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eyonce

如果迷戀厚實的屋頂... 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如果迷戀厚實的屋頂... 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學校散步

2009年05月10日
公開
15

晴朗的好天氣, 爸比跟大姑姑、姑姑的朋友、小叔叔一起去大坑爬山, 媽咪跟兩個小朋友在家∼ 用完早餐我們也想出去走走, 於是推著推車牽著琳琳, 一起到附近的國小去運動! 走到校門口, 琳有如識途老馬往裡面跑, 一位伯伯出來,看到媽咪說: 你兒子衝進去了! 媽咪笑著說:那是我女兒,我有看到! 伯伯看著彣彣說: 這才是你兒子? 媽咪又笑了:這也是我女兒! 伯伯開心笑著說: 你很貪心喔!賺兩個女婿! 媽咪帶彣彣進去的時候, 琳琳已經爬過一圈一圈的遊樂器材, 接著去走平衡木。 雖然上次練習過,琳還是不太敢走, 試了一次想放棄。 媽咪不准,怎麼可以? 沒有走平衡木不可以盪鞦韆! 媽咪先示範一次,雙手張開可以協助平衡, 琳再試一次,成功走完, 開心地跳下來奔向盪鞦韆! 彣彣在旁邊看姊姊走平衡木 (回家後媽咪跟爸比聊起這件事, 因為媽咪以前帶低年級的小朋友, 很多孩子不敢走平衡木! 爸比說豈只低年級, 高年級走手臂寬的木板都不敢∼ 現在的小孩不像我們小時候在田裡玩, 走田埂什麼的,真的差很多...) 盪鞦韆琳琳可以盪很高囉∼ 琳很想爬,不過爬不上去, 但是雙腳可以離開地面支撐一下, 也算不錯了,手臂的力氣需要多練習∼ 滾鐵輪是琳琳最喜歡的, 手指要握緊,可以在上面跑很快∼ 琳還吩咐媽咪,等爸比回來要跟爸比說琳琳很厲害∼ 回家後一直找媽咪相機, 為的就是給爸比看這張照片! 彣彣今天出門都沒有睡覺,東張西望∼ 上次來還有打個盹兒呢∼ 天氣熱,半個多小時就回家囉!

小小探索家

2009年05月04日
公開
13

【4∼6個月】開始蠢蠢欲動囉! 寶寶在3個月大會開始發展出基本的聽覺辨識能力,例如能辨別媽媽的聲音、或對不同音調有不同的反應等,尤其偏好高音的聲音。6個月起,視野會開始往兩側以及上下擴展,能觀察到更多的物體,同時也已發展出較好的「視覺追視能力」,當有小東西在寶寶眼前晃動或左右移動時,眼睛會追著物體一起動;由水平方向的追視,發展到垂直方向的追視。此時也能夠辨認鮮明的顏色,並有反應,配合抓握能力的進步,會對顏色鮮豔的小玩具或絲巾感到興趣而想去抓弄,並已經發展至可以使用兩隻手一起玩玩具。另外,對於辨識物體的遠近距離或是某一物體、空間的深淺度,也有較成熟的「深度覺」。 此時寶寶的聽覺、視覺、觸覺都會變得更加靈敏,對週遭可以觸摸到的東西,都會拿在手裡把玩後,毫不猶豫地拿到嘴巴咬。除了手眼協調更加成熟外,他們也開始練習翻轉身體了,此時,稱他們為小小探索家一點也不為過。 【適合寶寶的玩具:固齒器、有鏡子的玩具、不同材質感受的玩具、按鈕玩具。】材質多樣化 增進觸覺體驗 細心的媽咪可以發現,小寶寶進入第四個月時會對於嬰兒床內外所發生的事情表現出自然的好奇心,藉由慢慢成熟的頸部肌肉,會轉頭東看西看。對於嬰兒床的鏡子、健身器或玩具都比三個月之前表現出更高的興趣,也能玩得不亦樂乎! 到了第六個月,由於寶寶已能運用兩隻手去碰觸玩具,以及換手拿來拿去,甚至高興地揮舞著,此時,選擇不同材質的玩具讓寶寶用手去感覺觸摸,經由他們的小手觸摸不同紋路及質感的玩具,都是新奇的觸覺體驗!

