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蝴蝶小星星

活在當下 用心生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美好

活在當下 用心生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美好

日期

#Tag

ICU暫停探視/神外郭醫師解釋

2015年06月04日
公開
33

加護病房正進行「關胸手術」(有的開心術 不能馬上縫合 需要之後再關胸) 因此 早上和中午探視時間都暫停 有些人對這種狀況很習慣了 但想到(在前院)那次潭子弟弟在搶救時 妹妹同時非常不舒服 可是 所有醫生護士都在急救 妹妹由一位像實習生的護士看著 我知道弟弟非常危急 但是妹妹也好不到哪裡去 當晚妹妹就因為呼吸不上來而插管 並腦壓升高 所以 知道加護病房裡正在忙碌 一方面希望治療的孩子順利 一方面擔心妹妹有沒有被顧好 在文章中看到案例是因為痰堵在氣管(此案例是一個月大)或痰堵在呼吸管 都會造成腦缺氧 變成腦性麻痺 比照現在痰多 氣管細的妹妹 似乎也是高危險群 而且 痰也真的堵過CO2偵測器 就更覺得要分秒盯著才行啊! 郭醫師在加護病房外解說: 正常腦壓 小孩5 大人20 瑀芯目前5-10 健保引流管分為 高 中 低壓 依照郭醫師經驗 若選擇低壓 反而易使腦壓過低 過速引流 無法正常發育 腦太小 囟門提早關閉 (囟門一般1.5歲關閉 ) 瑀芯使用的是 中壓引流管 目前觀察腦壓ok 原來的腦出血還有少量 需繼續觀察自行吸收情形 瑀芯的頭到腹腔有35公分 目前裝置65公分引流管(腹腔中留30公分)可使用到成人 以郭醫師身高170公分 頭至腹腔75公分為例 才需要接長引流管 出院後通常3-6個月回診 複診時會測「腦室」大小(目前腦室有較小 仍偏大) 到時候觀察若評估需要知道流速 以免腦壓太低 再加裝自費條節器(管子不用換) 裝調節器時 若當時需要接長管子 會同次進行(需要進手術室 不是門診手術 需理髮) 調速不能關掉 所以 不能拿掉(那黃醫師曾說 有的孩子不需要就可以拿掉 是指?)

給爸爸的留言

2015年06月03日
公開
82

2015/06/03(Wed) 07:42 Carol Chang 可能昨天看到妹妹頭上的縫線 心情比較不好 晚上就受不了安安沒帶課本回來 後來從習作和佳珮影印的生字中 還是可以複習 昨天分享文章引起不少文字戰 黃允若媽媽說 她分享之後 有朋友跟他說 要他不要亂分享 因為他朋友是在中山開三次刀 也有做心導管治好的 現在是小學生 07:45 Carol Chang 我跟黃允若媽媽說了 因為那位朋友沒有比較 為什麼他要開三次 又要做心導管 反正 還好他最後沒事 不過 他的信徒也不少 真真假假 是是非非 各說各話 07:51 Carol Chang 願在台北的你 心情平穩 保持樂觀 你的樂觀是我沒有的 我總是想太多 而現在除了想多 老實說 我很怕如何顧好妹妹的頭腦 昨天我跟樵阿嬤說 我完全不能預料以後的作息 不知道如果安安要多做什麼 能不能接送 他告訴我 還沒有發生先不要想 到時候自然有辦法 他說以前 他覺得小孩會在美國置產 自己就沒有在台灣多買房子 現在覺得自己想太多 錢存著沒有增值 所以 好吧!如何安排生活作息 且坐且走 07:56 Carol Chang 謝謝你在台北 面對哪些困難面對的 而我終於體會到 在家裡等待家人回巢的感覺 唯有家人才得以有繁忙的目標啊! 07:57 Carol Chang 讓我們一起熬過 雨過天晴的那一天 08:00 Carol Chang 我是用電腦打字的 所以 可以打這麼多 你有什麼 就用講的吧! 不要看太多手機 眼睛酸啦!

