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四兄弟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1:00全球冥想

2013年11月30日
公開
9

去年,你們曾被要求盡可能聚集多的人,以把光與愛的能量送給你們所有的人類兄弟。 今年,我們認為應當再辦一次,所以我們請你們(如果你們樂意的話)聚集在一起,或是通過意念聚集起來,在11月30日星期六的21點(法國時間的21點或你們國家當地時間的21點)。 我們這些光之層面及不可見層面的存有將大量參加你們在那個晚上舉行的奉獻活動,我們的數量將多得不可勝數。 你們的世界需要光與愛的能量,你們的人類兄弟、大自然和各界都需要這光與愛的能量。 你們要為那個晚上的活動做好準備。當日白天盡量別吃太多東西,尤其不要吃、喝那些會使你們變得沉重的東西,也就是說不要吃肉,當然也不能飲酒,還要避免吃任何過於油膩的食物。 21點時,請你們舒適地坐下。在進行奉獻活動之前,你們要盡量使自己的思緒平靜下來,把自己的頭腦徹底清空,這一點很重要。努力去感覺到在你們心中振動的愛。即使你們什麼都感覺不到,單是把意念放在你們的肉體心臟或能量心輪上也可以使愛的能量從你們那裡發送出去。 你們所奉獻出的最美好的一切(也就是你們自身當中的光與愛)將被送往全球各地,彷彿有一雙雙無形的手在傳送著它。它將被送給需要它的整個世界和所有存有。這將是你們送出的一份禮物,也將是我們送出的一份禮物。那時就像揮了下魔棒一般,一部分收到這份愛的存有也將送出他們的愛。那對他們來說,將有如一種無法抑制的渴望。 這一晚的活動可能會產生驚人的效果,但你們不要為了獲得某種成果而去進行這項活動,要單純地為了奉獻而去做。重要的是你們將獻出光與愛,而我們同樣也將獻出光與愛,或許會比你們的多出兩、三倍,因此你們發送的光與愛的速度會減慢一些。 你們不必把這項奉獻進行整整一個小時。人類存有沒有能力把意念太長時間地集中於奉獻這光與愛上,因為一些思緒會來糾纏這光與愛。因此最好不要做太長時間,而是要盡量做好。 此外,你們不妨把這個冥想狀態多保持一小會兒,以便使自己也能夠接收到我們送給你們的光與愛。

理解華德福學校和華德福社區

2013年11月22日
公開
14

理解華德福學校和華德福社區 社區這個外來詞應該是從英文community翻譯而來的,首先是一個詞不達意的翻譯,這個英文詞是由com和unity組成的,com有共同信仰的意思,unity是有聯合體的意思,因此,由共同的信仰的人組成的生活共同體才是community(社區)。 最近,社區這個概念讓人賦予很多想像,官方和商業也在頻頻使用。原來的街道辦成為了“社區“,新建的商品樓也稱什麼國際社區,可以想像一下在這樣的“社區”裡生活的人都哪些共同的信仰,可以說是濫用了社區這個概念。街道辦的“社區”本質就是一個行政單位,而商品樓盤“社區”本質就是一個鄰里關係。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遷,原來的村莊和單位等類“社區生活形式”在消失中,人們被都市綜合症困擾著,社區的概念被想像成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天堂。現代的都市人生活在人堆裡卻非常孤獨,非常渴望生活在一個雞犬相聞的環境裡,因此,政府和商業都在炒作社區這個概念,可是,都市裡有太多無形的牆壁,隔離著人們,讓人老死不相往來,都市人變得冷漠和無情,從而渴望著人間的溫暖和友情,渴望著和睦相處,因此,這些人賦予社區很多幻想: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種經過都市去想像處理出來的“社區”略帶爛漫色彩,可是,社區卻成了沒有宗教和信仰的人的天堂,很多自稱自己為基督教徒、佛教徒和其他教的信徒的人更願意選擇這個天堂,而不是他們宗教信仰種描繪的那個天堂,社區概念也成為了人們心中永遠的天堂。 我們一家於1998年到2004年間在美國的紐約的春之谷Fellowship Community(同胞社區)生活了將近7年。開始是以實習學生的身份去,學習和研究人智學社區文化,並完成我的碩士論文,畢業後就在那里工作了。在那裡生活的幾年收穫非常多,我不僅僅是學了做生物動力農業,學習維修房子,修理汽車,學習人智學的藥物,也做了日常管理,基金會管理和護理老人,同時也做了很多木工,也做過幼兒園代課老師,最重要的是對死亡和對文化社區的理解。希望有一天,我們也會有一個這樣的從搖籃到天堂的文化社區在中國某個地方。 大約在2000年,我給台灣的一家雜誌寫過一篇文章名為《桃花源新村》,後來收入了我的書《邁向個性的教育》,主要是介紹Fellowship Community(同胞社區)這個人智學理念下的生活社區。這篇文章描繪了春之谷那個類似陶淵明描繪的《桃花源記》中的地方,讓很多人夢想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區中。 