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桂媽咪~

日期

#Tag

~孩子懂規矩,才會守規矩!~

2006年06月25日
公開
27

孩子懂規矩,才會守規矩! 每個當過小孩的人都知道,「聽話、守規矩」幾乎就是好寶寶的專屬代名詞;為人父母者,也總是因家裡的寶寶聽話乖巧,而感到驕傲、寬心。但是有些爸比媽咪也會發現,為什麼家裡的寶寶總是愛耍賴、不聽話,同樣的規矩即使重申了好幾次,軟硬的手段兼施,最後還是以寶寶的哭鬧來結尾?其實父母只要以同理心來了解寶寶,並從日常生活建立規矩,甚至以身作則,才能讓寶寶了解好規矩的意義與重要性! 孩子,你為什麼耍賴? 當寶寶出現耍賴、不聽話的情形時,絕對不會是「無緣無故」,背後一定有其動機與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責罵寶寶脫序的行為。 一、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但卻尚未學會管理自己,因此面對大人的規定而有所意見或者不滿時,礙於表達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說明,便會以反抗、不聽話的表現,做為另一種形式的表達。 二、做為引人關注的手段 當寶寶乖巧聽話時,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對於孩子的關心,因此當孩子發現耍賴、不聽話時,可以得到父母或長輩的更多關注時,就可能一反常態出現野蠻不講理的舉動,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曾因「耍賴」嚐到甜頭 孩子因不聽話而受到斥責時,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藉由「哭鬧」來耍賴,家長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應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鬧的行為,便會建立孩子錯誤的價值觀,認為只要哭鬧就有糖吃,此後一遇到類似的情形,便學會沿用這套壞習慣。 對付耍賴寶寶該怎麼辦? 了解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除了設身處地的關懷寶寶、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需求之外,當孩子已建立錯誤的價值觀時,就要進一步予以導正: 處理孩子耍賴的當下反應 當孩子耍賴時,千萬不要輕易妥協,父母的態度更要堅定,只要孩子發現哭鬧與耍賴無法達到他所預期的目的時,自然就會停止,事後父母則應再藉機教育,告知守規矩的真正理由,不可當場就以太過情緒化的語氣或用詞來告誡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了解守規矩的用意,而不是因畏懼責打而停止錯誤的行為。 日常規矩的建立 寶寶會耍賴,通常都是因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平時父母就應建立生活的規矩,通常就是對於玩具、零食的規範,並和孩子一起溝通、討論,讓孩子真正因了解而有遵守的意願;而訂定的規矩要明確,也不要隨意更改,以免讓寶寶產生觀念的混淆。另外家長最好也能以身作則,方能讓立下的規定更加具有說服力。 鼓勵孩子正確的表現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訂定了規矩之後,要讓孩子認清是非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事實上給予明顯的區隔,當孩子因表現良好受到鼓勵時,自然能強化規矩的正面意義;孩子犯錯時固然也要給予處罰,但不宜太過放大,把焦點放在寶寶的好行為上,他會更樂於表現喔! 叮嚀 每個人都需要擁有自己不被打擾的空間,當然孩子更不例外,因此父母在教養孩子時,不要時時刻刻都以「規矩」框住孩子的生活,不讓他有喘息的空間,讓孩子自己思考正確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反而能提高孩子實踐的意願,更何況人都是會犯錯的,有失敗,才能有所借鏡與成長,有時不妨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不守規矩的後果,得到的經驗會更為深刻與珍貴

~圖書館借書~

2006年06月17日
公開
10

今天太陽又毒又辣, 決定不跟爸比去打球, 帶小小壕上圖書館去。 小小壕: 能在圖書館聽老師說故事一直是媽咪的夢想, 媽咪小的時候因為家境的關係, 假日都要幫忙做生意, 加上父母親忙碌, 根本沒時間陪媽咪去圖書館聽故事, 媽咪記憶很深刻, 曾經有一次媽咪總算可以去圖書館, 也恰巧碰到有老師說故事, 但是那時的媽咪很膽小, 因為沒有人陪, 不敢去聽, 媽咪只敢偷偷在一旁看別人聽故事幸福的模樣, 唉, 媽咪的遺憾。 所以有了小小壕之後,知道圖書館有講故事的服務, 一直想帶小小壕去圖書館聽老師說故事, 今天總算有機會, 但是要犧牲小小壕的午睡時間, 媽咪還是不管總是要去嘗試一次。 一到圖書館, 小小壕看到一群小朋友, 自然而然的就往前走去, 講故事的老師親切美麗又大方, 很歡喜的迎接小小壕, 遞給小小壕一張圖畫紙, 因為遲到了, 所以沒聽到故事, 今天故事書講的是"艾瑪玩捉迷藏"的故事, 講完故事, 老師讓大家話故事書的主角"大象艾瑪", 媽咪看好多小朋友都畫的很認真, 小小壕當然也不例外, 從老師手中拿到出生到現在的第一張圖畫紙, 小小壕不怯生的抓了彩色筆就畫下去, 小小壕真是了不起, 媽咪改天再把小小壕的作品掃描放進網站中。 進行完個人秀之後, 老師很厲害的讓在場的小朋友共同完成一幅畫, 真是好阿, 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互助合作, 小小壕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 很合群的跟大家完成一幅畫。 應該是小小壕第一次學習到分工合作吧!! 小小壕在圖書館總共待了1.5小時, 真是了不起, 媽咪要誇獎一下小小壕的專注力真的很行!! 第一次帶小小壕聽故事的經驗挺好的, 下星期小小壕我們再去跟圖書館聽故事喔!! http://bb4.babyhome.com.tw/UPLOAD0/8875/9577.4639101.wma

