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之之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讓嬰兒自己入眠

2006年06月20日
公開
9

很多人並不了解嬰兒需要父母的引導,來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小寶寶並不了解該如何讓自己入睡,記住,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寶寶都在學習,因此,當你將他抱在胸前或是搖晃他四十分鍾來讓他入睡,其實你正在訓練他這種入睡的方式.一旦你讓他養成了這種習慣,你就有好長一段時間得抱著搖他,他才會入睡, 我們需要幫寶寶變的獨立,我所謂的獨立,並不是指放任他哭泣(那只會使他變的更沒有安全感,更悲觀),而是去滿足他的需要,包括他在哭時抱抱他,安撫他,但當他的需要被滿足,也安靜下來後,要隨即放他下來. 不要讓寶寶依賴道具.所謂的道具是指任何器材或是干預的動作,一旦缺少時,寶寶就會覺得苦惱.如果我們讓他習慣爸爸的胸膛,三十分鍾的摟抱,或是吸吮媽媽的乳頭才能入睡,我們就無法期待寶寶學會自己入睡.而且當我們抱他,搖他,摟他為了讓他入睡,其實是養成他去依賴這些道具,剝奪他學習自我慰藉的機會,也讓他沒法學會自己入睡.我們要讓他自己去發現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 睡覺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嬰兒會不斷成長且會經由不斷的重複去學習,所以在睡覺前我們永遠得做一樣的事,說同樣的話,那様嬰兒就會知道(喔,這表示我得睡覺了)凡事依老規矩來,相同的事,一樣的順序.帶他進房間時,保持安靜,低調一點. 睡覺時間到了的徵兆:嬰兒疲累時,可能會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被抱著的嬰兒會把頭埋入你的胸部,嬰兒累了的話會變的較不協調,對玩具失去興趣. 睡覺三部曲: 第一部: 嬰兒會顯示如上的疲累訊號(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或打哈欠,當他打第三個哈欠時,就把他放床上,訓練他自己入睡. 第二部: 進入備戰,此時嬰兒會固定,專注的凝視,看起來呆呆的,我稱之為:目不轉睛,持續三,四分鍾,他的眼睛張開,但精神正在某處神遊. 第三部: 放任他去,現在嬰兒頭有點搖晃,看起來像要睡著,眼晴突然又張開,整個身子會突然顚簸一下.此一情形會重覆三至五次,直到進入夢鄉. 所以睡前將寶寶抱個五分鍾,平靜他的情緒,或低聲說話給他聽,當他開始目不轉睛時,或眼睛開始閉上,表示他要進入第三部曲了,此時不要再抱他,在他進入夢鄉前,將他放回床上,是幫助寶寶發展自己入睡技能的最好方式.還有另一個理由是,當寶寶在你懷中或搖椅上睡著,結果郤在他的嬰兒床上醒來,這就等於是我在你睡著時將你的床推到公園裡去一様.你一醒過來,一定是充滿疑惑與驚慌:我怎麼會在這裡,最後變成嬰兒無法在嬰兒床中感到舒服與安全,那麼他就更不喜歡在嬰兒床中入睡. 當你在第三部時將寶寶放入嬰兒床時,寶寶仍會有些不安和哭鬧,這時你只要輕輕的拍拍他的背,當他停止不安時,馬上停止拍背,如果你拍的比他所需的更久,他會將拍背和睡覺連結在一起,開始需要拍背才能入睡.切記,嬰兒需要花二十分鍾才能真正入睡,當他躺在床上晃動時,不要匆匆想去介入,如果這樣做了,打斷了他的睡意,他會變得煩躁,無法進入第三部曲,那會讓他醒來,不睡,一切又得重頭來過,這就像成人欲入眠時,突然被電話聲吵醒,會覺得被惹惱一樣,很難馬上再入睡. 當你錯失寶寶所發出的疲累訊號時,那時寶寶己瀕臨過度疲累,千萬不要再對他做以下的事:對他蹦蹦跳跳,或是去搖動他,帶他散步或趴在胸口睡,要記得他己經被過度剌激了,他哭是因為他己經受夠了.此外這也是壞習慣發展的當頭,父母會帶他散步或搖動他來讓他入睡,當他超過八公斤後,父母又試著在沒有這些安撫的情況下要他入睡,寶寶從那時開始大哭是可以被理解的,他在表達:平常不是這樣做的,你得搖動我或帶我散步來讓我入睡. 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他們會揮動手腳,害怕光線的消失,又常因為揮動手腳而受驚嚇,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手腳是自己的,一個半月之前你可以用包巾將寶寶包起來,但七週之後,不要太限制他手的活動,讓他的手可以摸到他的臉.輕輕的拍他的背,低沈的發出:噓..噓.聲,這有助於他安靜下來,把房內燈關小,減低他的視覺剌激,接下來就是不要屈服,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你得有極大的耐心,決心,特別是當寶寶己經養成壞習慣時,寶寶喊叫時,父母就不斷的拍背,結果哭的更大聲,被過度剌激的寶寶會不斷的哭,高分貝的哭聲會越來越響亮.然後,暫停一下,又繼續開始,通常,在寶寶平靜前,這樣分貝漸高的情景會上演三次,通常在第二次時父母會聽見,在情急之下,他們又重拾原來的撫慰的方法──抱抱他,讓他吸奶,令人生畏的搖晃.問題在於,一旦你認輸了,寶寶得持續不斷需要你的幫助去入睡,不用多久,寶寶就會變的依賴了──一,二次就足夠,因為他的記憶空間不大.如果一開始的出發就是錯的,你每天只是在加強他的負面行為. 我從來不讓嬰兒一人獨自叫喊,相反的,我會去思索嬰兒的表達,同時我也不建議當你已迎合嬰兒的需要時,還要去抱他或安慰他.一旦他平靜了,就放他下來,這樣你才能幫助他獨立. 關於一覺到天亮 嬰兒的一天是24小時,他不知道白天跟夜晚的差別,所以一覺到天亮對他毫無意義,你得訓練他去做,教他白天和夜晚的差別.我希望你能記錄寶寶的進食和小憩,這樣做的話,你能更了解他的需要.舉列來說,如果他在早晨特別煩燥,且在下一次吃奶前會睡半個小時,就讓他那樣做,但是時間到時你得叫醒他.但是你也要去判斷,在白天不要讓寶寶睡超過三小時,因為那會剝奪他晚上的睡眠.我保證,如果寶寶在白天不被打擾的睡上六個小時,在晚上決不會睡超過三個小時. 不要急著介入,嬰兒斷斷續續睡著,這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最好的了,父母如果在需要時妥當回應,寶寶就不會害怕去探索.父母如果不斷營救,寶寶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沒有發展探索世界或是讓自己覺得舒服所需要的技能.

