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蓁 女馬

日期

#Tag

給孩子一個進入音樂的機會

2006年03月17日
公開
7

心跳是人類生命的自然節奏,喜歡音樂是人的天性,而孩子與生俱來便擁有敲打本能,依循人的天性和本能來親近音樂是非常自然的事,所以打擊樂顯得格外平易近人,尤其對於初次接觸音樂的孩子而言,是很適合的入門管道! 從事打擊樂推廣近二十年,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創辦人朱宗慶認為,兒童從三歲開始是進入音樂的最佳時機,重點放在「接觸」音樂,為了迎合小朋友的特質,同時養成小朋友身體的大小肌肉適度發展,朱老師本身也創造了一套教學方法,利用打擊樂設計出敲打、遊戲、律動、唱歌、實際演奏等課程,來接近節奏、旋律、和聲、音色、拍子、速度、音量、重音、表情、呼吸等,引領孩子認識音樂、接近音樂,再來才是音樂學習的累積。他認為多變化的學習方法,能讓兒童在「自然」的狀態下認識聲音、音符、節拍、強弱,從玩樂中進入音樂的天地,這是音樂學習和過去最不同的面貌。 打擊樂器同時也具有情感媒介的特質,藉著鼓類、鍵盤等各式各樣的樂器、甚至是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敲敲打打,讓兒童表達情緒,不過,這一連串的情緒活動中,卻達成循序漸進帶孩子進入音樂領域的目的,肢體律動與節奏感從中而生,這樣的音樂學習之路,不但沒有負擔,而且充滿成就感,是一條自然而健康的音樂學習法,也是充滿創意的音樂種子培育法。 在習樂之路中,節奏是最有趣的項目,節奏為什麼會產生威力及魅力?因為節奏就是架設音樂的支點,一般而言,組成音樂的要素為:節奏、旋律、和聲和音色,就好像是一個人的心跳、長相、人際關係、生活的多樣性同樣的重要,而節奏的角色就如同人的心跳,心跳不但要自然,而且還要健康地跳動,才能帶來豐富精彩的生活,節奏也是同樣的道理,不但影響了音樂學習,同時還會是未來工作上應該具有的能力。

改善bobo賴床的3個妙方

2006年03月16日
公開
7

眼看著娃娃車就快到家門口了,孩子卻還賴在床上,怎麼挖都挖不起來,氣急敗壞的您,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撰文╱書軒 諮詢╱正義托兒所教保組長李淑麗、保育員劉淑慧 執行╱楊舒婷 ★專家小檔案-李淑麗 現職:正義托兒所教保組長 經歷:海外僑校幼稚部主任 學歷:國立台北師院幼教學系 ★專家小檔案- 劉淑慧 現職:正義托兒所保育員 經歷:道生幼稚園幼教老師 睡得好•bobo不賴床 看到孩子睡得又香又甜,每個父母臉上都會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可是小寶貝那副酣睡時的可愛模樣,如果是出現在娃娃車報到前20分鐘,相信沒有一個家長會笑得出來!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賴床,就跟成人自己每天起床時都要天人交戰,才有辦法起床上班一樣。唯一的差別是,成人不會用大哭大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可是孩子們會,而且那種驚天動地的哭法,足以讓你忍不住破口大罵,然後再以悔恨的心贖罪一整天。 孩子賴床的4大主因 正義托兒所教保組長李淑麗和資深保育員劉淑慧表示,孩子會賴床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有: 1.睡眠不足 晚上太晚睡,造成睡眠的時數不足。通常1歲以上的學步兒,所需要的睡眠時間約10∼15小時不等。 2.午睡過久 如果孩子的午睡時間太久,或是睡午覺的時間太接近傍晚,都會讓孩子在晚間精力旺盛,到了就寢時間還睡不著,於是間接造成晚睡、睡不飽的狀況。 3.睡不安穩 有些孩子在睡覺的時候,會有踢被子、翻來覆去或磨牙的情形,這時家長要多留意孩子是否有情緒上的問題或身體不適,或是有其他環境因素干擾了孩子的睡眠品質。 4.惡夢干擾 孩子難免都會做惡夢,除了單純做惡夢,有很大原因是擔心害怕、心理壓力或身體不適造成的。 增進睡眠品質的4個方法 上述4點,是最容易引起孩子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進而導致賴床的主要原因。如果家長遇到這些狀況,該怎麼做?老師們的建議是: 1.家長以身作則 從小就讓孩子在固定時間上床睡覺,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而且只要就寢時間一到,父母即使還有事要忙,也應該先停下手邊的工作,在床邊陪著孩子,趁著入睡前的空檔和孩子聊聊天、說說床邊故事,一方面可以增進親子互動的機會,一方面可以放鬆孩子睡前的情緒。 有些家長在孩子就寢時間一到,就急著趕孩子上床睡覺,自己的眼睛卻還猛盯著電視,或還在忙東忙西。其實父母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有「孤單」或「不公平」的感覺,而且孩子會有「為什麼只有我要去睡覺」的疑問,加上孩子對成人的活動充滿好奇心,當然也就降低了睡覺的意願。因此,只要到了睡眠時間,全家人最好都能暫停進行中的活動,幫助孩子醞釀睡前的氣氛。 2.午間小睡即可 孩子睡午覺的時間不宜過長,也不要在接近傍晚的時候才讓孩子睡午覺。以幼兒園來說,午休時間通常是1點到2 點左右,如果讓孩子在下午睡得太久或太晚午睡,孩子很容易在晚上變成精力旺盛的小魔鬼,等他筋疲力盡入睡後,隔天早上勢必又得花一番功夫才能把他挖起來,所以家長們別以為孩子午覺睡得越久越好。 3.找出情緒傷害 孩子有時會因為身體不適,或情緒上的不穩定而影響睡眠品質。身體狀況比較容易觀察,父母要多留意的是情緒上的問題。有些孩子因為年紀還小,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如果在幼兒園或生活中經驗中受到挫折,不懂該如何表達,再加上父母沒有多加留意,受傷而無法抒發的情緒,也會間接反應在孩子的睡眠品質上。 如果遇到類似的情形,適時地找時間和孩子聊一聊,或許就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4.終結惡夢來源 孩子做惡夢最常見的原因有「怕黑」跟「怕魔鬼」2種。 「怕黑」是出自於人類對未知的恐懼,如果孩子因為怕黑而不敢睡覺,甚至還因此做惡夢,不妨在孩子的房裡添置一盞小夜燈。市面上販售的夜燈都有許多可愛的造型,如果情況允許,讓孩子挑一個他喜歡的卡通造型夜燈,在睡覺時有可愛的夜燈散發著微弱光芒陪伴他,會讓孩子感到安心不少。 此外,家長也可以在就寢前熄燈時,和孩子玩光影遊戲。讓孩子知道原來「暗暗的時候」,透過光線和手勢的變化,影子可以呈現各種不同的面貌,這個好玩的遊戲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怕黑的心理。 每個家長應該都曾經從孩子的口中聽過對魔鬼的可怕描述,如果家長沒有適時去轉化孩子的想像,反而給予更多充滿刺激的形容,甚至當孩子不聽話時,還用「不乖的話,魔鬼晚上會來抓你喔」這種話來恐嚇孩子,就很容易加深孩子對「魔鬼」的想像和恐懼,再加上原本對黑暗的懼怕,做惡夢的機會就更高了。 因此家長在平時,不要去強調黑暗或魔鬼的可怕,孩子自然不會有恐懼的想像空間。 如何幫助孩子安心入睡? 1. 提供安全感的物品 一些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需要有安慰品的陪伴才能入睡(如小玩偶、玩具或是小被子等)。但要適時的戒除,避免以後過度依賴,同時也要注意清潔與否的問題(尤其是過敏體質的孩子)。 2. 可愛的卡通床包 讓孩子去挑選自己喜歡的卡通床包,讓他覺得睡覺時好像有很多好朋友在陪伴著他。 3. 區隔遊戲區&睡眠區 在房間的布置上,遊戲區域和睡覺的地方最好區隔開來,不要在床邊放置過多的玩具或娃娃,那很容引發孩子想玩的欲望。 如果孩子會賴床,又有嚴重的起床氣,可能每一天的起始都從吵吵鬧鬧中開始,長時間累積下來,多多少少都會影響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親子同努力.賴床不再有 要改善孩子賴床的問題,先給孩子一點緩衝時間,態度不要過於急躁,只要溫柔堅定地去執行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會賴床,又有嚴重的起床氣,可能每一天都從吵吵鬧鬧中開始,長時間累積下來,多少都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3個方法•戒掉賴床 (附圖:No12bobo102) 為了改善孩子賴床的習慣,不但孩子必須做改變,家長的心態和處理方式也要有所應對。當孩子有賴床習慣時,你可以這麼做: 1.孩子決定作息 和孩子討論就寢、起床時間,也問問孩子喜歡父母用什麼方式叫他起床。讓孩子自己決定作息時間,可以讓孩子知道該對自己的承諾負責;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叫他起床,也可以降低此的不愉快。 2.可愛鈴聲助醒 幫孩子買一個鬧鐘,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鈴聲,那麼孩子早上聽到鬧鐘響起的聲音時,可以減少被鬧鈴吵醒的不悅感覺,相對的,也可以提高起床的意願。 3.營造起床氣氛 叫孩子起床的時候,隨手播放一些輕鬆的音樂,或者放一些孩子喜歡聽的故事CD,讓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中醒來,緩解被吵醒的不快。 父母做示範•身教影響孩子 除了要求孩子,父母也可以培養一些習慣,來幫助彼此解決賴床的問題。 1.睡前準備就緒 睡前要求孩子整理自己的書包,把明天該帶的東西都準備好。如果天氣寒冷,可以先把隔天要穿的內衣當成睡衣穿,起床後只要幫孩子套上毛衣、外套即可。這麼做不但可以避免孩子在穿脫之間受涼,也可以減少起床後的準備時間。 2.理清優先順序 父母起床後,先把自己的問題都處理好,再叫孩子起床。這樣家長就不用一邊急著處理孩子上學前的準備,一邊還要忙著整理自己上班前的瑣事。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只要家長一急躁,親子之間很容易會產生摩擦,所以先準備好自己的事,或是以孩子為優先,都可以為彼此減少不少時間。 3.提早起床發洩 如果孩子有嚴重的起床氣,只要一被吵醒就會大哭大鬧,而上述的任何方法都不管用時,家長只好提早叫孩子起床,先讓他發洩一頓再說。在他哭鬧的時候,家長不用去責罵他,試著讓他一個人宣洩情緒,等他鬧夠了,先安撫他,再去做出門前的準備工作。 親子共同努力 兩位專業幼教老師最後提醒長家,要改善孩子賴床的問題,先給孩子一點緩衝時間,態度不要過於急躁,只要溫柔堅定地去執行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家長也要衡量每天出門前的預備時間夠不夠多,如果是在時間很急促的情況下,就不要太期待孩子可愉快的醒來。且在要求孩子之前,家長也別忘了要跟孩子一起共同努力。

