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桂媽咪~

日期

#Tag

~感冒的原因和病程 ~

2006年10月25日
公開
17

~感冒的原因和病程~    感冒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感染, 其症狀包括以下一種或數種: 流鼻水、鼻塞、打噴嚏、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發燒、疲倦、頭痛 、腹瀉等。 感冒之所以有各種不同程度和樣式的症狀表現是因為能夠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一百多種。 由於不同的病毒感染, 加上每一個人對相同病毒的反應也有所差異, 所以呈現出來的症狀自然多樣。 感冒的潛伏期約一至三天。 然後通常由喉嚨不舒服開始, 接著其它症狀產生, 在第三、四天時達到高峰。 如果沒有併發症的話, 一般四至十天會症癒。 感冒之所以會好,是由於身體受感染後產生了抗體把病毒消滅的緣故。 ~醫生是怎麼開感冒藥的~ 既然知道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 照理說醫生只要開一些藥把病毒殺死了, 感冒也就好了! 問題是, 目前全世界還沒發現安全而可以殺死感冒病毒的藥。所 以醫生實在拿那些感冒病毒沒辦法, 只得讓它們愛怎麼作怪就怎麼作怪! 醫生只能就症狀著手, 開藥使症狀減輕些, 患著因而能夠舒服一點。 為了達到目的, 醫生先要問清楚了症狀, 加上聽診的補助, 以便對症下藥。 偶而碰上一些搞不清楚的民眾, 不先詳述病情, 只說:『我感冒了!包幾包藥來吃。』 那真是不曉得怎麼下手, 除非他願意吃綜合感冒藥! 吃綜合感冒藥好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先要說明一下什麼是藥。 我們都知道安非他命和嗎啡是毒品, 可是安非他命在過去, 嗎啡一直到現在仍然被使用在醫療上。 筆者在教學醫院訓練期間也曾在骨科病房、 急診室和加護病房幫患者打過嗎啡。 我開毒品給患者嗎? 不,我開的是藥。 那麼嗎啡到底是毒品還是藥呢? 也許我們可以把藥定義為:一種物質適時適量的應用於個體, 好處大於壞處是藥,反之為毒品。 常有民眾在門診問我:『你開的藥有副作用否?』 這可以說是外行人的問題, 那有藥沒副作用的! 當我們打開藥品手冊來看, 就可發現幾乎每一種藥都有它的副作用。 就算我們認為最沒問題的維他命丸, 如果使用不當的話都有它們的副作用。 醫生開藥只不過是在好處與壞處之間衡量罷了! 感冒既然只能針對症狀下藥, 那麼對一個感冒沒有咳嗽的人給含咳嗽成份的藥合理嗎? 一個沒有流鼻水的人給流鼻水的藥合理嗎? 豈不算是給了毒品或者說是下錯藥。 因為只有接受到其副作用而沒有正作用嘛! 綜合感冒藥可說是一網打盡的藥, 有的還宣稱可治八種感冒症狀呢! 試問:如果你的感冒症狀只有兩種的話, 你願意使用那含有八種症狀成份的藥嗎? 當然如果考慮方便性、省時或省錢的話則另當別論。 吃了感冒藥都會想睡覺嗎? 不少民眾告訴我每次吃了感冒藥都會想睡覺。 我常馬上問他們, 是不是每次感冒都有流鼻水、鼻塞或打噴嚏呢? 因為只有那些鼻子症狀的藥才會有讓人覺得嗜睡、無力的副作用。 醫生看感冒總會就患者的症狀與個人差異仔細斟酌考量的。 沒有鼻子症狀的話,一定不會開那些含有鎮靜副作用的藥。 就算是同樣鼻塞、流鼻水的兩個人, 也會因為生活工作與接受意願的差異而給予不同份量、 種類和使用方式的藥物。 譬如說上班族、司機和學生, 能夠讓他們上班、上課時精神不集中嗎? 這時候在白天可開輕一點的或乾脆不給, 晚上再加重一些。 早點吃藥會早點好嗎? 大多數民眾都以為感冒早一點吃藥就會早一點好, 這是錯誤的觀念。 尤其每當阿婆們這樣跟我講的時候, 我總會覺得很無奈! 因為我曉得過兩天可能就嚴重起來了! 感冒通常開始時症狀輕微,二、三天後最為嚴重, 然後漸漸恢復。 從起初的症狀又無法預測往後的變化而先給藥, 所以往往下一次再來的時候便是:『怎麼藥愈吃愈嚴重!』、 『本來沒有咳嗽,藥吃了後反而咳嗽起來!』。 我看感冒最有信心的是, 當患者告訴我他已經看了兩三位醫師都沒效時。 此時病程已進入尾聲, 等著我來收穫。 多開幾天藥對嗎? 一些患者會要求我多開幾天藥, 甚至說開一個禮拜。 這是相當不對的! 感冒既然只能針對症狀給藥, 照理說應該天天換要藥才是, 因為症狀會變嘛! 頭痛、發燒可能吃一天藥就好了, 還要繼續吃同樣的藥嗎? 喉嚨痛可能兩天就改善了, 也該停藥了! 兼顧患者的方便性, 我認為兩天藥, 頂多三天是較合理的。 藥需不需要吃完? 