不要將嬰兒米粉、麥粉放在奶瓶裡吸食

2006年06月20日
公開
32

不要將嬰兒米粉、麥粉放在奶瓶裡吸食 到了五、六個月大,一般家長都會開始購買米粉、麥粉(有人是以米磨細成米仔麩),加在奶瓶裡,以便讓嬰兒「能吃飽一點」。確實,這時候嬰兒腸胃系統的一些消化酵素(如澱粉酵素)已成熟,可以開始適應穀類做為副食品。不過這樣做是不適當的。 吃副食品主要是為了做斷奶的準備。斷奶的意義是逐漸由純液體變成固體、由奶水變成多元化食品、由吸吮變成咬嚼、由奶瓶變成湯匙筷子、由每日五次奶水變成周歲後的一兩次。米、麥粉是已添加不少營養成份的西方式現成食品(加水可食),等於是台灣的稀飯形式。我們看到國外的家長如將稀飯放在奶瓶餵小孩,一定覺得好笑,國外的人看到我們把米粉、麥粉放在奶瓶餵,也必覺得好笑。 將米粉、麥粉放在奶瓶,太少沒有意義,太多則不易吸吮,有時因此太用力而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如長期以奶瓶吸食米麥粉,更無法戒掉用奶瓶習慣,而種下將來奶瓶性蛀牙原因。應該是選一餐的奶水,先倒出一些放在碗裡,加適量米(麥)粉,攪成糊狀,以湯匙試餵完,奶瓶剩下的奶還是以吸食方式。當嬰兒逐日適應吃奶米糊,且份量增加後,整瓶奶都可倒入碗裡,以後就可直接吃一碗奶米糊,而少用一次奶瓶了,如此才能慢慢戒斷奶瓶。(王英明) 一線醫生 �張之琪 採訪諮詢�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當寶寶不太愛喝奶時,許多媽咪都會擔心寶寶是否發育不良?其實,只要能正確添加副食品,並選擇適合寶寶體質所需的副食品時,保證您的寶寶長得高又壯,從此毋須擔心寶寶的厭奶問題了!一般來說,新生兒從出生至4個月大,都是以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為主。一方面是寶寶4個月大時,運動神經及腸道消化器官已逐漸發育完成;另一方面是寶寶因長期吸食母乳或嬰兒配方奶,而開始出現「厭奶」現象。添加副食品的重要性根據新光醫院小兒腸胃暨營養科劉明發主治醫師表示,當寶寶出現厭奶時,爸媽即應為寶寶慢慢添加副食品,尤其喝母乳的寶寶更加需要。因為母乳中所含鐵元素,會在4個月後較為缺乏,這時寶寶就要從副食品中來吸收奶類所欠缺的營養素。由於此時也是寶寶飲食上的轉換期,所以,爸媽也要開始訓練寶寶的咀嚼及吞嚥能力,以增強及刺激腦部發育。 3大添加階段當爸媽開始為寶寶添加副食品時,應視每個寶寶的不同體質及吸收程度來添加。除了添加副食品的方式要正確外,爸媽還應依照寶寶各個不同月齡,階段性地為寶寶添加最簡單又最能讓寶寶消化的食材,在眾多副食品中,以嬰兒米粉/ 麥粉,成長麥粉最為簡單方便,並能提供寶寶所需的營養。第1階段(4-6個月大)寶寶4個月大時,若出現厭奶現象,爸媽可為寶寶額外添加嬰兒米粉(或米餅)或稀釋果汁等副食品,但以米粉最不易引起寶寶過敏,故嬰兒米粉最適合作為寶寶的第一口副食品,等寶寶適應後即可讓寶寶嘗試純榖類麥粉。第2階段(6-9個月大)寶寶6個月大時,爸媽可添加不同口味的嬰兒麥粉,也可自行製做米湯來餵寶寶食用。剛開始時,以選擇單一口味的嬰兒麥粉為原則,例如蘋果/梨子或簡單的蔬菜類,接著再讓寶寶嘗試多樣的蔬果麥粉。另外,為了讓寶寶更適應未來的食物組合,則可餵寶寶一些肉類的口味麥粉,例如魩魚或嫩雞。當然爸媽還可餵寶寶吃小魚、紅蘿蔔泥、馬鈴薯泥等較易消化的天然食材,每次不要添加太多種類;或將碎肉以果汁機打爛,再加入大骨頭熬湯,為寶寶補充蛋白質的營養成分。