寶寶出生28天就會站?

2006年03月09日
公開
77

在襁褓中哭得哇哇叫的新生兒,竟然能夠站立一分鐘!街坊鄰居直呼「神嬰」。但,提早站立是好還是壞呢? 文�蘇麗華 採訪諮詢�高雄榮民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維寧、賀安中醫診所院長陳震剛 日前新聞報導指出,嘉義出現一名出生28天的嬰兒,在大人單手的輔助下,可以站立將近一分鐘,讓人嘖嘖稱奇。醫師推測,小男嬰是肌肉成熟,發育特別好的關係。究竟出生未滿月的嬰兒提早站立好嗎?還是如同男嬰父親所說,可能與他越南的妻子懷孕時吃了補筋骨的中藥有關呢? 提早站立當心生長異常 高雄榮民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維寧表示,過早讓嬰兒站立,容易出現不可預期的後遺症。原因在於嬰兒的骨骼發育,主要是生長組織與生長細胞以及神經肌肉所控制,報導中的男嬰在大人的支撐下站立,將造成骨骼過度負重和刺激過度,會出現不可預期的影響。 他進一步解釋,站立時主要用到下肢骨頭,生長板受力過度負重,人體生長組織會依受力生長,當出現不正常的受力時,就會造成生長異常。由於男嬰尚無站起來的意願,卻在大人的攙扶下學站,和過早使用學步車是一樣的道理,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嬰兒站立有運動發展里程碑,借助外力並不妥當。」張維寧醫師指出,過早站立沒有意義;相對的,過晚則要評估是否有生長遲緩的問題。 嬰幼兒發展里程碑 7個月大左右→坐。 8個月大左右→爬行。 10個月大左右→站立。 12個月大∼1.5歲→走路。 2歲→爬樓梯、雙腳跳。 3歲→單腳站。 4歲→單腳跳。 【異常警訊】比正常發育期晚6個月,就要懷疑是否為發展遲緩。 孕期吃補筋骨的中藥有影響 賀安中醫診所院長陳震剛表示,嬰兒出生28天就會站立,推測可能與父母本身筋骨好,得自遺傳有關;加上服用補筋骨的藥膳以及嬰兒出生體內膠質就多,所以在大人攙扶下出現短暫站立現象是有可能的。不過基本上並不建議父母「揠苗助長」,否則嬰兒容易出現O型腿。 孕期補筋骨的藥膳 【氣血不足型】十全大補加減方+杜仲、續斷、骨碎補藥材。 【血虛型】四物湯加減方+杜仲、續斷、骨碎補藥材。

轉貼 江蕙主唱 《家後》---幕後的真實故事

2006年03月06日
公開
35

家後 (妻子)(台語)  有一日咱若老 找無人甲咱友孝 放你為我目屎流 有一日咱若老 我會陪你 坐惦椅寮 有媳婦子兒友孝 你若無聊 聽你講少年的時陣 你有外賢 拿咱的相片 看卡早結婚的時陣 吃好吃歹阮無計較 怨天怨地嘛袂曉 你外緣投 穿好穿歹無計較 你的手 我會甲你牽條條 怪東怪西嘛袂曉 你的心我會永遠記條條 因為我是你的家後 阮將青春嫁置恁兜 因為我是你的家後 阮將青春嫁置恁兜 阮對少年跟你跟甲老 人情世事已經看透透 阮對少年就跟你跟甲老 人情世事嘛已經看透透 有啥人比你卡重要 阮的一生獻乎恁兜 有啥人比你卡重要 阮的一生獻乎恁兜 才知幸福是吵吵鬧鬧 等待返去的時陣若到 才知幸福是吵吵鬧鬧 等待返去的時陣若到 我會讓你先走 因為我會嘸甘 你著讓我先走 因為我會嘸甘 看你為我目屎流 家後  唱:江蕙/ 鄭進一 詞:陳維祥 曲:鄭進一  家後 她嫁進他家門時,16 歲。他 5 歲。 (一)家境的無奈 他是家裏的獨子,是父母手中的寶,可惜身體一直多病。爹在外做小本生意,積攢了些錢。 娘信佛,很是虔誠,一次在一個香火極旺的寺廟裏求得一籤,說要給小兒找一個大媳婦才能平安過此一生。娘當然相信這香火繚繞,鐘聲如馨,能普渡眾生的佛語,於是爹娘一合計,出了很高的彩禮,在四鄉欲求得這一門姻緣。 她家五口人,靠著幾畝薄田,只能糊口,爹為了貼補家用,冬天和人上山採石頭,錢沒有掙到,卻被石頭給砸傷了腰,用光了家裏的一點積蓄,賣光了糧食,也沒有治好。只能每天躺在床上,欲死不能。兩個弟弟尚未成年。家庭的困苦,母親的哀怨,讓如花年紀的她背上了沈重的心裏負擔。 於是就有媒人前來遊說;“讓你閨女去吧,錢可以給她爹治病,補貼家用。” 母親搖著頭,誰願意把自己的閨女往火坑裏推?可她卻說: 「媽,讓我去吧,這些錢能看好我爹的病。」 迎親的鎖吶聲在她家的小屋前吹的震天響。爹躺在裏屋的床上捶打著自己;女兒是用她的青春,和這不般配的婚姻來挽救自己和這個困苦的家呀。母親垂著淚,親手給女兒挽上了髮髻。穿著紅衣繡鞋的她拜別了父母,給自己蓋上了頭蓋,眼淚這才和著脂粉悄然的滑落。 從此,她一生的命運和婚姻就交給了這個年幼無知的孩子。 (二)苦澀的笑 年輕的婆婆倒不是聲正厲色的人,公公在外也不用三叩九拜。他遵循母親叫她姊姊。她每天除了幫婆婆幹完菜園地裏的活和家務外,就是給小丈夫抓藥,煎藥,給他做襖,洗衣,陪他玩,陪著他睡覺,有時,他整晚的咳嗽,發燒她就整晚的抱著他給他縛涼毛巾,給他餵水,餵藥。 她在心裏想,就把他當成自己的又一個弟弟吧。 鄉里鄰居見了她,她總是低著頭,默默無言,匆匆而過。不知是應了佛語,還是他本身就該逃過這些劫難,在她的精心呵護下,他果真一次又一次的戰勝了這些可怕的病魔:百日咳、腦膜炎、長惡瘡,等等的大病小災。 慢慢的,他對她的依戀超過了對他的母親。在做活的間隙,或是他睡熟時,她常會流淚呆問自己;這就是自己的婚姻,這就是自己的丈夫嗎?” 到了上學的年齡,她給他縫了書包,牽著他的手走進了小學堂。村裏村外的小孩子都圍著她叫:“大媳婦,大媳婦。”幹什麼? 點燈,吹蠟,睡覺……她說不清楚心裏是疼痛是苦澀是悲哀,低著的頭,臉上紅了白,白了紅。一天晚上,他躺在被子裏說:「姊姊,我喜歡你。」 姊姊就是媳婦,媳婦就是姊姊。她看著他一臉的天真無邪,無言。 第一次苦澀的笑了。 (三)淺淺的欣慰的笑 他爹在外做生意染上了賭博,幾天間把辛苦掙來的家產給輸的精光。婆婆和公公大吵大鬧後,公公離家出走,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過,聽人說是在外面被當時的軍閥給抓去做了壯丁。好在婆婆身上還有幾件首飾,典當了換回了點錢。 婆婆和她商量買了三畝地。請人耕作是不可能的了,婆媳倆只有自己挽起褲腳下田,她在家時早已幫著爹娘下地幹過活,什麼苦,什麼累都吃過。只是苦了從來沒有種過地的婆婆。 本來挺富裕的家突然變的一無所有,男人的出走也杳無音信,婆婆悲氣交加,再加上種地的辛苦,使婆婆心力憔悴,一病不起。臨終前,婆婆拉著她的手,近乎是哀求著對她說:「他還小,請你照顧他,如果你要走,請你等他成人。」 她攥著他的手。從此,他的命運又被她牽著。 她是個大情大義的女子,對誰也沒有承諾什麼,但是她一如既往的陪著他。從這以後,她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媳婦,是姊姊,還是娘?她沒日沒夜的做活,讓他繼續讀書。他們的日子就在這深深的姊弟情,濃濃的母子般的愛中困苦而平靜中過著。 他高中畢業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師範學校,她替他打點好行李,再一次的送他去了學校。她望著這個剛剛成年,自己帶大的孩子,只是囑咐他好好學習,別的什麼也有說。而他卻說: 「姊,等我回來。」 她心裏咯了一下,臉上依然平靜,可唇邊卻帶了一絲淺淺的不被人發現的欣慰的笑。這笑並不是為了他說的這句話,而是對自己的付出,有了最初的收穫。 (四)此生最燦爛的笑 她照舊種著田,省吃儉用把攢下的錢給他寄去。 前兩年,他寒暑假都回來幫她幹活,可是,第三年時,他來信說:不要再寄錢了,放假也不回來了,他要在外面找活幹,給她減輕負擔。 這時的她已經 29 歲了,在當時的農村,早該是幾個孩子的娘了。村裏的人都說,妳把他帶大成人,又供他讀書,已經很對的起他了,妳大他 11 歲,也不要再等他了。現在他出去了,在外面的花花世界呆著,不知道他還能不能回來呢! 她說不清楚自己是遵守婦道:畢竟十幾年前她是嫁進他家門的媳婦;還是為了他臨走前說的那句:等我回來的話;還是如母親般的放心不下在外的孩子的心;她守侯著。她心裏一直保持著幾十年來的寡言和平靜。 終於他畢業的時間到了。他回來了。他已經是一個意氣風發,帶著儒雅書卷氣的大小夥子了。而她,風吹日曬,拼命勞作的臉上早已沒有了青春的光彩,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村婦了。 在心裏她把他當成是一個可親可愛的弟弟。可真的不敢想他會對她說: 「姊,我長大了,我們可以真的成家了。」 她看著他,仿佛是做著夢,她真怕自己是聽錯了。他同樣是一個重情重義的男人。 她笑了,心底洋溢著一生中最燦爛的笑,也流下了一生中最幸福的眼淚。 (五)抱歉的笑 他在縣城裏教書,她在家種著地。他們養育了一兒一女。再後來,他到了油田上教書,憑著自己的教學經驗和他的為人,他當上了一所中學的校長。由於戶口的原因,她帶著孩子一直還在家鄉忙碌。戶口終於解決了,他回家把他們都接到了油田。 學校的老師來幫他們安置家。有個老師魯魯莽莽的上前問:「校長,你把你母親和弟弟接來了,怎麼沒有把嫂子給接來呢?」 大家一下子靜了下來,都扭頭看站著的她。這時,她臉上出現了極尷尬,不知所措的,甚至有些僵硬的笑容,她抱歉的看著他。他回過頭看著她,充滿深情的對大家說:她就是你們的嫂子。有她才有我的今天,甚至是我的生命。」 她聽著他的話,眼中盈滿了淚水。 (六)歲月如歌,真情如火,似晚霞 現在她已經 72 歲了,因長期的勞作,身體不是很好,風濕讓她的一條腿走路也不俐落了。他 61 歲,也早已退了休。 搬到這個小區來住兩年多的時間了,只要不是下雨或是刮大風,或是冬天很冷的天,在小區的娛樂處,花池邊,總會看到他們的身影;她拄著拐杖杖,他在旁邊扶著她,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前走著,就像扶著一個剛學走路的孩子,那樣的專注,那麼的仔細。 知道他們的故事的人,都駐足注視過他們;感動著他們彼此間的情深意重,相攜走過人生的這份厚厚的濃濃的關愛。他說:「是她給我了生命,給了我母親般溫暖,給了我一個家,現在,我應該用我的後半輩子來照顧她。」 他牽著她的手,一如當年她牽著他的手彼此間臉上的笑容,如夏日裏天邊那一抹最絢麗的晚霞。

