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蓁 女馬

日期

#Tag

28週

2006年12月11日
公開
33

懷孕第28週 孕婦生理變化 這時妳的腹部隨寶寶的增大而迅速變大,造成妳可能會發生小腿痙攣與腳踝輕度水腫的現象,變得睡不著、易感疲勞、呼吸短促,下腹部因子宮肌肉緊張或鬆弛而有時變硬有時柔軟,甚至會有疼痛的感覺。又由於子宮壓迫到妳的膀胱,頻尿又開始了。 胎兒發育成長 這時寶寶的頭臀長約38公分(坐長為25公分),體重為1000公克至1100公克,腦波可以偵測到睡眠週期中的快速動眼現象,這表示他(她)會作夢了,眼睛也可睜開或閉上了。雖然肺部的發育尚不完全,此時如果早產,存活的機會仍很大。此週以後,更可清楚分辨寶寶的性別了。 注意事項 1.妳應該開始了解生產的過程,將臨盆前會出現的症狀、子宮收縮至何種程度時才需要去醫院等,可能的話妳與準爸爸可以參加一些分娩的指導課程。 2.緩解水腫的方法為避免久站、睡前足部浸熱水,躺在床上時可將腳抬高,若水腫不易消失則可考慮穿彈性襪。如果水腫部位在腳踝以上,擴展至下肢、會陰、眼皮等處,請趕緊就醫,有可能是發生妊娠毒血症了。 第四次產檢 這週是妊娠第二期的最後一個星期,應做第四次產檢。依健保給付的服務項目做的例行產檢為: 1.問診:不適症狀如出血、腹痛、頭痛、痙攣等。 2.身體檢查:體重、血壓、腹長(宮底高度)、胎心音、胎位、水腫、靜脈曲張等。 3.實驗室檢查:尿蛋白、尿糖。

準媽媽怎麼睡,對寶寶會更健康

2006年11月27日
公開
36

準媽媽怎麼睡,對寶寶會更健康 門診中常有孕婦問到要怎麼睡比較正確,這問題或許對一般人來說並不是很重要,只要睡得著,睡得好就好。但是對孕婦來說,睡覺姿勢是不是正確,不但對孕婦本身的健康有影響,也關係到胎兒的正常發育。特別是懷孕六個月以上的孕婦,更應該注意正確睡姿─左側臥。 或許有人馬上提出,左側臥不是把我們的心臟壓迫到,反而會造成血液循環受阻,對孕婦、胎兒怎麼會好呢﹖因為女性子宮後面是粗大的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向上連著心臟右側,向下通往下肢和會陰部,如果採右側臥睡姿,則體積增大的子宮就會使血液回流受阻及腹部其他器官受到擠壓,會影響到胎兒的氧氣供應,造成胎兒在子宮內慢性缺氧,嚴重的還會引起胎兒窒息,甚至死亡。 孕婦左側臥位睡眠除可避免上述可能發生外,還可以使妊娠造成的右旋子宮轉向直位,可減少胎位不正的發生,也能避免子宮增大對腎臟的壓迫,使腎臟保持充足的血流量,維持腎臟良好的功能,減少高血壓、浮腫、蛋白尿的機會。 但睡著了就會翻身,若是不能左側臥而改成仰臥睡姿是不是對胎兒就沒有負面影響?如果一直採取仰臥睡姿,增大的子宮可能壓迫後面的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受壓,就可能使子宮和胎盤的血量明顯減少,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下腔靜脈受壓,下肢和下腹部的血液將不能很快的回流到心臟,造成下肢、外陰部的靜脈曲張和下肢水腫。甚至出現胸悶、頭暈、噁心、嘔吐、血壓下降等,均與採取仰臥睡姿有關。

4個步驟,吃飯訓練大成功!

