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issYuYu

☆★ 豪♂ 心♀ 兩乖乖 ★☆

☆★ 豪♂ 心♀ 兩乖乖 ★☆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8年08月11日
公開
13

留一點時間當情人

留一點時間當情人 作者�狼米 前陣子在某雜誌看到一篇曾晴父母的專訪,讓我感受良多。 相信大家都知道「曾晴」是誰,她是一個罹患罕病肌小管病變,未滿三歲就再回天國去的小天使。雖然她已經離開許久,但事後當記者再去訪問她的父母時,他們卻彷彿新生,他們不會沉浸在悲傷裡,也不會把弟弟當成曾晴的替代品,她的爸爸甚至說:「自由了。」 專訪裡提到,他們從不把曾晴當病人看待,不會因為她生病,就對她有特別的對待方式,他們讓她跟姊姊睡;他們在曾晴還在加護病房時,夫妻兩人出國旅行;他們不會全心全意的把時間都花在曾晴身上,他們很堅持偶爾要有一次兩人單獨約會的時間…… 我不知道別人對他們這樣的態度觀感如何?但是,我卻非常贊同他們這樣做。 愛,有沒有一種固定的型式?我想是沒有的。 當兩個相愛的人變成夫妻,當他們升格成為父母,並不代表他們從此以後就只能當「孩子的爸」、「孩子的媽」;多了新的愛的對象(孩子),並不表示原本的對象(老公老婆)就得被取代。 生了孩子以後,便開始以孩子為重心,而完全失去單純屬於夫妻倆的時間的人,屢見不鮮。 也許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演變,連他們自己都沒有發現;就算發現了,也無力改變或不想改變。很多人都會感嘆,結了婚以後,感情就變淡了、沒有熱情了、一切都流於公式化了、以前的風花雪月羅曼蒂克,變成柴米油鹽奶粉尿布。 普通夫妻都會陷入此囹圄,更何況是家有病兒的夫妻。 曾晴的媽說,她看過有些家有重病兒的夫妻,全心投入照顧孩子,最後婚姻卻以離異收場。這是不難想見的真實,專心顧此,一不小心就會失彼。 全心全意的愛與奉獻是很偉大的,大凡父母都有這種天生的傾向;但是過於偉大卻是一種不健康的行為,因為偉大之路的艱辛,總有一天會讓人筋疲力盡,也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 前兩天,我一個未婚同事叫我介紹餐廳給她,我便說了一個我跟熊常去的複合式餐飲店。 「那間我知道,不就是吃飯、坐著聊天的地方嗎?」她說。 「對啊,我跟我老公常去。」 「就你們兩個?去那裡幹嘛?」 「就跟以前在約會一樣啊,吃吃飯、看看雜誌、聊一些有的沒的,就是悠閒放鬆。」 「小孩咧?」 「寄在娘家。」 「ㄏㄚˊ?」她好像覺得很不可置信。 「我們常做這種事啊,ㄟ,我跟妳說,這很重要耶,因為我們也需要喘口氣啊,我不想每天都只有那些柴米油鹽的……」 這時旁邊有另一位已婚有小孩的同事插話了:「你們為什麼不帶小孩一起去咧?」 「帶小孩去就又要忙著顧小孩、餵小孩,哪裡還有閒情靜靜的談心啊。我們也會有帶小孩出去玩的時候,但偶爾讓我們夫妻兩個單獨吃頓飯、約個會,才幾個小時而已也不過份吧。」 或許還是有些人無法理解我的想法吧。 我很貪心,想魚與熊掌兼得:既要當孩子的父母,也要當老公的情人;有時是全家旅遊,偶爾要兩人約會。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 套句我媽說的話:「帶著孩子出去玩,其實是父母看著小孩玩,因為你的眼睛時時刻刻都不能離開孩子,以免他不小心發生危險、走失。」 我甚至覺得不只如此,出門父母還得充當哆啦A夢:孩子餓了渴了冷了熱了,馬上就能變出東西應付;還得當人肉車伕:他累了,走不動,就得揹著他、抱著他走。 至今,我猶記得墾丁行那次,屎熊抱著小熊走一整天的路;奧萬大之旅那次,我揹著小熊爬山的慘烈……當我回家跟我老母哎哎叫時,我媽就說:「帶小孩出門本來就是這樣啊,因為他還小,體力沒大人好,也不懂事,累了當然就直接耍賴不肯走啦。」 我要再說一次:「父母真不是人幹的。」偉大到可以得慈暉獎的父母就更別說了。 還好我這人志向不怎麼高,我只要可以把孩子平安養育長大,教育他們基本的的學識教養,不要學壞,培養一些能力,可以出社會自力更生這樣就好了,他不用當總統,也不用當王永慶,更不用得諾貝爾獎。不用成龍成鳳,只要成個正常人就夠了。 「幸福就是平凡、平安。」也許有人一輩子都無法體會這句話有多真切。 我有時候會聽到一些老人家對他們的子女罵說: 「我一輩子省吃儉用,辛辛苦苦把你們養大,所有一切都奉獻給你們,而你們卻不知感恩!」 而他們的子女甚至會頂嘴說: 「是你自己要那樣的,我們又沒有逼你。」 這跟「我差點賠上自己的命才把你生出來!」「我又沒叫你把我生出來。」又有什麼兩樣呢? 或許,我們不該把一切都給孩子也說不定。 有時候,適度的留點時間給自己,孩子得到的不會比較少,但父母得到的會更多。