儲存美感經驗--放大孩子的生命視角

2006年03月01日
公開
35

儲存美感經驗--放大孩子的生命視角 心跳是人類生命的自然節奏,喜歡音樂是人的天性,而孩子與生俱來便擁有敲打本能,依循人的天性和本能來親近音樂是非常自然的事,所以打擊樂顯得格外平易近人,尤其對於初次接觸音樂的孩子而言,是很適合的入門管道! 打擊樂器種類及演奏型態具多樣性和多變性,最能刺激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創辦人朱宗慶認為兒童從三歲開始是進入音樂的最佳時機,重點應放在「接觸」音樂。 為了迎合小朋友的特質,同時考慮孩子身心發展特徵,「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創造了一套教學法,利用打擊樂設計出敲打、遊戲、律動、唱歌、實際演奏等課程,來接近節奏、旋律、和聲、音色、拍子、速度、音量等,引領孩子感受認識音樂、接近音樂,最後才是學習音樂。小朋友在「自然」的狀態下認識聲音、音符、節拍、強弱,例如:用打擊樂器模仿動物的聲音,是青蛙叫?馬蹄聲?還是大象走路?讓小朋友隨著節拍做模仿動物的遊戲,從玩樂中去學習聆聽不同的聲音與節奏,希望透過打擊樂自然而多元的啟發,不但讓音樂落實在生活中,並且成為孩子一生的好朋友。 美學家蔣勳倡導「美力」觀念,而朱宗慶則提倡「從小培養美感」,從接觸音樂、感受音樂,來啟發孩子美的感受力。所謂「美力」,即是指美感競爭力,其若反映在企業面,將會是驚人的產值與財富,但是這樣的美感並不是一蹴可及的,如何將藝術融入生活,做到「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使每個人都有進入藝術的機會,是非常值得被重視的。他鼓勵家長多引導孩子接觸美的事物,希望透過打擊樂自然而多元的啟發,讓孩子們看見生命的美麗,與快樂自然相遇!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提供小朋友快樂學習打擊樂的音樂園地,在創新的教學法中,教材研發小組根據不同年齡層小朋友的學習階段,設計整合性教材;在敲敲打打中,孩子們容易找到成就感,也因為打擊樂強調節奏感與合奏的特性,無形中也增進孩子對音樂敏感度與合群同理心!

