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u-Feng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2006年11月18日
公開
7

五分鐘,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 掌握17種思考方式,你就能創造財富,改變人生 •你了解股市、房地產表現和金融局勢,你研究各種理財方法、銷售機會與談判技巧,可是,假如你始終用窮人的心態來看待金錢,那麼就算你發了一點財,你也不會成為真正的有錢人。 •「給我五分鐘,我就能預測你下半輩子的財務狀況。」本書作者如此大聲宣稱,因為他一眼就能看穿你心中的「金錢藍圖」,看出你到底有沒有致富的機會。 •他白手起家,做過打雜小弟,揹過債,但他一直想賺錢。後來他成為了大富翁,回顧自己的成長和歷練,把他所體悟到的賺錢智慧整理成為訓練課程,已有二十五萬人上過他的課,受到鼓舞。他改變了非常多人的人生,創造了非常多的平民富翁。他把課程的精華濃縮成書,這是他的第一本書。 •本書第一篇說明什麼叫做「金錢藍圖」,幫助你辨認自己的成長背景如何在潛意識裡塑造了你的金錢觀,你對於安全感的需求是如何絆住了你夢想並追求更大更美好的事物。 •第二篇則介紹十七條「財富檔案」,逐一檢視有錢人的思考與窮人的思考方式有何不同,幫助你建立可以讓自己致富的想法,並且提出行動步驟,讓你踏出成為有錢人的第一步。 •本書的文字平實而直率,所舉的實例都非常平易近人。它正是要寫給如你如我這樣的市井小民,書中處處是作者在現實社會裡打滾多年的心得,書中原則也都是經過測試之後的道理,有如真金一般經得起考驗。 測驗有無"有錢人的腦袋" 作者簡介   T. 哈福•艾克 (T. Harv Eker) 現為「巔峰潛能訓練公司」(Peak Potentials Training)董事長,這家潛能開發公司紅遍全美國,以獨特的平民氣息吸引了無數普羅大眾報名上課,一堂課塞滿兩千人是常有的事。這是他的第一本書,一上市就登上美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

我的三歲教練!!

2006年11月16日
公開
12

一九九六年被《時代》雜誌選為二十五個最具影響力人物的成功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是九個小孩的父親,四十七個孫子的祖父。他以自身的經歷,總結了一套經營高效能家庭的心法。 典範: 活用「領導樹」四種角色 就可帶領家庭、企業成員成長茁壯 他認為,要營造一個成功幸福的家庭,父母必須扮演四種領導角色,他用「家庭領導之樹」來描繪這四種角色的功能: 一、楷模(modeling),這是樹根,父母必須決定要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與文化後,自己樹立榜樣。 二、輔導支持(mentoring) ,這是樹成長茁壯的養分。父母要無條件的給予,讓家人感受到無私的愛。 三、規畫(organizing),這是枝幹,父母必須建立家庭成員固定聚會的系統。若沒有安排任何家庭的聚會跟時間,家庭結構鬆散,無法建立共享的理念跟價值。 四、教導(teaching),這是枝葉,也就是扮演指正方向的角色。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犯錯? 柯維說,越是樹的底部越重要,但為人父母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在枝葉上花功夫,每天叨念小孩要念書、要誠實……,卻徒勞無功。而家庭領導之樹的經營,與企業領導之樹有異曲同工之妙,若父母能藉由養兒育女的經驗,好好經營家庭之樹,並將這經驗移植到職場上,將可收同等良效。 以最重要的第一層角色——楷模來說,奧美集團旗下,群策促動行銷董事總經理鄭夙雅,就有深刻的體悟。她永遠忘不了十五年前,兩歲多的女兒,所給她的第一個大震撼。 領悟一: 親子給彼此機會教育 往往能從小孩身上學到寶貴的一課 美國電信業大廠南方貝爾(BellSouth)的市場總監朵娜.李(Donna Lee)也說,當同事知道她懷孕,「起初他們很驚訝,但他們覺得我變得更可親近,懷孕磨平我原先的稜角,讓我與人們的溝通管道更為開闊,他們見到了我富有人性的一面。」 杜邦安全防護事業群的副總裁艾倫•古曼(Ellen Kullman),領導五位副總的她則坦承:「我之前不會對別人的想法花太多時間,幸運的是,我的小孩吸引我注意到那些平常不會留意的角度。」 領悟二: 教養是無止盡的學習過程 因為知所不足、心懷謙卑而更加包容 換言之,為人父母,是在實踐「不能要求回報」、「成就他人」的精神。這條路,是一個內心修練的過程,它並不好走,卻一定要走。否則,你就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必修學分。 在職場上,柯承恩說,唯有「知所不足而心存謙卑」的經理人,才是最佳企業領導人。而要知所不足,養兒育女最會讓人有所體悟。 國家地理頻道台灣區總經理蔡秋安,她的大女兒十一歲,個性很獨立,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喜歡看課外讀物,有時候一耽擱,連功課都沒有寫。 「我希望她take priority(設定優先順序),但孩子總是認為喜歡的要先做,其實我也很高興她愛看書……現在我們跟小孩相處的時間不多,還要督促寫功課,親子關係是緊張的,小孩有她的pattern(模式),究竟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為了這個問題,在蔡秋安充滿行銷專業書籍的櫃子裡,近來又悄悄的多了親子教養的書。現在,她最重要的一門親子功課,就是學習接受小孩的個性,然後給孩子更多的空間,「這是一個on going(持續進行)的過程,沒有絕對對的答案,我只能反省自己,不斷的學習」。 「當媽媽真的會謙卑,因為我不知道怎樣做才是絕對正確的方法,」掌管蘭蔻、植村秀、碧兒泉等品牌的台灣萊雅化妝品香水事業部總經理陳敏慧也說,這條育兒路是無止境的摸索跟學習,讓她在公司上採取更包容、更富同理心的管理風格。 無論為人父,或者為人母,面對同樣的育兒情境,有人抓住機會,從中找自己盲點,挑戰自己,最後家庭、事業兩邊都叩關得分;但也有的人,讓家庭事業的天平只往一邊傾斜,顧得了事業顧不了家,到頭來,心中免不了遺憾。你,要選擇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