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德翰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你的月子餐落伍了嗎?

2007年01月25日
公開
59

你的月子餐落伍了嗎? 傳統月子餐的禁忌一堆,到底有沒有道理?對照古今生活條件的改變,月子餐是否也該有所調整?《康健》針對幾個常見的爭議,請教專家一一解答。 文�梁嫣純 1.滴水不沾,不然會大肚子? 為了身材著想,一個月不喝水,實在是一大挑戰。 事實上,「中醫並沒有產後不能喝水的說法,」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有些產婦生產完的體質燥熱,如果不喝水反而加重燥熱的現象,造成脫水、口乾舌燥、乳汁分泌不足、便秘等問題。 而且如果媽媽的水分攝取不夠,還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台安醫院附設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徐奇珍提醒,因為媽媽的奶水不足,則孩子喝的奶水不夠,容易脫水造成黃疸指數上升。 如果不想挑戰傳統的禁忌,吳明珠建議可以依個人的體質,使用一些材料煮些調味的茶水來取代白開水,例如薑、荔枝殼、觀音串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許雲卿,也推薦在家坐月子的產婦可以用紅棗、桂圓、黑豆等煮水喝,「但是盡量坐著喝,而且一次不要太多,」還有多吃含有水分的稀飯及藥膳麵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李月裡建議不要在坐月子期間瘦身,要以休養身體及哺育寶寶為主,三個月後身材就會慢慢恢復了。 2.所有料理都要用「米酒水」? 傳統月子餐強調所有的料理都要用米酒、或由米酒提煉的米酒水來料理,堅持「滴水不沾」。酒精具有促進血液循環、驅寒的作用,但太多則會影響傷口癒合。 徐奇珍提醒產婦必須視傷口復原的情況,產後大約一週以後再開始加入米酒。而且,不一定要用「全酒」(不加任何水)去燉煮,否則媽媽容易頭暈,寶寶喝母乳也可能受影響。許雲卿認為應該考慮媽媽的酒量。 如果不用米酒水,也不想違背傳統的禁忌,許雲卿建議用一些溫潤的食材(例如紅棗、黑豆)煮水來取代。 吳明珠強調,月子餐的設計,必須依個人體質而調整,而不是大家都一樣。有些人並不適合米酒料理,例如燥熱體質、對酒精過敏,米酒或米酒水反而會火上加油。 3.麻油雞湯一定要那麼油嗎? 麻油雞湯是月子餐的重點菜色,「麻油可以幫助子宮收縮,雞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油脂則會刺激乳汁的分泌,」許雲卿營養師解釋,而且煮麻油雞時會用麻油爆老薑,把薑的功效發揮出來。「薑可以暖和胃、驅寒,」吳明珠中醫師指出,近代的研究還證實薑具有疏通筋絡、保護關節的作用。 但是現代人的營養豐富,過多的油脂反而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肥胖、膽固醇過高……是許多人坐完月子常見的後遺症。許雲卿建議先把雞皮剝掉再煮,比較不會那麼油。 另外,吳明珠提醒「燥熱體質的產婦不適合吃麻油雞,」否則容易長疹子。 4.生化湯該不該喝? 生化湯是由當歸、川芎、桃心、烤老薑、炙甘草所組成,作用在促進子宮收縮,排除子宮內的惡露。 但婦產科醫師都會給分娩後的產婦開立子宮收縮的藥物,吳明珠強調西藥及中藥兩種藥效雷同,最好避開同時服用,「等到子宮收縮藥吃完了再喝生化湯,」而且千萬不要喝一整個月。 吳明珠表示,以前的婆婆認為要讓媳婦吃愈多帖生化湯,代表對媳婦愈好,其實是不對的。要依個人的情況,「自然產吃5∼7帖,剖腹產吃3∼5帖就可以了,」因為剖腹產時婦產科醫師會順便把子宮內的惡露清一清。喝太多反而會防礙子宮內膜的新生,造成子宮內膜的不穩定,容易發生出血不止的情況。 5.月子餐不能加鹽巴? 除非特殊疾病(如腎臟病),一般產婦的月子餐並不必限鹽,但最好低鹽。 許雲卿解釋因為鹽含有鈉,而鈉會吸附水分,若體內堆積過多的鈉,容易造成水腫。 但是無鹽的食物「食之無味」,許雲卿表示「月子餐要讓產婦能接受,吃得下,才有體力哺乳,」除非產婦自己要求完全無鹽,否則以提供低鹽的飲食為主。 6.蔬菜水果要少吃? 有些長輩會勸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少吃蔬菜水果,擔心寒涼。 但是許雲卿認為坐月子期間的營養均衡很重要,六大類的食物都要攝取,包括五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蛋豆魚肉類、奶類及油糖鹽。 而且她發現許多產婦吃了太多的內臟(例如腰子)、油脂,坐完月子膽固醇就升高了。許雲卿建議應多吃些水溶性的纖維素,例如豆類製品、蔬菜、及水果。 吳明珠中醫師推薦產婦儘量吃深色的水果,例如葡萄、櫻桃,另外蘋果、芭樂屬於中性的食物也可以常吃。至於瓜類的食物(例如西瓜、哈蜜瓜)、水梨、番茄等都比較寒性,坐月子期間盡量不要吃。 (轉載自PChome ePaper 電子報)