孩子成長期的各種疼痛

2006年02月24日
公開
45

孩子成長期的各種疼痛 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方旭彬 孩子在成長期可能常喊這裏痛、那裏疼,家長必須認識各種疼痛的症狀及嚴重性,有些疼痛可以靠簡單的居家照護即可緩解,但有些比較嚴重、持續的疼痛,或許是身體潛在疾病的警訊,家長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帶孩子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免延誤就醫時機。 大部分的疼痛與發炎有關,發炎通常會出現「紅、腫、熱、痛」四大症狀。大致上來說,疼痛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疼痛發生的很快,疼痛程度比較高;慢性疼痛發生機會不高,偶爾才會出現疼痛,但是持續的疼痛時間比較久。方旭彬醫師強調,每一種急性、慢性的疼痛,會隨著發生的器官與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除了疼痛之外,醫師還必須檢查疼痛發生的部位,以及是否有其他合併的症狀。 ◆頭痛 1歲以內的寶寶,會以搖頭或哭鬧表現頭痛。學齡前的幼兒,其頭痛大多以急性頭痛居多,最常見的發生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感染造成的頭痛。 ◆感冒造成的頭痛 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頭痛,通常隨著感冒症狀改善之後也跟著痊癒,治療方法大多給予症狀治療,即給予止痛藥,同時治療其他呼吸道症狀,家長應多注意孩子補充水分、多休息,即可獲得改善。 ◆中耳炎造成的頭痛 呼吸道合併中耳炎感染所造成的頭痛,症狀多是出現在耳朵裏面的疼痛,有時會有發燒的現象,甚至在聽覺部分會產生聲音悶悶的感覺,如果是還不會說話的幼兒,可能會用手打耳朵或是搖頭來表現疼痛,家長如果觀察到孩子有這樣的反應時,表示孩子可能發生急性中耳炎的情況。醫師在檢查時會以耳鏡檢查,如果發現中耳有發炎、化膿、積水等症狀時,會給予抗生素治療,大約10天至兩星期左右即可復元,如果化膿情況仍未改善,則必須會診耳鼻喉科醫師做進一步抽膿或放置引流管之治療。 ◆腦炎.腦膜炎造成的頭痛 細菌或病毒侵入腦膜中,會造成腦膜炎的情況。腦膜炎也會產生頭痛、嘔吐、發燒、頸部僵直、腦壓上升、腦部感覺腫脹等情形,與一般呼吸道感染或是腸胃炎的症狀很類似,必須經由有經驗的醫師專業的判斷,才能確定是否為腦膜炎,並且針對各種不同感染的原因對症下藥。腦炎患者也有可能會有頭痛現象,但不一定會有嘔吐或頸部僵直的症狀,有些病毒感染的腦炎會有意識模糊、幻視、幻聽等現象。 ◆意外造成的頭痛 還有一種非感染原因造成的頭痛,即幼兒因意外、家庭暴力造成頭部創傷而所引起的頭痛。由於保母或家長對幼兒的暴力行為,造成幼兒頭部撞擊、跌倒產生的頭痛,有些頭痛是有外傷腫脹造成;有些則是因為頭骨內部骨折所造成,較嚴重者還會有腦震盪、顱內出血等症狀。家長必須判斷幼兒是否出現意識不清、昏倒的情況,如果有這些症狀,必須立即帶至醫院檢查。此外,家長必須觀查孩子在頭部受到撞擊後的兩星期內,是否出現持續嘔吐、嗜睡、精神恍惚、意識不清等症狀,這些症狀有可能是腦震盪、顱內出血等的特徵,必須特別注意。 ◆5大判斷就醫準則 家長必須先學會觀察孩子的日常狀況、不舒服的表現,才能判斷疼痛的可能發生原因,以免造成延遲就醫的情況。判斷的方法包括: 1.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食欲是否改變。 2.觀察孩子的活動力是否改變。 3.是否有持續嘔吐現象。 4.是否會在半夜睡夢中疼痛到醒來。 5.是否會在半夜睡夢中突然嘔吐。 如果有以上症狀,家長千萬不可輕忽,應該立即送醫,待醫師確定病因之後,再依病況需要加以照顧與治療。 ◆胸痛 下呼吸道感染的胸痛 比較常見的胸痛是因為下呼吸道感染所造成,通常因為幼兒嚴重咳嗽合併支氣管炎或肺炎,由於胸肌、肋間肌過度用力所造成的疼痛,甚至還會發生肚子痛的情況。 ◆黴漿菌肺炎的胸痛 學齡前的幼兒比較常發生「黴漿菌肺炎」,這種肺炎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種,但不是屬於SARS肺炎。好發年齡為學齡前的幼兒,症狀為慢性咳嗽,可能持續咳嗽長達好幾個星期、好幾個月的時間,在排除患者有氣喘病史、最近曾被小東西嗆到、接觸過肺結核患者等因素之後,醫師會做胸部X光檢查,如果發現聽診與X光檢查之後差異很大,則十分有可能是「黴漿菌肺炎」。但也有些幼兒沒有咳嗽、發燒症狀,卻直喊有胸痛的症狀,經過抽血檢查,才確定是感染了「黴漿菌肺炎」。 ◆劇烈活動造成的胸痛 幼兒因活動過於劇烈而造成的全身痠痛,合併有胸痛的症狀,通常經過幾天的休息即可獲得改善,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外力撞擊造成的胸痛 幼兒因為跌倒、外力撞擊所造成的瘀青疼痛,通常表現出來的也是全身性的痠痛,當然也包括胸痛症狀在內,經過兩、三天的休息,大多也可以獲得改善。 ◆心臟問題造成的胸痛 幼兒較少因為心臟問題造成疼痛,但幼兒先天性心臟病表現的症狀,包括呼吸喘、發紺、跑步過後的胸痛,則要請小兒心臟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與治療。 ◆肚子痛 慢性腹痛 如果一個月至少發生腹痛一次,疼痛程度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或學校課業,甚至到無法上學的地步,這樣的疼痛持續三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腹痛」。由於疼痛持續的時間較長,也比較容易被家長忽略。方旭彬醫師統計分析了一年來共59位因「慢性反覆性腹痛」到台安小兒腸胃科就診的病童,年齡層介於2歲至13歲,發現大約有2�3的患者持續痛了3個月到1年的時間,甚至有1�3的患者疼痛時間超過1年,研究發現,大約六成左右的患者認為自己排便是正常的,但是經過之後的X光檢查,卻發現有九成以上的患者,腸中堆積過多糞便。很多人都只把慢性腹痛的原因歸究為便秘所引起,其實除了便祕之外,仍有其他潛在的原因,甚至情緒緊張也是造成腹痛的原因之一。便秘引起的腹痛通常發生在吃完飯後及解便前,如果確定是因便秘引起的腹痛,除了以藥物治療之外,醫師會建議改變其飲食習慣,提高高纖飲食,包括根莖類的蔬菜及蘋果以外的水果,並養成飯後半小時上大號的習慣,如果解便情況改善,腹痛情況也會有所改善。但仍有四成以上的患者,在便秘情況改善之後,經過後續的檢查追蹤,發現還有胃十二指腸炎、食道炎、消化性潰瘍、幽門桿菌感染、乳糖不耐症、食物過敏、甚至消化道以外的水腎等其他問題,所以家長要注意觀察幼兒如果有遠離肚臍以外的腹部疼痛、夜間腹部疼痛、小於5歲的腹部疼痛、合併發燒、體重減輕、皮膚出疹子、血便、血尿等症狀,可能不只是因為便秘所引起的疼痛,必須配合醫師做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以便對症下藥。 ◆急性胃腸炎 急性胃腸炎是急性腹痛的一種,通常是在來醫院就診前,或是就診前一個晚上,肚子突然發生劇烈疼痛,表現症狀為急性嘔吐、急性腹痛,發生原因可能是食物中毒、吃壞肚子、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果腸胃的發炎影響到下消化道,則會以「拉肚子」表現,不論是急性胃炎、急性腸炎,都可能會合併有肚子痛的現象。居家照護方法為「少量多餐」,喝水一次以一小口的量喝,可以吃些綠色香蕉(Banana)、稀飯(Rice)、蘋果(Apple)、白土司饅頭(Toast)、蘇打餅乾(Saltines)等食物(BRATS),以清淡飲食為原則,並且避免牛奶乳酪等乳製品、甜食、油膩食品,使腸胃得到部分休息,以免腸胃產生更嚴重的發炎。尚未開始吃副食品的較小嬰兒,可先將配方奶稀釋,如果腹瀉持續,可在醫師指示下改用無乳糖配方。此外,醫師會開立一些口服藥物,讓患者在吃飯前服用。如果幼兒連喝水都會嘔吐,造成整天都無法進食的情況,通常醫師會給予靜脈點滴注射,使腸胃完全得到休息。 ◆急性盲腸炎 幼兒先以急性肚子痛表現,從肚臍周圍開始痛,大約半天、一天的時間之後,轉至右下腹的疼痛,幼兒會出現痛到有彎腰、身體不敢動的姿勢,再來可能出現嘔吐、合併發燒的症狀。如果確定為急性盲腸炎,必須緊急開刀,以免闌尾破裂造成腹膜炎,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嬰兒腹絞痛 三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往往會在傍晚或晚上,突然哭鬧而使臉部脹紅、四肢彎曲、肚子繃得很緊,家長仔細觀查小寶寶,如果發現其腸蠕動很快、不斷放屁,且哭鬧完之後就沒事了,則很有可能是發生嬰兒腹絞痛,這種情形大約在寶寶比較大之後就會改善了。方旭彬醫師指出,家庭氣氛不佳、幼兒腸胃道功能發育尚未成熟、牛奶蛋白過敏,都是可能引起嬰兒腹絞痛的原因,建議家長,如果發現嬰兒有此症狀,若同時有腸蠕動快且排氣頻繁的情形,不妨可以用溫熱毛巾熱敷肚子,可以緩解嬰兒腹部不適的症狀,如果症狀嚴重且持續,應就醫檢查。 ◆嬰兒鼠蹊疝氣 嬰兒鼠蹊疝氣是指嬰兒的腸子從腹股溝缺損掉落而造成腹股溝突起或男嬰之陰囊腫脹,嬰兒會用力哭鬧時,肚子鼓脹時症狀會加劇。如果掉落的腸子「卡」住時,叫做「箝頓性鼠蹊疝氣」,甚至會出現嚴重腹脹或嘔吐的現象,一般男寶寶嚴重時會發生睪丸壞死;女寶寶則可能因鼠蹊疝氣而導致卵巢壞死的情形。發現寶寶有鼠蹊疝氣,應儘早開刀修補,否則一但腸子卡住壞死,就會有腸穿孔或睪丸卵巢壞死等併發症,不得不慎。 ◆四肢疼痛 大部分幼兒的四肢疼痛是因為跑跳、運動造成的肌肉痠痛,通常多休息、多喝水即可改善。方旭彬醫師強調,四肢疼痛必須特別注意是否為單側疼痛、行動不便、放射性疼痛、大小便失禁,則必須進一步檢查,可能是身體某個器官出現問題,不可輕忽。 ◆感冒引起的疼痛 有時候感冒也會出現全身痠痛的情形,特別是流行性感冒的患者,通常會出現全身嚴重的痠痛,即使是成人也要休息兩三天才會改善,幼兒一旦罹患流行性感冒,幾乎都會比一般感冒還嚴重,全身痠痛的程度甚至無法去上課。所以每年入秋之際(約十月以後),可接種流行性感冒之疫苗來預防。此外,有一些病毒性感染的感冒會引起肌肉炎,通常發生在腿部,嚴重者甚至因為劇烈疼痛而無法走路,醫師通常會給予止痛藥,多休息即可獲得改善。 ◆四肢傷口疼痛 因為意外、蟲咬而造成四肢關節產生傷口,甚至局部化膿、腫脹的現象,屬於細菌感染而造成的疼痛,家長要特別注意傷口的消毒,可以碘酒或優碘初步消毒處理,避免細菌進一步擴散,如果合併有發燒、傷口擴散的情況,則必須至醫院求診。 ◆急性關節疼痛 但是如果四肢疼痛是發生在特定的關節,或是合併有其他症狀,則要特別注意。學齡前幼兒常發生的「過敏性紫斑症」則為急性關節疼痛的一種,發生原因目前不是很清楚,但已知是因微細血管所引起,大多發生在身體下肢、耳朵後方,出現塊狀紫斑,按下去並不會消失,有些會合併有關節痛、肚子痛、嘔吐等症狀,嚴重者會影響到腎臟造成蛋白尿,經過專科醫師診斷之後,可能須以類固醇加以治療。 ◆慢性關節疼痛 關節嚴重腫脹,持續時間達到3個月以上,在排除細菌或其他外力因素所造成的關節炎後,需考慮是否為「年幼型風濕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的疾病,在確定診斷之後,醫師會以類固醇或免疫調節藥物加以治療。 ◆成長痛 成長痛發生的年齡,大約在小學四、五年級至國中,較小的幼兒比較少見。 發生部位為較長骨骼的兩端,例如接近膝蓋處,在短時間骨骼成長過快,合併會出現一些皮膚皺紋,大多給予一些症狀治療即可,家長不須太過緊張。