2006年11月23日
公開
52

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陳永綺 前言:俗語說:「吃飯皇帝大!」但是,「吃飯」可不是孩子一出生就會的事情,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來練習的。至於該怎麼訓練孩子自己吃飯呢?且聽小兒科醫師怎麼說…… 進食,是人類的本能。但從一個吃飯、穿衣、洗澡都需要人代勞的奶娃娃,到學會可以自己吃飯,可是得經過一番練習的。 許多幼教老師都會建議家長,進入團體生活的首要條件,就是培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自己吃飯」,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表示,在訓練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前,家長最重要的就是先做好「不怕髒」的心理準備。 乳牙長齊後便可開始訓練 究竟孩子幾歲開始可以進行吃飯訓練呢?陳永綺認為,0?3歲是學習飲食最重要的階段,不過還是要視孩子牙齒發育的成熟度而定,最好等20顆乳牙完全長出(見圖1)後,再開始訓練。 此外,在進行吃飯訓練前,可以先協助孩子訓練嘴部肌肉的咀嚼和吞嚥能力,還有嘴部肌肉的協調度。因為尚為未添加副食品之前,純奶類的飲食方式只會訓練到孩子的吸吮能力,所以陳永綺建議家長,在嬰幼兒4個月左右開始添加粉狀或糊狀的副食品後,就可以為下一步的吃飯訓練做準備了。 做好身心準備•學習事半功倍 為孩子進行任何一項訓練,想要事半功倍,家長最好必須自己先做好「功課」,首要之務就是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狀況。當你真正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情緒發展後,才能夠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而且也可以減少許多親子間的衝突和不愉快。 至於,幫孩子進行吃飯訓練前,還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陳永綺表示,家長必須挪出充分的時間,並且有十足的耐心,最好還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身心狀況是否已準備就緒。以下兩個方法,可幫助家長讓孩子在進行吃飯訓練前,讓身心發展就定位: 1. 心理準備: 以多種食材誘發進食興趣 家長請準備具有不同香味的食材,多讓孩子聞聞看,可刺激孩子嗅覺的發展。同時,也多準備口味不同的食物,讓孩子在食物上多方嘗試,並藉此觀察孩子的胃口是否良好,能否接受新食物的味道。 2. 生理準備: 提供促進肌肉發展的器具 7∼9個月大的嬰幼兒已經能夠自己坐在餐搖椅上了,家長可準備適合孩子使用、且安全性高的食具,放在桌上,提供孩子把玩,同時也觀察孩子粗細肌肉的運動是否協調,還有抓、取、拿、握的動作是否順暢。 階 段............年 齡.........................飲食重點 牛奶期........出生∼6個月 ............. 母奶、嬰兒配方奶。 咀嚼期........6個月∼1歲..............添加糊狀或粉末狀的副食品。 過渡期.........1∼2歲 .........臼齒已有磨牙的功能,可提供固體的絞肉,以及較軟的塊狀蔬菜。 成熟期..........3歲以上..............乳齒已完全長好,可如成人飲食。 4個步驟,用餐時間不再傷腦筋 家有小小孩的父母,想必一到了吃飯時間,就是頭痛的開始。大一點的孩子,可能邊吃邊玩,家長得跟在他屁股後面追著餵;年紀小、剛在學習吃飯的,可能搞得身上、桌上、地上都是髒兮兮……。 其實訓練孩子自己吃飯是有階段性作法的,只要循序漸進,並從小建立良好的用餐習慣(如一定要在餐桌上進食、不邊看電視邊吃飯、不可邊玩邊吃等),等孩子再大一些,親子雙方應能共度一個非常愉快的用餐時光。陳永綺的建議步驟如下: 準備物品 餐桌椅、圍兜、塑膠碗、塑膠湯匙、塑膠叉子、學習杯、地板墊材(報紙、墊子等)。 步驟1:建立新的飲食習慣 第1階段,先由家長餵食。在此時必須建立孩子新的飲食習慣,讓他慢慢接受新食物的口感,由液狀變成糊狀,觀察孩子腸胃道的吸收狀況沒問題之後,再給漸進式給予切成小丁小塊的固體食物。 