快飛&慢飛寶貝

2015年06月03日
公開
38

蝴蝶姐姐是我的快飛寶貝 我們跟著蝴蝶的發展跑 要什麼給什麼 一再再發現寶貝潛力無窮 提早爬 提早站 準時走 感覺統合優異 語言能力成熟 幼稚園是懂事的好孩子 老師的好幫手 小學是名列前茅的學生 班上的模範生 星星妹妹是我的慢飛寶貝 我們隨著星星的發展停留 等著給予 等著接收 一再再發現寶貝需要時間 還沒爬 還沒站 還沒走 一切的一切 都耐心守候 幼稚園可能不適合太早讀 以免感冒造成心內膜炎 小學可能不適合學習太緊湊的 才能發揮所長 我要謝謝老天 終究給了我們二個寶貝 我懷孕三次 第三次要動用試管技術 得來不易的二個寶貝 而且 我不在乎也有慢慢飛的寶貝 慢慢飛也有可愛的一面 也有擅長的項目 也有長大的一天 但願 我的寶貝們知道 好的 壞的 爸爸媽媽都願意陪伴你們 一起開心 一起憂心 請為自己保持信心 愛自己的每一個優點缺點 愛自己的傷與疤 如同我們也愛你們的全部一樣 妹妹正痛著 有的正努力生老二的朋友 因此陷入重新思考 我告訴他們 抱著老二的虛榮感 那是無限滿足 這絕對是真的! 親愛的姊姊 因為有你 我們勇往直前 親愛的妹妹 因為有你 我們更加圓滿 當父母是不得偷懶的 想用一樣的流程養二個孩子 可沒那麼容易 我們懂得了 會努力的 陪伴姊姊走快樂學習的路 陪伴妹妹殺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寶貝 學習的路漫長而充滿驚喜 我們永遠期待 看到你們雨後甘霖的笑顏