嬰兒翻身階段的7大重點

2009年05月03日
公開
17

嬰兒翻身階段的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四∼六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吳芬芬醫師表示,嬰兒在五∼六個月左右有意義的翻身,由於此階段寶寶的身體各部份發展已臻成熟,會出現反射反應,其發展的歷程為俯姿翻為仰姿,再由仰姿翻為俯姿。 (三)所代表的意義:嬰兒身體各部位已漸漸發展成熟,包括神經、骨骼、肌肉...等,所有的環節配合良好,粗動作才能漸漸有所發展。而翻身動作良好,將有助於接下來一、二個月後坐姿的發展。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有些家長會發現寶寶在翻身時,有一隻上臂會有內旋的情況,這種情形通常都是因為手臂兩側的神經尚未發育成熟所致,父母不必過度擔憂,但最好也能帶到醫院,由專業醫師做診斷。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建議,父母可在寶寶清醒時,用手將寶寶的頭握住慢慢的轉,由上往下帶動身體轉動。或者用雙手抓住寶寶的腳,慢轉至另一方向,由下往上帶動身體的翻轉。父母也可將寶寶抱起,讓他與自己身體保持一段距離,但不要貼著胸部,讓寶寶可以看到媽媽的臉,這樣可以訓練寶寶支撐頭部的力量,鍛鍊頸肌,亦有幫助寶寶翻身的功用。 (六)建議輔助工具:小被單。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由於此時寶寶大部份的時間是仰臥在床上,因此需要注意周遭是否有任何危險物品,以防寶寶隨意抓握弄傷他,甚至放入嘴巴中造成梗塞。床對剛學會翻身的寶寶而言,無疑是最危險的物品。從床上滾下、墜落都容易使寶寶的頭部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家長們切不可輕忽。建議父母可在寶寶的床邊安裝護欄,以避免寶寶在享受翻身樂的同時,而遭受意外。

