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四兄弟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堅持留台中

2009年01月29日
公開
2

岳偷偷的擦了阿公的髮油 告訴媽咪:我抺油之後就是新的人了,妳們不可以把我帶回去台北喔 無論何時,緊盯阿媽的行踪,也很害怕和我們出去 深怕一下車就被帶回台北 所以堅持要阿媽也一起去才願意和我們出門 整張臉總是緊張又憂鬱 連阿媽洗澡也要守在門口 其實我覺得岳從除夕那一天弄倒機車、甲皖、 差點從馬椅上掉下來開始就心情不開朗了 因為爸比對他發了很大的脾氣 所以他開始想念他覺得不會打駡他的阿媽 回台中前媽咪整理行李時,也因為岳一直躲進衣櫃裡妨礙媽咪工作 媽咪也對他嘮叨的碎唸了一下, 岳便幽幽的說了:媽咪,人家小嬸嬸跟我講話都很温柔耶 妳有的時候講話都不温柔了耶 媽咪悶悶的回答他:如果小嬸嬸每天都和你在一起,不知道還會不會這樣温柔耶 唉∼ 其實,小朋友生來就是來弄倒東西的 對出生才沒幾年的他們而言, 所有的事情都是新鮮好玩的 是大人自己應該要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 並且不要時常被時間所逼而失去耐性 跟小孩子之間就不會時常那樣緊張 所以媽咪那樣和岳說話是不對的 岳會一直想和阿媽在一起也是因為覺得 只有和阿媽在一起才能夠得到百分百的注意力 阿媽也能立即回應他的需求 但是媽咪身邊那個纏著要喝奶的澤澤 卻老是分割了媽咪對他的注意力 再加上媽咪最近有做不完的掃除家事以及過年準備工作 很難有品質的好好陪他玩或好好的抱一抱他 爸比是覺得岳待在台中沒有管教會更難教 我是認為他只是有些缺乏安全感 所以媽咪說服爸比讓他留在台中玩幾天 好好享受被全心關注的愛 至於我們當父母的功課,還有很多部份有待努力