於是,2003年6月,我們全家回到了成都東郊的琉璃場,跟一群對華德福教育和人智學社區感敢興趣的朋友實踐我們夢想。一旦把一個夢想付之於行動,這個夢想就沒有原來的那麼美好了。當時是靠著我們在美國籌到的4萬左右美元,一夜之間就成立了一個“共產主義社區”,來自全國各地的對華德福教育的愛好著來到成都就有免費的地方住,免費的吃飯,也有事情做,我們一起建立一所幼兒園、小學和華德福培訓中心。學校一開始定位為一個非贏利機構,但不是一個慈善機構。定位為一個非贏利機構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學校建設和發展,營造一種通過自由和自願的方式,各盡所能地支持辦學,發展一種新的社區文化生活。成都華德福學校作為非贏利機構的學校和公司性質的學校最根本的區別不是在學校組織和管理形式上,而是在最終的目標上。我們創立、建設和發展華德福學校,是希望參與學校的朋友都能實現個人價值,實現自我。希望每一個參於學校的人,都能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走過豐富而有意義的一段,讓孩子和家長主動選擇學校為自己生命的旅程。 
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斯坦納認為,我們處於個體意識覺醒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獨立地發展自己的精神生活,個體精神發展的首要條件是個體精神的自由和獨立,現代教育達不到個體精神自由和獨立的條件,現代人在政治的、經濟的或者宗教的壓力下,精神活動不會有自由可言。因此才有了華德福教育,希望華德福學校幫助學生邁向精神的自由和獨立的目標。符合華德福教育精神的學校是在尊重個體精神的自由和獨立的基礎上,通過成人之間的合作,相互學習獲得心靈成長而建立起來的學校,而孩子的教育只是學校的一部分,自由和獨立的精神才是華德福學校的全部意義。在華德福學校裡,不是通過接受教育達到成長的目的,而是通過自由、獨立和平等的合作,在工作的過程中來實現的。跟學校有關的所有成人,包括華德福學校的老師、行政人員、家長,以及學校外圍的成人,來到這個機構不久就發現並而非單純為教育孩子而來,最重要的是通過孩子在學校受教育,自己獲得了個人成長,同時,成人自身的成長自然而然影響到孩子,並身教孩子,成人正是通過這種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心靈。因此驗證了英國詩人威廉.伯來克說的:“孩子是成人之父。” 

 從此可以看到華德福學校和普通學校,在學校概念上的不同。在普通學校裡,人的成長是通過被教育實現,而在華德福學校是通過自我教育實現。(對孩子也是一樣)因為在我們處於個體精神覺醒的時代,表現最顯著的是老師。在普通學校老師來上課,教育他人,而在華德福學校,老師通過與其他老師、成人的合作,與孩子的合作中,達到教育的目的。華德福學校要達到通過合作來獲得自身的成長這個目標,在管理機制上必須符合教師治校和共識決策的機制,跟普通學校相比,華德福學校的管理機制非常不同,由教師組成的教師委員會是華德福學校的核心,學校裡凡是跟教育和教學有關的活動都由教師委員會決定。所有的行政人員都是支持和協助教師工作的秘書。而華德福學校的家長也和普通學校也非常不同,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去參與與合作,家長需要給學校做義務勞動,發揚不計較報酬並儘力為他人服務的精神,家長通過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家長同時還能起到給學校宣傳和監督作用。無論是利捐款人、出資人,老師和家長,都是出於自由和獨立的意願。華德福學校實際上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學校,而是一個以孩子們為中心建立起來的社區。 
全球絕大部分華德福學校最初都是有家長和老師們為自己的孩子上學一起創辦起來的,無論是最初的創辦者或後來的參與者,他們投入的時間、精力、物資和金錢都是屬於社區的財富。在孩子教育和成人之間的合作中,就為這社區創造了精神財富。在辦學的準備階段,一般是精神準備比物質條件的準備重要。每一個參與的個人都要準備好與他人真誠合作和平共處,並從中能養成自己的心靈。因為、老師和家長參與學校的工作或發展,都會是孩子學習的對象。孩子、家長和老師的自身成長的同時,就能不斷給社區帶來精神財富,他們是精神財富的生產者。老師、行政人員獲得工資,不是勞動和金錢的對等交換。同時,如果有豐富的物質條件給到老師,就可以讓其繼續創造精神財富所需要的物質保障。學校收取的學費是根據學校的開支來決定,也是讓學校能繼續發揮創造精神財的物質保障。華德福學校不能給辦學者,家長和老師產出很多物質財富,可是豐富精神的財富,卻無法用價值來衡量。創辦一所華德福學校,只有立志於給社區帶來精神財富,才是真正的華德福學校。 

