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四兄弟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找回臺灣核心價值-給我認真

2008年12月21日
公開
7

資料來源:非凡 冷,好冷。景氣寒冬襲來,報上的標題更讓人怵目驚心。 八大金控停辦尾牙;燦坤裁員百分之三的員工,近六百人;台灣人均GDP(平均國民所得),明年將首度跌破一萬八千美元;台灣十月分失業率,高達四.三七%,失業人數達四十七萬六千人! 最近打開新聞版面,不是「NO NEWS IS GOOD NEWS(沒新聞就是好新聞),就是EVERY NEWS IS BAD NEWS(每件新聞都是壞新聞)」,讓人又慌又怕又恐懼。 這是最壞的時代嗎?時序拉回一九七○年代,退出聯合國、中日斷交、二次石油危機、中美斷交,經濟外交一連串重大打擊,一九八一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達一六.三二%(現為三.九二%),外匯存底只有三十億美元(現約二千八百餘億美元);那才是台灣經濟最為慘烈的十年。 不慌不懼,曾創造奇蹟 慌嗎?當時的領導人行政院長孫運璿沒有慌,他發起愛國捐獻活動,喚醒台灣人對政府的信心;中美斷交時,媒體看到的不是一位張牙舞爪、口出怨言或畏首畏尾的領導人,他對國際媒體清楚地發聲,「我們除了比較小之外,何錯之有?」一九七九年元旦,照規畫開放台灣人民出國觀光,同時並鼓勵企業對外投資,掌握原料,更繼續推動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累積大量外匯,締造台灣高經濟成長率。 懼嗎?當時的財經擘畫師李國鼎不畏艱難與社會反對聲浪,持續推動新竹科學園區計畫,中美斷交十日後,正是竹科動工時,也是台灣經濟主體從傳統產業,轉型高科技產業的最關鍵時刻。 怕嗎?當時衝鋒陷陣的經貿大將趙耀東沒在怕,之前他銜命建中鋼,秉持「辦不成鋼鐵廠,提頭來見!」的氣魄,不惜下跪求賢、奔走全球尋覓最好的人才與設備,成功創造亞洲最具競爭力的鋼鐵廠。而後他擔任經濟部長,不怕排山倒海而來的政治壓力,對日貨進口說禁就禁」,換得有尊嚴又有裡子的貿易談判空間。 在那樣惡劣的大環境中,台灣人不慌、不懼、不怕,對未來充滿信心,為什麼現在一切都變了呢?我們喪失了什麼核心價值? 陳長文直言,找回認真 經濟學者、媒體人高希均教授曾說,「十餘年來台灣政壇充滿了貪、私、鬥、爭、狠。」他指出,台灣社會持續在犯三項錯誤:有些政策沒有做對、有些資金沒有花對、有些時間沒有用對;一方面不尊重專業,外行領導內行,讓「泛政治化」的思惟與作風深入政府機構;另一方面是度量不夠、視野不夠、經驗不夠、能力不夠;換句話說,是領導人的「格局」不夠。 政權再次輪替,阿扁種種已如昨日之惡夢,再驚悚也只是未來執政者的警惕借鏡,媒體公器絕大多的精力應放在監督現在政府的施政上;對於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紅十字會總會會長、理律法律事務所負責人陳長文,面對本刊專訪時,一言驚醒夢中人,他說,台灣人要找回的「核心價值」,就是認真。 陳長文指出:「所謂的『認真』,主要是一種態度,應體認到自己的角色及其賦予的責任,並嚴守應有的分際。愈居高位者,愈要認真,因為在上者言行具有風行草偃的效應。」 認真,從字面上釋義,就是「認知真實的生命」,英文諺語有云,「Be serious is not to teach you to earn you bread, but to make a every mouthful sweeter.(認真的態度,不是教你去賺到麵包,而是讓你吃麵包時,能夠感覺每一口都香甜)」。 生活認真,創造不平凡 孫運璿生命的最後十數年,幾乎終日都與病痛在對抗,但他不以為苦,更曾奮力提筆回信給殷殷學子,歪斜的字跡,看得出他用心的痕跡,文中盡是期許年輕人要為國家的未來而努力。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從政,但「認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成就人生舞台最完美的一場演出。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名言,「一個人對生活態度的認真與否,決定了他的一生。」而國際鑑定專家李昌鈺博士的「三二八五」理論,也說明他之所以成功。 李昌鈺說,「只要每天少睡兩小時、少用一個半小時吃飯,以及將浪費的五個半小時拿來做其他有意義的事,那麼一年就能夠多出三二八五個小時。」有人問及他的鑑定技術為何優於他人,他說,「只是我比別人下的功夫多。」