95年度健保費在民眾95 年度的健保費支出,在96 年度報稅時,將可全額扣除,

2007年01月18日
公開
48

繳納健保費互助又節稅 民眾95 年度的健保費支出,在96 年度報稅時,將可全額扣除, 不受2 萬4,000 元保險費列舉扣除額上限的限制。 新修正的所得稅法第17 條部分條文,已經在95 年6 月14 日由 總統公布生效,增訂列舉扣除健保費不受金額限制。也就是說,民 眾在96 年5 月辦理95 年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若選擇採用列舉 扣除額,其保險費列舉扣除額可以分成兩筆: ◎ 一筆是健保費支出:本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直系親屬,每人全 年所繳的健保費,全部都可列報扣除額,沒有金額限制。也就是 說,平時健保費繳的愈多,報稅時就扣的愈多,所得稅當然就繳 的愈少。 ◎ 另一筆是其他保險費支出:包括人壽保險、傷害保險、年金保險, 及勞保、就業保險、農保、軍公教保險等保險費支出,每人全年 可申報扣除額最高2 萬4,000 元。 因為這項新規定,採用列舉扣除額報稅的家庭將實際受惠,目前 採列舉扣除額的家庭約有160 萬戶,約佔申報戶的三成二,但是新 規定於明年實施以後,採列舉扣除額的家庭勢必會再增加。雖然新 規定的實施,將造成政府部分的稅收損失,但這也代表全民健保制 度已經和全國每位民眾緊密結合,繳納健保費不僅可以發揮風險分 攤,社會互助的價值,更可幫您節稅,減輕繳稅時的經濟負擔,可 說是一舉兩得。 請大家別忘了維護自身權益,支持全民健保,定期繳納健保費, 同時運用健保費可全額扣除的新規定,及早規劃96 年報稅理財的方 式。 中央健康保險局全球資訊網 健保諮詢服務及醫療申訴專線:0800-212369

