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涵茹媽咪

日期

#Tag

電 視 傷 害 , 你 想 不 到 的 大

2008年08月26日
公開
1

節目開始了。恐龍布偶挺著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與一群小孩唱兒歌、玩遊戲。還不及電視高的孩子,站在螢光幕前仰著頭,不時隨著玩偶搖動身體、哼哼呀呀。 也許你心裡想著:才開始牙牙學語的孩子,就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甚至學英文,真是愈來愈聰明。 只要在電視螢光幕前坐上半個小時,人的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下降,智商減少五十,美國《聖路易郵訊報》報導了曼菲斯幾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看電視會使人變得被動與焦慮。 潛意識中的 Alpha Waves 近年針對腦波的研究,讓我們透視電視對腦部的影響。 人腦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與類似催眠效果有關;還有貝塔波(beta waves),顯示意識、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時,腦中產生活躍、快速的貝塔波,一旦轉為看電視,腦中立刻就產生大量的阿法波。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腦中的阿法波愈強,貝塔波愈弱,腦部活動力大減,人就像被催眠一樣,思考力與注意力都下降。 而長時間看電視造成腦部活動力大減,對兒童的影響尤其大,澳洲大學的艾莫瑞夫婦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為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的前幾年,是腦部發展與成長特別重要的時期。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還公布政策,極力主張父母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正是有鑑於幼兒在這段時間看太多電視,對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 看電視有礙發展 《電視對孩童心靈的傷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 , s Minds)一書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論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對他們就是有害的。」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小兒科行為與發展部助理臨床教授強生(Susan Johnson),深有同感。 強生有個六歲大的兒子。雖然強生謹慎挑選電視節目,還是發現電視對兒子造成不良影響。強生的兒子只要一看電視,就對四周環境沒有反應,一關掉電視就變得焦躁。而且看電視後,他的動作變得衝動、不協調,遊戲內容也不再像過去用木棍與石頭做東西,取而代之的是重複演出電視節目的內容,不再自己創造主題,缺乏自己的想像。 電視如何影響孩子? 知名兒童教育學者皮爾斯(Joseph Chilton Pearce)在《進化的終點》(Evolution,s End)一書中指出,幼兒的潛力就像種子,需要培育與滋養,才能正常的成長。 對於快速發育的幼兒頭腦,電視非但不能提供養分,甚至反而剝奪幼兒腦部吸收適當養分的機會,不僅妨礙腦部發展,還傷害未來的學習能力。 音響特效影響腦部的發展 電視迷人的聲光色彩,是幼兒腦部發展的頭號障礙。 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閃爍的色彩、特寫的畫面、大分貝的聲音。這些看來豐富的刺激,卻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份,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 新生兒還摸得到急急脈動的小腦袋,就像粉嫩的小身體一樣,在出生後經歷快速的發展階段,建立大量的神經連結。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助理臨床教授強生在今年五月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幼兒的腦部由掌控動作的最原始核心部份(core brain)開始,發展到包圍在核心周邊掌管情感的區域(limbic brain)。到四歲左右,這兩個部份完成了大約八○%的神經連結,然後發展的重點轉向思考區域(thought brain,neocortex)。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腦部需要不同的刺激,才能促使神經快速發展、建立連結網絡。 電視聲光與畫面的刺激,讓腦部一直維持在較原始的區域運作,無法刺激思考區域的發展。思考區域至少需要五到十秒來處理刺激,但是大部分的電視節目每五、六秒,有些廣告甚至每兩、三秒就變換畫面,像連發砲一樣,讓思考區域毫無參與機會。 教育心理學家海莉(Jane Healy)在引起廣泛討論的《心靈危機》(Endangered Minds)一書中指出,兒童如果缺乏思考的習慣,電視節目就算提供豐富的資訊,也無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長時間下來,這樣的刺激不僅無助於思考發展,甚至讓人沮喪。 由於分辨真偽是思考區域的工作,腦部掌控行動與情感的區域接收到電視畫面的刺激時,無法分辨真實或虛幻,立刻做出「反擊或逃走」的反應。接著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輸送到四肢肌肉的血液隨之增加。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報告中指出,由於這一切反應都只發生在體內,四肢並沒有做出配合動作,所以電視節目的確讓觀眾長期處於沮喪或焦慮中。

電 視 傷 害 , 你 想 不 到 的 大

2008年08月26日
公開
1

節目開始了。恐龍布偶挺著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與一群小孩唱兒歌、玩遊戲。還不及電視高的孩子,站在螢光幕前仰著頭,不時隨著玩偶搖動身體、哼哼呀呀。 也許你心裡想著:才開始牙牙學語的孩子,就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甚至學英文,真是愈來愈聰明。 只要在電視螢光幕前坐上半個小時,人的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下降,智商減少五十,美國《聖路易郵訊報》報導了曼菲斯幾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看電視會使人變得被動與焦慮。 潛意識中的 Alpha Waves 近年針對腦波的研究,讓我們透視電視對腦部的影響。 人腦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與類似催眠效果有關;還有貝塔波(beta waves),顯示意識、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時,腦中產生活躍、快速的貝塔波,一旦轉為看電視,腦中立刻就產生大量的阿法波。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腦中的阿法波愈強,貝塔波愈弱,腦部活動力大減,人就像被催眠一樣,思考力與注意力都下降。 而長時間看電視造成腦部活動力大減,對兒童的影響尤其大,澳洲大學的艾莫瑞夫婦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為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的前幾年,是腦部發展與成長特別重要的時期。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還公布政策,極力主張父母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正是有鑑於幼兒在這段時間看太多電視,對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 看電視有礙發展 《電視對孩童心靈的傷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 , s Minds)一書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論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對他們就是有害的。」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小兒科行為與發展部助理臨床教授強生(Susan Johnson),深有同感。 強生有個六歲大的兒子。雖然強生謹慎挑選電視節目,還是發現電視對兒子造成不良影響。強生的兒子只要一看電視,就對四周環境沒有反應,一關掉電視就變得焦躁。而且看電視後,他的動作變得衝動、不協調,遊戲內容也不再像過去用木棍與石頭做東西,取而代之的是重複演出電視節目的內容,不再自己創造主題,缺乏自己的想像。 電視如何影響孩子? 知名兒童教育學者皮爾斯(Joseph Chilton Pearce)在《進化的終點》(Evolution,s End)一書中指出,幼兒的潛力就像種子,需要培育與滋養,才能正常的成長。 對於快速發育的幼兒頭腦,電視非但不能提供養分,甚至反而剝奪幼兒腦部吸收適當養分的機會,不僅妨礙腦部發展,還傷害未來的學習能力。 音響特效影響腦部的發展 電視迷人的聲光色彩,是幼兒腦部發展的頭號障礙。 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閃爍的色彩、特寫的畫面、大分貝的聲音。這些看來豐富的刺激,卻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份,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 新生兒還摸得到急急脈動的小腦袋,就像粉嫩的小身體一樣,在出生後經歷快速的發展階段,建立大量的神經連結。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助理臨床教授強生在今年五月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幼兒的腦部由掌控動作的最原始核心部份(core brain)開始,發展到包圍在核心周邊掌管情感的區域(limbic brain)。到四歲左右,這兩個部份完成了大約八○%的神經連結,然後發展的重點轉向思考區域(thought brain,neocortex)。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腦部需要不同的刺激,才能促使神經快速發展、建立連結網絡。 電視聲光與畫面的刺激,讓腦部一直維持在較原始的區域運作,無法刺激思考區域的發展。思考區域至少需要五到十秒來處理刺激,但是大部分的電視節目每五、六秒,有些廣告甚至每兩、三秒就變換畫面,像連發砲一樣,讓思考區域毫無參與機會。 教育心理學家海莉(Jane Healy)在引起廣泛討論的《心靈危機》(Endangered Minds)一書中指出,兒童如果缺乏思考的習慣,電視節目就算提供豐富的資訊,也無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長時間下來,這樣的刺激不僅無助於思考發展,甚至讓人沮喪。 由於分辨真偽是思考區域的工作,腦部掌控行動與情感的區域接收到電視畫面的刺激時,無法分辨真實或虛幻,立刻做出「反擊或逃走」的反應。接著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輸送到四肢肌肉的血液隨之增加。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報告中指出,由於這一切反應都只發生在體內,四肢並沒有做出配合動作,所以電視節目的確讓觀眾長期處於沮喪或焦慮中。

電 視 傷 害 , 你 想 不 到 的 大

2008年08月26日
公開
1

節目開始了。恐龍布偶挺著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與一群小孩唱兒歌、玩遊戲。還不及電視高的孩子,站在螢光幕前仰著頭,不時隨著玩偶搖動身體、哼哼呀呀。 也許你心裡想著:才開始牙牙學語的孩子,就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甚至學英文,真是愈來愈聰明。 只要在電視螢光幕前坐上半個小時,人的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下降,智商減少五十,美國《聖路易郵訊報》報導了曼菲斯幾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看電視會使人變得被動與焦慮。 潛意識中的 Alpha Waves 近年針對腦波的研究,讓我們透視電視對腦部的影響。 人腦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與類似催眠效果有關;還有貝塔波(beta waves),顯示意識、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時,腦中產生活躍、快速的貝塔波,一旦轉為看電視,腦中立刻就產生大量的阿法波。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腦中的阿法波愈強,貝塔波愈弱,腦部活動力大減,人就像被催眠一樣,思考力與注意力都下降。 而長時間看電視造成腦部活動力大減,對兒童的影響尤其大,澳洲大學的艾莫瑞夫婦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為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的前幾年,是腦部發展與成長特別重要的時期。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還公布政策,極力主張父母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正是有鑑於幼兒在這段時間看太多電視,對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 看電視有礙發展 《電視對孩童心靈的傷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 , s Minds)一書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論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對他們就是有害的。」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小兒科行為與發展部助理臨床教授強生(Susan Johnson),深有同感。 強生有個六歲大的兒子。雖然強生謹慎挑選電視節目,還是發現電視對兒子造成不良影響。強生的兒子只要一看電視,就對四周環境沒有反應,一關掉電視就變得焦躁。而且看電視後,他的動作變得衝動、不協調,遊戲內容也不再像過去用木棍與石頭做東西,取而代之的是重複演出電視節目的內容,不再自己創造主題,缺乏自己的想像。 電視如何影響孩子? 知名兒童教育學者皮爾斯(Joseph Chilton Pearce)在《進化的終點》(Evolution,s End)一書中指出,幼兒的潛力就像種子,需要培育與滋養,才能正常的成長。 對於快速發育的幼兒頭腦,電視非但不能提供養分,甚至反而剝奪幼兒腦部吸收適當養分的機會,不僅妨礙腦部發展,還傷害未來的學習能力。 音響特效影響腦部的發展 電視迷人的聲光色彩,是幼兒腦部發展的頭號障礙。 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閃爍的色彩、特寫的畫面、大分貝的聲音。這些看來豐富的刺激,卻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份,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 新生兒還摸得到急急脈動的小腦袋,就像粉嫩的小身體一樣,在出生後經歷快速的發展階段,建立大量的神經連結。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助理臨床教授強生在今年五月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幼兒的腦部由掌控動作的最原始核心部份(core brain)開始,發展到包圍在核心周邊掌管情感的區域(limbic brain)。到四歲左右,這兩個部份完成了大約八○%的神經連結,然後發展的重點轉向思考區域(thought brain,neocortex)。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腦部需要不同的刺激,才能促使神經快速發展、建立連結網絡。 電視聲光與畫面的刺激,讓腦部一直維持在較原始的區域運作,無法刺激思考區域的發展。思考區域至少需要五到十秒來處理刺激,但是大部分的電視節目每五、六秒,有些廣告甚至每兩、三秒就變換畫面,像連發砲一樣,讓思考區域毫無參與機會。 教育心理學家海莉(Jane Healy)在引起廣泛討論的《心靈危機》(Endangered Minds)一書中指出,兒童如果缺乏思考的習慣,電視節目就算提供豐富的資訊,也無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長時間下來,這樣的刺激不僅無助於思考發展,甚至讓人沮喪。 由於分辨真偽是思考區域的工作,腦部掌控行動與情感的區域接收到電視畫面的刺激時,無法分辨真實或虛幻,立刻做出「反擊或逃走」的反應。接著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輸送到四肢肌肉的血液隨之增加。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報告中指出,由於這一切反應都只發生在體內,四肢並沒有做出配合動作,所以電視節目的確讓觀眾長期處於沮喪或焦慮中。

