈意志,有自我主張的孩子。他堅持已見,和父母唱反調,這個「第一反抗期」是來自孩子自我的萌芽,自我意願高張。孩子的拒絕表示他渴望獨立,要去對自已周遭的人事物具有控制力,不願意由別人來決定他們應該做什麼。父母對於孩子這種反抗性應有心理準備,認為這是正常的現象,而且會隨成長而改善,只要提供正面的、肯定的建議即可,在孩子有良好很現時,給予讚美,在孩子有不良行為時給予忽視,陪孩子安然渡過第一反抗期。 ★ 發展遲緩與早期療育 幼兒的發展可參照「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家長記錄事項,如果孩子到了兩歲多,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有明顯的落後,譬如說:仍無法走路或不會講話,應請醫師詳細檢查,是否有聽力障礙、發聲器官異常、腦部或神經肌肉系統障礙等。若證實寶寶為發展遲緩或是特殊幼兒,則父母須勇敢地面對現實,尋求特殊教育機講的協助,為孩子進行「早期療育」。 這是目前對於特殊幼兒公認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強調教育、醫療與社會福利等單位的科技整合之服務方式,讓特殊幼兒在生命的早期就能夠接受適當的啟發與剌激,學習特殊技巧以便減輕因障礙所帶來的種種限制,預防更嚴重傷害的發生,並且幫寶寶發展出與環境互動的技能,有機會充分激發潛能,培養健全的人格。 ★ 寶寶的健康記事 。提醒您!寶寶二歲大該作兒童健康檢查;滿二歲三個月接種日本腦炎第三劑

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文章轉貼

2005年04月20日
公開
49

有一個女孩,沒考上大學,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學教書。 由於講不清數學題,不到一週被學生轟下台。 母親為她擦了擦眼淚,安慰說,滿肚子的東西,有人倒得出來,有人倒不出來,沒必要為這個傷心,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後來,她又隨本村的夥伴一起外出打工。 不幸的是,她又被老闆轟了回來,原因是剪裁衣服的時候,手腳太慢了,品質也過不了關。 母親對女兒說,手腳總是有快有慢,別人已經幹了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書,怎麼快得了? 女兒先後當過紡織工,幹過市場管理員,做過會計,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廢。然而每次女兒沮喪回來時,母親總安慰她,從沒有抱怨。 三十歲時,女兒憑著一點語言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輔導員。後來,她又開辦了一家殘障學校,再後來,她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她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千萬資產的老闆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兒湊到已經年邁的母親面前,她想得到一個一直以來想知道的答案。那就是前些年她連連失敗,自己都覺得前途渺茫的時候,是什麼原因讓母親對她那麼有信心呢?母親的回答樸素而簡單,她說,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以試試種豆子;豆子也長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瓜果也不濟的話,撒上一些蕎麥種子一定能開花,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終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 聽完母親的話,女兒落淚了,她明白了,實際上,母親恆久而不絕的信念和愛,就是一粒堅韌的種子;她的奇蹟,就是這粒種子執著而生長出的奇蹟。 ~~~~~~~~~~~~~~~~~~~~~~~~~~~~~~~~~~~~~~~~~~~~~~~~ 貼來提醒自己

運動

2005年04月20日
公開
4

從天氣轉好開始,母女倆總會先到學校走走,再回家..... 以往雅雅總是盪鞦韆,再走一圈,上星期開始,我就跟雅雅說要不要帶球企玩丫?雅雅當然是說好耶...不過我這二光記性卻一直忘記帶,直到昨天一到中正國小時,雅雅就說"哇~~又忘記帶球了"..頓時讓為娘的我感到好慚愧...今天一早上班前就把球球放到車子裡,我想我不敢再忘記了... 一到國小后,雅雅就學隔壁大哥哥投藍、運球..等,雖然是第一次,不過打的還挺好的,一些一起運動的丫伯丫母都一直誇讚雅,說她還挺有架式的,連體育老師都跑來說雅雅的運動神經很不錯,哈!這是我最想聽到的.. 最好笑的事,看著雅雅追球,明明就看到球在她腳下了,等她一彎腰下企撿,球就跑掉了,后來丫,雅雅乾脆用撲球的方式,還挺聰明的,要不一直追球要追到什麼時后丫.. 后來,來了一家倫,有大哥哥,也有年紀相當的小哥哥,說要跟雅一起玩球,一開始雅粉願意分享,不過后來,因為小哥哥都一直搶著球,雅雅乾脆不把球給他了(本來雅雅就對同年紀的不感興趣了),只願意把球踢給大哥哥,出企玩了這麼多次,感覺好多大哥哥看到雅雅,都會特別的照顧,真的粉謝謝他們... 玩完球后,照慣例,一樣企盪鞦韆,途中來了一對祖孫,跟雅雅在對話,不知道說些什麼,我只站在旁邊看,看到雅雅都沒回應,唉~~這小妮子是不是有語言發展的問題呢?我看我要多觀查觀查了,值得高興的是,那丫嬤以為雅雅3歲了,因為她孫女屬馬,大雅雅半年,不過比雅小約7-8公分...終於我不再為雅的發長曲線擔心了.. 現要擔心的是語言的問題了..再觀查....