如何和小小孩說話

2007年01月06日
公開
42

當孩子開始學說話,你跟他的溝通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跟孩子聊天,是引導他發展 的第一步,如果你是一個懂得跟孩子聊天的父母,那麼,你不但擁有開啟他心房的鑰 匙,也是跟他做朋友的開始。   研究顯示,如果孩子聽到的詞彙愈多,他學習語言的速度也就愈快,專家發現, 常對孩子說話的父母通常會使用較多的形容詞、提出較多的問題,並說明事情的原 委,而不是只對孩子說「不行」、「停」、「吃下去」等這些單調的詞彙。很多父母 可能會覺得「他又聽不懂、說那麼多也沒有用」,不過孩子其實從大人的說話中會漸 漸了解意思,因此你不需要一直問孩子問題或期待他回答,而是要幫助他發展理解能 力,進而奠定未來的表達能力。當然每個階段的孩子都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陪他說 話聊天,才能讓他的語言世界多采多姿。 ★陪一歲以下的寶寶聊天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他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有時候咿咿呀呀,有時候會大聲吼 叫,他們開始逐漸喜歡說話,父母記得這時候起,就要多和寶寶說話。 1.配合寶寶表情和他說話   例如看見寶寶打哈欠,可以說「你累了嗎?今天玩了好多遊戲一定很累了 吧!」。聽見寶寶在發出ㄜㄜ的聲音,也可以學他發出一樣的聲音,順便問他說「你 是不是肚子餓了呢?為什麼ㄜㄜ叫啊!媽媽沖奶粉給你喝好不好?」 2.幫寶寶熟悉自己的名字   例如「這是小奇的書」「小奇該起床了」,讓寶寶對名字熟悉,不過不要使用太 多的名字,有的父母會取別名、英文名、阿公阿媽慣稱的小名等,這時候用得太複 雜,他可能會搞混。 3.搭配肢體語言帶領寶寶說話   可以舉起寶寶的手說,「寶寶的手舉得很高喲」;或者看到寶寶的雙手揮舞,可 以說「寶寶很開心對不對」。如果他指著電視,你就說「那是電視,看太多電視不 好」。 4.從遊戲中陪他聊天   例如陪寶寶玩球,球在滾動時就說「球是圓的、所以會滾動」。或者突然把臉藏 在一塊布後說「媽媽不見囉!寶寶看不見媽媽了!」這時候的寶寶對於會移動的物體 或是突然消失的東西都會感到很有興趣,透過遊戲激發他的好奇,也會讓他慢慢學習 這些詞彙的意思。 ★陪一到兩歲的寶寶聊天   一歲之後的寶寶開始逐漸會說單字了,漸漸地一個詞也會跑出來,到了18個月之 後,詞彙可能突然會爆發出來,甚至會將幾個詞彙組合在一起。這時候的父母和孩子 聊天時,要多培養他的理解能力。 1.帶孩子邊做家事邊聊天   這時候的孩子模仿力能強,可以讓他學著拿小掃把來掃地,父母可以順便告訴他 「這是掃把、畚箕,把地掃乾淨,寶寶就不會弄髒身體了」。也可以讓他陪著你澆 花,一邊陪他說「澆花就好像是給花兒喝水一樣,如果它都沒有喝水,就好像寶寶一 樣會覺得很渴、會不舒服」。 2.順著寶寶的問題來陪孩子說話   如果寶寶拿起電話問這是什麼?除了回答他「這是電話」之外,也可以順著說明 「電話就是可以講話的工具,如果媽媽出去買東西,寶寶有事要找媽媽,可以打電話 給媽媽」。如果寶寶看著圖卡上的魚充滿好奇,媽媽也可以解釋「魚是住在水裡的, 它在水中會游來游去,下一次媽媽帶寶寶去河邊玩,一起去看魚住的地方」。 3.多引導寶寶將東西從A處拿到B處。   媽媽可以說「飛機、拿飛機給媽媽」。當寶寶順利完成任務時,媽媽除了拍手讚 美之外,可以多說一些關於飛機的常識,例如說「飛機?在天空飛的,可以飛好高好 遠…..」也可以拉著寶寶的手一起玩飛機,讓寶寶對這個物品有深刻的記憶。 ★陪兩到三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寶寶喜歡模仿、對什麼事物都充滿高度興趣,因此他們還會常常問問 題,最喜歡問的就是「那是什麼」「他們是誰」「要去哪裡」。他們會用幾個字詞來 表達心中的感受,因此父母與他們聊天時要特別重視引導他們說出內心感覺。 1.鼓勵孩子說出感受   如果因為不能帶他出去玩,看見他嘟著嘴,就問他「心情不好嗎?怎麼嘟著 嘴?」也許寶寶還不太能完整表達出心中感受,父母不妨替他陳述「你不能去公園 玩,所以心情不好對不對?」「媽媽知道你今天很不開心,因為今天不能帶你出去 玩」,透過這樣的親子聊天,可以讓寶寶知道你是明白他的感受的,也可以趁機說明 你今天不能帶他出去玩耍的理由,讓寶寶理解事情的原由。 