醫療糾紛/水腦症

2015年06月03日
公開
96

醫療糾紛案例 水腦症   水腦症是指腦室積水。人腦的構造除了一般常聽說的血液循環外,還有所謂腦脊髓液的循環。腦脊髓液像血液循環一樣,在大腦構造內是流通的。這方面在大腦的詳細構造,有所謂的「腦室」或是「腦池」,就像是水庫或是池塘一樣的構造,在一般的電腦斷層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腦水在這些池塘或水庫是流動的,不是靜止的,腦水由腦中央的腦室,流過大腦的表面,以及腦池,然後在頭頂吸收。如果流通的路線被阻塞了,那麼水庫或是腦池的水會漲大起來,腦壓會升高,腦會受到壓迫,人就會變得反應遲鈍。這就是所謂的水腦症。俗稱腦內積水。 左側的圖片是是水腦症的腦部的電腦斷層,右側則是治療後的腦部電腦斷層。白色的一圈是頭顱,裡面灰色的就是大腦。在大腦內有很黑的部分就是所謂的腦室,黑色的就是「水」。在左邊的這張圖,黑色的部分明顯的比右側的漲大,而且像是圓滾滾的,沒有陵角,表示腦室像吹了氣球一樣漲大了起來。而很白的部分是腦裡面的出血,就是因為出血,才造成水腦症。右側治療後的圖片已經看到出血沒有了。腦室也縮小了,同時在腦室裡面有一個小白點,那就是我們手術裝上去的引流管。如果仔細比較,會發現右側的腦部表面有很多「縐折」,那是正常的腦部構造。而水腦症的圖片則沒有這些縐折,那是因為腦部被漲大的腦室從裡面吹起來,腦部受到壓迫,皺折就消失了。 腦積水叫做水腦症,跟腦水腫有什麼不同? 水腦症則是大腦間隙腦水流通的地方因為阻塞而脹大起來。腦腫是腦部組織腫脹起來,反而腦部之間的間隙會被擠壓的變得很小。這兩個名詞雖然都有個「水」字,其實完全沒有關係。 水腦症的原因有哪些? 任何會影響腦脊髓液流通的疾病都可能造成水腦症。譬如頭部外傷,腦中風,腦膜炎,腦瘤,甚至先天性畸形都可能造成水腦症。 水腦症時會發生什麼症狀? 慢性的水腦症,病人會變得反應遲鈍,走路變慢顛簸,小便失禁。急性的水腦症則可能會讓病人反應遲鈍到昏迷。 水腦症一定要開刀嗎?吃藥會不會好? 一般來說,吃藥沒有用。沒有一種藥物能夠有效的減少腦水的產生,也沒有藥物可以讓腦水的吸收變好。所以只有開刀一途。不過,有時水腦症是出血或腦膜炎引起的時候,如果醫師判斷出血或腦膜炎改善後水腦便會改善時,醫師便暫時不處理水腦症。 把多積的水抽出來不就好了,為什麼要開刀裝管子? 腦水是流通的,一直換新的,大約每天都換新的 500cc。換句話說,你抽掉了,他還會再生。譬如你把池塘的水抽掉了,第二天還是會滿起來。所以要裝管子,我們叫做分流管,讓水不停的排出。 醫師說開刀放管子暫時把水放出來,過一陣子再換永久的。那是什麼意思? 有時腦室裡面有出血或是發炎,也就是說,腦水變成混濁的,需要把他引到外面來,所以會看到頭上接了一條管子到外面再接個袋子,收集引出來的混濁的腦水。可是,長期引到外面不是辦法,可能會感染,所以等腦水清澈了,要再動一次手術,將腦水引到體內,一般是引到腹腔。這樣外面看不到管子,病人也可以自由走動。 開刀做腦水分流管,一般開刀時間是多少?危險性如何? 一般手術時間大約是 45 分鐘。加上麻醉跟準備以及麻最後在恢復室的時間,可能病人送入開刀房兩個多小時後會送回病房。 一般單純在手術房會發生的危險性很少,多半是年紀大,麻醉有可能帶一點小的危險性。但是腦水分流手術出院後的併發症反而不少。腦水分流手術後的病人要小心不能跌倒,否則很容易出問題。 評估手術後的危險性跟病人所患的疾病是否值得,必須請醫師仔細評估。 腦水分流管由頭部連到腹部,那傷口不是很長? 手術時有特殊的工具。就像家裡電話要牽一支分機一樣,並不會把牆壁整個打破,而是從裡面用線拉出來,所以電話線是在牆裡的管線內。同樣,腦水分流管從頭部到腹部也是隱藏的,中間頂多一個小傷口,不是一刀從頭割到肚子。 腦水分流管放到肚子,是放到肚子的那裡,胃裡還是腸子裡面? 是放到腹腔。什麼是腹腔?解釋起來比較困難。管子不是放在胃裡,也不是放在腸子裡面,而是放在「腸子跟腸子的中間」。譬如把腸子放在碗公裡面,管子就是直接放到碗公裡,沒有把腸子切開。如果把腸子撈起來,那麼就是碗公盛著一些腦水。 我祖父有點癡呆。一家醫院檢查說是水腦症,需要放引流管。另一家醫院檢查後卻說腦室的脹大是腦萎縮的關係,不用開刀。怎麼兩個醫師說的不一樣? 這個在老年人是很常見的問題,因為目前醫學上要分辨這兩項有時有困難,所以有時醫師之間的意見會不一樣。 年紀七八十了,腦多少都會退化,即使沒有水腦症,也可能會因為退化而顯現癡呆的症狀。老年人的腦室因為腦部萎縮的關係,腦的空隙與腦水含量也比年輕人大。如果這樣一個老年人去接受腦水引流手術,可能就算腦水引掉了,癡呆還是癡呆。所以醫師要評估腦部萎縮的程度,以及腦室脹大的程度來判斷。目前有很多檢查可以輔助這樣的判斷,但是都不是很可靠。最重要的還是臨床症狀。必要時,醫師會採取觀察一段時間後再看看癡呆惡化的情形在決定。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頭部外傷腦部受傷的病人。有很多植物人腦部受傷後跟老年人一樣,本身是腦已經不好了,做了腦水的引流,也沒看到進步的現象。 引流管外面摸得到嗎?外面看得到嗎? 引流管是在皮膚底下。外面看不到。但是比較瘦的病人,還是可以從皮膚摸得到底下埋了一條管子。 引流管裝上去,以後要不要拔掉? 引流管我們稱為分流管,也就是讓滿出來的腦水有第二條通道排出去。除非確定原來引起水腦症的原因已經消失,否則一般都不要拔掉。把管子拔掉的話,很可能腦水又會滿起來。 有些病人會要求醫師拔掉,醫師很怕腦水會滿起來,那時有可能會突然發生危險。 引流管會不會妨害脖子的轉動? 引流管是很軟的東西,一般是不會妨害脖子轉動的。 開完刀病人頭上有一個軟軟的一公分的鼓起,那是什麼? 那個東西叫做「儲水槽」或者叫做「幫普」。是一個大約一公分大的半球型。小孩子的腦水分流管可能沒有這個構造,大人的分流管大多都有。這個球球,並不是絕對需要,不過也有他的功用。 病人可以壓這個球球讓腦水排出多一些。醫師可以壓壓這個球球來初步判斷腦水引流管的通暢程度,看有沒有阻塞。從這個球球也可以抽腦水做些檢驗。有時還可以從這裡打藥。 有個朋友也是開刀裝引流管,醫師囑咐他三餐要把頭上的鼓起壓十次。我的醫師卻沒有這樣交代? 這個球球壓一壓會使腦水排出的量多一點。是否需要讓腦水排出多些,要看病人的情況而定。如果腦水引流管排出的腦水量太少,醫師會要病人多壓壓。如果排出量很好,時常壓壓反而會使腦水排出太多,也會發生併發症。 自從裝了引流管後,站起來就會頭暈想吐,躺下去才會舒服。為什麼? 引流管只是個簡單的管子而已,沒有複雜精細的調節作用。當人體站立時,頭比肚子位置高很多,所以水壓較大,腦水會經由管子往下流到肚子。而平躺時,頭部的高度跟肚子差不多,水壓較小,腦水流出的量少。所以站立的時候,腦壓有時會比正常反而低。這樣有些病人會頭暈想吐。一般來說,這樣的情形多半過一段時間,也許是一星期或一個月,慢慢就適應了。如果症狀一直持續,那麼可能要把管子拿掉,或是換一支流量較少的管子。 澄清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林啟光醫師  