分享文章『愛是動詞』

2007年05月23日
公開
1

屏東大仁科技大學 許修齊教授 『僕人』這本書中的內容,有一個標題是『愛是動詞』。 愛是動詞?書本裡面說:愛是動詞,不是形容詞,也不是名詞。 愛就是把正確的事情做出來。說真的,我不懂。 九十四年的寒假,我參加福智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全國教師成長營的時候, 看見許多大專寶寶,為我們加添菜飯的時候,心中曾經浮現過一絲 『愛是動詞』的想法。 這些大專寶寶如此細心體貼的為我們服務的時候,他們的心裡充滿什麼? 如果要選擇一個字眼來形容,我竟然只能找到『愛』這個字--- 那是我第一次模模糊糊地瞭解到『愛是動詞』的意義。 從小到大,我都不是善於表達真情的人。 在七天六夜的教師成長營中,活動課程的點點滴滴一直打動著我; 當我心中的真情被敲動以後,我開始思考, 我可以用什麼樣的行動,表達我心中的愛? 晚歸的時候,帶碗廣東粥給等門的父母--- 那是我的道歉。 夜深的時候,在孩子的親師聯絡簿上,多寫幾句話給老師---那是我的期許。 更早五分鐘起床,去陽台澆花,那樣能讓妻子不要太擔心她的花。 我也只能做到這樣而已。 更多的言語我說不出來,更多的事,我也做不出來,我自己的工作已經夠累了。 母親節將屆時,我要求班上學生回家為媽媽做點事,感恩媽媽的辛苦。 學生哇哇叫:『要做什麼啦?』; 『我媽說不用啦!我媽叫我好好讀書就好了!』; 『我媽叫我少惹她生氣就算孝順了!』 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那你呢?你要為你媽媽做點什麼事?』 我一聽,傻眼了。是啊,我呢? 我能為媽媽做什麼?吃一頓飯?送一個紅包?送一束花? 我把媽媽照顧得很好,媽媽應該沒什麼需要的吧? 好吧!為了要逼學生在母親節的時候感念母恩, 我決定自己親自『下海』示範:我要在母親節的時候,為媽媽洗腳。 消息一出,學生開始騷動,學生跟我說:『老師,你敢我就敢!』 我心裡還想:有什麼不敢的? 然而,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我的心卻一天比一天更膽怯。 看著媽媽斑白的頭髮、駝駝的背影,想起小時候在她的身邊 『魯來魯去』的情形,而今我已經四十歲了,實在很難啟齒跟她說: 『母親節借你的腳來洗一洗好不好?』 母親節當天,我真的很想打退堂鼓。 我無法想像我這樣的男人,要彎下身子做這麼柔情感性的事情。 但是不少學生傳簡訊來給我加油打氣,妻子也跟我說: 『為什麼不敢把正確的事情做出來?』 當天吃完飯後,我跟母親說:『為了慶祝母親節,今天我要幫你洗腳。』 母親一聽,開始彆扭尷尬,頻頻追問: 『為什麼要這樣啦?為什麼要這樣啦?』 我說:『學校要交報告啦!別問這麼多了啦!』 母親一向全心全力支持我的工作與一切,聽到是學校要交的報告, 不敢多說,就乖乖坐下來把腳伸出來,但她轉過頭去問我的妻子: 『學校為什麼要交這麼奇怪的報告?』 撫摸著她蒼老的小腳,肥皂打上去,我的眼淚就開始掉下來。 想起小時候媽媽幫我洗頭,肥皂進了眼睛,我哭得很大聲; 想起我大學時出車禍,大腿骨折,媽媽在醫院裡替我擦澡, 翻身時弄痛了我媽媽驚惶的眼神。 我的三個孩子在身旁看我,品頭論足我的手勢不溫柔, 還很『雞婆』的要幫我給阿嬤洗腳,妻子規範孩子們在一公尺外觀賞; 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因為眼淚一直掉下來。 洗完兩隻腳,擦乾後抹上乳液,所有的標準程序都已完成, 而我卻不敢站起來。 妻子把媽媽帶離開沙發,孩子一擁而上,吱吱喳喳,趁著混亂, 我趕快起身把水拿去浴室倒掉。 我看見鏡中的自己,自長大以後,我從不曾這樣哭過, 今天卻是為了什麼呢? 第二天,我把為媽媽洗腳的照片上傳到網路, 學生紛沓而至傳來訊息:『老師,算你厲害!』; 『好吧!既然你都洗了,那我也來洗吧!』 陸陸續續地,家族網站中,越來越多學生們為媽媽洗腳的照片傳上來, 大家互相嘻笑分享心情地,有學生說:『我媽感動到不行! 我媽說:大仁有本事叫我幫媽媽洗腳,這份學費繳得很划算。』 也有學生說:『我爸哭的很慘,因為我阿嬤已經過世了。』 也有學生說:『老師,你好勇敢喔!』我笑了笑。 一個年輕的母親幫他的孩子洗腳,我們會不會讚賞她很『勇敢』? 一個四十歲的男人幫媽媽洗腳,卻能夠得到『勇敢』的讚美?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情感傳達的路徑上,我們的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不是有大智慧的人,我弄不懂為什麼人與人之間, < BR>『愛』的傳達如此令人難以明瞭? 但我開始明白,『愛』就是把正確的事情做出來, 如今我開始著手,希望愛的傳承,能夠一代又一代。

陽光男孩•總統教育獎得主─陳偉倫

2007年05月11日
公開
1

文章分享~ 陽光男孩•總統教育獎得主─陳偉倫 王祖瑤 你可以想像這樣的一個畫面:某個正在下雨的午後,一個國中的操場跑道上,有四、五個男生,撐著傘在練習跑步。其中一個拖著彎曲的雙腳,吃力的跟著,旁邊還有人幫他撐傘。他們身上的衣服都濕了。導師來上課,發現他們的衣服這麼濕,一方面擔心他們著涼感冒,一方面也氣他們不聽話,下雨還出去玩。於是要處罰這群學生。其中那位替同學撐傘的學生很委屈的說:「偉倫堅持要練跑,我們怕他跌倒才陪他。他的身體搖得很厲害,不知道他會搖哪一邊,傘都撐不到他,所以都淋濕了。」這一個堅持練跑,還害同學被罵,搖搖晃晃的男孩,就是我現在要介紹的重度腦性麻痺症的總統教育獎得主─陳偉倫。 偉倫是因為在母體內有胎便塞住鼻孔,缺氧過久,才造成腦性麻痺。他出生的時候全身發黑、氣息微弱,醫生問家長要不要救這個孩子?陳爸爸當下沒有任何可諮詢的對象,醫生也沒告知可能的後遺症,又看到孩子已經出生了,就請醫生「救」。這一救,開啟了偉倫不一樣的人生。 被醫生救回來的偉倫,吞嚥能力很差, 5c.c.的牛奶要喝半個小時。到五個月大時,母親抱他還要托住他的頭。偉倫還有一個大他四歲的哥哥,媽媽覺得他們兄弟倆的生理發展差距太遠了。檢查後,才知道這孩子得了腦性麻痺。原來陳家夫婦開了間小吃店,因著媽媽要照顧偉倫,就收了店,由陳爸爸出去做工維持生計。偉倫滿三歲時,第一次開口說話就叫爸爸,而不是無時無刻照顧他的媽媽。爸爸一面高興感動孩子會叫他,一方面也擔心,這突然一叫會要他向閻王報到。 歲月如逝,偉倫八歲時經過鑑定,進了羅東鎮公正國小特教班。那時候的偉倫雙腳無力,還是由媽媽抱著到學校!能到學校,看到這麼多的同學及那麼大的校地,讓偉倫非常開心!三年級的時候,偉倫轉到普通班,因為特教班鄭秋凰老師覺得偉倫的智力雖有受損,但是應該還跟的上普通班的程度,讀特教班反而太可惜了,於是建議替他轉換環境,偉倫從此一直就讀普通班。 陳媽媽在孩子剛開始就學期間,都是整天陪著。孩子剛學走路時常常跌撞,平衡感非常差,頭上的腫包從來沒有消失過。偉倫很幸運的碰到學體育的游元亨老師當他的導師。游老師曾帶過一位腦性麻痺的學生林建志,目前在屏東科技大學就讀中。游老師憑藉著以往的經驗,常利用下午沒課時到體育館訓練偉倫的肌力和平衡感,一直到小學畢業。在他六年級的時候,學校替偉倫申請總統教育獎,經過審核,也得到資格認可,如今,偉倫已經是羅東國中八年級的學生了。 我第一次見到偉倫,是在羅東國中的輔導處。當時他歪歪斜斜的從輪椅上站起來,再坐到辦公室的椅子上。雖然動作緩慢,左右手又不太協調,但是清秀的臉上常露出開朗的笑容,還會主動向在場的校長及我這客人打招呼。我覺得他彷彿是乙武洋匡陽光男孩的翻版。導師說他人緣超好,每位同學都喜歡他,就因著他笑口常開。陳校長也稱讚他最大的資產就是開朗友善。 偉倫會不在意自己的殘缺,快樂的生活著,最大的推手就是他的媽媽。照顧偉倫當然是辛苦的,但是辛苦有代價,那些汗水、淚水都不白流。現在我們特別要介紹陳媽媽照顧偉倫的方法。對陳媽媽來說,生偉倫是個挫折,但也因著照顧偉倫,陳媽媽生命裡不服輸的鬥志被激發了。在教養的過程中,陳媽媽學習深入了解腦性麻痺症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障礙;學習尋找支援;學習不訴苦,因為別人不會懂;學習感謝在過程中每一個幫助過他們的人;更學習把偉倫當正常孩子來照顧。 這位常被偉倫叫兇媽媽的陳媽媽,最有本事的方法就是有計畫地為偉倫設定每一個目標後,就堅定持續的去達成。孩子學走路,身上到處是傷,復健針灸痛徹心扉,媽媽心裡不捨,但是擦乾眼淚後還是要孩子再繼續練習。現在偉倫平衡感大有進步,也能靠著同學兩邊夾著上下樓梯。孩子運動神經受損嚴重,喝水吃飯的手力控制不好。身上、桌面、地上都是飯屑、菜渣、水漬,看起來真是髒。媽媽堅持要他學習自己手握湯匙吃飯,媽媽再作膳後處理。經過幾年的練習,現在媽媽帶飯菜到學校,可以很輕鬆的看他吃飯並與同學閒聊,再輕鬆收拾。偉倫口齒不清,媽媽也堅持要他重覆說到媽媽瞭解為止,所以當同學聽不懂他說的話時,偉倫會很有耐心的再重覆。陳媽媽在堅持中培養了偉倫堅毅的性格。 偉倫喜歡到學校唸書,因為從小學到國中,導師們都一路關照。和陳媽媽的照顧相比,也不惶多讓。我們來看看羅東國中的導師林瑩芳是怎麼看待偉倫的。年輕的 林瑩芳 老師曾修過特教學分,又帶過從一至三年級一個班的學生,當她被告知學校要把偉倫放在她班上時,她馬上表示願意接納,只是擔心偉倫是否有情緒障礙。還好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後,知道偉倫是個高EQ的孩子。至此老師放心,願意和陳媽媽一樣,把他當正常孩子看待,也褒獎、也處罰,也很在意他在校的安全問題。 林老師為偉倫營造了一個和諧、溫暖、可信任的班級氣氛,她很客氣的把所有功勞歸之於偉倫。 林 老師說:「偉倫是個天使,他讓班上的同學真真實實的認識生命的不同面向,也學習對身心障礙者實際上的幫助。柔軟同學的心,也減少了暴戾之氣。是偉倫讓班上每位同學都成為天使,所以是偉倫影響我們,不是我們影響他。」 這篇文章一開始的故事就是林老師敘述的。她要給偉倫一個目標,等九年級要畢業時,全班同學一起陪著偉倫賽跑。偉倫聽進去了,所以他無論晴雨都要認真練跑。林老師希望這個目標,能激發偉倫的體能和鬥志。有時候偉倫還會向極限挑戰,他請同學坐輪椅,而他在後面推,玩的不亦樂乎,當然這是經由老師評估安全性而默許的。 偉倫也懂得照顧同學。有一次同學出車禍腳受傷,上體育課前,偉倫在電腦上問林老師:「受傷的同學下一節課怎麼辦?」老師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偉倫就說要把輪椅借給他坐。老師大大地誇獎他的愛心,我相信這樣的欣賞和鼓勵就是偉倫在學校生活快樂的重要推力。 七年級的暑假學校舉辦露營活動,老師讓偉倫參加,並且答應讓他去攀岩。老師找了身材較強壯的同學,將偉倫和他綁在一起,背著他做攀岩活動。這一趟美妙而且幾乎不可能的任務,讓偉倫終身難忘。 偉倫在羅東國中能快樂地生活著,不只林瑩芳老師的用心隨處可見,學校的行政團隊也是天衣無縫的配合著,行政團隊中首推陳正吉校長。陳校長營造勇於負責的校風,使老師們對學校賦予的工作不推辭,並且讓全校師生覺得偉倫的出現是很正常的事,而不是負擔。我從陪著偉倫到教室,一路上同學的打招呼和歡笑看得出來,這實在是一所和樂的學校。 輔導處更是幕後推手,主任陳淑惠本身即是特教老師,對於偉倫的學習大環境設想周到。偉倫在學校的科目最喜歡數學和體育,主任對他做一對一的數學電腦教學。偉倫腦部缺氧影響理解能力,記性又不好,教後面忘記前面,所以有些東西陳主任就要求他強記,並且反覆練習。 因為手指的運用能力不靈活,只能用單指打電腦,輔導處也貼心的想替偉倫尋找適合他的輔具,使他在電腦的使用上更順手。在身體復健方面,學校請了一位曾在大學上過復健課的體育實習老師利用每周一節體育課協助他做復健,並接受特教資源中心定時巡迴職能治療師的指導,訓練偉倫的肌力。學校的無障礙斜坡道、殘障廁所等設備,也讓偉倫行動自在。 偉倫和家人自立自強,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地綻放自己生命的色彩,贏得別人對他的喜愛與協助,實在是身障朋友們的典範。公正國小和羅東國中的師生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擴展偉倫的生活領域,讓偉倫能快樂的學習,家長銘感五內。 最後我要以陳媽媽的話作為結語:「希望和我類似狀況的家長不要輕易放棄孩子,因為他們都是寶、是天使、是奇妙的生命!天助自助者,我和偉倫就是最好的例子。」