台北海洋館

2005年04月09日
公開
12

票早就買好了,因為一直沒空,再不企的話票就過期了,所以今天排除萬難,唯一的活動就是帶雅雅到台北海洋館... 八里左岸 原本討論是要搭火車再改搭捷運的,雅8忽然改變主意,開車到八里,再作渡船過企淡水改搭捷運,這樣可以順便企淡水玩... 第一次坐渡船 一到八里左岸,這兒跟我三年前來的時候差挺多的,比較有規劃,還有腳踏車區,不騎的話也可以四處逛逛,變得比較乾淨就是了 因為想要快點企台北海洋館,所以也沒逛什麼,就急著作渡船了,坐渡船雅雅還是第一次,我本來還以為雅雅會粉興奮,結果,她是有點膽怯,一開始怕怕的,沒什麼表情,后來好多了,一直看外面的水,我想她大概覺的奇怪,怎沒有魚? 第一次搭捷運 到了淡水,我們就先攻到捷運站搭捷運,雅雅一直說火車,嘻,這也是雅第一次搭捷運,今天對雅來說應該是個探險日,粉多事都是初體驗,我是粉怕雅會一直吵不肯乖乖坐好,不過雅雅的表現粉棒喔!!一直乖乖坐好看外面,都沒吵,在捷運會車時,因為是靜止狀態,雅雅就把握機會,跟對車的大姐姐揮揮手,大姐姐笑的好開心,還叫她朋友過來看,雅雅就一直揮手說881,看的出這妮子粉興奮哦!!不過回程時,可能肚子好餓,所以雅一直吵著要吃餅乾,捷運上又不能吃,我只好偷偷塞給她,還一直東張西望,就怕被捉到,那是要罰錢滴..為了雅雅,我又違規了... 到達台北海洋館,雅雅就興奮起來了,一直跑來跑企,問我這是什麼魚,還好都有標示,我才能一一跟雅雅解說,看完時館內剛好有活動,帶動唱,雅雅真是膽小,在家明明跳到那頭企,到真正要上台時,又扭扭揑揑的,還要我在旁邊才肯跳,唉!!人家是要看小朋友,不是要看老豬母跳啦~~ 台北海洋館--遊戲間 館內也有遊戲池,雅雅粉大膽喔!!一下企就一直玩一直玩,也不怕,我看那溜滑梯還挺高的,難怪有別的小朋友不敢玩,醬想想雅雅還挺大膽的后~~