華德福學校的核心價值在於為社區提供精神財富,文化社區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由和自主。華德福社區不是可以被人為地建立和發展的,它一定是靠精神文化的力量吸引人們參與並豐富,自然形成的,人們進來和離開社區都是自由和自願的。曾經用政治和經濟手段建立起來的理想社區,都不會長久,應為被吸引並凝聚到社區來的前提條件是能以華德福教育為核心的社區,分享到其精神財富,同時也能豐富社區的文化。為了獲得和創造這種精神財富,人們願意付出時間、精力、物質和金錢。這些付出都是取決於社區的發展和需要,並且能夠為社區創造精神財富提供物質基礎。社區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在建設和享受和他人人合作的過程中帶來的精神財富。也有人被這種精神財富所吸引他就來,有人感覺不到這種精神的收穫,很快就他就走了,因為他只是這種文化的消費者,而未能成為生產者。 
華德福學校和商業性質的學校本質區別在於:一個是為了創造精神財富,而需要物質基礎,一個是為了創造物質財富而需要提供文化活動。商業性質的學校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許會創造精神財富,卻不是創造精神財富取決於物質財富,而華德福學校的第一目標是創造精神財富,在創造精神財富的同時也會獲得物質財富,但是,這些物質財富的收穫不是華德福學校的目的,物質財富是創造精神財富過程種帶來的副產品。當然兩者之間取得不同平衡,是正道。用史代納的話說:“追求真實的物質生活時,不要讓追求的方式使我們麻木起來,不要使我們感覺不到在物質中起作用的精神,另外,我們要追求精神,不要讓追求它的動機是想獲得自私精神的感受,應為精神離不開物質,物質離不開精神。“ 
建設華德福社區的清晰目標應是如何給社區提供精神財富,達成這個目標,孩子自然能夠得到很好的教育。學校的老師必須以養成自己的心靈為第一要務,時刻關注人和精神的關係,無愧于一個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我們不但要以華德福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更應該把斯坦納的人智學華德福教育的核心內容貫徹到所有的行動中,把學習到的貫徹到意誌中去。史代納的這句話事實上已經為華德福學校的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當一個群體的靈魂能顯現每一個個體的靈魂,同時,每一個個體的美德能在群體中鮮活起來時,健康的社會生活就能建立起來。” 
在我們個體意識已經覺醒的年代,沒有人再願意去盲目或跟隨權威,迷信和膜拜權威,同時,每一個人的自我都在無限地膨脹。一方面在強烈要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另一方面又未能獨立地發展自己的精神生活,並渴望心靈成長達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從心底里找到精神的出路,包括華德福學校老師在內的現代人都深深面臨這種困境。要面對這種困境必須對自己的心靈負責,並履行與他人合​​作、和平共處的義務。帶著這樣的意識工作和生活,才能夠做好華德福教育的工作,對華德福教育這個社區的才有幫助,這是一條充滿坎坷同時又被光照耀著的道路。而實踐華德福的核心就是形成一個健康文化社區,這是華德福人一生的事業。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分享到新浪Qing

從華德福課程到華德福學校 轉載 黃曉星的博客

2013年11月22日
公開
29

從華德福課程到華德福學校 轉載 黃曉星的博客 很多人接觸、了解和學習華德福教育之後,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家長,租一套公寓或別墅,或一個農家樂,一邊參加培訓一邊教孩子,努力在課程內容和教室佈置等外表接近華德福,因此自稱為華德福幼兒之家或學園,其實,從華德福課程到華德福學校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從2004年秋天,在成都成立了全國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和幼兒園到2012年秋天,全國各地有了30多所小學和140多所幼兒園在實踐中。跟世界其他地方的華德福學校和幼兒園發展一樣,都是以非常小規模或家庭教育的方式開始。而很多家長迫切想知道如何判斷哪一所學校或幼兒園是華德福,市面上也許有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幼兒園,說不准哪所自稱為華德福的幼兒園或學校就是冒牌的。