陽光男孩•總統教育獎得主─陳偉倫

2007年05月11日
公開
1

文章分享~ 陽光男孩•總統教育獎得主─陳偉倫 王祖瑤 你可以想像這樣的一個畫面:某個正在下雨的午後,一個國中的操場跑道上,有四、五個男生,撐著傘在練習跑步。其中一個拖著彎曲的雙腳,吃力的跟著,旁邊還有人幫他撐傘。他們身上的衣服都濕了。導師來上課,發現他們的衣服這麼濕,一方面擔心他們著涼感冒,一方面也氣他們不聽話,下雨還出去玩。於是要處罰這群學生。其中那位替同學撐傘的學生很委屈的說:「偉倫堅持要練跑,我們怕他跌倒才陪他。他的身體搖得很厲害,不知道他會搖哪一邊,傘都撐不到他,所以都淋濕了。」這一個堅持練跑,還害同學被罵,搖搖晃晃的男孩,就是我現在要介紹的重度腦性麻痺症的總統教育獎得主─陳偉倫。 偉倫是因為在母體內有胎便塞住鼻孔,缺氧過久,才造成腦性麻痺。他出生的時候全身發黑、氣息微弱,醫生問家長要不要救這個孩子?陳爸爸當下沒有任何可諮詢的對象,醫生也沒告知可能的後遺症,又看到孩子已經出生了,就請醫生「救」。這一救,開啟了偉倫不一樣的人生。 被醫生救回來的偉倫,吞嚥能力很差, 5c.c.的牛奶要喝半個小時。到五個月大時,母親抱他還要托住他的頭。偉倫還有一個大他四歲的哥哥,媽媽覺得他們兄弟倆的生理發展差距太遠了。檢查後,才知道這孩子得了腦性麻痺。原來陳家夫婦開了間小吃店,因著媽媽要照顧偉倫,就收了店,由陳爸爸出去做工維持生計。偉倫滿三歲時,第一次開口說話就叫爸爸,而不是無時無刻照顧他的媽媽。爸爸一面高興感動孩子會叫他,一方面也擔心,這突然一叫會要他向閻王報到。 歲月如逝,偉倫八歲時經過鑑定,進了羅東鎮公正國小特教班。那時候的偉倫雙腳無力,還是由媽媽抱著到學校!能到學校,看到這麼多的同學及那麼大的校地,讓偉倫非常開心!三年級的時候,偉倫轉到普通班,因為特教班鄭秋凰老師覺得偉倫的智力雖有受損,但是應該還跟的上普通班的程度,讀特教班反而太可惜了,於是建議替他轉換環境,偉倫從此一直就讀普通班。 陳媽媽在孩子剛開始就學期間,都是整天陪著。孩子剛學走路時常常跌撞,平衡感非常差,頭上的腫包從來沒有消失過。偉倫很幸運的碰到學體育的游元亨老師當他的導師。游老師曾帶過一位腦性麻痺的學生林建志,目前在屏東科技大學就讀中。游老師憑藉著以往的經驗,常利用下午沒課時到體育館訓練偉倫的肌力和平衡感,一直到小學畢業。在他六年級的時候,學校替偉倫申請總統教育獎,經過審核,也得到資格認可,如今,偉倫已經是羅東國中八年級的學生了。 我第一次見到偉倫,是在羅東國中的輔導處。當時他歪歪斜斜的從輪椅上站起來,再坐到辦公室的椅子上。雖然動作緩慢,左右手又不太協調,但是清秀的臉上常露出開朗的笑容,還會主動向在場的校長及我這客人打招呼。我覺得他彷彿是乙武洋匡陽光男孩的翻版。導師說他人緣超好,每位同學都喜歡他,就因著他笑口常開。陳校長也稱讚他最大的資產就是開朗友善。 偉倫會不在意自己的殘缺,快樂的生活著,最大的推手就是他的媽媽。照顧偉倫當然是辛苦的,但是辛苦有代價,那些汗水、淚水都不白流。現在我們特別要介紹陳媽媽照顧偉倫的方法。對陳媽媽來說,生偉倫是個挫折,但也因著照顧偉倫,陳媽媽生命裡不服輸的鬥志被激發了。在教養的過程中,陳媽媽學習深入了解腦性麻痺症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障礙;學習尋找支援;學習不訴苦,因為別人不會懂;學習感謝在過程中每一個幫助過他們的人;更學習把偉倫當正常孩子來照顧。 這位常被偉倫叫兇媽媽的陳媽媽,最有本事的方法就是有計畫地為偉倫設定每一個目標後,就堅定持續的去達成。孩子學走路,身上到處是傷,復健針灸痛徹心扉,媽媽心裡不捨,但是擦乾眼淚後還是要孩子再繼續練習。現在偉倫平衡感大有進步,也能靠著同學兩邊夾著上下樓梯。孩子運動神經受損嚴重,喝水吃飯的手力控制不好。身上、桌面、地上都是飯屑、菜渣、水漬,看起來真是髒。媽媽堅持要他學習自己手握湯匙吃飯,媽媽再作膳後處理。經過幾年的練習,現在媽媽帶飯菜到學校,可以很輕鬆的看他吃飯並與同學閒聊,再輕鬆收拾。偉倫口齒不清,媽媽也堅持要他重覆說到媽媽瞭解為止,所以當同學聽不懂他說的話時,偉倫會很有耐心的再重覆。陳媽媽在堅持中培養了偉倫堅毅的性格。 偉倫喜歡到學校唸書,因為從小學到國中,導師們都一路關照。和陳媽媽的照顧相比,也不惶多讓。我們來看看羅東國中的導師林瑩芳是怎麼看待偉倫的。年輕的 林瑩芳 老師曾修過特教學分,又帶過從一至三年級一個班的學生,當她被告知學校要把偉倫放在她班上時,她馬上表示願意接納,只是擔心偉倫是否有情緒障礙。還好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後,知道偉倫是個高EQ的孩子。至此老師放心,願意和陳媽媽一樣,把他當正常孩子看待,也褒獎、也處罰,也很在意他在校的安全問題。 林老師為偉倫營造了一個和諧、溫暖、可信任的班級氣氛,她很客氣的把所有功勞歸之於偉倫。 林 老師說:「偉倫是個天使,他讓班上的同學真真實實的認識生命的不同面向,也學習對身心障礙者實際上的幫助。柔軟同學的心,也減少了暴戾之氣。是偉倫讓班上每位同學都成為天使,所以是偉倫影響我們,不是我們影響他。」 這篇文章一開始的故事就是林老師敘述的。她要給偉倫一個目標,等九年級要畢業時,全班同學一起陪著偉倫賽跑。偉倫聽進去了,所以他無論晴雨都要認真練跑。林老師希望這個目標,能激發偉倫的體能和鬥志。有時候偉倫還會向極限挑戰,他請同學坐輪椅,而他在後面推,玩的不亦樂乎,當然這是經由老師評估安全性而默許的。 偉倫也懂得照顧同學。有一次同學出車禍腳受傷,上體育課前,偉倫在電腦上問林老師:「受傷的同學下一節課怎麼辦?」老師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偉倫就說要把輪椅借給他坐。老師大大地誇獎他的愛心,我相信這樣的欣賞和鼓勵就是偉倫在學校生活快樂的重要推力。 七年級的暑假學校舉辦露營活動,老師讓偉倫參加,並且答應讓他去攀岩。老師找了身材較強壯的同學,將偉倫和他綁在一起,背著他做攀岩活動。這一趟美妙而且幾乎不可能的任務,讓偉倫終身難忘。 偉倫在羅東國中能快樂地生活著,不只林瑩芳老師的用心隨處可見,學校的行政團隊也是天衣無縫的配合著,行政團隊中首推陳正吉校長。陳校長營造勇於負責的校風,使老師們對學校賦予的工作不推辭,並且讓全校師生覺得偉倫的出現是很正常的事,而不是負擔。我從陪著偉倫到教室,一路上同學的打招呼和歡笑看得出來,這實在是一所和樂的學校。 輔導處更是幕後推手,主任陳淑惠本身即是特教老師,對於偉倫的學習大環境設想周到。偉倫在學校的科目最喜歡數學和體育,主任對他做一對一的數學電腦教學。偉倫腦部缺氧影響理解能力,記性又不好,教後面忘記前面,所以有些東西陳主任就要求他強記,並且反覆練習。 因為手指的運用能力不靈活,只能用單指打電腦,輔導處也貼心的想替偉倫尋找適合他的輔具,使他在電腦的使用上更順手。在身體復健方面,學校請了一位曾在大學上過復健課的體育實習老師利用每周一節體育課協助他做復健,並接受特教資源中心定時巡迴職能治療師的指導,訓練偉倫的肌力。學校的無障礙斜坡道、殘障廁所等設備,也讓偉倫行動自在。 偉倫和家人自立自強,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地綻放自己生命的色彩,贏得別人對他的喜愛與協助,實在是身障朋友們的典範。公正國小和羅東國中的師生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擴展偉倫的生活領域,讓偉倫能快樂的學習,家長銘感五內。 最後我要以陳媽媽的話作為結語:「希望和我類似狀況的家長不要輕易放棄孩子,因為他們都是寶、是天使、是奇妙的生命!天助自助者,我和偉倫就是最好的例子。」