第3階段(9個月大後)到了9個月,寶寶的腸胃吸收消化器官大致完成。此階段寶寶可以進階食用成長麥粉。但由於成長麥粉中添加較多營養素,能提供寶寶10個月大後對營養的大量需求,並建議選擇與大人食物近似的口味組合,如多種水果、多種榖類、嫩雞、鱈魚、蔬菜等。由於魚類中含有DHA及EPA,特別是深海魚(例如:鮭魚、鱈魚),更能提供足夠的不飽和脂肪酸給發育中的腦部,而肉類也能提供寶寶所需的鈣質,因此建議選擇不同口味麥粉,為寶寶見囔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米粉, 麥粉正確添加法目前許多家庭皆為雙薪家庭,導致忙碌的父母,常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嬰兒米、麥粉添加在嬰兒配方奶中,其實這是錯誤做法。這樣反而會讓寶寶失去自行咀嚼食物的能力及微量元素吸收不足。如果爸媽能依照下列方法,正確添加米粉、麥粉,就能讓寶寶有效吸收。製成米粉糊或麥粉糊餵食爸媽剛開始添加米粉、麥粉時,應先做成米糊或麥糊,然後一口一口慢慢地餵寶寶吃。由於寶寶還不太會吞食,所以,爸媽在餵食過程中,一定會遭遇許多挫折,這時應耐心嘗試,大約2星期後,寶寶逐漸適應時,就會吃得很好了!副食品應額外添加在餵寶寶吃副食品時,爸媽不能忽略寶寶的正餐──喝母奶或嬰兒配方奶。所以,可在寶寶喝奶的兩餐中間,額外添加1餐米糊或麥糊餐;或是將寶寶某一正餐替換成副食品,即能幫助寶寶獲得重要且足夠的營養。只要加入是量的米粉、麥粉爸媽若真的沒時間餵食,仍想將米粉、麥粉添加在嬰兒配方奶中的話,劉明發醫生建議爸媽,在沖泡嬰兒配方奶時,以不超過2匙米、麥粉為原則,不要加入超量的米、麥粉,也絕對不能減少原本沖泡的奶粉量,而將牛奶沖調得太過濃稠,使得寶寶失去原本應從嬰兒配方奶中攝取的營養成分。 3大選擇米/ 麥粉、成長麥粉原則由於市面上的米/ 麥粉種類繁多,爸媽究竟該如何為寶寶挑選適合的米/ 麥粉?劉明發醫師提供下列4種選擇原則: 1. 過敏體質寶寶應吃嬰兒米粉如果寶寶屬過敏體質,那麼開始吃副食品時、應以嬰兒米粉為主。因為目前所有副食品中,最不會過敏的就是嬰兒米粉。 2. 選擇含有α+β水解過程的米/ 麥粉米、麥粉大部份以澱粉為主,若是能經由酵素水解過程將澱粉分子先分解成小分子,則寶寶可以很容易便吸收消化米、麥粉的營養。目前市面上的米、麥粉有水解過程的不多,或水解過程不完全。具有α+β水解成分的C.H.E雀巢嬰兒米/ 麥粉、成長麥粉,其經α與β二段式天然酵素水解,確實將澱粉分子分解成適當的小分子,幫助寶寶真正吸收到米、麥的營養,為爸媽最佳選擇之一。 4.選擇信譽卓著且品質保證的國際大品牌爸媽在選擇副食品時,應選擇有口碑、信譽卓著、歷史優久且品質保證的國際大品牌,才能讓寶寶安心食用。專家建議對於副食品的選擇,劉明發醫師建議爸媽,應多用心比較市面上各種副食品的差異,並深入了解寶寶的體質及所需營養,並深入了解寶寶的體質及所需營養。最好能讓寶寶攝取天然食材,並能均衡飲食,才是為寶寶正確添加副食品的不二法門。新手媽媽, 第一次餵食寶寶米糊餐的步驟 1. 第1-3天,在晚上2餐中間給予糊餐,於30c.c.的牛奶或開水中調3匙嬰兒米粉。 2. 第4-7天,在晚上2餐中間給予糊餐,於60c.c.的牛奶或開水中調4-6匙嬰兒米粉 (視寶寶的吞 嚥能力逐漸增加匙數)。 3. 第8-14天,在60c.c.的牛奶或開水中調6匙嬰兒米粉,每天餵食2-3餐。 * 請依每位寶寶實際狀況, 以10cc 添加一匙米粉的原則逐漸添加