讓寶寶更聰明的親密對話

2009年04月20日
公開
18

媽媽溫柔的呼喚刺激寶寶頭腦迅速發達 啟發0歲幼兒的智能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摘錄自《讓寶寶更聰明的親密對話》 志村洋子◎著世茂出版社出版 別以為寶寶什麼都不懂,其實,寶寶超乎大人的想像,能敏感地察覺到媽媽說話時的態度;因此,當媽媽以舒暢的心情、緩慢的語調和愉快的表情對寶寶說話,就能刺激寶寶頭腦迅速發達,並讓日後的身心成長與人格發展良好。媽媽對還不能言語的寶寶說話這件事情,稱為「媽媽的呼喚」(Motherese),是美國的語言學者在1970年代所極力提倡的。 在離開寶寶前呼喚他一聲,他就會安心 寶寶還很小時,不管媽媽是否在他身邊,只要肚子餓、尿布濕了,他就會哭個不停;但五、六個月大時,只要看不到媽媽,他也會哭泣。這種現象表示寶寶已經認得自己的媽媽。對媽媽來說,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不過話又說回來,媽媽稍微離開就會哭泣,實在讓人傷腦筋。 正因為如此,媽媽在準備離開寶寶以前,最好告訴他離開的理由,例如「媽媽要去洗手間,你不要哭哦!」「或是「媽媽要去洗澡,你要乖乖的哦!」經妳一說,寶寶似乎聽懂妳的意思,就比較不會大吵大鬧。當你從洗手間或是浴室走出來時,不妨對寶寶說:「你看!媽媽不是很快就出來了嗎?」這樣一來,寶寶就會在頭腦裡把媽媽離開的事情以及媽媽說的話連在一起,以後他小小的心靈就會逐漸明白──「媽媽等一下就會回來了。」當他暫時看不到媽媽也不會感到害怕。 吭聲不響離開寶寶身邊,會使寶寶心生恐懼不安 當寶寶長到將近七、八個月大時,連媽媽以外的人也認得出來。以致看到了鄰居的伯伯、伯母等人都會怕生,而且他也開始懂得認識房子了,一旦進入他人的房子就會哭泣。到了這個階段,媽媽在離開寶寶之前最好是先「報告」去處,不宜從寶寶面前突然消失,那些媽媽總是默默地離開的嬰孩,即使到了三歲進入幼稚園時,仍然不肯離開媽媽。因為,在他小小的心靈深處會想著──「媽媽,會不會拋棄我呢?」「媽媽一走,可能就不會回來啦!」以致於感到非常不安。寶寶無論何時何地都希望──保護者不要虐待他,不要認為他是一種累贅,千萬別拋棄他,並且能夠時時保護他。 把寶寶交給保姆時,給他安心的呼喚及擁抱 女性婚後仍然工作已經變成天經地義的事,有相當多的媽媽在上班前會把寶寶交給托兒所,但是在把寶寶交給托兒所的那一瞬間,有些媽媽對寶寶流露出難以割捨的感情,久久不忍離去;也有一些媽媽非常的乾脆俐落,把寶寶交給保姆後,頭也不回的就趕著去上班。 對寶寶來說,這是處於跟最信賴的人以及最喜歡的人分離的狀態,所以把寶寶交給保姆時,媽媽的呼喚及一個寵愛的擁抱也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只要每天早上跟寶寶擁抱,他就會產生一種被媽媽疼愛的感覺,能夠從容的跟媽媽道別,並且感到某種程度的安心。 早晨對寶寶打招呼將成為最好的教養 時常可聽到小學生及國中生的媽媽如此感嘆:「我的孩子不懂得跟別人打招呼…」凡是這種家庭的父母,在家中本來就極少跟對方打招呼,孩子最會學習父母,在嬰兒時期如果父母彼此打招呼的話,就是家長不叮嚀,孩子也會跟別人打招呼。 在早晨醒來時,不妨和顏悅色的對寶寶說一聲:「早安」如果你認為寶寶還小,跟他說什麼它都不會懂的話,那就錯了。對寶寶來說,早晨是他感到最為愉快的時段,即使你再忙碌張羅著家事,也要盡量克制自己慌亂的情緒,以優閒而柔和的聲調對他說話,媽媽的溫言婉語,最能讓寶寶喜悅,並促進頭腦迅速發達呢。 教寶寶說話時,也要讓他模仿動作 三個月大的寶寶,即使媽媽說:「向爸爸揮手說再見!」寶寶也不會模仿。不過到了七、八個月大時,寶寶就能夠發出各種聲音,對任何東西也會感到好奇,你必須巧妙的抓住這個機會,在對寶寶說話時最好也加上動作,例如對老公說「再見」時,如果也同時揮手的話,寶寶也會學你揮手,假如寶寶還無法做到,妳不妨把他的小手舉起來揮一揮,只要做到這種地步他就會記牢。 有時候媽媽抱著寶寶坐公車時,寶寶會對著隔壁的乘客微笑,碰到這種情況,大家都會覺得寶寶很可愛,往往會對寶寶說:「你要跟媽媽到哪裡啊?」但是很多媽媽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擺出那種「不能跟陌生人說話」的冷漠眼神,讓人感到非常掃興。因為妳的寶寶太可愛,所以別人才會想跟他說話,因此媽媽不妨代替寶寶回答說:「我們去買東西啊!叔叔再見。」寶寶就會從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溫情,以及彼此的關心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如果媽媽採取那種「別理睬別人」的態度,將等於自己斷了寶寶學習的機會,所以為人父母者必須以更廣闊的心胸去面對這個世界,以作為寶寶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