三招讓你成功教出有規矩的孩子--轉貼

2005年04月07日
公開
43

我數到3ㄛ! 三招讓你成功教出有規矩的孩子 [預計11/30出版] 你的小孩又在鬧脾氣了。不過現在你知道不能立刻發脾氣或是喋喋不休,那麼你該怎麼辦呢? 眼前你就要邁開重要的第一步--糾正小孩不好的行為。我們要教各位的是數1-2-3的方法。從1數到3看似簡單,卻十分有效,但你得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不是盲目地數。 一開始,請先記住兩件事。 第一,你要把數1-2-3應用在「不要做」行為上。換言之,當小孩在吵架、哭鬧、吼叫、爭辯、耍脾氣時,這個方法就可以派上用場。如果你要小孩起床上學去,或是要他們快去寫功課、練琴等等,這方法就不適用。 再者,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到1-2-3魔法術的話,當你知道如何數1-2-3後,可能會半信半疑的,畢竟這聽起來太簡單了,感覺好像不是很積極或不夠嚴厲。你也許會想:嘿,你根本不了解我的小孩,他可是個小野人呢! 如果你有點懷疑是正常的。要知道,數1-2-3這方法看似簡單,但也沒有那麼容易。主要的「魔法」不在數數字,誰都會數嘛,它的神奇力量來自「不說話、不動怒」法則,這種方式讓小孩有機會去思考自己的行為,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然,1-2-3魔法術真的不是什麼魔術,只是效果太神奇了。這方法說穿了就是一套特殊的行為技術的延伸,教你用謹慎、合理、貫徹的方法,來訓練及管理小孩的行為。 所以當你和小孩的衝突又出現時,你會覺得自己好似脫胎換骨一般,變得言行一致、有主見,且心平氣和。 讀到這裡,你心中也許出現許多疑問。沒關係,下一章我們將試著回答你所有的問題。之後,等你讀完第六到第十章,就可以開始數1-2-3了。 對「不要做」行為數1-2-3 假設現在時間是晚上六點鐘,你有一個四歲大的小孩,他吵著要吃洋芋片,但你硬是不給他,因為就快吃晚餐了。他正在廚房地板上跟你鬧彆扭:用頭撞地板、用腳猛踢廚櫃,還大哭大叫的。你知道這下子左鄰右舍都會聽見,頓時間你不知如何是好。 你的小兒科醫生建議你別理會他,但你就是無法忍受他這樣大吵大鬧。你媽媽教你拿一塊冷毛巾蓋在他臉上,但你覺得這方法很奇怪。最後,你先生乾脆叫你打兒子的屁股。 這些其實都不是好方法。你不妨試試1-2-3魔法術。把你的食指豎起來,眼睛看著你家這個小魔鬼,然後很平靜地說:「1--」。 他依然哭鬧不停,甚至火力全開。過了五秒鐘,你豎起兩根手指說:「2--」。他還是很吵,繼續發脾氣。又過了五秒鐘,你豎起三根手指說:「3,時間到,回你的房間去。」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表示當你從1數到2時,你兒子放棄兩次改正的機會,現在他自己搞砸了,得自負後果。後果有兩個選擇:一種是中場休息時間,表示他得進自己房間,你將暫時不理他;另一種是中場休息時間的替代法,例如暫時沒收玩具或損失一些特權、提早十五分鐘上床睡覺、零用錢少十塊、兩個小時內不准打電動玩具等等。 假設你選擇的是中場休息時間,那麼在你說:「3,時間到,進房間五分鐘。」之後,你不理他,他就安靜下來了。(有些人可能還搞不懂自己是怎樣讓小孩安靜下來的,下一章我們將為你解答。) 在你不理會小孩時,你可能很難相信接下來發生的事:其實就是什麼事也沒發生。你不用說話、不生氣、不會覺得愧疚、不用說教、沒有爭辯。除非必要,你什麼話也沒說。 譬如,你就不用說:「從現在起你要不要做一個乖寶寶呢?你知不知道整個下午媽媽快被你煩死了。為什麼我們每次都要這樣呢?媽媽快要受不了了!姊姊就不會像你這樣哭鬧,爸爸再半小時就要回家了。你是不是上天派來折磨我的啊?」 你也許會忍不住,想要來個小小的說教,但最好還是保持沈默。如果小孩又出現了「不要做」行為,你就再從1數到3。小孩若乖乖聽話,你就稱讚他,讓他成為你的好夥伴。 很快地,你會發現只要數1或2,小孩就會乖乖聽話了。我們跟你保證:以後你只要從1數到2,就可以隔著客廳制止你家兩個小寶貝吵架,根本不用起身、大聲吼叫,或做一些稍後會後悔的事。你只是第一次嘗試,就能立即上手。 有些父母會問:「小孩從來不會在我數1時就停止吵鬧,每次我都要數到2。他是不是故意的?」我們的答案是:「非也,他如果真要捉弄大人,不可能數到2就停止的。