有太能幹的父母..就有太懶惰的子女

2006年06月19日
公開
4

前幾天五歲的老二楊春面沒去保母家,於是我便待在家裡充當超級奶爸。 中午親自下廚煮飯,吃完飯後準備洗碗。 楊春面說:「爸爸,我也要洗碗!」 我拿了一張小板凳讓他站在上面,教他怎麼洗,父子倆度過愉快的一天。 當晚朋友有事來我家,楊春面很驕傲的說: 「叔叔,今天我有幫爸爸洗碗耶!」 朋友問我:「你不怕他打破碗嗎?」 我回答他:「打破碗有什麼關係,再買就是了!」 洗碗對孩子而言,不是工作,而是遊戲, 孩子透過遊戲在探索這個世界,透過遊戲在學習、在成長! 一般而言,在安全的範圍內,我會儘量讓孩子自個去嘗試。 我家老大今年八歲,已經會做火腿蛋炒飯、煎荷包蛋、拖地...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不讓(不忍心)孩子做家事, 一方面累死自己,一方面也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成長機會, 孩子長大了,也就容易變成溫室的花朵,禁不起挫折與現實的考驗。 一位在台北士林教小學的朋友告訴我, 他們學校的學生,有些已讀到三年級了,竟然還不會自己吃飯, 深究其因,才知道這些小孩在家吃飯時,都是阿公、阿媽、媽媽或菲傭在餵的。 有位媽媽更誇張,每天跟著孩子到學校,每當一下課,就進入教室幫孩子擦汗、餵開水。 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怎麼會有生活自理的能力? 一位女國大代表曾向我訴苦: 「白天服務完選民後,回到家還要幫讀大學的孩子整理房間,真是累死!」 我問她為什麼還要幫孩子整理房間? 她說:「因為他的房間實在太亂了,更何況我已經從小幫他整理到現在。」 聽完她的訴苦,我說:「活該!有太能幹的爸爸媽媽,就會有太懶惰的兒子!」 同樣的,當主管的如果事必躬親,不敢授權,不僅部屬沒有成長機會,連自己也會累得半死。 想一想,長年事必躬親的父母和主管,反正自己愛做嘛,又有什麼抱怨的權利呢? 【楊春面的情緒管理】 推掉朝九晚九的工作,成為一個自由上班的SOHO族後,我終有時間陪陪孩子了。 記得剛辭職時,兒子「楊春面」還不到三歲, 有一天,我帶他到圓山飯店後山玩,途中他告訴我一句話,我因為聽不懂,因此不斷的問; 雖然他一再的說,可是我依然不懂他的意思,這時他很生氣,同時開始大哭大叫。 我慌了,問他:「要不要抱抱?」 楊春面大叫:「不要!爸爸,你站到旁邊去!」然後又開始大叫! 「你要叫多久?」我站在距離五步不遠的地方問他。 「我要叫好久好久!」 我只好罰站在一旁,看他對著山谷不斷的大吼, 經過大約三分鐘,楊春面不叫了,他走過來對我說: 「爸爸!我叫好了!」 「那我現在可以抱你了嗎?」 「可以!」 「那我們可以走了嗎?」 「可以!」 擦乾他的眼淚,我抱著他下山,心中有著無限的感觸與感動... 一個三歲的孩子,就懂得用自己的方式來處理情緒,而我們呢? 如果不是我當天沒事,我會有這個時間與耐心來等待他發洩情緒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思考很久! 【充分準備好才開張】 在多年以前,我曾帶母親到私立內湖醫院(現改為國泰醫院內湖分院)看病, 掛號處前排了好長的一排隊伍,而且好久好久,隊伍才前進這麼一點點。 我覺得奇怪,因此走到前面去一探究竟。 這時候,我發現掛號台上面貼著一張海報「新手上線,動作較慢,請多包涵」; 旁邊另一個掛號台也貼了一張「指導新手,請多包涵」。 