對於不了解華德福教育的家長來說,實在很難去判斷哪一所是真正的華德福學校或幼兒園。 很多有孩子的朋友了解到華德福教育,並發現了華德福教育是一種接近完美的教育之後非常高興。同時,也發現了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學校或幼兒園,規模小,教師培訓不足,辦學條件差等,而感到沮喪。華德福教育目前在中國的發展,還是處於開創階段,中國目前沒有一所學校能把完美的華德福教育呈現給大家,可以肯定地說一百年之後,中國也未必有理​​想的華德福學校出現。很多家長期待的華德福學校是既能在讓孩子自由自地學習,又能順利進入名牌大學。如果要讓孩子上向書中描寫的那麼好的華德福學校,也許耐心地等上一百年再說吧!儘管華德福教育的發源地--德國,發展了將近一百年,在德國任何一所華德福學校裡,也可以看到不足的地方。華德福教育作為理念是完美的,只是實踐過程中,完美的理念和現實有些距離,因此,如果看到華德福學校或幼兒園的不足,只能歸罪於某所華德福學校的問題或某個華德福老師的問題,而不能歸罪於華德福教育。 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有華德福教育。文藝復興後期的歐洲,人們懷疑宗教和教會,很多學者希望通過哲學途徑尋求人的生存價值和意義。史代納認為應從精神科學去探討,把他創立的人智學稱為精神科學。史代納認為教育應當成為改革社會的根本力量,通過教育,人的精神得到發展,社群關係和諧,社會才能文明。1919年德國斯圖加特的企業家艾米.墨邀請爾魯道夫·史代納創辦華德福學校,希望把人智學應用於學校,實現教育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理想。希望通過華德福教育幫助個人自我改造和自我修煉,最終達到社會革新的目的。在華德福學校建立之前,歐洲很多人都能理解和認同人智學,但是,史代納發現試圖讓成人的精神發展不容易,成人早已形成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成人必須在實踐中去體現人智學的理念。史代納希望通過華德福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老師、家長以及相關的成人能在此教育過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華德福教育是一種理想化的教育,華德福學校的工作是理想化的工作,因此,從事華德福教育的老師必須是理想化的個體。全球各地的華德福學校創辦人,最初的想法也許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接受華德福教育而辦華德福學校或幼兒園,辦學的目的本質上是自私的。當是,全球各地的華德福學校絕大部分都是非營利機構開辦,華德福學校或幼兒園不是贏利為目標,老師和家長都是全心全意為孩子的教育和豐富社區文化來經營學校或幼兒園,這樣,自然就吸引一群有理想的老師和家長,後來,他(她)們發現了或激發了超越自私和自我的理想。這群有理想的人,通過這所華德福學校而聚集在一起去實踐自己的​​理想。 同時,也有人聽說了當華德福老師是一個非常好的個人成長途徑,把華德福學校當自己修行的道場或廟宇,抱著這樣心態的人遲早也會帶著失望離開華德福學校。我們跟來應聘華德福老師面談的時候,問到,“為什麼選擇華德福?”的時候,應聘者都會說;非常認同華德福教育理念;學習華德福給自己帶來很多變化;華德福已經成為自己個人成長的途徑;並希望通過華德福教育而達到進一步個人成長,云云。我們再問到:“你能給予孩子,學校和社區帶來什麼?”這個問題時,大部分應聘者都茫然起來,這也說明了另類自私。希望通過華德福教育而進一步成長是可喜的,跟為自己的孩子獲得華德福教育而辦華德福學校一樣,都是從自私的自我開始。如果從事華德福教育不超越自我的需求,沒考慮到他人的、社區的、社會的需求,那只能說在學校裡實踐華德福課程而已。 華德福教育中國被越來越多人認同,但有些老師和家長只追求華德福教育的內容,關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使用的教學材料,以及校園的建設和教室的佈置等等,不太關注“我”作為老師是誰,“我”為什麼要華德福教育,“我”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2012年夏天在華德福教育高中教師培訓的時候,有些老師非常努力去研究華德福高中的教育大綱,在參加了教師培訓幾節課後得到的答案是:“華德福高中教的東西其實跟普通的高中教的大同小異,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普通高中沒有的課程。”美國來的培訓老師不斷地強調,按華德福教學大綱,並教華德福學校教的內容,只是在實踐華德福教育的課程,並非是華德福教育。