他要是讓你數到42甚至72,那你才真的要瘋掉吧!」有些小孩可能得跟他說個上千次,他才會學乖。所以,數到2應該還好吧。記住,如果小孩讓你數到3,他的機會已經沒了,就等你裁決。 還有些父母問說:「當孩子做的事情實在太過分時,難道我還要給他們三次糾正的機會嗎?」這問題也挺有道理的,好比說,你的小孩一直打你或用東西丟你,你總不可能還在那邊數1-2-3吧,畢竟這是非常惡劣的行為。遇到這種情況時,你應該立刻說:「3,時間到,回房間五分鐘,你要是再鬧,就一個人待在裡面十五分鐘。」 再來看看另一個例子。假如你七歲的孩子在跟別的小朋友玩耍時學會說髒話。雖然他不懂那是什麼意思,但卻用三字經跟你頂嘴,這時你該如何呢?假設時間是晚上八點半,你跟小孩說該上床睡覺去了,他卻回你:「他媽的!」這時候你也需要立即制止,所以同樣地,你得跟他說:「3,時間到,回房間五分鐘,你要是再說一次,那就變成十五分鐘。」等小孩結束中場休息後,你再跟他簡單說明為何不能說髒話。當小孩出現新的或異常的不良行為時,簡單的解釋是很恰當的。 瞧,數1-2-3基本上就是這麼簡單、直接、有效。你以為有什麼秘訣嗎?就是這樣而已啊! 比較困難的部分 偶爾會有一些父母跟我說:「兩個月前,我們去參加你的研習營,覺得收穫很多。我們家兩個小孩都很難教,一個七歲、一個五歲。回家後,我們立即嘗試1-2-3魔法術,真的很有效,他們兩個都比以前乖了。不過現在1-2-3好像已經不怎麼管用,我想我們需要新方法了。」 大家認為問題出在哪兒呢?其實90%的情況是因為父母忘了「不說話、不動怒」法則。 很多人都沒有嚴格遵守,但卻不自知。還記得前面那個大哭大鬧的四歲小孩和洋芋片的故事吧?如果你是一邊數1-2-3,一邊不自覺地說太多話,情況就會變成下面這樣: 「1--媽媽真的很累了,你為什麼不能乖一點呢……我在跟你說話時,眼睛看著我。 好啦,2--,再說一次,快進你的房間去,聽到沒?每次要不到東西你就這樣鬧,真是讓人受不了。我再說一遍。你姊姊就不會像你這樣胡鬧。爸爸再半小時就回家了!好了,夠啦!3,時間到,回房間五分鐘,我不理你了,快點!!」 天啊,這像什麼話?如果這是你對孩子的反應,那麼很可能你也在耍脾氣吧。這下子,廚房裡變成有兩把怒火在燃燒。大人的脾氣也爆發出來,那絕不是1-2-3要教你的東西。你可知道這樣做已經犯了三個錯誤。 首先,你確定你要這樣跟小孩說話嗎?你今天上班是不是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了?如果你真的用這些話跟小孩「溝通」,那麼你的真正意思是:「來吧,咱們吵一架吧!」你的小孩不需要有注意力缺失症、對立反抗,或是行為規範障礙,就足以讓你們大吵一架。很多小孩知道說不贏你,會很快出現狗急跳牆的行為。太多的言語或規勸,保證你無法導正小孩的行為,而且很可能讓你們僵持不下。 再來,許多難教的小孩確實患有注意力缺失症,這表示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對這種小孩來說,你要他如何在大人一大串的言語中挑出重點,譬如哪部分是數1-2-3,哪部分是警告。他真的沒辦法!小孩要是一開始沒有聽清楚你的警告,他是無法做出正確回應的。 最後,在這段令人超級挫折的話中,還有一件事情不對。姑且不管你當時的情緒,你要是愈說愈多,基本上你要傳達的內容會整個變了樣。當你告訴孩子許多必須聽話的 理由之後,其實你是在告訴他:「除非媽媽給你這些理由,不然你不必聽話。哎,媽媽只希望你也能同意這些理由。」這已經不是在管小孩了,而變成是在求小孩了。當你這樣請求,你是在替小孩思考,也是替他的行為負責。 一般小孩會怎麼反應呢?他會在你提出的理由中找碴。「凱蒂也沒有都聽你的話啊」、「爸爸沒那麼快回家」,然後你們就會陷入爭論中了,而偏離了問題的核心: 小孩子到底有沒有聽你的話? 所以一旦小孩子在耍脾氣,你應該二話不說,立刻豎起手指說:「1--」、「2--」等等。記住,這個方法的秘訣不在數數,而是在你說完一個數字後停頓幾秒鐘時所透露出的警告意味。這時如果大人能不發一語,小孩子就會自動扛起責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不正是你想見到的情況嗎? 說到數1-2-3,你的靜默勝過任何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