只見新手不斷的問旁邊的老手這個要如何 Key In? 老手一邊處理掛號,也一邊探過頭來指導。 兩人都手忙腳亂,難怪隊伍會拖得這麼長。 員工離職,新手上線,動作難免會比較慢, 可是如果新手還沒做好充分的職前訓練,就把他丟到第一線工作, 讓顧客充當白老鼠,這就不對了!(想一想,如果是新手醫生或護士,那不就更可怕了嗎?) 在宜蘭礁溪有一家水餃店,水餃皮薄餡多味美,小菜有特色,價格又公道。 小小的店面只能容納三十多位客人,因此常常一位難求。 多年後賺了錢,老闆自己買地蓋了一棟4層洋房,擴大營業,可以容納二百人同時用餐。 朋友在礁溪買了溫泉套房,邀我們全家去度假。 中午朋友請我們到這家有名的水餃店吃飯。 由於恰逢週休二日,店內座無虛席,老闆娘一人忙裡忙外,客人點菜要她親自出馬, 客人有問題也要她親自說明回答,結帳更是不敢假手他人, 其他的員工只能被動的上菜,整理餐桌。 現場亂成一團,老闆娘也忙得滿頭大汗, 可是,沒事做的員工只能站在旁邊發呆,也不知該如何幫忙。 該上的菜沒來,客人對服務不滿意,只見老闆娘一人不斷的說明,賠不是! 這是典型的台灣中小企業,剛創業時「校長兼撞鐘」, 大事小事一把抓,事必躬親,人力能省則省。 賺了錢,事業擴大了,卻仍沿用過去的模式, 不知應用組織分工,建立制度,更不曉得管理、教育訓練, 所以老闆越來越忙,品質卻越來越差,客人越來越不滿意,最後生意從此乏人問津。 生意開張前,請先做好員工教育訓練,生意擴張以後,管理模式也要記得升級。 【為自己留一扇窗】 為生命找出口,不為失敗找藉口。 有一次上「時間管理」的課程,我問大家:「各位覺得自己的時間大多浪費在哪兒?」 一位小姐遞了一張紙條過來,上面寫著-- 我家住在桃園,公司在台北,每天來回必須花三小時在車上; 雖然有座位,但是車上很吵,搖晃得很厲害,所以我不能在車上聽音樂、看書。 我不想搬家,也不想換工作,更不願自己開車,前一天我總是睡得很飽,所以不必在車上補眠。 請問我該如何節省這每天三小時? 這位小姐的題目有挑戰老師的味道。 我是這麼回答的-- 在時間管理上,我們必須分辨: 哪些事情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哪些事情是我們不能掌握的? 車上很吵,車子搖晃,這不是我們所能掌握的, 自己能夠掌握的,就只有換工作、搬家或自己開車。 也許想要和家人同住,所以不想搬家,這是可以理解的; 自己很喜歡這份工作,捨不得換工作,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不換工作、不搬家、無法自己開車在車上聽錄音帶,剩下比較可以改變的, 只有前一天少睡一∼二小時,利用這少睡的時間看書、準備功課、運動... 然後,第二天再利用在車上的時間補眠。 可是這位小姐竟然每天在家還睡得飽飽的, 第二天反而在車上發呆,別人還能提供什麼好方法呢? 基督教有一句話說:「上帝關了這扇門,會在另一個地方再開一扇窗。」 當別人把自己的去路堵住時,一般人都會想辦法找別的出路; 而這位小姐一再的把可能的解決方法都堵住,別人可就幫不上忙了。 電影「侏羅紀公園」有一句話:「生命總會找到牠的出口」 我也很喜歡這句話...我覺得這句話不但適合描述恐龍,更適合用在人類身上。 我們要為自己的生命找出口,而不是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好嘛~~好嘛~~以後不企抱小擎擎了