而教師如何教華德福課程,如何跟學生互動,符合華德福教育的理念才是華德福教育。而且,教師是什麼樣的狀態,如何在學生面前呈現自己,說白了,如何為人師表,才是判斷該老師是否是華德福老師。未能成為華德福教育的老師,組成的學校就不是華德福學校。如,美國一些charter school(特許學校),採用了100%的華德福教育課程,並聘請了接受過華德福教師培訓的老師教課,雖然這些學校也在實踐華德福課程,但是,北美華德福教育聯盟並不承認這些學校為華德福學校。學校如果未能給參與的孩子、家長、成人、老師和整個社區帶來積極影響,當然,有些人不容易被積極影響,只能說是實踐華德福課程,未能稱為華德福學校。 從華德福課程到華德福學校,必須符合華德福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則。魯道夫·史代納創辦華德福學校的時候,把經濟和政治上獨立當成首要的原則。那些官辦的或公司辦的華德福學校,如果學校未能做到經濟和政治上獨立,教學活動不受經濟和政治原因左右,都不是華德福學校。華德福教育的另一個原則是教師治校。教師治校是指教師根據華德福教育理念,有教什麼,如何教,什麼時候教的自由和獨立,而教師團隊自己有權制定教學方案和實施方法,並自行評估。教師團隊成立教師自治委員會,簡稱為叫教委會,來保持承載華德福教育精神在學校教育中體現出來,教委會必須是為華德福學校社區提供各種文化和精神糧食,成為推動學校社區文明發展的驅動器。教師治校被很多中國新辦華德福學校或幼兒園老師理解為教師統管一切,教委會也被錯誤地認為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教委會不應是學校最高的權力機構,而是社區文明的引導者,在西方,校董會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和法人代表,由校董會授權給教委會來負責教學,授權給教務小組來支持教師團隊的教學和負責學校的運作。 華德福學校是社區文化的倡導者,建立和諧的社群生活是華德福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華德福學校通過學校的工作來改善人與人的關係。華德福學校都實行的共識性決策機制目的是實現每一位老師都有機會通過發言表達自我,同時,也學會為群體承擔責任。這種機制很容易造成衝突,由於學校是非營利機構,衝突的本質是人與人的關係,而不是利益關係。如果認識到在學校的教學和文化活動中,人與人的衝突就是不同人的氣質衝突,而不是利益的衝突,老師就有機會去改變和自我突破。每一位老師都是一個自由和獨立的個體,在群體,在學校中生活中,保持個體和群體的平衡。 人類的生活活動從早期的成群結隊狩獵為生到現在,人與人的群體生活依賴合作,這一生存法則並沒改變,只是合作的方式在不斷發生變化,現代社會生活需要我們學會跟更多人,更不同的人合作。同時,人類意識的發展,人的自我意識發展到了非常獨立的階段,人的自我意識發展獨立起來,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孤獨,難以相信他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在群體中要保持獨立精神,同時能跟群體合作是現代人最大挑戰。可以說,魯道夫·史代納在這個問題上看透了現代人(是指個體意識的現代人)的底細,他創立的人智學是讓不同的傳統宗教背景,不同的哲學觀點,不同文化環境的人,解決信仰危機問題,找到生存的價值和意義。他強調人智學只是一條可供選擇的途徑而已,而且,學習人智學不是通過關在屋裡聽演講,參加讀書會,自己聽錄音和看書,或通過各種靈修方式來獲得。人智學實踐性非常強的學問,必須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如在學校,農場,醫院,企業,銀行,治療,諮詢、藝術、建築等等,只要有人群活動的地方,都可以運用,其核心就是建立一個健康的社群關係。華德福學校的使命就是建立一個健康的社群,並通過教育下一代,在不同的領域中發揮自己的才能,既能自我定位,又能跟群體合作,學會合作之後並能導另一個群體往健康社群方向發展。史代納的話大意是:追求精神不是為了自我的精神滿足去追求,追求精神而使得物質生活麻木起來,追求精神是通過精神的作用在物質生活中呈現出不自私的本質來,因為精神離不開物質,物質離不開精神。 很多創辦華德福學校的朋友非常急於求成,急於把華德福教育本土化發展,或者是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並知道為什麼要本土化。全球各地的華德福學校都必須有自己的本土特色,如果華德福教育沒有本土化的發展,就不能體現出華德福教育的本質。但是,必須理解華德福教育的本質,核心思想是什麼。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外教育被引進了中國,很多教育在實踐的過程中,要么是過度“本土化發展”之後脫離了原來的原則,要么就是各行其道。