站在醫師本位的立場, 應該叮嚀患者『藥要把它吃完』。 可是也常聽患者說:『上次開的藥沒吃完就好了!』, 『只吃一、兩包就好了!』。 我想藥需不需要吃完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如果在病程的高峰期可能有它的價值。 否則,當病人都自以為夠了時,又何必強人所難呢! 記得西諺有一句話說:『感冒有治療七天內會好,沒治療一週會好』, 又有什麼好計較的? 我的家人跟我常常屬於『一週會好』那個族群。 為什麼晚上睡覺時咳嗽得厲害? 感冒咳嗽常在晚上睡覺時惡化, 尤其是小孩子,咳到嘔吐是屢被提及的。 因為白天時小孩子可輕易吞入過多的鼻水, 但在睡覺時鼻水倒流沉積在喉嚨容易引發咳嗽。 針對這種情形, 側臥也許會有幫助, 給流鼻水的藥比咳嗽藥來得恰當。 為什麼有人感冒超過一個月? 雖然感冒通常四至十天會好, 但是咳嗽持續超過一個月的也並不少見, 這與感冒後氣管較不穩定有關。 一般來講, 如果感冒比預期還久的話, 應該考慮是否再一次感染不同的病毒或是次發細菌感染。 此外, 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或長期吸煙引起的咳嗽也常被誤以為是感冒。 感冒到底需不需要吃藥? 感冒不見得一定要吃藥, 但是吃藥的好處有二。 其一是讓患者舒服些(如果用藥得宜的話), 其二是減少併發症的機會。 感冒時, 身體尤其是上呼吸道抵抗力減低, 容易受細菌感染。 常見的併發症如鼻竇炎、氣管炎、中耳炎等。 感冒要不要看醫生? 開感冒藥實在是種藝術, 因為需要考慮的蠻多的。 如咳嗽緊不緊、痰多不多、什麼顏色的、會不會惡臭、喉嚨痛否、鼻涕的顏色、還有患者的工作、年齡大小、對藥的耐受經驗......。 總而言之, 就是在不失『藥』的本質之下,讓患者覺得值得, 沒白來一趟。 雖然已經很用心的開了藥, 可是往往患者下次來的時候會告訴你:『一點效果都沒有』, 『比上次還嚴重』。 那麼到底要不要看醫生呢? 我以為醫生開的處方藥還是比成藥合理得多! 如果看醫生不必打針的話, 雖然麻煩一點,或許值得。 否則,感冒看醫生還用打針的話, 說真的,去買綜合感冒藥算了! 既方便又省時,也可免除針扎之痛, 不是嗎? 如何預防感冒? 一般人都以為『冷到』才會引起感冒, 如貪涼衣服穿得太少、小孩半夜踢被等。 其實不只如此,過度疲勞、心情鬱悶、熬夜都容易引發感冒。 幾年前的某段時間筆者也常患感冒, 後來曉得熬夜容易引起感冒之後, 便盡量『很想睡覺時就去睡』, 感冒的頻數也就少多了! 在門診問患者是否兩三天來沒睡好覺或心情不好, 往往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 感冒是很會傳染的, 一個人有了感冒, 時常全家人均會得到, 而且很難避免。 常聽一些年輕的媽媽說:『感冒要趕快把它治好才不會傳給小孩』。 這是不正確的觀念, 感冒怎麼趕快治好呢? 感冒患者大約在前三、四天具有傳染力, 如果能夠在這三、四天與家人隔離的話, 也不失為避免傳染的好方法。 也許有人會問:醫護人員天天與感冒患者在一起, 應該時常被傳染呢? 不見得!因為醫護人員跟患者相處的時候總是在通風良好的室內, 縱然患者咳嗽、打噴嚏,病毒也易被流動的空氣稀釋掉。 不像家人共處在緊閉的室內, 空氣不流通。 而且醫護人員與患者少有手和手的接觸, 家人較難避免。 感冒病毒在鼻涕中的濃度最高, 易經手傳染, 所以與患者接觸後馬上洗手也可避免被傳染。 年紀愈小愈容易罹患感冒, 通常小兒們一年平均可達九、十次。 隨著年齡的增加感冒次數漸少, 到了青少年以後, 只剩下三、四次。 這與得了感冒後, 身體內產生的免疫力有關。 所以一些老是抱怨小孩常患感冒的父母應該可以放心了! 只要學費繳夠的話, 孩子總會畢業的。 ~結  語~ 感冒時要多喝開水、 多休息是大家所熟知的。 多喝開水可以減低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 讓喉嚨與氣管舒服一些。 多休息可以培養免疫力, 讓感冒早一點好。 吃藥的目的只是讓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舒服一些罷了! 並不能縮短病程。 『早治療早好』與『早治療好免得傳給家人』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所以不應該作過份的治療,如打針、打點滴、住院。 使用綜合感冒藥是相當不合藥理的, 除非你的症狀與它的成份相配合。 最後我建議大家應該學會認藥, 當拿到藥的時候要問清楚那種藥是為那種症狀開的。 如此,想吃幾種藥, 吃多久,就可隨心所欲了! 這也算是一種主權在民吧!