2.透過遊戲讓寶寶學習顏色、數字、大小和空間等概念   例如陪著寶寶一起玩積木時,可以告訴他「這個積木是黃色的」「你把藍色的積 木拿給媽媽」「這個積木比較大、那個積木比較小」。 3.重複讓寶寶說同樣的句子,他才會印象深刻   例如坐上大型玩具車,父母和寶寶一起坐車去玩耍,教孩子說「叭叭,要開車 了」父母也回答「我們要去動物園了」,再引導孩子說「車子要開了、叭叭開車 了」,多重複一些相同的語句概念,讓孩子記得牢、也讓這樣的遊戲聊天充滿樂趣。 ★陪三到四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小孩語句增加、詞彙愈來愈豐富,可以說一個完整的句子,只不過有時 因為表達有誤差,或是因為創造力強,句子的產生也常常令父母一頭霧水。例如他會 說「今天學校很花」,可能是學校開滿了花,也可能是老師帶著他去看花。這時,千 萬不要指責孩子說不清楚,應該慢慢引導他形容說出今天看到的一切,反而會充滿驚 喜。 1.多談談學校生活   這時候孩子花在上幼稚園的時間愈來愈多,對於學校中老師教的東西、以及他與 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每天都不同。所以家長看見孩子可以說「今天看起來好開心,是不 是吃了好吃的東西?」如果父母本來就知道今天是冬至,學校有安排搓湯圓的活動, 一定要問「搓湯圓好不好玩?你搓了幾個湯圓?好不好吃呢?」讓孩子覺得他今天的 點點滴滴都有人可以一起分享。 2.帶孩子一起閱讀   其實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還可以啟發孩子的情感認知 的世界。不妨每天抽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習慣那是「故事書時間」,每天念一段 故事給他聽,其中可以穿插問一些問題,聽聽孩子的反應。 ★陪四至六歲的寶寶聊天   四、五歲的寶寶喜歡吹牛。他會說「我爸爸的車子是全世界最大的」「我爸爸的 車子能坐一千萬個人、比你的大」。他們也喜歡大吼大叫,不過也愛講悄悄話,他們 還能清楚表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概念。由於他們能言善道,因此父母應該多提升他 們口語表達的清晰和流利程度。至於六歲的寶寶已經充滿創造力,他們很愛想像、勇 於創造、樂於表達自己,甚至開始有自己的心事,這時候的父母和他們聊天時,要重 視他們的創造性,更要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真感情。 1.分享秘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秘密心情,也認為媽媽會有心中秘密,不妨讓秘密 成為一種遊戲。媽媽可以說:「有個秘密讓你猜猜,如果猜對了,你也得分享一個心 中的小秘密。」因此可能他會說「我覺得老師好兇」「我覺得同學小玲很漂亮」……, 透過秘密的分享,可以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2.陪他玩扮家家酒   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生活、也會開拓他的想法。他會變成「媽媽」, 學習照顧你,你也會從中發現他對媽媽這個角色的認知為何;他會成為「牙醫生」, 要你張開嘴看牙齒,你可能才會發現他原來有多害怕看牙,為什麼怕看牙?不同的角 色轉換,你可以順便告訴他每個角色、每件事情的意義。 BOX 陪孩子聊天的注意原則 1.不管他聽不聽得懂,父母要學習自言自語。 2.和他說話時,記得多觀察他的表情眼神。 3.做個好聽眾,千萬不要忽視寶寶的說話,逕自地表達意見。 4.不要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儘管他的說法很無厘頭,也要有參與感。 5.順著孩子關心的事陪他聊天,不要他明明在看魚缸,你硬要他數積木,反而讓他覺 得很無聊。 6.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他話說得不清楚就指責,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一直比 較。 7.讚美、讚美再讚美。只有鼓勵讚美不斷,才會讓孩子和你的話題源源不絕。