在實現華德福教育本土化發展的時候必須要清楚:是教育的理念呢?還是教育的實踐?任何的教育理念都不存在著本土化,如果把教育理念本土化了,就成為自己的理念了。不理解教育有理念和實踐的差別,在高呼本土化是混淆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的概念。因此,華德福教育的本土化只能根據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在實踐中實現本土化。沒有認真學習華德福教育的核心理念之後,就討論本土化實踐,如其他很多東西到了中國之後就變質那樣,重要原因就是未掌握核心理念。

春之谷

2013年11月21日
公開
12

春之谷——人文與自然共生的華德福社區(二) 華德福學校 華德福學校 作者:鬱寧遠 3.華德福學校 綠蔭華德福學校建於1950年,是美國最大最老的華德福學校之一,是全球一千多所華德福學校聯盟成員之一。從發展幼兒想像性的經驗,到早期兒童的遊戲,一直到智力發展的高中,在綠蔭華德福學校的學習過程就是培養一種學習慾望和好奇心,通過有挑戰性的學術課程,伴隨著藝術化的滋養,以及對孩子發展的需求的滿足,使學生變成有生活目標和方向的成熟個體,使他們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並能夠為他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負責任。 在綠蔭華德福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是通過故事、運動、戲劇表演、音樂、繪畫培養喚醒的,強調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以使他們能夠在公共活動中獲得自信。他們精心地設計各種課程,通過文學、歷史和世界文明的文化的課程促進他們對人類的理解,數學課包括算術、幾何、代數、三角和統計等,科學課包括生物、化學、物理等,鼓勵學生通過第一手試驗和親自觀察而獲得科學原理。而不是給他們現成的定理和公式去演繹。 體育課以一種健康活潑而有符合不同年齡段的方式學習。它包括空間體育和音韻舞兩種只有華德福學校才有的運動。空間體育,是幫助孩子感受和體驗並覺知,人體運動與空間的關係;音韻舞則是,一種用肢體動作表達語言和音樂的特殊形式的運動 通過音樂課,所有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學習吹豎笛,從三年級開始學習弦樂器,五年級開始加入合唱隊、管弦樂隊和其他音樂小組。 通過手工練習刺激想像力和智力的發展,學生在一年級教編織毛線,然後學習木工、陶藝,到了十二年級他們學會自己裝訂書本。 從一年級開始就開始學習兩門外語:西班牙語和德語,一直延續到十二年級,許多高中的學生通過交換學生的方式到國外學習一個學期。 綠蔭華德福學校的學生被許多美國及世界優秀的大學或學院錄取,他們的畢業生以其全面發展的能力,優異的藝術才能,具有獨立思考和研究的素質深受大學的歡迎。 2.華德福教師培養中心 日橋學院於1967年建於密西根,1986年移到春之谷,1991年在紐約州教育部正式註冊為日橋學院。2008年改名為日橋研究院。 日橋學院提供人智學的基礎課程、華德福幼兒師資課程、小學師資課程、治療教育、華德福管理和社會發展等,它成立40多年來,為北美和全世界培養了大批的華德福教師和人智學社區工作者,為人智學及華德福教育在美國及世界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於2001年到2003年在這裡接受的人智學基礎課程和華德福教師的培訓,並獲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人智學的基礎包括學習斯坦納的精神科學基礎,宇宙和人的意識的進化,人的生命歷程,自由的哲學等。上午的第二時段,則圍成圈進行討論和分享式的內在發展課。下午是大量的持續不斷的藝術課程,包括手工、水彩畫、形線畫、粉筆劃、羊毛畫、泥塑、木工、雕塑、音樂理論、合唱、豎笛等,通過藝術,通過顏色、色彩、聲音、形狀從個體性的表達逐步上升到對宇宙和精神力量的精神性表達和認識,是除了讀書和思考以外的另一種達到對生命覺知的途徑。所有的課程都幫助你認識自己內在的心路歷程,從而真正領悟到我與他人,我與自然及我與命運的關係,從而從內在領悟個人的生命意義和今生今世的使命感。 第二年的華德福教育課程,從學習斯坦納納經典教育著作開始,如《人的研究》,《童年的王國》等,目的是逐年級地理解兒童身心靈發展的特點,以及在此基礎上所涉及的課程內容,方法及教學法。下午的藝術課程更有針對性,如分年級的晨圈、音樂、繪畫手工課,分年級的朗誦,演說及音韻舞、空間體育、遊戲等。第二學期有大量的觀摩和實習課程,學校經常請正在華德福學校教學的資深教授親自教學,學生也經常到不同的華德福學校參觀不同的華德福課程。