步驟2:從遊戲中學習使用餐具 第2階段,當孩子可以做出抓、取、拿、握等動作後,就代表孩子的小肌肉發展已然成熟。此時,請家長準備適合孩子使用的餐具,例如大小適中的湯匙和碗盤,最好是塑膠材質(耐摔),而且是無稜角的設計。 然後,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扮家家酒的遊戲,飯碗裡暫時不要裝填食物,先讓孩子喜歡拿湯匙,並且在遊戲中教導他碗和湯匙的使用方法,等孩子的動作逐漸熟練、心態也準備好了之後,就可以進入實戰訓練的階段了。 步驟3:在專屬餐桌椅上學習進食 第3階段,請家長幫孩子準備個人專屬的餐桌椅。餐桌椅是訓練孩子用餐非常好的幫手,因為餐桌椅具備以下2項優點: (1)可選擇適合孩子身材的型號及尺寸。一來可提高孩子用餐的舒適感,並降低其排斥感;二來可建立定點吃飯的習慣,以此加強孩子的認同感。 (2)通常餐桌椅的桌面會設計為可收放式,而在用餐時,桌面必須放下來使用,如此一來可減少孩子亂跑的機會,這樣也能夠讓孩子專心用餐。 步驟4:與成人同坐用餐 第4階段,4歲以上的孩子已經經過前面3個步驟的訓練,也能夠自己坐穩後,就能夠和成人同桌用餐了。這個階段是建立良好餐桌禮儀的關鍵時期,所以請開始灌輸孩子正確的用餐觀念,譬如: (1)餐前洗手,飯前刷牙。 (2)不要狼吞虎嚥,要細嚼慢嚥。 (3)吃多少、取多少,避免浪費食物。 (4)口中有食物時,不要開口講話。 (5)不偏食、不挑嘴。 (6)用餐完畢,才能離座。 關於吃飯訓練的Q&A 各位爹地媽咪,當你在協助小寶貝進行吃飯訓練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到許多的困難與問題,但是這些障礙只是一時的,千萬不要氣餒,也不要輕易放棄喔!以下列出幾個家找在訓練的過程中常會碰到的問題,聽聽既是醫師、也是媽咪的陳永綺怎麼跟你說: Q:孩子出現不耐煩的反應,怎麼辦? 其實家長最好特別安排一段時間來訓練孩子自己用餐,換句話說,也就是請給孩子一段充分的時間學習如何自己進食。 假使你期望孩子能夠速戰速決,而把用餐時間安排的太緊湊、太傖促的話,那麼當孩子把餐桌搞得一團亂、又把衣服弄髒時,家長的心情必定會受影響,因而大發脾氣,這樣一來,只會使孩子更加害怕用餐時間。所以當孩子感到不耐煩時,請馬上停止孩子的進食,先好好安撫他的情緒,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再讓他繼續用餐。 Q:孩子出現拒吃的情形,怎麼辦? 由於4∼5個月大的嬰幼兒還停留在喜好吸吮的時期,他們並不喜歡咀嚼的動作,所以家長必須先幫孩子做心理建設。若是引導無效的話,通常是因為孩子太過固執,最常見的就是孩子用緊閉嘴巴來表示抗議。 不過,這類抗議通常無法持久,因為嬰幼兒對於飢餓的忍耐度十分有限。家長只要除了正餐以外,不餵食孩子任何其他食物,等用餐時間一到,他也感覺到肚子餓,自己便會要求進食,此時請提供容易吞嚥的食物。 Q:孩子突然吞嚥困難,怎麼辦? 請家長觀察孩子平時是否常容易發生口齒不清的情形,或者是時常有嗆到的現象,如果經常發生以上兩種狀況,很有可能是孩子的腦部發育或是咀嚼肌肉出現問題。 此時,家長須帶孩子就醫診視,請耳鼻喉科的專科醫師先做初步評估,之後再轉診到適當的相關科別進一步詳細檢查。 Q:孩子進食量不如預期,怎麼辦? 請家長一方面先觀察孩子的進食情形,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孩子的情緒和身心發展是否已經適合進行吃飯訓練,由此找出孩子食欲不佳的原因。如果是因為挑食,像是青椒、茄子、洋蔥等食材最不受小朋友的歡迎,家長還是得要想辦法讓孩子吃,但是千萬不要用強迫的手段,建議方法如下: 1. 可以利用孩子的喜好去引導他接受不喜歡的食物。例如,吃一塊青椒就可以蓋一個乖寶寶獎章。 2. 改變烹調方式。例如,將孩子不喜歡的食材剁碎,和孩子喜歡的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調。 3. 利用營養替代品。例如,孩子不喜歡吃牛肉,而牛肉和豬肉都同樣富有蛋白質,那麼就以豬肉代替牛肉。 ★專家小檔案 陳永綺 現職:書田診所及民生承安聯合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 著作:《如何照顧過敏兒》、《寶寶營養DNA》等書 (資料來源:bobo小天才雜誌 94年5月號 第8期)