腦引流管參考文

2015年06月03日
公開
78

有拔除及掉落討論 http://www.jjmt.com.tw/nph/surgery.php 在手術室中進行植入 VP (腦室腹膜) 引流管的程序,通常不用 1 個小時。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後,剃去頭髮,然後以消毒劑刷洗頭皮至腹部的皮膚表面。進行這些步驟,目的是降低感染的機率。接著在頭部和腹部分別切開一道切口,便於外科醫師將引流管的管路穿過皮膚底下的脂肪組織。在顱骨上鑽出一個小孔,打開顱骨與腦部之間的薄膜,使引流管的腦室端可以經過大腦,進入側腦室。腹部 (腹膜) 端經由腹腔內側的小開口穿入腹腔內,過多的腦脊髓液最後會在這裏吸收。然後縫合切口,包上消毒過的繃帶。 手術後 患者在手術後的 24 小時內,通常會接受密切的神經學觀察。有些神經外科醫師會希望患者維持平躺在床上,直到手術中進入硬膜下腔的空氣完全排出為止。觀察包紮於頭部和腹部,以及覆蓋切口部位的繃帶是否有感染的跡象。患者一般需要住院 3 至 7 天。必須追蹤回診,檢查手術後的狀態及症狀緩解情形。醫師可能建議患者接受其他治療,例如物理治療,以恢復原先的活動能力。 可能的併發症 雖然引流管手術是一種相對較簡單的神經外科手術,但仍不可輕率決定是否插入引流管。治療正常壓水腦症伴隨的風險,高於治療兒童的水腦症,因此只有在功能喪失或病情惡化程度適合時才可進行手術。 引流管手術可能的併發症,除了與實際手術相關的併發症之外,還應考量之後數天至數年內可能發生的問題。併發症包括所有與手術本身或引流管存在所造成的不良事件。可能的併發症包括手術傷口或腦脊髓液感染 (腦膜炎)、出血流至腦部或腦室,或是癲癇。引流管感染可能的症狀包括發燒、引流管周遭發紅或腫脹。幸好這些症狀都不常見,而且大部分的案例都能成功治療。 對於其他的手術,通常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風險最高,但引流管最常見的嚴重問題,卻可能發生在術後數星期甚至數年後。引流管系統最常見的問題是阻塞 (栓塞),術後數小時至數年都可能發生,有時還可能反覆多次。大部分患者引流管阻塞的機率約為 50%。對 NPH 患者而言,通常會因為原本的症狀復發而發現引流管阻塞。幸好 NPH 的引流管阻塞可以輕易處理,很少引發嚴重的問題。 植入引流管後,最嚴重的併發症是硬膜下血腫 (血塊)。因為大部分的引流管都是由腦部中央 (腦室) 引流出腦脊髓液,所以會將大腦表面由顱骨上拉開,拉扯並撕裂腦部表面的血管。硬膜下血腫的症狀不一,輕則頭痛加劇,重則癱瘓,甚至昏迷或死亡。引流管相關的硬膜下血腫,最常發生在跌倒之後,即使只是輕微撞到頭部都有風險。因此 NPH 患者一旦出現異常症狀,請立即就醫。NPH 患者發生硬膜下血腫的風險約為 10%。由於有這些可能的併發症,患者應評估自身情況,衡量手術可能的效益是否大於可能引發的風險。