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2006年02月19日
公開
50

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親職教育--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家庭和諧靠溝通,親子之間應從小建立坦誠開放的雙向溝通,和孩子溝通時別忘了下面幾點: 1.注意聲調、語氣、時間、場合。 2.對兒童講話要簡明、具體、和清楚。 3.坦誠信賴,言必有信。 4.給予適當的承諾及合理的選擇。 5.鼓勵孩子表達、並且傾聽別人說話。 6.多引導與規勸,少批評與責備。 7.接納並體會孩子的感受及想法。 8.問答的方法盡量使用「問答題」方式,避免「是非題」。 9.言行一致,當孩子的好榜樣。 10.親子爭吵時,別一時衝動,可以冷靜想想辦法。 父母應如何管教孩子? 父母要正確的觀念及適當的管教方式,不要對孩子太寬或太嚴。 光有愛是不夠的,父母應該: 1.了解孩子的心理及動機。 2.父母管教方式要一致,且能把握原則。 3.對待孩子必須公平、公正,一視同仁。 4.期待要實際,要求要合理。 5.幫助孩子面對現實,處理情緒,克服挫折。 6.以鼓勵代替獎勵,以約束代替處罰。 7.必要時處罰要合情、合理。 8.以民主方式共同制定家規、溝通協議。 9.安排時間與子女多相處,才能多了解。 10.孩子問題較嚴重時,一定要求助專家學者。 如何成為理想的父母? 許多父母以為「會生就會養、就會教」。其實不然,「合法」的父母並不一定就是「合格」的父母。理想的父 母,不僅是孩子的褓姆,也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要成為理想的父母,就必須了解孩子成長發展過程,調整自己角色,及教養子女的方式,不斷學習做父母,接 受「再教育」。如此才能提供孩子最適當的成長環境,最適宜的學習機會,以及最愉快的生活空間,使孩子得到豐富的愛及應有的管束,培養出健康、活潑、聰明、快樂的下一代。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是補還是毒?孕婦吃中藥好不好?

2006年02月19日
公開
64

是補還是毒?孕婦吃中藥好不好? 懷孕的媽媽總是想給腹中寶寶最好的營養,再加上身邊親朋好友的熱心關懷,常常會有一堆的「中藥食材」提供給準媽媽安胎養身,但是,這些琳瑯滿目的藥材,到底適不適合孕婦食用?有什麼功效?本文將一一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文╱謝雅蕙 採訪諮詢╱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中醫師 莊雅惠 參考書目╱莊雅惠家庭常用中醫藥小百科 (如何出版社) 藥材照片╱如何出版社提供 攝影╱陳炳煌 梳化╱謝鈺倫 演出╱胡亞梅 服裝提供╱奇妮、肯蕾嫚、Fepavani 食療養生是現代普遍討論的熱門話題,因此,準媽媽在懷孕的期間,也會聽取身邊朋友的建議,嚐試藉由中藥食補的方式來補充孕期所需的營養,但是,準媽媽們可曾想過在食用這些中藥材的同時,對自己本身會造成哪些影響,本文將為各位準媽媽介紹目前普遍常見的中藥材,讓妳的孕期生活更平安順利。 中藥的分類法則 所有的中藥材,均可以五味、五性、作用部位及有無毒性等特質加以分類,分類方法如下: 1.五性: 包含寒、熱、溫、涼、平五性,寒證宜服用溫熱藥或食物,而熱證則服用寒涼藥或食物。 2.五味: 包括酸、苦、甘、辛、鹹五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胃、辛味入肺、鹹味入腎。 3.作用部位: 包括五臟六腑及十二經脈。 4.有無毒性: 部分有毒的中藥材,並不適合作為藥膳用藥,需在醫師的指導下才可食用,而無毒的藥材則可根據體質,作為藥膳的常用藥。 孕婦不可不知的中藥禁忌 (瞭解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的中藥來搭配食用,可達到養身的目的。) 正常的情況下,胎兒在4到12週時正形成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四肢及五官,12週以後則是胎兒的成長期,每個階段用藥都須特別謹慎。然而,中藥材的種類繁多,對母體與胎兒本身會造成的影響,也無一定的規範可尋,因此,本文參考《莊雅惠家庭常用中醫藥小百科》一書中,將較常見的中藥材,簡單整理出一個孕婦中藥禁忌的表格,作為各位準媽媽懷孕期間的小叮嚀。 孕媽咪中藥禁忌 中藥種類 影響 牛黃(清熱藥) 洩下力強,易導致孕婦流產。 紅花、川七、(活血藥) 其祛瘀活血力強,易導致流產與早產。 牛膝(活血藥) 有損胎兒健康。 車前子(除濕利水藥) 過度食用會影響胎盤循環。 補骨脂(溫陽藥) 孕婦須經由醫師指示後再服用。 薏仁(除濕利水藥) 內含的薏苡仁油,會降低橫紋肌收縮作用,對子宮產生興奮作用,也會造成羊水過少的現象。 通草(除濕利水藥) 會造成孕婦羊水過少。 適當使用•補得健康 莊醫師指出,有些中藥確實不適合孕婦使用(見上表),大家也都會在孕期過程中謹慎小心地避開這類藥物,但是,往往造成孕婦身體不適的,並不是這些禁忌藥物,而是一般孕婦可食用的藥材。主要原因,是由於孕婦本身過度的攝取所產生,所以,莊醫師特別叮嚀準媽媽們在食用以下這些藥材時,要懂得適當的使用,這樣才能補得健康又愉快。 人參(補氣藥) 性、味:甘、微苦、微溫。 功效:補充元氣、補益脾肺、安神益智等功效。 現代藥理:有增強免疫功能、提神醒腦、抗疲勞、改善消化吸收、促進食欲等作用。 適合體質:適用於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頭暈嗜睡、心悸胸悶、動則易喘、久咳不癒、容易感冒;食欲不振、大便較軟或易腹瀉、排便不暢、造血功能不足等陽氣虛弱體質。 過度使用的不適應症:因為人參是屬於補氣的藥材,如果孕媽咪的體質剛好有黃痰、感冒、發燒、火氣大、消化不良的情形或是躁熱體質時,過度的進補會造成孕媽咪口乾舌躁、便秘等情形發生。 黃連(清熱藥) 性、味:苦、寒。 功效:具清除內熱、瀉火解毒、除濕氣等功效。 現代藥理:有消炎抗菌,鎮定退熱、降低血壓、擴張末梢血液循環及強化膽囊功能等藥理作用。 適合體質:適用於身體發熱、煩躁易怒、胃口過盛、噁心嘔吐、睡眠不穩、流鼻血、咳血、便血或瀉下黃穢惡臭、瘡瘍腫毒等熱症。 過度使用不適應症:孕媽咪若未經醫師指導,不宜單獨食用,尤其是體質虛寒者,以免影響腸胃功能,造成腸胃不適,也可能會引起全身過敏或全身搔癢、煩躁不安的症狀。此外,多量及長期食用會引起血液異常的狀況(如:血紅素、白血球下降)。 小提醒:懷孕後期可與中醫師討論,利用黃連開立一些清熱、解胎毒的藥來增強母體的免疫力。 珍珠(清熱藥) 性、味:甘、鹹、寒。 功效:內服有鎮安心神、清熱解毒、收斂傷口、生肌長肉的功效;外用塗抹顏面則有美白的效果。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含有多種氨基酸。 適合體質:適用於煩躁身熱、失眠暈眩、青春痘、粉刺、斑點、瘡瘍腫毒、傷口久不癒合等症。 過度使用不適應症:珍珠粉屬寒性,若孕媽咪屬於寒性的體質又長期食用珍珠粉,會造成腹瀉的症狀,有早產徵兆的孕婦也不宜食用。 小提醒:珍珠粉的研磨是需要相當的謹慎與繁複的程序,最後是要篩選剩下細膩的粉末,這樣一來才不會對腸胃造成傷害。 正確藥膳養生法 (瞭解日常生活中各種食物的屬性,才能更有效的「吃」出健康好體態。) 「藥膳養身」一直是目前大家熱衷的熱門話題,但是很多人都只是瞭解藥材的特性與優點,而往往忽略到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之後,再去選擇適合的中藥搭配食用。莊醫師指出,她遇過很多前來問診的病患,都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的體質,只是一昧地食用熱門的中藥材,導致自己的身體狀況連連。所以,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中醫的體質是怎麼區分出來的。 氣虛無力型 元氣是身體器官原動力的代表,具有推動血液、收斂固澀體液或血液、溫暖組織、預防疾病入侵的功能,所以當元氣虛弱時,就容易產生這些症狀: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頭暈嗜睡、心悸胸悶、動則易喘、久咳不癒、容易感冒、遇冷則鼻塞、流鼻水、氣喘、食欲不振、大便較軟或易腹瀉、排便不暢、造血功能不足等陽氣虛弱體質。 陽虛怕冷型 「陽火」代表溫熱身體的一股暖流,是氣虛嚴重的進一步表現,所以包括氣虛的症狀外,還有畏寒怕冷、臉色蒼白、四肢冰冷、臉色滯暗、心前區疼痛、胸悶胸痛、腹部疼痛,按壓則較舒服,女性月經延後,色暗紅、閉經或不孕、乳房發育不良或萎縮。 氣虛缺氧型 中醫的「血」,包括血液與血壓,無論是鈣質不足、營養不良、貧血、白血球或血小板不足、低血壓,均可能引起下列血虛的狀況:臉色蒼白或萎黃、疲勞無力、唇白膚乾、頭暈目眩、時欲嗜睡、心悸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指甲易斷或變形、月經量少或閉經。 陰虛燥熱型 「陰」代表滋潤身體器官的津液,包括眼淚、唾液、消化液、汗液、尿液等清涼滋潤液,若分泌不足,則會產生乾燥、發紅、搔癢等燥熱症狀:兩頰潮紅、口燥咽乾、口舌生瘡、手足心熱、大便乾結、小便量少、心悸失眠、乾咳痰少而稠、飢餓卻沒食欲、胃部脹氣、眼睛充血、鼻乾鼻癢、急躁易怒、青春痘、粉刺、斑點、女性月經提前、色鮮紅、陰道異常出血、陰部乾燥搔癢。 「吃」出健康有一套 以上是中醫針對各項體質所做的區分依據,先瞭解自己的體質之後,再來瞭解日常生活中各種食物的屬性,如此一來,才能更有效的「吃」出健康的體態。 忌口食物參考表 體質類型 應忌口之食物 寒性 橘子、柳丁、西瓜、葡萄柚、冰冷或寒性飲食。 熱性 辣椒、胡椒、油炸物、荔枝、桂圓、薑母鴨、當歸羊肉、菸、沙茶醬、薑湯、蠶豆等燥熱食物。 過敏體質(如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氣喘、過敏性鼻炎) 芋頭、香蕉、芒果、辛辣物、油、炸物、荔枝、桂圓、帶殼海鮮、菸酒、草菇、鳳梨、章魚、生冷冰品、罐頭食物、過鹹食物。 (資料來源:《莊雅惠家庭常用中醫藥小百科》,如何出版社) 中藥陰陽平衡方 有些中藥是屬於涼性的藥材,對於體質虛冷的孕媽咪而言,經常食用會造成身體不適應的狀況,莊醫師說可以經由醫師調配陰陽平衡方,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如:山藥粉、芝麻粉及珍珠粉一同食用,不僅可以產生美白的功效,更可以補充元氣,就不會有後遺症了。有機會,找個時間和中醫師一同討論,找出自己的體質,並且請醫師開立適合自己的陰陽平衡方,如此一來,準媽咪就可以安安心心地由中藥膳來達到補身目的。 莊雅惠醫師 現任 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味全生技中心顧問暨長春養生館網站站長 漢補世家顧問醫師 中視新聞探索「養生小叮嚀」單元主講人 復興電台生活百分百「藥膳養生」單元主講人 東森電台東森早餐「早餐快樂門診」藥膳養生主講人 著作 《一本寫給女人的保健書》.《莊雅惠水嫩輕盈美人茶》.《莊雅惠家庭常用中醫藥小百科》,如何出版 (資料來源:94年2月號媽媽寶寶(218期) 孕婦須知單元)