教養本身是一門藝術

2009年01月29日
公開
3

再次貼上此篇文章,提醒自己 美好的生活經驗 滿溢的愛和安全感 讓孩子常保快樂愉悅的心 是讓孩子自信與自在的不二法門 ------------------ 教養孩子需要吸收正確的知識,但教養本身卻是一門藝術,無法套公式。爸媽唯有對自己有信心,凡事以合理為依循,才能讓親子關係愉悅,孩子順利長大。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我去一個幼稚園演講時,看到一個小男孩,蹲在角落,背對著大家,低聲飲泣,我問老師怎麼一回事,老師說他從開學到現在都是這個樣子,頭一個月是大哭,現已改為低哭,不知哭到什麼時候才會不哭,大家都拿他沒辦法。我看了很不忍心,又不好說什麼。 等我講完,他的母親正好來接他,我看他立刻停止哭泣,一個箭步衝上去,撲入母親懷中,緊緊的抱著他媽媽的脖子,頭埋在母親肩上不肯放開。我心想是誰這麼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哭幾個月還繼續把他送來,就多看他母親幾眼,想不到越看越面熟,原來是我以前教過的學生,就忍不住上前去多管閒事了。 強迫分離,孩子飽受驚嚇 我問她以前教她的兒童神經發展學都忘記了嗎?怎麼把還沒有準備好的孩子送來,讓孩子飽受與母親分離的驚嚇與惶恐,難道不知道長期的驚嚇對孩子不好嗎?這學生滿臉無奈的說:「我也捨不得呀,可是沒有辦法,每一個人都跟我說要訓練孩子獨立,我的大姑、小姑都說我太寵小孩,已經5歲了,沒有讓他去外面上學是害了他。以後不能接掌家族事業,她們甚至不准他晚上跟我睡同一層樓,把他一個人放在3樓,我晚上偷偷上去看他,他都在哭,他現在反而會尿床……」,講著、講著,母親的眼淚就掉下來。 這時旁邊好多媽媽都七嘴八舌提意見,有的說:「我孩子剛來時也是哭,哭了一個月後就好了。」有的說:「我的婆婆也是堅持不可以跟孩子睡,要他獨立,後來他聽了虎姑婆的故事,現在每晚作惡夢。」我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的媽媽自己沒有主見,聽憑別人怎麼說,自己跟著做,忘記自己孩子跟別人孩子不同,不能把別人的經驗往自己孩子身上套。 孩子有差異,別套公式教 如何教養孩子是個藝術,不是科學,沒有公式可套,也沒有別人做成功,你如法炮製就一定成功。事實上,你不成功的機率大於成功的,因為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不同。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就把他推出去面對世界是件很殘忍的事。每個孩子成熟的時間不同,有的孩子3歲就會跟母親揮手再見,高高興興的去上學,有的就像這個孩子一樣,5歲了,還希望能在媽媽身邊。他心裡沒有準備好,還不想離開家去上學時,硬把他送去哭2個月實在是太殘忍。 被迫獨立,反而受創傷 很多人誤會了「獨立」的意思,以為對孩子一定好。被迫的獨立是童年的創傷,是一輩子的不安全感。現在有好幾個研究都發現:童年的不安全感會影響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無法維持長久的男女關係,也無法對性伴侶作出承諾,他們的人際關係疏離。 過去行為主義盛行時,流行把孩子放在房子最遠的角落一個人睡,哭了不能抱,抱他會增強他的哭行為,要等他不哭了才能抱。現在鐘擺盪回來了,從老鼠實驗上知道親子分離的恐懼會影響大腦荷爾蒙的分泌,現在醫生讓嬰兒的搖籃放在母親臥房,使嬰兒一張開眼就會看到熟悉的面孔,也鼓勵母親把孩子揹在胸前,讓孩子聽到母親的心跳,增加他的安全感。孩子的哭是他有需求的表現。我不了解我們的母親怎麼這麼沒有自信心,會隨便聽從人家的話而賠上孩子的幸福。 教養,一切合理就對了 帶孩子沒有訣竅,惟一就是Common Sense,凡事一切要合理,孩子每天哭,不合理,不合理就要去檢討哪裡不對,我們每個母親都會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為什麼不會把它應用到生活上,從這裡推論出別人的孩子要這樣,不代表我的孩子也要這樣? 我們中國人很喜歡「從眾」,別人怎樣,自己也要馬上跟進,葡國蛋塔、甜甜圈、股市等「一窩風」現象,其實是沒有自信與分析能力所造成的盲目跟進。為什麼我們對自己這麼沒有信心?我們為什麼這麼在乎別人的閒言閒語?我想我們的教育從小要孩子反省、檢討自己,會不會檢討的過頭了,對自己沒信心,別人都是比較對?從伊朗連體雙胞胎拉列和拉丹的例子就知道,即使是同卵雙胞胎,生活經驗完全相同(因為頭連在一起)都會有不同的人格,更何況你我的孩子? 教養孩子不是科學,無法複製,它是藝術,因人而異,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方式一定要有信心,只要孩子很快樂,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開始新的一天,你就做對了,堅持下去,你的孩子會以濃密的親子關係來回報你。

除夕拜拜

2009年01月25日
公開
51

拜拜習俗】除夕祭拜   除夕在民族的歲時節令中,是相當重要的大日子,因為它是歲末全家人大團圓的節日,一早起準備除舊佈新,以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因此會在當天家中裡裡外外重要位置張貼春聯,增加過年的喜慶氣氛。當年晚上家人一起圍爐聚餐,飯後分壓歲錢、守歲,並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廟宇祭拜準備「搶頭香」,或是全家人帶到祖祠的祠堂上香祭祖,以祈求神明或列祖列宗對未來新的一年的庇佑。   除夕一到,為除舊佈新,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時有好兆頭,一般禁止吵雜,不准搬弄東西發出聲響,不准大聲講話,不准喝斥吵架,不准哭,鼓勵大家說吉利話。 除夕應祭拜的習俗 神明 家中的神明廳 上午吉時 牲禮、水果、年糕、發粿或芋頭糕、蘿蔔糕、各式菜碗、春飯三碗 壽金、刈金、土地公金 擺上供品→點蠟燭→獻茶、酒→焚香(三柱香),並祈求平安→香燒到約剩三分之一時,雙手捧金紙拜神明→燒壽金、刈金、土地公金→將酒灑於紙灰上→撤供品。 祖先 家中的祖先牌位前 近午時 牲禮、飯菜(六碗、八碗或十二碗)、水果、發粿、年糕 壽金、刈金、銀紙 擺上供品(供幾杯酒就擺幾雙筷子)→點蠟燭→獻茶、酒→焚香(三柱香),並祈求平安→香燒到約剩三分之一時,雙手捧金銀紙拜祖先→燒壽金、刈金、銀紙→將酒灑於紙灰上→撤供品。 地基主 廚房面向客廳或在房子的前後門向內拜 下午五時左右 菜飯的五味碗類、米飯、水果 刈金、銀紙 擺上供品(筷子擺一或兩雙)→點蠟燭→獻茶、酒→焚香(三柱香)祭拜→香燒到約剩三分之一時,雙手捧紙錢拜地基主→燒刈金、銀紙→將酒灑於紙灰上→撤供品。