~終結孩子的頂嘴行為~

2006年06月13日
公開
14

簡單四步法 終結孩子的頂嘴行為 摘錄自《如何有效處理孩子頂嘴》 奧黛莉.瑞克、凱珞琳.克勞德◎合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無論是哪一個年齡層的孩子,口語上不禮貌的表現對於家長、保姆和老師來說,都是相當困擾且令人沮喪的行為問題,不但會阻礙親子間正常的溝通管道,對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與心智發展,更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聰明的父母不妨和我們分享一套簡單明確的四步法,除了能有效終結孩子頂嘴的行為,更有助於恢復學齡前到青少年親子關係的平衡發展。 處理頂嘴的四步法 孩子頂嘴時,可以採取以下幾個簡單的步驟來處理。 步驟1:首先,作家長的必須要知道什麼樣的行為算是頂嘴。判別的方法很簡單:如果孩子的行為讓家長覺得傷心、難堪、惱怒甚至無助,那麼這樣的行為就是頂嘴。 步驟2:接下來是選擇正確的應付代價。家長平時就應該先想好頂嘴行為的應付代價,而非臨時決定。例如當孩子做出無理頂撞父母的行為時,最理所當然應付的代價,就是禁止他去做他喜歡或事先計畫好的事情—不准去看電影或不許去朋友家。 步驟3:再來就是將應付代價付諸實現。例如媽媽必須告訴孩子他不能去朋友家玩,然後平心靜氣地對孩子說,他出言頂撞的舉動讓媽媽得花許多時間、精力和愛心來處理,這種行為非常要不得,所以他今天不准去朋友家玩。如果孩子對媽媽的這番話表示強烈的抗議(通常都會如此),那麼媽媽就應該採取下一個步驟。 步驟4:處理孩子頂嘴的第四個步驟是對孩子的憤怒抗議置之不理。媽媽一開始應不去理會孩子的抗議,繼續做自己的事,如果孩子依然不肯罷休,那麼媽媽應該冷靜地把正在大聲抗議的孩子帶進房間,讓他一個人獨自留在房裡,不給他任何機會和媽媽討價還價,迫使媽媽改變心意。 對某些家長而言,以上這四個步驟看起來或許很容易執行,但對於那些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來說卻是一大挑戰,必須要有很大的決心、經常的練習和堅決的自制力才能完成。其中的一個大難題在於,現代的父母都想成為孩子的好朋友,而非扮演老師或上司之類的權威角色,但是他們很難了解,有時候孩子根本就不想當父母的好朋友,反而會像典型的叛逆少年一樣,刻意去嘗試各種不當的行為。 總之,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應該立刻採取上述的四個步驟來處理,這樣孩子就會了解父母不但說得到、做得到,而且還會堅持到底。 如何應付媒體上的頂嘴 要打擊受媒體所驅使的頂嘴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觀賞那些充斥著頂嘴畫面的電視節目和電影,然後在節目結束後讓孩子知道,電視或電影裡面的那種說話方式在家裡是不被允許的。你可以這麼說:「我想這部影集裡的那個家庭或許覺得無所謂,但在我們家裡是絕對不可以的。」而且還必須非常清楚地指出你不贊同的是哪一段頂嘴的畫面。 舉個例子來說,在一部非常受歡迎的輔導級兒童電影當中,主角對一位社工人員展開一連串充滿敵意的頂嘴,最後還用髒話罵他。 這時你可以跟孩子說:「我不喜歡那個小男孩說話的口氣,還有他罵人的那些髒話。」 而你的孩子可能會反駁說:「可是他罵的那個社工又不是什麼好人,我覺得他被罵根本就是活該。」 接下來你有好幾種回答方式,可以回應孩子的質疑,以下是專家們提出的幾種建議: 1.「小孩子用尊重的口氣一樣可以陳述事實,不需要用頂嘴的方式。」 然後請你的孩子幫電影裡面的這個小男孩想出幾種可能的方法,看要如何能用尊重的方式讓大人了解他的想法。當然,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動動腦。 2.「那個小男孩是電影裡的人物,就像是故事書裡虛構的人物一樣,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小孩,在我們家裡絕對不可以有像它那樣的行為出現」 你現在所展現的,是將現實生活與媒體世界劃分開來的艱鉅任務。 3.「我們家裡絕對不允許有侮辱和猥褻的說話方式,就是這樣。」 聽到這樣的話,孩子絕不敢妄想自己說了侮辱和猥褻的話還能安然無事。 跟孩子一同看電視或電影也是與孩子相處及互動的方式之一,而相處和互動在親子關係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這樣的相處模式,可以避免孩子因為犯錯而遭受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