父母的一百句好話-轉貼文章

2007年03月20日
公開
1

與孩子相處時,用心觀察;孩子的好處,誠意的讚賞與肯定,雖然只是隻字片言,可知會給孩子多美妙的影響 ◎ 了不起 ◎ 太好了 ◎ 做得好 ◎ 你學得真快 ◎ 極佳的表現 ◎ 你辦得到的 ◎ 繼續試試看 ◎ 做得好極了 ◎ 那就是了 ◎ 好主意 ◎ 好多了 ◎ 恭喜你 ◎ 真好啊 ◎ 好可愛 ◎ 好極了 ◎ 你做對了 ◎ 真是傑作 ◎ 真令人驚訝 ◎ 太奇妙了 ◎ 進步真快 ◎ 好優秀啊 ◎ 那就對了 ◎ 你很能幹 ◎ 你做到了 ◎ 很突出 ◎ 你真懂事不少 ◎ 很不錯呢 ◎ 繼續保持 ◎ 多美妙啊 ◎ 我好愛你 ◎ 這正適合你 ◎ 就是那樣做 ◎ 記性真好啊 ◎ 妳還記得呢 ◎ 哇:看你的了 ◎ 你走對路了 ◎ 我真以你為榮 ◎ 你快要做到了 ◎ 那實在太好了 ◎ 我很喜歡那樣 ◎ 真令人感激 ◎ 你做得很順手嘛 ◎ 你以前做到了 ◎ 你真是小神童 ◎ 好﹙豎起大姆指﹚ ◎ 你想出好辦法了 ◎ 你真是好幫手 ◎ 你一定練習很久了 ◎ 你做得漂亮極了 ◎ 你真讓父母開心 ◎ 進行得很順利嘛 ◎ 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 你真是可愛﹙美麗﹚ ◎ 真高興你如此表現 ◎ 我就知道你能做到 ◎ 你今天做得好認真 ◎ 你每天都有進步哦 ◎ 那件事你做得真好 ◎ 我很感激你的幫忙 ◎ 你下次會做得更好 ◎ 這才是我的好孩子 ◎ 你沒有任何差錯嘛 ◎ 這正是我說的好事 ◎ 你正盡力地做好它 ◎ 對了:就是這樣做 ◎ 你這樣快就想出來了 ◎ 你使它變得容易多了 ◎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 ◎ 你今天確實做得很好 ◎ 你看你想出辦法來了 ◎ 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 今天頭腦真是靈活啊 ◎ 你幾乎像個大師一樣純熟啊 ◎ 你真學到不少東西嘛 ◎ 你已經有很好的開始了 ◎ 今天做得比平常好 ◎ 真是讓我感到快活啊 ◎ 謝謝你啊 ◎ 你幫得很對 ◎ 這好像是你做得最好的一次 ◎ 我想你己經有把握了 ◎ 你今天做得比以前好呢 ◎ 你真的不斷在進步呢 ◎ 再試一次你就可以做到 ◎ 現在你可以一路順風了 ◎ 繼續做,你愈來愈進步了 ◎ 我真高興有你這樣的孩子 ◎ 你不會忘記你做得那樣好 ◎ 你正進入很好的情況呢 ◎ 我自己都沒有做得那樣好 ◎ 你真像個美麗的小甜甜 ◎ 那真是一件溫馨的事啊 ◎ 你真是我的小王子﹙小公主﹚ ◎ 啊:跟你在一起讓我覺得很快樂 ◎ 你真讓我感動 ◎ 我為妳今天做的工作感到驕傲 ◎ 看到你做得那樣認真,使我覺得做媽 媽﹙爸爸﹚真愉快 ◎ 看到你各方面的表現,使我覺得做媽 媽﹙爸爸﹚以你為榮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2007年03月09日
公開
1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更新日期:2007/03/09 15:50 記者: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科學」期刊報導,科學家研究睡眠如何影響記憶,發現熟悉的香氣能讓沈睡的腦子把前一天學到的東西記得更牢。在學習時聞玫瑰,入睡後再聞到這種香氣,能使記憶測驗的成績提高將近13%。 這項研究首次測試香氣對人類入睡後的記憶影響,瞭解睡眠中的腦子如何處理新學到的東西,並加強其記憶過程。 早先的研究顯示,讓睡眠中的腦子接觸並學習有關的線索,例如按鍵的聲音,能加強記憶過程,但科學家近年才開始瞭解箇中究竟。 研究結果早已顯示,人在沈睡時,職司思考和計畫的腦部表層皮質,會與掌管每日記憶的較深層海馬區溝通。 參與新研究的科學家說,人在學習或注意到特定事實時,如果受到某種刺激,那麼,在沈睡中受到同樣刺激時,腦部皮質會重新啟動同一組神經細胞,而海馬區會把啟動順序記錄回皮質層,因而加強這個記憶。 腦部的嗅覺管道比視覺和聽覺管道更直接通向海馬區。味道與記憶如此密切相連,並可能重新引發早已遺忘的喜悅、羞辱和其他往日記憶,原因可能在此。 德國的研究也顯示,不同種類的資訊可能是在不同的睡眠狀態中納入腦部記憶。例如,玫瑰香氣並不能加強新學到的彈手指順序的記憶。這種韻律記憶似乎不由海馬區處理。 同樣的,在淺睡狀態,玫瑰芳香對加強記憶似乎沒有什麼幫助。科學家說,原因可能是,在容易作夢的淺睡期,夢中的味道、恐怖和歡樂反映腦部正在消化和融合感情記憶,而非處理有關事實的記憶。 研究人員說,這些新發現可能對如何協助面對重大考試的學生提供一些創意。另外還有證據顯示,辛辣的味道對加強記憶可能比香氣更有效。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2007年03月09日
公開
1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更新日期:2007/03/09 15:50 記者: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科學」期刊報導,科學家研究睡眠如何影響記憶,發現熟悉的香氣能讓沈睡的腦子把前一天學到的東西記得更牢。在學習時聞玫瑰,入睡後再聞到這種香氣,能使記憶測驗的成績提高將近13%。 這項研究首次測試香氣對人類入睡後的記憶影響,瞭解睡眠中的腦子如何處理新學到的東西,並加強其記憶過程。 早先的研究顯示,讓睡眠中的腦子接觸並學習有關的線索,例如按鍵的聲音,能加強記憶過程,但科學家近年才開始瞭解箇中究竟。 研究結果早已顯示,人在沈睡時,職司思考和計畫的腦部表層皮質,會與掌管每日記憶的較深層海馬區溝通。 參與新研究的科學家說,人在學習或注意到特定事實時,如果受到某種刺激,那麼,在沈睡中受到同樣刺激時,腦部皮質會重新啟動同一組神經細胞,而海馬區會把啟動順序記錄回皮質層,因而加強這個記憶。 腦部的嗅覺管道比視覺和聽覺管道更直接通向海馬區。味道與記憶如此密切相連,並可能重新引發早已遺忘的喜悅、羞辱和其他往日記憶,原因可能在此。 德國的研究也顯示,不同種類的資訊可能是在不同的睡眠狀態中納入腦部記憶。例如,玫瑰香氣並不能加強新學到的彈手指順序的記憶。這種韻律記憶似乎不由海馬區處理。 同樣的,在淺睡狀態,玫瑰芳香對加強記憶似乎沒有什麼幫助。科學家說,原因可能是,在容易作夢的淺睡期,夢中的味道、恐怖和歡樂反映腦部正在消化和融合感情記憶,而非處理有關事實的記憶。 研究人員說,這些新發現可能對如何協助面對重大考試的學生提供一些創意。另外還有證據顯示,辛辣的味道對加強記憶可能比香氣更有效。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2007年03月09日
公開
1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更新日期:2007/03/09 15:50 記者: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科學」期刊報導,科學家研究睡眠如何影響記憶,發現熟悉的香氣能讓沈睡的腦子把前一天學到的東西記得更牢。在學習時聞玫瑰,入睡後再聞到這種香氣,能使記憶測驗的成績提高將近13%。 這項研究首次測試香氣對人類入睡後的記憶影響,瞭解睡眠中的腦子如何處理新學到的東西,並加強其記憶過程。 早先的研究顯示,讓睡眠中的腦子接觸並學習有關的線索,例如按鍵的聲音,能加強記憶過程,但科學家近年才開始瞭解箇中究竟。 研究結果早已顯示,人在沈睡時,職司思考和計畫的腦部表層皮質,會與掌管每日記憶的較深層海馬區溝通。 參與新研究的科學家說,人在學習或注意到特定事實時,如果受到某種刺激,那麼,在沈睡中受到同樣刺激時,腦部皮質會重新啟動同一組神經細胞,而海馬區會把啟動順序記錄回皮質層,因而加強這個記憶。 腦部的嗅覺管道比視覺和聽覺管道更直接通向海馬區。味道與記憶如此密切相連,並可能重新引發早已遺忘的喜悅、羞辱和其他往日記憶,原因可能在此。 德國的研究也顯示,不同種類的資訊可能是在不同的睡眠狀態中納入腦部記憶。例如,玫瑰香氣並不能加強新學到的彈手指順序的記憶。這種韻律記憶似乎不由海馬區處理。 同樣的,在淺睡狀態,玫瑰芳香對加強記憶似乎沒有什麼幫助。科學家說,原因可能是,在容易作夢的淺睡期,夢中的味道、恐怖和歡樂反映腦部正在消化和融合感情記憶,而非處理有關事實的記憶。 研究人員說,這些新發現可能對如何協助面對重大考試的學生提供一些創意。另外還有證據顯示,辛辣的味道對加強記憶可能比香氣更有效。