另外,研究論文的寫作是這兩年的學習經驗的綜合,專門有導師給與指導和建議,通常有三個月時間完成碩士論文並通過答辯。 畢業前,教師裡貼滿了世界各地華德福學校招聘教師的信息,同學們一邊實習,一邊找工作。經常發生的事是,學生還沒有畢業,就被華德福學校聘用了。 3.有機食品商店 這個食品店坐落於春之谷社區的入口,經營的所有蔬菜瓜果來自於活力農耕農場,還有一些日常用品主要來自於人智學總部的韋理達公司。它包括化妝品,日常洗刷用品,都是用天然材料製成的,無副作用,對人體具有親和力。這樣的產品品質穩定,包裝樸素,不以求新,求異,求品種花樣的現代產品策略為驅動,堅持幾十年如一日。一開始主要為本社區服務,由於其產品和服務的品質上乘,越來越多的社區外的居民開車到這裡買菜和日常用品不斷擴充,以至於這個商店成為這個社區區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人們通過信賴這個社區的食品和日常用品,從而開始信賴這裡的教育理念和生活理念。許多人成為社區的志願者,甚至把孩子送到華德福學校來。 4.音語舞學校 早在1970年,Lisa Monges,在德國和瑞士多納學習音語舞後,在春之谷創立了音語舞的培訓,1980年,表演藝術家Dorothea Mier成立了音韻舞學校, Barbara Schneider-Serio成為目前學校的負責人。 音語舞是華德福學校的必修課程,因為它用舞蹈的方式表達對音樂和語言的理解,它的動作和造型又是畫畫和雕塑的人體演繹,而它對心靈和精神感受的表現力使得它成為一門綜合的課程和藝術。 星芒體的成長與神經系統的整合與呼吸可以通過音語舞協調起來。光的輕盈與大地的重暖也可以音韻舞的四肢表達出來。鹽及礦物的結晶體,可以通過伸展的四肢構成立方體;五角星的花樣也可以通過人體描繪出來,植物和礦物都可以通過人體說話。風水火土是音韻舞的四大元素。群舞而非獨舞,在個性中表達共性,在共性中滋養個性。而心,非腦,是歌者,演說者及舞者的中心,它是我,亦即他人,這與中國道家的修真說不謀而合。 春之谷音語舞學校坐落在日橋邊,一座全木質結構的房子,開著巨大的窗戶,樹蔭和小溪一覽無疑,成為音韻舞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不多,但課程很密集,長達四年,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畢業後在舞蹈隊裡繼續學習和表演,他們過者極為貧窮的生活,但他們的精神生活極其富有。教師同時在日橋學院,綠蔭華德福學校認教。斯坦納說,音韻表演藝術家具有終身不滅的意志,因為他們將精神力通過語言和音韻帶到了他們的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裡。 6.劇院 劇院在歐洲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回溯到古希臘,在每一所古希臘的精神社區像衛城,德爾斐,奧林匹亞都有三大建築:神廟,運動場和劇院。劇院成為公共生活和傳播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公民教育的普及形式。瑞士多納的人智學總部的歌德大堂的建立,其最初就是為了上演神秘的戲劇而開始的。 三元社會的劇院坐落在社區的山坡上,俯瞰整個社區,是社區會議,表演,集會的中心,也是社區體驗有品質的藝術表演的場所,每年有定期的人智學及華德福教育的講座。有專業藝術團體的表演,象薩士比亞戲劇,音韻舞的表演都是常年比備的,還有日橋學院及綠蔭華德福學校的畢業典禮也在此進行。 劇院廊廳裡是裝有專業燈光的藝術畫廊,定期展覽來日橋學院師生,同胞社區藝術家或訪問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劇院的一層有三元社區總部的辦公室。樓上是社區圖書館,裡面全是人智學和華德福教育的圖書,以及與此相關的各國各民族的童話,神話,詩歌,戲劇,歷史,語言等。還有與此相關的音像製品,全世界各地的人智學雜誌,報刊和活動的年度日程表。圖書館還收藏了歷屆花德福碩士學位的畢業論文,供新的學員和研究者查閱。圖書館成了是這個社區的智力中心。 一樓對外的一個門面是日橋學院書店,裡面有新出的英文版的所有人智學,活力農耕,華德福教育的所有圖書,雜誌。還有畫片、教具、學具、參考教材、明信片等。每當你跨進這個書店,你馬上為這裡的藝術和精神氛圍所吸引,讓你留戀忘返。 四.