2006年06月19日
公開
13

今天睡前毛拔很慎重很認真的口氣對我說 麻麻~~我很不喜歡妳的某些行為~~ (((((驚!!!難道我偷情被抓包了???我已經粉小心了啊~???哈哈哈!!!))))) 麻:什麼行為?? 拔:每次去保母家~~妳一進門洗完手就跑去抱小擎擎、跟小擎擎玩 *** 問保母小擎擎的狀況、還說什麼擎擎跟靚靚不一樣 *** 什麼男孩子就是男孩子,又說什麼小擎擎好可愛要帶他回家~ ***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麻:我..我..我...#@$^%&^(* 拔:我都看不下去了…妳這樣讓人感覺就是好像沒生到男生很遺憾似的 麻:哪有~~我哪有~~~ 拔:還說沒有~~妳沒注意到每次妳抱小擎擎、跟小擎擎玩 *** 保母常會有意無意的跟妳說:明年再生個自己的兒子來抱 *** 或是對ㄤ咕咕說:趕快明年招個弟弟給媽媽抱之類的嗎 拔:我在旁邊都快看不下去了...小靚靚如果懂事的話心裡會怎麼想 拔:哪有做麻麻的到保母家連自己的小孩都不看一眼就光會去抱別人家的小孩 拔:....(((氣)))....... 麻:....(((淚眼婆娑))))...我哪有~~我哪有這樣~~~我哪有比較喜歡小擎擎 拔:....(((氣)))....... 麻:我...我只是不想讓人家覺得我很自私只知道顧自己的小孩 *** 所以就禮貌性的先問候別的小孩跟其他小孩玩啊~ *** 我也有跟琪琪、小得人玩啊!! 拔:是嗎?我怎麼只看到妳進門跟琪琪、得人打聲招呼然後就去洗手找小擎擎 *** 連有時保母在跟妳報告小靚靚當天的狀況 *** 妳也不認真聽,就自顧自的去逗小擎擎 麻:才不是這樣咧~~~我在門口就看到小靚靚了也逗她笑啊 *** 進門之後跟其他小朋友打完招呼當然要先企洗手再來抱靚靚啊 拔:可是妳洗完手都是先去找小擎擎 麻:因為小擎擎的床就在廁所旁邊啊~ *** 總不能經過還裝沒看見自顧自的去抱自己的小孩 拔:那妳幹嘛每次都一直誇小擎擎 麻:那是因為每次看到小擎擎到現在連頭都抬不大起來 *** 就會覺得暗暗的覺得我們ㄤ咕咕好利害 *** 聰明又漂亮~活潑又可愛~~還會連續翻~360度轉~ *** 可是我又不能當著保母和擎擎媽的面炫耀靚的豐功偉業~~ *** 只好反其道而行...誇獎擎擎的優點啊 *** 我想每個父母都喜歡聽到自己的小孩被誇獎吧 拔:如果擎擎的媽媽在,妳這樣做也就算了 *** 有時只有保母在,妳幹嘛還去誇他,貶ㄤ咕咕 麻:我....我...我...@#$$%&^* 拔:我真的不喜歡這樣~~妳表現的好像小擎擎多棒多可愛 *** 我們小靚靚什麼都不是...妳這樣~~~小靚靚會哭哦~~~ 麻:...............(((反省中))).................... 唉~~我想我真的是表錯情讓人會錯意了 我最愛的當然是我那個棒到令我感到驕傲的寶貝ㄤ咕咕啊 好嘛~~好嘛~~以後都不去抱小擎擎了~~~ 唉~~這年頭~~做人真難~~~想打公關更難~~~~