轉貼: 帶領孩子進入數的世界

2007年03月07日
公開
1

帶領孩子進入數的世界 壹、前言   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與『數』息息相關,所以讓孩子自小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一方面能增加他們對數學的認識,另方面又能加強其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斷力,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有很大幫助。幫助孩子從生活化的遊戲中,吸收數學的知識,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做個小小數學家。 貳、思考分析   年幼的孩子不懂得數字,對於生活並不會造成任何不便,因此不會積極地主動學習。影響所及,指導的機會也相對地減少。   但是和身體會自動成長、成熟,孩子自然會站立、步行不同,人不會自然而然具備數的概念。而和孩子沒有人指導就不會寫字、認字一樣,在沒有人指導、訓練的情況下,孩子一輩子也不會認識數字。   「不加以教育,當然不可能發達。」   任何一位幼兒,從小就擁有一種想要學習的潛在慾望。如果我們能夠在適當的時機,用妥當的方法,讓幼兒們滿足於這種迫切學習的慾望的話,那麼幼兒的智力,將會無限地伸展下去。   文字、數字等知識文化財產,必須配合孩子的興趣及發展程度,從幼兒期開始,好好加以指導。   坦白說,一碰到數字就頭痛的大人並不少。這些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接觸數字的機會較少,或者因為接受錯誤的指導,以致於在數字方面屢遭挫折的緣故。一般來說,在數字方面能力較弱的人,不論在學校或社會,都會備嚐辛苦。為了加強孩子在數字方面的能力,父母應該自幼就培養孩子對數字的興趣,讓孩子樂於與數字接近。   人的一生當中,智能急速發達的時期是在幼兒期。從剛生出、什麼都不知道的嬰幼兒到兩、三歲時學會說話,瞭解他人所說何意的時期,孩子逐漸會將自己的想法、感覺傳達給他人知道。   到了三、四歲左右,孩子會對周遭的事情抱持很大的興趣,並且不斷地提出問題。以心理學的觀點,這個時期又稱為質問期。孩子一旦開始提出質問,即為智能大量發展的證明。在幼兒對任何事物均感興趣、渴望知道的這個時期,必須給與適切的材料以促進智能的發達。可惜的是,不論是在幼稚園或家庭中,都忽略了數字的指導。由於認為數字指導可以等到上了小學再開始,因此很多家庭都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此外,認為沒有適合幼兒的數字指導書籍,也是疏忽的原因之一。問題是,近年來不論是在電視、汽車牌照、雜誌、撲克牌、電話、日曆、時鐘…等,孩子在生活及遊戲中接觸數字的機會很多,因而對數字教育的關心度也大幅提高。   儘管認為對幼兒進行數字指導有其必要性,但是卻不知指導方法或進行錯誤指導的父母親,並不在少數。   父母親縱然對數學很不靈光,但是,在孩子上小學以前,仍然可以幫助他認識和吸收一些數學上的基本概念。等他上小學後,正式學數學時,非常有用。   「數目」是在小學的數學教育開始前,就得在日常生活中,充分瞭解,學會的重要東西。如果忽略了這個學習階段,便進入小學直接學習數學,將是相當危險的事。小孩子進入小學初期,因不懂數學,而導致對數學厭惡的原因中,最大因素完全是由於沒有在幼兒期讓小孩充分學習「數目」的原故。   教導學齡前兒童認識數學,要分幾個階段,讓他自己有所發現與認知。而且仍以遊戲方式為主,這樣,孩子與妳都會覺得愉快。   對數字指導非常熱心的父母親,有一個共通的傾向,那就是近乎強迫性地教孩子數數。如果孩子學不好,就勃然大怒或厲聲叱責,以致無法依循正確的指導順序,配合孩子的心理進行指導。孩子在不瞭解數字的意義,又頻頻遭到責罵的情況下,當然會失去對數字的興趣。結果只是把數數當成唱兒歌似地,機械式地唸出來而已。若硬是機械式地往他腦子裡塞數目字,就不會收到什麼效果。   父母們常常讓孩子死背數學,而未教他真正的意義,是不恰當的。父母應有「數學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基本概念,才能使孩子對數學有正確的了解。   孩子的數字活動,會繼言語活動之後變得活絡。但是,孩子雖有當成語言的「數」,和不具有相當好的數字觀念。教導孩子數或量的觀念,有所謂適當的時期;這個時期會因孩子的發育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   孩子對數原本不感興趣,可是只要指導得法,那麼從五歲開始,便會突然對數表示關心,立刻就要數數或加以比較。當然,也有孩子在四歲左右,數字能力就已經相當發達。為此之故,對於幼兒期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因為他們表現得好或不好而或喜或憂。真正必須考慮的是,哪怕孩子的資質再好,如果父母始終抱持放任不管的態度,則孩子永遠也不會對數字表示關心,更無法具備良好的數字觀念。由此可知,在生活上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指導,乃是發展數字能力的首要條件。   要發展幼兒的「數」能力,究竟應該提供什麼樣的環境呢? 第一、母親對幼兒的心理發展必須充分瞭解,並且配合其意願進行指導;另一方面,還要配合孩子的年齡、能力及興趣,在不會太遲又不勉強的情況下展開教育。 第二、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當孩子提出詢問時,一定要耐心、親切地回答。   對於孩子的詢問,有時要立刻回答,有時則要先讓孩子自己思考,或是和孩子一起思考,共同找出答案來,當然,成為孩子好的說話、遊戲對象也是很好的。 第三、適度利用遊戲或繪畫等,激發孩子對數量的關心度。 第四、在每天的生活當中,藉著具體事物,比較量的大小或東西的順序,讓孩子對圓形、四方形等形狀產生興趣。   不要認為這是一種學習而正經八百地坐在書桌前教導孩子,最好透過遊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興趣。發展數能力的良好環境,首推有好母親的家庭。和身為獨生女的孩子相比,上面還有兄姐的孩子普遍較早對數量產生興趣及關心度。   數量指導的適當時期會因指導法而提早。先決條件是不要給予孩子負擔。而要進行好的指導,首先必須瞭解幼兒的數字能力一般是以什麼樣的情形發展的。  參、幼兒學習『數』的發展階段 ▲一歲半左右   通常一歲半左右的幼兒,都可以分辨一至二以上的東西,但是兩個以上的東西他只感覺到有很多,並沒有能力明白究竟是有幾個,僅管是三個或四個,他都覺得是很多了。 ▲兩歲左右   兩歲左右的幼兒,便可以開始學習數字記憶,例如背誦「一個、兩個、三個……」。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幼兒只是在模仿父母說話而已,可以說是背誦一種語言。並不懂「數」的意義,所以學會數詞的幼兒在數數的時候,往往發生與實際數量無法對應的情況,例如口裡在唸「一個、二個、……」,可是手指頭已經扳了四個了。 ▲四歲左右   幼兒到了四歲左右,也還是沒有辦法很正確地做「一對一」的對應。例如讓孩子拿十朵花,分別插在十個花瓶裡,試試看幼兒能不能做到「一對一」的對應,也可以將花朵的數量增加到十三朵、或十四朵,一對一的排列,來試試看能不能做到對應,並且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呀?」,可是由實際看起來,花和花瓶排列得一樣長,幼兒看起來便覺得一樣多,這是因為幼兒對「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不熟悉的緣故。   我們接著將花一朵一朵地插進花瓶,並將多餘的花收起來,再把瓶中的花一朵一朵地取出來紮成一束,再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幼兒還是會回答「花瓶多。」   如果我們將同樣數量的兩種物品分別排成長短不一的兩排,然後問幼兒「那一邊比較多呀!」,這時候,多數的幼兒會說排列比較長的那一邊比較多。也就是說,幼兒只從物品排列的長短來判斷物品的多少。   一般說來,四歲左右的孩子,對花與花瓶的多少,還是分辨不清,當然對「數的保存」更無法瞭解,所以,更改物品排列的方法,幼兒就容易感到迷惑。 ▲五歲左右   幼兒到了五歲左右,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就逐漸的會做,但數量多了就未必做得理想。例如將六隻湯匙和六個碗放在一起,讓幼兒試著將湯匙一一放入六個碗中,因為到這個年齡已經可以正確做出「一對一」的對應,所以,這個時候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孩子會回答「一樣多。」,不過,如果將數字增加到二十的話,成績便不理想。   接著把湯匙取出握成一把,再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結果幼兒回答「碗多」,但是讓幼兒算一算碗和湯匙時,他會算出同樣是「六個」。   不過,如果再問一次,那樣比較多,他還是會說碗比較多。由這個實驗可以知道,五歲左右的孩子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已經會做,而且能夠理解,可是一旦集合的方法改變,他就會認為數也跟著變了,這是幼兒的特徵之一。 ▲六歲到七歲左右   幼兒到了六、七歲時,就可以將「一對一」的對應做得很正確。而當幼兒做好對應之後,再將花抓成一束或將其間距拉長,排成比花瓶的長度還要長,再問幼兒「那邊多?」,這時幼兒會很有自信說「你沒有增加或減少花的數量,所以一樣多。」 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概念   讓孩子體驗媽咪或家人做家務,給他們隨意選擇自己喜愛的花朵,並因應瓶上數字的數量指示,插入花瓶內,看看孩子對數字的認識有多少,是否數得對呢?   煎蛋、煎香腸遊戲與插花遊戲的玩法相同,都是要孩子按平底鍋上的數字指示,而把相同數量的雞蛋和香腸放上去。透過這類生活化遊戲既可教導孩子數數字,又可增添學習的趣味,可說是相得益彰。 ▲數數   數數是學數學的第一課,由於「一、二、三…」這樣的數字順序從小就常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許多孩子都能不加思索地琅琅上口。當孩子能夠從一數到十、一數到二十…這樣進步時,自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喜歡獻寶似的念給大人聽。不過,會照順序念數字雖然也是數數,但只是數數的第一步而已呢!因為,會「念」數字,不等於懂得數目的意義。孩子會念數字後,爸媽可以用實物來教他真正的數數,例如,把五個蘋果放在桌上,拉著孩子的手,指一個蘋果數一下,然後讓孩子自己練習一邊指一邊數「一、二、三…」,別忘了提醒孩子每個蘋果都要數到,而且只能數一次!可以常換不同的物品讓孩子數,孩子才不會失去興趣。等到熟練後,才慢慢增加數目。另外,關於數數,爸媽可以教孩子唸包含數字的童謠,例如「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教孩子邊唸邊模仿猴子的樣子,那會更好玩呢! ▲形狀   不論在家或是出門在外,都是教孩子認識形狀的好機會。最初當然先從簡單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開始,找一些孩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當例子,例如,橘子是圓形、三明治是三角形…。盡可能多找幾個形狀相同的異類物品擺在一起,讓孩子辨識它們的相同特質,了解它們雖然是不同的東西,但同樣都叫圓形、三角形。當孩子能夠辨認基本形狀後,爸媽可以更進一步的教孩子認識六角形、圓柱形、菱形、金字塔形等形狀。還可以玩有趣的遊戲,例如和孩子比賽,看誰找出最多三角形的東西,孩子會玩得很起勁喔! ▲比較概念   數學上比較的類型有很多,如大與小、長與短、多與少的比較等。透過配對可讓孩子認識肥與瘦的分別,增加概念的認識。   利用輪船、貨車和汽車乘載不同數量的乘客作比較,增強孩子對多、少和加減數的比較。   漸漸的,孩子可以學習大小、高低、長短等比較的概念囉!孩子還沒有抽象思考的能力,所以學習比較必須由具像物開始。例如,學習長短的比較時,爸媽可以利用兩個長相相同但長短不同的物品,邊指邊說:「這個XX 比較長」、「這個 XX 比較短」,讓孩子用眼睛去感覺「長」和「短」的不同。然後多找幾對不同的東西,維持孩子的興趣,同時讓他知道,即使是不同的東西,長的還是叫「長」、短的還是叫「短」喔!提醒爸媽,開始時盡量選擇長短差異較大、而且是除了長短以外其餘特質都相同的物品,孩子會比較容易理解。  ▲排列次序   教孩子學習數學,當然不可忽略數字順序的重要,這遊戲是利用繩子把1-10的數目字順序正確地串聯起來,便成為一條魚的圖案,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也是學習數字順序的好幫手。 ▲顏色   顏色的辨認除了是孩子的視覺發展一部分,其實也是數學類別的一種。衣夾顏色配對遊戲的玩法是把紫色、粉紅色、綠色和黃色的衣夾夾在相同顏色板上,目的是訓練孩子對顏色的觀察和配對。其製作既簡單又經濟,媽咪也可以嘗試在家自己動動手為小寶寶做呢! ▲時間觀念   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小時有六十分鐘,一分鐘有六十秒,增加孩子對時間的運用當然有助他們純熟掌握數學。這個時鐘遊戲的玩法是要孩子根據三個不同時間的指示,將鐘的時針和分針撥到正確的時間上,從遊戲過程中加強孩子對時間的認識。 伍、好玩的撲克牌:洗牌、理牌、發牌的練習,這是玩牌的初步,讓孩子熟悉撲克牌,透過觸摸和練習,增進手指與小肌肉的靈巧。 ▲撲克暖身運動 學習目標:認識撲克牌,並知道它可以玩許多遊戲。 玩法:排形狀、圖案。撲克牌每張形狀大小都一樣,可鼓勵孩子排列組合,排出各種形狀和圖案,如長方形、扇形、圓形等;正面、反面皆可運用,若以正面排列,還可以有顏色(紅、黑)的變化,以及撲克臉圖案的變化與搭配。 ▲誰是同一國的? 學習目標:分類的練習 玩法:請學生把「不同國」的撲克牌分開成若干國。例如:以顏色分,分成紅黑二國;或是有人頭和沒人頭的分開…只要學生能說成理由,教師都給予讚許、接納。 ▲撲克牌數一數 學習目標:a數數1∼10      b認識阿拉伯數字。 玩法:a這張牌有幾個紅桃(黑桃、梅花、方塊)?    b這裡有幾張牌,數數看?    c我們來照著牌上的數字寫寫看(利用牌上的數字教學) ▲撲克比一比 學習目標:能分辨點數多少 玩法:a每人分一樣多的撲克牌。    b每人一次拿一張,比比看,誰的點數大誰就嬴。    c最後看誰的張數多,誰就是贏家。 注意事項:必須先說清楚,J是11點,Q是12點,K是13點,A可算是1點也可算是14點。遊戲前先約定清楚,也可視孩子程度,把J、 Q、K先抽掉,玩10以內的比大小。 ▲猜猜看 學習目標:學習專注,並熟悉每張撲克牌。 玩法:教師手握撲克牌一疊,一次拿一張,快速閃示,讓學生猜:什麼花色的牌?點數是多少?可統計看誰猜對的最多! ▲撲克變魔術 學習目標:學習專注 玩法:這遊戲小朋友認得每一張牌的花色和點數,就可以玩了。教師拿三、四張牌放在桌上(蓋著),再拿其中一張讓學生看清楚了又放回去(仍蓋著)。然後,教師快速地移動掉換這幾張撲克牌的位置,再讓學生猜猜,剛才那張牌在那兒?看看誰猜得最準? ▲十點半 學習目標:加法練習 遊戲方法:可根據學生程度有不同的玩法。玩本遊戲時,J、Q、K都代表「半」,剛開始玩十點半時,可先把代表「半」的撲克牌取走,玩10點、8點皆可。點數「爆了」就輸,學生可輪流當莊家,負責發牌、補牌、理牌的工作。 ▲心臟病 學習目標:學習專心,注意力集中,並熟悉每張撲克牌。 遊戲方法:一人拿牌(整疊),從最上面一張逐一掀開放 桌上,玩的人並輪流報數從1、2˙˙˙、13,再從1開始數,不斷反覆。當發的牌點數和報的數一致時,大家必須盡快把一隻手放桌上,等大家的手一一疊好,放在最底下的人有權利抽出拍打其他人的手,其他人則在同時,把手縮回,避免被打中。 陸、結語 孩子在數字方面的能力是否傑出,關鍵在於對數字是否具有興趣,對於數會不會主動提出問題,以及在用自己的方法開始學習時,數字入門階段的指導方法是否正確等。 好的指導方法,是拓展數之能力的重要條件;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條件,則是必須給予良好的環境。 另外,愉快的氣氛有助於消除孩子的抵抗感,提高學習興趣,故而能在短時間內展現成效。進步神速的結果,更加深了孩子的學習意願,從此樂於和數字打交道。 ∼本文由社團法人中華熊媽媽保母公益協進會前秘書長、親職作家暨資深幼兒園園所長 席晴懿老師提供∼