向主婦學職場競爭力

2008年12月21日
公開
37

日本企業醫師長谷川和廣說:「在公司所做的事情,基本上和家庭主婦所做的事情沒兩樣!」究竟,主婦們有哪些絕活值得上班族借鏡? 兩位平凡的家庭主婦簡莉文和詹蒂娜,居然躋身台灣雅虎部落格人氣排行前100名。查看兩人各自經營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emilychien2001/ 和http://tw.myblog.yahoo.com/13928-13928/),就不難理解箇中原因:她們毫不藏私地分享自己省錢、聰明購物的絕招,在什麼都漲、唯獨薪水不漲的時代,兩位主婦的文章成為大眾節省過生活的最佳好幫手。 細看每篇文章更會發現,除了有挖不完的省錢法寶,她們持家的俐落功力,若拿來用在職場上也受用無窮。 主婦絕學1:時間管理與流程規劃 身兼多職,面面俱到 英國一項調查發現,家庭主婦每天要處理的家務超繁雜,平均每天要忙9小時、全年無休,辛苦程度絕不輸給上班族,更別說是家庭與事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了。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簡莉文既要料理家務,又跟丈夫合開美語補習班擔任美語主任,即使忙碌無比,她每週五早上照樣有空學肚皮舞、週四早上當志工,子女在讀大學前,每天她都會親自接送上下學。同樣要照顧兩個女兒的詹蒂娜,也有辦法兼顧自己喜愛的網拍事業,忙於家務之餘,還親手製作雲吞上網拍賣。 如何忙中有序?簡莉文透露秘訣:她會事先訂好下一週的時間表,把子女放在第一順位,先將與子女有關的活動時間空下來,再排入個人計畫,「每件事與事情之間,一定預留緩衝時間,以防偶發事件發生。」 「我從不miss(遺漏)掉任何一件事情,每件事都做到精準。」簡莉文自豪地說,多年來她培養出一套固定的辦事模式,像是每週上菜市場兩次,每次只花半小時採購完畢,「去之前一定想好當週要煮幾餐、需要多少份量,每次走固定的購買動線、只找熟悉的攤商。」 現代人工作量大,向主婦們討教個幾招「時間管理」與「工作流程規劃」的絕技,工作必能夠事半功倍、得心應手。 主婦絕學2:成本控管與識貨力 便宜也能買好貨 因為善於比價,詹蒂娜與簡莉文買東西從來都比別人便宜。「省」是不少媽媽必備的主婦本能,詹蒂娜說,有了家庭後,就會發現柴米油鹽、子女教育費樣樣要花錢,不省著點絕對不行。 「以前沒有網路時,我就靠一雙腿走遍住家附近的賣場,拿折價DM、比較各家價格。」詹蒂娜說,光是便宜還不夠,為顧及家人健康與生活品質,產品「品質」更馬虎不得,「例如某品牌的家電價格很高,但非常耐用,換算起來就比買便宜貨但得常換更划算。」 「便宜買好貨」是當主婦的最高境界,也點出了主婦具備的兩項職能:「成本控管」與「識貨力」。換成是公司的採購人員,若能學習主婦在有限預算內做出最好的購物選擇,在經營成本高漲的今日,必定是公司倚重的人才。 主婦絕學3:洞察力 細膩抓住家人心 簡莉文每天接送孩子上學途中,都會與子女談心,就連他們吃宵夜、點心或打電動時,也會問一問瞭解孩子想法。丈夫經營補習班忙碌,簡莉文每天都會送上晚餐,之前先生在大陸工作,她天天一封mail表達關心,「我先生在大陸時瘦到只有53公斤,現在吃我煮的菜都胖回來了,他沒有我可不行!」 玩部落格玩出心得的詹蒂娜,對年輕人流行用語毫不陌生,常陪兩個女兒看電視的她,發燒流行歌曲琅琅上口,讓讀國一、正值青春期的大女兒直呼:「會玩部落格、又會網拍的媽媽好酷。」 藉由細膩的觀察力,牢牢抓住丈夫、子女的心,對一位成功的主婦來說,肯定不是難事。總是搞不懂主管、部屬心裡想什麼的上班族,不如向自己的媽媽學習如何洞察人性,必能投主管所好、與同事合作無間,在職場上無往不利。 主婦絕學4:周旋力 身段柔軟不樹敵 原本是急性子的簡莉文說,因為當了主婦,與公婆、子女、丈夫相處都需要耐性,無形中練就出柔軟性與包容力。「以前我做事急,得理不饒人,現在比較懂得體諒別人、給予他人多一點彈性。」學會包容的簡莉文說,自己身段變軟了,朋友也更多了。 在人脈至上的職場中,若擁有主婦的柔軟身段與包容力,處事必能更圓融、不樹敵,輕鬆建立好人緣。 媽媽經就是管理經 美國記者安克坦頓(Ann Crittenden)在訪談超過百位有生兒育女經驗的職場工作者後,出版《媽媽經大於管理經》一書,她提到,受訪者都認為在帶小孩過程中所學習到的技能,讓他們成為更好、更有效率的經理人和工作者。 主婦每天得應付家事、瑣事、丈夫、子女、公婆,甚至還可能包括自己的工作,長期的鍛鍊讓她們渾身是絕活。下次當你工作出現瓶頸時,不妨問問你最親近的媽媽或太太,也許從她們口中,會得到最好的答案。