文章分享:你的態度...決定小孩耍賴的程度

2006年11月22日
公開
52

常常有家長問我:"主任媽咪!為什麼我的孩子在學校就很乖,回到家卻又變了一副模樣呢?" "為什麼孩子在學校就肯吃青菜,在家裡一口都不肯吃呢?" 對於這種疑問,主任媽咪只能說:"你的態度,決定小孩耍賴的程度" 有一次回娘家,媽媽跟我說弟弟的孩子陳小信很愛吃魚油 "魚油!!!"我大叫:"妳怎麼可以隨便給他吃魚油啦!" "他喜歡吃嘛!"媽媽說:"每天都跟我要,不給他他會生氣" "那如果是毒藥,妳要不要給他吃?"我問 "當然不行!!!"媽媽答得很快 "那就對啦!"我說:"那妳就用不讓他吃毒藥的態度,不讓他吃魚油,這樣就可以了" 這個道理是我從一個唐氏症的孩子身上學來的 那時我班上有一個好可愛的唐寶寶--小宜 頭髮長長的 每天我都會幫她綁頭髮 但是她不喜歡綁頭髮 一綁就會扯掉 沒辦法 只好讓她蓬頭散髮的 有一天媽媽發現她的聽力有問題 需要配戴助聽器 媽媽特別跟我叮嚀:"老師,這個助聽器很貴很貴,要好幾萬,老師千萬不要讓她扯下來,壞了要修很貴的" 一聽到"好幾萬"我馬上就繃緊神經 每天都盯著小宜,不讓她扯助聽器 每次她一有動作,我就會用很嚴厲的口氣跟她說:"小宜!不可以!不可以扯!不對了!" 幾天下來,小宜適應了助聽器,不會再扯了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能在短短幾天內就讓小宜不再扯助聽器 卻又始終沒辦法制止小宜扯髮飾? 幾經思索,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了? 問題出在於我的態度 因為助聽器很貴,只要一扯就會壞,所以我在跟小宜說話時 態度跟神情都很嚴肅 只要她一扯我就會繃著臉,馬上說:"不可以!"並且訓斥她 所以很快地小宜就知道了:"不能扯助聽器" "扯助聽器"是一件"不對"的事 但是當小宜在扯髮飾時 我只會說:"小宜不行喔!"或者"妳怎麼又把它扯下來了?" 口氣明顯地弱了許多 所以小宜從我的態度裡知道了:"我可以再試著扯扯看,老師不一定會生氣" 想通了這個道理後 我做了一個實驗 用小宜扯助聽器的態度來對待小宜扯髮飾的行為 很快,也很神奇地 小宜就願意讓我綁頭髮了 也不再扯髮飾了 在她畢業前終於有留下幾張,綁著頭髮清清爽爽地照片 我也學會了:"你的態度,決定小孩耍賴的程度"這個道理 態度不一定是"嚴厲",但必須"堅決" 讓孩子很清楚地知道你對他的期望與要求 在"寶貝潛能發展中心"有很多孩子從來沒吃過青菜跟水果 但是在老師的堅持下,至少吃一口 有嘗試過之後 下次再吃第二口就不是難事 有一次跟親戚及親戚的孩子吃飯 親戚一直挾肉類給她的孩子 都沒有挾青菜 我問她為什麼? "因為小孩不愛吃青菜"她說 於是我嘗試挾了一小口青菜給親戚的小孩 鼓勵他吃下去 小孩的親戚很捧場地吃了那口青菜 親戚一副不可置性地神情,不敢相信不吃青菜的小孩竟然吃了青菜 其實我只是試試看,不一定會成功 但是親戚已經覺得她的小孩不吃青菜,就不再提供吃青菜的機會, 所以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 再有一次弟弟全家到桃園來玩 弟弟在玩一個東西,陳小信也想要 但是弟弟不給 陳小信唉唉叫,半哭半吵:"給我啦!給我啦!" "不要~~"弟弟說,就是不給他 陳小信哭著叫著大約十幾分鐘 我終於受不了了,問弟弟:"你到底想不想給他?" "不想!"弟弟說 "那你就用堅決的口氣跟他說,不要讓他懷抱希望"我說 於是弟弟用堅決的口氣跟陳小信說一次:"這是爸爸的,不可以給你玩!" 說完之後陳小信從爸爸的口氣中知道爸爸是不會給他的 哭也沒輒 所以他也不哭了 所以下一次,當你的孩子在耍賴時 請仔細想一想是不是你對孩子的態度出了問題? 轉貼自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