24類不適合寶寶吃的食物

2006年06月18日
公開
39

24類不適合寶寶吃的食物 滿週歲寶寶開始學習成人的飲食,但多數的家長會採取「大人吃什麼,小孩就跟著吃什麼」,尤其是終日在外工作的職業婦女,大多會選用以便利性為主的市售食品,如:餅乾、糖果、丸子、奶昔、薯條、漢堡等食物。 但哪些食物的選擇並不適合讓小寶貝吃嗎? 1.雞蛋: 生雞蛋在雞蛋外殼上容易附著污物,如:雞屎、穀殼、沙門氏菌等,因此,當雞蛋未充份洗淨,容易使腸胃發育未健全的寶貝生病喔!熟雞蛋每天最多吃3個,過多會造成營養過剩,引起功能失調。 2.口味較重的調味料: 如:沙茶醬、蕃茄醬、辣椒醬、芥末、味素,或者過多的糖等口味較重的調味料,容易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干擾身體對其他營養的吸收。 3.生冷海鮮: 如:生魚片、生蚝等海鮮,即使新鮮,但未經烹煮過程,容易發生感染及引發過敏的現象。 4.質地堅硬的食物: 如:花生、堅果類及爆米花等食物,容易使寶貝嗆到,盡量不要餵食寶寶;此外,像纖維多的食材,如:菜梗或是筋較多的肉類,都應該盡量避免。 5.蜂蜜: 是一種天然且無法消毒的食物,因含有(Clostridium botulinum)梭狀肉毒桿菌芽胞,當受肉毒桿菌污染時,會在腸道內繁殖並釋放出肉毒桿菌毒素,造成嬰兒型肉毒桿菌素中毒,再加上胃腸不易吸收,所以應讓寶寶於一歲過後再食用。 6.經過加工的食品。 7.經過油炸的食物。 8.菠菜:其中含有的大量草酸,在人體內不易吸收,可導致兒童骨骼、牙齒發育不良。 9.果凍:本身沒什麼營養價值,多吃或常吃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10.鹹魚:10歲以前開始常吃鹹魚,成年後患癌症的危險比一般人高30倍。 11.泡泡糖:其中的增塑劑含微毒,其代謝物對人體有害。 12.豆類:含有一種能致甲狀腺腫的因子,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更易受損害。 13.罐頭: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對兒童有不良影響, 易造成慢性中毒。 14.泡麵:是時下流行的快餐食品之一,是由油炸麵條加上食鹽、味精所組成。由於它的特殊風味,所以很多寶寶都喜歡吃,家長便經常作為飲食中的主要食物。然而,方便面最大弊端就在於缺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而這些恰是兒童各個器官和組織發育時必不可少的養分。 15.葵花籽:其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兒童吃多了會影響肝細胞的功能,引起兒童乾燥症。 16.可樂飲料: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兒童不宜多喝。 17.動物脂肪:多吃不僅造成肥胖,還會影響鈣的吸收。 18.橘子多吃易產生「葉紅素皮膚病」,甚至腹痛腹瀉,引起骨病。 19.烤羊肉串:兒童常吃火烤、煙熏食品,會使致癌物質在體內積蓄而使成年易發癌症。 20.巧克力:食用過多,會使中樞神經處於異常興奮狀態,產生焦慮不安、心跳加快,影響食慾。 21.豬肝兒童常吃或多吃,會使體內膽固醇升高,成年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22.美式速食:因其良好的就餐環境、方式及誘人的風味,特別受到兒童的青睞。因此,家長們不惜慷慨解囊,但不少兒童卻由此而成了小胖墩,與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肥胖腦等多種「文明病」結了緣。因為,洋快餐多高脂肪、高熱量,而維生素含量卻較低。 加之油炸、煎、烤的烹飪方式,致使各種營養素比例嚴重失衡。如通常一份洋快餐提供的熱量可達1000千卡以上,已佔3歲兒童每日供給量標準的88%—113%,其中脂肪提供的熱量又佔總熱量的40%—59%。如此多的熱量進入寶寶體內,必然超過正常代謝所需,於是轉化成脂肪堆積於體內,使寶寶肥胖起來。 23.精食很多家長經常給寶寶吃精米精面。醫學專家認為,長期吃過於精細的食物,會由於減少了B族維生素的攝入而影響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而且,還會因損失過多的鉻元素而影響視力發育,成為近視眼的一大成因。 鉻是人體內一種重要荷爾蒙,不足時可使胰島素的活性減退,調節血糖的能力下降,致使食物中的糖分不能正常代謝而滯留於血液之中。最終,導致眼睛的屈光度改變形成近視眼。 24.酸性食物:酸性食物並非指食物的味道,而是指各種肉、蛋及糖食類而言。這些食物往往被家長認為是高營養品,但它們在人體的最終代謝產物為酸性成分,因此可使血液呈酸性,過多食用有可能導致寶寶形成酸性體質,使參與大腦正常發育和維持大腦生理功能的鉀、鈣、鎂、鋅等元素大量消耗掉,從而引起思維紊亂,使寶寶患上孤獨症。

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所以今天來掃墓???