媽探妹妹

2015年05月30日
公開
32

資訊來自護士: 氧氣給量調多 鎮靜劑調多 補血紅素 管餵90(控制水量,不會給太多,以免造成心臟負荷,所以住院其間養胖有限。出院後飲食依照當時狀況建議) 食量依照體重計算,不是依照年紀(所以,不能用姐姐經驗來養) 我告訴護士,我們了解黃醫師的考量,就讓醫師來決定開刀時機。 護士交班可能會錯意,說要氣切,嚇我好大一跳,她去確認,不是啦!照黃醫師說明的。 下樓時遇到潘媽媽(寶寶目前一個月大)他們寶寶心臟治療後,也要氣管治療,是整條氣管都太細,所以,住完6樓小兒外科加護病房,換到8樓呼吸練習加護病房,現在,在10樓輕度加護病房觀察,準備出院。 好多種加護病房喔! 潘媽媽說,她的寶寶氣管變短些,醫生說有的人會因此習慣縮脖子,低頭。 妹妹會不會這樣,改次再請教醫生看看。 ----------------------- 下午一位資深護士前來說明 昨晚他們有討論過開刀時間,下週一不是黃醫師的開刀日,而且下午有門診,所以他會緊張時間。 因此有可能會是週二。 或者,維持穩定又站在多休息幾天的角度,就要延到再下週。 因為週五黃醫師要去青島開會三天,護士希望不要開刀隔天就出國,至少要陪三天,所以,不是出國前三天,就是回國後。 另外,氣管變比較短一點點,會不會習慣縮脖子低頭,護士說回來的患者都沒有這樣,一樣抬頭挺胸。 補充 早上護士說,開氣管之後,至少一週,妹妹要完全休息,通通在睡覺。牛奶還是會給予。 修正 早上說給氧氧增加 確認後 是「氧氣壓力調降」 就是 因為氣管有一段較細,之前吸氣不足,為了要讓氧氣通過,必須給比較大的壓力。 但護士觀察,現在比較穩定,所以慢慢調降壓力,因為壓力太大,對肺不好。

心臟與腎臟的關係文章

2015年05月29日
公開
26

http://ur9s.pixnet.net/blog/post/23915543-談心臟與腎臟的關係 心臟是人體內負責輸送血液的器官,而血液流過每一組織器官時,就會把養分送給需要的器官,並且把各個器官所生成之廢物帶走。腎臟是人體的一個排除廢物與調節電解質及礦物質的重要器官,這就是為甚麼人的腎臟有兩個的原因。在正常狀祝下心臟與腎臟的關係就如同親子關係,只要其中一個器官出問題就會影響另一器官。 剛才已提到心臟是輸送血液的器官,而腎臟的腎小球是毛細血管集結處,當心臟收縮一次,所輸出的血液有25%流到腎臟,因此兩者的關係非常密切。當心臟發生衰竭時,心臟本身已不能多負一點工作,便希望腎臟多負一點工作,於是從心房產生心房利尿劑(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作用於腎臟,促進腎臟排泄水的作用,兩者之間的工作是有默契的。在內臟的各器官功能裡腎臟可以說最重要,因為腎臟產生腎活素(renin),也就是腎素系統作用於血壓及水的代謝。當腎活素正常運作時,心臟和腎臟同蒙其利:當心臟的功能有一點不適時,腎活素僅對腎臟做該做的工作,最後導致腎活素活性升高,這樣一來對心臟與腎臟都不利。因為當心臟衰竭時腎活素以及交感神經隨著活化,於是常常收縮血管,而腎臟又把鈉離子滯溜,導致心臟前負荷或後負荷的狀態,最後心臟發生前後負荷,形成惡性循環。本來心臟僅有一點不適,加上上述副作用,雪上加霜,心臟病越來越嚴重,最後轉變為心臟衰竭,連小便也很少,病人苦不堪言。不僅如此,到後來腎臟也受到影響,換句話說,心臟和腎臟都遭到不幸。那是因為心臟本來想拼命工作,但有病在身,不能好好工作;而腎臟也得不到應有的血液,在這困難的環境中,腎臟為了自保,遂產生較多的腎活素,由於心臟和腎臟的親子關係,過多的腎活素直接傷害了心臟。可以這麼說:心臟的生命掌握在腎臟,而腎臟的生命掌握在心臟。 腎臟病的最後治療就是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日本目前接收透析治療的病人有25萬人,其中死於心臟病的有一半,由此可見,腎臟有病,最後心臟也會發生致命的疾病。同樣道理,心臟有病,最後腎臟也會遭受影響。雖然有輕度的腎臟病也好,心臟病也好,不能把它當著普通感冒或胃病來處理,應特別謹慎,以免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台灣目前共有4萬多名洗腎病患,其盛行率近10年間攀升3倍。全世界的排名上僅次於日本,位居第二位。根據分析,台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罹患中重度慢性腎臟病患者之比率為6.9%, 遠比美國的4.6%高。更槽糕的是其中只有約10%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病疾病,因而導致絕大多數患者不知尋求適當的醫療途徑,亦不會採取相關醫療措施,例如改變生活形態與飲食習慣,以減緩腎臟病之惡化程度,或經由健康檢查注意自己腎臟病變的情形,以達到早期預防、早期治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