居家新年佈置6要訣

2009年01月21日
公開
8

居家新年佈置6要訣 文� 漂亮家居編輯部 要訣1 掌握3:2:1的色彩搭配 象徵喜氣、熱鬧的金色、紅色等點綴色,很適合農曆新年的節慶感,局部搭配黃色、橘色或藏青、藏藍為輔助色系;色彩比例可以居家空間主色調3成、點綴色2成、輔助色1成為原則,就能混搭出富有時尚調性的內斂。 要訣2 傢具、傢飾品突顯色彩色彩可運用大面積的壁面、沙發、窗簾、地毯等織品來呈現,局部則以抱枕、餐巾、台布、餐具、杯盤與漆器等傢飾品來妝點;另外,水晶、玻璃與金屬等重點式的點綴,視覺上更有新意並營造出應景空間。 要訣3 混搭物件應取得協調客、餐廳通常是相連的區域,佈置物件的色彩、風格、造型應有連貫性,取得協調的美感,對比的混搭質感不宜過量,以免造成視覺上的突兀或雜亂的空間感。 要訣4 東方、古典混搭年節情境 傢飾品的款式,可選擇帶有濃厚東方味、節慶感的造型,若融入古典元素的圖騰語彙亦可,可營造出另一種混搭風情。 要訣5 善用蠟燭、花藝增添氣氛蠟燭比較沒有季節性的問題,而且在氣氛營造方面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其中浮水蠟燭更有代表財運的吉祥意義;鮮花、植栽、水果也能強化豐盛富饒的情境,都是佈置中國新年的最佳物件。 要訣6 相框佈置團圓創意 若時間上來不及更換壁面色彩,則可運用畫作、相框來變化,尤其是家人相片的佈置方法,更能鋪陳強化團聚的新年意象。

慢的教育~推

2009年01月20日
公開
13

慢的教育>愛的教育 《慢活》作者歐諾黑最新力作 一個專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解決方案   兩千年前,望子成龍太迫切的父母親被認為是古羅馬學堂裡的潛在職業災害。少年莫札特掀起十八世紀神童風潮,許多歐洲人都把小孩放進天才培育溫室,想再製造出另一個莫札特。如今,做父母親的唯恐埋沒了孩子的天份,除了供給孩子最好的,也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培育子女的態度走到極端就成了「過度親職行為」。「直昇機式父母」是形容不分晝夜在孩子頭頂上盤旋的父母親。在日本,「教育媽媽」除了睡眠時間之外,每一秒鐘都獻給子女。「怪獸家長」更指稱那些對學校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家長監護人。不論按哪一種尺度衡量,我們都是在養育人類有史以來最怪異的、最受寵溺的、最被監視的一代。小孩的權益被尊為國際法律,他們就是父母親的宇宙中心。「微觀管理」下培育出來的孩子,到頭來連獨立自主都成了問題。從小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人,期待全世界都把他捧在手心裡,如果不是這樣,就會覺得受了虧待。這本書並不是一本親職手冊,而是設法駕馭那些圍繞著孩子的焦慮,重新思考做為一個小孩的意義何在,做為大人的意義又何在,並且找出使兩者調和而不衝突的方法,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讓我們的小孩成為從容的一代。 ----------------------------------------- 研讀中,一針見血 可以減輕現代父母的焦慮 尚未讀畢已深有所感 現代父母都應看看 要給孩子的,其實最重要的是什麼 父母親應該停下腳步思考 不是擔心還有什麼沒有給他 或是自己的孩子這樣聰明該栽培的還有什麼 父母親應隨時調整自己的方向與步伐 引導孩子懂得生活 如何活出生活的好滋味 台灣孩子的生活很極端 不是親職不足就是過當 媽咪很高興是在現在這個階段看到這本書 因為媽咪也是現在才開始在學習"慢活"的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