~幾種不容忽視的不良行為~

2006年10月19日
公開
13

[[幾種不容忽視的不良行為]] 1.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2.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於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時光。結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並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後告訴他干擾別人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當五歲的傑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採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覆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麼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遊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這種壞習慣的。 4.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於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現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並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這並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並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 5.誇大事實   為何不容忽視:也許一個還不會疊被子的孩子說自己整理了床鋪,或是一個甚至還沒坐過飛機的小孩告訴同伴他去過迪斯尼,這些誇海口的行為似乎無關緊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誠實。專家認為:「如果孩子瞭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   制止方法:當孩子說點小謊時,坐在他身旁,直截了當告訴他。「去迪斯尼當然很有意思,說不定我們哪天就會去的,但現在還沒去過,你不該告訴小妹妹說你去過。」告訴他,如果總是扯謊的話,人們就會不相信他的話了。看看他撒謊的動機是什麼,別讓他的小謊話不斷得逞。舉個例子,如果他還沒刷牙就說刷過了,要讓他回去再刷。當5歲的瀟瀟開始撒謊時,她媽媽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撒謊的孩子在狼真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沒人來幫她。講故事可以有助於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孩子會慢慢學會非常坦率。當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話時,他會很堅決地維護自己。 6.無視規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裡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櫃檯裡拿餅乾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麼辦。   制止方法:制定幾項家庭紀律,並經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並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則,這將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並把她的一隻胳膊整個都塗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廣告牌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幾種非糾正不可的生活惡習]] 1.不良擦拭   必糾理由:孩子會自己使用尿壺時,你或許願意讓他自己來處理。但是如果沒有擦拭妥當的話,他的手可能會弄得一團糟。對女孩子來說,不當擦拭可能會導致膀胱炎。   制止方法:要檢查一下,看看他的內褲就知道了,孩子也許還會需要定期的指導。 2.挖鼻孔   必糾理由:儘管看著孩子的手指從鼻子游到嘴裡很噁心,但是吃鼻涕並不會讓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卻是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   制止方法:轉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給他本書或玩具,任何能佔著手的東西都行。向孩子解釋挖鼻孔會傳染病菌。隨身攜帶紙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時立刻遞給他。讓鼻孔濕潤會減輕瘙癢感。冬天在他的臥室裡放個加濕器會有助於避免晚上睡覺鼻涕變干。 3.忘記洗手   必糾理由:經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說寄生蟲、排泄類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經常,並溫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飯前,出去玩之後,更重要的是,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櫥,或包裡備些殺菌濕巾。 4.咬指甲   必糾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會流血、感染。咬髒指甲也會傳染細菌。   制止方法:大多數小孩子在無聊時咬指甲,此時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樂,書或畫筆和紙,等等。 5.摳瘡痂   必糾理由:骯髒的手指會將感染性細菌帶到傷口上。反覆被揭開的傷口也會結疤。   制止方法:在傷口上敷抗病毒藥膏,然後用創可貼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讓他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卡通創可貼,他就會不願意把它揭掉了。 6.不遮掩地咳嗽、打噴嚏   必糾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像肺炎、腦膜炎都是通過這些顆粒傳播的。   制止方法:做個好榜樣。如果你在咳嗽、打噴嚏時能自己擋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會跟你學。不要怕嘮叨,要經常提醒孩子。為防治病毒傳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噴嚏。 [[寶寶幾種必須糾正的壞習慣]]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因此,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於未然,並尋求迅速制止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