轉貼: 帶領孩子進入數的世界

2007年03月07日
公開
1

帶領孩子進入數的世界 壹、前言   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與『數』息息相關,所以讓孩子自小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一方面能增加他們對數學的認識,另方面又能加強其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斷力,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有很大幫助。幫助孩子從生活化的遊戲中,吸收數學的知識,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做個小小數學家。 貳、思考分析   年幼的孩子不懂得數字,對於生活並不會造成任何不便,因此不會積極地主動學習。影響所及,指導的機會也相對地減少。   但是和身體會自動成長、成熟,孩子自然會站立、步行不同,人不會自然而然具備數的概念。而和孩子沒有人指導就不會寫字、認字一樣,在沒有人指導、訓練的情況下,孩子一輩子也不會認識數字。   「不加以教育,當然不可能發達。」   任何一位幼兒,從小就擁有一種想要學習的潛在慾望。如果我們能夠在適當的時機,用妥當的方法,讓幼兒們滿足於這種迫切學習的慾望的話,那麼幼兒的智力,將會無限地伸展下去。   文字、數字等知識文化財產,必須配合孩子的興趣及發展程度,從幼兒期開始,好好加以指導。   坦白說,一碰到數字就頭痛的大人並不少。這些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接觸數字的機會較少,或者因為接受錯誤的指導,以致於在數字方面屢遭挫折的緣故。一般來說,在數字方面能力較弱的人,不論在學校或社會,都會備嚐辛苦。為了加強孩子在數字方面的能力,父母應該自幼就培養孩子對數字的興趣,讓孩子樂於與數字接近。   人的一生當中,智能急速發達的時期是在幼兒期。從剛生出、什麼都不知道的嬰幼兒到兩、三歲時學會說話,瞭解他人所說何意的時期,孩子逐漸會將自己的想法、感覺傳達給他人知道。   到了三、四歲左右,孩子會對周遭的事情抱持很大的興趣,並且不斷地提出問題。以心理學的觀點,這個時期又稱為質問期。孩子一旦開始提出質問,即為智能大量發展的證明。在幼兒對任何事物均感興趣、渴望知道的這個時期,必須給與適切的材料以促進智能的發達。可惜的是,不論是在幼稚園或家庭中,都忽略了數字的指導。由於認為數字指導可以等到上了小學再開始,因此很多家庭都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此外,認為沒有適合幼兒的數字指導書籍,也是疏忽的原因之一。問題是,近年來不論是在電視、汽車牌照、雜誌、撲克牌、電話、日曆、時鐘…等,孩子在生活及遊戲中接觸數字的機會很多,因而對數字教育的關心度也大幅提高。   儘管認為對幼兒進行數字指導有其必要性,但是卻不知指導方法或進行錯誤指導的父母親,並不在少數。   父母親縱然對數學很不靈光,但是,在孩子上小學以前,仍然可以幫助他認識和吸收一些數學上的基本概念。等他上小學後,正式學數學時,非常有用。   「數目」是在小學的數學教育開始前,就得在日常生活中,充分瞭解,學會的重要東西。如果忽略了這個學習階段,便進入小學直接學習數學,將是相當危險的事。小孩子進入小學初期,因不懂數學,而導致對數學厭惡的原因中,最大因素完全是由於沒有在幼兒期讓小孩充分學習「數目」的原故。   教導學齡前兒童認識數學,要分幾個階段,讓他自己有所發現與認知。而且仍以遊戲方式為主,這樣,孩子與妳都會覺得愉快。   對數字指導非常熱心的父母親,有一個共通的傾向,那就是近乎強迫性地教孩子數數。如果孩子學不好,就勃然大怒或厲聲叱責,以致無法依循正確的指導順序,配合孩子的心理進行指導。孩子在不瞭解數字的意義,又頻頻遭到責罵的情況下,當然會失去對數字的興趣。結果只是把數數當成唱兒歌似地,機械式地唸出來而已。若硬是機械式地往他腦子裡塞數目字,就不會收到什麼效果。   父母們常常讓孩子死背數學,而未教他真正的意義,是不恰當的。父母應有「數學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基本概念,才能使孩子對數學有正確的了解。   孩子的數字活動,會繼言語活動之後變得活絡。但是,孩子雖有當成語言的「數」,和不具有相當好的數字觀念。教導孩子數或量的觀念,有所謂適當的時期;這個時期會因孩子的發育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   孩子對數原本不感興趣,可是只要指導得法,那麼從五歲開始,便會突然對數表示關心,立刻就要數數或加以比較。當然,也有孩子在四歲左右,數字能力就已經相當發達。為此之故,對於幼兒期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因為他們表現得好或不好而或喜或憂。真正必須考慮的是,哪怕孩子的資質再好,如果父母始終抱持放任不管的態度,則孩子永遠也不會對數字表示關心,更無法具備良好的數字觀念。由此可知,在生活上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指導,乃是發展數字能力的首要條件。   要發展幼兒的「數」能力,究竟應該提供什麼樣的環境呢? 第一、母親對幼兒的心理發展必須充分瞭解,並且配合其意願進行指導;另一方面,還要配合孩子的年齡、能力及興趣,在不會太遲又不勉強的情況下展開教育。 第二、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當孩子提出詢問時,一定要耐心、親切地回答。   對於孩子的詢問,有時要立刻回答,有時則要先讓孩子自己思考,或是和孩子一起思考,共同找出答案來,當然,成為孩子好的說話、遊戲對象也是很好的。 第三、適度利用遊戲或繪畫等,激發孩子對數量的關心度。 第四、在每天的生活當中,藉著具體事物,比較量的大小或東西的順序,讓孩子對圓形、四方形等形狀產生興趣。   不要認為這是一種學習而正經八百地坐在書桌前教導孩子,最好透過遊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興趣。發展數能力的良好環境,首推有好母親的家庭。和身為獨生女的孩子相比,上面還有兄姐的孩子普遍較早對數量產生興趣及關心度。   數量指導的適當時期會因指導法而提早。先決條件是不要給予孩子負擔。而要進行好的指導,首先必須瞭解幼兒的數字能力一般是以什麼樣的情形發展的。  參、幼兒學習『數』的發展階段 ▲一歲半左右   通常一歲半左右的幼兒,都可以分辨一至二以上的東西,但是兩個以上的東西他只感覺到有很多,並沒有能力明白究竟是有幾個,僅管是三個或四個,他都覺得是很多了。 ▲兩歲左右   兩歲左右的幼兒,便可以開始學習數字記憶,例如背誦「一個、兩個、三個……」。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幼兒只是在模仿父母說話而已,可以說是背誦一種語言。並不懂「數」的意義,所以學會數詞的幼兒在數數的時候,往往發生與實際數量無法對應的情況,例如口裡在唸「一個、二個、……」,可是手指頭已經扳了四個了。 ▲四歲左右   幼兒到了四歲左右,也還是沒有辦法很正確地做「一對一」的對應。例如讓孩子拿十朵花,分別插在十個花瓶裡,試試看幼兒能不能做到「一對一」的對應,也可以將花朵的數量增加到十三朵、或十四朵,一對一的排列,來試試看能不能做到對應,並且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呀?」,可是由實際看起來,花和花瓶排列得一樣長,幼兒看起來便覺得一樣多,這是因為幼兒對「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不熟悉的緣故。   我們接著將花一朵一朵地插進花瓶,並將多餘的花收起來,再把瓶中的花一朵一朵地取出來紮成一束,再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幼兒還是會回答「花瓶多。」   如果我們將同樣數量的兩種物品分別排成長短不一的兩排,然後問幼兒「那一邊比較多呀!」,這時候,多數的幼兒會說排列比較長的那一邊比較多。也就是說,幼兒只從物品排列的長短來判斷物品的多少。   一般說來,四歲左右的孩子,對花與花瓶的多少,還是分辨不清,當然對「數的保存」更無法瞭解,所以,更改物品排列的方法,幼兒就容易感到迷惑。 ▲五歲左右   幼兒到了五歲左右,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就逐漸的會做,但數量多了就未必做得理想。例如將六隻湯匙和六個碗放在一起,讓幼兒試著將湯匙一一放入六個碗中,因為到這個年齡已經可以正確做出「一對一」的對應,所以,這個時候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孩子會回答「一樣多。」,不過,如果將數字增加到二十的話,成績便不理想。   接著把湯匙取出握成一把,再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結果幼兒回答「碗多」,但是讓幼兒算一算碗和湯匙時,他會算出同樣是「六個」。   不過,如果再問一次,那樣比較多,他還是會說碗比較多。由這個實驗可以知道,五歲左右的孩子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已經會做,而且能夠理解,可是一旦集合的方法改變,他就會認為數也跟著變了,這是幼兒的特徵之一。 ▲六歲到七歲左右   幼兒到了六、七歲時,就可以將「一對一」的對應做得很正確。而當幼兒做好對應之後,再將花抓成一束或將其間距拉長,排成比花瓶的長度還要長,再問幼兒「那邊多?」,這時幼兒會很有自信說「你沒有增加或減少花的數量,所以一樣多。」 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概念   讓孩子體驗媽咪或家人做家務,給他們隨意選擇自己喜愛的花朵,並因應瓶上數字的數量指示,插入花瓶內,看看孩子對數字的認識有多少,是否數得對呢?   煎蛋、煎香腸遊戲與插花遊戲的玩法相同,都是要孩子按平底鍋上的數字指示,而把相同數量的雞蛋和香腸放上去。透過這類生活化遊戲既可教導孩子數數字,又可增添學習的趣味,可說是相得益彰。 ▲數數   數數是學數學的第一課,由於「一、二、三…」這樣的數字順序從小就常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許多孩子都能不加思索地琅琅上口。當孩子能夠從一數到十、一數到二十…這樣進步時,自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喜歡獻寶似的念給大人聽。不過,會照順序念數字雖然也是數數,但只是數數的第一步而已呢!因為,會「念」數字,不等於懂得數目的意義。孩子會念數字後,爸媽可以用實物來教他真正的數數,例如,把五個蘋果放在桌上,拉著孩子的手,指一個蘋果數一下,然後讓孩子自己練習一邊指一邊數「一、二、三…」,別忘了提醒孩子每個蘋果都要數到,而且只能數一次!可以常換不同的物品讓孩子數,孩子才不會失去興趣。等到熟練後,才慢慢增加數目。另外,關於數數,爸媽可以教孩子唸包含數字的童謠,例如「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教孩子邊唸邊模仿猴子的樣子,那會更好玩呢! ▲形狀   不論在家或是出門在外,都是教孩子認識形狀的好機會。最初當然先從簡單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開始,找一些孩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當例子,例如,橘子是圓形、三明治是三角形…。盡可能多找幾個形狀相同的異類物品擺在一起,讓孩子辨識它們的相同特質,了解它們雖然是不同的東西,但同樣都叫圓形、三角形。當孩子能夠辨認基本形狀後,爸媽可以更進一步的教孩子認識六角形、圓柱形、菱形、金字塔形等形狀。還可以玩有趣的遊戲,例如和孩子比賽,看誰找出最多三角形的東西,孩子會玩得很起勁喔! ▲比較概念   數學上比較的類型有很多,如大與小、長與短、多與少的比較等。透過配對可讓孩子認識肥與瘦的分別,增加概念的認識。   利用輪船、貨車和汽車乘載不同數量的乘客作比較,增強孩子對多、少和加減數的比較。   漸漸的,孩子可以學習大小、高低、長短等比較的概念囉!孩子還沒有抽象思考的能力,所以學習比較必須由具像物開始。例如,學習長短的比較時,爸媽可以利用兩個長相相同但長短不同的物品,邊指邊說:「這個XX 比較長」、「這個 XX 比較短」,讓孩子用眼睛去感覺「長」和「短」的不同。然後多找幾對不同的東西,維持孩子的興趣,同時讓他知道,即使是不同的東西,長的還是叫「長」、短的還是叫「短」喔!提醒爸媽,開始時盡量選擇長短差異較大、而且是除了長短以外其餘特質都相同的物品,孩子會比較容易理解。  ▲排列次序   教孩子學習數學,當然不可忽略數字順序的重要,這遊戲是利用繩子把1-10的數目字順序正確地串聯起來,便成為一條魚的圖案,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也是學習數字順序的好幫手。 ▲顏色   顏色的辨認除了是孩子的視覺發展一部分,其實也是數學類別的一種。衣夾顏色配對遊戲的玩法是把紫色、粉紅色、綠色和黃色的衣夾夾在相同顏色板上,目的是訓練孩子對顏色的觀察和配對。其製作既簡單又經濟,媽咪也可以嘗試在家自己動動手為小寶寶做呢! ▲時間觀念   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小時有六十分鐘,一分鐘有六十秒,增加孩子對時間的運用當然有助他們純熟掌握數學。這個時鐘遊戲的玩法是要孩子根據三個不同時間的指示,將鐘的時針和分針撥到正確的時間上,從遊戲過程中加強孩子對時間的認識。 伍、好玩的撲克牌:洗牌、理牌、發牌的練習,這是玩牌的初步,讓孩子熟悉撲克牌,透過觸摸和練習,增進手指與小肌肉的靈巧。 ▲撲克暖身運動 學習目標:認識撲克牌,並知道它可以玩許多遊戲。 玩法:排形狀、圖案。撲克牌每張形狀大小都一樣,可鼓勵孩子排列組合,排出各種形狀和圖案,如長方形、扇形、圓形等;正面、反面皆可運用,若以正面排列,還可以有顏色(紅、黑)的變化,以及撲克臉圖案的變化與搭配。 ▲誰是同一國的? 學習目標:分類的練習 玩法:請學生把「不同國」的撲克牌分開成若干國。例如:以顏色分,分成紅黑二國;或是有人頭和沒人頭的分開…只要學生能說成理由,教師都給予讚許、接納。 ▲撲克牌數一數 學習目標:a數數1∼10      b認識阿拉伯數字。 玩法:a這張牌有幾個紅桃(黑桃、梅花、方塊)?    b這裡有幾張牌,數數看?    c我們來照著牌上的數字寫寫看(利用牌上的數字教學) ▲撲克比一比 學習目標:能分辨點數多少 玩法:a每人分一樣多的撲克牌。    b每人一次拿一張,比比看,誰的點數大誰就嬴。    c最後看誰的張數多,誰就是贏家。 注意事項:必須先說清楚,J是11點,Q是12點,K是13點,A可算是1點也可算是14點。遊戲前先約定清楚,也可視孩子程度,把J、 Q、K先抽掉,玩10以內的比大小。 ▲猜猜看 學習目標:學習專注,並熟悉每張撲克牌。 玩法:教師手握撲克牌一疊,一次拿一張,快速閃示,讓學生猜:什麼花色的牌?點數是多少?可統計看誰猜對的最多! ▲撲克變魔術 學習目標:學習專注 玩法:這遊戲小朋友認得每一張牌的花色和點數,就可以玩了。教師拿三、四張牌放在桌上(蓋著),再拿其中一張讓學生看清楚了又放回去(仍蓋著)。然後,教師快速地移動掉換這幾張撲克牌的位置,再讓學生猜猜,剛才那張牌在那兒?看看誰猜得最準? ▲十點半 學習目標:加法練習 遊戲方法:可根據學生程度有不同的玩法。玩本遊戲時,J、Q、K都代表「半」,剛開始玩十點半時,可先把代表「半」的撲克牌取走,玩10點、8點皆可。點數「爆了」就輸,學生可輪流當莊家,負責發牌、補牌、理牌的工作。 ▲心臟病 學習目標:學習專心,注意力集中,並熟悉每張撲克牌。 遊戲方法:一人拿牌(整疊),從最上面一張逐一掀開放 桌上,玩的人並輪流報數從1、2˙˙˙、13,再從1開始數,不斷反覆。當發的牌點數和報的數一致時,大家必須盡快把一隻手放桌上,等大家的手一一疊好,放在最底下的人有權利抽出拍打其他人的手,其他人則在同時,把手縮回,避免被打中。 陸、結語 孩子在數字方面的能力是否傑出,關鍵在於對數字是否具有興趣,對於數會不會主動提出問題,以及在用自己的方法開始學習時,數字入門階段的指導方法是否正確等。 好的指導方法,是拓展數之能力的重要條件;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條件,則是必須給予良好的環境。 另外,愉快的氣氛有助於消除孩子的抵抗感,提高學習興趣,故而能在短時間內展現成效。進步神速的結果,更加深了孩子的學習意願,從此樂於和數字打交道。 ∼本文由社團法人中華熊媽媽保母公益協進會前秘書長、親職作家暨資深幼兒園園所長 席晴懿老師提供∼