管理模式 斯坦納的三元社會理論,是在一戰後反思人類文明,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理想,同時將這種社會理想與一個個體和諧發展的教育三元理論結合起來,成為華德福學校或華德福社區組織管理的基本管理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腦心身 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骨骼系統 精神文化行政經濟 自由平等博愛 為什麼如何做做什麼 教師會行政會家長會 教學會議服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個社區的工作主要是由社區裡的工作人員來承擔,同時也有許多義工和自願者的幫助,老人們和孩子們也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每天的工作是由那一天的“領班”協商安排,每個人每天都有“新”的工作。但是在一周裡,哪一天做什麼工作都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三個月做一次工作更換。這樣的輪換可以讓每個人都能體驗到每一份工作的特色和價值,了解社區的整個狀況,理解“乾重活的辛苦”,體驗“幹輕活的喜悅”,讓身心有一個“呼息”的機會。避免由單一的護理工作和農作所產生的“厭倦感”。   這種工作安排也給大家創造了機會在各個領域中學習不同的知識和展現不同的才智,並客觀地迫使他們在工作中相互學習,因為每一個人都會充當培訓者和受培訓者,領導和被領導的角色。大家在教與學以及合作中互相看到對 ​​方的專長與智慧,互相了解從而化解憎恨,分享喜悅。這種服務與奉獻工作的方式給領導能力注入了新的詮釋,領導能力不是權力的運用,而是認識與善用每一個人的專長與能力,起著協調的作用,讓大家能誠心地合作。社區尊重和維護工作人員來去自由,以及自由地參與社區的決策討論,自發地承擔社區的行政和管理工作。   社區是一個非贏利機構,在福利報酬方面,工作人員的報酬方式盡量做到按需分配的原則。工作人員不擁有私人的房屋和汽車等財產,而是共同分享社區裡的公共資源如:住房,交通工具,文化設施以及工具等等,社區同提供食物和工作人員的子女在附近的華德福學校就讀的學費。除此之外每月還有一筆生活補貼,此生活補貼的標準不是以工種、級別、工齡、文憑或技術水平的高低來評定的,也不是根據工作人員對社區貢獻的多寡來定,而是根據工作人員家裡的真實需求來定。所以,工作人員必須自己制定出每月的生活、學習、醫療和娛樂等支出的預算報表,交給社區的行政和財政小組審定是否合理,再與個人商討來做最後的決定。也就是說社區的生活像一個大家庭似的,每一個人都互相依賴,互相關照,並一起成長。 老子在兩千多年前所描繪的小民寡國:“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之老死,不想往來。”在戰亂和紛爭中消失殆盡,老子的修真養性的思想和智慧,不是為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所用,就是為道士們歸隱山間,修真煉丹去獨善其身。而一種真正面向生活,面向大眾的人間理想的社區模式竟在兩千年後的德國,由斯坦納博士設計,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實現,即便是在資本主義最發達的美國也不例外。 她便是春之谷模式,帶著新一輪的色彩,節奏和聲音悄悄來到人們心田。她不再是理想主義者的避難所,也不是社會激進分子的烏托邦,而是活生生的溫馨可感的小型社區的生活模式,用更當代的詞語來說,就是一個“零碳或低碳”社區模式。這種模式在西方已經曆七八十年的歷史,即經歷了一個人從生到死的年齡。她將人的教育,治療,藝術與自然共生的理想融為一體,不但保護了自然生態,滋養土地,而且有益於生活其上的人們的健康,使一個人的一生富於意義,兒童的天性得到保護,少年的個性得以發展,年輕人更從中得到鍛煉啟發而附有責任感,中年人在幫助他人中樹立權威,老年人的精神得以提升。這裡的人們服務多於索取,合作大於競爭,創造勝於重複,節約制約消費,精神甚於物質,相對於當今集成化,消費型,競爭的生活模式,它是一種面向未來的可持續性的生活方式 華德福教育來到中國已經有五年曆史,全國各地主要城市開始有華德福讀書會,有的甚至還成立家庭式幼兒園和小學,但華德福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涉及到教育的環境和日常生活方式的整體改變,國外成熟的華德福學校大都以社區為背景的,所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華德福社區模式勢在必行。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人們的生活觀念,土地使用權,資本的運作和管理,持續性發展模式的建立等,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的對有生活品質,有意義的人生,更和諧的家庭社區模式的思考和探索,經過一些有識之士的支持和努力,相信春之谷模式會在中國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