讓閱讀習慣走進孩子的生活

2006年02月16日
公開
35

讓閱讀習慣走進孩子的生活 本文作者 / 兒童教育作家暨喬幼文化教育集團 總督學 江智安 本文出處 / 健康物語月刊2005年6月號 閱讀,似乎是孩子們避之唯恐不及的。或許是因為凡事講求快速的年代到來,沒時間去慢慢理解、沒有情緒去細細品嚐,就連大人們,也幾乎喪失了閱讀的興趣與滿足感,更何況是正值行動力取勝的青少年。然而目前正熱的「哈利波特風」,一本本厚度可觀的書冊,卻是孩子們必讀的「聖經」,或許其背後的「人際互動因素」與「流行指標」,是促成孩子閱讀的動力因素之一,所以,要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提升興趣與形成閱讀風潮,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關鍵。 ?閱讀環境的現況 六歲到十二歲是閱讀的豐沛期,他們就像一塊海綿,遇水即吸;不限題材,不拘類別,凡是新鮮的、有趣的,他們都喜歡,特別是能夠表現人生種種考驗的故事,更能夠滿足他們;當他們碰到感動人的文字,絕不吝惜付出他們的熱情,他們希望書能讓他們看得又哭又笑。可是,綜觀現實,為什麼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對書本表現得那麼冷漠呢?原因或許不是孩子不愛書,而是他們碰到障礙了。 【障礙一】遇上了時間之賊 / 電視 電視是閱讀的頭號大敵。它不聲不響地偷走了許多孩子,甚至大人的時間。它笑口常開,它變化多端,它在不知不覺中控制了一個人的說話、動作、行為,甚至思想;它還使人頭腦簡化,想像力遲鈍,生活乏味。商業電視節目為了迎合觀眾的口胃,充斥大量的暴力情節,運用聲光技術製造特殊效果,這些強烈的感官刺激,孩子當然會受不了誘惑,不由自主地坐在電視機前,而且一坐就是好幾個鐘頭。暫且先別說他浪費了多少時間,他還可能患近視眼,影響發育,他的腦袋也會變得只能接受變化快速的影像,缺乏思考和創造力。 【障礙二】:碰到了枯燥乏味的課程 學校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的能力,但有時候,刻板教材反而成為閱讀上的障礙。因為學校的課程不是單為你的孩子,而是為大家的孩子而設計的。在學習中,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同樣的課程,對學得快的孩子來說,會覺得無趣顯得不耐煩,就算孩子有耐心坐在位子上上課,也絕不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有的孩子因不耐煩,看自己的書或惡作劇,遭老師責罵,他原有的閱讀樂趣很可能會因此消失。學得慢的孩子則會因為趕不上進度而氣餒,或在成績的壓力下失去信心。再者,將學生學習欠佳的原因,歸之於「不用功,不專心」。 【障礙三】:令人又愛又恨的電動玩具 緊張刺激的電動玩具,不僅令小孩著迷,許多大人也愛不釋手,一旦開了機,沒有相當的毅力還真難從中逃脫開來。電動玩具之所以吸引人,在於它利用人們「不服輸」的心理,過關斬將、欲罷不能,不知不覺中,大好的時光消耗掉了…許多該做的事也沒做。 ?閱讀習慣的培養 障礙越多,閱讀的習慣越不易養成,所以家長與老師可以運用一些硬體環境的規劃,或者是以引導的方式,來刺激孩子閱讀。以下整理出一些不錯的引導方式,可供參考: 一個舒適的讀書環境,是將孩子從電視機前面拉回來的重要條件。許多的孩子之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主要是因為缺乏良好的讀書環境。在讀書區裡,有孩子專用的書架書櫃,有屬於自己的圖書,他可以和父母共讀一本書,共享書中的樂趣。此外,還會有以下意想不到的收穫: 1.因閱讀而減少不良嗜好: 要讓孩子遠離不良的嗜好,光是再三的警告禁止,成效不彰。如果你能讓他成為一個愛書人,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讀書區,那麼豐富多彩的書中世界自然可以滿足他的好奇,也足夠讓他窮一生之力去追求去遨遊,更能培養他對是非的判斷力。 2.訓練孩子愛惜物品的好習慣: 自己擁有一個小小讀書區,可以訓練孩子整理自己的書。書要怎麼排列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想,自己動手做。書看完了要歸位,要愛惜,這些觀念都可以灌輸給孩子,並督促他身體力行。經過這一番訓練,孩子一定會養成愛惜物品的好習慣。 1.先依孩子的能力來選擇:選擇一些他可以自己閱讀的書,孩子必定會信心十足,畢竟能自己閱讀一本書,是一件驕傲的事。 2.將較難的書夾在簡單的書裡:有些書比較難,讀起來比較辛苦,但可以刺激孩子,也可以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這樣的書,你也不妨為他準備一些,夾雜在他平日閱讀的書裡,不需要特別去提醒他,他可能會因為好奇,或是想換換口胃,自然會來翻閱的。 把書當禮物送給孩子,表示你已經把他當成大孩子了,你重視他對書本的興趣,他自然也感覺得出來。當孩子收到書時,你可以當場唸給他聽,或只告訴他故事大綱,說到懸疑處,不妨賣個關子,讓孩子對書充滿好奇,充滿期待。如果這本書是他所喜歡的,你的這份心意,必定會使孩子更加珍惜它。 辦第一張借書證,也是一種重要的經歷。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加強孩子的自尊心。告訴他,這一張小卡片可以讓他享有哪些權利,又該如何行使這些權利。再為他準備一個特殊的借書袋,裝著心愛的書本回家。你所做的這一切,已經明確地在告訴他,讀書可是人生大事喔! 閱讀,要能與生活作結合,書籍才不會被束之高閣。要讓閱讀習慣走近孩子的生活,必需用心規劃適合的閱讀環境與情境,再配以活動帶領與引導,讓孩子不自覺地掉入「閱讀樂趣」的陷阱。