轉貼:寶寶語言能力大發現--共玩共讀 自然學語言

2007年02月09日
公開
1

謝謝葛麗塔的分享文章 文/楊毓菁 一、共玩共讀  自然學語言 先學母語,還是雙管齊下?  6個月大的文文正非常好奇地看著右邊的玩具,忽然,左邊的喇叭發出「a」的聲音,文文馬上轉過頭看向左邊;過一會兒,左邊再傳出「i」的聲音,猜猜看,文文這次會再轉頭嗎? 嬰兒的語音區辨無國界  這是Dr. Kuhl針對美、俄、法、台灣等各國寶寶做的研究,每個像文文一樣6、7個月大的寶寶都能準確抓到母語的音節,聽出語音中的細微差異,甚至對外語的語音差異也都抓得很精準。  「孩子是真正的世界公民!雖然1歲以後才開始講出第一個字,但是嬰兒都在聽我們講話,大腦逐漸形成語言的網絡。」Dr. Kuhl表示,各種環境、文化下的嬰兒就像拿起網子捕抓周遭聽到的聲音似的,在聽的同時,吸收不同的語音。 1歲後失去世界公民資格  問題是,成人就沒有這種好聽力,日本成人無法分辨 /r/ 、/l/ 的差別,因為我們成長到某一階段,就會受到文化的影響與母語習慣的限制。  語音無國界的孩子在幾歲以後,就變得跟大人一樣呢?Dr. Kuhl在美國、日本、台灣寶寶的研究中找到答案。每一國的寶寶語音敏感度在6∼8個月大時都非常好,10∼12個月大後,日本寶寶對外語的語音區辨能力開始走下坡了;由於日語發音裡只有 /r/ 音(らりるれろ),/l/ 則是美語發音,兩個月前聽音犀利的日本寶寶,現在已經無法分辨 /r/ 、/l/ 的差別了!  「12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專注聆聽母語的語音,就接受了母語習慣。」Dr. Kuhl發現各國寶寶的時間點都一樣,台灣寶寶此時更能敏銳辨識中文語音的差異,美國寶寶對其他語言的敏感度也降低了。 共讀共玩 效果加分   玩遊戲可以幫助寶寶學會其他語言嗎? Dr. Kuhl請台灣研究生唸中文故事給9∼12個月大的美國寶寶聽,也帶他們玩玩具;從腦波變化與觀察研究都顯示,他們總共聽到了33000個中文音節,學習效果非常顯著。  「孩子第一次聽到某種語言時,大腦就會分析、分辨與學習語音。」Dr. Kuhl強調,前提是要有人陪他們學習,在自然的共讀或共玩之下,孩子才會學得更好。  這些寶寶如果沒有持續學習中文,之前學的可以記多久?他們9個月大時學得很高興,14個月大時還記得,等到18個月大時就忘光了;不過別忘了,他們只接受過一個月的中文刺激,這樣的成就已經很驚人了! 二、母語互動

轉貼:寶寶語言能力大發現--共玩共讀 自然學語言

2007年02月09日
公開
1

謝謝葛麗塔的分享文章 文/楊毓菁 一、共玩共讀  自然學語言 先學母語,還是雙管齊下?  6個月大的文文正非常好奇地看著右邊的玩具,忽然,左邊的喇叭發出「a」的聲音,文文馬上轉過頭看向左邊;過一會兒,左邊再傳出「i」的聲音,猜猜看,文文這次會再轉頭嗎? 嬰兒的語音區辨無國界  這是Dr. Kuhl針對美、俄、法、台灣等各國寶寶做的研究,每個像文文一樣6、7個月大的寶寶都能準確抓到母語的音節,聽出語音中的細微差異,甚至對外語的語音差異也都抓得很精準。  「孩子是真正的世界公民!雖然1歲以後才開始講出第一個字,但是嬰兒都在聽我們講話,大腦逐漸形成語言的網絡。」Dr. Kuhl表示,各種環境、文化下的嬰兒就像拿起網子捕抓周遭聽到的聲音似的,在聽的同時,吸收不同的語音。 1歲後失去世界公民資格  問題是,成人就沒有這種好聽力,日本成人無法分辨 /r/ 、/l/ 的差別,因為我們成長到某一階段,就會受到文化的影響與母語習慣的限制。  語音無國界的孩子在幾歲以後,就變得跟大人一樣呢?Dr. Kuhl在美國、日本、台灣寶寶的研究中找到答案。每一國的寶寶語音敏感度在6∼8個月大時都非常好,10∼12個月大後,日本寶寶對外語的語音區辨能力開始走下坡了;由於日語發音裡只有 /r/ 音(らりるれろ),/l/ 則是美語發音,兩個月前聽音犀利的日本寶寶,現在已經無法分辨 /r/ 、/l/ 的差別了!  「12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專注聆聽母語的語音,就接受了母語習慣。」Dr. Kuhl發現各國寶寶的時間點都一樣,台灣寶寶此時更能敏銳辨識中文語音的差異,美國寶寶對其他語言的敏感度也降低了。 共讀共玩 效果加分   玩遊戲可以幫助寶寶學會其他語言嗎? Dr. Kuhl請台灣研究生唸中文故事給9∼12個月大的美國寶寶聽,也帶他們玩玩具;從腦波變化與觀察研究都顯示,他們總共聽到了33000個中文音節,學習效果非常顯著。  「孩子第一次聽到某種語言時,大腦就會分析、分辨與學習語音。」Dr. Kuhl強調,前提是要有人陪他們學習,在自然的共讀或共玩之下,孩子才會學得更好。  這些寶寶如果沒有持續學習中文,之前學的可以記多久?他們9個月大時學得很高興,14個月大時還記得,等到18個月大時就忘光了;不過別忘了,他們只接受過一個月的中文刺激,這樣的成就已經很驚人了! 二、母語互動

轉貼:寶寶語言能力大發現--共玩共讀 自然學語言

2007年02月09日
公開
1

謝謝葛麗塔的分享文章 文/楊毓菁 一、共玩共讀  自然學語言 先學母語,還是雙管齊下?  6個月大的文文正非常好奇地看著右邊的玩具,忽然,左邊的喇叭發出「a」的聲音,文文馬上轉過頭看向左邊;過一會兒,左邊再傳出「i」的聲音,猜猜看,文文這次會再轉頭嗎? 嬰兒的語音區辨無國界  這是Dr. Kuhl針對美、俄、法、台灣等各國寶寶做的研究,每個像文文一樣6、7個月大的寶寶都能準確抓到母語的音節,聽出語音中的細微差異,甚至對外語的語音差異也都抓得很精準。  「孩子是真正的世界公民!雖然1歲以後才開始講出第一個字,但是嬰兒都在聽我們講話,大腦逐漸形成語言的網絡。」Dr. Kuhl表示,各種環境、文化下的嬰兒就像拿起網子捕抓周遭聽到的聲音似的,在聽的同時,吸收不同的語音。 1歲後失去世界公民資格  問題是,成人就沒有這種好聽力,日本成人無法分辨 /r/ 、/l/ 的差別,因為我們成長到某一階段,就會受到文化的影響與母語習慣的限制。  語音無國界的孩子在幾歲以後,就變得跟大人一樣呢?Dr. Kuhl在美國、日本、台灣寶寶的研究中找到答案。每一國的寶寶語音敏感度在6∼8個月大時都非常好,10∼12個月大後,日本寶寶對外語的語音區辨能力開始走下坡了;由於日語發音裡只有 /r/ 音(らりるれろ),/l/ 則是美語發音,兩個月前聽音犀利的日本寶寶,現在已經無法分辨 /r/ 、/l/ 的差別了!  「12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專注聆聽母語的語音,就接受了母語習慣。」Dr. Kuhl發現各國寶寶的時間點都一樣,台灣寶寶此時更能敏銳辨識中文語音的差異,美國寶寶對其他語言的敏感度也降低了。 共讀共玩 效果加分   玩遊戲可以幫助寶寶學會其他語言嗎? Dr. Kuhl請台灣研究生唸中文故事給9∼12個月大的美國寶寶聽,也帶他們玩玩具;從腦波變化與觀察研究都顯示,他們總共聽到了33000個中文音節,學習效果非常顯著。  「孩子第一次聽到某種語言時,大腦就會分析、分辨與學習語音。」Dr. Kuhl強調,前提是要有人陪他們學習,在自然的共讀或共玩之下,孩子才會學得更好。  這些寶寶如果沒有持續學習中文,之前學的可以記多久?他們9個月大時學得很高興,14個月大時還記得,等到18個月大時就忘光了;不過別忘了,他們只接受過一個月的中文刺激,這樣的成就已經很驚人了! 二、母語互動

轉貼文章 : 天使的抉擇

2007年02月06日
公開
1

謝謝"大眼弟紘紘與baby的媽 (紘升格當哥哥? "的文章分享 天使的抉擇 在一場為心智障礙兒童學校募款的餐會上,一位父親在台上真情流露的分享,讓在場所有與會者終身難忘。 這位父親,先是稱讚並感謝學校及老師們的付出,接著,他提出了一個深藏心中已久的問題:「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可是,我的孩子尚恩卻不能像其他正常小孩一樣,自由快樂的學習;他的理解力遠不如人。我想問上帝:在我孩子身上,祂到底有什麼計畫?」 全場鴉雀無聲。 這位父親接著說:「我相信,上帝既然將尚恩這樣的孩子帶來世上, 祂奇妙的計畫就可能實現—— 這端看人們如何對待尚恩這樣的孩子而定。」 他說了以下的這個故事:尚恩和他的父親,有一日經過一座公園。他們看見有幾個尚恩認識的孩子,正在那兒打棒球。尚恩問他的爸爸:「你覺得他們肯讓我一起玩嗎?」 尚恩的爸爸心裡知道,這些孩子們應該不希望尚恩加入自己這一隊。然而他明白,如果他們能恩准尚恩一起玩棒球,尚恩會是何等開心!於是他走進場上,靦腆的向其中一個孩子詢問,是否可以讓尚恩加入他們。 這個孩子徵詢了隊友的意見,但是卻沒什麼回應。 於是他自作主張說:「我們已經輸了六分,現在是第八局,我想,也許他可以在第九局上場打擊。」 八局下半,尚恩這一隊得了些分數,但是還是落後三分。九局上半,尚恩戴上棒球手套,負責防守外野。雖然沒有任何一球飛向他所站立的地方,但他仍然興奮的不得了!他笑的合不攏嘴,拚命向坐在老遠的父親揮手。 到了九局下半,尚恩這隊又得分了。 兩人出局,一人在壘,接下來剛好該輪到尚恩上場打擊。 就在這個勝負的關鍵時刻,尚恩這一隊真的肯放棄贏球的機會,讓他出場打擊嗎? 意外的是,他們真的派尚恩上場了。 每個人都知道,要尚恩擊出安打,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他連球棒正確的握法都搞不清楚,更別說是擊中來球了。 然而,當尚恩站上打擊板,對方的投手竟然向前了走了好幾步,並輕輕的將球投向尚恩,好讓他至少可以打到球。 尚恩努力揮棒,擊出一個投手前的滾地球;投手檢起這個滾地球,明明可以輕鬆將尚恩刺殺在一壘之前—— 尚恩一出局,比賽就會結束,對方可說是贏定了! 然而,這位投手卻在撿起了球之後,將球高高的丟向離一壘手有一段距離的右外野,這時每個人都大聲的喊著:「尚恩,跑!跑!跑到一壘!」 尚恩這輩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上過一壘。他撲倒在一壘壘包上,睜大了眼睛,一臉不敢置信的樣子。 孩子們又開始喊了: 「尚恩,跑!跑!跑向二壘!」 當尚恩徘徊在一壘壘包上的時候,右外野手已經接到了球。 他大可以把球投給二壘手,將尚恩刺殺在二壘之前。 但右外野手顯然瞭解投手的用意,所以他乾脆把球丟的老高,飛向三壘手的頭上。 這時原來在壘上的其他跑者,已經迫不及待的奔回本壘得分。 當尚恩站上二壘時,對方的游擊手竟然跑向他,引導他跑向三壘。 他大聲喊著: 「快!快!跑到三壘!」 當尚恩跑向三壘時,兩隊的孩子們都興奮的尖叫著: 「尚恩!快跑回本壘!」 尚恩跑向本壘。當他踏上本壘壘包的時候,全場歡聲雷動。他的隊友們給他英雄式的歡迎和擁抱,因為他擊出了再見安打,並且為自己這隊贏得了勝利。 「那一日,」站在台上致詞的父親,眼淚不斷滑下面頰,他輕聲說道:「這兩隊天使們幫助了上帝,實現了祂在尚恩身上的奇妙完美計畫。」 也因為有尚恩這樣的天使,讓孩子們學習到愛與犧牲的功課;因為有這兩隊合作無間的天使,讓尚恩終於知道:人性也有純真而美麗的一面。 我們在人生中,面對過無數次抉擇的機會,有時不僅僅是選擇 世俗的成敗輸贏而已。 即使是一抹微笑,一聲問候,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互動,上帝都給予我們抉擇的契機:我們是否在別人身上看到,上帝那奇妙無比的計畫?我們是否選擇成為上帝實現那奇妙計畫的一部分? 現實生活的紛紛擾擾,是否讓人心頭找不到溫暖的倚靠。 但我總相信:在秋天的童話裡,太陽的微笑,戰勝了北風的狂傲;真愛的燭光,融化了仇恨的冰霜。 端看我們願不願意,成為那個在漫漫長夜裡點燈的人。 每一日,當我們面對天使或是魔鬼的抉擇,願我們選擇成為:傳遞良善、犧牲、慈愛的人。