2006年06月14日
公開
14

好朋友分享給我這EMAIL 圖文美 音樂也很迷人 只是標題引人對婚姻的質疑 其實婚姻有很多美好的過程 好好珍惜 您將會發現其實結婚很好 ************************************************* 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算算結婚六年了, 所以今天來掃墓。 愛情,在剛有點意思,那種混沌未明、 曖昧難定的時候,是最最吸引我的。 二個人互相猜著、想著、試探著, 一直到證實了愛情, 這個過程總讓我精神亢奮。 牽個手就會怦然心動,一吻幾乎要融化銷魂 我真是懷念談戀愛的時候啊! 結婚久了,雖然手照牽,嘴照吻, 總少了最初的悸動, 通常老公攬一攬腰,我就知道晚上你想要, 再過來哪個動作會接哪個動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因為一切是那麼熟悉,即使老公表現再賣力, 有時我仍免不了分心︰ 「慾望城市好像快演了,應該不會錯過才對…」 愛情去了,好多事都變了… 結婚前,抱著電話可以講到半夜二、三點, 還精神奕奕的說︰「聊得好開心,一點也不會想睡!」 結婚後,講電話像打電報,簡潔有力最重要︰ 「今天要加班」「我快到了,妳先煮飯」 凡事只講重點,六年來節省不少電話費。 談戀愛的時候二個人一起看電視,管它內容演什麼, 一起窩在沙發就是幸福甜蜜,隨便看哪一台都可以津津有味。 現在呢? 要看電視先搶搖控器,好像一物在手,全家操之在我。 常常轉了幾台,還沒選到一台喜歡, 另一半馬上不耐煩的把搖控器拿過去, 又開始在另外幾台轉來轉去, 有時轉了半小時還找不到一台二個人願意一起看的節目, 真不知道是我們的關係變差了, 還是現在的電視製作品質變差了? 以前出國回來,還是男朋友的老公, 會傳真一頁雪萊的小詩,訴不盡他的肉麻相思。 現在出差回國,往往只留給我滿屋子碗盤衣服, 待收待洗的一堆嘮叨辛苦… 情人節?玫瑰花?巧克力?三不五時, 稀奇古怪的小驚喜? 戀愛時常享受各種小浪漫,可是結婚久了, 突然收到這些反而有問題, 有時我好懷念單身愛戀的歲月,一顰一笑都有人關心注意, 想想其實很窩心,那時候男人會問︰「怎麼啦?妳在想什麼?」 不像現在只會問︰「晚上吃什麼?」嗚嗚嗚…差很多的咧! 嗚呼!尚饗!婚姻和愛情,真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黃臉婆來緬懷愛情,不過這也不是黃臉婆的專利。 有些戀愛談太久的情侶,不也是這種老夫老妻貌? 婚姻並不一定就是謀殺愛情的兇手… 結婚六年,我的愛情,正一天天的死去… 愛情是有生命的,所以和人類一樣, 免不了面臨生老病死的關頭。 生死這種事情,遲早我們要學會面對, 看開了就能釋懷。 在愛情淡去的同時,親情也像新生兒一樣 , 慢慢成長茁壯。 我們有了另外一種緊密結合的新關係, 也是愛,雖然這種愛不太像愛情… 我寫了這一篇悼念過往,也歡迎新生, 這樣生命才能再次獲得平衡。 人生,大概就這麼一回事吧! 多欣賞、少挑剔;多感恩、少責備 一個男人需要三種類型的女人, 一個是林徽音,懂徐志摩的詩和心, 一個是張幼儀,她是徐志摩的母親, 她照顧著徐志摩,但男人不會對母親產生慾念; 於是徐志摩還需要一個陸小曼來滿足他的狂情愛慾。 一個女人也需要三個男人, 一個帶著她看夕陽數星星,專門做一些風花雪月的事; 一個父親般的做她經濟上的依靠,並且寵愛著她, 還有一個則是能夠不斷刺激她 成長的 老師, 不過有些女人也許貪心些, 她還需要一個完全歸自己統管的男人。 於是男人和女人算扯平了, 一個妻子不可能同時是林徽音、張幼儀和陸小曼, 一個丈夫也不可能集情人、父親和人生導師於一身, 我們只能忠實的做著自己, 然後祈求遇見一個可以一起去旅行, 也可讓對方獨自去旅行的伴侶。 如能想通這一層, 徐志摩也許就學會了怎樣去愛張幼儀吧? 人很少因愛情而改變,卻常因愛情而「看不見」! 是的,在別人疼愛我們時, 讓我們也懂得去「包容別人」, 並且學習「多欣賞、少挑剔;多感恩、少責備」, 使相愛的人能相守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