2008年08月06日
公開
58

雙胞胎資源瓜分 IQ差一點

雙胞胎資源瓜分 IQ差一點 {Yahoo!奇摩新聞} 雙胞胎課業表現不如單胞胎?馬偕研究發現,雙胞胎考大學錄取率比單胞胎低,國文、數學及自然科表現也較差,推測可能與雙胞胎出生時體重較輕,家庭、學校的資源分配,及父母經濟負擔相對較重有關。 研究團隊另挑出三百七十七對同年考大學的雙胞胎研究,龍鳳胎課業表現有體重差異,體重較重的男生往往比體重輕的女生表現好,同性雙胞胎則無明顯差異。 這是國內首度對雙胞胎課業表現的大規模世代研究,馬偕、奇美醫院及台大經濟系合作,以民國七十二年到七十四年間出生的一千六百八十七名雙胞胎以及廿一萬八千九百七十二名單胞胎為研究對象,比較他們參加大學指考成績及大學錄取率,研究結果已發表於最新一期英國醫學期刊上。 馬偕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鄒孟婷說,控制懷孕周數、排行順序及父母社會人口特性等變項後,雙胞胎在國文、數學跟自然學科的表現明顯比單胞胎差,英文、社會科則無顯著差異。錄取率也有差異,雙胞胎比單胞胎低了百分之二點二。 值得留意的是,出生時體重過低的雙胞胎比體重正常雙胞胎的錄取率低八點五個百分點,而同樣是出生體重過低的單胞胎,差距只有三點二個百分點。 「體重過低對雙胞胎的不利影響比單胞胎明顯。」鄒孟婷推測,雙胞胎的課業表現不如單胞胎,可能跟胎兒的子宮內環境、出生體重較輕及出生後家庭跟學校環境及資源分配有關,像雙胞父母的經濟負擔相對較沉重,要同時照顧兩名同齡小孩也很吃力。 研究團隊提醒,單、雙胞胎的表現差距並非不能彌補。歐洲曾追溯一九三○到五○年間出生的單、雙胞胎課業跟智力,雙胞胎表現確實不如單胞胎,但在一九八○年出生的單、雙胞胎身上,已看不到智力跟學業的顯著差距。 鄒孟婷建議,懷雙胞胎的孕婦應該接受更密集的衛教,對於雙胞胎發展也要格外注意,一旦發現有任何異常或延遲現象,要儘早尋求專業協助。她還表示,政府應在社福、醫療跟公衛上提供雙胞胎家庭更多協助。