轉貼文章 : 天使的抉擇

2007年02月06日
公開
1

謝謝"大眼弟紘紘與baby的媽 (紘升格當哥哥? "的文章分享 天使的抉擇 在一場為心智障礙兒童學校募款的餐會上,一位父親在台上真情流露的分享,讓在場所有與會者終身難忘。 這位父親,先是稱讚並感謝學校及老師們的付出,接著,他提出了一個深藏心中已久的問題:「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可是,我的孩子尚恩卻不能像其他正常小孩一樣,自由快樂的學習;他的理解力遠不如人。我想問上帝:在我孩子身上,祂到底有什麼計畫?」 全場鴉雀無聲。 這位父親接著說:「我相信,上帝既然將尚恩這樣的孩子帶來世上, 祂奇妙的計畫就可能實現—— 這端看人們如何對待尚恩這樣的孩子而定。」 他說了以下的這個故事:尚恩和他的父親,有一日經過一座公園。他們看見有幾個尚恩認識的孩子,正在那兒打棒球。尚恩問他的爸爸:「你覺得他們肯讓我一起玩嗎?」 尚恩的爸爸心裡知道,這些孩子們應該不希望尚恩加入自己這一隊。然而他明白,如果他們能恩准尚恩一起玩棒球,尚恩會是何等開心!於是他走進場上,靦腆的向其中一個孩子詢問,是否可以讓尚恩加入他們。 這個孩子徵詢了隊友的意見,但是卻沒什麼回應。 於是他自作主張說:「我們已經輸了六分,現在是第八局,我想,也許他可以在第九局上場打擊。」 八局下半,尚恩這一隊得了些分數,但是還是落後三分。九局上半,尚恩戴上棒球手套,負責防守外野。雖然沒有任何一球飛向他所站立的地方,但他仍然興奮的不得了!他笑的合不攏嘴,拚命向坐在老遠的父親揮手。 到了九局下半,尚恩這隊又得分了。 兩人出局,一人在壘,接下來剛好該輪到尚恩上場打擊。 就在這個勝負的關鍵時刻,尚恩這一隊真的肯放棄贏球的機會,讓他出場打擊嗎? 意外的是,他們真的派尚恩上場了。 每個人都知道,要尚恩擊出安打,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他連球棒正確的握法都搞不清楚,更別說是擊中來球了。 然而,當尚恩站上打擊板,對方的投手竟然向前了走了好幾步,並輕輕的將球投向尚恩,好讓他至少可以打到球。 尚恩努力揮棒,擊出一個投手前的滾地球;投手檢起這個滾地球,明明可以輕鬆將尚恩刺殺在一壘之前—— 尚恩一出局,比賽就會結束,對方可說是贏定了! 然而,這位投手卻在撿起了球之後,將球高高的丟向離一壘手有一段距離的右外野,這時每個人都大聲的喊著:「尚恩,跑!跑!跑到一壘!」 尚恩這輩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上過一壘。他撲倒在一壘壘包上,睜大了眼睛,一臉不敢置信的樣子。 孩子們又開始喊了: 「尚恩,跑!跑!跑向二壘!」 當尚恩徘徊在一壘壘包上的時候,右外野手已經接到了球。 他大可以把球投給二壘手,將尚恩刺殺在二壘之前。 但右外野手顯然瞭解投手的用意,所以他乾脆把球丟的老高,飛向三壘手的頭上。 這時原來在壘上的其他跑者,已經迫不及待的奔回本壘得分。 當尚恩站上二壘時,對方的游擊手竟然跑向他,引導他跑向三壘。 他大聲喊著: 「快!快!跑到三壘!」 當尚恩跑向三壘時,兩隊的孩子們都興奮的尖叫著: 「尚恩!快跑回本壘!」 尚恩跑向本壘。當他踏上本壘壘包的時候,全場歡聲雷動。他的隊友們給他英雄式的歡迎和擁抱,因為他擊出了再見安打,並且為自己這隊贏得了勝利。 「那一日,」站在台上致詞的父親,眼淚不斷滑下面頰,他輕聲說道:「這兩隊天使們幫助了上帝,實現了祂在尚恩身上的奇妙完美計畫。」 也因為有尚恩這樣的天使,讓孩子們學習到愛與犧牲的功課;因為有這兩隊合作無間的天使,讓尚恩終於知道:人性也有純真而美麗的一面。 我們在人生中,面對過無數次抉擇的機會,有時不僅僅是選擇 世俗的成敗輸贏而已。 即使是一抹微笑,一聲問候,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互動,上帝都給予我們抉擇的契機:我們是否在別人身上看到,上帝那奇妙無比的計畫?我們是否選擇成為上帝實現那奇妙計畫的一部分? 現實生活的紛紛擾擾,是否讓人心頭找不到溫暖的倚靠。 但我總相信:在秋天的童話裡,太陽的微笑,戰勝了北風的狂傲;真愛的燭光,融化了仇恨的冰霜。 端看我們願不願意,成為那個在漫漫長夜裡點燈的人。 每一日,當我們面對天使或是魔鬼的抉擇,願我們選擇成為:傳遞良善、犧牲、慈愛的人。

如何幫助早產兒成長發展

2006年12月27日
公開
1

如何幫助早產兒成長發展 黃于芳 職能治療師 早產兒父母的的心路歷程可謂是酸、甜、苦、辣,點滴在心頭。而教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對早產兒父母更是責無旁貸的任務,但我們必須堅信四個大原則。(1)發展是受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交互影響。(2)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3)個體的發展是全面性的。(4)個體的發展是有差異性的。 一、如何幫助你的孩子 (一)家庭的角色: (1)我們要接受孩子的能力(abilities)及特殊需求(special needs)。 (2)有健全的親子關係(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才能充分的建立安全感與信任。. (二)治療師的角色: (1) 藉由遊戲(play )及自我照顧技巧(self-care)訓練來提升孩子的能力。 (2) 必須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及發展的關鍵期予以訓練。 二、遊戲 (一)遊戲就是孩子每日的工作,可以讓孩子動手動腦,促進體能與智能的發展: (1) 粗大動作:指的是蹲、坐、跑、站、翻身等等。 (2) 精細動作:指的是孩子拿小的東西,與自理能力有關。 (3) 認知功能:與物體恆存的概念(指物體沒有出現在你眼前,並不表示物體的不存在),與安全感及信任感的發展有相當的關係存在。。 (4) 情緒表現:如抱著洋娃娃做一些照顧的技巧,關心、關懷的表現。 (5) 語言能力:父母要多跟孩子講話,使孩子聽懂,再慢慢學習說的能力。 (6) 感覺統合 (7) 社會適應: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與其他人分享及輪流。 (8) 生活自理能力 (二)把握原則:請不要讓孩子的童年失歡,因為童年只有一個而且絕不能重來 ,寓來遊戲於教育是早產兒訓練的最高指導原則。 三、如何陪孩子玩 (1) 請您不要操之過急,讓孩子自由地玩 (2) 要注重玩的過程,觀察孩子的反應 (3) 孩子努力嘗試,請您立即誇讚。 (4) 讓孩子有反覆練習得機會。 四、如何選擇玩具 (1) 選擇好玩、有趣的玩具。 (2) 選擇堅固、耐用的玩具。 (3) 選擇安全、衛生的玩具。 (4) 選擇色彩豐富、能激發想像力的玩具。如洋娃娃可以做角色扮演,玩沙子、 積木可自由創作。 (5) 選擇可提供各類經驗的玩具,如球。 (6) 選擇適合孩子能力的玩具。 五、零至兩歲的嬰幼兒玩具 (1) 人:例如經由手肌膚的碰觸,可使神經較穩定,情緒較放鬆的感覺。 (2) 懸吊玩具:可跟著玩具做轉頭的及聽的能力,屬於感官性的玩具。 (3) 手搖鈴:可幫助視覺、聽覺的刺激,及練習抓握能力。 (4) 大小玩偶填充:經由角色扮演來幫助社會化過程的發展。 (5) 音樂性的玩具:盡量選擇較悅耳的音樂,如鈴鼓、三角鐵等,對孩子的手眼 協調有幫助。 (6) 操作面板玩具:適合一歲以前的孩子玩,可充分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手功能技巧。 (7) 積木:幫助了解空間的概念及部分及群體之間的關係。 (9) 玩具電話:玩假裝的遊戲,表示社會化的行為已經在開始了 (10) 妙妙箱:練習物體恆存的概念。 (11) 套圈圈:練習大小、順序的摡念。 (12) 串珠:練習手眼協調能力。 (13) 敲球檯:幫助手腕的訓練及手眼協調。 (14) 手推車:建議先玩推的玩具(因有較好的一個支撐點),等到會走時再玩拉的玩具。 (15) 搖木馬:七、八個月時使用,早產兒請以矯正年齡為準,可以刺激前庭的功能。 (16) 圖卡及兒童繪本:盡量選擇較厚的紙本。 六、啟發智能的遊戲 (1) 溝通遊戲 (2) 眼與手、腳及身的遊戲 (3) 感官遊戲 (4) 物體恆存遊戲 (5) 模仿遊戲 (6) 藉物取物遊戲 (7) 可逆遊戲 (8) 線索遊戲 (9) 分類遊戲 (10)因果關係遊戲 (11)空間遊戲 七、如何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 找出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原因 (2) 找出孩子的注意力,並加以培養 (3) 勿太早憂慮孩子的好動行為 (4) 將過分的好動轉移並引導為服務 (5) 一次只交代一件事 (6) 利用圖片及示範動作來提示 (7) 安排安靜的小房間或角落 (8) 靜態活動之後再安排動態活動 (9) 活動的設計因簡單扼要,避免過度重覆 (10)選擇乖巧的玩伴,玩伴不要太多 (11)給予鼓勵及讚美 (12)規律化的生活安排 八、生活自理能力技巧 (一)自我餵食: (1) 孩子開始表現出自己想吃的慾望約在一歲三個月左右。 (2) 孩子自己想吃的企圖心雖然很旺盛,但是技術尚未成熟,大人必須耐心配合,要求不要太高。 (3) 加大把柄的湯匙、吸盤碗、雙把柄的杯子、可折彎的吸管、鋼珠吸管、餐墊、高腳椅.....。 (二)穿脫衣服: (1) 孩子對脫衣服的關心約在一歲一個月左右開始,會配合擺好容易穿脫的姿勢。 (2) 到了四歲,漸漸學會扣釦子,這需要手指靈活度及支撐腕力和肩力。 (3) 慢慢來,循序漸進。 (三)洗澡: (1) 約一歲左右,討厭洗頭、洗臉、洗澡的孩子不在少數。 (2) 要孩子合作,須準備洗澡玩的玩具再搭配大人的諄諄善誘。 (3) 兩歲會洗手,三歲會漱口,四歲會刷牙。 (4) 讓孩子了解到乾乾淨淨的小孩,大人才會喜歡。 (四)如廁 (1) 訓練時間並不是關鍵,最重要的事看孩子的身心成熟度-會站、會走、膀胱及直腸擴約肌的控制、能表達且聽的懂。 (2) 約一歲半至兩歲可以開始訓練大小便。 (3) 大人因調查並紀錄孩子每日大小便的時間、次數,盡量配合加以訓練。 (4) 防止夜尿的訓練,做好防止尿濕被褥的防備。 九、觀念分享 (1) 佈置一個良好且充實的學習環境    (2) 提供充分探索的機會 (3) 接近自然及參與社會生活 (4) 斥責不如稱讚 (5) 父母盡量多嘴 (6) 講故事效果大 轉載網址:http://www.pbf.org.tw/newhtml/Cmain-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