紓解嘴唇及雙手乾裂的妙方

2006年02月13日
公開
51

紓解嘴唇及雙手乾裂的妙方 Care Your Chapped Lips & Hands 摘錄自《實用家庭醫療處方百科》 預防雜誌健康叢書編輯群◎著 世潮出版社出版 10種防止嘴唇乾裂的方法 當你的嘴唇紅、痛及脫皮,甚至微笑時會產生裂痕,無疑地,你的嘴唇太乾燥了,下面是醫師教你如何使嘴唇恢復紅潤並輕鬆微笑的10種方法。 ★ 使用護唇膏 對付嘴唇乾裂最好的方法就是避開乾冷的天氣,當然為此前往熱帶地區並不切實際,不如隨身使用護唇膏保持雙唇滋潤。外出前後要記得擦護唇膏,由於嘴唇不易久留任何物質,因此吃過東西、喝完飲料或擦過嘴巴,應記得重塗一次。 ★ 使用防曬唇膏 別忘了!陽光對嘴唇也具殺傷力,日曬能引起嘴唇乾裂及脫皮,尤其是下嘴唇。因此不要只塗護唇膏,應選用含防曬係數的護唇膏。 ★ 擦口紅 除了防曬護唇膏,擦口紅也有助於紓解乾燥的雙唇。擦口紅不僅有保護嘴唇的作用,還能預防乾裂的發生,因為口紅不透明能遮住各種光線,包括對人體有害的紫外線,因此有醫師認為女性使用口紅是罹患唇癌比較低的原因之一。 ★ 攝取維他命B群 缺乏維他命B及鐵質可能會造成嘴唇脫皮,因此要攝取足夠的維他命。 ★ 多補充水分 水分可以從體內滋潤嘴唇,尤其是冬天時最好每隔幾小時就要喝100c.c.的水。年紀愈大細胞保留水分的能力越來越差,因此皮膚乾燥的問題會更加嚴重,另一個有效對付冬日嘴唇乾燥的方法,就是在室內使用濕氣機。 ★ 試試蜂蠟 美國醫師多數認為Carmex是對付嘴唇乾裂最好的產品,因為這個老牌子裡面含有蜂蠟及酚類,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處方了。 ★ 舔嘴唇不是辦法 嘴唇乾裂是一種脫水的現象,當你舔它們獲得暫時的滋潤,待其蒸發後你的嘴唇將比之前還要乾燥;而且唾液裡含有消化

抓握能力發展第一步-訓練寶寶拿奶瓶

2006年02月13日
公開
55

抓握能力發展第一步-訓練寶寶拿奶瓶 每次寶寶喝ㄋㄟㄋㄟ時,媽媽都要幫他拿著奶瓶,什麼事都不能做。想要讓寶寶學習自己拿奶瓶,有什麼撇步呢? 文�劉繼珩 採訪諮詢�天主教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劉文琪 攝影�江建勳 演出�陳昱臻 許多媽媽會認為,書上說寶寶到了某個階段應該會拿奶瓶,自己的寶寶就一定也要會,而強迫他學習,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正確的,想要訓練寶寶拿奶瓶的媽媽,不妨先從訓練寶寶的抓握能力開始,循序漸進才是成功的關鍵喔! 有抓握欲望就可以開始 寶寶4∼5個月大起就有向外探索的欲望,開始想要抓東西,天主教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劉文琪表示,手的動作有分粗動作和細動作,像抓握奶瓶這種小肌肉發展,就屬於細動作的一種,也就是手指的運動。正常來說,寶寶6個月大,小肌肉的發展大致成熟,也能把奶瓶抓握得很好,可是現在很多寶寶到了6∼7個月大都還不能把奶瓶握好,主要原因是家長沒有給予寶寶刺激,導致他到了1歲都還不會拿奶瓶。劉文琪建議爸媽,訓練寶寶自己抓握奶瓶,一定要掌握正確時機,當發現寶寶的發展已經到了可以抓握的時候,就要進行教導。 學會拿奶瓶的2種方法 家長引導法 有些寶寶6∼7個月大就會爬了,劉文琪認為,在寶寶的喝奶時間,把奶瓶拿給他看,讓他伸手抓握,藉由欲望與衝動的互動關係來訓練,是不錯的方法。因為如果在寶寶吃飽的時候使用這種方式,就很難激起他想拿奶瓶的欲望和衝動,當然也就不會想要去拿奶瓶了。 物品吸引法 利用外觀較能引起寶寶注意的奶瓶也是一種方式,媽媽可以選擇顏色鮮豔或有可愛圖案的奶瓶,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劉文琪表示,6個月大的寶寶,對色彩已經有一些概念,所以有了能引發他興趣的顏色,自然就會提高想去抓握的欲望,不過在選擇奶瓶時要格外謹慎,要挑選品管嚴格的品牌,以免因奶瓶材質不良而引發中毒的不幸事件。 Help寶寶拿奶瓶,爸媽可以這樣做! 1. 訓練抓握能力:一般的奶瓶沒有把手,所以爸媽想要訓練他的抓握能力,可以在餵奶時,協助寶寶把小手放到奶瓶上,但是要注意奶瓶溫度適中,再讓寶寶握住,以免寶寶燙到。 2. 套上把手: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也可以直接購買套在奶瓶上的把手,幫助寶寶將手扣在把手上練習抓握,讓他慢慢習慣並適應。 小心!躺著喝奶的3種危機 學會自己拿奶瓶喝奶之後,媽媽切忌讓寶寶躺著喝奶,因為這樣可是隱藏了危險喔! 【嗆奶】門診中最常見到寶寶自己拿奶瓶喝奶,而發生嗆奶的個案,劉文琪認為媽媽不能因為寶寶會自己拿奶瓶,就表示他喝奶沒有問題,還是要在旁邊照顧。如果擔心寶寶會喝不到奶,可以利用市面上的奶瓶吸管,幫助寶寶喝奶。 【中耳炎】躺著喝奶除了會有嗆奶的危險,還容易造成中耳炎。劉文琪表示,因為寶寶的耳咽管和口腔相通,耳道也比較短,當奶水嗆上喉嚨時,很容易感染,就會引發中耳炎。 【奶瓶性齲齒】現在的寶寶發育很好,5∼6個月大就開始長牙,如果讓寶寶躺著喝奶,寶寶不知不覺就會睡著,加上媽媽又沒有時間幫寶寶清潔牙齒,很容易造成奶瓶性齲齒。 調整心態有助寶寶學習 很多爸媽會覺得寶寶還那麼小,拿奶瓶這種事自己代勞就好,或是因為自己沒有時間訓練寶寶,就認為時間到了他自然就會了。劉文琪強調,寶寶是需要訓練的,只要有心教他,他都可以學會,就怕爸媽沒有耐心。當寶寶學幾次仍學不會,父母就生氣、想放棄,這樣的教育方式和心態是需要修正的,應該多給予寶寶正向鼓勵,不但讓他能很快學會拿奶瓶,對他日後的發展和心理成長才會有助益! Q:提早讓寶寶學習拿奶瓶好嗎? A:劉文琪認為,若是寶寶4個月大就已經有抓握的欲望,爸媽也可以展開訓練,但是每個寶寶的發展速度不同,所以要視他的特質而定。如果寶寶真的學不會,也不要強迫,一旦父母期許很高,當他做不到就生氣或責罵,寶寶會因此產生挫敗感,雖然不會造成手部骨骼的損傷,但是卻會造成心裡的陰影和傷害。 Q:超過1歲還不會拿奶瓶是有問題嗎? A:寶寶如果到了1歲多還不會抓握奶瓶,有兩種可能的情況: (1)沒有足夠的刺激,所以寶寶不懂得如何抓握奶瓶。 (2)肌肉的力量有問題,像是小胖威力症,就是肌肉無力,手指無法抓握,這種狀況就需要就醫。 不過要評估是否有發展遲緩,不能單單以會不會抓握奶瓶為指標,因此劉文琪建議家長,平時就要多方觀察寶寶的行為,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