寶寶,把雙人床還給爸媽吧!

2007年01月05日
公開
38

凱文與蕙亞,是眾人眼中的絕配佳偶,受過良好教育,擁有穩定的好工作。高薪使凱文付出代價,每日挑燈夜讀,而蕙亞總是溫柔相伴。在期盼下,庭庭誕生了,為了讓庭庭有最好的照顧,碩士學位的蕙亞辭掉工作,專心在家帶庭庭。 配合孩子的生活步調,蕙亞每晚陪庭庭入睡,而作息不定的凱文,為了不影響母子的生活,獨自睡在客房,才結婚沒幾年,夫妻就過著形同分房的生活。 靈巧聰明的庭庭,總逗得大家笑聲不斷。看著庭庭的成長,蕙亞心中無比的滿足,凱文也享受著努力獲得的工作成就與家庭的安定。但是在無法言喻的夫妻默契中,慣性生活卻不自覺地,讓他倆像是不同軌道運行的行星,沒有交集、無法對話,甚至互動冷漠而不再需要彼此…。 改變慣性生活 找回初始深情 忍不住工作壓力與身心寂寞的雙重啃蝕,凱文有了外遇。蕙亞在震驚的同時,冷靜堅強地找到可信賴的好朋友和專業機構求援,婚姻有了轉機。 她的第一步,將客房改成庭庭的臥室,訓練孩子獨立睡覺,凱文搬回主臥室的雙人床;第二步,修正自己的生活重心,凱文重獲蕙亞溫暖的愛意,飄忽的眼神在妻子的接納中安定下來。 修復關係的過程是艱澀難熬的,但微妙的家庭動力像齒輪般牽動,蕙亞奮力地調整方向,將全家牽往幸福的微光。感受到妻子的努力,凱文對蕙亞幾近死寂的愛再度被喚醒,而藏在蕙亞心底深層的深情也回來了,在微光中,他們依稀看見過往甜蜜的點滴與相互的依戀,這是最初決定成為彼此幸福的初始之衷。 親密第一步 雙人床寶寶不要來 在愛情的見證下,成員只有夫妻的小小家庭組成了,兩人世界過了幾年,寶寶出生,家庭也邁入生命週期中的「混亂期」。 孩子的成長帶來成家的甜蜜,升格當父母的年輕夫婦,也面臨各方的壓力:經濟、托育、教養、家事分工等,每項任務都需要夫妻在有限的資源下,投入所有能量,這時生活中不斷的衝突協調成了親密關係的一大考驗。 最普遍的現象就是,為了方便照顧嬰幼兒,孩子擺中間,夫妻睡兩邊,甚至,母親與孩子同睡,爸爸睡另一個房間。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謝文宜老師沈重的表示:「這是非常本末倒置的家庭關係,父母以為這是提供孩子最好的照顧,卻忽略家庭最重要的夫妻關係。」 謝文宜認為,親子一起睡其實是種隱喻,「從怎麼睡就可以清楚看見家庭結構——夫妻關係是被拉開的!甚至,誰和誰是一對,也成了問號。陪孩子睡久了會變成習慣,孩子,或甚至母親,都沒辦法獨立。夫妻關係也就變得不重要了!」 和寶寶分床 需要父母態度堅持 小嬰兒日夜顛倒,不讓他睡在身邊實在不放心,這時可以在房裡準備嬰兒床,以方便照顧;當孩子的作息邁入穩定,就可以讓他睡在自己的房間。否則,孩子一睡就睡到小學,夫妻關係大受影響。 孩子學習獨睡的過程中,爸媽的「堅定」、「溫柔」的態度是最好的方式。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一再嘗試爬回爸媽身邊,請帶著他「走,爸爸帶你回房間。」,調適過程中,可能夜裡要來來回回地牽著走好幾次。但只要堅持,孩子自然瞭解規範,也慢慢適應新的睡眠環境。父母需要有耐心,切勿斥責、處罰,以免孩子對睡眠及父母產生畏懼。 0∼1歲 讓寶寶自己睡 最佳時機 ◆出生:自出生起讓寶寶睡在嬰兒床。 ◆出生3個月:寶寶尚需較多的照顧,暫時把嬰兒床放在父母房間。 ◆出生3個月後:寶寶睡眠較穩定,把嬰兒床放到寶寶房。 ◆使用儀器輔助:在寶寶床頭放置嬰兒側錄器,以便警覺寶寶動靜。 1∼3歲 以漸進方式訓練寶寶獨睡 ◆由午睡開始:從白天午睡時就熟悉自己的小臥室。 ◆延伸至夜睡:習慣了臥房後,讓寶寶學習自己夜睡。 ◆建立睡前儀式:讓寶寶產生安定感,如:喝奶、刷牙、上廁所、聽音樂與故事等。 ◆睡前分享:親子分享溫馨的故事與談話,使孩子情緒穩定,感受父母的愛意。 ◆提供小物件讓孩子安心:在寶寶房、廁所走廊點盞小燈,減少孩子對黑暗的恐懼;舒適可愛的小玩偶,可作為情緒的安撫。 3∼6歲 讓孩子肯定自我、願意挑戰任務 ◆對獨睡產生期待:肯定孩子的能力與成長,使孩子感覺自己「長大了」,可以勝任不同任務;和孩子共同布置心愛的小房間,使他期待擁有自己的空間、進入夢幻的小天地。 ◆藉老師、同儕鼓勵獨睡:請老師藉課堂討論、故事分享,強化孩子對自己的肯定,願意學習獨立。在同儕相互的陪伴與鼓勵中,孩子將很快能勝任挑戰。