不要在背後說孩子的壞話

2008年12月17日
公開
8

我相信父母不論是批評或是鼓勵孩子 都是出乎於愛 如果孩子都已經這麼努力想要去做好 又何必去說一些會打擊他信心的話 讓他傷心呢 不管孩子三歲或三十歲四十歲 沒有人喜歡一直被不信任的批評 對自己的孩子更要多一份的體諒 做個討人喜歡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吧 同樣的,好朋友之間也一樣 不要說別人的壞話 ========================================================== 作者:汪培珽 不要在背後說孩子的壞話。 即使我們只是隨口說說,好像無關痛癢,但是不好聽的話,不論大小, 孩子如果輾轉從他人口中聽到父母對自己的批評,即使只是一句 「我看她在公婆面見的人緣不怎麼好」,都會讓孩子當下的心情「由晴天轉陰天」。 我們不是愛孩子嗎?為什麼隨口說出來的話卻只是讓孩子的心情不好呢? 「都已經這麼窮了,為什麼還要生第二個孩子?」許多讀者媽媽心有戚戚焉地對我說, 「當初懷了老二後,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也罷,還常常罵我沒事生這麼多孩子幹嘛? 心裡實在很不是滋味。好像我做了什麼天大的錯事。」 我實在是弄不懂?父母的頭殼是糨糊做的嗎? 還是只要孩子一長大,我的頭腦也會變成糨糊呢? 明明看著自己的寶貝,生活已經這麼辛苦還是勇敢地懷了第二胎, 即使我心疼她的辛苦,不是更應該給與全力的支持嗎? 「胎兒都已經懷了,肚子都已經大了,甚至有的都已經長到兩三歲了」, 父母還說這些話,頭腦不是糨糊是什麼? 孩子要的不多,沒有實質的支柱也沒關係,為什麼還淨說些叫人喪氣的話呢? 「工作能力差。」 「錢賺這麼少。」 「小氣。」 「懶惰。」 「不會教孩子。」 「不會做人。」 「你家好髒。」 「先生怎麼照顧的?照顧到跟別人跑了。」什麼? 孩子都已經失婚了,這樣惡毒的話,父母都說的出口,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當孩子還小時,需要父母的教導;但是孩子都已經成年了, 為什麼父母開口閉口還是用對三歲小孩子的態度,對著可能已經三四十歲的人說話呢? 中國人的孩子,到底是幾歲才算成年呢? 如果你現在想的是:等孩子長大後,我一定不會批評孩子。 那就等於是告訴自己:你的想法很難實現。 因為如果父母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養成良好的溝通模式, 而是習慣隨口批評孩子的話,這個模式將會延續一輩子; 或是等孩子長大後,父母還是惡行不改,但孩子只好練就一身「充耳不聞」的本領。 你以為「充耳不聞」的功夫很容易嗎? 如果今天批評來自於別人,當作沒聽到可能不難(其實都不容易), 何況來源是自己的父母呢,鮮少有孩子可以完全不在意父母的批評。 哪一個孩子,不喜歡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意呢? 又有哪一個孩子,聽到父母的批評,心裡會是高興的呢? 不管那個孩子是三歲、三十歲還是五十歲。 不要騷擾孩子。他原本的生活可能是很快樂的。 不要隨口說孩子的壞話,不管是人前還是人後。 如果是人前,那真是父母最壞的德行,如果是人後呢? 別以為孩子沒聽到,因為它一定會傳到人前。 隨口批評,只會帶給自己和別人更糟的人生,不會更好。 * * * 「弟弟的角蛙,死了。」爸爸下班一進門,媽媽馬上與之報告每日家庭重大訊息。 「籠子裡不能放什麼外面亂七八糟的泥土啦。」爸爸一口咬定「角蛙死因」。 他是個溫厚之人,對孩子說話平和,甚少提高八度音。 「這話不要跟他說。」媽媽馬上提醒爸爸。 孩子養的的東西都已經死了,我們又不是法醫,隨亂猜測,不是更傷孩子的心嗎? 所以爸爸沒說。可是其實,這話媽媽白天已經說過了。 嗚……我明明知道不能說,可等跟孩子討論「角蛙之死」時, 卻又忍不住提到泥土云云,弟弟只是默默地說了一句: 「你的意思?就是我害死的。對不對?」 媽媽錯了,對不起。 媽媽以後會盡力,不要用這些無謂的話,來騷擾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