媽媽不要我了?5招輕鬆化解老大情結

2006年02月13日
公開
54

媽媽不要我了?5招輕鬆化解老大情結 第二個孩子出生,往往造成爸爸媽媽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生兒,而忽略了老大也需要被關愛的事實,使他產生嫉妒的心理。面對這種狀況,爸爸媽媽應如何做適當的處理? 文�施名玥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 面對老大對新生兒出現的「老大情結」,有些爸爸媽媽會選擇置之不理!但惡性循環的結果,可能會加重老大的情緒,出現傷害新生兒,或退化的行為(與新生兒同齡的舉止表現),更嚴重的,也可能使他罹患憂鬱症!其實,孩子要的不多,只有大人的關愛。 大寶貝吃醋為哪樁? 1∼2歲的寶寶,認知發展還在自我的階段,因此,當他看到媽媽在照顧別人時,就覺得媽媽被佔有,就會不照顧我了!他可能會吸吮大拇指,玩弄頭髮到大哭大喊,希望媽媽注意他;在他的小小世界裡甚至連結到絕望的想法:「我要被拋棄,不再被愛了!」,所以爸爸媽媽要不斷地向他保證:「雖然弟弟(妹妹)出生了,但是我們還是很愛你!」 雖然嫉妒是正常的情緒,但是大人還是要善用方法,將此負面情緒導向正面,否則可能不良的影響會愈來愈深。 嫉妒的4種負面影響: 1.缺乏同理和分享能力,影響人際關係。 2.自尊心和虛榮心日漸高漲。 3.易有強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心胸,處於競爭與比較的心態學習成長。 4.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周遭事物的關心。 避免寶寶嫉妒 現代的優質教育,並非只講究智能的提升,還有更重要的,情緒高EQ的養成,爸爸媽媽注意孩子的情緒,以同理心做溝通,才能使孩子快樂地成長。 招式1.懷孕時期 運用認知的方式,告訴寶寶:「弟弟(妹妹)要來臨囉!」媽媽可以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內容關於一個哥哥或姐姐,如何迎接新生兒的到來。這是投射性的測試,幫助寶寶迎接弟弟(妹妹)的來臨。 【你可以怎麼做】 1. 媽媽可以問寶寶開放式的問題:「你覺得故事中的哥哥(姐姐),對於弟弟(妹妹)要出生的感覺是什麼呢?」讓寶寶自由地談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了解他的內心世界。 2. 如果寶寶出現負面的情緒:「喔!那這樣哥哥(姐姐)以後會很辛苦,因為媽媽就會變成弟弟(妹妹)的了!」此時可以對寶寶表達同理及了解的感覺,適時地溝通、處理及開導。 招式2.新生兒彌月 很多親朋好友會來探視和祝賀,並且帶一些禮物給媽媽和新生兒,這時很重要的是,不要忘記也送哥哥(姐姐)一份禮物喔!否則他會感覺到明顯地落差、被忽略,而產生重重的失落感! 招式3.新生兒出生之後 爸爸媽媽忙於照顧新生兒,很容易將哥哥(姐姐)忽略了喔! 【你可以怎麼做】 爸爸媽媽可以請哥哥(姐姐)也來照顧弟弟(妹妹),派給他簡單、可達成的小任務,如:幫忙拿或丟尿片等,讓他也進入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中,覺得自己是個被肯定的小幫手,可緩解他被競爭的感覺。 招式4.撥出特別時光 如果妳發現寶寶的「老大情結」較為嚴重,也許需要特別花時間單獨陪他,因為爸爸媽媽可能將許多時間投注在新生兒的照顧上,較忽略照顧大的,使他感到難過、不被關愛。 【你可以怎麼做】 1. 可以每天花十分鐘的時間,當作是親子間的特別時光,告訴他:「媽媽之前花很多時間照顧弟弟(妹妹),但是這十分鐘是完全屬於你的,你要做什麼事,媽媽都會陪你做。」 2. 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妳可以發現,孩子的情緒會比較穩定,他會覺得雖然媽媽平時很忙,但自己還是擁有特別的時間,享受爸爸媽媽的愛。 招式5.禁用比較法與責備 「你已經是哥哥(姐姐)了,怎麼還會嫉妒弟弟(妹妹)?你好丟臉喔!」爸爸媽媽對寶寶說出這句話時,表面看來效果不錯,但其實背後的衝擊是很大的,不但會讓寶寶感到難過和反感(因不被人喜歡),嫉妒心依然存在,使他心中不滿、不平的情緒更盛。 【你可以怎麼做】 1. 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有嫉妒的情緒時,不要急於責備,應先同理他的感受,安慰他:「我們知道你很難過!」畢竟嫉妒是人類正常的情緒;再與他一起討論該怎麼去面對和處理。 2. 另外,爸爸媽媽平時就要盡量做到公平性,一般大人都會認為哥哥(姐姐)一定要禮讓弟弟(妹妹),這會讓哥哥(姐姐)感到委屈,沒有被同理。爸爸媽媽還是要適時地注意哥哥(姐姐)的感受,多注意他的情緒變化,不要以大人的方式和想法,去要求一個小孩。

擋不住的誘惑--懷孕了,喝咖啡行不行?

2006年02月13日
公開
68

擋不住的誘惑--懷孕了,喝咖啡行不行? 趁著午后來一杯濃醇香的咖啡,似乎已是現代人普遍的生活方式,一旦懷孕了,是否就要戒除咖啡癮呢?其實只要妳懂得把握幾項原則,淺嚐即止,別讓這樣的擔憂,破壞妳懷孕的好心情。 文.執行�謝雅蕙 採訪諮詢�台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生殖醫學主任徐明義 懷孕到底可不可以喝咖啡,是相當熱門的討論議題,台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生殖醫學主任徐明義指出,許多國外醫學報告中都有提到,咖啡因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影響,不過對於已經依賴成癮的孕媽咪來說,如果淺嘗咖啡能替自己帶來一些情緒上的慰藉的話,在合理的範圍內(一天以不超過3杯咖啡為標準,約300mg的量),還是可以品嚐到香醇美味的咖啡,要注意的是其他飲料也可能含有咖啡因,因此要做咖啡因總量的管制。 各種咖啡因飲料的含量 種類 總含量 咖啡因含量 即溶咖啡 180c.c. 57mg Espresso single 100mg Cappuccino single 100mg 低咖啡因咖啡 150c.c. 5mg 茶包 210c.c. 30mg 可樂 360c.c.�罐 30∼50mg 冰茶 360c.c.�罐 70mg 健怡可樂 360c.c.�罐 38∼45mg 氣泡式汽水 360c.c.�罐 54mg 七喜或雪碧 360c.c.�罐 0mg 巧克力飲料 60c.c. 10∼15mg 可可 150c.c. 4mg 初期易造成流產機率 研究結果顯示出,(即使每天咖啡因攝取大於500毫克,也不會造成延遲懷孕,且並無證據顯示孕婦咖啡因的攝取與畸型胎、早?和出生體重不足等有關。) 每天咖啡因攝取大於500毫克,可能會增加早期懷孕流產的機會,但是並無證據顯示孕婦咖啡因的攝取會造成畸型胎、早?或出生體重不足的胎兒。雖然如此,徐明義主任仍提醒懷孕的婦女應適度的節制,(因?在懷孕初期大量的咖啡因攝取,可能會提高流?的風險性。) 美國醫學雜誌也曾提出警告,懷孕喝過量咖啡,胎死腹中的機率也會增高。 醫學辭典 戒斷性症候群 當懷孕媽媽有喝咖啡的習慣時,胎兒出生後,因為無法借由母體胎盤攝取到咖啡因,而會有戒斷性症候群的狀況出現。 戒斷性症候群的6項徵兆 對有喝咖啡習慣的人來說,如果突然停止食用咖啡因,則有可能會出現以下6種徵兆。 1.急躁不安。 2.過動。 3.肌肉僵硬。 4.集中力不足。 5.中度到嚴重性的頭疼。 6.會覺得忽冷忽熱。 6個戒除咖啡因的理由 如果妳懷孕中,或準備懷孕,甚至是有嚴重的經前症候群的現象時,想要改善妳的健康與維持良好的狀態,戒除咖啡因其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以下提供妳7個需要戒除咖啡的主要理由。 1.降低受孕率 研究曾顯示,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容易影響婦女的受孕機率,所以,如果妳有計劃懷孕,應先從戒除咖啡開始。 2.增加心率不整的機率 研究報曾經建議,咖啡因的攝取與心臟病、高血壓之間是呈相對的影響,也就是說,咖啡因攝取量越高,心臟病與高血壓的發生率也會相對地提高。 3.影響胎兒發育 1981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在實驗中發現,每天給小白鼠飼喂相當於成人飲12∼24杯濃咖啡的量後,妊娠鼠就會生育出畸形的小鼠。因此,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則告誡孕婦,應暫停飲用咖啡。 4.母乳品質受影響 哺餵母乳的媽咪們,應該瞭解,妳所攝取的每一項食物,都可能在哺餵母乳時,直接影響到胎兒的健康。曾有哺餵母乳的媽咪們分享過這樣的經驗,因一時口腹之欲喝了咖啡,結果寶寶整晚興奮地不肯入睡,因此,哺餵母乳的媽咪們,應減少攝取咖啡因的機會。 5.增加貧血的機率 研究指出,有喝咖啡習慣的女性,貧血的機率比一般常人高出50%。 6.加強經前症候群的症狀 對許多女性而言,月經來前容易會有憂鬱、多愁善感、腹痛甚至頭痛的狀況出現,每個人的嚴重程度不一,不過,咖啡因卻有可能會增強經前症候群的症狀。 把握2原則.喝咖啡不擔心 徐明義主任最後提醒妳,盡量以愉悅輕鬆的心態度過孕期,倘若真的無法抵擋咖啡的誘惑,可堅持一天攝取3杯以內的咖啡以及懷孕初期3個月內避免咖啡因的攝取,這兩項原則即可。滿足口欲前,應先注意包裝外標示的咖啡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