素食營養簡介

2006年12月29日
公開
12

素食營養簡介 為甚麼要素食? 一直以來,人類認為蔬菜全無營養,豆類也不過作配料之用,水果可有可無。認為每餐不能沒有肉類,於是把蔬菜剁碎拿去餵養豬隻,粗糙的五穀及大豆拿去餵養牛隻。人類進食大量肉類,以為自己在享受人生。誰不知牲畜變得毛質柔軟光澤,體型結實;人類卻面色蒼白,帶病延年,高血壓、心臟病、中風、便秘、糖尿病、癌病、腸胃病等一下子湧現出來。究其原因乃飲食中高脂肪、高鹽、高肉類蛋白質,但缺少纖維及從纖維中可吸收到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所致。人類不知道蔬果及豆類有預防上述病症的抗氧化劑;不知道蔬果及粗糙五穀所含的鈣比肉類更豐富。豆類,尤其是大豆,更含有調節人體荷爾蒙的植物雌激素,可預防女性更年期的種種不適及男性前列腺癌。更不知道精製穀物在磨碾的過程中把一切營養給磨掉。 現在營養學家提倡低糖、低鹽、低脂、高纖維的食法,若果簡單而積極的說,就是「食素」,而且要食得清淡。 更有甚者,農場主人為求經濟效益,不但濫用抗生素,而且還把屠宰後的殘渣如內臟等餵飼牲畜。屠宰後更不理會被宰牲畜的肢體沾染了糞便、血污及病毒而運送到市場。濫用抗生素的最終受害者是人類。人類食肉時把殘留在肉中的抗生素也吃掉。於是引起新的抗藥變種。最新的研究顯示,美國農場內動物所服用的抗生素是人類的十倍。還有停留在動物體內的病毒亦同時會傳染給進食者,有些病毒的細菌不是普通烹煮過程可以消滅的。如果人類不食肉,就不會出現上述弊病。動物農場製造的糞便殘渣堆積如山,污染了水源及空氣。為了開墾更多動物農場,人類斬伐樹木,破壞森林,不但擾亂大自然生態系統,更使天災不斷增加。而且一處的天災亦可影響全球。如果人類不食肉,就不用開墾動物農場,大自然生態得以保存,天災亦因而減少。 在生理上來說,人類的胃液酸性不高,一切肉類在胃中不易消化,必需膽汁及胰液至小腸處,將肉類消化,由小腸之絨毛膜吸收。肉類之筋、肌不易破裂,故尚有大部份未消化之肉類及半消化者,進至大腸處。然大腸黏膜有簡單管狀腺,分泌少量黏液,只有潤滑糞便之功,而不含任何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